成发的WS18到底什么进度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6:10:22
小白问下成发的WS18到底什么进度啊


1958年10月18日,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当时,对外称国营新都机械厂,对内称国营第四二〇厂)在成都双桥子隆重奠基。
1960年3月18日,国务院副总理贺龙在省、市委和成都军区等领导陪同下,来四二〇厂视察。
1961年1月26日,国务院副总理罗瑞卿在省委书记陈刚、成都军区副司令员何正文等领导的陪同下来厂视察,对四二〇厂的基建、生产问题作了重要指示。
1963年4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罗瑞卿在成都军区政委郭林祥、副司令员何文正、省委二部部长蒋崇璟等领导陪同下来厂视察,并做了重要指示。
1964年4月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朱德来厂视察。
1977年6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王震在四川省委书记谢正荣陪同下来厂视察。
1978年9月,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理罗尼亚·曼内斯库,在国务院副总理陈幕华的陪同下来四二〇厂参观,随同来访的还有罗马尼亚驻中国大使杜米特·列斯库和夫人,省委第一书记赵紫阳,市委书记王枫,以及省、市工办的领导。
1978年10月,国务院副总理王震,在国务院国防科工委、三机部、四机部、五机部、八机总局、总参装备部等领导陪同下,来厂视察。
1978年10月,国务院国防科工委主任周太和,在省三机局副局长李广才的陪同下,来厂检查指导工作。
1979年6月,空军司令员张廷发在三机部副部长崔光炜陪同下,来厂视察工作。
1983年1月,巴基斯坦空军副参谋长、空军少将阿塔·谢赫,巴驻华大使巴蒂先生一行7人,在中航技公司执行董事赵光琛、联络处关裕年、省航空局副局长李广才等陪同下,来厂参观访问。
1983年8月,尼日利亚外长阿布拉姆来厂参观。
1990年9月3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在成都军区政委谷善庆中将、省委副书记聂荣贵的陪同下,来我厂视察工作。
1999年12月28日,由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发起设立的四川省成发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成发科技)在成都揭牌。
2001年12月12日,成发科技(股票代码:600391)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2002年4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在四川省委书记周永康,省委副书记、省长张中伟,成都市委书记王荣轩,市长李春城的陪同下,到四二〇厂进行调研。
2003年5月28日,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新工业园奠基仪式在成都市新都区三河镇隆重举行。
2007年12月29日,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退出老厂区,整体搬迁入驻用5年时间投资十几亿元建设的成发工业园。
2009年8月14日,隆重庆祝公司首台大型国产化WSXX发动机总装下线
2010年2月24日,国家国防科工局副局长虞列贵在有关领导的陪同下莅临成发公司检查指导工作。
2010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五局副局长石军在中航工业副总经理高建设的陪同下,莅临成发检查指导创先争优工作。
2010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国资委主任王勇、国务院副秘书长肖正庆、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财政部部长助理王保安、四川省省委书记刘奇葆、成都市市委书记李春城等的陪同下,专程到中航工业成发进行调研考察。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八个字勉励所有航空人。
2011年1月8日,国防科工局副局长王毅韧、发展计划司副司长曲克波、系统工程四司副巡视员王重秋、四川省国防科工办副主任刘伟华一行在中航工业副总经理谭瑞松等的陪同下莅临成发公司检查指导工作。
2011年4月1日,成发科技股票非公开发行获得圆满成功,募集资金10.5亿元。
2011年4月28日,成发公司自主研制成功的中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大型轴流压缩机——ACL80-17型轴流压缩机总装下线,成功填补了国内自主开发大型轴流压缩机的空白。

中航工业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慧焓信息    备案号: 蜀ICP备12024025号-1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大道    电话:028-89358555    传真:028-89358585    邮编:610503

发布日期: 2010-12-21
  本报讯 日前,由中航工业成发研制的某型机反推力装置与发动机成功安装对接,并实现了一次试车成功,这是国内成功试车的首台反推力装置,对自主研制发动机具有划时代意义。   经过9个月的顽强拼搏,成发公司于10月初实现了该反推力装置交付。此次试车成功充分验证了成发公司的技术能力和水平,是型号研制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试车结束后,成发公司将根据用户反馈意见进行设计、工艺的重新梳理和完善,不断改进,满足用户需求。

中航成发农历新年前夕决战 完成3台新型发动机装配
2012年01月31日  裴沙沙      


  龙年新春即将来临,在大多数人开始为春节准备年货、收拾行李回家时,为保型号研制,实现新春开门红,中航工业成发参研人员却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展开了一场鏖战。  “中航工业成立三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快速发展取得了非凡成就,我们感到很振奋,但也如坐针毡。行业内外发展非常迅速,成发不奋起直追,将很快被抛弃!”参加完集团峰会,成发公司董事长陈锦语重心长的话语一直萦绕在职工心头。按照中航工业“质量效益年”的工作要求,结合“提高型号研制质量,创造武器装备的战略效益”的工作重点,成发公司要求生产、质量、技术所有参研单位必须在农历新年前完成3台某型机装配。“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和决心,以‘知耻而后勇’的精神完成2012年型号研制任务,把成发迅速做大做强做优”,与往年临近春节时的轻松不同,自1月10日起,一种紧张忙碌的气氛就充斥在成发工业园内。

  不足半个月的时间,要完成3台发动机的装配,需要的是周密的组织、系统的协调、无私的付出。自从接到任务起,成发公司装试厂就以“把握好生产节奏”为中心,确立了“新老结合”的装配策略——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和新近厂的大学生交叉搭配,分成两组,交替休息,24小时作业。型号办、质量部、工程技术部、技术中心等保障系统以生产安排为基准,24小时服务现场,全力做好现场跟踪和技术服务。

  刚刚完成2011年繁重的生产科研任务,还没来得及庆祝,成发装试厂的80多名员工就投入了2012年的第一场战役。被大家公认为“劳模”的侯远富,每天活动空间除了装配台架前,就是实在累了在休息室小憩半个小时。由于多日未归家,80多岁的老母亲让他回去团年,他说“活儿正在紧要关头,走不开”,后来在厂长张渝的强制命令下才回家休息了一夜。厂房里没有暖气,隆冬时节寒气逼人,装配零件戴手套不方便,刘月萍、尚为民等几位女员工手上起了冻疮。下半夜实在太冷时,她们就灌个热水瓶捂在怀中,被工友戏称为“抱鸡婆”。为了做好后勤保障,二线的员工把羊肉汤送到了厂房,厂里在周边给员工定了房间,方便晚上加班职工随时补觉。

  从头天清晨干到第二天凌晨,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所有人披星戴月、任劳任怨、通宵达旦地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虽然春节的脚步日益临近,但这些为人母、为人父的参研员工没顾得上回家看一眼,因为所有人心里都有一个硬道理:型号不成功,工厂将面临生存危机,今天付出的一切,是为了成发的明天更辉煌。(通讯员裴沙沙)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172467/16978904.html小白问下成发的WS18到底什么进度啊


1958年10月18日,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当时,对外称国营新都机械厂,对内称国营第四二〇厂)在成都双桥子隆重奠基。
1960年3月18日,国务院副总理贺龙在省、市委和成都军区等领导陪同下,来四二〇厂视察。
1961年1月26日,国务院副总理罗瑞卿在省委书记陈刚、成都军区副司令员何正文等领导的陪同下来厂视察,对四二〇厂的基建、生产问题作了重要指示。
1963年4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罗瑞卿在成都军区政委郭林祥、副司令员何文正、省委二部部长蒋崇璟等领导陪同下来厂视察,并做了重要指示。
1964年4月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朱德来厂视察。
1977年6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王震在四川省委书记谢正荣陪同下来厂视察。
1978年9月,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理罗尼亚·曼内斯库,在国务院副总理陈幕华的陪同下来四二〇厂参观,随同来访的还有罗马尼亚驻中国大使杜米特·列斯库和夫人,省委第一书记赵紫阳,市委书记王枫,以及省、市工办的领导。
1978年10月,国务院副总理王震,在国务院国防科工委、三机部、四机部、五机部、八机总局、总参装备部等领导陪同下,来厂视察。
1978年10月,国务院国防科工委主任周太和,在省三机局副局长李广才的陪同下,来厂检查指导工作。
1979年6月,空军司令员张廷发在三机部副部长崔光炜陪同下,来厂视察工作。
1983年1月,巴基斯坦空军副参谋长、空军少将阿塔·谢赫,巴驻华大使巴蒂先生一行7人,在中航技公司执行董事赵光琛、联络处关裕年、省航空局副局长李广才等陪同下,来厂参观访问。
1983年8月,尼日利亚外长阿布拉姆来厂参观。
1990年9月3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在成都军区政委谷善庆中将、省委副书记聂荣贵的陪同下,来我厂视察工作。
1999年12月28日,由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发起设立的四川省成发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成发科技)在成都揭牌。
2001年12月12日,成发科技(股票代码:600391)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2002年4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在四川省委书记周永康,省委副书记、省长张中伟,成都市委书记王荣轩,市长李春城的陪同下,到四二〇厂进行调研。
2003年5月28日,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新工业园奠基仪式在成都市新都区三河镇隆重举行。
2007年12月29日,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退出老厂区,整体搬迁入驻用5年时间投资十几亿元建设的成发工业园。
2009年8月14日,隆重庆祝公司首台大型国产化WSXX发动机总装下线
2010年2月24日,国家国防科工局副局长虞列贵在有关领导的陪同下莅临成发公司检查指导工作。
2010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五局副局长石军在中航工业副总经理高建设的陪同下,莅临成发检查指导创先争优工作。
2010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国资委主任王勇、国务院副秘书长肖正庆、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财政部部长助理王保安、四川省省委书记刘奇葆、成都市市委书记李春城等的陪同下,专程到中航工业成发进行调研考察。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八个字勉励所有航空人。
2011年1月8日,国防科工局副局长王毅韧、发展计划司副司长曲克波、系统工程四司副巡视员王重秋、四川省国防科工办副主任刘伟华一行在中航工业副总经理谭瑞松等的陪同下莅临成发公司检查指导工作。
2011年4月1日,成发科技股票非公开发行获得圆满成功,募集资金10.5亿元。
2011年4月28日,成发公司自主研制成功的中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大型轴流压缩机——ACL80-17型轴流压缩机总装下线,成功填补了国内自主开发大型轴流压缩机的空白。

中航工业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慧焓信息    备案号: 蜀ICP备12024025号-1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大道    电话:028-89358555    传真:028-89358585    邮编:610503

发布日期: 2010-12-21
  本报讯 日前,由中航工业成发研制的某型机反推力装置与发动机成功安装对接,并实现了一次试车成功,这是国内成功试车的首台反推力装置,对自主研制发动机具有划时代意义。   经过9个月的顽强拼搏,成发公司于10月初实现了该反推力装置交付。此次试车成功充分验证了成发公司的技术能力和水平,是型号研制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试车结束后,成发公司将根据用户反馈意见进行设计、工艺的重新梳理和完善,不断改进,满足用户需求。

中航成发农历新年前夕决战 完成3台新型发动机装配
2012年01月31日  裴沙沙      


  龙年新春即将来临,在大多数人开始为春节准备年货、收拾行李回家时,为保型号研制,实现新春开门红,中航工业成发参研人员却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展开了一场鏖战。  “中航工业成立三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快速发展取得了非凡成就,我们感到很振奋,但也如坐针毡。行业内外发展非常迅速,成发不奋起直追,将很快被抛弃!”参加完集团峰会,成发公司董事长陈锦语重心长的话语一直萦绕在职工心头。按照中航工业“质量效益年”的工作要求,结合“提高型号研制质量,创造武器装备的战略效益”的工作重点,成发公司要求生产、质量、技术所有参研单位必须在农历新年前完成3台某型机装配。“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和决心,以‘知耻而后勇’的精神完成2012年型号研制任务,把成发迅速做大做强做优”,与往年临近春节时的轻松不同,自1月10日起,一种紧张忙碌的气氛就充斥在成发工业园内。

  不足半个月的时间,要完成3台发动机的装配,需要的是周密的组织、系统的协调、无私的付出。自从接到任务起,成发公司装试厂就以“把握好生产节奏”为中心,确立了“新老结合”的装配策略——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和新近厂的大学生交叉搭配,分成两组,交替休息,24小时作业。型号办、质量部、工程技术部、技术中心等保障系统以生产安排为基准,24小时服务现场,全力做好现场跟踪和技术服务。

  刚刚完成2011年繁重的生产科研任务,还没来得及庆祝,成发装试厂的80多名员工就投入了2012年的第一场战役。被大家公认为“劳模”的侯远富,每天活动空间除了装配台架前,就是实在累了在休息室小憩半个小时。由于多日未归家,80多岁的老母亲让他回去团年,他说“活儿正在紧要关头,走不开”,后来在厂长张渝的强制命令下才回家休息了一夜。厂房里没有暖气,隆冬时节寒气逼人,装配零件戴手套不方便,刘月萍、尚为民等几位女员工手上起了冻疮。下半夜实在太冷时,她们就灌个热水瓶捂在怀中,被工友戏称为“抱鸡婆”。为了做好后勤保障,二线的员工把羊肉汤送到了厂房,厂里在周边给员工定了房间,方便晚上加班职工随时补觉。

  从头天清晨干到第二天凌晨,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所有人披星戴月、任劳任怨、通宵达旦地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虽然春节的脚步日益临近,但这些为人母、为人父的参研员工没顾得上回家看一眼,因为所有人心里都有一个硬道理:型号不成功,工厂将面临生存危机,今天付出的一切,是为了成发的明天更辉煌。(通讯员裴沙沙)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172467/16978904.html
18号,给谁用的呢???
楼主 知道的真多
   有些东西不要乱贴,必须要等国家公布消息以后. 否则敌人会得到过多的消息!!!


说实话没几个人真正知道,都瞎胡说呢

说实话没几个人真正知道,都瞎胡说呢
jkgz2005 发表于 2012-12-4 14:35
18号,给谁用的呢???
大运,H6K,伊尔76机队,预警2000?
ILM 发表于 2012-12-4 14:55
大运,H6K,伊尔76机队,预警2000?
WS18搭Y20便车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了,救命稻草只有H6K和IL76
vce 发表于 2012-12-4 15:02
WS18搭Y20便车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了,救命稻草只有H6K和IL76
{:yi:}但TG又买了一堆的毛产D30KP2?
ILM 发表于 2012-12-4 15:09
但TG又买了一堆的毛产D30KP2?
D30到寿后换发嘛,不过二手的IL76恐怕没多少换发需求了,关键是新造的那批H6K
vce 发表于 2012-12-4 15:15
D30到寿后换发嘛,不过二手的IL76恐怕没多少换发需求了,关键是新造的那批H6K
买了这么多D30,那WS18岂不是。。。
发动机需要补的课太多
WS18就是山寨D30这个60年代都是落后水平的垃圾渣一般的发动机
WS-18拷贝D30有多大可能
主贴的信息量那是相当的大~~~
反推。。。话说H6上面带反推么?
疯子舞 发表于 2012-12-4 16:00
WS18就是山寨D30这个60年代都是落后水平的垃圾渣一般的发动机
就这样还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到现在还没有消息:L不过工艺应该有改进吧?
疯子舞 发表于 2012-12-4 16:00
WS18就是山寨D30这个60年代都是落后水平的垃圾渣一般的发动机
所以此行为被大大们称为国内航发业的耻辱,虽然本国航发本来也不是很光彩
成发形势不妙啊,WS18进度太慢,如果WS20进展顺利的话,大运可能就没它什么事了。IL76本来飞机数量就少,机体寿命也不多,H6K应该也不会生产很多,又买了一批原装D30,WS18就算完全仿制成功,需求量也不大了,除非性能比原装货好很多,但这感觉更加不可能了。
还是乖乖的等WS20吧!
就这样还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到现在还没有消息不过工艺应该有改进吧?
再怎么改也只是从60年代垃圾渣水平改成60年代先进水平,放到70年代去比仍然还是渣!
成发真是可以洗洗睡了,18的进度搞的直追20了
vce 发表于 2012-12-4 15:02
WS18搭Y20便车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了,救命稻草只有H6K和IL76
WS20的进度HKC?
D30这种垃圾货,连斯贝DK202都不如,就这样还搞不定,现在人家西航发的WS20的进度可是稳步向前,再搞不定的话,成发就只能喝西北风了。
疯子舞 发表于 2012-12-4 17:13
再怎么改也只是从60年代垃圾渣水平改成60年代先进水平,放到70年代去比仍然还是渣!
现在是21世纪10年代。。。只感到冷风嗖嗖。。。
WS18有向WP14靠拢的趋势啊   等搞好后发现没机可装了。。。。。。。。。。。。。。。。。。。。
GCXYJ 发表于 2012-12-4 19:14
WS18有向WP14靠拢的趋势啊   等搞好后发现没机可装了。。。。。。。。。。。。。。。。。。。。
完了,怕的就是这一点
wenxf 发表于 2012-12-4 18:09
D30这种垃圾货,连斯贝DK202都不如,就这样还搞不定,现在人家西航发的WS20的进度可是稳步向前,再搞不定的 ...
ws20大致上什么指标?
WS18就是山寨D30这个60年代都是落后水平的垃圾渣一般的发动机
对成发来说,山寨半个世纪前就落后的花冻鸡都是各种难度/各种突破
静观楼嘴炮高潮的几位。。。
18的进步称不上慢,刚开始就打谱去掉反推,先把整机搞出来再说,但依旧没赶上轰6K
如果整机水平达到实用,成本核算的话,依旧可能赶上大运,毕竟20也是得等。
但就算最后当交学费了,这笔学费也相当的值,相比涡扇9的崎岖与10的折腾,算不错了。
18和20几乎不存在竞争关系,毕竟是两代~倒是跟库存的一堆30存在数不尽的爱恨情仇。

大运的发动机?
4年前还是3年前就说WS18山寨成了,怎么到现在还是这个样子
tmd就是组装和大修嘛。闹什么闹。
成发很多年没造发动机了,造出来能用就差不多了,要是性能改高了,那就翻天了。也许这就是练手的,将来还是要改造产新发的。
楼主的信息量很大
6K最好装备3个团近60架,一次360枚巡航导弹,比建两个导弹发射旅划算;
如果有改进,还是可以在H6上用一段时间的。
反正是不得了推力逆天 嘿嘿
成发应该能混口饭吃,至少有维护和大修30的能力。
左盟主的发家之地,一本书里面讲了成发这些年来的经历。
其实军工企业都这样,当年能拿到军用项目的,困难日子熬过来了,现在日子都好过。当年一心一意搞民用的,一些做大做强了,现在剥离出航空口了,像成发这样民用也没搞出多大名堂的,最后重回体系内混饭吃,那是弱得可怜,连根据地都被迫卖了,搬到二十公里外的郊区了。你看人家成飞,熬过来了,飞机天天在城市上空飞行,当地政府为了周边土地开发,重新拿块地给它建厂房,成飞原来的地依然留给中航工业搞开发,但是人家成飞日子过得滋润着呢,就是不搬。
俺估计WS18那种水平的玩意从来都没机会进入过胖<。)#)))≦的配套体系,而且胖<。)#)))≦配套的那玩意进展还是不错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