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一号首飞的背后:首天失败 5天后第二发成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8:05:30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题:巨浪一号首飞成功30年 研制团队讲述背后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王敏

我国潜地固体导弹巨浪一号12日迎来首飞成功30周年。400多名航天专家齐聚京郊参加纪念大会,共同追忆分享30年前的这份荣耀与自豪,并表示进一步传承弘扬老一辈航天人的宝贵精神和优良作风,推动我国固体弹道导弹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巨浪一号是我国第一型固体战略弹道导弹、第一型潜射导弹,它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潜艇水下发射核导弹能力的国家,具备了二次核打击能力。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巨浪一号背后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更为今天的航天工业发展带来诸多启示。

一弹两用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新生的中国面临着掌握核垄断地位的超级大国不断施加的核威慑,危机重重。毛主席为此发出了“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号召,但核潜艇上需要携带装有核弹头的战略导弹,才能构成一个国家的二次核打击能力。

1967年我国开始了固体战略弹道导弹的攻关和研制工作。经过反复论证后,我国将巨浪一号定位为潜地固体弹道导弹,这是我国首枚固体战略弹道导弹,且最初研究定位为“一弹两用”,既是核潜艇导弹,在陆地上又可作陆基机动导弹。

“中国导弹事业从一开始就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这些研究兼顾多种条件,在技术上又开了先河,为之后我国中远程固体导弹和远程洲际战略导弹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四院首席专家、原巨浪一号副总设计师侯世明说。

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

海上环境及条件十分复杂恶劣,我国水下发射技术完全是一片空白,在当时财力相对薄弱的情况下,研制团队踏上了一条自主创新、自行研制的发展之路。

侯世明告诉记者,为了节约资金,论证并取消了建设陆上水池进行模拟水下发射的试验阶段,通过采取“台、筒、艇”的试验方案,第一步在陆上发射台发射,第二步在陆上的发射筒发射,第三步从潜艇水下发射遥测弹。“与美国同类型的导弹相比,我们大大简化了试验设施,节约了研制时间和成本,开创了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试验程序,为国家节约资金几十亿元。”他说。

为摸清水下弹道的有关参数,研制团队曾进行数千次缩比模拟水动试验;航天科工四院型号副总指挥王根彬还能回忆起,固体发动机试车时,没有试车台,就挖了地坑让发动机头朝下来试车。“世界上从来没有这样试车的,但当时只有这样的条件,我们只有一个信念,只要国家需要事业需要,无论如何都要干出来!”

“老一辈航天人在这样的条件下都能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研制成功巨浪一号。现在国家繁荣富强了,我们年青一代更要艰苦奋斗、自主拼搏,做出更大成绩!”32岁的航天科工四院四部研究室副主任李宇说。

一波三折,巨龙出海

1982年10月1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新华社授权向全世界发布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82年10月7日至26日,向北纬28度13分,东经123度53分为中心,半径35海里的圆形海域范围内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

然而,10月7日,首天试验就失败了。

经过多种科学论证后,12日,第二发在万众期盼中出征。下达发射指令后,一条喷火的蛟龙跃出水面,直冲蓝天,尾部橘红色的火焰染红了天与地……

10分钟之后,喇叭里传来令人振奋的声音:“末区发现目标!”“弹头命中预定海域!” 

“首天试验失利后,当时顾不上紧张,大家赶紧查找原因。”侯世明回忆说,从海下到陆上,从试验基地到北京总部,所有人都调动起来,用了两天时间排除故障。“其间还发生很多小插曲,一波三折,但最终找到了失败的原因,在大型战略导弹研制中,很少能有这么快就找到失利原因的。”

大力协同、团结协作

据了解,参与巨浪一号研制的单位共有109个,3万多人,涉及全国19个省市、10个工业部门,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只有所有单位都协同攻关,互相支持,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项伟大的创举。

为了使协调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巨浪一号总设计师黄纬禄创造性地提出了“有问题共同商量、有困难共同克服、有余量共同掌握、有风险共同承担”的“四个共同”的工作理念,从而大大增强了研制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如今,“四个共同”已经成为航天系统工程协同工作、解决问题的法宝。

巨浪一号留下航天文化和精神的同时,还造就了一批一流的航天技术专家和管理团队。目前我国固体导弹领域发展迅速,后继有人,多个型号研制团队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顺利完成新老交替,成为我国固体弹道导弹事业科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http://news.ifeng.com/mil/histor ... 14/18240729_1.shtml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题:巨浪一号首飞成功30年 研制团队讲述背后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王敏

我国潜地固体导弹巨浪一号12日迎来首飞成功30周年。400多名航天专家齐聚京郊参加纪念大会,共同追忆分享30年前的这份荣耀与自豪,并表示进一步传承弘扬老一辈航天人的宝贵精神和优良作风,推动我国固体弹道导弹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巨浪一号是我国第一型固体战略弹道导弹、第一型潜射导弹,它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潜艇水下发射核导弹能力的国家,具备了二次核打击能力。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巨浪一号背后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更为今天的航天工业发展带来诸多启示。

一弹两用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新生的中国面临着掌握核垄断地位的超级大国不断施加的核威慑,危机重重。毛主席为此发出了“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号召,但核潜艇上需要携带装有核弹头的战略导弹,才能构成一个国家的二次核打击能力。

1967年我国开始了固体战略弹道导弹的攻关和研制工作。经过反复论证后,我国将巨浪一号定位为潜地固体弹道导弹,这是我国首枚固体战略弹道导弹,且最初研究定位为“一弹两用”,既是核潜艇导弹,在陆地上又可作陆基机动导弹。

“中国导弹事业从一开始就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这些研究兼顾多种条件,在技术上又开了先河,为之后我国中远程固体导弹和远程洲际战略导弹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四院首席专家、原巨浪一号副总设计师侯世明说。

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

海上环境及条件十分复杂恶劣,我国水下发射技术完全是一片空白,在当时财力相对薄弱的情况下,研制团队踏上了一条自主创新、自行研制的发展之路。

侯世明告诉记者,为了节约资金,论证并取消了建设陆上水池进行模拟水下发射的试验阶段,通过采取“台、筒、艇”的试验方案,第一步在陆上发射台发射,第二步在陆上的发射筒发射,第三步从潜艇水下发射遥测弹。“与美国同类型的导弹相比,我们大大简化了试验设施,节约了研制时间和成本,开创了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试验程序,为国家节约资金几十亿元。”他说。

为摸清水下弹道的有关参数,研制团队曾进行数千次缩比模拟水动试验;航天科工四院型号副总指挥王根彬还能回忆起,固体发动机试车时,没有试车台,就挖了地坑让发动机头朝下来试车。“世界上从来没有这样试车的,但当时只有这样的条件,我们只有一个信念,只要国家需要事业需要,无论如何都要干出来!”

“老一辈航天人在这样的条件下都能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研制成功巨浪一号。现在国家繁荣富强了,我们年青一代更要艰苦奋斗、自主拼搏,做出更大成绩!”32岁的航天科工四院四部研究室副主任李宇说。

一波三折,巨龙出海

1982年10月1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新华社授权向全世界发布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82年10月7日至26日,向北纬28度13分,东经123度53分为中心,半径35海里的圆形海域范围内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

然而,10月7日,首天试验就失败了。

经过多种科学论证后,12日,第二发在万众期盼中出征。下达发射指令后,一条喷火的蛟龙跃出水面,直冲蓝天,尾部橘红色的火焰染红了天与地……

10分钟之后,喇叭里传来令人振奋的声音:“末区发现目标!”“弹头命中预定海域!” 

“首天试验失利后,当时顾不上紧张,大家赶紧查找原因。”侯世明回忆说,从海下到陆上,从试验基地到北京总部,所有人都调动起来,用了两天时间排除故障。“其间还发生很多小插曲,一波三折,但最终找到了失败的原因,在大型战略导弹研制中,很少能有这么快就找到失利原因的。”

大力协同、团结协作

据了解,参与巨浪一号研制的单位共有109个,3万多人,涉及全国19个省市、10个工业部门,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只有所有单位都协同攻关,互相支持,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项伟大的创举。

为了使协调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巨浪一号总设计师黄纬禄创造性地提出了“有问题共同商量、有困难共同克服、有余量共同掌握、有风险共同承担”的“四个共同”的工作理念,从而大大增强了研制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如今,“四个共同”已经成为航天系统工程协同工作、解决问题的法宝。

巨浪一号留下航天文化和精神的同时,还造就了一批一流的航天技术专家和管理团队。目前我国固体导弹领域发展迅速,后继有人,多个型号研制团队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顺利完成新老交替,成为我国固体弹道导弹事业科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http://news.ifeng.com/mil/histor ... 14/18240729_1.shtml
可不可以理解成,解密一代 服役一代
js527 发表于 2012-10-16 11:27
可不可以理解成,解密一代 服役一代
是退役,,,现在JL-2都说服役了....
js527 发表于 2012-10-16 11:27
可不可以理解成,解密一代 服役一代
就是这个意思
通过侧面验证巨浪二已经服役。
su35 发表于 2012-10-16 11:42
就是这个意思
哎 八股文真是难看懂啊...............还需要很多黑话,潜规则等知识才能阅读...........
哎,看中国的文章,知识积累很重要,我们毕竟有6500年的文化历史,和其他国家不可同日而语
共军v5美鳖你就颤抖吧。送给你跨越国境的爱。
imcomplete 发表于 2012-10-16 11:36
是退役,,,现在JL-2都说服役了....
这个角度有意思,看起来JL-1真退役了。
第一次知道首发失败是纪念张爱萍那部纪录片。
致敬那些人。
致敬筑起和正在修筑祖国利器的人们
二肯定成了!
高中时候看过ccav纪录片。第一次发射失败。
一都退了,二肯定已经装备了
爆料了
su35 发表于 2012-10-16 11:55
哎,看中国的文章,知识积累很重要,我们毕竟有6500年的文化历史,和其他国家不可同日而语
以后的小盆友看都不想看
xiaolang350 发表于 2012-10-16 12:30
以后的小盆友看都不想看
这就是我们现在教育的难度所在
头朝下试验发动机,这个肯定壮观。
爆尿了.二下水
js527 发表于 2012-10-16 11:27
可不可以理解成,解密一代 服役一代
这样的解读甚合吾意
谈不上什么解密,花边新闻而已
JL2明显已经大规模列装,聚狼1全面退役。
最后不是有个“多个型号”么?
su35 发表于 2012-10-16 12:36
这就是我们现在教育的难度所在
没事,不爱看的自然退出社会管理的中心,慢慢就消失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2是不是更是山路18弯
中国30年前就能搞出这个。中国人缺的就是决心,或者还有团结
还解密1代服役1代  

压根就是没成功,有的早掏出来看了

J20 J31在试都被全方位各角度官泄,YY误国
如果JL1真的退役了,那那个092G咋办,她装得下JL2么?还是和MD一样改成巡航弹的做个技术储备?MD一个坑放6个,如果和MD一样那就有72枚巡航弹弹,也不少啊。
镇国利器,不可轻易示人。看样子新的已经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