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01年25日星期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6:55:33
<P>【时政节简版】</P>
<P>
英美就对华军售解禁未能一致 但达成理解</P>
<P>    【中新网1月25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美国候任国务卿赖斯24日在白宫与英国外长斯特劳进行了会晤。英国高官在会谈后明确表示:“虽然英美双方没有就解除对中国出口武器禁运达成一致,但可以说是达成了理解。”
据英国政府负责人透露,会谈中施特劳解释了强化规定出口条件的“行动规范”,称这样一来“解禁就不会直接导致武器出口量的增加”,对此赖斯表示出一定的理解。
赖斯在会谈中再度表明了美国反对解禁的立场,担忧一旦解除对华武器禁运,将会给两岸关系造成影响。
赖斯出任国务卿一职目前尚未在议会上得到批准,出于上述原因,美方并未透露此次会谈的详细内容。</P>
<P>
  【时事点评 】自英国外长斯特劳离开北京后,我们就一直在关注着他访美的消息,在我们看来,斯特劳的这次北京、华盛顿之行意义非常重大、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斯特劳的这次穿梭访问,事实已经是在宣布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P>
<P>  ●一个“全面正常”的中欧关系实际上就意味着一个“亚欧美”竞争时代的全面开始
  在之前的点评中,东方评论员曾经提出过这么一个观点,中国和欧洲都清楚,随着伊拉克、伊朗、巴以问题日益“白热化”,一个“全面正常”的中欧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比任何事情“都来得重要”。
  事实上,在我们看来,清楚这一点的又何尝是中国和欧洲、一心想拿下中东的华盛顿心里更是有数,一个“全面正常”的中欧关系实际上就意味着一个“亚欧美洲”竞争时代的全面开始。
  在我们进一步给出点评之前,下面再来看一则新闻报道,之后,东方时事评论员、东方军事评论员将一起展开讨论。</P>
<P>
澳门日报社论:美国伊朗未来四年关系难乐观</P>
<P>【澳门日报25日文章】美国总统布什上周四发表就职演说,表示要以“结束全球暴政”为最终目标。虽没点名指出哪些是“暴政”,但新国务卿赖斯在出席参议院听证会上,点出了六个“暴政”国家,包括伊朗、朝鲜、古巴、白俄罗斯、津巴布韦及缅甸,副总统切尼更直指伊朗在全球潜在麻烦的地区名单上“高踞首位”。这些不利于伊朗的言论,使外界纷纷猜测布什在其第二个任期内是否会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
布什在演说中表示推动自由“并非仅是军队的工作,但有需要时我们会用武力自卫”,而且在就职前几天接受采访时,特别拒绝排除在必要时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的可能性,显示布什并没有扬弃其“先发制人”战争原则。
另外,美国名记者赫什在《纽约人》杂志上撰文,言之凿凿说,美国有意使伊朗成为反恐战争的下一个前沿阵地。文章还说,美国已经派出一些军事小组进入伊朗,搜寻可能成为美国轰炸目标的核设施。
其实,布什称美国不排除对伊朗实施军事行动的可能,这只是一个常规的底线表态。新任国务卿赖斯的讲话就更不足为奇。她说,国际社会应该采取措施防止伊朗硏制出核武器,并呼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这更是在重复美国政府的一贯立场。
然而,对于美国这次老调重弹,伊朗方面却表现出了异于以往的高度重视。伊朗外交部发言人警吿美国和以色列不要企图攻击伊朗,并且称这样的举动将酿成巨大的战略错误。手握实权的前总统拉夫桑贾尼也表示,伊朗不惧怕任何国家的威胁。
对于布什就职演说引发的争议,美国官员急忙作出表示,称布什“对抗暴政”的说法,并不暗示美国外交政策有所转变,而是在详细说明长远的目标。事实上,美国目前身陷伊拉克的泥沼之中,正在设法脱身,根本难以抽身对付伊朗,而且伊朗有弹道导弹,可袭击以色列或美国在海湾的基地,同时可以轻易通过代理人及它所支持的武装组织在伊拉克、阿富汗和巴勒斯坦挑起暴力。美国对伊朗的军事行动最终只会得不偿失。美国高层的讲话更似是场心理战。
目前针对伊朗政策的争论,集中在美国应当如何解决一个拥有核武器的伊朗所“显现出来的威胁”。至少到目前为止,美国重点还是放在外交努力上。他们支持欧洲人通过谈判限制伊朗核计划的努力。
不过,新一届布什内阁的鹰派色彩极为浓厚,它很可能会对伊朗采取更加严苛的立场。布什和赖斯于即将履新之际发表的言论,可以看作是为今后四年美国政府的对伊朗政策定下的基调,这对伊朗方面的刺激肯定比以往的类似表态更为强烈。今后四年的美国和伊朗的对抗形势显然会有增无减。</P>
<P>
【时事点评】注意到,澳门日报评论员在这篇文章中,说得非常清楚,那就是,布什称美国不排除对伊朗实施军事行动的可能,这只是一个常规的底线表态,且根本就是在以“老调重谈”的方式在“打一场心理战”。</P>
<P>●布什就职典礼上“杀气腾腾”,其实是冲着伊朗背后的中、欧、俄罗斯“呲牙咧嘴”
然而,问题是华盛顿“打的这场心理战”的对象是谁?是伊朗吗?在我们看来,布什在就职典礼上“杀气腾腾”并非是冲着伊朗,而是冲着伊朗背后的中、欧、俄罗斯“呲牙咧嘴”。
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曾经说过,美国人现在仍然对其中东战略没有死心。这就是说,除非在万不得已、想以搞乱整个中东、搞乱国际石油供应的方式去“破罐子破摔”、并以此来压“中欧”让步之外,要想现在就军事攻击伊朗,几乎是不可思议的。
道理很简单,由于美国在伊拉克、伊朗的“得与失”事关世界各大国的长远战略发展空间,因此,美军占领伊拉克的本身已经引起其它大国间接“上下其手”的同时,美国军事攻击伊朗必然引起一连串的强烈,其中最可能的就是其它大国将通过各种手段、直接介入其中。</P>
<P>●历史上伊朗就曾经直接引起过一次国际格局的重大转折
  事实上,在历史上伊朗就曾经直接引起过一次国际格局的重大转折。
  20年前,当时,巴列维王朝统治下的伊朗是美国的可靠盟友。莫斯科则与阿富汗关系密切,同时与巴基斯坦和印度也都保持特殊关系,尽管印巴之间一直是对手。平稳均衡的地缘政治关系被伊朗1979年发生的伊斯兰革命所破坏。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如果我们从国际政治格局去观察的话,那么,伊朗的伊斯兰革命的“最重要的后果”并不是摧毁了“巴列维王朝”,而是摧毁了该地区的“平衡安全体系”。
  也就是说,美国在一夜间就在伊朗丧失了曾经拥有的一切,失去了平衡苏联势力的一大块根据地。可有意思的是,苏联似乎也丝毫未能从那场“伊斯兰革命”中占到什么便宜、原因就在于伊朗精神领袖霍梅尼在赶走亲美分子的同时,竟然也没给亲苏左派以任何机会。
  显然,在我们看来,由于美国损失巨大、尽管苏联一时也没有得手,但并没有让中东地区的平衡“恢复均衡状态”、这反而让美国决策者感觉“时间紧迫”,必须找别的机会恢复该地区的平衡,那么这个机会在什么地方呢?</P>
<P>●“两双”眼睛都盯上了阿富汗
  在整个70年代,苏联在与美国争霸的过程,由于美国被越战消耗得够呛,总体而言,在战略上被迫处于收缩,而苏联则开始占据优势。苏联也早已经将其扩张的目光盯在了阿富汗这一块。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其实早在1973年起、就已经开始对阿富汗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渗透,事情的变化出现在78年,苏联支持阿人民民主党军官发动政变,并建立了一个亲苏的政权。
  仅隔一年、也就是79年,美国又意外地在伊朗遭到这一重创,可又无法在军事上对伊朗这个地区大国下手,因此,将“堤内损失堤外补”的目标盯在了紧靠伊朗的阿富汗。</P>
<P>●“两大国”的“紧盯”,立刻引起了阿富汗政局的巨大动荡
  东方评论员认为,在伊朗惨败的美国,在阿富汗活动频繁,也引起了苏联的高度警惕,根据相关人士的说法,莫斯科显然认为伊朗的伊斯兰革命让遭受重大损失的美国人“陷入疯狂”,居然派空降部队到德黑兰去冒险解救人质。在这种情况下,莫斯科的确有理由认为,美国完全可能在提前在阿富汗下手。
  两大国的“紧盯”,立刻引起了阿富汗政局的巨大动荡,当年,阿人民民主党内部就发生火并,政府总理阿明杀死党的总书记塔拉基,自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兼总理。</P>
<P>●美国策反成功,苏联大军侵入
   东方军事评论员表示、最富戏剧化的就是阿明上台后、就立刻试图摆脱苏联控制,并声称要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在担心失去对阿富汗的控制的心理下,苏联决定亲自动手、出动大军侵入阿富汗。
  对这场20年前的战争,首席评论员指出,就其过程和结果而言,阿富汗战争本质上是冷战过程中,美国“由守转攻”的一个转折点,可以这样讲,苏联亲自动手、出兵阿富汗,而且还是在自己的近邻国土上大动干戈,这可以说是莫斯科所有可以用的决策中、最糟糕的一种。</P>
<P>●“亲自动手”本身就犯了“冷战”的大忌
  在首席评论员看来,“亲自动手”本身就犯了“冷战”的大忌,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说,在两个超级大国的整个冷战过程中,我们观察得到的结论是:凡是亲自动手、赤膊上阵的一方,从来都是在做“自己费力、而让对手获益”的傻事!这一次也不例外。
  我们认为,不论是过程还是结果,华盛顿可以说是“占尽了便宜”。在我们看来,可以这么说,当苏军坦克一开进阿富汗,整个地区的局势就马上变成了极其“符合冷战逻辑”的状态。
  
●美国人也尝到过“打击侵略者”的“甜头”
  首席评论员认为,我们所说的“冷战逻辑”的核心,就是上面所说的那个“冷战大忌”。显然,70年代初一度被越战搞“没有脾气”的美国、在70年代未又被伊斯兰革命搞得焦头烂额之后,终于通过策反阿富汗、将苏联拖下水之后,立刻找到了感觉。在我们看来,也就是在这场战争中,美国扮演起了“正义”的角色,并开始品尝“打击侵略者”的“甜头”。
  从此,也就是从79年苏联坦克开进阿富汗开始、到89年全部苏军撤出为止,在整整十年中,美国人终于体味到了“打击侵略者”“是何等的主动”!在东方军事评论员看来,在这期间里,美国的军事战略非常简单:就是“全力以赴”地投入“符合冷战模式”的行动中去、全力支持阿富汗境内所有与苏联为敌的政治军事势力。
  换而言之,华盛顿为了达成战略目的,不论是谁都是朋友,都加以支持、只要反苏就行!让华盛顿“咬牙切齿”的本-拉登,也理所当然地成了美国大力支持的朋友。</P>
<P>●苏联在侵入阿富汗之后的经历,和美军攻打伊拉克后的处境“非常类似”
   在东方军事评论员看来,苏联在侵入阿富汗经历的“成功与失败”,和美军攻打伊拉克的经历有非常多的类似之处。
   首先,由于交战双方实力悬殊,因此,阿富汗战争与伊拉克战争一样,并不是“军事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在第一阶段,“昨天的苏军”和“今天的美军”都是以优势军边迅速击溃对方的正规军的。在开始,苏军就出动近8万人的现代化军队,而阿明控制的阿政府军近10万人、面对当时装备最先进、作战力非常强大的苏军、基本上未予抵抗,大部分缴械投降并归顺了苏联扶植的卡尔迈勒傀儡政权。
   相比之下、美军如何迅速击溃伊拉克政府军的,我们也都已经看到了;华盛顿是如何用15万军队扶植一个阿拉维傀儡政权的,我们也都看到了。
</P><P>【时政节简版】</P>
<P>
英美就对华军售解禁未能一致 但达成理解</P>
<P>    【中新网1月25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美国候任国务卿赖斯24日在白宫与英国外长斯特劳进行了会晤。英国高官在会谈后明确表示:“虽然英美双方没有就解除对中国出口武器禁运达成一致,但可以说是达成了理解。”
据英国政府负责人透露,会谈中施特劳解释了强化规定出口条件的“行动规范”,称这样一来“解禁就不会直接导致武器出口量的增加”,对此赖斯表示出一定的理解。
赖斯在会谈中再度表明了美国反对解禁的立场,担忧一旦解除对华武器禁运,将会给两岸关系造成影响。
赖斯出任国务卿一职目前尚未在议会上得到批准,出于上述原因,美方并未透露此次会谈的详细内容。</P>
<P>
  【时事点评 】自英国外长斯特劳离开北京后,我们就一直在关注着他访美的消息,在我们看来,斯特劳的这次北京、华盛顿之行意义非常重大、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斯特劳的这次穿梭访问,事实已经是在宣布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P>
<P>  ●一个“全面正常”的中欧关系实际上就意味着一个“亚欧美”竞争时代的全面开始
  在之前的点评中,东方评论员曾经提出过这么一个观点,中国和欧洲都清楚,随着伊拉克、伊朗、巴以问题日益“白热化”,一个“全面正常”的中欧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比任何事情“都来得重要”。
  事实上,在我们看来,清楚这一点的又何尝是中国和欧洲、一心想拿下中东的华盛顿心里更是有数,一个“全面正常”的中欧关系实际上就意味着一个“亚欧美洲”竞争时代的全面开始。
  在我们进一步给出点评之前,下面再来看一则新闻报道,之后,东方时事评论员、东方军事评论员将一起展开讨论。</P>
<P>
澳门日报社论:美国伊朗未来四年关系难乐观</P>
<P>【澳门日报25日文章】美国总统布什上周四发表就职演说,表示要以“结束全球暴政”为最终目标。虽没点名指出哪些是“暴政”,但新国务卿赖斯在出席参议院听证会上,点出了六个“暴政”国家,包括伊朗、朝鲜、古巴、白俄罗斯、津巴布韦及缅甸,副总统切尼更直指伊朗在全球潜在麻烦的地区名单上“高踞首位”。这些不利于伊朗的言论,使外界纷纷猜测布什在其第二个任期内是否会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
布什在演说中表示推动自由“并非仅是军队的工作,但有需要时我们会用武力自卫”,而且在就职前几天接受采访时,特别拒绝排除在必要时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的可能性,显示布什并没有扬弃其“先发制人”战争原则。
另外,美国名记者赫什在《纽约人》杂志上撰文,言之凿凿说,美国有意使伊朗成为反恐战争的下一个前沿阵地。文章还说,美国已经派出一些军事小组进入伊朗,搜寻可能成为美国轰炸目标的核设施。
其实,布什称美国不排除对伊朗实施军事行动的可能,这只是一个常规的底线表态。新任国务卿赖斯的讲话就更不足为奇。她说,国际社会应该采取措施防止伊朗硏制出核武器,并呼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这更是在重复美国政府的一贯立场。
然而,对于美国这次老调重弹,伊朗方面却表现出了异于以往的高度重视。伊朗外交部发言人警吿美国和以色列不要企图攻击伊朗,并且称这样的举动将酿成巨大的战略错误。手握实权的前总统拉夫桑贾尼也表示,伊朗不惧怕任何国家的威胁。
对于布什就职演说引发的争议,美国官员急忙作出表示,称布什“对抗暴政”的说法,并不暗示美国外交政策有所转变,而是在详细说明长远的目标。事实上,美国目前身陷伊拉克的泥沼之中,正在设法脱身,根本难以抽身对付伊朗,而且伊朗有弹道导弹,可袭击以色列或美国在海湾的基地,同时可以轻易通过代理人及它所支持的武装组织在伊拉克、阿富汗和巴勒斯坦挑起暴力。美国对伊朗的军事行动最终只会得不偿失。美国高层的讲话更似是场心理战。
目前针对伊朗政策的争论,集中在美国应当如何解决一个拥有核武器的伊朗所“显现出来的威胁”。至少到目前为止,美国重点还是放在外交努力上。他们支持欧洲人通过谈判限制伊朗核计划的努力。
不过,新一届布什内阁的鹰派色彩极为浓厚,它很可能会对伊朗采取更加严苛的立场。布什和赖斯于即将履新之际发表的言论,可以看作是为今后四年美国政府的对伊朗政策定下的基调,这对伊朗方面的刺激肯定比以往的类似表态更为强烈。今后四年的美国和伊朗的对抗形势显然会有增无减。</P>
<P>
【时事点评】注意到,澳门日报评论员在这篇文章中,说得非常清楚,那就是,布什称美国不排除对伊朗实施军事行动的可能,这只是一个常规的底线表态,且根本就是在以“老调重谈”的方式在“打一场心理战”。</P>
<P>●布什就职典礼上“杀气腾腾”,其实是冲着伊朗背后的中、欧、俄罗斯“呲牙咧嘴”
然而,问题是华盛顿“打的这场心理战”的对象是谁?是伊朗吗?在我们看来,布什在就职典礼上“杀气腾腾”并非是冲着伊朗,而是冲着伊朗背后的中、欧、俄罗斯“呲牙咧嘴”。
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曾经说过,美国人现在仍然对其中东战略没有死心。这就是说,除非在万不得已、想以搞乱整个中东、搞乱国际石油供应的方式去“破罐子破摔”、并以此来压“中欧”让步之外,要想现在就军事攻击伊朗,几乎是不可思议的。
道理很简单,由于美国在伊拉克、伊朗的“得与失”事关世界各大国的长远战略发展空间,因此,美军占领伊拉克的本身已经引起其它大国间接“上下其手”的同时,美国军事攻击伊朗必然引起一连串的强烈,其中最可能的就是其它大国将通过各种手段、直接介入其中。</P>
<P>●历史上伊朗就曾经直接引起过一次国际格局的重大转折
  事实上,在历史上伊朗就曾经直接引起过一次国际格局的重大转折。
  20年前,当时,巴列维王朝统治下的伊朗是美国的可靠盟友。莫斯科则与阿富汗关系密切,同时与巴基斯坦和印度也都保持特殊关系,尽管印巴之间一直是对手。平稳均衡的地缘政治关系被伊朗1979年发生的伊斯兰革命所破坏。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如果我们从国际政治格局去观察的话,那么,伊朗的伊斯兰革命的“最重要的后果”并不是摧毁了“巴列维王朝”,而是摧毁了该地区的“平衡安全体系”。
  也就是说,美国在一夜间就在伊朗丧失了曾经拥有的一切,失去了平衡苏联势力的一大块根据地。可有意思的是,苏联似乎也丝毫未能从那场“伊斯兰革命”中占到什么便宜、原因就在于伊朗精神领袖霍梅尼在赶走亲美分子的同时,竟然也没给亲苏左派以任何机会。
  显然,在我们看来,由于美国损失巨大、尽管苏联一时也没有得手,但并没有让中东地区的平衡“恢复均衡状态”、这反而让美国决策者感觉“时间紧迫”,必须找别的机会恢复该地区的平衡,那么这个机会在什么地方呢?</P>
<P>●“两双”眼睛都盯上了阿富汗
  在整个70年代,苏联在与美国争霸的过程,由于美国被越战消耗得够呛,总体而言,在战略上被迫处于收缩,而苏联则开始占据优势。苏联也早已经将其扩张的目光盯在了阿富汗这一块。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其实早在1973年起、就已经开始对阿富汗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渗透,事情的变化出现在78年,苏联支持阿人民民主党军官发动政变,并建立了一个亲苏的政权。
  仅隔一年、也就是79年,美国又意外地在伊朗遭到这一重创,可又无法在军事上对伊朗这个地区大国下手,因此,将“堤内损失堤外补”的目标盯在了紧靠伊朗的阿富汗。</P>
<P>●“两大国”的“紧盯”,立刻引起了阿富汗政局的巨大动荡
  东方评论员认为,在伊朗惨败的美国,在阿富汗活动频繁,也引起了苏联的高度警惕,根据相关人士的说法,莫斯科显然认为伊朗的伊斯兰革命让遭受重大损失的美国人“陷入疯狂”,居然派空降部队到德黑兰去冒险解救人质。在这种情况下,莫斯科的确有理由认为,美国完全可能在提前在阿富汗下手。
  两大国的“紧盯”,立刻引起了阿富汗政局的巨大动荡,当年,阿人民民主党内部就发生火并,政府总理阿明杀死党的总书记塔拉基,自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兼总理。</P>
<P>●美国策反成功,苏联大军侵入
   东方军事评论员表示、最富戏剧化的就是阿明上台后、就立刻试图摆脱苏联控制,并声称要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在担心失去对阿富汗的控制的心理下,苏联决定亲自动手、出动大军侵入阿富汗。
  对这场20年前的战争,首席评论员指出,就其过程和结果而言,阿富汗战争本质上是冷战过程中,美国“由守转攻”的一个转折点,可以这样讲,苏联亲自动手、出兵阿富汗,而且还是在自己的近邻国土上大动干戈,这可以说是莫斯科所有可以用的决策中、最糟糕的一种。</P>
<P>●“亲自动手”本身就犯了“冷战”的大忌
  在首席评论员看来,“亲自动手”本身就犯了“冷战”的大忌,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说,在两个超级大国的整个冷战过程中,我们观察得到的结论是:凡是亲自动手、赤膊上阵的一方,从来都是在做“自己费力、而让对手获益”的傻事!这一次也不例外。
  我们认为,不论是过程还是结果,华盛顿可以说是“占尽了便宜”。在我们看来,可以这么说,当苏军坦克一开进阿富汗,整个地区的局势就马上变成了极其“符合冷战逻辑”的状态。
  
●美国人也尝到过“打击侵略者”的“甜头”
  首席评论员认为,我们所说的“冷战逻辑”的核心,就是上面所说的那个“冷战大忌”。显然,70年代初一度被越战搞“没有脾气”的美国、在70年代未又被伊斯兰革命搞得焦头烂额之后,终于通过策反阿富汗、将苏联拖下水之后,立刻找到了感觉。在我们看来,也就是在这场战争中,美国扮演起了“正义”的角色,并开始品尝“打击侵略者”的“甜头”。
  从此,也就是从79年苏联坦克开进阿富汗开始、到89年全部苏军撤出为止,在整整十年中,美国人终于体味到了“打击侵略者”“是何等的主动”!在东方军事评论员看来,在这期间里,美国的军事战略非常简单:就是“全力以赴”地投入“符合冷战模式”的行动中去、全力支持阿富汗境内所有与苏联为敌的政治军事势力。
  换而言之,华盛顿为了达成战略目的,不论是谁都是朋友,都加以支持、只要反苏就行!让华盛顿“咬牙切齿”的本-拉登,也理所当然地成了美国大力支持的朋友。</P>
<P>●苏联在侵入阿富汗之后的经历,和美军攻打伊拉克后的处境“非常类似”
   在东方军事评论员看来,苏联在侵入阿富汗经历的“成功与失败”,和美军攻打伊拉克的经历有非常多的类似之处。
   首先,由于交战双方实力悬殊,因此,阿富汗战争与伊拉克战争一样,并不是“军事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在第一阶段,“昨天的苏军”和“今天的美军”都是以优势军边迅速击溃对方的正规军的。在开始,苏军就出动近8万人的现代化军队,而阿明控制的阿政府军近10万人、面对当时装备最先进、作战力非常强大的苏军、基本上未予抵抗,大部分缴械投降并归顺了苏联扶植的卡尔迈勒傀儡政权。
   相比之下、美军如何迅速击溃伊拉克政府军的,我们也都已经看到了;华盛顿是如何用15万军队扶植一个阿拉维傀儡政权的,我们也都看到了。
</P>
<P>
●很容易从昨天苏军的“失败”、去理解今天美军的“无奈”
  其次,在第二阶段,“昨天的苏军”在完成对阿富汗的占领后,当地“游击队”、伊斯兰抵抗武装就成了反苏的主力。不得已,苏军将进攻矛头指向以反政府武装为主体的抵抗力量。
   但是,游击队利用熟悉地形等有利条件、开展山地游击战,使苏军摩托化部队--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装备最先进的军队、无法发挥其兵力兵器优势,从而被迫停止全面"扫荡"。
  这一点,我们当然也很容易从美军在伊拉克“无可奈何的处境”中、“去理解”为什么当年的十几万装备精良、战斗力强大的苏军、却楞是拿实力弱小的游击队没有办法的了!</P><P>●面对“弱小的”反抗武装,苏军的人数是“越打越多”,美军的总量也是“越打越大”
  在东方军事评论员看来, 在全面“扫荡”失败后,苏军又改变战术,在确保主要城市和交通线的同时,集中优势兵力兵器对游击队主要根据地发动重点“清剿”,企图切断游击队的外援渠道,歼灭游击队的有生力量。”
  但是,“清剿”结束后,游击队又回到根据地。经几年战斗,游击队逐步发展壮大,武器装备反而得到改善,战斗力也明显提高。结果,直至1985年底,侵阿苏军和反抗力量都是“越打越多”,“越剿越众”。其中,苏军兵力达12万人,傀儡政府军兵力为7万人,而游击队则发展到10万人。
  而今天占领伊拉克的美军,也曾经多次改变过战术,最近的一次战术尝试、就是想通过在“费卢杰”用重兵“清剿”的方式、一劳永逸地打垮反美武装的斗志。
  而,结果我们也看到了,本就占绝对优势的美军,其总兵力也是“越打越多”,反美武装更是“越剿越众”:美军是从12万人、一直“打到了”15万人,而反美武装、却也从2万人,剿到了“20万人”。</P><P>●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北京的介入程度也非常深
在东方军事评论员看来,如果拿苏联当年在阿富汗的经历来对照的话,那么,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美国现在正大致处于“第二阶段”。
在这里,有一点需要补充的是。阿富汗战争一开始,华盛顿就全力介入其中,而此时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北京的介入程度也非常深,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北京的支持,华盛顿就是想全力支持阿富汗的“游击队”、也显得困难重重。
就在此期间,也就是82年到85年期间,在国际社会压力下,更是在军事解决阿富汗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苏联被迫在国际压力下、同意在联合国主持下举行“日内瓦间接会谈”,但几年下来,根本就谈不出个结果。</P><P>●苏联想依靠自己的“绝对优势”军力、想“谈出个有利于自己的结果”
首席评论员就指出,之所以这期间谈不出个结果,就在于:尽管这时的苏联、面对美国、中国的“作梗”、无力军事解决阿富汗问题,但是,仍然没有对军事解决阿富汗完全死心。
在我们看来,这从那之后、苏联一边谈、一边仍然在不断地增兵这点就可以清楚地看出。
可以这样说,除了核武器外,为了对付游击队、任何当时最先进的常规武器、只要能用的、都用上了,显然,就这点而言,今天的美军和昨天的苏军也是何等地类似!
事实上,在整个第二阶段后期,苏联是在以“边打边谈”为主要策略,想依靠自己的绝对优势军力、以达到谈出个有利于自己的结果来。然而,苏联人想错了,因为当时站在游击队后面的美国和中国、“并不关心”苏军在阿富汗的“绝对优势”,因此,也就不会答应以一个“有利于苏联的结果”去结束那场战争。</P><P>●最后几年,是苏联“想以军事优势换取在阿富汗的政治优势”的几年,也是给苏联造成最大损失的几年!
如果我们现在来回顾这段历史,有一点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正是因为苏联一厢情愿地“想以军事优势换取在阿富汗的政治优势”,才使得这场战争又“拖延了数年”,而之后的几年里,却是“游击队”在外来援助下,给苏联造成最大损失的几年。
也就是从85年起,进入了第三阶段,是战略僵持阶段、在终于明白无力“军事解决”阿富汗问题之后,苏联在89年全部撤出。
在东方军事评论员看来,阿富汗战争历时九年多,苏联先后更是有“150多万”官兵在阿富汗作战,累计伤亡5万余人,耗资450亿卢布,大大削弱了国力,从而被迫改变其全球战略,对国际战略格局影响非常深远。</P><P>●今天的华盛顿也象昨天的莫斯科那样,“放不下”、也“舍不得”“自己的军事优势”
在我们回顾了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的三个阶段之后,显然,我们就更加清楚地看出,“假如”美国在伊拉克的经历也大体如此的话,那么,美国目前在伊拉克正处于“第二阶段”。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与苏联在第二阶段一样,美国似乎也已经开始有意“边打边谈”了,因为华盛顿尽管对军事解决伊拉克的现状“非常失望”,但是,还没有到 “完全死心”的地步,种种迹象表明,今天的华盛顿也象昨天的莫斯科那样,不仅“舍不得”、也“放不下”“自己的军事优势”、更想借此优势谈个有利于自己的政治结果来。
然而,既然有“这么一段历史”“可以借鉴”,中、欧、俄罗斯又怎么会轻而易举地就答应呢?怎么会在“两伊”问题上轻易让步呢?何况中、俄两国,本来就是当年三大当事国(苏、美、中)的“三分之二”,对“这段角力的历史”原本就有“身体力行”的“经验与教训”。</P><P>●布什称“美国已从前苏联1979-1989年进攻阿富汗的战争中中获益匪浅”,果真如此吗?
就这段的“经验与教训”而言,我们不妨也看看另一个“三分之一”--美国、它又是“如何总结”的!
我们清楚地记得,早在2001年,美国在遭遇“911”袭击之后没有几天,就在国际社会“同情”下打入了阿富汗的时候,期间,布什就特别地提到过苏军在阿富汗的这段历史,并夸口说什么“美国已从前苏联1979-1989年进攻阿富汗的战争中中获益匪浅”</P><P>●我们认为、真正的“经验与教训”“在军事之外”
事实上,在东方军事评论员看来,布什所说的“获益匪浅”、充其量是指“军事层面”的。众所周知,本&amp;#8226;拉登之流、本来就是在美国支持下打击苏军的“原班人马”、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更是美国在阿富汗大力支持反苏势力的产物。
  东方军事评论员的观点是,如果仅从军事角度上讲,“美军用少得多的力量”和当年“强大的苏军”、在面对“同一个敌人”的时候、所产生的截然不同的两个结果,是无论如何也解释不通的,我们认为、真正的“经验与教训”“在军事之外”。
  也就是说,当年苏军面对的是个美国、中国、欧洲都在提供从武器、到资金、人员支持的“游击队”,而美军在打入阿富汗的时候,原来的这些“游击队”的背后不仅没有任何支持,深受恐怖主义威胁的、最有条件提供支持的中、俄出于各自战略上的考虑、更是“紧守家门”。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才是在苏军面前“越战越强”的“那套原班人马”,在美军面前根本就不经打的本质原因之所在。</P><P>●苏联在阿富汗的“惨败”,在于打成了一场消耗战
时事评论员们认为,如果美国真的如布什所说的、“从苏联1979-1989年进攻阿富汗的战争中中获益匪浅”的话,那么,从打完了阿富汗,美国就迫不及待地、不顾其它大国的“感受”打入伊拉克来看,充其量不过是在“吹牛”!
在我们看来,苏联在阿富汗的“惨败”,并非仅是军事上的失败,而根本就是国家战略上的失败。这种失败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冷战逻辑”,苏联是“亲自动手”的一方,而美国是“观战”的一方,是通过代理人进行作战的一方,本身就占据主动。
第二,苏联的失败、还在于“同时”与世界其它两个大国、两个它“无法拿对手怎么样”的大国正面冲突。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如果你不能将支持你敌人的对手怎么样,那就只好和“对方全力武装起来的代理人”作战了,如此一来,就必然打成一场消耗战。
首席评论员指出,当一场战争打成了消耗战之后,那么,战争的胜负就不是什么军事问题了,将慢慢变成政治问题、直到最后变成经济问题、最后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众所周知,美国政府在越战期间,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压力非常之大,最后,非正义的战争、高昂的经济代价,实际上已经在美国国内演变成了一场国内的社会危机,真正让华盛顿决定撤兵的并不是军事上的失败,正是这场社会危机。
而阿富汗战争在当时苏联国内、整个华约体系内引起的广泛不满,带来的高昂经济代价,也是苏联最后拖不下去的主要原因。</P><P>●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显然,如果我们从二战之后的所有决定国际格局的战争来看,不难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中、美、苏这三个国家中,美国挑战中苏而发动的战争有两次:
一次是朝鲜战争,一次是越南战争;在朝鲜战争中,是中国直接出兵、苏联提供军事支持,美国失败了。
  事实上,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朝鲜战争是二战后美国第一次大规模用兵,新中国更是建国后的首次用兵,之前、双方从未交过手,可以说是一场遭遇战,而且双方事先都没有两国直接开战的心理准备,结果却是中国打出了国威、军威,美国在战略完全失败。
到了越南战争,应该说美国应该清楚,中国必然不会坐视,因此,这实际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美国有意同时挑战“另外两个大国利益”的战争,战争中,中国、苏联向越南提供支持,结果美国也失败,战后美国开始处于战略收缩期。
在中国教训越南的战争中,美国也同中国站到了一边,沉重打击了苏联支持的越南,结果是中国基本上达到了战略目的,保证了南部边疆的大体和平,有力地保障了中国经济改革的顺利展开。
苏联发动阿富汗战争,是在中国教训越南之后,苏联打这一仗的战略目的非常清楚,就是占领阿富汗之后,将已经失去伊朗的美国彻底赶出该地区,并直接威胁当时与美国、中国打得火热的巴基斯坦,从而与地处南亚、东南亚的印度、越南遥相呼应,一来完成对中国的战略包围,二来顺手将美国的影响彻底挤出南亚、中亚、三来直接威胁美国在中东的利益。
  显然,按苏联的这一战略扩张计划,也是有意挑战“另外两个大国利益”的战争,一旦拿下阿富汗、中国和美国都将极其被动,这也引发了中国和美国“联手抗击”、在阿富汗向游击队提供了大量的支持、结果军事占优势的苏军也失败了,这次失败、事实上彻底结束了苏联的辉煌历史。
不难看出,中美苏这三个国家中,中国和其中的任何一家都曾经“联手”对付过另一方,结果非常有趣,那就是,谁和中国联手,谁就笑到了最后。然而,有资料显示,美国和苏联也曾经计划联手对付中国、解除中国的核武装。不过还好,美苏出于自己的利益,这种计划从来都是停留在纸面上,没有付诸实施,因此,东方评论员也就无从知道“没有中国的一方”会不会也能成为胜利者了!
当然了,以上这些不过是些“题外话”而已!</P><P>●伊拉克战争打成了一场消耗战也就“非常正常”的了。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美国这次攻打伊拉克,本质上是又一次“同时挑战其他大国利益”的战争,参与其间的,除了原来的中国、俄罗斯(前苏联)之外、再就是加上了美国过去的盟友-欧盟。不难看出,这中间的每一家都有足够的实力,都不是美国人想打就打、想制裁就制裁的“政治经济实体”,换而言之,就是都不能拿对手怎么样!
如此一来,伊拉克战争打成了一场消耗战也就“非常正常”的了。然而,东方评论员认为,尽管美国已经打下了伊拉克,但是,由于伊朗的存在,中欧俄与美国之间在中东地区“脆弱的平衡”还暂时维持着。
在我们看来,如果美国敢在伊拉克“还没有搞定”的情况下、再到伊朗去烧一把火的话,可以肯定的是,中、欧、俄罗斯一定会深入地介入其中,按“冷战的逻辑”,象当年美国在阿富汗对付苏联人那样,也去“全力以赴”地投入“符合冷战模式”的行动中去、全力支持伊朗境内、甚至整个中东境内所有与美国为敌的政治、军事、宗教势力。</P><P>●其它大国”“联手抗美”的局面似乎已经形成
在我们看来,不论美国是否军事攻击伊朗,这场“其它大国”“联手抗美”的局面已经形成,而这个标志就是英国外交大臣访问北京、正式开始了中欧之间的联手进程。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尽管美国国力现在似乎处于颠峰状态,然而,长时间维持这种“实力颠峰”要靠“一个健康的经济”来支撑。事实是,美国的经济已经“非常虚了”,在数额巨大的财政和贸易赤字下,美国还能维持经济的正常运转、靠的恰恰它是其“对手”、比如与欧盟、中国之间协调经济政策来实现的。
因此、美国想一味地通过优势军力、通过打下伊拉克、或者更进一步打下伊朗这一类的军事手段、去达到实现其中东战略目的也就更加难以实现。
  何况,在首席评论员看来,美国攻打伊拉克,根本就是在“亲自动手”、本身也就犯了“冷战”的大忌,也如同苏联在阿富汗所做的那样,是在做“自己费力、而让对手获益”的傻事情!
  伊拉克的局势仍然是一个字:乱!乱!乱!伊拉克的反美武装非常活跃,至于这些反美武装是谁支持的、是出于什么目的,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不论是中国、还是欧洲、或者是俄罗斯,也根本就不会关心,很简单,同样是阿富汗战争的参与者,中国、俄罗斯当然也知道应该如何在这个时候和美国进行“冷战”、也当然知道、不管是谁,只要反美就行!</P><P>●伊拉克的局势、或者整个中东的局势、已经非常接近“符合冷战逻辑”的状态了
  东方评论员认为,不论是过程还是结果,伊拉克的局势、或者整个中东的局势、已经非常接近“符合冷战逻辑”的状态了,据我们得到的消息,直到现在,中、欧、俄罗斯在伊拉克方向上做的“非常克制”,显然,就是“如此克制”,我们也好像没有看出美国有什么便宜似的。</P><P>●各方也都将找到“实实在在的对手”
可是,一旦华盛顿进行军事冒险,将伊朗也卷入军事攻击的话,那就意味着中东地区的平衡将被彻底打破,在各大国“全力确立”一种新的平衡之前,各方都将全力投入一场类似越战争、类似阿富汗战争那样的“冷战”之中,各方也都将找到“实实在在的对手”:一方是美国,一方是各大国全力支持的“各种代理人”,而“这些代理人”的“选择标准”同样将会非常之低,低到只要反美就行!</P><P>●美国人准备好了吗?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一旦如此,美国极可能将遇到一场空前规模的“冷战”,一场空前规模的消耗战,对此,美国人准备好了吗?我们的判断是,起码到目前为止,华盛顿没有胆子敢这样做,不是别的,有两点:第一,美国的经济还在正常运转,美国对军事解决伊拉克问题仍然没有死心,因此,华盛顿这个冒险的决心不好下!
  第二,对伊朗的军事准备没有完成,离间中、欧、俄罗斯之间的战略协作也并没有达成目的,尽管一再在台湾问题、中日关系上“做文章、找题材”,无奈北京不为所动,仍然和欧洲人一样,将主要精力继续放在了中东。
  所以,在东方评论员看来,针对布什“称美国不排除对伊朗实施军事行动的可能”,我们认为不过是一个口头上的警告,应该视为华盛顿急需拉“各大国”、去采取措施防止伊朗硏制出核武器进行的“事先宣传”。
  因此,对于美国这次“老调重弹”,我们注意到,伊朗外交部发言人警吿美国和以色列的语气非常强硬,说“不要企图攻击伊朗,并且称这样的举动将酿成巨大的战略错误”。</P><P>●北京似乎是铁了心要在中东露一手
  事实上,正是看清了美国在现阶段的无可奈何,伊朗表现出了“异于以往的高度重视”也就不奇怪了。东方评论员认为,如果各大国间“不论是真情、还是假意”,只要愿意坐下来,将伊朗核问题、巴以问题、伊拉克问题“一同打包”,放在一个“多边会谈”的框架内去“慢慢解决”,总是件好事情!各方也就都有机会按自己的利益再去争取。
首席评论员指出,有些问题的进展情况就可以看出北京的这种心思:谁都知道,朝鲜问题布什根本就无意解决!因此,北京似乎就“拿了个朝鲜问题”在那里和华盛顿“没有目的的谈来说去”,又拿了个拟定中的“反国家分裂法”、果断地将“台独问题”“就此打住”;最近、又在经济层面动手、去警告华盛顿挑动、日本进行的军事冒险,而没有在政治、军事层面做出大的动作。从这些情况来判断,华盛顿想将北京的注意力从中东移开的目的显然难以取得效果。
   在我们看来,北京似乎是铁了心要在中东露一手,这样做的理由非常简单,那就是,如果在中东问题上没有关键发言权的话,那么、台湾问题、朝鲜问题、中日关系“都难解”!</P>
沙发,先顶后看
沙发!
哎..........沒搶到,,,,,,,先頂一把再回來看.
<P>伊拉克和当年阿富汗和越南战争的唯一区别就在于,没有国家敢象当年那样半公开的为反抗军提供支援。</P><P>所以现在伊拉克的反抗军才会这么辛苦,而且伊拉克的地形也似乎不太适合游击战。</P><P>我现在到希望月底的这次“伪大选”,能让西斯塔尼为首的什叶派全面掌握多数,然后和伊朗一样走向政教合一的国家,北部库尔德要独立,中部逊尼派不甘心失去统治权而不断袭击美国军队。</P><P>一个如此混乱下去的伊拉克最符合中国的利益!</P>
<P>感觉这一讲多少有点先入为主倾向性</P>
<P>
不难看出,中美苏这三个国家中,中国和其中的任何一家都曾经“联手”对付过另一方,结果非常有趣,那就是,谁和中国联手,谁就笑到了最后。
</P><P>有意思!</P>
<P>先顶后慢慢看!</P><P>谢谢狐狸兄弟!辛苦了</P>[em01]
顶   顶   顶
好!
每天都来看的!
ding
<P> 我覺得和冷戰還是有不同的,冷戰之下,有一個不論軍事,政治上,等都"直接"對立的勢力,而現在這種情況下,大家都玩隔山打牛,不太直接,中俄歐沒有人要站到前台"直接"面對美國,總是能玩小動作而以.狀況還是不太一樣,不錯,伊拉克是"泥沼化"了不錯,但能支持多久還是要靠外力支援的,沒有外力支援還是不太一樣的,而中俄歐沒看到什麼大的尤其在軍事對伊拉克的支持,就以阿富汗而言,也沒有看到中俄二國對其境內的什麼勢力進行"武裝",可以說對這個泥沼化的阿富汗和伊拉克能否對美國起冷戰時對蘇聯的作用,我實在不敢這麼樂觀.</P><P>  不管既使如此,我還是要說東方作的模型我還是很認同的. </P>
<B>以下是引用<I>共和国的子民</I>在2005-1-26 21:59:09的发言:</B>

<P>先顶后慢慢看!</P>
<P>谢谢狐狸兄弟!辛苦了</P>[em01]
<P>布希政府計畫今年追加大約八百億美元的伊拉克及阿富汗軍事作業經費,如此將使在兩地動支的軍費迄今累計達將近三千億美元。 <P>美國政府官員與國會人士指出,布希政府預定廿五日向國會提出這項要求,這筆經費將加計於國會已經通過的本會計年度二百五十億美元緊急經費。這意味二○○五會計年度的伊拉克與阿富汗軍事作業經費將高達近一千零五十億美元,超過最初的估計。這個金額是美國環保署年度預算的十三倍,可能引起民主黨人甚至部分共和黨人的反彈。白宮預算發言人柯爾頓拒絕置評。 <P>布希總統預定下月七日向國會提出二○○六會計年度預算書,隨即可能正式向國會提出前述要求。眾議院民主黨領袖南西‧波洛西表示,滿足美軍的各種需求是國會的「最優先責任」,然而國會議員必須「從嚴審查布希總統的要求」。 <P>國防專家派克說,五角大廈今年可能需要更多的經費,因為「我們無法預料(伊拉克)暴亂惡化或消弭的速度,也無法預估伊拉克安全部隊何時可以獨當一面」。 <P>美國官員原預估今年追加的經費接近五百億美元,卻因伊拉克暴亂層出不窮而倍增。批評者指出,布希及其幕僚嚴重低估所需成本。 <P>美國陸軍表示,計畫未來兩年在伊拉克維持至少十二萬駐軍,以訓練伊拉克政府軍,並與他們攜手對抗暴亂分子。現駐伊拉克的美軍最近增加到大約十五萬人,五角大廈官員指出,這是迎接本月底伊拉克大選的必要措施。 <P>外傳五角大廈打算加緊訓練伊拉克安全部隊,並要求伊軍儘快執行任務,各界據此認為,布希政府可能準備今年大幅減少駐伊美軍人數,然而跡象顯示,美軍暫時無此打算。駐伊美軍指揮部副參謀長洛夫雷斯表示:「我們認為,駐伊美軍人數暫時不會變動。」 <P>美募兵 海空擠爆 陸軍冷清 <P>【今日美國報華盛頓廿四日電】鑑於伊拉克與阿富汗戰爭中,美國空軍和海軍官兵死傷率低,美國有意從軍者紛紛申請投效這兩個軍種,把員額塞爆,成千上萬申請人勢必向隅。但陸軍與陸戰隊仍在努力設法湊足每年設定的募兵數額。 <P>空軍當局表示,空軍募集的兵員已經過多,以致大約有九千名新兵尚無法分發服役,並表示,空軍計劃把今年的募兵目標從三萬五千人減為二萬四千人。空軍與海軍表示,他們計劃把今年的募兵數額總共減少兩萬七千餘人。 <P>相比之下,為伊拉克和阿富汗美國地面部隊提供大部分兵員的陸軍和陸戰隊,今年計畫把募兵目標增加一萬兩千餘人。 <P>研究軍中文化的人事專家指出,空軍和海軍兵員充沛、募兵時搶手,主要原因是空軍和海軍官兵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中死傷率低。 <P>另外一個原因是,這兩個軍種有較多高科技工作,可以讓新兵學到頗有價值的技術,對日後回到民間工作很有幫助。
===============================</P><P>  美國也的確是得花不少代價的.</P>
想看东方关于我们3舰去东海的评论!
<P>就是喜欢看如此评论。谢谢分享。</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6 23:44:53编辑过]
先支持了~~~~~谢谢
辛苦了哈,狐狸转的东方是我每天必读的精品![em01]
顶!
<P>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P>[em01]
谢谢狐狸兄,辛苦了。
楼主辛苦,不过这一次东方的评论有些片面了
英国之所以在解禁问题上与美国不太一致,我看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他们现在的境况不佳。跟着美国的屁股跑,令欧洲各国侧目,在欧洲逐渐走向一体化的趋势下,身在欧洲却游离于欧洲显然不利于他们英国;二是利益使然,英国的军工产品还是很先进的,据说中国很多舰船的雷达是英国的,解禁后,英国当然有利可图,他们何乐不为呢?
我个人还有另外一层担心,如果美国在伊拉克就是不代你玩,咱们怎么办?
顶,好[em01]
<B>以下是引用<I>lving</I>在2005-1-27 9:44:34的发言:</B>
我个人还有另外一层担心,如果美国在伊拉克就是不代你玩,咱们怎么办?

<P>如果美国撤出伊拉克
<P>就证明了新保守主义的破产,对美国的“威慑信用”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P>
阿富汗现在局势如何,中国、俄罗斯可以考虑在阿富汗下下棋,发展自己的力量或者代理人,牵制美国的力量,减缓伊拉克的压力。
顶!顶!顶!
<P>感谢狐狸</P>
期盼星期三的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
昨天晚上到现在,东方网站一直打不开,请大家耐心等候.
<P>其实就算是逊尼派当选也一样</P><P>关键这次大选的选民登记率只有25%</P><P>更别提到时候的投票率了</P><P>如此选举产生的政府具有代表性吗</P><P>会被伊拉克人民所接受吗</P>
我爱看的
谢谢狐狸兄弟!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