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博物馆5月将对公众开放并有公开公共现场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3:56:47
2013年5月,重新修缮一新的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在中国航空工业捷报频传、再次成为公众目光焦点之际,作为新中国首家成立的航空航天博物馆,北航博物馆的此番重新开馆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

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韩国军:
博物馆旧事

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的前身北京航空馆成立于1985年。当时正值改革开放、社会大发展之际,很多航空爱好者、高校师生、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知道北航有飞机,都想前往参观。基于此背景,由中国航空协会发起,在航空部、航天部、海军、空军、民航相关部门、中国科协、北京市委的大力支持下,北京航空馆应运而生。

航空馆在当时的北航飞机结构陈列室、飞机机库基础上扩建而成,整合了当下所有的航空航天教学资源,各类飞机、设备、模型都被拿了出来,并从展览展示的角度进行了设计。

1985年10月25日,北京航空馆正式成立,何文治、段子俊、周培源等很多老领导都来到了现场。

这是中国建国以后第一家航空馆,而航空航天领域当时在人们的心中是非常神秘的,所以不但各界领导非常重视,在全社会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航空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后,参观者络绎不绝。截止旧馆拆除之前,博物馆接待各类参观人员120万人次。

2007年,北航进入全面发展阶段,航空博物馆的重建工作提上日程。历经20年后,部分长期裸露在室外停机坪上的飞机,在风吹日晒下已变得陈旧,此前很多教授和知名人士,也都曾对此提出过意见和建议。

在时任北航书记、现任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的带领以及校领导的关心下,北航于2007年争取到了国家立项,由国家划拨经费来进行飞机的维修维护和航空博物馆的重建,北航也自筹部分资金、投入大量精力开展此项工作。

北航博物馆的重建自此开始。

四年磨一剑

从2008年闭馆到2012年重新开馆,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的蜕变用了4年。

“博物馆主体的建筑施工和馆内展示方案设计是并行的。”韩国军向记者介绍道,除了博物馆本身的拆除和重建,展览展示、实体飞机与设备的修复工程、信息化工程三大部分占据了重建工作的很大比重。

重建之初,学校对博物馆提出了很高的设计要求。为满足需求,项目负责人调动了各种资源,单就参与方案设计的人员一项而言,就涵盖了飞机结构设计、空气动力学、高空设备安全救生、宇航等各个专业的老师。馆方领导与这些老师、设计人员三方进行了十多次交流,设计稿也经过了反复修改,展览大纲才最终定下来。“我们期望达到的最终目的是展示出航空航天领域的探索与创造,以资源独特性、科技创新性、展品组合性、展示多样性、观众互动性的方式,传播航空航天的科普知识与文化。我认为我们在建设中也达到了预期效果。当然,最终还是要由公众来评判。”韩国军说道。

与此同时,飞机修缮也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这是博物馆重建的一部重头戏。在60年的时间里,北航博物馆积累了300多件珍贵的航空航天文物以及发动机、机载设备等珍贵物品。世界仅存两架的“黑寡妇”战机之一、我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世界上第一种垂直短距离起落飞机“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二战时的苏联名机波-2飞机等都是馆里的藏品。这些飞机由于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淋,有的损坏比较严重。博物馆通过社会招标请来了专业的维修队伍,用时半年对这些不同历史阶段的老旧飞机进行修复,并陆续运进新馆。“第一次修主要是修复结构、外观打磨喷漆,之后还将陆续对飞机的结构和设备进行精修。” 韩国军介绍说。

新馆建设的另一重要部分就是馆内的信息化工程。如今,博物馆已经建设了藏品收藏管理系统、文献管理系统、OA自动化、导览系统、收费系统、虚拟博物馆以及知识库系统等七大信息系统。无线WIFI覆盖了整个博物馆,游客入馆后,只需用智能手机下载一个小程序,到贴有二维码的展品旁边用手机一扫,展品的信息就会进入手机,极大地方便了来访者。“信息化工程全面完工后,我们将进一步细化多媒体知识库系统,比如进行3D电影的片源制作。现在的片子是借来的,未来我们会制作讲述古代航空史、近代航空史的片子,作为北航博物馆独有的航空航天教材,为社会公众教育和科普教育提供更多的帮助。”韩国军表示。

博物馆里的故事

韩国军做这份工作已经有20多年了。在他口中,这个博物馆里有很多故事,除了展品的故事,还有人的故事,有着老师和学生们的苦与乐。

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架来自中航工业沈阳所的歼8Ⅱ 1∶1木制样机。韩国军和现任馆长杨超当年带着两个班的学生下厂去拆这架飞机,想把它拉回来。“当时是夏天,非常热,学生们都光着膀子,汗流浃背地干,辛苦,但都特高兴。说是样机,实际上很多地方用的都是真飞机的零件,抱在身上蹭得全都是黑。仓库里蚊子多,所里有个姓罗的高工是秃顶,蚊子叮得他叫,大家都在那儿乐。拆完后装上加长大板车,拉走了。这个拆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大家都很享受。”

“还有一次,我们用歼6飞机来进行实体解说,为了达到演示效果,用地面泵来加油。没想到泵老化了,突然就崩了,红油崩了大家一身!”

“以前飞机都在停机坪上,一到夏天暴晒,地面温度有40多度。老师讲一节课能晒掉一层皮。但是那个时候感觉特别充实,苦并快乐着。”

韩国军在馆里工作将近二十年,看着它一步步发展,人员不断变化,一届届的学生们来上课,见证了它的历史。在他心目中,博物馆工作在高校里非常重要。它是现场课的教学基地,也是文物珍藏库,它把文化传承、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国防知识教育、科普全揉在一起,让学生和社会公众都能够更了解航空工业。这里也是他奉献了半辈子的地方,办公室里大大小小的模型都在诉说着他的航空情结。

韩国军希望,等5月份博物馆面对公众开放了,大家能够看到不一样的航空航天博物馆。

高镇同院士:北航馆现场课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一)
从个人情感角度来讲,我对这个博物馆有着很深的感情。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作为老师我经常带领学生上现场课。所谓现场课就是老师面对飞机实物进行授课,是一种讲解、答疑、质疑、讨论相结合的授课形式。当时的条件非常简陋,这些飞机就放在机库或是陈列室里,有的停在停机坪上。但是由于能够与飞机进行零距离的接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高;而老师也能够借由上现场课的机会了解学生的认识规律,为今后的进一步授课打基础。所以现场课被认为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平台,师生的关系被这些飞机拉近了。
我至今还保存有一份1965年的学生现场课作业。48年前,这名学生上完现场课后,用15个小时完成了这份对发动机架所做的受力分析和强度校核的作业。我之所以这么精心保存,一方面这是我自己的一个教学成果;另一方面,其可贵之处在于,当年一个大二的学生,能够写出这么好的技术报告,很不容易。
学生作业感言的其中一句是,通过现场课,他学会了独立思考。我感觉,通过灌输式、填鸭式的讲课,学生更多的是继承知识,而现场课这种方式则培养锻炼了学生们独立思考、独立应用的创新能力。北航这么多年来,将这一教学上的好方法传承了下来,现在每年大概有3000多名学生在博物馆里上现场课。
前年,在评选道德模范时,北京电视台曾经给我拍过一次录像,他们当时选中的场景就是放着很多飞机的停机坪。在电视台摄制组的同志们看来,停机坪是很好的背景。但实际上,那时这些飞机在外面风吹雨打,已经颇显陈旧。
航空航天博物馆建立以后,学校把这些老旧的飞机以及其他用于教学的教具全部放在馆里,拯救修复。修复完成后的飞机,与当年我上现场课的时候,以及前年给我录像的时候相比焕然一新,我感到非常高兴。
(二)
从文物价值角度看博物馆,也很值得说一说。这座博物馆里保存着一些二战期间的名机。其中最为珍贵的是绰号为“黑寡妇”(black widow)的P-61战机。black widow,实际上是美洲的一种毒蜘蛛,后来被直译为“黑寡妇”。你仔细看的话,会发现飞机机头部分画着一个蜘蛛网,这是它的标志。
“黑寡妇”在中国、缅甸、印度都参加过作战,在反法西斯战争时与日军的对抗中,也曾经立过功。世界上现存的P-61战机是四架,实际上完整的只有两架。一架就是北航的P-61B型,另一架是P-61C型,在美国空军博物馆。北航这架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几大院校合并的时候带来的。
美国对中国这架飞机十分关注,曾经有人为“黑寡妇”写了一本传记,对所有现存的飞机都拍了照。但北航这架的机头在当时就已经看不清楚了,我心里挺不是滋味儿的。这次新建的博物馆,把这些文物都保护起来,并使它们焕然一新,我感到特别惊喜。
还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几年前,美国人想用一架F-14换“黑寡妇”。我们给上级打了报告,还没等报告批下来,对方又来了,说用两架F-14换,这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对方这么关注,说明这架飞机非同小可,所以我们后来就决定不换了。这是数年前的事情,现在F-14这个飞机还多得很,但是“黑寡妇”就只有两架,已经成为了文物。
博物馆里还有一架米格-15,它的来历也很有意思。
二战结束的时候,苏联人发现当时的德国航空设计部门存有一份图纸,是一架后掠式机翼飞机的图纸,设计图纸的是德国人博斯曼。
那会儿虽然也有高速战斗机,但是都是平直翼,而这个图纸是后掠式机翼,当时好多人认为这种设计只是用来观赏,没有实用价值。
但是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的负责人按照图纸把这个飞机造出来了。造出来后,发现发动机要有足够大的推力,才能够和这个飞机匹配。当时英国和苏联是同盟国,英国便出面表态,自己来提供米格-15的发动机,所以米格-15最早期生产的批次使用了英国罗罗公司生产的尼恩发动机,发动机装上后飞得特别好,成为了当时苏联空军的主力战机,这也是世界第一架后掠式喷气战斗机。
1952年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苏联把米格-15给了志愿军。与此同时,德国投降时,博斯曼被美国俘虏了。他在美国又设计了一架飞机,跟这个飞机很相似,就是佩刀式F-86战斗机。这两架飞机从外形上看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就是,佩刀式飞机平尾直接装在尾部,米格-15 的平尾装在直尾上。
同一个人设计的两架飞机在朝鲜战场上相遇了。驾驶米格-15的是中国有名的空中英雄张积慧,驾驶F-86的是美国的王牌驾驶员戴维斯。两架飞机从性能上看差不多,但格斗的结果是,米格-15把F-86打掉了,对方机毁人亡,引起了美国的震惊:中国人用的都是土枪土炮,哪来的这么先进的飞机。他们不知道这架飞机是德国设计、苏联制造、英国的发动机、中国人驾驶。张积慧就因为击败了戴维斯,立了特等功。
这架飞机产于1952年以前,到现在已经60多年了,还保存得非常完好;是几所院校合并的时候运来北航的。所以从文物价值的角度来讲,这座博物馆也非常有意义。
(三)
我们的博物馆不仅在中国独此一家,在国际上也是独一无二的。馆藏的这些飞机在历史上都立下过赫赫战功,现在保存在博物馆内,既能作为文物得以保存,又可以作为重要的教学、科普工具,意义重大。同时,这座博物馆也是高校和研究院所、制造企业“产学研”相结合的一个纽带。这其中的展品,院校参与设计思想,生产由厂所完成,大家成果共享,共同书写着航空工业的发展史。
现在唯一的遗憾就是,馆藏中的国产飞机这一部分还有所欠缺。我希望未来能够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独立自主生产的飞机搭配齐全,大家共同努力,把这座博物馆缔造成为一个中国航空工业历史的记录者,成为学生和公众了解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生动教材,那对于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而言,将是最完美的事。

http://114.113.227.14/epaper/zghkb/2013/04/18/A07/story/343419.shtml
http://114.113.227.14/epaper/zghkb/2013/04/18/A07/story/344240.shtml
http://airandspacemuseum.buaa.edu.cn/

















2013年5月,重新修缮一新的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在中国航空工业捷报频传、再次成为公众目光焦点之际,作为新中国首家成立的航空航天博物馆,北航博物馆的此番重新开馆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

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韩国军:
博物馆旧事

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的前身北京航空馆成立于1985年。当时正值改革开放、社会大发展之际,很多航空爱好者、高校师生、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知道北航有飞机,都想前往参观。基于此背景,由中国航空协会发起,在航空部、航天部、海军、空军、民航相关部门、中国科协、北京市委的大力支持下,北京航空馆应运而生。

航空馆在当时的北航飞机结构陈列室、飞机机库基础上扩建而成,整合了当下所有的航空航天教学资源,各类飞机、设备、模型都被拿了出来,并从展览展示的角度进行了设计。

1985年10月25日,北京航空馆正式成立,何文治、段子俊、周培源等很多老领导都来到了现场。

这是中国建国以后第一家航空馆,而航空航天领域当时在人们的心中是非常神秘的,所以不但各界领导非常重视,在全社会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航空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后,参观者络绎不绝。截止旧馆拆除之前,博物馆接待各类参观人员120万人次。

2007年,北航进入全面发展阶段,航空博物馆的重建工作提上日程。历经20年后,部分长期裸露在室外停机坪上的飞机,在风吹日晒下已变得陈旧,此前很多教授和知名人士,也都曾对此提出过意见和建议。

在时任北航书记、现任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的带领以及校领导的关心下,北航于2007年争取到了国家立项,由国家划拨经费来进行飞机的维修维护和航空博物馆的重建,北航也自筹部分资金、投入大量精力开展此项工作。

北航博物馆的重建自此开始。

四年磨一剑

从2008年闭馆到2012年重新开馆,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的蜕变用了4年。

“博物馆主体的建筑施工和馆内展示方案设计是并行的。”韩国军向记者介绍道,除了博物馆本身的拆除和重建,展览展示、实体飞机与设备的修复工程、信息化工程三大部分占据了重建工作的很大比重。

重建之初,学校对博物馆提出了很高的设计要求。为满足需求,项目负责人调动了各种资源,单就参与方案设计的人员一项而言,就涵盖了飞机结构设计、空气动力学、高空设备安全救生、宇航等各个专业的老师。馆方领导与这些老师、设计人员三方进行了十多次交流,设计稿也经过了反复修改,展览大纲才最终定下来。“我们期望达到的最终目的是展示出航空航天领域的探索与创造,以资源独特性、科技创新性、展品组合性、展示多样性、观众互动性的方式,传播航空航天的科普知识与文化。我认为我们在建设中也达到了预期效果。当然,最终还是要由公众来评判。”韩国军说道。

与此同时,飞机修缮也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这是博物馆重建的一部重头戏。在60年的时间里,北航博物馆积累了300多件珍贵的航空航天文物以及发动机、机载设备等珍贵物品。世界仅存两架的“黑寡妇”战机之一、我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世界上第一种垂直短距离起落飞机“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二战时的苏联名机波-2飞机等都是馆里的藏品。这些飞机由于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淋,有的损坏比较严重。博物馆通过社会招标请来了专业的维修队伍,用时半年对这些不同历史阶段的老旧飞机进行修复,并陆续运进新馆。“第一次修主要是修复结构、外观打磨喷漆,之后还将陆续对飞机的结构和设备进行精修。” 韩国军介绍说。

新馆建设的另一重要部分就是馆内的信息化工程。如今,博物馆已经建设了藏品收藏管理系统、文献管理系统、OA自动化、导览系统、收费系统、虚拟博物馆以及知识库系统等七大信息系统。无线WIFI覆盖了整个博物馆,游客入馆后,只需用智能手机下载一个小程序,到贴有二维码的展品旁边用手机一扫,展品的信息就会进入手机,极大地方便了来访者。“信息化工程全面完工后,我们将进一步细化多媒体知识库系统,比如进行3D电影的片源制作。现在的片子是借来的,未来我们会制作讲述古代航空史、近代航空史的片子,作为北航博物馆独有的航空航天教材,为社会公众教育和科普教育提供更多的帮助。”韩国军表示。

博物馆里的故事

韩国军做这份工作已经有20多年了。在他口中,这个博物馆里有很多故事,除了展品的故事,还有人的故事,有着老师和学生们的苦与乐。

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架来自中航工业沈阳所的歼8Ⅱ 1∶1木制样机。韩国军和现任馆长杨超当年带着两个班的学生下厂去拆这架飞机,想把它拉回来。“当时是夏天,非常热,学生们都光着膀子,汗流浃背地干,辛苦,但都特高兴。说是样机,实际上很多地方用的都是真飞机的零件,抱在身上蹭得全都是黑。仓库里蚊子多,所里有个姓罗的高工是秃顶,蚊子叮得他叫,大家都在那儿乐。拆完后装上加长大板车,拉走了。这个拆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大家都很享受。”

“还有一次,我们用歼6飞机来进行实体解说,为了达到演示效果,用地面泵来加油。没想到泵老化了,突然就崩了,红油崩了大家一身!”

“以前飞机都在停机坪上,一到夏天暴晒,地面温度有40多度。老师讲一节课能晒掉一层皮。但是那个时候感觉特别充实,苦并快乐着。”

韩国军在馆里工作将近二十年,看着它一步步发展,人员不断变化,一届届的学生们来上课,见证了它的历史。在他心目中,博物馆工作在高校里非常重要。它是现场课的教学基地,也是文物珍藏库,它把文化传承、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国防知识教育、科普全揉在一起,让学生和社会公众都能够更了解航空工业。这里也是他奉献了半辈子的地方,办公室里大大小小的模型都在诉说着他的航空情结。

韩国军希望,等5月份博物馆面对公众开放了,大家能够看到不一样的航空航天博物馆。

高镇同院士:北航馆现场课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一)
从个人情感角度来讲,我对这个博物馆有着很深的感情。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作为老师我经常带领学生上现场课。所谓现场课就是老师面对飞机实物进行授课,是一种讲解、答疑、质疑、讨论相结合的授课形式。当时的条件非常简陋,这些飞机就放在机库或是陈列室里,有的停在停机坪上。但是由于能够与飞机进行零距离的接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高;而老师也能够借由上现场课的机会了解学生的认识规律,为今后的进一步授课打基础。所以现场课被认为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平台,师生的关系被这些飞机拉近了。
我至今还保存有一份1965年的学生现场课作业。48年前,这名学生上完现场课后,用15个小时完成了这份对发动机架所做的受力分析和强度校核的作业。我之所以这么精心保存,一方面这是我自己的一个教学成果;另一方面,其可贵之处在于,当年一个大二的学生,能够写出这么好的技术报告,很不容易。
学生作业感言的其中一句是,通过现场课,他学会了独立思考。我感觉,通过灌输式、填鸭式的讲课,学生更多的是继承知识,而现场课这种方式则培养锻炼了学生们独立思考、独立应用的创新能力。北航这么多年来,将这一教学上的好方法传承了下来,现在每年大概有3000多名学生在博物馆里上现场课。
前年,在评选道德模范时,北京电视台曾经给我拍过一次录像,他们当时选中的场景就是放着很多飞机的停机坪。在电视台摄制组的同志们看来,停机坪是很好的背景。但实际上,那时这些飞机在外面风吹雨打,已经颇显陈旧。
航空航天博物馆建立以后,学校把这些老旧的飞机以及其他用于教学的教具全部放在馆里,拯救修复。修复完成后的飞机,与当年我上现场课的时候,以及前年给我录像的时候相比焕然一新,我感到非常高兴。
(二)
从文物价值角度看博物馆,也很值得说一说。这座博物馆里保存着一些二战期间的名机。其中最为珍贵的是绰号为“黑寡妇”(black widow)的P-61战机。black widow,实际上是美洲的一种毒蜘蛛,后来被直译为“黑寡妇”。你仔细看的话,会发现飞机机头部分画着一个蜘蛛网,这是它的标志。
“黑寡妇”在中国、缅甸、印度都参加过作战,在反法西斯战争时与日军的对抗中,也曾经立过功。世界上现存的P-61战机是四架,实际上完整的只有两架。一架就是北航的P-61B型,另一架是P-61C型,在美国空军博物馆。北航这架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几大院校合并的时候带来的。
美国对中国这架飞机十分关注,曾经有人为“黑寡妇”写了一本传记,对所有现存的飞机都拍了照。但北航这架的机头在当时就已经看不清楚了,我心里挺不是滋味儿的。这次新建的博物馆,把这些文物都保护起来,并使它们焕然一新,我感到特别惊喜。
还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几年前,美国人想用一架F-14换“黑寡妇”。我们给上级打了报告,还没等报告批下来,对方又来了,说用两架F-14换,这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对方这么关注,说明这架飞机非同小可,所以我们后来就决定不换了。这是数年前的事情,现在F-14这个飞机还多得很,但是“黑寡妇”就只有两架,已经成为了文物。
博物馆里还有一架米格-15,它的来历也很有意思。
二战结束的时候,苏联人发现当时的德国航空设计部门存有一份图纸,是一架后掠式机翼飞机的图纸,设计图纸的是德国人博斯曼。
那会儿虽然也有高速战斗机,但是都是平直翼,而这个图纸是后掠式机翼,当时好多人认为这种设计只是用来观赏,没有实用价值。
但是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的负责人按照图纸把这个飞机造出来了。造出来后,发现发动机要有足够大的推力,才能够和这个飞机匹配。当时英国和苏联是同盟国,英国便出面表态,自己来提供米格-15的发动机,所以米格-15最早期生产的批次使用了英国罗罗公司生产的尼恩发动机,发动机装上后飞得特别好,成为了当时苏联空军的主力战机,这也是世界第一架后掠式喷气战斗机。
1952年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苏联把米格-15给了志愿军。与此同时,德国投降时,博斯曼被美国俘虏了。他在美国又设计了一架飞机,跟这个飞机很相似,就是佩刀式F-86战斗机。这两架飞机从外形上看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就是,佩刀式飞机平尾直接装在尾部,米格-15 的平尾装在直尾上。
同一个人设计的两架飞机在朝鲜战场上相遇了。驾驶米格-15的是中国有名的空中英雄张积慧,驾驶F-86的是美国的王牌驾驶员戴维斯。两架飞机从性能上看差不多,但格斗的结果是,米格-15把F-86打掉了,对方机毁人亡,引起了美国的震惊:中国人用的都是土枪土炮,哪来的这么先进的飞机。他们不知道这架飞机是德国设计、苏联制造、英国的发动机、中国人驾驶。张积慧就因为击败了戴维斯,立了特等功。
这架飞机产于1952年以前,到现在已经60多年了,还保存得非常完好;是几所院校合并的时候运来北航的。所以从文物价值的角度来讲,这座博物馆也非常有意义。
(三)
我们的博物馆不仅在中国独此一家,在国际上也是独一无二的。馆藏的这些飞机在历史上都立下过赫赫战功,现在保存在博物馆内,既能作为文物得以保存,又可以作为重要的教学、科普工具,意义重大。同时,这座博物馆也是高校和研究院所、制造企业“产学研”相结合的一个纽带。这其中的展品,院校参与设计思想,生产由厂所完成,大家成果共享,共同书写着航空工业的发展史。
现在唯一的遗憾就是,馆藏中的国产飞机这一部分还有所欠缺。我希望未来能够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独立自主生产的飞机搭配齐全,大家共同努力,把这座博物馆缔造成为一个中国航空工业历史的记录者,成为学生和公众了解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生动教材,那对于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而言,将是最完美的事。

http://114.113.227.14/epaper/zghkb/2013/04/18/A07/story/343419.shtml
http://114.113.227.14/epaper/zghkb/2013/04/18/A07/story/344240.shtml
http://airandspacemuseum.buaa.edu.cn/

















沙发,五月份争取去看看!
双休日开门不?要收费不?
La-11那个上白下绿的涂装,真的那样?
斯图卡 发表于 2013-4-22 01:01
La-11那个上白下绿的涂装,真的那样?
是呀,我也觉得奇怪,按理说一般应该是上绿下白的,难道是从新涂装过,太随意搞错了
很期待呀,没机会去珠海航展,到这看看也能饱个眼福。
2013-5-11 21:15 上传



F-14作为现代化的军事装备,肯定是对华禁止出口的,怎么可能换来中国呢?

如果真的不存在F-14进入中国的政治限制问题,为什么不换呢?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两架F-14比什么破P-61有价值多了。P-61再珍贵,它在航空史上的荣誉最终是属于它的制造国,而不是拥有者。

F-14作为现代化的军事装备,肯定是对华禁止出口的,怎么可能换来中国呢?

如果真的不存在F-14进入中国的政治限制问题,为什么不换呢?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两架F-14比什么破P-61有价值多了。P-61再珍贵,它在航空史上的荣誉最终是属于它的制造国,而不是拥有者。
2013-5-12 09:13 上传

好寒碜!西工大校园起码还有几家不错的飞飞,ARJ21,轰6,好像还有棍子
我刚刚北京回来他就开放了,气死我了
前两天刚去的,相当有料,喜欢航空的人可以在里面呆上一天。
德国设计、苏联制造、英国的发动机、中国人驾驶。张积慧就因为击败了戴维斯,立了特等功。”
前两天刚去的,相当有料,喜欢航空的人可以在里面呆上一天。
是小汤山那个航空博物馆吗?
斯图卡 发表于 2013-4-22 01:01
La-11那个上白下绿的涂装,真的那样?
最近几年改的涂装,这几架拉式是北航的老古董,八十年代前涂的全身蓝色
早两个月刚去过,硬被保安赶走。说是不对外开放。我去年买了个表。
兔在回路 发表于 2013-5-12 18:43
是小汤山那个航空博物馆吗?
小汤山的也去了,那个大,叫中国航空博物馆。
这个是在北航校内的,在北航主楼北面,叫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
天子脚下就是不一样,西工大的航空馆三地分居,轰六歼八在新校区风吹日晒无人维护,老校区航空馆破败不堪,起落架发动机在航空楼地下室养老鼠……不知道新校区的歼十装好没……
战隼力量 发表于 2013-5-14 09:35
天子脚下就是不一样,西工大的航空馆三地分居,轰六歼八在新校区风吹日晒无人维护,老校区航空馆破败不堪, ...
西瓜大还有歼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