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回应中青报“权利论”:李永波有言论的自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6:44:41
9月16日,中国羽毛球队主教练李永波做客CCTV-1《看见》节目,再度回应消极比赛,他表示世界羽联取消运动员比赛的处罚太过草率,同时称竞技场上金牌是唯一标准。

针对李永波的言论,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谁给了李永波大放厥词的权利》,对其进行了猛批,而这篇文章也在网上引发大量网友的争论。昨日,《看见》节目主持人柴静也在其个人博客中对文章进行了回应,并称李永波作为一名公民,有言论的自由。

记者范善菁

如果孩子看到节目会怎样?

针对李永波的言论,中国青年报刊发了一篇文章《谁给了李永波大放厥词的权利》,对其进行了批判。

文章认为,这种价值观同把金钱视为唯一标准的“拜金主义”没什么两样,也等于是公告天下,只要能拿到金牌,什么底线都可以不要,包括消极比赛和公然作假。文章对这种价值观直接提出了批评:“试问,如果有世界观正在形成中的孩子,恰好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这期节目的话,那会对这个孩子产生怎样的‘头脑风暴’,这对中国公众10多年来一直努力弘扬的金牌不是奥林匹克的唯一,又是怎样的一种抹杀?!”

该文章也引发网友的热议,截至昨晚,针对该文章的评论已经近万条。有网友对中青报的文章表示支持,一位名叫“木夕子”的网友说:“假球的影响,是不能用金牌来衡量和弥补的!因为它对于人的精神影响不亚于毒品!”但也有网友认为李永波说的是实情,网友“长空”说:“虽然不爽他说的话,但是他说的是事实,大家去看看金牌和银牌,还有铜牌选手回到家乡受到的待遇就行了。谁不想拿冠军,拿了冠军,有钱,有车,有房子,还有那么多的广告代言。”

柴静回应:

言论自由不需要额外赋予

针对中国青年报的文章,央视主持人柴静昨天通过其博客进行了回应。

柴静在其博文中写道:“这个‘大放厥词’在现代语境里有人身贬低之意,看上去寒意闪闪,媒体的正式评论用这样的词让人不安——李永波作为一个公民,有言论的自由,不需要谁额外赋予。”

在接受采访时,李永波把消极比赛归结于规则问题,又从自己和队员的角度强调了“唯金牌论”。作为主持人,柴静同意他说的吗?对于这一点,柴静在博文中这样回应:“记者的职业要求,不是同意或者不同意采访对象的观点,是呈现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和真实想法。追溯这个看法形成的来源,再观察这个看法在变动不居的时期里,受各种力量影响,将向何处发展。”

中青报再回应:

我们的问号不针对央视

针对柴静在网上的回应,记者电话采访了中国青年报体育部的相关负责人。

这位负责人表示,这篇报道本意并非针对央视,媒体当然有采访李永波的权利。文章只是批判“金牌至上”的价值观。“我们的问号是给体育总局的,李永波在奥运会上犯了错,不仅没得到相应的处理,还在公共媒体上继续阐述他的错误观点,这难道不应该给予反思吗?”她说,其实这篇报道体现的是中国青年报对于体育报道的价值观,“我们一向认为,体育不应该金牌至上,而应精神至上。我们丝毫没有针对某一家媒体的意思,更不想拷问其有没有采访和播放李永波节目的权利。如果谁从这种角度去思考这篇报道,只能说明她没有读懂文章。”这位负责人说,“而且,我们也有表达自己价值观的权利!”
http://culture.ifeng.com/whrd/detail_2012_09/20/17763110_0.shtml9月16日,中国羽毛球队主教练李永波做客CCTV-1《看见》节目,再度回应消极比赛,他表示世界羽联取消运动员比赛的处罚太过草率,同时称竞技场上金牌是唯一标准。

针对李永波的言论,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谁给了李永波大放厥词的权利》,对其进行了猛批,而这篇文章也在网上引发大量网友的争论。昨日,《看见》节目主持人柴静也在其个人博客中对文章进行了回应,并称李永波作为一名公民,有言论的自由。

记者范善菁

如果孩子看到节目会怎样?

针对李永波的言论,中国青年报刊发了一篇文章《谁给了李永波大放厥词的权利》,对其进行了批判。

文章认为,这种价值观同把金钱视为唯一标准的“拜金主义”没什么两样,也等于是公告天下,只要能拿到金牌,什么底线都可以不要,包括消极比赛和公然作假。文章对这种价值观直接提出了批评:“试问,如果有世界观正在形成中的孩子,恰好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这期节目的话,那会对这个孩子产生怎样的‘头脑风暴’,这对中国公众10多年来一直努力弘扬的金牌不是奥林匹克的唯一,又是怎样的一种抹杀?!”

该文章也引发网友的热议,截至昨晚,针对该文章的评论已经近万条。有网友对中青报的文章表示支持,一位名叫“木夕子”的网友说:“假球的影响,是不能用金牌来衡量和弥补的!因为它对于人的精神影响不亚于毒品!”但也有网友认为李永波说的是实情,网友“长空”说:“虽然不爽他说的话,但是他说的是事实,大家去看看金牌和银牌,还有铜牌选手回到家乡受到的待遇就行了。谁不想拿冠军,拿了冠军,有钱,有车,有房子,还有那么多的广告代言。”

柴静回应:

言论自由不需要额外赋予

针对中国青年报的文章,央视主持人柴静昨天通过其博客进行了回应。

柴静在其博文中写道:“这个‘大放厥词’在现代语境里有人身贬低之意,看上去寒意闪闪,媒体的正式评论用这样的词让人不安——李永波作为一个公民,有言论的自由,不需要谁额外赋予。”

在接受采访时,李永波把消极比赛归结于规则问题,又从自己和队员的角度强调了“唯金牌论”。作为主持人,柴静同意他说的吗?对于这一点,柴静在博文中这样回应:“记者的职业要求,不是同意或者不同意采访对象的观点,是呈现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和真实想法。追溯这个看法形成的来源,再观察这个看法在变动不居的时期里,受各种力量影响,将向何处发展。”

中青报再回应:

我们的问号不针对央视

针对柴静在网上的回应,记者电话采访了中国青年报体育部的相关负责人。

这位负责人表示,这篇报道本意并非针对央视,媒体当然有采访李永波的权利。文章只是批判“金牌至上”的价值观。“我们的问号是给体育总局的,李永波在奥运会上犯了错,不仅没得到相应的处理,还在公共媒体上继续阐述他的错误观点,这难道不应该给予反思吗?”她说,其实这篇报道体现的是中国青年报对于体育报道的价值观,“我们一向认为,体育不应该金牌至上,而应精神至上。我们丝毫没有针对某一家媒体的意思,更不想拷问其有没有采访和播放李永波节目的权利。如果谁从这种角度去思考这篇报道,只能说明她没有读懂文章。”这位负责人说,“而且,我们也有表达自己价值观的权利!”
http://culture.ifeng.com/whrd/detail_2012_09/20/17763110_0.shtml
柴静:李永波有权做出辩解 不介意他拂袖而去

央视一套《看见》栏目播出了主持人柴静对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的专访后,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热议。一些媒体希望借此采访主持人柴静,柴静近日通过网络回应了外界关心的问题,她表示“李永波有权辩解,并不介意其拂袖而去。”

  对于为何选择采访李永波这么一位有争议的人物时,柴静表示:“评判不是我的职业,而是报道他行为背后的因果。就像我们在采访一个人前,需要自问的是‘公众希望了解他吗?’如果是的话,‘为何这个人去如此做一件事’。一个公共电视台,不去报道这样的人物才是不在乎自己的公共责任。”

  专访李永波的节目播出后,在网络上引起巨大反响,尤其是李永波金牌至上的价值观被网友热议。对于李永波的观点是否代表当今的价值观,柴静说:“我不敢说李永波的话体现了当下世界的价值观,在我看来,每个人都仅仅是表达出自己的价值观,其实讨论价值并非就能达成一致,只是增强我们对价值抉择的自觉度。”

  有媒体评论的标题是“谁给了李永波大放厥词的权力?”对此柴静说:“在正式评论里用‘大放厥词’这个词令人不安,作为一个公民,李永波有言论自由,不需要谁额外给予。而评论中说不顾体育精神,只以金牌(钱)为重,我觉得媒体对他们进行道德判断时,最好准确些,李永波在接受采访时已说过金牌不意味着钱。”

  采访临近尾声,气氛越来越紧张,李永波突然转身离去。对于李永波是否有情绪而拂袖而去,柴静回应说:“有人认为他不礼貌,他当时确实要赶飞机,我在节目里已经解释了。在我看来,他的每一个反应,都是对他进一步了解的机会。我们要做的,就是按照原样还原就可以了,观众有自己的智慧,会做出他们的判断。”(高志明)

http://www.chinadaily.com.cn/mic ... ontent_7060342.html
【奥运】柴静回应李永波专访:我的任务不是说服谁,而是呈现他本来的面目

  本报讯记者 张楠央视记者柴静的李永波专访在《看见》节目中播出后,引发人们对唯金牌论和消极比赛的激烈讨论,昨天,柴静在博客中回应了人们关心的问题。

  有观众给柴静留言说“你这次采访很小心翼翼”,柴静表示赞同:“这个词也对。。”柴静认为,李永波“强势的背后,是需要理解更深的社会心理,就像一位读者看到的是:现代体育文明与我们这个拥有古老文明、急需证明自身正在强大的发展中国家的焦躁情绪的对比。”

  “我不敢说李永波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价值观,我觉得每个人都只反映自己的价值观。”柴静说,“价值讨论的意义,并不一定能有保证共识,只能增进人们理解别人为什么和对什么问题,做出了与自己不同的选择,以提高我们对价值选择的自觉度与敏感度。”

  柴静认为:“我倒没觉得李永波‘如此坚定’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节目里你可以看到他对外界舆论的内心反应和反复思量,对于林丹与李宗伟的比赛和两次让球风波,他都没回避,现在与当时的看法都不同,认为现在可以接受观众给外国人加油,认为尽量要避免让球的发生,不要伤害他人――这都是他的变化。如果心怀成见,很容易只看到自己已经形成的定见,思想的变化需要有缝隙,让空气进去,才能发生摇摆,这个不光对李永波,对观看者也一样。”

  有媒体同行的评论标题是《谁给了李永波大放厥词的权力?》,柴静对此并不认同,“这个‘大放厥词’在现代语境里有人身贬低之意,看上去寒意闪闪,媒体的正式评论用这样的词让人不安――李永波作为一个公民,有言论自由,不需要谁额外赋予。李永波表达了他的观点,并没有辱骂反对他观点的人,也没有剥夺别人批评他的权力――但批评不是羞辱,反思不是声讨。”

  “我们尊重观众的智慧,他们会有自己的判断。”柴静最后说,“记者的职业要求,不是同意或者不同意采访对象的观点,是呈现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和真实想法。追溯这个看法形成的来源,再观察这个看法在变动不居的时期里,受各种力量影响,将向何处发展。”

http://www.chinadaily.com.cn/mic ... ontent_7061103.html
柴静:李永波有说话的权利

 央视主持人柴静

  北京时间9月16日,中国羽毛球队主教练李永波做客CCTV-1《看见》节目再度回应消极比赛,他表示世界羽联取消运动员比赛的处罚太过草率,同时称竞技场上金牌是惟一标准。

  李永波的专访播出后,关于“金牌论”以及消极比赛的态度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主持人柴静也通过博客向网友解读了一些采访中的细节。

  以下为“柴静博客”摘选:

  专访李永波节目播出后,一些媒体发来采访要求,希望我回应一些问题,在这里一并回答,不再一一回复了。谢谢。

  1、 您是第一次采访李永波吧?为何选择有争议的人物?

  以往有过一种声音,觉得人物访问节目不要报道争议性人物,但是争议出现,说明社会中新的判断已经开始生长,新旧力量交相汇集,激荡中正可以看见社会变化发展的轨迹和方向。一个公共电视台,在争议中理应提供事实,引起思索,才能平息想象,消解不必要的冲突。不去报道这样的人物,才是漠视自己的公共责任。

  2、 在你采访交锋中,是否感觉李永波过于强势?

  观众留言说:看这期节目的时候,有点儿看李阳家暴那期的感觉。原因在于被访者很强势,而且他们身上有着较多的争议的东西。但这次没有李阳采访的攻守状态,没有“水花四溅”。

  有观众说“你这次很小心翼翼”,这个词也对,因为我采访的同时也在反观自己,是否能够没有加诸于人的目的,只是引述多方的看法希望他回应疑问。我的任务不是说服谁,而是呈现他本来的面目。

  强势的背后,是需要理解的更深社会心理,就像一位读者看到的是:“现代体育文明与我们这个拥有古老文明、急需证明自身正在强大的发展中国家的焦躁情绪的对比。”

  3 《看见》播出后,网友反应巨大,有严厉批评的,有支持李永波的,李永波的思维是否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价值观?利用规则,唯金牌、唯利益至上?

  嗯,我不敢说李永波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价值观,我觉得每个人都只反映自己的价值观。

  价值讨论的意义,并不一定能保证达成共识,只能增进人们理解“别人为什么和对什么问题,作出了与自己不同的选择”,以提高我们对价值选择的自觉度与敏感度。

  4、你认为李永波为何能如此坚定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在自己的价值观体系中?

  我倒没觉得他“如此坚定”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节目里你可以看到他对外界舆论的内心反应和反复思量,对于林丹与李宗伟的比赛,和两次让球风波,他都没回避,现在与当时的看法都不同,认为现在可以接受观众给外国人加油,认为尽量要避免让球的发生,不要伤害他人――这都是他的变化。

  如果心怀成见,很容易只看到自己已经形成的定见,思想的变化需要有缝隙,让空气进去,才能发生摇摆,这个不光对李永波,对观看者也一样。

  5 有媒体评论的标题是“谁给了李永波大放厥词的权力?”你怎么看?

  这个“大放厥词”在现代语境里有人身贬低之意,看上去寒意闪闪,媒体的正式评论用这样的词让人不安――李永波作为一个公民,有言论的自由,不需要谁额外赋予。

  李永波表达了他的观点,并没有辱骂反对他观点的人,也没有剥夺别人批评他的权利――但批评不是羞辱,反思不是声讨。

  这篇评论中说李永波“一支金牌之师的领军人,却将体育精神置于不顾,一切以金牌(钱)至上”……“为了谋财而不择手段。”这个说法是否太武断?李永波在节目中已经回答过金牌意味着什么,说的并不是钱。

  媒体评论涉及到对他人动机和道德的判断时,我觉得是否准确些,留些余地为好?选择性地使用和放大论据,容易有失公允,也没有让人信服的力量。

  发一段我常常用来反思自己工作的话,与这位同行共勉:“‘事实’陈述使用那些具有可共同确认词义的字词,如‘圆形’‘木头’‘有毒物质’等等。而‘看法’陈述使用的字词是个人理解的,如‘美好’、‘丑陋’、‘折腾’、‘胡闹’。事实说:‘请你核实’;看法说:‘我说对,就没错’。事实陈述是谦虚的、协商的,而看法陈述则是傲慢的、独语的。”

  6 采访结束时,李永波转身走了,你当时是否有情绪,怎么看他这么做?

  结尾处他离开了,没有告别,有人认为这不够礼貌,他离开确实是要赶飞机,这个我在节目中解释过了,至于离开的方式?我只觉得他的任何反应,都是加深对他理解的契机。

  如果在四五年前,我大概会站起来,追上去继续问。现在我坐在那里没动,不用再追加什么,也不会把他这个动作理解为针对谁而发的――他离开的方式映射的是他对这个提问的反应,我们要做的只是呈现这个动作,不刻意剪掉,不滥加以解释,也不夸张使用,就让它保持原样就可以。

  我们尊重观众的智慧,他们会有自己的判断。

  7、李永波把问题归结于规则问题,又从自己和队员的角度强调了“唯金牌论”,你同意他说的吗?你对伦敦奥运会羽毛球队消极比赛的事件的最终观点是什么?

  记者的职业要求,不是同意或者不同意采访对象的观点,是呈现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和真实想法。追溯这个看法形成的来源,再观察这个看法在变动的过程中,受各种力量影响,将向何处发展。

http://www.chinadaily.com.cn/mic ... ontent_7057427.html
专访李永波节目播出后,一些媒体发来采访要求,希望我回应一些问题,在这里一并回答,不再一一回复了。谢谢。



1、 您是第一次采访李永波吧?为何选择有争议的人物?

    我们在采访一个人物之前,只有一个问题要问“公众想了解他吗?”如果想,那么“为什么是这个人在这个事件中做出这个选择?”,我的职业要求不是做出评判,而是报道他这个行为背后的因果。

解别人为什么和对什么问题,作出了与自己不同的选择,以提高我们对价值选择的自觉度与敏感度。 认识到这个道理,是这次采访对我来说的最大收获。 博客后有位观众的留言说:“看这期节目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当我看不惯一件事情,除了怒斥,还可以静下心来看看对方的转变,在转变中寻找机会,救赎自己的愤怒不平。归根结底,要尽力影响周围的人,营造更适合良性竞争的氛围。” 4、你认为李永波为何能如此坚定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在自己的价值观体系中? 我倒没觉得他“如此坚定”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节目里你可以看到他对外界舆论的内心反应和反复思量,对于林丹与李宗伟的比赛,和两次让球风波,他都没回避,现在与当时的看法都不同,认为现在可以接受观众给外国人加油,认为尽量要避免让球的发生,不要伤害他人-----这都是他的变化。 如果心怀成见,很容易只看到自己已经形成的定见,思想的变化需要有缝隙,让空气进去,才能发生摇摆,这个不光对李永波,对观看者也一样。 5 有媒体评论的标题是“谁给了李永波大放厥词的权力?”,你怎么看? 这个“大放厥词”在现代语境里有人身贬低之意,看上去寒意闪闪,媒体的正式评论用这样的词让人不安----李永波作为一个公民,有言论的自由,不需要谁额外赋予。 李永波表达了他的观点,并没有辱骂反对他观点的人,也没有剥夺别人批评他的权力----在节目中,我们也陈述了对他批评的声音,但批评不是羞辱,反思不是声讨。 这篇评论中说李永波“一支金牌之师的领军人,却将体育精神置于不顾,一切以金牌(钱)至上”…… “为了谋财而不择手段。”这个说法是否太武断?李永波在节目中已经回答过金牌意味着什么,说的并不是钱。 媒体评论涉及到对他人动机和道德的判断时,我觉得是否准确些,留些余地为好?选择性地使用和放大论据,容易有失公允,也没有让人信服的力量。 发一段我常常用来反思自己工作的话,与这位同行共勉:“‘事实’陈述使用那些具有可共同确认词义的字词,如“圆形”“木头”“有毒物质”等等。而‘看法’陈述使用的字词是个人理解的,如“美好”、“丑陋”、“折腾”、“胡闹”。事实说:‘请你核实’;看法说:‘我说对,就没错’。事实陈述是
    以往有过一种声音,觉得人物访问节目不要报道争议性人物,但是争议出现,说明社会中新的判断已经开始生长,新旧力量交相汇集,激荡中正可以看见社会变化发展的轨迹和方向。一个公共电视台,在争议中理应提供事实,引起思索,才能平息想象,消解不必要的冲突。不去报道这样的人物,才是漠视自己的公共责任。《看见》珍惜这样的报道可能,希望我们能善用。



2、 在你采访交锋中,是否感觉李永波过于强势?

解别人为什么和对什么问题,作出了与自己不同的选择,以提高我们对价值选择的自觉度与敏感度。 认识到这个道理,是这次采访对我来说的最大收获。 博客后有位观众的留言说:“看这期节目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当我看不惯一件事情,除了怒斥,还可以静下心来看看对方的转变,在转变中寻找机会,救赎自己的愤怒不平。归根结底,要尽力影响周围的人,营造更适合良性竞争的氛围。” 4、你认为李永波为何能如此坚定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在自己的价值观体系中? 我倒没觉得他“如此坚定”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节目里你可以看到他对外界舆论的内心反应和反复思量,对于林丹与李宗伟的比赛,和两次让球风波,他都没回避,现在与当时的看法都不同,认为现在可以接受观众给外国人加油,认为尽量要避免让球的发生,不要伤害他人-----这都是他的变化。 如果心怀成见,很容易只看到自己已经形成的定见,思想的变化需要有缝隙,让空气进去,才能发生摇摆,这个不光对李永波,对观看者也一样。 5 有媒体评论的标题是“谁给了李永波大放厥词的权力?”,你怎么看? 这个“大放厥词”在现代语境里有人身贬低之意,看上去寒意闪闪,媒体的正式评论用这样的词让人不安----李永波作为一个公民,有言论的自由,不需要谁额外赋予。 李永波表达了他的观点,并没有辱骂反对他观点的人,也没有剥夺别人批评他的权力----在节目中,我们也陈述了对他批评的声音,但批评不是羞辱,反思不是声讨。 这篇评论中说李永波“一支金牌之师的领军人,却将体育精神置于不顾,一切以金牌(钱)至上”…… “为了谋财而不择手段。”这个说法是否太武断?李永波在节目中已经回答过金牌意味着什么,说的并不是钱。 媒体评论涉及到对他人动机和道德的判断时,我觉得是否准确些,留些余地为好?选择性地使用和放大论据,容易有失公允,也没有让人信服的力量。 发一段我常常用来反思自己工作的话,与这位同行共勉:“‘事实’陈述使用那些具有可共同确认词义的字词,如“圆形”“木头”“有毒物质”等等。而‘看法’陈述使用的字词是个人理解的,如“美好”、“丑陋”、“折腾”、“胡闹”。事实说:‘请你核实’;看法说:‘我说对,就没错’。事实陈述是
    观众留言说:“看这期节目的时候,有点儿看李阳家暴那期的感觉。原因在于被访者很强势,而且他们身上有着较多的争议的东西。但这次没有李阳采访的攻守状态,没有“水花四溅。”

    这是因为采访李阳那期后,卢安克的话曾对我有影响,他说:“面对一个具有非常强烈又独立想法的大人。如果你对你的采访要表现什么没有目的,他也没有什么要对抗的,而能很自然地表露他自己的东西,不需要在“对抗”上浪费他的口才,我想这就已经够了。”

    有观众说“你这次很小心翼翼”,这个词也对,因为我采访的同时也在反观自己,是否能够没有加诸于人的目的,只是引述多方的看法,希望他回应这些疑问。我的任务不是说服谁,而是呈现他本来的面目。

    强势的背后,是需要理解的更深社会心理,就象一位读者看到的是:“现代体育文明与我们这个拥有古老文明、急需证明自身正在强大的发展中国家的焦躁情绪的对比。”

    卢安克还说过另一句话:“如果理解了,说一句话,和带着反感说一句话,效果是不一样的”

专访李永波节目播出后,一些媒体发来采访要求,希望我回应一些问题,在这里一并回答,不再一一回复了。谢谢。 1、您是第一次采访李永波吧?为何选择有争议的人物? 我们在采访一个人物之前,只有一个问题要问“公众想了解他吗?”如果想,那么“为什么是这个人在这个事件中做出这个选择?”,我的职业要求不是做出评判,而是报道他这个行为背后的因果。 以往有过一种声音,觉得人物访问节目不要报道争议性人物,但是争议出现,说明社会中新的判断已经开始生长,新旧力量交相汇集,激荡中正可以看见社会变化发展的轨迹和方向。一个公共电视台,在争议中理应提供事实,引起思索,才能平息想象,消解不必要的冲突。不去报道这样的人物,才是漠视自己的公共责任。《看见》珍惜这样的报道可能,希望我们能善用。 2、 在你采访交锋中,是否感觉李永波过于强势? 观众留言说:“看这期节目的时候,有点儿看李阳家暴那期的感觉。原因在于被访者很强势,而且他们身上有着较多的争议的东西。但这次没有李阳采访的攻守状态,没有“水花四溅。” 这是因为采访李阳那期后,卢安克的话曾对我有影响,他说:“面对一个具有非常强烈又独立想法的大人。如果你对你的采访要表现什么没有目的,他也没有什么要对抗的,而能很自然地表露他自己的东西,不需要在“对抗”上浪费他的口才,我想这就已经够了。” 有观众说“你这次很小心翼翼”,这个词也对,因为我采访的同时也在反观自己,是否能够没有加诸于人的目的,只是引述多方的看法,希望他回应这些疑问。我的任务不是说服谁,而是呈现他本来的面目。 强势的背后,是需要理解的更深社会心理,就象一位读者看到的是:“现代体育文明与我们这个拥有古老文明、急需证明自身正在强大的发展中国家的焦躁情绪的对比。” 卢安克还说过另一句话:“如果理解了,说一句话,和带着反感说一句话,效果是不一样的” 3《看见》播出后,网友反映巨大,有严厉批评的,有支持李永波的,李永波的思维是否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价值观?利用规则,唯金牌、唯利益至上? 嗯,我不敢说李永波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价值观,我觉得每个人都只反映自己的价值观。 价值讨论的意义,并不一定能保证有共识,只能增进人们理



3 《看见》播出后,网友反映巨大,有严厉批评的,有支持李永波的,李永波的思维是否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价值观?利用规则,唯金牌、唯利益至上?

谦虚的、协商的,而看法陈述则是傲慢的、独语的。” 6采访结束时,李永波转身走了,你当时是否有情绪,怎么看他这么做? 结尾处他离开了,没有告别,有些人认为这个动作不够礼貌,他离开确实是要赶飞机,这个我在节目中解释过了,至于离开的方式?我只觉得他的任何反应,都是加深对他理解的契机。 如果在四五年前,我大概会站起来,追上去继续问。现在我坐在那里没动,不用再追加什么,也不会把他这个动作理解为针对谁而发的-----他离开的方式映射的是他对这个提问的反应,我们要做的只是呈现这个动作,不刻意剪掉,不滥加以解释,也不夸张使用,就让它保持原样就可以。 我们尊重观众的智慧,他们会有自己的判断。 7、李永波把问题归结于规则问题,又从自己和队员的角度强调了“唯金牌论”,你同意他说的吗?你对伦敦奥运会羽毛球队消极比赛的事件的最终观点是什么? 记者的职业要求,不是同意或者不同意采访对象的观点,是呈现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和真实想法。追溯这个看法形成的来源,再观察这个看法在变动不居的时期里,受各种力量影响,将向何处发展。
    嗯,我不敢说李永波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价值观,我觉得每个人都只反映自己的价值观。

   价值讨论的意义,并不一定能保证有共识,只能增进人们理解别人为什么和对什么问题,作出了与自己不同的选择,以提高我们对价值选择的自觉度与敏感度。

   认识到这个道理,是这次采访对我来说的最大收获。

   博客后有位观众的留言说:“看这期节目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当我看不惯一件事情,除了怒斥,还可以静下心来看看对方的转变,在转变中寻找机会,救赎自己的愤怒不平。归根结底,要尽力影响周围的人,营造更适合良性竞争的氛围。”



4、你认为李永波为何能如此坚定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在自己的价值观体系中?

谦虚的、协商的,而看法陈述则是傲慢的、独语的。” 6采访结束时,李永波转身走了,你当时是否有情绪,怎么看他这么做? 结尾处他离开了,没有告别,有些人认为这个动作不够礼貌,他离开确实是要赶飞机,这个我在节目中解释过了,至于离开的方式?我只觉得他的任何反应,都是加深对他理解的契机。 如果在四五年前,我大概会站起来,追上去继续问。现在我坐在那里没动,不用再追加什么,也不会把他这个动作理解为针对谁而发的-----他离开的方式映射的是他对这个提问的反应,我们要做的只是呈现这个动作,不刻意剪掉,不滥加以解释,也不夸张使用,就让它保持原样就可以。 我们尊重观众的智慧,他们会有自己的判断。 7、李永波把问题归结于规则问题,又从自己和队员的角度强调了“唯金牌论”,你同意他说的吗?你对伦敦奥运会羽毛球队消极比赛的事件的最终观点是什么? 记者的职业要求,不是同意或者不同意采访对象的观点,是呈现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和真实想法。追溯这个看法形成的来源,再观察这个看法在变动不居的时期里,受各种力量影响,将向何处发展。
     我倒没觉得他“如此坚定”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节目里你可以看到他对外界舆论的内心反应和反复思量,对于林丹与李宗伟的比赛,和两次让球风波,他都没回避,现在与当时的看法都不同,认为现在可以接受观众给外国人加油,认为尽量要避免让球的发生,不要伤害他人-----这都是他的变化。

     如果心怀成见,很容易只看到自己已经形成的定见,思想的变化需要有缝隙,让空气进去,才能发生摇摆,这个不光对李永波,对观看者也一样。



解别人为什么和对什么问题,作出了与自己不同的选择,以提高我们对价值选择的自觉度与敏感度。 认识到这个道理,是这次采访对我来说的最大收获。 博客后有位观众的留言说:“看这期节目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当我看不惯一件事情,除了怒斥,还可以静下心来看看对方的转变,在转变中寻找机会,救赎自己的愤怒不平。归根结底,要尽力影响周围的人,营造更适合良性竞争的氛围。” 4、你认为李永波为何能如此坚定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在自己的价值观体系中? 我倒没觉得他“如此坚定”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节目里你可以看到他对外界舆论的内心反应和反复思量,对于林丹与李宗伟的比赛,和两次让球风波,他都没回避,现在与当时的看法都不同,认为现在可以接受观众给外国人加油,认为尽量要避免让球的发生,不要伤害他人-----这都是他的变化。 如果心怀成见,很容易只看到自己已经形成的定见,思想的变化需要有缝隙,让空气进去,才能发生摇摆,这个不光对李永波,对观看者也一样。 5 有媒体评论的标题是“谁给了李永波大放厥词的权力?”,你怎么看? 这个“大放厥词”在现代语境里有人身贬低之意,看上去寒意闪闪,媒体的正式评论用这样的词让人不安----李永波作为一个公民,有言论的自由,不需要谁额外赋予。 李永波表达了他的观点,并没有辱骂反对他观点的人,也没有剥夺别人批评他的权力----在节目中,我们也陈述了对他批评的声音,但批评不是羞辱,反思不是声讨。 这篇评论中说李永波“一支金牌之师的领军人,却将体育精神置于不顾,一切以金牌(钱)至上”…… “为了谋财而不择手段。”这个说法是否太武断?李永波在节目中已经回答过金牌意味着什么,说的并不是钱。 媒体评论涉及到对他人动机和道德的判断时,我觉得是否准确些,留些余地为好?选择性地使用和放大论据,容易有失公允,也没有让人信服的力量。 发一段我常常用来反思自己工作的话,与这位同行共勉:“‘事实’陈述使用那些具有可共同确认词义的字词,如“圆形”“木头”“有毒物质”等等。而‘看法’陈述使用的字词是个人理解的,如“美好”、“丑陋”、“折腾”、“胡闹”。事实说:‘请你核实’;看法说:‘我说对,就没错’。事实陈述是
5 有媒体评论的标题是“谁给了李永波大放厥词的权力?”,你怎么看?



     这个“大放厥词”在现代语境里有人身贬低之意,看上去寒意闪闪,媒体的正式评论用这样的词让人不安----李永波作为一个公民,有言论的自由,不需要谁额外赋予。

谦虚的、协商的,而看法陈述则是傲慢的、独语的。” 6采访结束时,李永波转身走了,你当时是否有情绪,怎么看他这么做? 结尾处他离开了,没有告别,有些人认为这个动作不够礼貌,他离开确实是要赶飞机,这个我在节目中解释过了,至于离开的方式?我只觉得他的任何反应,都是加深对他理解的契机。 如果在四五年前,我大概会站起来,追上去继续问。现在我坐在那里没动,不用再追加什么,也不会把他这个动作理解为针对谁而发的-----他离开的方式映射的是他对这个提问的反应,我们要做的只是呈现这个动作,不刻意剪掉,不滥加以解释,也不夸张使用,就让它保持原样就可以。 我们尊重观众的智慧,他们会有自己的判断。 7、李永波把问题归结于规则问题,又从自己和队员的角度强调了“唯金牌论”,你同意他说的吗?你对伦敦奥运会羽毛球队消极比赛的事件的最终观点是什么? 记者的职业要求,不是同意或者不同意采访对象的观点,是呈现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和真实想法。追溯这个看法形成的来源,再观察这个看法在变动不居的时期里,受各种力量影响,将向何处发展。
     李永波表达了他的观点,并没有辱骂反对他观点的人,也没有剥夺别人批评他的权力----在节目中,我们也陈述了对他批评的声音,但批评不是羞辱,反思不是声讨。

     这篇评论中说李永波“一支金牌之师的领军人,却将体育精神置于不顾,一切以金牌(钱)至上”…… “为了谋财而不择手段。”这个说法是否太武断?李永波在节目中已经回答过金牌意味着什么,说的并不是钱。

     媒体评论涉及到对他人动机和道德的判断时,我觉得是否准确些,留些余地为好?选择性地使用和放大论据,容易有失公允,也没有让人信服的力量。

    发一段我常常用来反思自己工作的话,与这位同行共勉:“‘事实’陈述使用那些具有可共同确认词义的字词,如“圆形”“木头”“有毒物质”等等。而‘看法’陈述使用的字词是个人理解的,如“美好”、“丑陋”、“折腾”、“胡闹”。事实说:‘请你核实’;看法说:‘我说对,就没错’。事实陈述是谦虚的、协商的,而看法陈述则是傲慢的、独语的。”



6 采访结束时,李永波转身走了,你当时是否有情绪,怎么看他这么做?

解别人为什么和对什么问题,作出了与自己不同的选择,以提高我们对价值选择的自觉度与敏感度。 认识到这个道理,是这次采访对我来说的最大收获。 博客后有位观众的留言说:“看这期节目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当我看不惯一件事情,除了怒斥,还可以静下心来看看对方的转变,在转变中寻找机会,救赎自己的愤怒不平。归根结底,要尽力影响周围的人,营造更适合良性竞争的氛围。” 4、你认为李永波为何能如此坚定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在自己的价值观体系中? 我倒没觉得他“如此坚定”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节目里你可以看到他对外界舆论的内心反应和反复思量,对于林丹与李宗伟的比赛,和两次让球风波,他都没回避,现在与当时的看法都不同,认为现在可以接受观众给外国人加油,认为尽量要避免让球的发生,不要伤害他人-----这都是他的变化。 如果心怀成见,很容易只看到自己已经形成的定见,思想的变化需要有缝隙,让空气进去,才能发生摇摆,这个不光对李永波,对观看者也一样。 5 有媒体评论的标题是“谁给了李永波大放厥词的权力?”,你怎么看? 这个“大放厥词”在现代语境里有人身贬低之意,看上去寒意闪闪,媒体的正式评论用这样的词让人不安----李永波作为一个公民,有言论的自由,不需要谁额外赋予。 李永波表达了他的观点,并没有辱骂反对他观点的人,也没有剥夺别人批评他的权力----在节目中,我们也陈述了对他批评的声音,但批评不是羞辱,反思不是声讨。 这篇评论中说李永波“一支金牌之师的领军人,却将体育精神置于不顾,一切以金牌(钱)至上”…… “为了谋财而不择手段。”这个说法是否太武断?李永波在节目中已经回答过金牌意味着什么,说的并不是钱。 媒体评论涉及到对他人动机和道德的判断时,我觉得是否准确些,留些余地为好?选择性地使用和放大论据,容易有失公允,也没有让人信服的力量。 发一段我常常用来反思自己工作的话,与这位同行共勉:“‘事实’陈述使用那些具有可共同确认词义的字词,如“圆形”“木头”“有毒物质”等等。而‘看法’陈述使用的字词是个人理解的,如“美好”、“丑陋”、“折腾”、“胡闹”。事实说:‘请你核实’;看法说:‘我说对,就没错’。事实陈述是


     结尾处他离开了,没有告别,有些人认为这个动作不够礼貌,他离开确实是要赶飞机,这个我在节目中解释过了,至于离开的方式?我只觉得他的任何反应,都是加深对他理解的契机。

     如果在四五年前,我大概会站起来,追上去继续问。现在我坐在那里没动,不用再追加什么,也不会把他这个动作理解为针对谁而发的-----他离开的方式映射的是他对这个提问的反应,我们要做的只是呈现这个动作,不刻意剪掉,不滥加以解释,也不夸张使用,就让它保持原样就可以。

解别人为什么和对什么问题,作出了与自己不同的选择,以提高我们对价值选择的自觉度与敏感度。 认识到这个道理,是这次采访对我来说的最大收获。 博客后有位观众的留言说:“看这期节目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当我看不惯一件事情,除了怒斥,还可以静下心来看看对方的转变,在转变中寻找机会,救赎自己的愤怒不平。归根结底,要尽力影响周围的人,营造更适合良性竞争的氛围。” 4、你认为李永波为何能如此坚定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在自己的价值观体系中? 我倒没觉得他“如此坚定”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节目里你可以看到他对外界舆论的内心反应和反复思量,对于林丹与李宗伟的比赛,和两次让球风波,他都没回避,现在与当时的看法都不同,认为现在可以接受观众给外国人加油,认为尽量要避免让球的发生,不要伤害他人-----这都是他的变化。 如果心怀成见,很容易只看到自己已经形成的定见,思想的变化需要有缝隙,让空气进去,才能发生摇摆,这个不光对李永波,对观看者也一样。 5 有媒体评论的标题是“谁给了李永波大放厥词的权力?”,你怎么看? 这个“大放厥词”在现代语境里有人身贬低之意,看上去寒意闪闪,媒体的正式评论用这样的词让人不安----李永波作为一个公民,有言论的自由,不需要谁额外赋予。 李永波表达了他的观点,并没有辱骂反对他观点的人,也没有剥夺别人批评他的权力----在节目中,我们也陈述了对他批评的声音,但批评不是羞辱,反思不是声讨。 这篇评论中说李永波“一支金牌之师的领军人,却将体育精神置于不顾,一切以金牌(钱)至上”…… “为了谋财而不择手段。”这个说法是否太武断?李永波在节目中已经回答过金牌意味着什么,说的并不是钱。 媒体评论涉及到对他人动机和道德的判断时,我觉得是否准确些,留些余地为好?选择性地使用和放大论据,容易有失公允,也没有让人信服的力量。 发一段我常常用来反思自己工作的话,与这位同行共勉:“‘事实’陈述使用那些具有可共同确认词义的字词,如“圆形”“木头”“有毒物质”等等。而‘看法’陈述使用的字词是个人理解的,如“美好”、“丑陋”、“折腾”、“胡闹”。事实说:‘请你核实’;看法说:‘我说对,就没错’。事实陈述是
     我们尊重观众的智慧,他们会有自己的判断。



7、李永波把问题归结于规则问题,又从自己和队员的角度强调了“唯金牌论”,你同意他说的吗?你对伦敦奥运会羽毛球队消极比赛的事件的最终观点是什么?

     记者的职业要求,不是同意或者不同意采访对象的观点,是呈现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和真实想法。追溯这个看法形成的来源,再观察这个看法在变动不居的时期里,受各种力量影响,将向何处发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0d37b0102eixa.html
中青报其实不懂言论自由,不懂媒体的职责。这点柴静就理解的深刻。中青报可以批评李永波说的不对,但却没有权利否定李永波说话的权利。同样,媒体首先应该是呈现事实的全貌,其次才是评判。媒体不应该评判在前,呈现在后。

为什么我反感南方周末,同样也反感中青报,就是因为他们不懂真正的言论自由什么是样子,不懂得媒体应该的职责。
{:soso_e113:}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柴静也JY了?
为什么我反感南方周末,同样也反感中青报,就是因为他们不懂真正的言论自由什么是样子,不懂得媒体应该的职责。



很本质。所以,俺接受了把一些记者称为妓者的说法。
当前,很多媒体,完全不懂什么是媒体职责。
所谓的言论自由,只是他们自己的自由。
凡事摆出一副道德审判的架势。

还别人看不懂他的报道?!靠,一个标题就表明了一报社文盲。
   支持李永波,支持柴静。
我也支持李永波
是谁给了中青报大放厥词的权力?
李永波担任中国羽毛球队十几年,成绩有目共睹。

用实力说话。
醉魂臭 发表于 2012-9-22 13:52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柴静也JY了?
JY什么时候给过别人说话的权利?
十五字 发表于 2012-9-22 15:07
JY什么时候给过别人说话的权利?
嘿嘿,你还真是说出真相了。
中青报,大脑残!
支持李永波,支持柴静!
柴静是真文艺,不是崔椭圆那样的伪君子。
文艺中年。。。
中青报没有批评的权利吗?假打事件将责任推给队员,一副我为国家拿金牌我没错,如果有错那也是队员没演好,羽联SB规则,反正就不能是自己的问题。为什么不认错,还不是因为自己代表领导的利益,代表体育总局的利益,如果认错岂不是给国家抹黑?中青报批评这个有错了?新华社在象棋冠军冒充农民夺冠也在质疑唯金牌不要脸皮的行为,难道新华社也是SB不成?看不清别人的核心论点就在这喷,笑死人了好么
十五字 发表于 2012-9-22 15:07
JY什么时候给过别人说话的权利?
有道理........
懒猫小双 发表于 2012-9-22 19:49
中青报没有批评的权利吗?假打事件将责任推给队员,一副我为国家拿金牌我没错,如果有错那也是队员没演好, ...
有批评的权利,没有让人闭嘴的权利
支持李永波,支持柴静。
懒猫小双 发表于 2012-9-22 19:49
中青报没有批评的权利吗?假打事件将责任推给队员,一副我为国家拿金牌我没错,如果有错那也是队员没演好, ...
呵呵,俺也中青报体一把:“谁给了中青报大放厥词的权力!”
梦想去飞翔 发表于 2012-9-22 13:41
中青报其实不懂言论自由,不懂媒体的职责。这点柴静就理解的深刻。中青报可以批评李永波说的不对,但却没有 ...
兄弟,言论自由是相对的,言论要和发表时的身份,场合相一致,才有“自有”。

李永波如果只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意见,当然有自由,但如果以国家队教练(其中内含国家体育行政机关身份)来回答媒体采访,就要注意说话的内容了。
这位负责人说,“而且,我们也有表达自己价值观的权利!”
==========
从中青报的文章标题来看,他们有权利表达的价值观就是“李永波没有表达自己价值观的权利”。
这位负责人说,“而且,我们也有表达自己价值观的权利!”
==========
从中青报的文章标题来看,他们有权利表达的价值观就是“李永波没有表达自己价值观的权利”。
十五字 发表于 2012-9-22 20:37
有批评的权利,没有让人闭嘴的权利
18日,《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标题的感情因素非常强烈——“谁给了李永波大放厥词的权利!”

你看的懂中文?大放厥词和表达自己理念是一个意思?那里有让李闭嘴的意思?说的是让李不要以金牌为唯一标准,看过全文再来说好么
柴静可是在7.23时被禁言了
懒猫小双 发表于 2012-9-22 22:22
18日,《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标题的感情因素非常强烈——“谁给了李永波大放厥词的权利!”

你看的 ...
你确定你有理解中文的能力?

懒猫小双 发表于 2012-9-22 22:22
18日,《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标题的感情因素非常强烈——“谁给了李永波大放厥词的权利!”

你看的 ...


他当然有大放(中青报认为的)阙词的权利。
更何况,是不是阙词,也不是你中青报说了算。
你听着不顺耳,他就没权利表达态度了?
懒猫小双 发表于 2012-9-22 22:22
18日,《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标题的感情因素非常强烈——“谁给了李永波大放厥词的权利!”

你看的 ...


他当然有大放(中青报认为的)阙词的权利。
更何况,是不是阙词,也不是你中青报说了算。
你听着不顺耳,他就没权利表达态度了?
懒猫小双 发表于 2012-9-22 22:22
18日,《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标题的感情因素非常强烈——“谁给了李永波大放厥词的权利!”

你看的 ...
是中青报把李永波表达理念具有攻击性的称为大放阙词,并对李永波的这种权利表示了质疑,带有明显的不让与己理念不合的人发出声音的嫌疑。
IED 发表于 2012-9-22 22:36
他当然有大放(中青报认为的)阙词的权利。
更何况,是不是阙词,也不是你中青报说了算。
你听着不顺 ...
中青是在质疑李永波金牌论的底气从哪里来,质疑他代表谁的利益,然后基于此起了一个表达强烈感情的标题,他没说李永波你闭嘴吧?你们在这里纠结谁有说话权力谁没说话权力,好玩吗,试问谁没有说话的权利呢?请看文章再联系标题,然后想想再说话好吗,别被文科生嘲笑了。
懒猫小双 发表于 2012-9-22 22:22
18日,《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标题的感情因素非常强烈——“谁给了李永波大放厥词的权利!”

你看的 ...
你的理解能力堪忧阿,重点不是在"大放厥词"上,这是观点,中青报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力,哪怕他说“大放狗屁”都可以。
重点在于“谁给了XXX XXX的权力”这行字,按照普世价值的观点,人人都有言论自由,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力,这是天赋的,不需要任何人赋予,中青报写出这种文字,说明他们思维还停留在文革时代,认为说话还是要人批准的,这是彻头彻底的奴化思想阿,这是与自由民主为敌阿。
mimifay 发表于 2012-9-22 22:37
是中青报把李永波表达理念具有攻击性的称为大放阙词,并对李永波的这种权利表示了质疑,带有明显的不让与 ...
我看完文章后觉得中青是在质疑体育总局和某些官员,不是李永波说话的权利。
懒猫小双 发表于 2012-9-22 22:56
中青是在质疑李永波金牌论的底气从哪里来,质疑他代表谁的利益,然后基于此起了一个表达强烈感情的标题, ...
你是文科生吧?可惜文科没学好,“谁给了谁说话的权力”这个标题说明中青报认为人说话的权力是要靠“上级”给的,不是天赋的人权,这是赤果果的反普世价值思想阿,是民主资由的敌人。
懒猫小双 发表于 2012-9-22 22:58
我看完文章后觉得中青是在质疑体育总局和某些官员,不是李永波说话的权利。
那你的意思是中青报文不对题?标题党?

greataxe 发表于 2012-9-22 23:02
你是文科生吧?可惜文科没学好,“谁给了谁说话的权力”这个标题说明中青报认为人说话的权力是要靠“上级 ...


奥运金牌成了“免死金牌”,引起世界羽坛公愤的打假事件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丑闻的始作俑者还能像英雄一样高唱作假有理,试问,谁给了他这样的权利?谁又有权利让一起丑闻就此烟消云散?

  功就是功,过就是过,对于“过”的视而不见,只会为犯下更大的“过”埋下伏笔。

请不要扣帽子,请讲事实讲道理。这是那文章的最后两段,请你解释你刚才的天赋人权和这两段话有什么联系,你如果是机器人,看不懂中文我可以理解。
greataxe 发表于 2012-9-22 23:02
你是文科生吧?可惜文科没学好,“谁给了谁说话的权力”这个标题说明中青报认为人说话的权力是要靠“上级 ...


奥运金牌成了“免死金牌”,引起世界羽坛公愤的打假事件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丑闻的始作俑者还能像英雄一样高唱作假有理,试问,谁给了他这样的权利?谁又有权利让一起丑闻就此烟消云散?

  功就是功,过就是过,对于“过”的视而不见,只会为犯下更大的“过”埋下伏笔。

请不要扣帽子,请讲事实讲道理。这是那文章的最后两段,请你解释你刚才的天赋人权和这两段话有什么联系,你如果是机器人,看不懂中文我可以理解。
greataxe 发表于 2012-9-22 23:02
你是文科生吧?可惜文科没学好,“谁给了谁说话的权力”这个标题说明中青报认为人说话的权力是要靠“上级 ...
中青报认为人说话的权力是要靠“上级”给的,不是天赋的人权,
-------------------
你要是体制内的人,在可能涉及到体制的场合讲话,还真的没什么“言论自由”,要和法律政策领导保持一致。
当然私下里骂,只要不不煽动他人,是你的“天赋人权”。:D
李教头说错了吗?谁记得老二呢?

懒猫小双 发表于 2012-9-22 22:56
中青是在质疑李永波金牌论的底气从哪里来,质疑他代表谁的利益,然后基于此起了一个表达强烈感情的标题, ...


就算是老李的想法是错的,但是,那是他的真实想法,他当然”有权利“去说。
他也没有必要说假话来讨中青报的欢心。
上面主管单位批不批他,那也要看法规制度的要求。但是一个行政部门,也没有资格去“给”或“不给”一个公民“权利”。

权利和义务是法律规范的范畴(是不是啊,文科生同学?),不是你媒体说了算。我倒想知道,老李接受采访,表达态度的行为,触犯了那一条法那一条规?
道德层面上的批判,哪里能上升到“权利”的层面上。

作为一个现代媒体,拿出这种标题,本身就很说明一些问题。上面的网友说这是WG遗风,我很认同;真真是一股子陈旧落后的味道,还隐隐有种好大的官威在里面呢。
懒猫小双 发表于 2012-9-22 22:56
中青是在质疑李永波金牌论的底气从哪里来,质疑他代表谁的利益,然后基于此起了一个表达强烈感情的标题, ...


就算是老李的想法是错的,但是,那是他的真实想法,他当然”有权利“去说。
他也没有必要说假话来讨中青报的欢心。
上面主管单位批不批他,那也要看法规制度的要求。但是一个行政部门,也没有资格去“给”或“不给”一个公民“权利”。

权利和义务是法律规范的范畴(是不是啊,文科生同学?),不是你媒体说了算。我倒想知道,老李接受采访,表达态度的行为,触犯了那一条法那一条规?
道德层面上的批判,哪里能上升到“权利”的层面上。

作为一个现代媒体,拿出这种标题,本身就很说明一些问题。上面的网友说这是WG遗风,我很认同;真真是一股子陈旧落后的味道,还隐隐有种好大的官威在里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