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山的背后:一个摄影记者眼里的贵州现实(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9:37:09
   我们于6月26日至7月2日赴贵州省大方县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知道了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的故事。我们有一个强烈的冲动,这就是让天涯社区的朋友们知道这个故事。我们保证文字和照片的原创性和纪实性。在你们读到这篇文字和看到这些照片的同时,我们已经开始行动为山区孩子和这个支教志愿者而行动。
   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的乌蒙山区,隶属毕节地区,距贵阳200多公里。全县人口90万,除汉族外,还有彝、苗、白、仡佬、蒙古、布依、满等少数民族。全县面积3500多平方公里,辖10个镇、8个乡、18个民族乡,县府驻大方镇。农业主产玉米、油菜、马铃薯、水稻等,特产有生漆、皱椒、烤烟。区域经济落后,交通、
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生活非常贫困。

这里的风景看起来不错吧,不过等会你就知道美丽风景的背后意味着什么.....

想起这张照片可能会被那些孩子们珍藏一生,我们的心禁不住有些颤抖起来。

当很多有识之士在开着空调的报告厅雄辩滔滔的宣讲着中国的“三农”问题时,
徐**在酷热的教室里教给学生四则运算和汉语拼音。

猫场镇位于大方县鞑浚嘞爻?1公里,公路路况很差。全镇总人口32000多人,其中苗、彝等少数民族占三分之二;耕地面积17000多亩,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柑桔、花生等。去年上报全镇农业总产值4000多万元,实际仅2000余万元;上报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元,实际仅600余元。
  走进猫场镇,触目所见,当地农民的生存状态令人忧虑。

这家人算是比较“富裕”的。

杨某,彝族,大石村村民,全家五口人,去年全部收入仅700斤玉米。原来靠在小煤窑背煤挣点血汗钱,小煤窑关闭后,全家生活陷入极度窘困,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三个孩子因无钱交纳学费而辍学。 贫困是痛彻心肺的创伤。

“富裕”这个概念,在当地老百姓眼中应该是这样的。

这个年轻人脸上露出的笑容表明,贫困在当地已经成为一种环境,一种习惯.

一种常态在都市小资眼里,这幅画面充满着田园牧歌式的美丽,而对当地人来说,这其实意味着几个孩子无钱上学.

这个孩子14岁,却不能坐在中学的教室里。他必须到小煤窑背煤。今天他看上去很干净、很光鲜,是因为小煤窑已经被整顿关闭,他无活可干。

而这个孩子只有10岁,他身旁跟他差不多高的背篓,是他每天的劳动工具。他说
他很想上学,可是家里没有钱交纳每年140元的学杂费。现在,他在一天天长大,他必须用这个背篓来证明自己活着的价值。他没有白活。

我们要讲的第一所小学就在猫场镇狗吊岩村。狗吊岩村位于该镇西端,属于喀斯
特地貌,没有成片的可耕地。村子距镇上18公里,是崎岖陡峭的机耕便道,不通
班车。全村今年3月才通电,且供电不能保证。至今不通有线电话。

狗吊岩村有一所小学,2003年以前一直在这个岩洞里。

坐在岩洞小学的教室里,孩子们每天的视野就是这样的。

直到2003年10月,在香港慈善人士的资助下,孩子们才迁出了岩洞。

2002年暑期,一个大四学生从千里之外的武汉来到这里搞社会调查,他走进了岩
洞,给孩子们讲了许多大山之外的事情。
     他的名字叫徐**,当时是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专业的学生。
   当暑期结束返校时,孩子们一直把他送到好几公里外。每个孩子都流下了眼泪。一个孩子仰着头问道:“大哥哥,你还要来吗?”
   徐**噙着眼泪,点了点头。他没有告诉孩子们,他正在准备考研究生。

徐**以372分的优异成绩考取了研究生,他的导师是华中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院长王雅鹏教授。同时,他因为学业优秀获得6000元国家奖学金。但当天晚上,
他彻夜未眠。猫场镇狗吊岩村孩子们的眼光一直在他脑海中闪现。
   徐**出身在山东聊城一个贫困农民家里。他到华中农业大学上学时,甚至
没有一件御寒的冬衣。是同寝室一个学生的母亲给了他一件夹衣。这是他第一次
得到别人的温暖。今天回想起来,他说,是这件夹衣改变了他的价值观。当时他
只有一个念头:别人帮助了我,我一定要帮助别人。
就在那个无法入眠的夜晚,徐**作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回到猫
场镇狗吊岩村帮助那些孩子。
   当他把这个决定通过电话告诉父亲时,电话的那一端,父亲哭了。长久的啜泣之后,父亲用发颤的声音说:“全家尊重你的选择,孩子,你去吧,我们没有意见……”
   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学院领导时,大家沉默了,都不敢正视他的眼睛。
   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处反复讨论,作出了一个决定:支持并为他保留两年的研究生学历。
     有良心的中国人来看啊!为了我们的教育事业,这种帖希望大家看了之后去转帖,特别是政府网站,以引起有关官员管员的注意,至少要让他们看了有些感受。如果有几个清官说不定还会为人民办点好事。我们于6月26日至7月2日赴贵州省大方县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知道了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的故事。我们有一个强烈的冲动,这就是让天涯社区的朋友们知道这个故事。我们保证文字和照片的原创性和纪实性。在你们读到这篇文字和看到这些照片的同时,我们已经开始行动为山区孩子和这个支教志愿者而行动。
   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的乌蒙山区,隶属毕节地区,距贵阳200多公里。全县人口90万,除汉族外,还有彝、苗、白、仡佬、蒙古、布依、满等少数民族。全县面积3500多平方公里,辖10个镇、8个乡、18个民族乡,县府驻大方镇。农业主产玉米、油菜、马铃薯、水稻等,特产有生漆、皱椒、烤烟。区域经济落后,交通、
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生活非常贫困。

这里的风景看起来不错吧,不过等会你就知道美丽风景的背后意味着什么.....

想起这张照片可能会被那些孩子们珍藏一生,我们的心禁不住有些颤抖起来。

当很多有识之士在开着空调的报告厅雄辩滔滔的宣讲着中国的“三农”问题时,
徐**在酷热的教室里教给学生四则运算和汉语拼音。

猫场镇位于大方县鞑浚嘞爻?1公里,公路路况很差。全镇总人口32000多人,其中苗、彝等少数民族占三分之二;耕地面积17000多亩,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柑桔、花生等。去年上报全镇农业总产值4000多万元,实际仅2000余万元;上报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元,实际仅600余元。
  走进猫场镇,触目所见,当地农民的生存状态令人忧虑。

这家人算是比较“富裕”的。

杨某,彝族,大石村村民,全家五口人,去年全部收入仅700斤玉米。原来靠在小煤窑背煤挣点血汗钱,小煤窑关闭后,全家生活陷入极度窘困,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三个孩子因无钱交纳学费而辍学。 贫困是痛彻心肺的创伤。

“富裕”这个概念,在当地老百姓眼中应该是这样的。

这个年轻人脸上露出的笑容表明,贫困在当地已经成为一种环境,一种习惯.

一种常态在都市小资眼里,这幅画面充满着田园牧歌式的美丽,而对当地人来说,这其实意味着几个孩子无钱上学.

这个孩子14岁,却不能坐在中学的教室里。他必须到小煤窑背煤。今天他看上去很干净、很光鲜,是因为小煤窑已经被整顿关闭,他无活可干。

而这个孩子只有10岁,他身旁跟他差不多高的背篓,是他每天的劳动工具。他说
他很想上学,可是家里没有钱交纳每年140元的学杂费。现在,他在一天天长大,他必须用这个背篓来证明自己活着的价值。他没有白活。

我们要讲的第一所小学就在猫场镇狗吊岩村。狗吊岩村位于该镇西端,属于喀斯
特地貌,没有成片的可耕地。村子距镇上18公里,是崎岖陡峭的机耕便道,不通
班车。全村今年3月才通电,且供电不能保证。至今不通有线电话。

狗吊岩村有一所小学,2003年以前一直在这个岩洞里。

坐在岩洞小学的教室里,孩子们每天的视野就是这样的。

直到2003年10月,在香港慈善人士的资助下,孩子们才迁出了岩洞。

2002年暑期,一个大四学生从千里之外的武汉来到这里搞社会调查,他走进了岩
洞,给孩子们讲了许多大山之外的事情。
     他的名字叫徐**,当时是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专业的学生。
   当暑期结束返校时,孩子们一直把他送到好几公里外。每个孩子都流下了眼泪。一个孩子仰着头问道:“大哥哥,你还要来吗?”
   徐**噙着眼泪,点了点头。他没有告诉孩子们,他正在准备考研究生。

徐**以372分的优异成绩考取了研究生,他的导师是华中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院长王雅鹏教授。同时,他因为学业优秀获得6000元国家奖学金。但当天晚上,
他彻夜未眠。猫场镇狗吊岩村孩子们的眼光一直在他脑海中闪现。
   徐**出身在山东聊城一个贫困农民家里。他到华中农业大学上学时,甚至
没有一件御寒的冬衣。是同寝室一个学生的母亲给了他一件夹衣。这是他第一次
得到别人的温暖。今天回想起来,他说,是这件夹衣改变了他的价值观。当时他
只有一个念头:别人帮助了我,我一定要帮助别人。
就在那个无法入眠的夜晚,徐**作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回到猫
场镇狗吊岩村帮助那些孩子。
   当他把这个决定通过电话告诉父亲时,电话的那一端,父亲哭了。长久的啜泣之后,父亲用发颤的声音说:“全家尊重你的选择,孩子,你去吧,我们没有意见……”
   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学院领导时,大家沉默了,都不敢正视他的眼睛。
   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处反复讨论,作出了一个决定:支持并为他保留两年的研究生学历。
     有良心的中国人来看啊!为了我们的教育事业,这种帖希望大家看了之后去转帖,特别是政府网站,以引起有关官员管员的注意,至少要让他们看了有些感受。如果有几个清官说不定还会为人民办点好事。
让那些 专家,学者,官老爷去见鬼吧
请版主将此贴置顶!!!
<P>好帖子,需要这些东西来唤醒一些人。</P><P>本帖子固顶一周,到时候请当值斑竹解顶</P>
<P>惭愧中。。。</P><P>我没有勇气象他那样。</P>
。。。。。。
社会需要这样的人来拯救啊!
无语中.......
....................................无语,还能再讲什么?????
感动[em04]
<P>和他比起来,我真的。。。。。。。。惭愧!!!!</P>
<P>和他比起来,我真的。。。。。。。。惭愧!!!!
和当官的比起来,我真的。。。。。。。。无愧!!!!</P>
去年就在中国青年上看到了,哎,尊敬这个山东汉子
<P>贵州我去过几个贫困县,确实穷,但我认为他们的穷只是物质上的穷,精神上并不穷,生活条件虽然苦了点,但并没有到忍饥挨饿的地步.</P>
<P>一周固顶时间到,解顶。</P><P>喜欢的朋友请继续顶。</P>
<P>狗日的,我今年一定要驴游去趟大深山.希望能赚点钱带点给孩子们</P>
我都看哭了!~!他很帅 真的!~

比那些穿着怪异行为**的人帅很多!~
确实很感动,好青年,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永远记住你
…………………………………………………………………………………………………………
中央电视台专门报道过
这也是活生生地现实啊
并将延续很长时间
……………………感受过什么叫赤贫~~
我是幸福的![em01]
[B]以下是引用[I]jerrygen[/I]在2005-6-24 14:17:00的发言:[/B][BR]我是幸福的![em01]

[B]我们[/B]……都是幸福的……
[em04][em04]
看不到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