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只生两个”政策 艰难前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0:01:27
http://www.zhgpl.com/doc/1022/0/ ... mp;mdate=0815135549


  拥有12.1亿人口的印度既以“适当的人口规模”为傲,也为成为一个“年轻人口庞大的国家”而忧。有分析说,印度最快将于2025年前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事实上,印度政府早已意识到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必要性,印度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比中国要早很多年,上世纪70年代也有类似“只生两个”的政策,甚至现在还有城市组织3500多名婆婆加入“小家庭、快乐家庭”计划,劝儿媳妇只生两个。但《印度教徒报》近日曝光说,一些地方政府因采取强制性节育措施引来民众不满。随着人口的增长,印度到底会迎来“人口红利”还是“人口梦魇”,也成了近年来印度人和国际社会频繁谈论的重要话题。

  地方邦强制性节育被曝光

  《印度教徒报》网站近日载文披露,今年4月8日,家住拉贾斯坦邦偏远农村并已有4个孩子的38岁母亲巴拉.德维在当地政府的节育诊所实施绝育手术,手术中因心脏病突发而死亡。文章还向人们讲述了印度几个邦如何为达到节育目标而强制他人接受绝育手术,甚至一些年轻女性因“只生两个”的节育规定而被迫在缺乏卫生保障的条件下进行输卵管切除手术。

  “只生两个”的说法在印度已有近40年的历史,但印度控制人口的尝试还可以追溯到更早。一名叫拉古纳特.卡万的印度人1927年到1953年期间出版过一本社会杂志,他经常在杂志上讨论通过控制人口实现社会福利的问题。拉古纳特曾建议印度政府采取控制人口的计划,但遭到反对。不过,印度卡纳塔克邦曾在1930年发起过节育运动。上世纪50年代初,印度政府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曾以温和方式,在所有发展中国家中最早倡导实施计划生育政策。1966年印度中央政府还设立过全职的计划生育工作局。

  1975年10月,印度时任卫生部长向总理英迪拉.甘地呈交报告说:“印度人口过快增长的问题如此严重,为了国家利益,有必要采取一些强制手段。”很快,印度中央政府要求“一个家庭、两个孩子”,按当时官方的说法,有两个以上孩子的男人就要实行绝育。由于英吉拉.甘地政府采取强硬措施限制生育,最终导致她所在的政党在随后的大选中落败。此后几十年,印度历届中央政府都把重点转向提倡自愿计划生育,并把所有孕产妇和儿童保健计划综合起来。在“靠选票上台”的印度政治环境中,各政党和领袖对计划生育和人口控制问题小心谨慎,只敢号召和倡议,不敢贸然行事。

  尽管印度中央政府在人口问题上日趋谨慎,但印度很多邦出于自己的考虑还是在节制生育上各有对策。印度曾有9个人口大邦实施“有目标性”强制节育政策,后来中央邦等4个邦表示要废除这些做法,但有的又不够彻底。在中央邦,当地政府为设法达到“自愿的”节育目标,向各级官员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发出通知,要求他们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有报道称,中央邦许多受访者无论男女都称自己被迫接受绝育手术,还有一部分人是经当地政府卫生部门工作人员反覆劝说,并在物质奖励的诱惑下接受了手术。

  邦政府节育各出奇招

  一些印度地方邦的强制做法引起了印度舆论的不满。有人发起设立号召“无目标性”节育和倡导“生育权利”的全国联盟,并由前卫生与家庭福利部官员南达担任主席。南达曾于2000年见证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人口政策纲领性文件——《国家人口政策2000》的诞生。在这份节制生育的纲领性文件中,并未就一对夫妇到底可以生育几个孩子作出具体规定,但为鼓励印度人接受“小家庭”理念,该政策推出一些措施,如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不超过两个孩子的夫妇若做绝育手术,给该家庭提供不超过5000卢比的住院医疗保险和个人绝育手术意外保险。

  多年以来,由于印度中央政府的人口控制目标较为模糊,一些邦政府只好在计划生育上各出奇招,希望在不引起民众不满的同时切实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有些邦表示,限制超过两个孩子的家庭在大城市买房以及扣除他们的政府补助。有些邦规定,公务员夫妻禁止生第三个孩子,超生的孩子不享受政府提供的各项福利待遇。有些邦决定,违规生育的政界人士,政府将取消他们参加地方政府选举的权利,同时不允许他们出任官办公司的领导。

  在2001年印度的人口普查中,安得拉邦是印度人口的第五大邦。但10年之后,该邦生育率有所下降。安得拉邦前首席部长奈杜曾推出一系列鼓励少生育的措施:拥有1至2个孩子的贫困家庭可以在贷款、住房、土地使用等方面享有优先权;邦政府在节育者中进行抽奖,获奖者不仅获得可观的现金奖励,还可以免费旅游。值得一提的是,奈杜本人在有1个儿子后,带头做了输精管结扎手术。

  据《印度时报》7月20日报道,北方邦阿拉哈巴德市卫生部门利用婆媳关系进行节育宣传。目前该市有3500多名婆婆加入“小家庭、快乐家庭”计划,承诺不仅不会要求儿媳妇多生,而且还会鼓励儿媳妇“只生两个”。当地政府考虑到农村地区的计生工作比较难做,因此决定开展“谈心活动”,即培训一些基层计生工作人员和农村群众进行谈心,劝导他们放弃多生孩子的念头。在恰尔肯德邦首府兰契市,邦政府最近还将两辆贴满计划生育标语的中巴车派上街头,向人们宣传有关政策。

  “印度中产”生育观发生变化

  《环球时报》记者8月初分别在新德里一家大型高档商场和一处传统市场进行随机采访,结果显示,在中产阶级喜欢光顾的高档商场,有七成受访者支持“只生两个”,而在老年人和低收入家庭常去的市场中仅有三成表示“只生两个好”。这基本反映出印度中产阶级更愿意少生孩子。30岁的阿尼尔和28岁的阿妮塔家住新德里卫星城古尔冈,小两口已有两个女儿,一个4岁,一个2岁,但两人决定不再要小孩了。阿妮塔告诉记者,他们都在本地的IT企业工作,平时工作很忙,两个孩子已经够他们累的了,不想再增加压力。

  印度人的生育观确实在变化。日前《印度时报》的一篇文章提到,近20年来,随着印度中产阶级爆炸性扩大,许多大城市里的年轻夫妇都倾向有一至两个孩子,甚至有的夫妇开始考虑不生育。

  国际上对印度人口增长问题也十分关注。据路透社今年5月报道,联合国人口基金的执行主任奥索蒂梅欣表示:“我认为印度现在要正视的事实是,必须积极主动地解决计划生育问题。”联合国人口基金曾认为,印度过快的人口增长将对其现有经济和社会条件造成不利影响。印度在实行人口政策方面有很多问题和挑战。如育龄人口规模大、生育率较高、生育过早过频。本世纪初,印度有1.68亿适龄夫妇,但避孕方法不足。在印度,受婴儿死亡率高的影响,一些妇女想多生育。对那些靠土地为生的印度农民而言,更多的子女便意味着更多的劳动力。据悉,在那些以农业为主的邦,每个农村家庭平均都会生育4至6名子女。此外,印度的高生育率还受到宗教和民族问题的影响。

  计划生育从来都是印度媒体公开谈论的话题。《印度教徒报》今年6月9日报道说,在印度约有12.5%的妇女希望推迟或避免怀孕,但是得不到或用不上有效的计划生育方法。尽管控制人口的尝试遇到阻力,但印度人口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人口增长有所放缓,平均每个育龄妇女生育3个孩子,而上世纪50年代时为6个。

  人口红利还是人口梦魇

  在印度,无论是政客还是商人,都喜欢把印度的人口红利当成“口头禅”。英国《金融时报》8月8日报道说,印度商界精英总在谈论在人口红利方面印度优于中国,因为他们的论点是每年有1200万年轻人进入劳动力市场,随着印度人收入和储蓄增加,印度经济增长率必定还要升高,而中国因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很快将面临劳动力短缺现象,甚至有人断言中国已未富先老。但文章认为,印度的企业永远赶不上中国,“许多印度商界精英把本国人口红利优势吹得像热气球一样大,但这如他们的公司股价一样,这个热气球开始变小”,因为印度有全球一半的严重营养不良的儿童,还有大量儿童得不到正规教育。

  最近一期《福布斯》印度版杂志刊登一篇题为“印度大量年轻人口是把双刃剑”的文章,认为印度的人口红利随时可能变为“人口梦魇”。

  实际上,不少印度人由对人口红利的一味推崇渐渐转为谨慎乐观。印度Livemint新闻网站刊文说,印度要真正实现人口红利,还需要充分用知识武装、培训及教育国民,然而,目前印度的情况不太乐观。印度著名人口学家阿希什.博斯说,人口红利其实是西方国家兜售的一种“神话”。他说:“上世纪50年代,西方告诉我们会出现人口大灾难,但事实证明他们当时错了。如今,他们却用人口红利来奉承我们,其实只是看中我们巨大的市场潜力。尽管人口红利是一种机会,但只有公平发展才能带来真正的红利。”

  (来源:环球时报)

http://www.zhgpl.com/doc/1022/0/ ... mp;mdate=0815135549


  拥有12.1亿人口的印度既以“适当的人口规模”为傲,也为成为一个“年轻人口庞大的国家”而忧。有分析说,印度最快将于2025年前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事实上,印度政府早已意识到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必要性,印度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比中国要早很多年,上世纪70年代也有类似“只生两个”的政策,甚至现在还有城市组织3500多名婆婆加入“小家庭、快乐家庭”计划,劝儿媳妇只生两个。但《印度教徒报》近日曝光说,一些地方政府因采取强制性节育措施引来民众不满。随着人口的增长,印度到底会迎来“人口红利”还是“人口梦魇”,也成了近年来印度人和国际社会频繁谈论的重要话题。

  地方邦强制性节育被曝光

  《印度教徒报》网站近日载文披露,今年4月8日,家住拉贾斯坦邦偏远农村并已有4个孩子的38岁母亲巴拉.德维在当地政府的节育诊所实施绝育手术,手术中因心脏病突发而死亡。文章还向人们讲述了印度几个邦如何为达到节育目标而强制他人接受绝育手术,甚至一些年轻女性因“只生两个”的节育规定而被迫在缺乏卫生保障的条件下进行输卵管切除手术。

  “只生两个”的说法在印度已有近40年的历史,但印度控制人口的尝试还可以追溯到更早。一名叫拉古纳特.卡万的印度人1927年到1953年期间出版过一本社会杂志,他经常在杂志上讨论通过控制人口实现社会福利的问题。拉古纳特曾建议印度政府采取控制人口的计划,但遭到反对。不过,印度卡纳塔克邦曾在1930年发起过节育运动。上世纪50年代初,印度政府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曾以温和方式,在所有发展中国家中最早倡导实施计划生育政策。1966年印度中央政府还设立过全职的计划生育工作局。

  1975年10月,印度时任卫生部长向总理英迪拉.甘地呈交报告说:“印度人口过快增长的问题如此严重,为了国家利益,有必要采取一些强制手段。”很快,印度中央政府要求“一个家庭、两个孩子”,按当时官方的说法,有两个以上孩子的男人就要实行绝育。由于英吉拉.甘地政府采取强硬措施限制生育,最终导致她所在的政党在随后的大选中落败。此后几十年,印度历届中央政府都把重点转向提倡自愿计划生育,并把所有孕产妇和儿童保健计划综合起来。在“靠选票上台”的印度政治环境中,各政党和领袖对计划生育和人口控制问题小心谨慎,只敢号召和倡议,不敢贸然行事。

  尽管印度中央政府在人口问题上日趋谨慎,但印度很多邦出于自己的考虑还是在节制生育上各有对策。印度曾有9个人口大邦实施“有目标性”强制节育政策,后来中央邦等4个邦表示要废除这些做法,但有的又不够彻底。在中央邦,当地政府为设法达到“自愿的”节育目标,向各级官员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发出通知,要求他们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有报道称,中央邦许多受访者无论男女都称自己被迫接受绝育手术,还有一部分人是经当地政府卫生部门工作人员反覆劝说,并在物质奖励的诱惑下接受了手术。

  邦政府节育各出奇招

  一些印度地方邦的强制做法引起了印度舆论的不满。有人发起设立号召“无目标性”节育和倡导“生育权利”的全国联盟,并由前卫生与家庭福利部官员南达担任主席。南达曾于2000年见证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人口政策纲领性文件——《国家人口政策2000》的诞生。在这份节制生育的纲领性文件中,并未就一对夫妇到底可以生育几个孩子作出具体规定,但为鼓励印度人接受“小家庭”理念,该政策推出一些措施,如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不超过两个孩子的夫妇若做绝育手术,给该家庭提供不超过5000卢比的住院医疗保险和个人绝育手术意外保险。

  多年以来,由于印度中央政府的人口控制目标较为模糊,一些邦政府只好在计划生育上各出奇招,希望在不引起民众不满的同时切实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有些邦表示,限制超过两个孩子的家庭在大城市买房以及扣除他们的政府补助。有些邦规定,公务员夫妻禁止生第三个孩子,超生的孩子不享受政府提供的各项福利待遇。有些邦决定,违规生育的政界人士,政府将取消他们参加地方政府选举的权利,同时不允许他们出任官办公司的领导。

  在2001年印度的人口普查中,安得拉邦是印度人口的第五大邦。但10年之后,该邦生育率有所下降。安得拉邦前首席部长奈杜曾推出一系列鼓励少生育的措施:拥有1至2个孩子的贫困家庭可以在贷款、住房、土地使用等方面享有优先权;邦政府在节育者中进行抽奖,获奖者不仅获得可观的现金奖励,还可以免费旅游。值得一提的是,奈杜本人在有1个儿子后,带头做了输精管结扎手术。

  据《印度时报》7月20日报道,北方邦阿拉哈巴德市卫生部门利用婆媳关系进行节育宣传。目前该市有3500多名婆婆加入“小家庭、快乐家庭”计划,承诺不仅不会要求儿媳妇多生,而且还会鼓励儿媳妇“只生两个”。当地政府考虑到农村地区的计生工作比较难做,因此决定开展“谈心活动”,即培训一些基层计生工作人员和农村群众进行谈心,劝导他们放弃多生孩子的念头。在恰尔肯德邦首府兰契市,邦政府最近还将两辆贴满计划生育标语的中巴车派上街头,向人们宣传有关政策。

  “印度中产”生育观发生变化

  《环球时报》记者8月初分别在新德里一家大型高档商场和一处传统市场进行随机采访,结果显示,在中产阶级喜欢光顾的高档商场,有七成受访者支持“只生两个”,而在老年人和低收入家庭常去的市场中仅有三成表示“只生两个好”。这基本反映出印度中产阶级更愿意少生孩子。30岁的阿尼尔和28岁的阿妮塔家住新德里卫星城古尔冈,小两口已有两个女儿,一个4岁,一个2岁,但两人决定不再要小孩了。阿妮塔告诉记者,他们都在本地的IT企业工作,平时工作很忙,两个孩子已经够他们累的了,不想再增加压力。

  印度人的生育观确实在变化。日前《印度时报》的一篇文章提到,近20年来,随着印度中产阶级爆炸性扩大,许多大城市里的年轻夫妇都倾向有一至两个孩子,甚至有的夫妇开始考虑不生育。

  国际上对印度人口增长问题也十分关注。据路透社今年5月报道,联合国人口基金的执行主任奥索蒂梅欣表示:“我认为印度现在要正视的事实是,必须积极主动地解决计划生育问题。”联合国人口基金曾认为,印度过快的人口增长将对其现有经济和社会条件造成不利影响。印度在实行人口政策方面有很多问题和挑战。如育龄人口规模大、生育率较高、生育过早过频。本世纪初,印度有1.68亿适龄夫妇,但避孕方法不足。在印度,受婴儿死亡率高的影响,一些妇女想多生育。对那些靠土地为生的印度农民而言,更多的子女便意味着更多的劳动力。据悉,在那些以农业为主的邦,每个农村家庭平均都会生育4至6名子女。此外,印度的高生育率还受到宗教和民族问题的影响。

  计划生育从来都是印度媒体公开谈论的话题。《印度教徒报》今年6月9日报道说,在印度约有12.5%的妇女希望推迟或避免怀孕,但是得不到或用不上有效的计划生育方法。尽管控制人口的尝试遇到阻力,但印度人口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人口增长有所放缓,平均每个育龄妇女生育3个孩子,而上世纪50年代时为6个。

  人口红利还是人口梦魇

  在印度,无论是政客还是商人,都喜欢把印度的人口红利当成“口头禅”。英国《金融时报》8月8日报道说,印度商界精英总在谈论在人口红利方面印度优于中国,因为他们的论点是每年有1200万年轻人进入劳动力市场,随着印度人收入和储蓄增加,印度经济增长率必定还要升高,而中国因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很快将面临劳动力短缺现象,甚至有人断言中国已未富先老。但文章认为,印度的企业永远赶不上中国,“许多印度商界精英把本国人口红利优势吹得像热气球一样大,但这如他们的公司股价一样,这个热气球开始变小”,因为印度有全球一半的严重营养不良的儿童,还有大量儿童得不到正规教育。

  最近一期《福布斯》印度版杂志刊登一篇题为“印度大量年轻人口是把双刃剑”的文章,认为印度的人口红利随时可能变为“人口梦魇”。

  实际上,不少印度人由对人口红利的一味推崇渐渐转为谨慎乐观。印度Livemint新闻网站刊文说,印度要真正实现人口红利,还需要充分用知识武装、培训及教育国民,然而,目前印度的情况不太乐观。印度著名人口学家阿希什.博斯说,人口红利其实是西方国家兜售的一种“神话”。他说:“上世纪50年代,西方告诉我们会出现人口大灾难,但事实证明他们当时错了。如今,他们却用人口红利来奉承我们,其实只是看中我们巨大的市场潜力。尽管人口红利是一种机会,但只有公平发展才能带来真正的红利。”

  (来源:环球时报)

口胡!想生几个生几个是天赋人权,生出来多少都要提供充足的社会资源,这是政府的义务!印度政府怎么这点觉悟都没有!!
选票上台的皿煮国家是不可能推行计划生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