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日大使王毅专访:中日面临三大机遇三大挑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6 04:06:45
提要:同处在东北亚的中日两国面临三大历史性机遇:共同发展与繁荣、共同构筑东北亚持久和平、共同推进东亚共同体和亚洲一体化进程。中日关系也面临三大挑战: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两国战略取向问题。能否抓住机遇,化解挑战,将左右中日关系在二十一世纪的走向。
    王毅从外交部副部长任上转任中国驻日本特命全权大使,时值中日关系面临复交以来最为复杂、敏感的关口。他当了大使曾多次与记者恳谈,但在接受采访问题上却保持低调,谢绝了不少记者。笔者多次提出访谈要求,终于在年末得以实现。谈话是从中日关系当前面临的复杂局面和各种矛盾切入的,但王毅并未过多谈及具体问题。他认为既要重视现实存在的摩擦和问题,更要看清其产生的深层次背景,从历史演变的脉络和更为广阔的视角加以把握,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处理当前的问题,更冷静地判断两国关系的走向。王毅认为,中日之间矛盾摩擦增多并非偶然,而是两国关系处于历史性过渡期的必然产物。其最大特征是双方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全面和迅速的变化。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国际社会已经认为中国是一个大国和强国。就日本而言,中国是其最大的邻国,在感情层面上,不少日本人尚不适应中国的发展,让其接受和认可中国的变化仍需一个过程。在战略层面上,一些多年对中国抱有偏见的日本人则把中国的发展视为威胁,为此在鼓动调整日的战略选择,要让这些人改弦更张,更需要一个过程。历史地看,中日关系的这一过渡期难以避免,重要的是在坚持原则,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前提下,多做增信释疑工作,尽量增进相互了解,努力减弱过渡期带来的震荡,缩短过渡期的时间。为此,王毅认为应当对中日关系多做战略和长远思考,并提出中日关系面临三大机遇与三大挑战:</P>
</P>
中日面临三大历史机遇 </P>
    王毅认为,中日两国面临三大历史性机遇,这就是共同发展与繁荣、共同构筑东北亚持久和平、共同推进东亚共同体和亚洲一体化进程。</P>
    中日两国的第一大机遇首先是共同发展与繁荣。</P>
    从经济上看,两国各有优势,高度互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相对优势一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二是拥有世界上最丰富和优秀的人力资源,三是工业科技体系比较健全。中国的市场潜力是美国的5倍,日本的10倍。中国劳动力素质提高很快,劳动力成本仅相当于日本的1/20。中国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巨大的消费需求正在从沿海向广大内陆地区波浪式扩展,这将使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旺盛的内需,从而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长久动力。中国政府已在前25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这将推动中国经济在更高层次上继续健康、快速和稳定发展。</P>
    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日本的相对优势一是具备雄厚的资金,二是拥有较先进的科技,三是具备较成熟的市场经济运作体系和现代化管理。日本快速实现工业化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在后工业化建设中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能型社会的成功之处,也都值得中国借鉴。</P>
王毅认为,从总体上看,中日两国地缘和文化相近,经济发展层次不同,水平和垂直产业分工并存,两国双向贸易和投资潜力巨大,经济互补性远远大于竞争性,两国经济上已形成相互依存。据日本权威机构对两国贸易结构的调查,构成竞争的只有不到20%,而80%以上都是互补的。竞争的部分也大多是良性的,可以积极刺激各自企业的创新和进步。 </P>
    目前,中国对日本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中日贸易占日本外贸总额比重已从1990年的3.5%上升为16.3%(2004年前三季度)。与此相对应,中国外贸总额中对日贸易的比重为14.7%(同期),总体呈下降趋势,这说明更为平衡的相互依存正在形成。目前中国是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距离最大贸易伙伴的日子估计已为时不远。所谓“中国特需”正在成为拉动日本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2003年,日本出口增量中的2/3源于对华出口。另据日国际协力银行抽样调查,90%以上日企首选中国为最有希望的投资对象。目前已有2万余家日企进入中国。从上述数字看,中日经贸合作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应该有条件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P>
    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今年以来经贸领域出现一些值得关注的动向,一是从今年前十个月统计看,日本首次失去头号贸易伙伴地位,降为中国第三贸易伙伴,在中国10大贸易伙伴中贸易增长率最低,在中国外贸比重中的降幅也最大。二是日本在华获得新的大项目的难度逐渐增大。三是今年前三季度韩国对华投资额首次超过日本,欧美的势头也十分迅猛。四是日企在中国人愿意就职的外企排行榜上明显下滑。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可能很复杂,但两国政治关系存在的严重障碍显然给经济交往带来了消极影响。这些动向如继续发展蔓延,将影响双方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的历史性机遇。</P>
</P>
第二大机遇是共同构筑东北亚持久和平 </P>
    中日同处东北亚地区,东北亚各国社会制度不同,大小强弱各异,区域合作滞后。本地区最大悬案还是朝鲜半岛问题。半岛至今笼罩着冷战阴影,日朝关系以及南北关系尚未实现正常化,显然不符合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潮流以及本地区实现稳定与繁荣的需要。</P>
    王毅说,中国的立场非常明确,即半岛不能拥有核武器,半岛也不能再发生战争,实现无核化及维护半岛和平稳定首先符合南北双方的利益,也符合本地区各国的利益。为此中国坚定地推进六方会谈进程,积极发挥劝和促谈作用。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会谈已取得积极进展,确立了半岛无核化的目标,确定了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核问题的途径,同意采取分阶段同步进行的解决方式,赞成将冻结核活动作为全面弃核的第一阶段等。核问题错综复杂,目前启动新一轮会谈面临困难。但六方均表示要坚持六方会谈,坚持和平解决方向。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各方都应恪守迄今三轮会谈达成的一系列重要共识,共同向前走,而不要倒退。同时有必要相互进一步显示诚意,尤其是在两个焦点问题上。一是是否存在浓缩铀计划,以及如何处理;二是根据行动对行动的同步原则,能否迈出核冻结与能源补偿的第一步。王毅说,六方会谈涵盖了东北亚主要成员及与东北亚利益攸关的大国,其功能首先是解决核问题,实现半岛无核化;第二步则是努力将半岛停战机制转化为永久和平机制,彻底终结全球最后一处二战遗产;第三步是寻求构筑东北亚合作机制,这一机制可包括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各个方面。</P>
    王毅强调,中日两国是与朝鲜半岛最接近的两大邻国,历史上就与半岛有着密切联系。半岛今后的走向,直接涉及中日各自的重大利益,两国在推动半岛无核化、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实现半岛发展方面均承担着重要责任。就日方而言,时至今日还未完成与朝鲜的战后处理,现在又面临着绑架问题这一急待处理的难题。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中日两国都应与其它有关各方一道,在半岛问题上开展合作,发挥各自的应有作用,共同致力于东北亚和平。但能否抓住这一重大机遇,一要看中日双边关系的发展态势,二要看日本能否真正意识到自己在解决半岛问题上承担的历史责任</P>
</P>
第三大机遇是共同推进东亚共同体和亚洲一体化进程 </P>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加速发展,欧洲、美洲包括非洲都加快了区域合作步伐,欧洲更是大幅领先。亚洲区域合作起步虽晚,但发展很快,目前仅东亚地区就有十多个次区域合作机制。其中,东亚10+3的发展最为突出,成为东亚合作的主渠道。10+3已开辟了17个合作领域,建立了48个合作机制,其中部长级机制14个,各类合作项目总计91个。刚刚在老挝结束的10+3领导人会议又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果。东亚合作不仅深化了各国的经济依存和政治互信,提高了各国应对全球化挑战的能力,也为地区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促进了域内外大国关系的良性互动。在最近老挝举行的10+3领导人会议上,各方一致同意建立东亚共同体,赞成明年召开首届东亚峰会,这意味着东亚合作即将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将对东亚及世界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P>
    中日两国的GDP占东亚的83%,人口占东亚的70%,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东亚合作进程的先导力量仍是东盟,但中日两国各自采取的政策和努力将日显重要。中日如果能携手合作,东亚合作进程就将加速,东亚共同体就有可能顺利实现。现在有一种议论,认为中日双方在东亚合作中争夺主导权,这是一种误解。首先,中国的立场是支持东盟继续发挥主导作用;二是中国欢迎日本为东亚合作多做积极贡献。中日可以相互补充,形成合力实现双赢。如果日方有些人对此持相反的想法,很可能会干扰东亚合作进程,最终丧失掉这一历史性机遇。</P>
</P>提要:同处在东北亚的中日两国面临三大历史性机遇:共同发展与繁荣、共同构筑东北亚持久和平、共同推进东亚共同体和亚洲一体化进程。中日关系也面临三大挑战: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两国战略取向问题。能否抓住机遇,化解挑战,将左右中日关系在二十一世纪的走向。
    王毅从外交部副部长任上转任中国驻日本特命全权大使,时值中日关系面临复交以来最为复杂、敏感的关口。他当了大使曾多次与记者恳谈,但在接受采访问题上却保持低调,谢绝了不少记者。笔者多次提出访谈要求,终于在年末得以实现。谈话是从中日关系当前面临的复杂局面和各种矛盾切入的,但王毅并未过多谈及具体问题。他认为既要重视现实存在的摩擦和问题,更要看清其产生的深层次背景,从历史演变的脉络和更为广阔的视角加以把握,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处理当前的问题,更冷静地判断两国关系的走向。王毅认为,中日之间矛盾摩擦增多并非偶然,而是两国关系处于历史性过渡期的必然产物。其最大特征是双方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全面和迅速的变化。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国际社会已经认为中国是一个大国和强国。就日本而言,中国是其最大的邻国,在感情层面上,不少日本人尚不适应中国的发展,让其接受和认可中国的变化仍需一个过程。在战略层面上,一些多年对中国抱有偏见的日本人则把中国的发展视为威胁,为此在鼓动调整日的战略选择,要让这些人改弦更张,更需要一个过程。历史地看,中日关系的这一过渡期难以避免,重要的是在坚持原则,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前提下,多做增信释疑工作,尽量增进相互了解,努力减弱过渡期带来的震荡,缩短过渡期的时间。为此,王毅认为应当对中日关系多做战略和长远思考,并提出中日关系面临三大机遇与三大挑战:</P>
</P>
中日面临三大历史机遇 </P>
    王毅认为,中日两国面临三大历史性机遇,这就是共同发展与繁荣、共同构筑东北亚持久和平、共同推进东亚共同体和亚洲一体化进程。</P>
    中日两国的第一大机遇首先是共同发展与繁荣。</P>
    从经济上看,两国各有优势,高度互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相对优势一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二是拥有世界上最丰富和优秀的人力资源,三是工业科技体系比较健全。中国的市场潜力是美国的5倍,日本的10倍。中国劳动力素质提高很快,劳动力成本仅相当于日本的1/20。中国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巨大的消费需求正在从沿海向广大内陆地区波浪式扩展,这将使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旺盛的内需,从而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长久动力。中国政府已在前25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这将推动中国经济在更高层次上继续健康、快速和稳定发展。</P>
    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日本的相对优势一是具备雄厚的资金,二是拥有较先进的科技,三是具备较成熟的市场经济运作体系和现代化管理。日本快速实现工业化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在后工业化建设中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能型社会的成功之处,也都值得中国借鉴。</P>
王毅认为,从总体上看,中日两国地缘和文化相近,经济发展层次不同,水平和垂直产业分工并存,两国双向贸易和投资潜力巨大,经济互补性远远大于竞争性,两国经济上已形成相互依存。据日本权威机构对两国贸易结构的调查,构成竞争的只有不到20%,而80%以上都是互补的。竞争的部分也大多是良性的,可以积极刺激各自企业的创新和进步。 </P>
    目前,中国对日本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中日贸易占日本外贸总额比重已从1990年的3.5%上升为16.3%(2004年前三季度)。与此相对应,中国外贸总额中对日贸易的比重为14.7%(同期),总体呈下降趋势,这说明更为平衡的相互依存正在形成。目前中国是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距离最大贸易伙伴的日子估计已为时不远。所谓“中国特需”正在成为拉动日本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2003年,日本出口增量中的2/3源于对华出口。另据日国际协力银行抽样调查,90%以上日企首选中国为最有希望的投资对象。目前已有2万余家日企进入中国。从上述数字看,中日经贸合作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应该有条件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P>
    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今年以来经贸领域出现一些值得关注的动向,一是从今年前十个月统计看,日本首次失去头号贸易伙伴地位,降为中国第三贸易伙伴,在中国10大贸易伙伴中贸易增长率最低,在中国外贸比重中的降幅也最大。二是日本在华获得新的大项目的难度逐渐增大。三是今年前三季度韩国对华投资额首次超过日本,欧美的势头也十分迅猛。四是日企在中国人愿意就职的外企排行榜上明显下滑。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可能很复杂,但两国政治关系存在的严重障碍显然给经济交往带来了消极影响。这些动向如继续发展蔓延,将影响双方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的历史性机遇。</P>
</P>
第二大机遇是共同构筑东北亚持久和平 </P>
    中日同处东北亚地区,东北亚各国社会制度不同,大小强弱各异,区域合作滞后。本地区最大悬案还是朝鲜半岛问题。半岛至今笼罩着冷战阴影,日朝关系以及南北关系尚未实现正常化,显然不符合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潮流以及本地区实现稳定与繁荣的需要。</P>
    王毅说,中国的立场非常明确,即半岛不能拥有核武器,半岛也不能再发生战争,实现无核化及维护半岛和平稳定首先符合南北双方的利益,也符合本地区各国的利益。为此中国坚定地推进六方会谈进程,积极发挥劝和促谈作用。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会谈已取得积极进展,确立了半岛无核化的目标,确定了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核问题的途径,同意采取分阶段同步进行的解决方式,赞成将冻结核活动作为全面弃核的第一阶段等。核问题错综复杂,目前启动新一轮会谈面临困难。但六方均表示要坚持六方会谈,坚持和平解决方向。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各方都应恪守迄今三轮会谈达成的一系列重要共识,共同向前走,而不要倒退。同时有必要相互进一步显示诚意,尤其是在两个焦点问题上。一是是否存在浓缩铀计划,以及如何处理;二是根据行动对行动的同步原则,能否迈出核冻结与能源补偿的第一步。王毅说,六方会谈涵盖了东北亚主要成员及与东北亚利益攸关的大国,其功能首先是解决核问题,实现半岛无核化;第二步则是努力将半岛停战机制转化为永久和平机制,彻底终结全球最后一处二战遗产;第三步是寻求构筑东北亚合作机制,这一机制可包括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各个方面。</P>
    王毅强调,中日两国是与朝鲜半岛最接近的两大邻国,历史上就与半岛有着密切联系。半岛今后的走向,直接涉及中日各自的重大利益,两国在推动半岛无核化、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实现半岛发展方面均承担着重要责任。就日方而言,时至今日还未完成与朝鲜的战后处理,现在又面临着绑架问题这一急待处理的难题。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中日两国都应与其它有关各方一道,在半岛问题上开展合作,发挥各自的应有作用,共同致力于东北亚和平。但能否抓住这一重大机遇,一要看中日双边关系的发展态势,二要看日本能否真正意识到自己在解决半岛问题上承担的历史责任</P>
</P>
第三大机遇是共同推进东亚共同体和亚洲一体化进程 </P>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加速发展,欧洲、美洲包括非洲都加快了区域合作步伐,欧洲更是大幅领先。亚洲区域合作起步虽晚,但发展很快,目前仅东亚地区就有十多个次区域合作机制。其中,东亚10+3的发展最为突出,成为东亚合作的主渠道。10+3已开辟了17个合作领域,建立了48个合作机制,其中部长级机制14个,各类合作项目总计91个。刚刚在老挝结束的10+3领导人会议又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果。东亚合作不仅深化了各国的经济依存和政治互信,提高了各国应对全球化挑战的能力,也为地区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促进了域内外大国关系的良性互动。在最近老挝举行的10+3领导人会议上,各方一致同意建立东亚共同体,赞成明年召开首届东亚峰会,这意味着东亚合作即将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将对东亚及世界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P>
    中日两国的GDP占东亚的83%,人口占东亚的70%,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东亚合作进程的先导力量仍是东盟,但中日两国各自采取的政策和努力将日显重要。中日如果能携手合作,东亚合作进程就将加速,东亚共同体就有可能顺利实现。现在有一种议论,认为中日双方在东亚合作中争夺主导权,这是一种误解。首先,中国的立场是支持东盟继续发挥主导作用;二是中国欢迎日本为东亚合作多做积极贡献。中日可以相互补充,形成合力实现双赢。如果日方有些人对此持相反的想法,很可能会干扰东亚合作进程,最终丧失掉这一历史性机遇。</P>
</P>
中日关系面临三大挑战 </P>    王毅认为,中日两国在面临三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三大挑战。</P>    第一大挑战是历史问题 </P>    中日两国有着2000年友好交往,同时也有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半个世纪的侵略。有一个说法,历史是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流淌的历史。历史与现实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目前,有关历史问题已成为影响两国人民感情和双边政治关系健康发展的现实问题。</P>    中日邦交正常化和双边关系发展的重要政治基础是正确对待历史。就日方而言,主要体现在彻底否定当年军国主义推行的对外侵略政策,防止出现否认或美化侵略,包括使军国主义的象征——甲级战犯正当化的言行,尊重战争受害国人民的感情。就中方而言,考虑到日本人民也是受害者并从两国人民友好出发,中国政府在日方深刻反省侵略历史基础上,放弃了战争赔偿要求,希切实吸取历史经验教训,面向和开辟未来。但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日本国内仍不时出现一些不能正确对待历史的言行。每次都会重新勾起遭受侵略之苦的战争受害国人民的痛苦回忆,进而动摇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P>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出路还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以史为鉴,就是既要继承两国友好交往的传统,更要汲取发动侵略战争带来的深刻教训。双方在此基础上共同开辟未来。历史不应成为包袱,而应是推动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动力。</P>第二大挑战是台湾问题 </P>    台湾问题也是影响两国关系的一个十分重要而敏感的问题。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既是历史事实,也是国际社会的共识,同时具备一系列法律保障。1943年发表的《开罗宣言》强调日本窃取的台湾及澎湖列岛必须归还中国,1945发表的《波茨坦公告》第八条写明:“开罗宣言的条款必须实施。”日本是以接受这一公告的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的。二战结束后,当时的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接收仪式,使台湾在法律上重归中国。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第三条写明,日本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关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立场,同时规定日本政府将“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上述经纬说明,日本已承认台湾归还中国,接受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P>    台湾问题本质上是中国的内政,应由两岸中国人妥善解决。中国政府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解决的前景。但目前最大的障碍是陈水扁当局千方百计推行台独分裂活动,严重干扰了和平统一进程,也给台海和亚太地区带来不稳定因素。如果任由台独势力为所欲为甚至铤而走险,将葬送台海和平。这首先不利于海峡两岸的人民,当然也不利于包括日本在内的本地区各国。因此,反对和遏制台独,实际上就是维护台海的稳定和地区的和平。</P>    无论从历史经纬还是日台关系的现状看,中国人民都始终高度关注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举措。日方多次重申坚持一个中国,不支持台独,这是日方严肃的政治承诺,理应切实遵守。但最近又出现了日方允许李登辉访日事件。李登辉的台独本质路人皆知。对于这样一个危险的政客,国际社会尤其是周边各国都亮起红灯,而日方却再次开了绿灯。中日是近邻,邻里之道,重在相互尊重。李已为全体中国人民所不齿,日方却对这样的人示好,中国民众对这一做法当然难以理解。总之,台湾问题涉及中国的最核心利益,涉及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也直接影响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日方务应慎重行事。</P> </P>第三大挑战是两国战略取向问题 </P>    世界关心中国的发展,周边邻国也关注日本的走向。中日两国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采取什么的对外战略直接关系两国关系的未来,也影响亚太地区的稳定。</P>    王毅说,中国已明确坚持和平发展的战略方向,我们希望日方不要放弃迄今奉行的和平发展道路。这样双边关系才会稳定,亚洲和平才能保障,亚洲合作才有希望。其次,中日双方各自对对方的战略判断也十分重要。中国奉行睦邻政策,愿意与包括日本在内的所有邻国建立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中国并不把日本视为对手,中国的发展也不会对日本构成任何威胁。中方赞赏日本领导人有关中国发展是机遇而不是威胁的论断,但日本国内确有把中国视为“潜在威胁”,主张从战略上防范和牵制中国的声音。日本刚刚出台的新版防卫大纲就反映出这样负面的政策取向。如果刻意制造和渲染所谓威胁,只会人为地增加疑虑、制造矛盾和导致对抗,这不符合日本利益,也不是亚洲各国所希望的。中日不应互视对方为威胁,而应积极看待对方的发展,做出明智战略判断,谋求互利合作与共同进步。</P> </P>抓住机遇 化解挑战 </P>    机遇中有挑战,挑战中也有机遇。中日间的三大机遇与三大挑战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王毅大使指出,中日民间友好有着坚实的基础,两国关系的利益纽带也在加强,这是大的趋势。但根据日本媒体日前披露的最新民意调查,日本国民对中国的亲近感下降。中国有关机构的民意调查表明中国民众对日本的好感也在下降。这一倾向值得充分重视,关键是要进一步增信释疑。在这方面,两国政府、媒体和学界都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前的中日关系又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关口,如能把握和用好机遇,就可以为应对挑战和解决问题创造条件。如能妥善处理好挑战,也可最大限度地实现和扩大机遇。抓住机遇、化解挑战,中日关系才有望柳暗花明。</P>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驻日本特派记者 孙东民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