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融的一些小心得 关于信用和货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2:12:51
    坛子里最近金融话题又热了,不过似乎都没有什么技术贴。刚好现在闲,我就写个个人对这方面的理解。
     
   说起现代金融,有一个概念是必须了解的。就是预期,各种预期构成了现代金融的一切。而各种预期中,最重要的就是经济实体履行约定的预期,就是信用。金融中,信用可谓核心中的核心,不了解信用的重要是理解不了任何金融现象的。同样的道理要分析观察一个金融现象对信用的研究也是必须。
   现代经济都使用信用货币,顾名思义就是建立在信用上的货币,具体理解起来就是以一个国家信用来代替大自然来给一种特别的商品背书。这里不谈信用货币的好坏,就说如何发币。一般来说在经济生活中,货币供应量最好是和需求量相等,这样经济发展最健康。但是除了过去一段时间的天朝,已经很少有大经济体用这种方式发币了,原因有很多,最大原因我想有两个。      
      一。这地球上不只一个国家,世界强国林立,竞争是主旋律,因此相比健康的发展,高速发展更加重要。
     二。在资本全球化的时代,资本在全球流动,保守的平衡发币政策,不利于资本的快速扩张。
     基于以上两点考虑,所以现在各国执行的基本都是发币量大于实际需求量的货币政策,也就是允许适量通胀,让通胀快速拉动经济的策略。这种策略好不好,如何作用这里不做展开,一来篇幅不够二来不和谐。我要说的的是如何执行这种货币政策。
   发币的方法很多,不管是直接行政指令命令央行搞出钱来,还是发债,或者是委托某个机构发钱。但是不管你要怎么发币,有一个问题都是无法忽视的那就是,信用货币不比金银货币,有大自然帮忙调控,信用货币完全由人为控制,因此如何规范和监测货币就成了一个大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信用这个概念就非常重要了。具体起来就是,以前金子银子是大自然给的,你造一块钱货币,就要用掉价值一块钱的金子或者银子,你不需要担心自己会发错币,同样的保守型货币政策,货币严格对应经济体中的实体物质每一块货币都对应相应价值的实体物质。但是到了超发货币的时候,问题就来了,没有东西对应多发的货币,这就会产生一个问题,我如何确定多发的这些货币的价值。所以有必要约定一个东西放在等式右边来对应这些超发的货币,那就是信用。
    发出了币,那么就要把币投入生产了。那么如何投入呢?这个各国操作方法也有些不同,不过第一步钱都是先进入银行。然后通过银行再注入经济,最常见的就是贷款。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信用如何派上用场。首先我们来考察这样的情况,生产单位a向银行A借100块钱付息10块用价值50块的物质抵押,这个时候有100块被注入经济体,同时产生50块信用和10块未来收益,10块未来收益因为同样依赖a的信用,所以可以认为这10块是10块信用。这总共60块信用由生产单位a提供。支付给了银行换来50的现金。
    不难看到此时场内a拿到了100块现金,A持有对应这笔钱的60块信用和价值50块的抵押物有条件所有权。先不管A,我们的a先生拿到了100块现金会做什么呢?第一选择当然是拿来花啦,买材料雇佣工人什么的,可是万一这些钱多了呢?或者发生了什么事使得a不想那么着急投入生产了,这个时候a会怎么做呢?还贷是不可能的,好不容易搞来的贷款不能白瞎了,所以a多半会把钱再存回银行以备将来使用。我们假设a只存80,那么这个时候双方是什么情况呢?很容易算,现在a有20现金,80存款。A有80现金60块信用和50物质所有权。到这里我们还看不出这里发生什么关键变化,但是接下来很快就会发生很明显的不同,那就是这个时候出现了生产单位b。b先生也来贷款,他需要80块,我们假设银行可贷额度是100,显然如果a没存时b将贷不到钱,可是现在a存了钱,ok。银行正好贷出80。好,变化来了,b拿到80块贷款并承诺付息8元抵押40块物质,同时创造48块信用付给银行A。好,我们现在再来看场中情况,这时情况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我们可以看到现在a有现金20存款80,b有现金80,A没有现金但有108块信用价值90块的物质所有权。按照发币等式,我们可以认为这个时候发币发了198。
   为什么,我们假设a在b贷款后马上要用钱提出80块,马上经济活动中就会多出80块钱总额180。在信用货币时代,流通中的货币和沉淀的货币意义是不同的。我们可以看到,通过额外创造的信用,发币者就向经济体额外增加了80块的流通货币。而剩下18块信用呢,这18块信用可认为是这个金融变化发生的手续费,因此这个18块信用需要银行来变现后,才能进入经济活动。怎么变现?简单,先信用违约互换之后就可以充做抵押来贷款变现。下面就讲讲A的信用操作。
    A拿着108信用不可能坐着不动,必然会做点事。比如像卖掉108的信用补充资本再放贷什么的。这就是信用衍生。
        我们不管a来只看A,现在A持有108信用和90的物权。物权这里不管,只研究信用。A要如何处理这些信用呢?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信用也是分好坏的,有的人信用度好有的人不好,只要是信用必然存在破产的风险。因此A可以说现在承担着风险,这个风险是信用的固有属性,每一笔信用都不同。这是个麻烦的地方,第一这不利于流动。第二不利于计算。所以有必要做些加工,怎么做,最简便的办法就是拆细后再合成。比如说我有三笔信用也就是三份信贷合约,一个aaa级一个aa级一个bbb级,我就可以分别把三笔信用拆成3份,然后一个三分之一aaa一个三分之一aa一个三分之一bbb打包成一个包包,这样三个信用包就信用相等了。这样的标准化处理好处多多,不仅利于计算利于风险管理更重要的是利于拿出来卖。
   本来是一堆垃圾的信用拆细后和一份优质信用组合就可以卖出去。当然,人是贪婪的,虽然证券化已经不错,但还不够。所以银行还有更好的方法。那就是引入另一家机构,来投保。同样是108信用,现在来了银行B,A和B商量,B承诺如果a信用破产可以帮a赔付108块,但这项服务收费,A必须定期支付一定数额的现金直到a还款结束。这就是信用违约互换,划时代的伟大发明。
        这个合同的意义就在,A通过付费,可以将垃圾信用和B的信用置换。整个过程可以概括为A付钱,然后B创造108块信用承诺在a违约时可以和a的信用置换。一般来说B的信用要好于a,所以这个合同提高了A持有信用的品级。经过信用调整后A可以说几乎是0风险了唯一要担心的就是保费问题,不过这和劣质信用相比,好处理。
        调级后的信用,用处多多,可以拿来抵押贷款,也可以方便的卖掉。而作为B同样可以拆细保单,重组后拿出来卖。而这个时候还可以投机,对赌a是否破产。你预测a要破产就买入A的次债,如果预测a不会违约那就买B的cds。这又极大加强了信用的流动使得信用能够均匀的分布在整个系统中。当然,也使得垃圾均匀的传到每个投资者手里成为可能。

    好,简单的理论介绍后,最后我们来一个实际分析。现在假设有一个穷鬼a想搞点钱花花,于是去找到了银行A想贷款100元无抵押付息10元。金融机构A一开始当然不愿意贷款给他,可是A突然想到这个世界上有cds这个好东西。于是A最后改变了主意,欣然贷款,并且贷出去后马上向B买了一份cds。此时A持有110元垃圾信用和一份cds合同。B持有保费k由A支付。a持有110现金。
        某一天,A觉得自己的资本有些不足,资产需要更高的流动性,于是就将信用拆细打包分成n个包包。并且卖了一半出去。同时,B在某天觉得a这小子实在不靠谱就也把保单也拆细打包后分成n个包包,并且卖了一半出去。这个时候系统内增加了n个角色。让我们再次考察场内角色,a大概已经花光了钱,一穷二白正工作还贷。A持有55块信用和相应的cds。B持有k/2的现金流。之后系统内有n/2个投资者每个持有110/n的信用。有n/2的投资者持有k/n的现金流。
        好,现在我们让a违约,这个时候回发生什么呢?很显然,持有cds的n./2投资者要每个付出110/n的现金,并损失现金流k/n。另外一部分投资者则相反。
        然后,我们在考虑这样的情况,在a之外投资者之间,金融机构之间也有借贷关系,同时也都买了cds投保,并且交叉持有。然后我们再考虑假设有一部分投资者资产不足110/n。这个时候再看场内,问题来了。因为一部分投资者资产不足110/n。所以当cds触发时,他们就会付不出钱破产。而他们的破产自然会触发他们自己的cds。这些cds触发,马上会增加场内投资者的损失,如果这个新损失加上旧有的损失又超过了一些投资者的承受力,那就会产生新的破产者,而他们的破产又会触发自己的cds。Omg,这种效应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每当有投资者破产,就会触发cds然后会把压力传导给剩下的投资者。很明显,如果不加制止整个系统都要完蛋。当然现实中,一两个投资者破产还不至于有问题,但成百上千的投资者破产就有问题了。大面积违约,必然会掀起金融海啸。
     但是制止谈何容易?大家都想着自保,谁来救?谁有能力救?只能靠政府。所以政府要出手。
        但是制止了问题就完了吗?还早呢。因为大家都是交叉持有次债和cds,你不爆炸,就要为次债付息。而先前的完蛋的投资者已经大大恶化了大环境,盈利大受影响,而且因为他们的死亡,他们的付息压力就转移到了剩下投资者的身上,更糟糕的是,市场上大量违约大笔信用被爆掉蒸发,以这些信用为基础的流通货币也要蒸发,怎么办?显然这个时候靠自己是没救的,还是要靠政府,政府怎么救呢?此时政府首先需要给市场补充大量信用,第一个就是直接给高危重要企业担保,第二个就是印钱。一块钱就是一块钱信用。可是印钱有副作用,物质没变多,钱变多了要通胀。所以怎么印钱,怎么用这个钱就很有讲究了。首先直接销账这个路是不能走的,盘子太大搞不定,而且副作用吃不消。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想办法减轻付息压力,苦等复苏进入下一个轮回。那么要怎么做呢?
        我们可以看看这样一个故事,a欠了b100块,b不好对付是个狠角色,a天天被b催债苦不堪言。所以有一天a想到可以把钱借给c,然后跟b说,以后找c要钱。于是a就成功避开了b。同样的道理,减轻付息压力,让别人替我付息就行了。所以思路就是,政府发币,而货币需要先进入银行。银行拿到钱不放贷给实体经济,而是马上拿出一部分存入央行,银行利息就能减轻部分压力。之后去买国债,各种国债,用国债收益来对冲付息压力。刚好现在大环境不好,各个鼻屎国家空心砖国家等着用钱,买他们国债收益率很高,双方一拍即合。国债有国家信用担保,非常可靠,用政府救助款买国债不用花自己一分钱也不用担心被人戳脊梁骨,抽这些国家的血疗伤也符合本国政府利益,一举多得。    坛子里最近金融话题又热了,不过似乎都没有什么技术贴。刚好现在闲,我就写个个人对这方面的理解。
     
   说起现代金融,有一个概念是必须了解的。就是预期,各种预期构成了现代金融的一切。而各种预期中,最重要的就是经济实体履行约定的预期,就是信用。金融中,信用可谓核心中的核心,不了解信用的重要是理解不了任何金融现象的。同样的道理要分析观察一个金融现象对信用的研究也是必须。
   现代经济都使用信用货币,顾名思义就是建立在信用上的货币,具体理解起来就是以一个国家信用来代替大自然来给一种特别的商品背书。这里不谈信用货币的好坏,就说如何发币。一般来说在经济生活中,货币供应量最好是和需求量相等,这样经济发展最健康。但是除了过去一段时间的天朝,已经很少有大经济体用这种方式发币了,原因有很多,最大原因我想有两个。      
      一。这地球上不只一个国家,世界强国林立,竞争是主旋律,因此相比健康的发展,高速发展更加重要。
     二。在资本全球化的时代,资本在全球流动,保守的平衡发币政策,不利于资本的快速扩张。
     基于以上两点考虑,所以现在各国执行的基本都是发币量大于实际需求量的货币政策,也就是允许适量通胀,让通胀快速拉动经济的策略。这种策略好不好,如何作用这里不做展开,一来篇幅不够二来不和谐。我要说的的是如何执行这种货币政策。
   发币的方法很多,不管是直接行政指令命令央行搞出钱来,还是发债,或者是委托某个机构发钱。但是不管你要怎么发币,有一个问题都是无法忽视的那就是,信用货币不比金银货币,有大自然帮忙调控,信用货币完全由人为控制,因此如何规范和监测货币就成了一个大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信用这个概念就非常重要了。具体起来就是,以前金子银子是大自然给的,你造一块钱货币,就要用掉价值一块钱的金子或者银子,你不需要担心自己会发错币,同样的保守型货币政策,货币严格对应经济体中的实体物质每一块货币都对应相应价值的实体物质。但是到了超发货币的时候,问题就来了,没有东西对应多发的货币,这就会产生一个问题,我如何确定多发的这些货币的价值。所以有必要约定一个东西放在等式右边来对应这些超发的货币,那就是信用。
    发出了币,那么就要把币投入生产了。那么如何投入呢?这个各国操作方法也有些不同,不过第一步钱都是先进入银行。然后通过银行再注入经济,最常见的就是贷款。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信用如何派上用场。首先我们来考察这样的情况,生产单位a向银行A借100块钱付息10块用价值50块的物质抵押,这个时候有100块被注入经济体,同时产生50块信用和10块未来收益,10块未来收益因为同样依赖a的信用,所以可以认为这10块是10块信用。这总共60块信用由生产单位a提供。支付给了银行换来50的现金。
    不难看到此时场内a拿到了100块现金,A持有对应这笔钱的60块信用和价值50块的抵押物有条件所有权。先不管A,我们的a先生拿到了100块现金会做什么呢?第一选择当然是拿来花啦,买材料雇佣工人什么的,可是万一这些钱多了呢?或者发生了什么事使得a不想那么着急投入生产了,这个时候a会怎么做呢?还贷是不可能的,好不容易搞来的贷款不能白瞎了,所以a多半会把钱再存回银行以备将来使用。我们假设a只存80,那么这个时候双方是什么情况呢?很容易算,现在a有20现金,80存款。A有80现金60块信用和50物质所有权。到这里我们还看不出这里发生什么关键变化,但是接下来很快就会发生很明显的不同,那就是这个时候出现了生产单位b。b先生也来贷款,他需要80块,我们假设银行可贷额度是100,显然如果a没存时b将贷不到钱,可是现在a存了钱,ok。银行正好贷出80。好,变化来了,b拿到80块贷款并承诺付息8元抵押40块物质,同时创造48块信用付给银行A。好,我们现在再来看场中情况,这时情况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我们可以看到现在a有现金20存款80,b有现金80,A没有现金但有108块信用价值90块的物质所有权。按照发币等式,我们可以认为这个时候发币发了198。
   为什么,我们假设a在b贷款后马上要用钱提出80块,马上经济活动中就会多出80块钱总额180。在信用货币时代,流通中的货币和沉淀的货币意义是不同的。我们可以看到,通过额外创造的信用,发币者就向经济体额外增加了80块的流通货币。而剩下18块信用呢,这18块信用可认为是这个金融变化发生的手续费,因此这个18块信用需要银行来变现后,才能进入经济活动。怎么变现?简单,先信用违约互换之后就可以充做抵押来贷款变现。下面就讲讲A的信用操作。
    A拿着108信用不可能坐着不动,必然会做点事。比如像卖掉108的信用补充资本再放贷什么的。这就是信用衍生。
        我们不管a来只看A,现在A持有108信用和90的物权。物权这里不管,只研究信用。A要如何处理这些信用呢?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信用也是分好坏的,有的人信用度好有的人不好,只要是信用必然存在破产的风险。因此A可以说现在承担着风险,这个风险是信用的固有属性,每一笔信用都不同。这是个麻烦的地方,第一这不利于流动。第二不利于计算。所以有必要做些加工,怎么做,最简便的办法就是拆细后再合成。比如说我有三笔信用也就是三份信贷合约,一个aaa级一个aa级一个bbb级,我就可以分别把三笔信用拆成3份,然后一个三分之一aaa一个三分之一aa一个三分之一bbb打包成一个包包,这样三个信用包就信用相等了。这样的标准化处理好处多多,不仅利于计算利于风险管理更重要的是利于拿出来卖。
   本来是一堆垃圾的信用拆细后和一份优质信用组合就可以卖出去。当然,人是贪婪的,虽然证券化已经不错,但还不够。所以银行还有更好的方法。那就是引入另一家机构,来投保。同样是108信用,现在来了银行B,A和B商量,B承诺如果a信用破产可以帮a赔付108块,但这项服务收费,A必须定期支付一定数额的现金直到a还款结束。这就是信用违约互换,划时代的伟大发明。
        这个合同的意义就在,A通过付费,可以将垃圾信用和B的信用置换。整个过程可以概括为A付钱,然后B创造108块信用承诺在a违约时可以和a的信用置换。一般来说B的信用要好于a,所以这个合同提高了A持有信用的品级。经过信用调整后A可以说几乎是0风险了唯一要担心的就是保费问题,不过这和劣质信用相比,好处理。
        调级后的信用,用处多多,可以拿来抵押贷款,也可以方便的卖掉。而作为B同样可以拆细保单,重组后拿出来卖。而这个时候还可以投机,对赌a是否破产。你预测a要破产就买入A的次债,如果预测a不会违约那就买B的cds。这又极大加强了信用的流动使得信用能够均匀的分布在整个系统中。当然,也使得垃圾均匀的传到每个投资者手里成为可能。

    好,简单的理论介绍后,最后我们来一个实际分析。现在假设有一个穷鬼a想搞点钱花花,于是去找到了银行A想贷款100元无抵押付息10元。金融机构A一开始当然不愿意贷款给他,可是A突然想到这个世界上有cds这个好东西。于是A最后改变了主意,欣然贷款,并且贷出去后马上向B买了一份cds。此时A持有110元垃圾信用和一份cds合同。B持有保费k由A支付。a持有110现金。
        某一天,A觉得自己的资本有些不足,资产需要更高的流动性,于是就将信用拆细打包分成n个包包。并且卖了一半出去。同时,B在某天觉得a这小子实在不靠谱就也把保单也拆细打包后分成n个包包,并且卖了一半出去。这个时候系统内增加了n个角色。让我们再次考察场内角色,a大概已经花光了钱,一穷二白正工作还贷。A持有55块信用和相应的cds。B持有k/2的现金流。之后系统内有n/2个投资者每个持有110/n的信用。有n/2的投资者持有k/n的现金流。
        好,现在我们让a违约,这个时候回发生什么呢?很显然,持有cds的n./2投资者要每个付出110/n的现金,并损失现金流k/n。另外一部分投资者则相反。
        然后,我们在考虑这样的情况,在a之外投资者之间,金融机构之间也有借贷关系,同时也都买了cds投保,并且交叉持有。然后我们再考虑假设有一部分投资者资产不足110/n。这个时候再看场内,问题来了。因为一部分投资者资产不足110/n。所以当cds触发时,他们就会付不出钱破产。而他们的破产自然会触发他们自己的cds。这些cds触发,马上会增加场内投资者的损失,如果这个新损失加上旧有的损失又超过了一些投资者的承受力,那就会产生新的破产者,而他们的破产又会触发自己的cds。Omg,这种效应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每当有投资者破产,就会触发cds然后会把压力传导给剩下的投资者。很明显,如果不加制止整个系统都要完蛋。当然现实中,一两个投资者破产还不至于有问题,但成百上千的投资者破产就有问题了。大面积违约,必然会掀起金融海啸。
     但是制止谈何容易?大家都想着自保,谁来救?谁有能力救?只能靠政府。所以政府要出手。
        但是制止了问题就完了吗?还早呢。因为大家都是交叉持有次债和cds,你不爆炸,就要为次债付息。而先前的完蛋的投资者已经大大恶化了大环境,盈利大受影响,而且因为他们的死亡,他们的付息压力就转移到了剩下投资者的身上,更糟糕的是,市场上大量违约大笔信用被爆掉蒸发,以这些信用为基础的流通货币也要蒸发,怎么办?显然这个时候靠自己是没救的,还是要靠政府,政府怎么救呢?此时政府首先需要给市场补充大量信用,第一个就是直接给高危重要企业担保,第二个就是印钱。一块钱就是一块钱信用。可是印钱有副作用,物质没变多,钱变多了要通胀。所以怎么印钱,怎么用这个钱就很有讲究了。首先直接销账这个路是不能走的,盘子太大搞不定,而且副作用吃不消。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想办法减轻付息压力,苦等复苏进入下一个轮回。那么要怎么做呢?
        我们可以看看这样一个故事,a欠了b100块,b不好对付是个狠角色,a天天被b催债苦不堪言。所以有一天a想到可以把钱借给c,然后跟b说,以后找c要钱。于是a就成功避开了b。同样的道理,减轻付息压力,让别人替我付息就行了。所以思路就是,政府发币,而货币需要先进入银行。银行拿到钱不放贷给实体经济,而是马上拿出一部分存入央行,银行利息就能减轻部分压力。之后去买国债,各种国债,用国债收益来对冲付息压力。刚好现在大环境不好,各个鼻屎国家空心砖国家等着用钱,买他们国债收益率很高,双方一拍即合。国债有国家信用担保,非常可靠,用政府救助款买国债不用花自己一分钱也不用担心被人戳脊梁骨,抽这些国家的血疗伤也符合本国政府利益,一举多得。
本来还比较清楚,看了之后变糊涂了
文章作者自己是不是有钱人?有木有几千万的别墅几套?
木有的话,文章没啥说服力
笔落惊风雨 发表于 2012-6-28 19:44
文章作者自己是不是有钱人?有木有几千万的别墅几套?
木有的话,文章没啥说服力
大神太多,小虾被炒鱿鱼回来给人建房子了。
fuzhunan 发表于 2012-6-28 20:03
大神太多,小虾被炒鱿鱼回来给人建房子了。
根据一般人的心里想法,去看病时总是不愿找那些自己都一身病的医生。因为大家很容易从中怀疑这位医生的医术,自己都治不好
笔落惊风雨 发表于 2012-6-28 20:09
根据一般人的心里想法,去看病时总是不愿找那些自己都一身病的医生。因为大家很容易从中怀疑这位医生的医 ...
这个文章并非教人赚钱啊,赚钱也不是靠这些东西。这只是很正常的学术探讨,这又不是什么分析师的报告,可以指导你投资。你若想学赚钱该去看分析师的文章。
似乎人气不高  莫非是写的太长?还是太严肃了?
fuzhunan 发表于 2012-6-28 20:38
似乎人气不高  莫非是写的太长?还是太严肃了?
不用写那么多
就用你的知识预测一下MD这次金融危机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
说的有理有据就可以
cf海丝带 发表于 2012-6-28 21:05
不用写那么多
就用你的知识预测一下MD这次金融危机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
说的有理有据就可以
严重到什么程度,你看他现在的样子就知道了。现在已经4年,美国尚未进入复苏通道,可见那一下确实伤到了筋骨。美国的经济最近几年都是靠金融业为先导,要复苏必须等那些金融机构处理完那堆有毒资产。不然他们不会放水,危急时刻开闸放水滋润企业站住脚跟才是正确的选择。银行不肯承担风险,创造不出信用,企业贷不到钱,就现在的大环境根本不可能起的来。但是美国金融业没有,即使美国政府注入大量资金,那些银行也没有增加多少贷款。很多企业因此死掉,这一下非常可惜,本来可以避免,虚拟经济的危机传导到实体经济需要时间和空间。美国政府已经出手强行止血,本来美国根基不会受太大创伤,但是因为银行不肯放贷把钱拿来自救宁愿放着吃利息也不放水,很多企业活活渴死。美国现在头疼的高失业率非常说明问题。美国现在的失业率还很高,可见问题还没解决。另外现在希腊危机,以我的观点美国国内资本大量购进这些鼻屎国国债要付很大责任,要知道有冰岛在前,就是再疯狂的国家,也不敢这么借钱,即使他肯发债,也不会有那么多人买。一来全球投资者现在都资本紧张哪来那么多闲钱借给希腊。二来大环境不好希腊也不是什么有潜力的国家,即使是国债,风险也需要考虑考虑。而现在可以买这么多,有这么多钱的,大概除了有很多外汇充足,危机中依然坚挺的中国,也就这个印了两轮钞票的美国人了吧。
钞票是以税收为抵押的国家债务.LZ你把信用两个字改为债务好些吧.
我觉得按你的讲法,当B担保A的一份垃圾债券时,A的债券等级升高.B本身的信誉等级应该降低.但单比垃圾债券对B的总体等级忽略不计,以至于大家忽略了B本身的信誉等级.导致市场信用评估偏差.
详细点说,B机构有能力担保1000比债务,aaa级信誉,担保一笔垃圾债务,对B的信誉等级忽略.但当B担保1000比垃圾债务时,B实际信誉等级为bbb级,但由于每一笔的债务担保忽略了对B的影响,这种忽略累积导致B的信誉评级还是aaa级.所以总体上导致整个金融系统信誉评级出现偏差
钞票是以税收为抵押的国家债务.LZ你把信用两个字改为债务好些吧.
我觉得按你的讲法,当B担保A的一份垃圾债券时,A的债券等级升高.B本身的信誉等级应该降低.但单比垃圾债券对B的总体等级忽略不计,以至于大家忽略了B本身的信誉等级.导致市场信用评估偏差.
详细点说,B机构有能力担保1000比债务,aaa级信誉,担保一笔垃圾债务,对B的信誉等级忽略.但当B担保1000比垃圾债务时,B实际信誉等级为bbb级,但由于每一笔的债务担保忽略了对B的影响,这种忽略累积导致B的信誉评级还是aaa级.所以总体上导致整个金融系统信誉评级出现偏差
就是说本来一滴墨水滴进一桶水里可以稀释到看不见,大家觉得是个好办法于是不停的往桶里滴墨。结果桶里水变黑了还不知道
原则上讲投资型借贷压透支未来经济增长,消费型借贷压缩未来消费,如果老美民间+ 政府债务真的是200万亿的话,要未来10多年GDP来还.
也就是说2000年左右老美的债务就有问题,拖到现在已经无解了?
_arthur 发表于 2012-6-28 22:10
钞票是以税收为抵押的国家债务.LZ你把信用两个字改为债务好些吧.
我觉得按你的讲法,当B担保A的一份垃圾债券 ...
债务是实在存在的,而信用是虚拟的,这只是一个预期,只是为了计算方便,约定了一个量。有的时候计算的时候信用发生了转移,但是却不一定有债务。B的问题,他也可以拆细后卖掉保单,转嫁风险。cds厉害之处就在,cds在a违约时才触发,这之前A无需把信贷合约移出表外。而对B来说只要不违约,不用付出任何东西就可以收到一笔稳定现金流。因为只有违约才触发,所以对B的信誉评级会非常困难。这和以前的证券化有很大区别,再加上B可以拆细保单,使得信誉评估更难,失真是必然的。不过系统会出问题不在这个问题上,而在因为cds交易太多,大家又都交叉持有很多不同的衍生品。这使得风险分散在整个系统的同时,也使得有毒资产可以传遍整个系统。这个时候如果有太多有毒资产上线,必然是会出问题的。而评级机构没有监管可以说毒物上线可说无法避免。
还是说老美的金融衍生品大多为对赌合约?泡沫破一下无所谓?
还是说老美的金融衍生品大多为对赌合约?泡沫破一下无所谓?
_arthur 发表于 2012-6-28 22:24
就是说本来一滴墨水滴进一桶水里可以稀释到看不见,大家觉得是个好办法于是不停的往桶里滴墨。结果桶里水变 ...
一个金融机构的信用不是固定的,随时在变化。就像一桶水水是活的,会实时更新,而墨水只有在某个条件下才会滴入。这个时候问题来了, 因为谁都不知道墨水什么时候会滴进来,所以就很难估计现在到底有多少未来的墨水会滴入。因为在条件触发前,水一直是清澈的。即使有些个别墨水滴入了,但是活水会很快净化掉。考虑进水的自净作用,要正确评估水的清澈程度是不可能的。这样如果未来某个时候,一次性一大堆墨水进了水,那清水会一下就被完全染黑。而这桶水黑了,会直接影响隔壁水桶的情况。现代金融业好像对信用评级的研究还比较初级,最近几年问题层出不穷。这个问题留待未来的高人解决吧。

_arthur 发表于 2012-6-28 23:00
还是说老美的金融衍生品大多为对赌合约?泡沫破一下无所谓?


The overall global derivative market volume has far surpassed the overall GDP of the globe. That means the entire financial system of the world is on the brink of collapse because the issuers of these toxic financial contracts and obligations(mainly the Wall.St and the City of London) cannot mathematically be fulfill the gap through the real wealth we have in this world.

It's the mother of all mega super economic bubble human race has ever witnessed
_arthur 发表于 2012-6-28 23:00
还是说老美的金融衍生品大多为对赌合约?泡沫破一下无所谓?


The overall global derivative market volume has far surpassed the overall GDP of the globe. That means the entire financial system of the world is on the brink of collapse because the issuers of these toxic financial contracts and obligations(mainly the Wall.St and the City of London) cannot mathematically be fulfill the gap through the real wealth we have in this world.

It's the mother of all mega super economic bubble human race has ever witnessed
我觉得白云居士讲的是对的,跟借贷有关的衍生品为2万亿,其他大多为对赌合约,无所谓,也就是我拿1000亿现金去赌200W亿东西的涨跌,账面看似很多,实际赌金不过1000亿.所以老美欠钱大概18万亿左右
_arthur 发表于 2012-6-28 23:01
还是说老美的金融衍生品大多为对赌合约?泡沫破一下无所谓?
怎么会无所谓,只是大家装作无所谓。玩的太嗨都忘形了吧,转嫁风险太方便了,大家基本都不忘记还需要控制风险这件事了。整个系统的的承载力又有几人会关心呢?
fuzhunan 发表于 2012-6-28 22:57
债务是实在存在的,而信用是虚拟的,这只是一个预期,只是为了计算方便,约定了一个量。有的时候计算的时 ...
是啊,我说的就是A转移了风险,但被转移者B所承受的风险被忽略了,导致系统风险不断加入而使真个系统崩溃.
moskov2012 发表于 2012-6-28 23:06
The overall global derivative market volume has far surpassed the overall GDP of the globe. That ...
对赌的话也就是赌博,倒几个金融公司,对实体影响不大吧
_arthur 发表于 2012-6-28 23:27
是啊,我说的就是A转移了风险,但被转移者B所承受的风险被忽略了,导致系统风险不断加入而使真个系统崩溃.
B的风险很难评估的,因为在触发cds前,表内很难看出变化。这和一般的坏账不一样。一般银行风险管理,风险加大运营很快就会出问题。但是大量cds交易却没有,危机是突然来领的。之前的对这个风险很难估测,前一天还在正常运营第二天可能就资不抵债濒临破产了。
_arthur 发表于 2012-6-28 23:32
对赌的话也就是赌博,倒几个金融公司,对实体影响不大吧
如果是几十年前是没什么问题,但是现在各种衍生品早就已经把大家连成一体。参与交易的从商业银行到政府甚至社保基金也参与,其他各行各业的企业不计其数。要死只能大家一起死。最难办的是大型商业银行身陷其中,商业银行负担着维持整个经济系统稳定的重要工作。别的不说,实体企业的贷款就需要商业银行配合。商业银行肚子里一堆毒资产,还怎么好好履行自己本身的任务。危机时若不是美国政府及时出手,继续发展下去,发生大规模挤兑那就玩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