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与康熙进行过六大战役胜四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3:04:32
吴军云南起兵后。没有受任何抵抗。很快控制了云、贵、川、湖南大部分地区。吴军在岳阳受到蔡毓荣的抵抗。吴应麟攻破岳阳。蔡毓荣逃到 武昌。马宝军进攻武昌。蔡毓荣等到了贝勒尚善的两万援兵。马宝攻武昌受阻。退守岳阳。吴三桂命夏国相、高得捷、打通南昌至九江通道。准备由九江渡江北 上。



第一次。是吴军向南昌推进。清军岳乐、喇布龟缩在九江不敢动弹。吴军高得捷假装从南昌撤退。清军岳乐、喇布争功迅速向南昌挺进。吴 军埋伏在螺子山。岳乐、喇布中了高得捷的诱敌之计。清军在螺子山;中了高军伏击。大败损失二万多人马。在清军水师杨捷的帮助下逃过鄱阳 湖。


第二次。军清岳乐、喇布得到援兵,董卫国和希尔根共计十万人马。攻占南昌。吴军夏国相退守湖南。吴军韩大任在九江征集渡船渡长江。清 军水军混在渡船中。吴军渡江。清军凿沉渡船。清水师杨捷趁机出动。吴军多系云南兵不习水性。全军覆没于长江中。吴军损失三万人。韩大任自杀身亡。



第三次。是在韩大任全军覆没后。清军岳乐、董卫国。继续进攻湖南夏国相军。胡国柱重新任用高得捷增援夏国相军。高得捷用以攻为守, 出敌不意,攻其不备之法。在大觉寺大败岳乐军。岳乐军败后董卫国军慌忙撤退。夏国相军乘胜追杀。清军大败逃出南昌。损失五万多人马。从此龟缩在安庆一带。 五年不敢动弹。吴军再次占领南昌、九江。



第四次。清军机大臣莫洛在西安组织十五万兵力。分三路从四川向吴三桂军发动进攻。这时候吴三桂的副手高得捷病死在九江。吴三桂害怕再闹出韩大任的乱子。于是命令南线吴军。按兵不动。只守不攻。暂缓渡长江。自己赶赴四川,亲自指挥与清军莫洛的决战。


这时清军瓦尔喀已经进军到四川保宁。吴三桂命令郑蛟麟先当住清军瓦尔喀的进攻。又命这时在固原的吴军王屏藩、吴之芪南下占领略阳切断清 军水路供应线。同时策动汉中的王辅臣切断清军旱路供应线。效果很快显现出来。瓦尔喀军被迫退守广元。因缺粮瓦尔喀军兵变。溃散之兵被王辅臣乘机收编。五万 瓦尔喀军不战自溃。


接着王辅臣用计大败莫洛清军。莫洛退守阳平关。吴三桂命郑蛟麟,火速赶往阳平关西。切断莫咯的退路。同时王辅臣挺进阳平关,郑、王两军合围了莫洛。莫洛军被全歼在阳平关。清军机大臣莫洛战死。吴军获大胜。共歼灭清军十多万。



第五次。吴军兵分两路乘胜前进。一路由王辅臣、王屏藩、吴之芪组成。紧追清贝勒察尼军不放。贝勒察尼逃出西安。王辅臣占领西安。  大清朝一片混乱。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地方官纷纷逃到北京。孝庄被气得差点晕了过去。大骂群臣;“吴三桂有三头六臂啦?把你们吓成这个样子。”康熙任命图海为军机大臣。调兰州清军回守延安  吴三桂带右路军。从汉中出发。先锋军王会、洪福、一路无阻挡。很顺利地占领了,郧阳、均州。但是吴三桂在郧阳生病。吴军停止前进。



王辅臣因连打胜仗而骄傲起来。图海新任军机大臣。他用诱敌深入之战术。把王辅臣军诱离西安。同时命张勇军偷袭西安成功。王辅臣军后路被切断。被图海围困。最后因缺粮、缺水失去战斗力被清军歼灭。吴军损失八万人马。


第六次。王辅臣兵败被俘。王屏藩退守固原。这时吴三桂病刚好。他料定图海下一个进攻目标必定是固原。于是派潭洪、马雄图从汉中带兵增援固原王屏藩军。


按照吴三桂计划。图海军一到固原吴军分两路。吴之芪和马雄图分别由左右两侧闪出。直抄图海军后路。图海一看不妙,中吴三桂鬼计。于是 下令急忙后撤。这时按照吴三桂计划。王屏藩、潭洪带领马步兵。猛追猛杀后退的图海军。图海军大败而逃。吴军从固原一直追杀到长武。十二万清军最后剩下不足 两万。跟随图海逃回西安。
吴军云南起兵后。没有受任何抵抗。很快控制了云、贵、川、湖南大部分地区。吴军在岳阳受到蔡毓荣的抵抗。吴应麟攻破岳阳。蔡毓荣逃到 武昌。马宝军进攻武昌。蔡毓荣等到了贝勒尚善的两万援兵。马宝攻武昌受阻。退守岳阳。吴三桂命夏国相、高得捷、打通南昌至九江通道。准备由九江渡江北 上。



第一次。是吴军向南昌推进。清军岳乐、喇布龟缩在九江不敢动弹。吴军高得捷假装从南昌撤退。清军岳乐、喇布争功迅速向南昌挺进。吴 军埋伏在螺子山。岳乐、喇布中了高得捷的诱敌之计。清军在螺子山;中了高军伏击。大败损失二万多人马。在清军水师杨捷的帮助下逃过鄱阳 湖。


第二次。军清岳乐、喇布得到援兵,董卫国和希尔根共计十万人马。攻占南昌。吴军夏国相退守湖南。吴军韩大任在九江征集渡船渡长江。清 军水军混在渡船中。吴军渡江。清军凿沉渡船。清水师杨捷趁机出动。吴军多系云南兵不习水性。全军覆没于长江中。吴军损失三万人。韩大任自杀身亡。



第三次。是在韩大任全军覆没后。清军岳乐、董卫国。继续进攻湖南夏国相军。胡国柱重新任用高得捷增援夏国相军。高得捷用以攻为守, 出敌不意,攻其不备之法。在大觉寺大败岳乐军。岳乐军败后董卫国军慌忙撤退。夏国相军乘胜追杀。清军大败逃出南昌。损失五万多人马。从此龟缩在安庆一带。 五年不敢动弹。吴军再次占领南昌、九江。



第四次。清军机大臣莫洛在西安组织十五万兵力。分三路从四川向吴三桂军发动进攻。这时候吴三桂的副手高得捷病死在九江。吴三桂害怕再闹出韩大任的乱子。于是命令南线吴军。按兵不动。只守不攻。暂缓渡长江。自己赶赴四川,亲自指挥与清军莫洛的决战。


这时清军瓦尔喀已经进军到四川保宁。吴三桂命令郑蛟麟先当住清军瓦尔喀的进攻。又命这时在固原的吴军王屏藩、吴之芪南下占领略阳切断清 军水路供应线。同时策动汉中的王辅臣切断清军旱路供应线。效果很快显现出来。瓦尔喀军被迫退守广元。因缺粮瓦尔喀军兵变。溃散之兵被王辅臣乘机收编。五万 瓦尔喀军不战自溃。


接着王辅臣用计大败莫洛清军。莫洛退守阳平关。吴三桂命郑蛟麟,火速赶往阳平关西。切断莫咯的退路。同时王辅臣挺进阳平关,郑、王两军合围了莫洛。莫洛军被全歼在阳平关。清军机大臣莫洛战死。吴军获大胜。共歼灭清军十多万。



第五次。吴军兵分两路乘胜前进。一路由王辅臣、王屏藩、吴之芪组成。紧追清贝勒察尼军不放。贝勒察尼逃出西安。王辅臣占领西安。  大清朝一片混乱。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地方官纷纷逃到北京。孝庄被气得差点晕了过去。大骂群臣;“吴三桂有三头六臂啦?把你们吓成这个样子。”康熙任命图海为军机大臣。调兰州清军回守延安  吴三桂带右路军。从汉中出发。先锋军王会、洪福、一路无阻挡。很顺利地占领了,郧阳、均州。但是吴三桂在郧阳生病。吴军停止前进。



王辅臣因连打胜仗而骄傲起来。图海新任军机大臣。他用诱敌深入之战术。把王辅臣军诱离西安。同时命张勇军偷袭西安成功。王辅臣军后路被切断。被图海围困。最后因缺粮、缺水失去战斗力被清军歼灭。吴军损失八万人马。


第六次。王辅臣兵败被俘。王屏藩退守固原。这时吴三桂病刚好。他料定图海下一个进攻目标必定是固原。于是派潭洪、马雄图从汉中带兵增援固原王屏藩军。


按照吴三桂计划。图海军一到固原吴军分两路。吴之芪和马雄图分别由左右两侧闪出。直抄图海军后路。图海一看不妙,中吴三桂鬼计。于是 下令急忙后撤。这时按照吴三桂计划。王屏藩、潭洪带领马步兵。猛追猛杀后退的图海军。图海军大败而逃。吴军从固原一直追杀到长武。十二万清军最后剩下不足 两万。跟随图海逃回西安。


感觉吴根本就没个明确的战略目标
当时吴三桂其势之大是不可想象的

感觉吴根本就没个明确的战略目标
当时吴三桂其势之大是不可想象的
关内十八省,最严重时候完全在清手里的不过直隶、山西、山东、河南、江苏、安徽6省。。
吴三桂本来想做个天高皇帝远的封疆大吏,结果愣是被麻子这个愣头青给逼反了
所以反了之后,没有什么明确的战略目标,也没啥政治上的方向,不知道是该自己的当皇帝还是拥护明朝的皇帝
只是靠着能打,差点掀了满清的半壁江山
结果自己一死,连能打都不行了
三桂一死,吴军就成了土鸡瓦狗!后来又招来清军对云贵等地的大屠杀!
只是千古一帝康熙在军事和政治上其实都是一塌糊涂,有他在的基本都输了!十几万人打俄罗斯几百人都打不赢。奈何清政府把持后极力粉刷,康熙就成了千古完人了!
v2af 发表于 2012-6-22 14:59
三桂一死,吴军就成了土鸡瓦狗!后来又招来清军对云贵等地的大屠杀!
只是千古一帝康熙在军事和政治上其实 ...
几百人?我震惊了,康熙当年的御驾亲征么?
恩 不错 又一段 被人 故意 遗忘的历史   元 清 就是 中国的憋屈屎再怎么粉 也没用
cikorsky 发表于 2012-6-22 19:54
几百人?我震惊了,康熙当年的御驾亲征么?
雅克萨之战,第一次的时候沙俄450人,清军3000-4000人人(1683年派军1000余人驻扎于瑷珲,1865年彭春帅3000人围攻雅克萨),第二次沙俄826人,清军2000余人。
中国一般南下比北上好打
现在 一开电视 一半的台 在放辫子戏  气不打一处来 !!!
cikorsky 发表于 2012-6-22 19:54
几百人?我震惊了,康熙当年的御驾亲征么?
他是说几百毛子 呵呵


可惜三桂死的早,让中国人在最终还是在世界上留下个辫子王朝的形象,还给了糠稀这个兔子终结者完人的评价

可惜三桂死的早,让中国人在最终还是在世界上留下个辫子王朝的形象,还给了糠稀这个兔子终结者完人的评价
吴三桂以一隅抗全国,他不能败,一败就会输的一塌糊涂,把之前赢得的成果都赔进去;反之,康熙以全国之力对付一隅,只要前期支撑下来了,必然能取得胜利
几百人?我震惊了,康熙当年的御驾亲征么?
几百人是真的,但十几万清军完全就是胡扯!
噬无者 发表于 2012-6-22 20:06
吴三桂以一隅抗全国,他不能败,一败就会输的一塌糊涂,把之前赢得的成果都赔进去;反之,康熙以全国之力对 ...
{:ya:}关内十八省,最严重时候完全在清手里的不过直隶、山西、山东、河南、江苏、安徽6省。。
吴军地盘不比清军小
v2af 发表于 2012-6-22 14:59
三桂一死,吴军就成了土鸡瓦狗!后来又招来清军对云贵等地的大屠杀!
只是千古一帝康熙在军事和政治上其实 ...
吓尿了。十几万人打几百人?
v2af 发表于 2012-6-22 14:59
三桂一死,吴军就成了土鸡瓦狗!后来又招来清军对云贵等地的大屠杀!
只是千古一帝康熙在军事和政治上其实 ...
这谣都造得没边了
ivanjong 发表于 2012-6-22 20:05
可惜三桂死的早,让中国人在最终还是在世界上留下个辫子王朝的形象,还给了糠稀这个兔子终结者完人的评价
你认为汉奸当权就更好吗?
v2af 发表于 2012-6-22 14:59
三桂一死,吴军就成了土鸡瓦狗!后来又招来清军对云贵等地的大屠杀!
只是千古一帝康熙在军事和政治上其实 ...
我擦,十几万淫,介是入关的满蒙汉八旗倾巢而出啊!
bjzjzj 发表于 2012-6-22 20:09
关内十八省,最严重时候完全在清手里的不过直隶、山西、山东、河南、江苏、安徽6省。。
吴军地盘不 ...
占领了并不等于就彻底控制,吴三桂虽夺取了半壁河山却未能有效的整合地方势力控制地方,没有建立一个卓有成效的政权,从而得到占领区的人力物力,直接后果就是吴军每占领一地就得分兵一地,机动部队越打越少而没能有效补充,等到清军到来之时,地方纷纷归附毫不抵抗。吴三桂虽占据数省,但实质上依旧是以云贵两省(最多加个四川)抗击清廷;另一方面,清廷虽失去了西南,但多为贫瘠之地,而赋税的主要来源——江浙一直没有丢失。北方兵员的总量也远远超过吴军,特别湿在平定王辅臣之后,清廷将驻守于西北的精锐部队调入之后,双方财力物力人力的差距就注定了吴三桂失败了
bjzjzj 发表于 2012-6-22 20:09
关内十八省,最严重时候完全在清手里的不过直隶、山西、山东、河南、江苏、安徽6省。。
吴军地盘不 ...
可是人脉断送得一塌糊涂,叛明、叛闯、叛清,满之叛贼,汉之汉奸,清庭势力不说了,明之遗脉也对他恨之入骨,声势大时还好,一遇挫折就有崩盘的危险,属于可百胜而不能一败境遇。
噬无者 发表于 2012-6-22 20:35
占领了并不等于就彻底控制,吴三桂虽夺取了半壁河山却未能有效的整合地方势力控制地方,没有建立一个卓有 ...
本来有两线的,副手高得捷病死在九江 使得吴三桂在江西一线吴军进行战略防御 不再对东攻击。。自己又率军从汉中攻打陕西 山西没有可靠大将去领江西 湖南一线的军队,,拿下富庶的江南 对于自己会有很大好处吧。不过吴死后 吴势力的那表现 也作用不大!就是那句话 “一个能打的都没有”O(∩_∩)O哈哈~
bjzjzj 发表于 2012-6-22 20:49
本来有两线的,副手高得捷病死在九江 使得吴三桂在江西一线吴军进行战略防御 不再对东攻击。。自己又率军 ...
时也命也,吴本人打战很还是有一手的,临死前还把清军打的大败,再占广西,可惜没有什么战略眼光(跟郑成功惊人相似),白白浪费了大好形势要是顺流而下夺取金陵或者疾行渡江,全师北向,与王辅臣合兵北上,没准都会有更好的作为。至于吴三桂之后,唉,扶不起的烂泥啊!

coolkeair 发表于 2012-6-22 20:20
你认为汉奸当权就更好吗?


我不认为汉奸好,但是至少比满清好,就跟我不认为常校长好,但至少比日本人好,就是这样。

尔汉人,一日三餐,夜又饮酒,朕一日两餐,尔汉人若能如此,则一日之食,可足两食,奈何其不然也?
——爱新觉罗·玄烨《清稗类钞》,此话背景:地方久旱不雨,百姓饥荒,地方官上疏此事,我千古第一仁君吃糠喝稀大帝一语道破天机。
紧接其后,我大清官员上奏曰:小民不知蓄积,一岁所收,随意耗尽,习惯使然。

袁隆平算什么,研究那么多年才搞出个杂交水稻;玄烨一句话就使粮食增长两倍(此外,还发明了4/3=2,能把中西数学家爆出翔)
以下是糠稀“盛世”实录:
康熙元年,吴川大饥。
二年,合肥饥。
三年春,揭阳饥。秋,交河、宁晋饥。四年春,曹州、兖州、东昌大饥。夏,惠来饥。秋,怀远饥。冬,乌城饥。
六年,应山饥。
七年,无极大饥。十年夏,海盐大饥。
秋,临安、东阳大饥。
十一年,永康、峡江、大冶饥。秋,遂安、汤溪大饥。
十二年,乐亭大饥。十三年春,兴宁、镇平、京山大饥。
十四年,东光饥。
十五年春,大冶饥。夏,连平饥。
十六年春,嘉应州大饥。夏,郧县、郧阳、郧西大饥。
十七年秋,曲江饥。十八年春,真定府属饥。夏,兴宁、长乐、嘉应州、平远饥。
秋,无为、合肥、庐江、巢县、博兴、乐安、临朐、高苑、昌乐、寿光大饥。冬,满城饥。
十九年春,江夏大饥。
夏,大同、天镇饥。冬,万泉、遵化州、沧州饥。
二十年夏,儋州、永嘉饥。
二十一年春,桐乡饥。冬,信宜、真定、保安州饥
。二十二年春,宜兴饥。秋,单县饥。
二十三年春,济宁州、剡州、费县饥。秋,巴县、江安、罗田饥。
二十四年春,沛县饥。二十五年秋,恭城大饥。冬,□城大饥。
二十六年,博兴大饥。二十七年秋,蔚州饥。
二十八年春,高邑、文登饥。夏,潜江大饥。秋,龙门饥。
二十九年夏,黄冈、黄安、罗田、蕲州、黄梅、广济饥。秋,襄垣、长子、平顺饥。
三十年春,昌邑饥。秋,顺天府、保安州、真定饥。
三十一年春,洪洞、临汾、襄陵饥。夏,富平、盩厔、泾阳饥。秋,陕西饥。
三十二年夏,庆阳饥。秋,湖州饥。
三十三年,沙河饥。
三十四年,毕节饥。
三十五年夏,长宁、新安、□城饥。秋,大埔饥。
三十六年夏,广宁、连平、龙川、海阳、揭阳、澄海、嘉应州大饥。秋,庆元、龙南、潜江、酉阳、江陵、远安、荆州、郧西、江陵、监利饥。
三十七年春,平定、乐平大饥,人相食。夏,济南、宁阳、莒州、沂水大饥。
三十八年春,陵川饥。夏,婺源、费县饥。秋,金华饥
三十九年秋,西安、江山、常山饥。
四十年,靖远饥。
四十一年春,吴川大饥。夏,沂州、剡城、费县大饥。冬,庆云饥。
四十二年夏,永年、东明饥。 秋,沛县、亳州、东阿、曲阜、蒲县、滕县大饥。冬,汶上、沂州、莒州、兖州、东昌、郓城大饥,人相食。
四十三年春,泰安大饥,人相食,死者枕藉;肥城、东平大饥,人相食;武定、滨州、商河、阳信、利津、沾化饥;兖州、登州大饥,民死大半,至食屋草;昌邑、即墨、掖县、高密、胶州大饥,人相食。
四十四年,凤阳府属饥。

四十五年春,汉川、锺祥、荆门、江陵、监利、京山、潜江、沔阳、郧县、郧西饥。
四十六年秋,东流、宿州饥。四十七年,平乡、沙河、钜鹿饥。四十八年春,无为、宿州饥。夏,沂城、剡城、邢台、平乡饥。秋,武进、清河饥。
四十九年,阜阳饥。
五十年,通州饥。
五十一年,古浪饥。
五十二年春,苍梧饥,死者以千计。夏,长宁、连平、合浦、信宜、崖州、柳城饥。
五十三年春,阳江饥。冬,汉阳、汉川、孝感饥。五十四年夏,临榆饥;遵化州大饥,人食树皮。五十五年春,顺天、乐亭饥。
五十六年春,天台饥。
五十七年,广济饥。
五十八年春,日照饥。夏,静宁、环县饥。
五十九年春,临潼、三原饥。夏,蒲县饥。
六十年春,平乐、富川饥。夏,邢台饥。秋,咸阳大饥。冬,兖州府属饥。

六十一年夏,井陉、曲阳、平乡、邢台饥。夏,蒙阴、沂水饥。
秋,嘉兴、金华饥。 冬,怀集饥。
出自《清史稿·灾异志》
从糠稀元年就“饥”一直“饥”到翘辫子的糠稀61年冬,可谓有始有终。其中“人相食”就四次,而且中国传统的粮仓,鱼米之乡庐州,湖州,嘉兴也居然“饥”上了。如此“剩世”“剩君”。
coolkeair 发表于 2012-6-22 20:20
你认为汉奸当权就更好吗?


我不认为汉奸好,但是至少比满清好,就跟我不认为常校长好,但至少比日本人好,就是这样。

尔汉人,一日三餐,夜又饮酒,朕一日两餐,尔汉人若能如此,则一日之食,可足两食,奈何其不然也?
——爱新觉罗·玄烨《清稗类钞》,此话背景:地方久旱不雨,百姓饥荒,地方官上疏此事,我千古第一仁君吃糠喝稀大帝一语道破天机。
紧接其后,我大清官员上奏曰:小民不知蓄积,一岁所收,随意耗尽,习惯使然。

袁隆平算什么,研究那么多年才搞出个杂交水稻;玄烨一句话就使粮食增长两倍(此外,还发明了4/3=2,能把中西数学家爆出翔)
以下是糠稀“盛世”实录:
康熙元年,吴川大饥。
二年,合肥饥。
三年春,揭阳饥。秋,交河、宁晋饥。四年春,曹州、兖州、东昌大饥。夏,惠来饥。秋,怀远饥。冬,乌城饥。
六年,应山饥。
七年,无极大饥。十年夏,海盐大饥。
秋,临安、东阳大饥。
十一年,永康、峡江、大冶饥。秋,遂安、汤溪大饥。
十二年,乐亭大饥。十三年春,兴宁、镇平、京山大饥。
十四年,东光饥。
十五年春,大冶饥。夏,连平饥。
十六年春,嘉应州大饥。夏,郧县、郧阳、郧西大饥。
十七年秋,曲江饥。十八年春,真定府属饥。夏,兴宁、长乐、嘉应州、平远饥。
秋,无为、合肥、庐江、巢县、博兴、乐安、临朐、高苑、昌乐、寿光大饥。冬,满城饥。
十九年春,江夏大饥。
夏,大同、天镇饥。冬,万泉、遵化州、沧州饥。
二十年夏,儋州、永嘉饥。
二十一年春,桐乡饥。冬,信宜、真定、保安州饥
。二十二年春,宜兴饥。秋,单县饥。
二十三年春,济宁州、剡州、费县饥。秋,巴县、江安、罗田饥。
二十四年春,沛县饥。二十五年秋,恭城大饥。冬,□城大饥。
二十六年,博兴大饥。二十七年秋,蔚州饥。
二十八年春,高邑、文登饥。夏,潜江大饥。秋,龙门饥。
二十九年夏,黄冈、黄安、罗田、蕲州、黄梅、广济饥。秋,襄垣、长子、平顺饥。
三十年春,昌邑饥。秋,顺天府、保安州、真定饥。
三十一年春,洪洞、临汾、襄陵饥。夏,富平、盩厔、泾阳饥。秋,陕西饥。
三十二年夏,庆阳饥。秋,湖州饥。
三十三年,沙河饥。
三十四年,毕节饥。
三十五年夏,长宁、新安、□城饥。秋,大埔饥。
三十六年夏,广宁、连平、龙川、海阳、揭阳、澄海、嘉应州大饥。秋,庆元、龙南、潜江、酉阳、江陵、远安、荆州、郧西、江陵、监利饥。
三十七年春,平定、乐平大饥,人相食。夏,济南、宁阳、莒州、沂水大饥。
三十八年春,陵川饥。夏,婺源、费县饥。秋,金华饥
三十九年秋,西安、江山、常山饥。
四十年,靖远饥。
四十一年春,吴川大饥。夏,沂州、剡城、费县大饥。冬,庆云饥。
四十二年夏,永年、东明饥。 秋,沛县、亳州、东阿、曲阜、蒲县、滕县大饥。冬,汶上、沂州、莒州、兖州、东昌、郓城大饥,人相食。
四十三年春,泰安大饥,人相食,死者枕藉;肥城、东平大饥,人相食;武定、滨州、商河、阳信、利津、沾化饥;兖州、登州大饥,民死大半,至食屋草;昌邑、即墨、掖县、高密、胶州大饥,人相食。
四十四年,凤阳府属饥。

四十五年春,汉川、锺祥、荆门、江陵、监利、京山、潜江、沔阳、郧县、郧西饥。
四十六年秋,东流、宿州饥。四十七年,平乡、沙河、钜鹿饥。四十八年春,无为、宿州饥。夏,沂城、剡城、邢台、平乡饥。秋,武进、清河饥。
四十九年,阜阳饥。
五十年,通州饥。
五十一年,古浪饥。
五十二年春,苍梧饥,死者以千计。夏,长宁、连平、合浦、信宜、崖州、柳城饥。
五十三年春,阳江饥。冬,汉阳、汉川、孝感饥。五十四年夏,临榆饥;遵化州大饥,人食树皮。五十五年春,顺天、乐亭饥。
五十六年春,天台饥。
五十七年,广济饥。
五十八年春,日照饥。夏,静宁、环县饥。
五十九年春,临潼、三原饥。夏,蒲县饥。
六十年春,平乐、富川饥。夏,邢台饥。秋,咸阳大饥。冬,兖州府属饥。

六十一年夏,井陉、曲阳、平乡、邢台饥。夏,蒙阴、沂水饥。
秋,嘉兴、金华饥。 冬,怀集饥。
出自《清史稿·灾异志》
从糠稀元年就“饥”一直“饥”到翘辫子的糠稀61年冬,可谓有始有终。其中“人相食”就四次,而且中国传统的粮仓,鱼米之乡庐州,湖州,嘉兴也居然“饥”上了。如此“剩世”“剩君”。
玩谋略满鞑子确实不行,凭一时悍勇得天下,日久废弛。后来的反侵略战争也证明了这一点
兔崽纸 发表于 2012-6-22 20:02
中国一般南下比北上好打
其一,北方形势可据地利;其二,宋之前,北方经济较南方发达;其三,北方军事力量一般较为强大,即所谓“北人善战,南人善文”(没有贬低哪一方的意思)
v2af 发表于 2012-6-22 14:59
三桂一死,吴军就成了土鸡瓦狗!后来又招来清军对云贵等地的大屠杀!
只是千古一帝康熙在军事和政治上其实 ...
造谣满清就不算造谣了么……十几万对几百,你也不考虑一下合理性
清军入关的时候不打,以后在胜一百仗也没鸟用。
赢得多为何还输?

弹壳不落地 发表于 2012-6-22 21:13
清军入关的时候不打,以后在胜一百仗也没鸟用。


平定江南 扫荡南方势力基本是吴他们做的 包括在缅甸擒获永历 昆明绞杀明永历帝 清入关后大部一直屯驻直隶
弹壳不落地 发表于 2012-6-22 21:13
清军入关的时候不打,以后在胜一百仗也没鸟用。


平定江南 扫荡南方势力基本是吴他们做的 包括在缅甸擒获永历 昆明绞杀明永历帝 清入关后大部一直屯驻直隶
halflife 发表于 2012-6-22 21:14
赢得多为何还输?
清军反击 要等到吴三桂死后 才逐步获得战场优势!
ivanjong 发表于 2012-6-22 20:59
我不认为汉奸好,但是至少比满清好,就跟我不认为常校长好,但至少比日本人好,就是这样。

尔汉人, ...
反满也就算了,借着反满给吴三桂洗地,这都什么思想啊!!!
吴三桂什么东西?军阀
擦,这个反辫子也不能靠造谣啊

ivanjong 发表于 2012-6-22 20:59
我不认为汉奸好,但是至少比满清好,就跟我不认为常校长好,但至少比日本人好,就是这样。

尔汉人, ...


中国是个大国局部灾荒几乎年年都有! 康雍乾时期在整个封建社会属于盛世,你说他是没落的盛世也可以,但总体上康雍乾时期在整个封建社会属于盛世。

当时是农业时代,交通极不发达,即使别的地方丰收,另外一个地方歉收,丰收的地方向歉收的地方转运粮食也是很不方便的,这个问题直到铁路出现以后才能有效解决。清朝康雍乾时期没有铁路网,物流成本很高,但中国字晚明时期引入高产作物如番薯、土豆等之后总体粮食产量是可以自足的。但是那个年代很难在全国范围内做到以有余而补不足

但就是这样,清朝的在灾荒赈济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做的比较好的。赈灾、减赋、普免全国钱粮, 其数额之巨, 规模之大, 受惠之广, 皆创中国历史的最高纪录历代王朝都把赈灾与蠲免钱粮看成是统治者的一项德政, 都在这方面有所行动, 但能做到清朝的水平, 却是罕有可比者! 在工业革命前超过所有国家,并且超过清代以前所有朝代。



魏丕信(法国)就详细考察过18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和荒政,他认为与前近代的欧洲相比,清代中国有一个显著特点,即拥有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以及一个成熟和稳定的官僚制度。使得中国具有比当时欧洲更强的救灾能力。——《十八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

中国是个大国局部灾荒几乎年年都有!如果你用局部代替整体,抬杠,那请你看看下面的

1950年7月,淮河大水。由于泥沙淤积,河床高 涨,加上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时对沿淮堤坝的大肆破坏, 这年汛期,淮河流域全面告急,河南、皖北许多地方一片汪 洋,水灾淹没土地3400余万亩,灾民1300万。淮北地区受 灾惨重,为百年所罕见。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长江中下游、淮河 流域降水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致使江河水位猛 涨,汉口长江水位高达29.73米,较历史最高水位的1931 年高出14.5米。虽然沿江人民做出了极大努力保卫荆江大 堤,从而保证了武汉市和南京市的安全,但却淹没农田 4755万亩, 1888万人受灾,财产损失在100亿元以上。由 于农产品减少,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1955年的工业生 产。

  1959一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 1959年全国干旱范 围广,旱情严重;1960年干旱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早情 重,春季又出现倒春寒;1961年旱情较重,冬小麦遭受“卡 脖旱”,北方冬麦区还遭受较重的于热风危害。所以农业生 产大幅度下降,连续二年没有完成国民经济计划,市场供应 十分紧张,人民生活相当困难,加上长期劳动紧张和疾病流 行,人口非正常死亡增加,仅1960年统计,全国总人口净 减少1000万人。经济困难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自然灾害 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1963年8月,海河大水。8月上旬河北省连续7天 下了5场暴雨,其中内丘县樟狐公社过程降水量2050毫 米,暴雨面积大,过程总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面积达 5560平方公里,淹没104个县市7294多万亩耕地,水库崩 塌,桥梁被毁,京广线中断,天津告急, 2200余万人受 灾,直接经济损失达60亿元。

  1966年3月8日,邢台地震。死亡8182人,受伤 51395人,倒塌房屋508万间。

  1970年1月5日,通海地震。死亡15621人,受伤 26783人,倒塌房屋338456间。

  1975年8月,河南大水。 7503号台风在福建登陆, 经江西南部、湖北,5至7日在河南省伏牛山麓停滞和徘徊 20多个小时,最大降水量1605毫米,使汝河、沙颖河、唐 白河三大水系各于支流河水猛涨,漫溢决堤,板桥、石漫滩 水库垮坝失事,造成特大洪水,毁房断路,人畜溺毙,灾情 极为严重,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

  1975年2月4日的辽宁海城发生7.3级大地震。地震波及范围为9千平方公里。这次地震发生在辽宁人口稠密、工业发达地区,但由于国家地震部门提前准确预报,当地政府又采取了有利的防震措施,损失降到了最小限度,成功挽救了十几万条生命。具体数字:

1、人员伤亡:死亡人数2041人,受伤人数27538人,救援兵力3.5万人。

2、受灾情况:地震造成城镇房屋倒塌500万平方米,农村房屋毁坏1740平方米;公共设施损坏165平方米,损失8.1亿元。

3、灾后重建: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减少了巨大的灾害,如无预报人员伤亡将高达15万人,经济损失将达5亿元。   

   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死亡24.2万人,重 伤16.4万人,倒塌房屋53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 以上。由于“文化大革命”四人帮干扰和唐山地震的严重破 坏, 1976年我国国民经济收入比上年下降2.7%,使国民经 济濒于崩溃的边缘。

  1978一1983年,北方连续大旱。 1978年,全国出现 大范围干旱,受灾6.03亿亩,成灾2.69亿亩;1979年秋、 冬干旱范围大;1980年夏季华北、东北大部和西北部分地 区出现了较严重的伏旱,全国受旱3.92亿亩,成灾1.87亿 亩;1981年春季北方冬小麦区雨水少5-7成,缺水人数达 2297万人,秋季雨水少4-9成,全国受旱3.85亿亩,成灾 1.82亿亩;1982年全国受旱3.11亿亩,成灾1.5亿亩; 1983年全国受旱2.41亿亩,成灾1.44亿亩。不少地区出现 干旱时间长、,范围广、灾情严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罕见 的大旱。缺水也成为北方的一大难题,己严重影响人民正常 生活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1985年8月,辽河大水。 8507、8508、 8509号台 风袭击东北地区,连降大雨,加上河道年久失修,洪水宣泄 不畅,辽河原有河道行洪能力为5000秒立方米,实际上洪 水仅2000秒立方米,但却造成该省中小河流决口4000多 处,致使60多个市、县, 1200多万人, 6000多万亩农田和 大批工矿企业遭受特大洪水袭击,死230人,直接经济损失 47亿元,东北三省减产粮食100亿斤。

   1991年: 5月、6月份开始,中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水灾,5个省、自治区发生严重旱灾。据当时初步统计,安徽全省受灾人口达4800多万人,死亡267人,直接经济损失近70亿元。江苏全省受灾人口达4200多万人,死亡164人,直接经济损失90亿元。

   1998年6月中旬发生的的特大洪水灾害,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和北方松华江流域,造成了历史罕见的大洪水灾害。全国29各省市自治区在手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


ivanjong 发表于 2012-6-22 20:59
我不认为汉奸好,但是至少比满清好,就跟我不认为常校长好,但至少比日本人好,就是这样。

尔汉人, ...


中国是个大国局部灾荒几乎年年都有! 康雍乾时期在整个封建社会属于盛世,你说他是没落的盛世也可以,但总体上康雍乾时期在整个封建社会属于盛世。

当时是农业时代,交通极不发达,即使别的地方丰收,另外一个地方歉收,丰收的地方向歉收的地方转运粮食也是很不方便的,这个问题直到铁路出现以后才能有效解决。清朝康雍乾时期没有铁路网,物流成本很高,但中国字晚明时期引入高产作物如番薯、土豆等之后总体粮食产量是可以自足的。但是那个年代很难在全国范围内做到以有余而补不足

但就是这样,清朝的在灾荒赈济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做的比较好的。赈灾、减赋、普免全国钱粮, 其数额之巨, 规模之大, 受惠之广, 皆创中国历史的最高纪录历代王朝都把赈灾与蠲免钱粮看成是统治者的一项德政, 都在这方面有所行动, 但能做到清朝的水平, 却是罕有可比者! 在工业革命前超过所有国家,并且超过清代以前所有朝代。



魏丕信(法国)就详细考察过18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和荒政,他认为与前近代的欧洲相比,清代中国有一个显著特点,即拥有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以及一个成熟和稳定的官僚制度。使得中国具有比当时欧洲更强的救灾能力。——《十八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

中国是个大国局部灾荒几乎年年都有!如果你用局部代替整体,抬杠,那请你看看下面的

1950年7月,淮河大水。由于泥沙淤积,河床高 涨,加上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时对沿淮堤坝的大肆破坏, 这年汛期,淮河流域全面告急,河南、皖北许多地方一片汪 洋,水灾淹没土地3400余万亩,灾民1300万。淮北地区受 灾惨重,为百年所罕见。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长江中下游、淮河 流域降水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致使江河水位猛 涨,汉口长江水位高达29.73米,较历史最高水位的1931 年高出14.5米。虽然沿江人民做出了极大努力保卫荆江大 堤,从而保证了武汉市和南京市的安全,但却淹没农田 4755万亩, 1888万人受灾,财产损失在100亿元以上。由 于农产品减少,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1955年的工业生 产。

  1959一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 1959年全国干旱范 围广,旱情严重;1960年干旱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早情 重,春季又出现倒春寒;1961年旱情较重,冬小麦遭受“卡 脖旱”,北方冬麦区还遭受较重的于热风危害。所以农业生 产大幅度下降,连续二年没有完成国民经济计划,市场供应 十分紧张,人民生活相当困难,加上长期劳动紧张和疾病流 行,人口非正常死亡增加,仅1960年统计,全国总人口净 减少1000万人。经济困难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自然灾害 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1963年8月,海河大水。8月上旬河北省连续7天 下了5场暴雨,其中内丘县樟狐公社过程降水量2050毫 米,暴雨面积大,过程总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面积达 5560平方公里,淹没104个县市7294多万亩耕地,水库崩 塌,桥梁被毁,京广线中断,天津告急, 2200余万人受 灾,直接经济损失达60亿元。

  1966年3月8日,邢台地震。死亡8182人,受伤 51395人,倒塌房屋508万间。

  1970年1月5日,通海地震。死亡15621人,受伤 26783人,倒塌房屋338456间。

  1975年8月,河南大水。 7503号台风在福建登陆, 经江西南部、湖北,5至7日在河南省伏牛山麓停滞和徘徊 20多个小时,最大降水量1605毫米,使汝河、沙颖河、唐 白河三大水系各于支流河水猛涨,漫溢决堤,板桥、石漫滩 水库垮坝失事,造成特大洪水,毁房断路,人畜溺毙,灾情 极为严重,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

  1975年2月4日的辽宁海城发生7.3级大地震。地震波及范围为9千平方公里。这次地震发生在辽宁人口稠密、工业发达地区,但由于国家地震部门提前准确预报,当地政府又采取了有利的防震措施,损失降到了最小限度,成功挽救了十几万条生命。具体数字:

1、人员伤亡:死亡人数2041人,受伤人数27538人,救援兵力3.5万人。

2、受灾情况:地震造成城镇房屋倒塌500万平方米,农村房屋毁坏1740平方米;公共设施损坏165平方米,损失8.1亿元。

3、灾后重建: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减少了巨大的灾害,如无预报人员伤亡将高达15万人,经济损失将达5亿元。   

   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死亡24.2万人,重 伤16.4万人,倒塌房屋53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 以上。由于“文化大革命”四人帮干扰和唐山地震的严重破 坏, 1976年我国国民经济收入比上年下降2.7%,使国民经 济濒于崩溃的边缘。

  1978一1983年,北方连续大旱。 1978年,全国出现 大范围干旱,受灾6.03亿亩,成灾2.69亿亩;1979年秋、 冬干旱范围大;1980年夏季华北、东北大部和西北部分地 区出现了较严重的伏旱,全国受旱3.92亿亩,成灾1.87亿 亩;1981年春季北方冬小麦区雨水少5-7成,缺水人数达 2297万人,秋季雨水少4-9成,全国受旱3.85亿亩,成灾 1.82亿亩;1982年全国受旱3.11亿亩,成灾1.5亿亩; 1983年全国受旱2.41亿亩,成灾1.44亿亩。不少地区出现 干旱时间长、,范围广、灾情严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罕见 的大旱。缺水也成为北方的一大难题,己严重影响人民正常 生活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1985年8月,辽河大水。 8507、8508、 8509号台 风袭击东北地区,连降大雨,加上河道年久失修,洪水宣泄 不畅,辽河原有河道行洪能力为5000秒立方米,实际上洪 水仅2000秒立方米,但却造成该省中小河流决口4000多 处,致使60多个市、县, 1200多万人, 6000多万亩农田和 大批工矿企业遭受特大洪水袭击,死230人,直接经济损失 47亿元,东北三省减产粮食100亿斤。

   1991年: 5月、6月份开始,中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水灾,5个省、自治区发生严重旱灾。据当时初步统计,安徽全省受灾人口达4800多万人,死亡267人,直接经济损失近70亿元。江苏全省受灾人口达4200多万人,死亡164人,直接经济损失90亿元。

   1998年6月中旬发生的的特大洪水灾害,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和北方松华江流域,造成了历史罕见的大洪水灾害。全国29各省市自治区在手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

被遗忘的历史啊   
又开始了,准备看戏吧

毛头 发表于 2012-6-22 21:49
中国是个大国局部灾荒几乎年年都有! 康雍乾时期在整个封建社会属于盛世,你说他是没落的盛世也可以,但 ...


盛世的标准是什么?是政府的财政收入还是人民的生活水平?
清朝的税赋是前朝的数倍,拥有这么大的财政优势,当然得干点事情。
还有,我们说的事饥荒,而不是天灾,你列举新中国建国来的洪水,那都是天灾,有因此发生大饥荒的么?很少。封建社会在各地都设有粮仓,以备饥荒。而在糠稀统治的“盛世”这么多年,这么多地方包括富庶的江南地区都发生了赈济无粮以至饥荒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不是税赋太重就是所谓的“盛世”是自欺欺人。
好,我们不说灾荒问题,我们说“盛世”人民生活水平问题
传教士鲁日满先生在他的帐本里留下了一句观察家言:普通中国人的饮食只包括三种食品:豆腐、香菜(及各种蔬菜)和大米。由于鲁日满先生常年在苏松地区布道,所以,他的视野所及,是江南最富裕地区老百姓的饮食,实在是很清贫加清苦的。
在高产农作物已经推广的情况下还能出现这么多饥荒,人民生活水平还只是温饱,这就能称之为盛世?可笑,可悲。
至于乾隆年间,这个号称十全武功的实则尽打败仗的玩意统治的现状,我们大可以看看马尔戛尼先生的记载:“科学极度落后,人民普遍贫穷,军队不像军队,腐败无处不在。”
相比较而言我们可以看看利玛窦先生对于明朝万历年间这个仅仅称之为中兴的时代的记载:“人们食品丰富,讲究穿着,家里陈设华丽,尤其是,他们努力工作劳动,是大商人和买卖人,所有这些人,连同上述国土的肥沃,使它可以正当地被称做全世界最富饶的国家……”
真不知道是盛世的下限被刷新了还是某些人的下限被刷新了。
毛头 发表于 2012-6-22 21:49
中国是个大国局部灾荒几乎年年都有! 康雍乾时期在整个封建社会属于盛世,你说他是没落的盛世也可以,但 ...


盛世的标准是什么?是政府的财政收入还是人民的生活水平?
清朝的税赋是前朝的数倍,拥有这么大的财政优势,当然得干点事情。
还有,我们说的事饥荒,而不是天灾,你列举新中国建国来的洪水,那都是天灾,有因此发生大饥荒的么?很少。封建社会在各地都设有粮仓,以备饥荒。而在糠稀统治的“盛世”这么多年,这么多地方包括富庶的江南地区都发生了赈济无粮以至饥荒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不是税赋太重就是所谓的“盛世”是自欺欺人。
好,我们不说灾荒问题,我们说“盛世”人民生活水平问题
传教士鲁日满先生在他的帐本里留下了一句观察家言:普通中国人的饮食只包括三种食品:豆腐、香菜(及各种蔬菜)和大米。由于鲁日满先生常年在苏松地区布道,所以,他的视野所及,是江南最富裕地区老百姓的饮食,实在是很清贫加清苦的。
在高产农作物已经推广的情况下还能出现这么多饥荒,人民生活水平还只是温饱,这就能称之为盛世?可笑,可悲。
至于乾隆年间,这个号称十全武功的实则尽打败仗的玩意统治的现状,我们大可以看看马尔戛尼先生的记载:“科学极度落后,人民普遍贫穷,军队不像军队,腐败无处不在。”
相比较而言我们可以看看利玛窦先生对于明朝万历年间这个仅仅称之为中兴的时代的记载:“人们食品丰富,讲究穿着,家里陈设华丽,尤其是,他们努力工作劳动,是大商人和买卖人,所有这些人,连同上述国土的肥沃,使它可以正当地被称做全世界最富饶的国家……”
真不知道是盛世的下限被刷新了还是某些人的下限被刷新了。
xushilei 发表于 2012-6-22 21:28
反满也就算了,借着反满给吴三桂洗地,这都什么思想啊!!!
我没给吴三桂洗地,汉奸的污名他是坐定了。只不过比起满清无限刷低下限,使得他“显得”好起来(在没有第三选择的情况下)。至少他没有屠过城,在作战时宁愿承受伤亡也绝不干决堤之类害民的事情(蒋校长干过)。
云贵 PK 全国嘛,能打成这样就算很不错了

ivanjong 发表于 2012-6-22 22:52
盛世的标准是什么?是政府的财政收入还是人民的生活水平?
清朝的税赋是前朝的数倍,拥有这么大的财政 ...


我回复你的第二段话,你确定你看明白了?

再重复一遍当时的交通水平,不是你全国粮食丰收,就能保证某个地方不出饥荒的,那个年代很难在全国范围内做到以有余而补不足。但在饥荒赈济方面康雍乾时代中国和同时代的其他国家比,是做的很好的! 历史不是你凭空臆想的,脱离当时生产交通条件,没意思!

魏丕信的研究也不是凭空放炮。



ivanjong 发表于 2012-6-22 22:52
盛世的标准是什么?是政府的财政收入还是人民的生活水平?
清朝的税赋是前朝的数倍,拥有这么大的财政 ...


我回复你的第二段话,你确定你看明白了?

再重复一遍当时的交通水平,不是你全国粮食丰收,就能保证某个地方不出饥荒的,那个年代很难在全国范围内做到以有余而补不足。但在饥荒赈济方面康雍乾时代中国和同时代的其他国家比,是做的很好的! 历史不是你凭空臆想的,脱离当时生产交通条件,没意思!

魏丕信的研究也不是凭空放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