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钟问题兼感叹300年前牛牛就知道分开风险,如何说你呀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5 00:05:47
哈里森300年前发明了的高精度航海钟H4,  我知道在当地正午时看H4时间能推断经度,但是在任意某时刻时可以知道吗.
另外海试时严格不让两父子同时出海.
---------------------------------------------------------
布利斯当上第四任皇家天文台台长后,依惯例立刻自动成为经度委员会的CW。在他的带领下,经度委员会不断向哈里森施加压力,要求他把H4的秘密交出来。平心而论,这样做确实有道理,因为只有哈里森父子掌握H4的核心技术,而这项技术对于大英帝国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贸然出海试验,万一发生海难,或者其他什么意外,H4和哈里森父子一起葬身海底的话,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事实上,哈里森父子造出航海钟的消息早已传到了法国。法国政府派出了一个代表团前往伦敦,试图说服哈里森把H4的秘密卖给法国,被哈里森严辞拒绝。赶走了法国人之后,哈里森立刻向英国政府求援,试图让国会给他5000英镑作为“专利保护费”,可是英国国会拒绝了他的“建议”。
http://news.163.com/07/1114/02/3T7OQS02000120GU.html哈里森300年前发明了的高精度航海钟H4,  我知道在当地正午时看H4时间能推断经度,但是在任意某时刻时可以知道吗.
另外海试时严格不让两父子同时出海.
---------------------------------------------------------
布利斯当上第四任皇家天文台台长后,依惯例立刻自动成为经度委员会的CW。在他的带领下,经度委员会不断向哈里森施加压力,要求他把H4的秘密交出来。平心而论,这样做确实有道理,因为只有哈里森父子掌握H4的核心技术,而这项技术对于大英帝国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贸然出海试验,万一发生海难,或者其他什么意外,H4和哈里森父子一起葬身海底的话,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事实上,哈里森父子造出航海钟的消息早已传到了法国。法国政府派出了一个代表团前往伦敦,试图说服哈里森把H4的秘密卖给法国,被哈里森严辞拒绝。赶走了法国人之后,哈里森立刻向英国政府求援,试图让国会给他5000英镑作为“专利保护费”,可是英国国会拒绝了他的“建议”。
http://news.163.com/07/1114/02/3T7OQS02000120GU.html
楼主的标题跟文章有一毛钱的关系么?我早上吃的热干面加豆浆,如何说你啊楼主
楼主是说上次空警出事的事情吧。
楼主说英国当年就知道不让那谁父子一起出国,免得一起死掉。

国内空警那空难就全牺牲了。
是黑话吗?是不是应该出一版密码本
怎么可能全牺牲,肯定留了部分人马在家。

中国最大的资源就是人力。真正的第二线,30岁左右的,没有官职的科研人员才是真正挑大梁干苦力活的,

现在科研单位也都是论资排辈压制年轻人的,

从结果看,空警现在发展很快,说明死去的那些老专家和领导死了反而有利于科研发展和年轻人出位。
楼主多虑了。
鸡蛋不能放一个筐里,难道我鳖的智商还比不上洋人
炮兵之友 发表于 2012-6-6 10:24
怎么可能全牺牲,肯定留了部分人马在家。

中国最大的资源就是人力。真正的第二线,30岁左右的,没有官职 ...
什么叫“死去的那些老专家和领导死了反而有利于科研发展和年轻人出位”
有你这样说话的吗。
什么叫“论资排辈压制年轻人”
老一辈的经验,年轻人能比?照你的意思,科研人员到40岁就应该去死,免得压制下一代。
pershine 发表于 2012-6-6 10:59
什么叫“死去的那些老专家和领导死了反而有利于科研发展和年轻人出位”
有你这样说话的吗。
什么叫“论 ...
我说的是实话,40多岁的没什么科研能力了。
炮兵之友 发表于 2012-6-6 10:24
怎么可能全牺牲,肯定留了部分人马在家。

中国最大的资源就是人力。真正的第二线,30岁左右的,没有官职 ...
{:3_77:}
炮兵之友 发表于 2012-6-6 10:24
怎么可能全牺牲,肯定留了部分人马在家。

中国最大的资源就是人力。真正的第二线,30岁左右的,没有官职 ...
有可能,:victory:,这才象话
我说的是实话,40多岁的没什么科研能力了。
那你给我说说袁大德鲁伊是不是几十年前就该死了?什么话

炮兵之友 发表于 2012-6-6 11:01
我说的是实话,40多岁的没什么科研能力了。


可以退到50岁可以吗,40岁还是很强的,男人力量象征的年龄,另外30岁的很多还在找老婆,熬页打游戏,去DG找乐子,吃双份牛肉面,从我四十岁眼光,脑干还没长好.
炮兵之友 发表于 2012-6-6 11:01
我说的是实话,40多岁的没什么科研能力了。


可以退到50岁可以吗,40岁还是很强的,男人力量象征的年龄,另外30岁的很多还在找老婆,熬页打游戏,去DG找乐子,吃双份牛肉面,从我四十岁眼光,脑干还没长好.
我说的是实话,40多岁的没什么科研能力了。
胡说八道
百病良医小白兔 发表于 2012-6-6 11:12
胡说八道
1901~1999年诺贝尔获奖者。
物理学奖获奖者的创造高峰期大约在25~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1岁。
化学奖获奖者的创造高峰期大约在25~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7岁。
生理医学奖获奖者的创造高峰期大约在30~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9岁。

相对军工技术这类技术工程师,研究者年纪更低。我估计中国军工科研人员挑大梁的最多30岁。
呼唤CD水平,求问贴歪成年龄歧视贴.
炮兵之友 发表于 2012-6-6 11:18
1901~1999年诺贝尔获奖者。
物理学奖获奖者的创造高峰期大约在25~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1岁。
化学 ...
还是让各年龄段发挥特长把,另外做免费空警回家就留给我这些40岁后的,已经有后的把.
停住不讨论,有知道我的问题的吗:D
炮兵之友 发表于 2012-6-6 11:18
1901~1999年诺贝尔获奖者。
物理学奖获奖者的创造高峰期大约在25~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1岁。
化学 ...
姓名:钱学森
生日:1911.12.11
LZ怎么证明那次KJ200上的是全部研制人员
炮兵之友 发表于 2012-6-6 10:24
怎么可能全牺牲,肯定留了部分人马在家。

中国最大的资源就是人力。真正的第二线,30岁左右的,没有官职 ...
空难烈士很多是年轻人,很多70后,还有80后,有些刚刚毕业没几年。
乘胜追击 发表于 2012-6-6 11:25
姓名:钱学森
生日:1911.12.11

钱40岁随后做过什么?
炮兵之友 发表于 2012-6-6 10:24
怎么可能全牺牲,肯定留了部分人马在家。

中国最大的资源就是人力。真正的第二线,30岁左右的,没有官职 ...
哈哈。说的好!
兔子早有一系列规定...所以请楼主安心
炮兵之友 发表于 2012-6-6 11:01
我说的是实话,40多岁的没什么科研能力了。
歼20的设计师杨伟已经52岁了。
钱学森回国的时候就已经40多岁了。
冯.布劳恩一直干到了六十岁,从V1 V2到阿波罗登月。
pershine 发表于 2012-6-6 10:59
什么叫“死去的那些老专家和领导死了反而有利于科研发展和年轻人出位”
有你这样说话的吗。
什么叫“论 ...
中国的科研人员到了40多,身体差很多了,再有点成绩了,马上就想着个人名利和做官,把持科研经费。具体科研工作全部压在年轻人身上。这就是现状。你别不承认。
温伯格说:“在科学领域取得关键性突破的青年才俊这一形象正日益过时,至少是在这三个学科内。如今,物理学家做出令他们获得诺贝尔奖的成就的平均年龄是48岁。30岁以下的物理学家能取得突破的非常少。”     年龄推后的原因,也许部分在于如今的科学家在学到取得突破所需的所有知识方面所需的时间。20世纪早期,大部分诺贝尔奖得主都在25岁前取得博士学位,但到了20世纪末,几乎没有哪位物理学奖或化学奖得主能这么早取得学位。
    原因也许还在于获奖的突破性成就的性质。例如,20世纪早期,物理学领域内取得令他们获奖的成就的年轻科学家人数增多,恰逢量子力学的发展。事实上,1923年,在30岁前做出突破性成就的物理学家的比例达到峰值,为31%。在40岁前取得最重大成就的物理学家的比例于1 93 4年达到峰值,为78%。在这一世纪的余下时间内,在30岁或40岁前取得令自己获得诺贝尔奖的成就的物理学奖得主的比例逐渐下降。

炮兵之友 发表于 2012-6-6 11:01
我说的是实话,40多岁的没什么科研能力了。


这应该是黄金期吧,随着以后知识体系越来越发达,消化的时间会越来越多,肯定发挥的岁数要往后延了
炮兵之友 发表于 2012-6-6 11:01
我说的是实话,40多岁的没什么科研能力了。


这应该是黄金期吧,随着以后知识体系越来越发达,消化的时间会越来越多,肯定发挥的岁数要往后延了
炮兵之友 发表于 2012-6-6 11:18
1901~1999年诺贝尔获奖者。
物理学奖获奖者的创造高峰期大约在25~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1岁。
化学 ...
难道只有拿诺贝尔奖的才是科研人员?
机械行业大把退休返聘的老专家
炮兵之友 发表于 2012-6-6 11:42
中国的科研人员到了40多,身体差很多了,再有点成绩了,马上就想着个人名利和做官,把持科研经费。具体科 ...
问题不出在年龄上,出在文化和体制上。
我们的学术研究也沾了浓厚的官场文化。
炮兵之友 发表于 2012-6-6 11:01
我说的是实话,40多岁的没什么科研能力了。
这个有点过了,赫胥黎也只是说“科学家过了60岁害多益少”
再说,就算不能搞科研了,仗着老面子,要钱总还是有效果的。
奇多圈 发表于 2012-6-6 11:50
这应该是黄金期吧,随着以后知识体系越来越发达,消化的时间会越来越多,肯定发挥的岁数要往后延了

错了,古代是中老年出成果多,越到现代科学家年纪都越来越年青。你可以查一查。
炮兵之友 发表于 2012-6-6 11:18
1901~1999年诺贝尔获奖者。
物理学奖获奖者的创造高峰期大约在25~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1岁。
化学 ...
你说反了,工程上经验的东西更多,年龄偏后的情况更多些。
量子革命的时候,一个奇想经过几个月的完善之后就可以获奖。但工程学上,一个发动机试车十年才能成正果是完全正常的。
科学和技术越来越“大”,导致出成果的年龄不断后推。
pershine 发表于 2012-6-6 11:49
http://news.qq.com/a/20120307/000105.htm
2009-201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化学、医学奖共有21位科学家获 ...


那些顶尖科学家确实是要至少博士训练后才能初步进入顶尖的科研领域。

但军工技术领域,一般的研究生,进入科研单位只需要1,2年就能挑大梁。技术领域上手很快。
1953年,钱学森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
  在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领域,钱学森在80年代初期提出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设计部的概念,坚持致力于将航天系统工程概念推广应用到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建设,并从社会形态和开放复杂巨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社会系统。他发展了系统学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炮兵之友 发表于 2012-6-6 12:01
那些顶尖科学家确实是要至少博士训练后才能初步进入顶尖的科研领域。

但军工技术领域,一般的研究 ...
你说的那是一线普通的科技工作者吧。
但是往高层次走,比如杨伟,就52岁了,钱学森也是40多岁回国的,于敏思考出氢弹构型的时候也快40岁了。
炮兵之友 发表于 2012-6-6 10:24
怎么可能全牺牲,肯定留了部分人马在家。

中国最大的资源就是人力。真正的第二线,30岁左右的,没有官职 ...
汗~~~有风险的事,老专家们当然是“锻炼年轻人的时候”。
只有领奖老专家才争着上,你当人家傻呀
pershine 发表于 2012-6-6 12:09
你说的那是一线普通的科技工作者吧。
但是往高层次走,比如杨伟,就52岁了,钱学森也是40多岁回国的,于 ...
钱回国就是当官,之外好像论证过亩产万斤和人体特异功能。

看杨伟照片,发福很厉害。估计具体干活也是年轻人做,他应该不作具体事情了。现代飞机的设计早已不是个人能力,拼的是团队能力。
精于算计,最后被别人算计
炮兵之友 发表于 2012-6-6 12:23
钱回国就是当官,之外好像论证过亩产万斤和人体特异功能。

看杨伟照片,发福很厉害。估计具体干活也是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钱的问题,万斤田那纯粹是政治需要,当年说了违心话的人很多,特异功能是新兴领域,一开始给予支持这本身就是科学的态度,是对是错总要研究一下,怎么能靠主观臆断去否定一个方向,而且这些错误,能否掩盖他对共和国空气动力事业的贡献?
    至于你对杨伟的评价,凭照片判断人家的健康状况,然后又来个莫须有的“估计具体干活也是年轻人做,他应该不作具体事情了”,这算你科学严谨的态度吗?
    现代飞机设计当然是团队的力量,但是要有主心骨,必须把方向统一起来,集中力量解决问题。不然你说这样搞,我说那样搞,这飞机不就成了四不像吗?还有杨伟是做飞控的,看看歼20多少个控制面吧,你就知道他的飞控系统会有多复杂。
炮兵之友 发表于 2012-6-6 11:01
我说的是实话,40多岁的没什么科研能力了。
看见这话除了说你SB真的没有别的好说了......
扣分来得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