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矢量喷管中为什么长方形喷管技术上更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3:02:53


【35楼有关于矢量推力的文章】
关于矢量喷管中长方形喷管为什么更难很多人不了解,因为从结构上零件数量比圆喷管要少,但为什么还难呢?个人在这方面简单思考了一下,谈出来供大家参考。

在谈长方形喷管之前,先看喷管的作用:

对于战斗机发动机喷管,主要由两个作用,一个是把高温气流笼住向后喷,一个是喷的过程中对气流进行调节。要笼住气流就要承受高温高压气流的压力和冲击,而对气流调节是因为气流有压缩特征,所以喷管可以通过先缩小再扩展的办法让喷出气流达到超音速,从而更好的利用气流能量来贡献推力。

很多人对先缩小后扩展为什么能够更好利用气流能量不太清楚,这里简单说说:在缩小截面之前,气流基本是亚音速的,那么会像非压缩流体(譬如水)那样,随着截面减小而速度加快(小孩玩水枪就是这个道理,水枪的活塞面积比喷口面积大,活塞运动慢,但水喷出去快,因为活塞推动的水要从更小的孔流出,所以一定加快速度);当气流速度达到音速后,再缩小截面就没有多大作用了,因为碰到了所谓音障的问题,也就是气体的压缩特征起作用的问题,所以继续缩小截面只是把气流的压力进一步提高,反而浪费了能量,因为能量用于压缩气流而不是提高推力上。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人们很聪明,让气流膨胀,即气流超过音速后通过膨胀继续提高速度,这样气流总的喷出速度加快,根据动量平衡原理,向后喷的速度越快,那么动量越大,相应的给飞机的推力也就越大。

好了,了解完喷管的作用后,对于长方形喷管的技术难度的讨论就可以开始了。

前面提到喷管要笼住高温高压气体,这个看上去像是废话,但实际上非常重要,因为二元喷管的相当多难度体现在这一块。大家知道,常见的氧气罐、油煤气罐、甚至是可乐瓶等承受内部较大压力的东西都是圆柱状,这是因为圆形在承受内部压力时受力比较均匀且不会轻易变形。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是个方的或者是长方形的容器,在压力下这些容器一定会鼓起来,这是因为非圆形的其他结构的边会承受压力后而抵抗压力造成的变形方面的刚度不够,如果要增加刚度,那么容器的壁厚就要非常大,重量急剧增加。如果不想让重量增加,那么在材料上要求就会很高,或者说在材料外面增加抗变形的结构,由此来避免变形。

笼住气体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项就是密封,因为喷管的内是高温高压的气体,如果不密封让这些高温高压的气体冲击到飞机机体上,飞机机体可承受不住。这个密封在长方形喷管要能够实现提交情况下比圆形喷管更难。前面提到喷管要能够实现先缩小再扩展,在圆形喷管是用非常多的调节片相互层叠来实现调节的(这就是大家看到AL-31后面有双层叶片并且叶片之间有缝隙的原因,因为要调节必须有缝隙,而缝隙要密封主要靠多层重叠来遮挡封闭);对于长方形喷管,调节时很难让四个边都调节,因为四个边都调节的话四个边之间就必须留出调节的间隙,而这个间隙很难用比的办法来密封,所以选择了两个边来调节,这样密封时需要密封的地方就是上下两个边与侧面两个边之间的缝隙,密封起来相对容易,这就是F-22上下两个边可动而两侧不可动的原因。但是,即便如此这个密封仍然不容易,因为这个缝隙是上下来回变动的,而侧面大小则不能这样随便动,所以这个缝隙密封仍然比圆形喷管利用双层边来遮挡难度更大。

长方形喷管除了上述笼主其他难度外,在气流过渡和调节上也有难度,也有很多问题。我们知道,发动机是截面是圆的,气流从圆形过渡到方形,存在气流重新调整的过程,在这个调整过程中,一些气流会改变运动方向,而改变运动方向就会让气流产生压力不均衡,所以造成圆形到方形的部分地方承受更大压力和气流冲击,这些都要想办法来解决。而在喷管处进行缩小和扩展膨胀时,圆形喷管是向四周方向膨胀,这符合压缩气体的特征,而长方形喷管则要约束向上下两个方向膨胀,所以在这个阶段仍然会对有一些冲击。另外由于这个气流的过渡很显然会造成推力随时。

综合上面的探讨,可以得知,长方形喷管要能够抗变形,抗气流冲击,在气流从圆到方过渡时需要平滑过渡,而且还需要能够在过渡中对气流进行调节,在调节过程中要能够密封得严实,这就对材料、结构设计、密封设计等都提出了很高要求。

相对而言,圆形喷管在笼住气流方面有天然优势,在喷管的调节膨胀方面也更符合气流的特征,在气流流动上不存在圆到方的调整过程,所以从技术难度上来说反而小了。

简单总结一下:圆形喷管更多是顺势而为,而长方形喷管则是逆势而动,所以虽然零件数量长方形喷管更少,但长方形喷管技术难度更大。

那么,长方形喷管技术难度大,对推力还有损失,干嘛要用长方形喷管呢?这就要从其他方面着手了。

从雷达反射截面上来看,长方形喷管对涡轮叶片具有遮挡作用,喷管本身也是把雷达波向几个方向反射,而圆形喷管对涡轮叶片的遮挡作用要小,而圆形喷管本身会向各个方向反射雷达波。所以长方形喷管在雷达反射截面上有其优势。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像F-117和B-2把喷管都压缩的很扁,甚至是完全把喷气口遮挡住来降低雷达发射截面。
另外长方形喷管在降低红外特征方面也有优势,因为长方形喷管把高温气流压缩成扁的喷出,喷管本身与冷空气接触面积大,扁的气流更容易与周围的冷空气混合来降低温度,所以长方形喷管后的高温气流长度是低于圆形喷管的。

对于双发战斗机而言,如果发动机是窄间距,那么机体后部安装发动机的部分一般是长方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圆喷管那么在圆喷管之间就会有间隔,这个间隔会让气流在流动到这里会产生低压区,带来阻力。而如果是长方形喷管,喷管之间的间隔会小,喷管气流和机体会有更平滑的过渡,所以长方形喷管更能降低阻力,另外由于长方形喷管自身与机体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升力体过渡面,对提高升力也是有好处的。

正是因为长方形喷管在隐形、红外特征和降低阻力的好处,所以长方形喷管得以在F-22上有应用,包括后来老美的海军A/F-X等机型,基本也也是延续了这样的设计。

那么,是不是长方形喷管一定就比圆形喷管优势非常大,其实也都是各有优势。圆形喷管由于符合气流运动特征,所以圆形喷管技术难度要小;由于不像长方形喷管那么需要靠结构设计和材料来克服上述问题,所以在重量上也有优势;圆形喷管也更容易实现三维矢量,所以在机动性上会有帮助;圆形喷管在降低雷达反射截面上和降低红外特征上也可以采用一些措施来降低,虽然效果可能没有长方形那么好,但通过努力也有可能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圆形喷管也可以和机体进行融合设计来降低阻力,虽然总体上降低阻力没有长方形那么大,但与长方形喷管会降低推力相比,也减少了推力损耗。

所以,未来在J-20上,如果是长方形喷管,那么俺会感到由衷的欣慰,这意味着我们在材料、结构设计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J-20的各项隐形特征都会非常好。如果是圆形喷管,也不会感到气馁,毕竟技术进步需要克服很多困难,圆形喷管也可以优化达到相当水平,虽然感觉上不如长方形喷管那么科幻,但也是可以接受的。

【35楼有关于矢量推力的文章】
关于矢量喷管中长方形喷管为什么更难很多人不了解,因为从结构上零件数量比圆喷管要少,但为什么还难呢?个人在这方面简单思考了一下,谈出来供大家参考。

在谈长方形喷管之前,先看喷管的作用:

对于战斗机发动机喷管,主要由两个作用,一个是把高温气流笼住向后喷,一个是喷的过程中对气流进行调节。要笼住气流就要承受高温高压气流的压力和冲击,而对气流调节是因为气流有压缩特征,所以喷管可以通过先缩小再扩展的办法让喷出气流达到超音速,从而更好的利用气流能量来贡献推力。

很多人对先缩小后扩展为什么能够更好利用气流能量不太清楚,这里简单说说:在缩小截面之前,气流基本是亚音速的,那么会像非压缩流体(譬如水)那样,随着截面减小而速度加快(小孩玩水枪就是这个道理,水枪的活塞面积比喷口面积大,活塞运动慢,但水喷出去快,因为活塞推动的水要从更小的孔流出,所以一定加快速度);当气流速度达到音速后,再缩小截面就没有多大作用了,因为碰到了所谓音障的问题,也就是气体的压缩特征起作用的问题,所以继续缩小截面只是把气流的压力进一步提高,反而浪费了能量,因为能量用于压缩气流而不是提高推力上。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人们很聪明,让气流膨胀,即气流超过音速后通过膨胀继续提高速度,这样气流总的喷出速度加快,根据动量平衡原理,向后喷的速度越快,那么动量越大,相应的给飞机的推力也就越大。

好了,了解完喷管的作用后,对于长方形喷管的技术难度的讨论就可以开始了。

前面提到喷管要笼住高温高压气体,这个看上去像是废话,但实际上非常重要,因为二元喷管的相当多难度体现在这一块。大家知道,常见的氧气罐、油煤气罐、甚至是可乐瓶等承受内部较大压力的东西都是圆柱状,这是因为圆形在承受内部压力时受力比较均匀且不会轻易变形。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是个方的或者是长方形的容器,在压力下这些容器一定会鼓起来,这是因为非圆形的其他结构的边会承受压力后而抵抗压力造成的变形方面的刚度不够,如果要增加刚度,那么容器的壁厚就要非常大,重量急剧增加。如果不想让重量增加,那么在材料上要求就会很高,或者说在材料外面增加抗变形的结构,由此来避免变形。

笼住气体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项就是密封,因为喷管的内是高温高压的气体,如果不密封让这些高温高压的气体冲击到飞机机体上,飞机机体可承受不住。这个密封在长方形喷管要能够实现提交情况下比圆形喷管更难。前面提到喷管要能够实现先缩小再扩展,在圆形喷管是用非常多的调节片相互层叠来实现调节的(这就是大家看到AL-31后面有双层叶片并且叶片之间有缝隙的原因,因为要调节必须有缝隙,而缝隙要密封主要靠多层重叠来遮挡封闭);对于长方形喷管,调节时很难让四个边都调节,因为四个边都调节的话四个边之间就必须留出调节的间隙,而这个间隙很难用比的办法来密封,所以选择了两个边来调节,这样密封时需要密封的地方就是上下两个边与侧面两个边之间的缝隙,密封起来相对容易,这就是F-22上下两个边可动而两侧不可动的原因。但是,即便如此这个密封仍然不容易,因为这个缝隙是上下来回变动的,而侧面大小则不能这样随便动,所以这个缝隙密封仍然比圆形喷管利用双层边来遮挡难度更大。

长方形喷管除了上述笼主其他难度外,在气流过渡和调节上也有难度,也有很多问题。我们知道,发动机是截面是圆的,气流从圆形过渡到方形,存在气流重新调整的过程,在这个调整过程中,一些气流会改变运动方向,而改变运动方向就会让气流产生压力不均衡,所以造成圆形到方形的部分地方承受更大压力和气流冲击,这些都要想办法来解决。而在喷管处进行缩小和扩展膨胀时,圆形喷管是向四周方向膨胀,这符合压缩气体的特征,而长方形喷管则要约束向上下两个方向膨胀,所以在这个阶段仍然会对有一些冲击。另外由于这个气流的过渡很显然会造成推力随时。

综合上面的探讨,可以得知,长方形喷管要能够抗变形,抗气流冲击,在气流从圆到方过渡时需要平滑过渡,而且还需要能够在过渡中对气流进行调节,在调节过程中要能够密封得严实,这就对材料、结构设计、密封设计等都提出了很高要求。

相对而言,圆形喷管在笼住气流方面有天然优势,在喷管的调节膨胀方面也更符合气流的特征,在气流流动上不存在圆到方的调整过程,所以从技术难度上来说反而小了。

简单总结一下:圆形喷管更多是顺势而为,而长方形喷管则是逆势而动,所以虽然零件数量长方形喷管更少,但长方形喷管技术难度更大。

那么,长方形喷管技术难度大,对推力还有损失,干嘛要用长方形喷管呢?这就要从其他方面着手了。

从雷达反射截面上来看,长方形喷管对涡轮叶片具有遮挡作用,喷管本身也是把雷达波向几个方向反射,而圆形喷管对涡轮叶片的遮挡作用要小,而圆形喷管本身会向各个方向反射雷达波。所以长方形喷管在雷达反射截面上有其优势。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像F-117和B-2把喷管都压缩的很扁,甚至是完全把喷气口遮挡住来降低雷达发射截面。
另外长方形喷管在降低红外特征方面也有优势,因为长方形喷管把高温气流压缩成扁的喷出,喷管本身与冷空气接触面积大,扁的气流更容易与周围的冷空气混合来降低温度,所以长方形喷管后的高温气流长度是低于圆形喷管的。

对于双发战斗机而言,如果发动机是窄间距,那么机体后部安装发动机的部分一般是长方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圆喷管那么在圆喷管之间就会有间隔,这个间隔会让气流在流动到这里会产生低压区,带来阻力。而如果是长方形喷管,喷管之间的间隔会小,喷管气流和机体会有更平滑的过渡,所以长方形喷管更能降低阻力,另外由于长方形喷管自身与机体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升力体过渡面,对提高升力也是有好处的。

正是因为长方形喷管在隐形、红外特征和降低阻力的好处,所以长方形喷管得以在F-22上有应用,包括后来老美的海军A/F-X等机型,基本也也是延续了这样的设计。

那么,是不是长方形喷管一定就比圆形喷管优势非常大,其实也都是各有优势。圆形喷管由于符合气流运动特征,所以圆形喷管技术难度要小;由于不像长方形喷管那么需要靠结构设计和材料来克服上述问题,所以在重量上也有优势;圆形喷管也更容易实现三维矢量,所以在机动性上会有帮助;圆形喷管在降低雷达反射截面上和降低红外特征上也可以采用一些措施来降低,虽然效果可能没有长方形那么好,但通过努力也有可能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圆形喷管也可以和机体进行融合设计来降低阻力,虽然总体上降低阻力没有长方形那么大,但与长方形喷管会降低推力相比,也减少了推力损耗。

所以,未来在J-20上,如果是长方形喷管,那么俺会感到由衷的欣慰,这意味着我们在材料、结构设计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J-20的各项隐形特征都会非常好。如果是圆形喷管,也不会感到气馁,毕竟技术进步需要克服很多困难,圆形喷管也可以优化达到相当水平,虽然感觉上不如长方形喷管那么科幻,但也是可以接受的。
A/F-X  是YF23设计,是凹槽

BTW,   方形过时了
虽然结构零件少,但是相关零件结构的强度要求反倒高很多,以及厚零件的散热以及相关的热应力问题就要比小博的零件要求复杂的多。结果也是重量大。

简单的比喻就是,散热是要付出代价的,便宜的你可以买把扇子,高级的您就得装空调。扇子便宜、也环保,但是空调散热效果高,当然啦那就昂贵、费电、不环保。您选择吧。
uyjing 发表于 2012-5-29 09:44
A/F-X  是YF23设计,是凹槽

BTW,   方形过时了
嗯,可以A/F-X是长方形截面喷管,但是不是矢量喷管不好确认,因为最终A/F-X停留在概念阶段,没有进入实质设计。

凹槽的喷管在密封上会减少一些密封部位,也没有更多矢量调节的结构,但在圆到方过渡和收缩扩展方面也会面临同样的技术问题。


不错的技术贴,讲的挺通透!需要国家给与持续的投资和保持高强度研发来推动材料的进步,不知道是否有部门能实现这样的进步。

不错的技术贴,讲的挺通透!需要国家给与持续的投资和保持高强度研发来推动材料的进步,不知道是否有部门能实现这样的进步。
这东西是内圆外方,应该没有那么神奇,如何选择要看军方的需求。
方形真过时了,都在研究S型喷管。
学名叫“二元矢量推力喷管”。
说了一通也没说到点子上
iamsu7 发表于 2012-5-29 11:43
说了一通也没说到点子上
愿闻高见
方形的内部也是圆的
2012-5-29 12:09 上传

先进啥啊,md都不用了
从加力燃烧室的圆柱形界面到尾喷的方筒形界面,燃气的边缘射流其实已经发生转向了。
内圆外方与内圆外圆里面压力、温度有很大差别?
iamsu7 发表于 2012-5-29 11:43
说了一通也没说到点子上
俺仅仅谈个人看法。

有请把“点子上”的东西说出来。

注:这里只谈方形喷管技术为什么难的问题,对于矢量推力与飞行控制一体化方面没有涉及。
楼主发了不少这样的科普十评论贴,乃配得上乃的军衔。
为什么f35不用方形喷口?
空对空鸟 发表于 2012-5-29 12:47
为什么f35不用方形喷口?
F-35有那个蛋疼的B型号要求垂直起降,这个垂直起降要求能够将尾喷管转动90度,所以采用了雅克-141的可转动90度喷管,这个可转动90度是靠三段截面是椭圆连接到一起,转动靠斜切椭圆形成的圆来实现。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F-35是单发战斗机,单发战斗机用圆形喷管比方形喷管更合适。还有,据说F-35的喷管能够在小范围内有矢量偏转特性,这个是那个在英国学习航空技术的留学生网友讲的,据说F-35的设计人员到学校与他们交流时谈的。


毛子总师认为平面推力矢量喷嘴比旋转推力矢量喷嘴要难

http://lt.cjdby.net/thread-1389948-1-1.html




毛子总师认为平面推力矢量喷嘴比旋转推力矢量喷嘴要难

http://lt.cjdby.net/thread-1389948-1-1.html


从矢量喷管的角度看,圆形轴对称喷管可以在360度范围内实现任意角度的偏转,而矩形喷口的适量特性仅局限于垂直角度。也就是说,在姑且认为飞机气动外形能够与喷管匹配的前提下,轴对称矢量喷管可以做相对于机身轴线任意角度的机动动作,而矩形矢量喷管则仅能做俯仰角度的机动动作。
当然,相比矩形矢量喷管,轴对称矢量喷管的动作机构就更为复杂,要求更高,重量也随之增加。
方的也过时了?那未来的方向在那里?怎么样的喷管技术才是适合未来发展?虚心求科普!
圆管管外面加个方套套不久结了嘛,哪这么费事!
iamsu7 发表于 2012-5-29 11:43
说了一通也没说到点子上
愿闻其详!
king-www 发表于 2012-5-29 13:59
方的也过时了?那未来的方向在那里?怎么样的喷管技术才是适合未来发展?虚心求科普!
保形流体喷管 (conformal fluidic nozzle)。保形流体喷管通过从压气机引气,在喷管内的关键位置射入气流或气帘来提供节流和推力矢量控制,没有运动部件,并可与飞机结构融为一体,具有重量轻,可靠性高,维护保养成本低的优点。

heaven621 发表于 2012-5-29 13:51
从矢量喷管的角度看,圆形轴对称喷管可以在360度范围内实现任意角度的偏转,而矩形喷口的适量特性仅局限于垂 ...
毛子说方的比圆的难

http://lt.cjdby.net/thread-1389948-1-1.html
cccc 发表于 2012-5-29 12:09
圆的能减速吗?可以反推吗?
哇。真的有刹车了。。太牛逼了!!!!
方形喷管与圆形喷管内温无大差别也不存在什么特别高温边角.
内圆外方并无重大应力问题,即使补强也只需在中间加框或将出口边微加厚,而无需全管壁加厚.
似乎技术上3元更难,包括密封问题也是.

这科普的好,支持,感谢。
为啥不把圆菊加个方套套呢?
这科普的好,支持,感谢。
好个屁,在LZ眼中美国人俄国人和西班牙人都是傻子,非要搞AVEN
学学楼上 要不去找论文看看   有本事好好建个模分析分析吧  嘴巴和脑子不是什么时候都好使的

69780501 发表于 2012-5-29 20:28
似乎技术上3元更难,包括密封问题也是.


目前看到的三元实现方式,不知道俄罗斯是如何实现的,但GE公司在扩展段实现矢量推力,结构比二元简单,因为二元的是要在收缩扩展一同配合实现。
所以,到底哪个更复杂,哪个更简单,与具体实现方案有关。

下面上点图,应该说比俺在前面讲得更全面,内容包括GE是如何实现三元矢量推力。
注:文章内容中有错误地方,所谓“双座战斗机”应该是“双发战斗机”之误。






69780501 发表于 2012-5-29 20:28
似乎技术上3元更难,包括密封问题也是.


目前看到的三元实现方式,不知道俄罗斯是如何实现的,但GE公司在扩展段实现矢量推力,结构比二元简单,因为二元的是要在收缩扩展一同配合实现。
所以,到底哪个更复杂,哪个更简单,与具体实现方案有关。

下面上点图,应该说比俺在前面讲得更全面,内容包括GE是如何实现三元矢量推力。
注:文章内容中有错误地方,所谓“双座战斗机”应该是“双发战斗机”之误。

1.jpg (148.17 KB, 下载次数: 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5-29 23:03 上传


2.jpg (181.37 KB, 下载次数: 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5-29 23:03 上传


3.jpg (204.79 KB, 下载次数: 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5-29 23:03 上传


4.jpg (173.86 KB, 下载次数: 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5-29 23:03 上传


69780501 发表于 2012-5-29 20:14
内圆外方并无重大应力问题,即使补强也只需在中间加框或将出口边微加厚,而无需全管壁加厚.
俺前面讲的意思是二元必须得考虑加强结构来避免变形,这是核心意思。对于克服变形可以通过增加厚度的方式来做,但增加厚度显然是笨的做法,比较聪明的做法是增加框架型结构来减轻重量。不过,即便如此二元喷管与轴对称喷管相比其受力条件没有轴对称好,所以在结构上为了克服变形而付出了重量代价。
空对空鸟 发表于 2012-5-29 12:47
为什么f35不用方形喷口?
X32倒是方的。。。
LZ你的歼20上舰有希望{:soso_e182:}
69780501 发表于 2012-5-30 15:18
LZ你的歼20上舰有希望
一般而言反推用在运输机上较多,因为运输机本身的滑跑距离较长,反推在降低滑跑距离方面非常有帮助。而C-17更是将反推发挥到了极致,能够利用发动机反推推着飞机倒着走,这对C-17适应狭小战地机长进行自主机动非常有帮助,譬如包括在没有拖车情况下在很小范围内调头等。

对于陆基战斗机,反推用于缩短战斗机的滑跑距离是有用的,但这个用处到底有多大意义不好说,F-22从一开始考虑反推而后来取消了反推,降低复杂性和重量,这样来看或许对于战斗机来说反推是弊大于利。

对于舰载机而言,反推并没有多大用处,因为舰载机降落时为了防止没有挂上拦阻索时要考虑复飞,所以在降落时是加大了飞机的推力,此时如果用反推反而让飞机处于危险境地。


关于所谓二元喷管推力损失大的谣言都快成日经了。。。。
http://lt.cjdby.net/thread-1226867-1-1.html

关于所谓二元喷管推力损失大的谣言都快成日经了。。。。
http://lt.cjdby.net/thread-122686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