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矢量喷管与“外八字”式二元喷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9:16:53
117S的矢量喷管毛子自己说是三元的,但有人认为它与30MKI上的喷管一样是“外八字”式二元的,从这几张增加了亮度的照片里能否判定事实到底如何?:o 请各位科普一下:lol 27-02-08_14.jpg117S的矢量喷管毛子自己说是三元的,但有人认为它与30MKI上的喷管一样是“外八字”式二元的,从这几张增加了亮度的照片里能否判定事实到底如何?:o 请各位科普一下:lol 27-02-08_14.jpg
接着发:20070826_9f1bc25a8fdaad0728cfaucXCEfqnE3e.jpg20070826_58169fefa1e01db693cc2QOAlQtSmkES.jpg20070826_b5a5de8ea605c9613ee8MzgDSBuVzjHK.jpgsu35(18).jpg
毛子自己都没说过是三元的,所谓的三元都是FF吹出来的,看贴: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 ... mp;highlight=%2Bzwz
还是使用的喷管筒套实现的矢量 :L
两边有垂尾档着,中间有尾椎档着,想三元也三元不起来啊;P
还是米帝的矢量王道~毛子的矢量只能用来忽悠阿三
毛子的确自己说是三元的,至少KNAAPO就是这样说的:http://www.knaapo.ru/eng/products/military/SU-35.wbp 中提到了“New engines with all-aspect TVC nozzle”,而且视频也是这样显示的:P 这回毛子可真是撒了个弥天大谎;P 152_84179_bb992161d570e23.jpg152_84179_d4211fddab78f15.jpg
应该说,从所谓“MIG35”的飞行表演上看,毛子的三元喷管技术已经相当不错了——只是不知道寿命如何。
技术性太强了吧.
毛子的话不打折听是不行的。
三元?那岂不是会烧到自己尾巴了?;P
押注3元,让滴答和玛雅大来研判就明了了。
原帖由 SSJ100 于 2008-3-12 13:41 发表
毛子的确自己说是三元的,至少KNAAPO就是这样说的:http://www.knaapo.ru/eng/products/military/SU-35.wbp 中提到了“New engines with all-aspect TVC nozzle”,而且视频也是这样显示的:P 这回毛子可真是撒了个弥 ...

这都让你翻出来了?狠~:L
航空知识1996年第10期,34页,最右边第一段,原话:
“在试验型发动机上,可作轴对称偏转的尾喷口备案转载一个钢制的圆形旋转装置上,每个喷口的转向控制,由两对液压动作同操纵。al-37fu的喷口还只能在纵向范围内运动”
国际航空1997年第5期《推力矢量技术及其基本方案评述》把各种推力矢量方法归纳了一下,su-37的那个玩意并没有归在“轴对成矢量喷管(aven)”门下,而是自成一派,名曰“圆柱段轴线偏转矢量喷管(AT)”。全文如下:
“这种装置的主要特点是把喷管的圆柱段分为前后两截,在搭接处的左右两侧设置了两个侧向销轴。这样整个排气喷管就可作俯仰平面内的上下摆动,从而获得附加的飞机操纵力矩。该装置的优点是运动原理非常简单,轴对称收-扩喷管可以不作任何改动,A8和A9也无需改变。其最大缺点是转动短长度达1.3米到1.7米,而且转动部位靠前,外阻很大,结构上受到得附加载荷很大,达十几吨。为了抵消这一附加载荷,必须设置笨重的承力机构,因此增重是个大问题。据俄罗斯留里卡设计局介绍,单发增重120千克。俄罗斯的su-35飞机上的al-31f改型发动机采用了这种装置,并作了飞行试验。喷管的圆柱段轴线可以偏转,它在俯仰平面内的矢量角为正负15度,可以上下摆动。它的缺点是结构不如其他方案先进,另外圆柱段转动带来密封问题。为了解决尺寸很大的球头密封以致造成了结构的复杂性。该装置在矢量状态下开加力的时间也严格限制。
      在去年的范堡罗航展上俄罗斯的su-37进行了飞行表演。俄罗斯宣称将在su-30mk和s-55型飞机上加装推力矢量装置,其目的是拥有这种装备的飞机占领市场,以换取硬通货,发展自己的航空装备。
     总的来看,这种方案引起原理简单,独具特色,不失为具有一定实用意义的tvc装置。它对于已经定型的飞机/发动机,尤其是双发飞机,为了尽快实现矢量推进,不能不说是一种较好的方案。但喷管必须伸出机尾段较长一段距离,否则无法使用它”
     明白了吧,这个喷管本来是有全向转动的能力的,但问题是它两侧的液压动作筒只支持俯仰方向上的偏转,横着偏就厥了
十年过去了,不知道土星的这套TVC装置是否有了较大改进?另外29OVT上的三元TVC是属于什么类别的?他应该是名副其实的360度TVC吧?:o
这个说了多少遍了还不清楚?再重复一次。
实际上米格-29OVT是在预生产型米格-29M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技术验证机,其目的是验证推力矢量技术对提高战机近距格斗性能和短距起降性能的能力的影响,为推力矢量技术在米格-29等各种战机上的改造应用提供技术支持。采用的是设在圣彼得堡的克里莫夫工厂研制RD-33OVT发动机,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克里莫夫工厂为其米格-29的超极改进性米格-35战斗机的发动机RD-33开展了推力矢量技术研究工作,分析当时国内外已有的技术和经验,他们认为向国外那样采用偏转喷口的扩散段比偏转整个轴对称喷管(苏-37或苏-30MKI上安装的AL-31FP推力矢量发动机就是采用这种设计方案)要有利的多,相对于AL-31FP,这种偏转技术具有机构重量轻、结构简单、易加工制造、使用寿命长、响应速度快、且可实现俯仰偏航全向矢量控制(而AL-31FP推力矢量喷管只能上下偏转)。该矢量喷管的结构设计方案与90年代初美国F-15ACTIVE验证机上采用的推力矢量喷口的类似(相似的解决方案早在80年代就用在普.蕙公司的F100-PW-229平衡梁式矢量喷口,通用电气的F110-GE-100轴对称推力矢量喷管),尾喷口扩散段的鱼鳞片通过拉链链接在一个共用的套筒环上,由套筒偏转带动整个尾喷口鱼鳞片的偏转,套筒环通过球销与三个均匀分布固定在发动机加力燃室外壁承力绗条上的液压作动筒活塞连接,通过控制驱动三个液压作动筒的作动位置,相应改变套筒环相对于尾喷管轴向的偏转位置,从而改变推力矢量方向。1997年,克里莫夫工厂终于制成了第一个试验件矢量喷管,并成功的进行了长达50小时的台架实验,在实验中喷管进行了千余次的俯仰偏航方向上的摆动(包括在加力状态下的偏转),喷管沿轴向俯仰偏转的最大角度达15度,左右偏转7-8度。液压作动筒控制的喷口最大偏转角速度达30度/秒,后来达到60度/秒。由于尾喷口在进行矢量偏转时发动机加力燃室段承力绗条要相应地承受到各种(横向和径向)发动机尾喷流带给的反作用力和力矩,因此其结构必须得到加强,此外由于安装了三个液压作动装置,导致其为喷口段截面过大,飞机飞行阻力增加。在成功开发出推力矢量喷管同时,克里莫夫工厂还努力提高发动机推力,通过改变发动机压气机和燃烧室结构设计,采用一体化无烟燃烧室,涡前温度提高了40度,从而把发动机最大军用推力增加到56千牛,比过去整整提高了6千牛,加力推力也从过去的83千牛提高到90千牛,在采用全新的多余度数字控制系统后,这种发动机被命名为RD-133,后改为RD-33OVT,为了不被老对手苏霍伊的苏-37抢尽风头,克里莫夫工厂曾计划立即将该发动机安装在米格-29上进行试验,但是由于当时资金短缺和飞控技术上还不成熟而没有实现。拖延了三年多时间以后,也就是2001年,两台RD-33OVT终于安装在米格-29M的156号机上,在莫斯科航展作了静态展示。在2003年8月,米格-29OVT进行了首飞,在积累了一定的飞行经验后,于2005年莫斯科国际航展上首次对外进行了精彩的飞行表演,引起了巨大的轰动,风头甚至超过了当年同样采用推力矢量的苏-37。: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