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代坦克总师:99式坦克装甲超过德国豹2A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9:24:47
66岁,邹家华三顾茅庐邀其担纲重点型号总师;

72岁,身断三根肋骨仍坚持科研;

80岁,炮弹试验现场一天跑几十个来回……

他叫祝榆生,93岁,是个传奇。

走近祝榆生,我们一起来听他讲述“军中神”——三代坦克的横空出世,一起来感受独臂老英雄的人格魅力。

花甲重披帅袍 勇铸陆战之王

199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三军列阵,铁甲生辉。由首次公开露面的ZTZ99式三代主战坦克组成的方阵隆隆驶过。面对堪称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主战坦克之一的99式坦克,中外军事专家流露出惊叹的神情,海内外炎黄子孙感到振奋和骄傲,而担任三代坦克总设计师的祝榆生早已是热泪盈眶。

镜头回溯至1984年的1月,中央军委正在为99式坦克苦苦寻找总设计师。99式坦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一个由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直接下达研制任务的陆军装备重点项目。

当时面临的艰巨情况是,国内——第二代坦克还没有设计定型,国外——美国的M1,德国的豹2,前苏联的T72、T80三代坦克均已定型和装备,整整领先我国两代。

在这样的局势下,谁有资格担此重任?谁有能量拉近和国外先进坦克相差几十年的差距。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的邹家华坚决地提出了一个人选:祝榆生,并三顾茅庐,力邀其出山。

邹家华的建议收获的是人们惊讶的目光。

祝榆生是何人?他是“全国战斗英雄”,军功章累累;在一次迫击炮试验排险中,他身先士卒,失去右臂;他先后历任华东工程学院副院长、兵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兵器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被任命为三代坦克总师的那年,他已经66岁。

1984年,在北京西郊槐树岭,祝榆生带领手下的科研人员悄然展开了一场鲜为人知的国防高科技攻坚战。

研制期间,祝老经常要夹着十几斤重的资料包奔波于各个试验场地,由于没有右臂,行走有时会失去平衡,祝榆生这些年跌过多少跟头,他已经记不清了。

1990年,祝榆生在去包头协调有关技术问题的路上又重重地跌了一跤,他顾不上胸口的剧痛,一只手抓住公文包,乘坐颠簸的汽车如期赶到会议现场。持续了几个小时的研讨结束了,祝老艰难地扶着桌沿,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

随行人员这才发现了异样,把祝老强迫送进了医院,这才发现72岁的他已经摔断了三根肋骨……

至于再听到他拖着断臂,在火车的硬卧上爬上爬下,在荒滩野地的试验场一天跑几十个来回,在高大的坦克上爬里爬外竟不足为奇了。

三代坦克威武 沙场睥睨群雄

15年磨一剑,祝榆生让中国的新型坦克跻身于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伫立于引领武器装备科技前沿的潮头。

在坦克三大性能——火力、防护、机动的指标上,三代坦克的表现都可圈可点,令世人震惊。

设计初,祝榆生就把抢占火力打击制高点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他力排众议、独辟蹊径地选择了当时世界上并不看好的125毫米口径滑膛炮装配坦克,并对之进行改良和完善。由于比世界主流的120毫米口径炮有更大的装药室和炮口动能,从而在火力上具有更加强悍的打击力。

防护性能方面,99式坦克相当于600毫米厚的均质装甲与美国M1A2坦克相当于600毫米均质装甲,德国豹2A6坦克相当于580毫米均质装甲对比,处于同一水平

而99式坦克加装新型双防反应装甲的外挂防护后,抗装甲和破甲弹的能力可达1000—1200毫米,可谓独占鳌头。

同时,99式坦克还具有更加矮小的“身材”,祝榆生称之为“机体矮换来高生存率”。

由于受到我国发动机技术水平限制,机动性成了99式坦克相对薄弱的环节,但是祝榆生还是千方百计通过其他方式弥补了动力的不足。总重轻、油耗少等特点都为99式坦克的机动性加分不少,从而与世界先进水平旗鼓相当。

此外,祝榆生在坦克的外形上还采取了组合式的结构,很多部件都可以拆卸和更换,不仅减轻了车身的重量,更为将来的坦克技术发展留下了改造升级的空间。

2009年7月,在中俄“和平使命”联合军演中,中国最先进的第三代主战坦克——99式坦克的改进型成为中方最受瞩目的武器装备,这是三代坦克自1999年问世以来首次驶出国门,而在这次军演中,它也凭借出色的表现证实了之前人们对其卓越性能的种种猜测,不愧为我国陆军装备的“军中神”。

为将铮铮铁骨 为人磊磊胸怀

“祝榆生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这是所有了解祝榆生的人们的共识。

关于工作,祝榆生置病残身体于不顾,却在科学研究中爆发着令人惊叹的能量。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深有感触地说:“祝总每顿饭只吃一两多粮食,真不知道他的精力是从哪里来的。”

对待同事,祝榆生平等友善。不少从事三代坦克研制的工作人员都是夜以继日、任劳任怨,他们用朴素的话语表达着对这位总师最真挚的敬意:“看在您老人家的面子上,我们没有奖金也要干好!”

对待生活,祝榆生奉行节俭。由于一只胳膊做饭不便,祝榆生的食谱上经常出现的就是面包、方便面、剩菜剩饭。

对待住房,祝榆生甘居陋室。水泥地板,白粉墙壁,祝榆生却在这里数十年如一日工作不辍,思考不息。

由于房屋冬天阴冷,考虑到老人的身体,祝榆生的女儿曾经趁他出差时给邹家华写了一封信,希望组织上能够换一套条件稍好的房子。

祝榆生得知此事后,除了将女儿严厉责备一番外,还亲自向邹家华另写了一封信,并请求将原信退回。

英雄不提来路 铭留淡泊谦恭

作为三代坦克总师,祝榆生绝对有资格站在褒奖的浪尖。但他却像当初平静地接受任务时一样,默默无闻地退到了聚光灯之外,不带走任何功名的负累。在信息化如此发达的今天,网上所能搜到的祝老的消息竟然屈指可数。

祝老的谦逊也贯穿于任何一项工作的始终。采访时,祝老总是不停地“推卸”着功劳:“三代坦克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大家一起做的工作。”

记者了解到,在科研工作历次评奖或奖励中,他都首先把名誉和利益让给下属。问其原因,祝老淡淡地笑着说:“年轻人比我更需要鼓励和荣誉。”

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祝榆生获得“兵器工业科技发展终身成就奖”。当祝老踏上领奖台时,会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面对这样一位对祖国从无所求,对名利毫无追求的老人,人们选择了最原始、最朴实的方式来表达对他深深的敬意和发自肺腑的尊重。(陈宁)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2_05/16/14563300_4.shtml66岁,邹家华三顾茅庐邀其担纲重点型号总师;

72岁,身断三根肋骨仍坚持科研;

80岁,炮弹试验现场一天跑几十个来回……

他叫祝榆生,93岁,是个传奇。

走近祝榆生,我们一起来听他讲述“军中神”——三代坦克的横空出世,一起来感受独臂老英雄的人格魅力。

花甲重披帅袍 勇铸陆战之王

199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三军列阵,铁甲生辉。由首次公开露面的ZTZ99式三代主战坦克组成的方阵隆隆驶过。面对堪称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主战坦克之一的99式坦克,中外军事专家流露出惊叹的神情,海内外炎黄子孙感到振奋和骄傲,而担任三代坦克总设计师的祝榆生早已是热泪盈眶。

镜头回溯至1984年的1月,中央军委正在为99式坦克苦苦寻找总设计师。99式坦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一个由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直接下达研制任务的陆军装备重点项目。

当时面临的艰巨情况是,国内——第二代坦克还没有设计定型,国外——美国的M1,德国的豹2,前苏联的T72、T80三代坦克均已定型和装备,整整领先我国两代。

在这样的局势下,谁有资格担此重任?谁有能量拉近和国外先进坦克相差几十年的差距。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的邹家华坚决地提出了一个人选:祝榆生,并三顾茅庐,力邀其出山。

邹家华的建议收获的是人们惊讶的目光。

祝榆生是何人?他是“全国战斗英雄”,军功章累累;在一次迫击炮试验排险中,他身先士卒,失去右臂;他先后历任华东工程学院副院长、兵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兵器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被任命为三代坦克总师的那年,他已经66岁。

1984年,在北京西郊槐树岭,祝榆生带领手下的科研人员悄然展开了一场鲜为人知的国防高科技攻坚战。

研制期间,祝老经常要夹着十几斤重的资料包奔波于各个试验场地,由于没有右臂,行走有时会失去平衡,祝榆生这些年跌过多少跟头,他已经记不清了。

1990年,祝榆生在去包头协调有关技术问题的路上又重重地跌了一跤,他顾不上胸口的剧痛,一只手抓住公文包,乘坐颠簸的汽车如期赶到会议现场。持续了几个小时的研讨结束了,祝老艰难地扶着桌沿,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

随行人员这才发现了异样,把祝老强迫送进了医院,这才发现72岁的他已经摔断了三根肋骨……

至于再听到他拖着断臂,在火车的硬卧上爬上爬下,在荒滩野地的试验场一天跑几十个来回,在高大的坦克上爬里爬外竟不足为奇了。

三代坦克威武 沙场睥睨群雄

15年磨一剑,祝榆生让中国的新型坦克跻身于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伫立于引领武器装备科技前沿的潮头。

在坦克三大性能——火力、防护、机动的指标上,三代坦克的表现都可圈可点,令世人震惊。

设计初,祝榆生就把抢占火力打击制高点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他力排众议、独辟蹊径地选择了当时世界上并不看好的125毫米口径滑膛炮装配坦克,并对之进行改良和完善。由于比世界主流的120毫米口径炮有更大的装药室和炮口动能,从而在火力上具有更加强悍的打击力。

防护性能方面,99式坦克相当于600毫米厚的均质装甲与美国M1A2坦克相当于600毫米均质装甲,德国豹2A6坦克相当于580毫米均质装甲对比,处于同一水平

而99式坦克加装新型双防反应装甲的外挂防护后,抗装甲和破甲弹的能力可达1000—1200毫米,可谓独占鳌头。

同时,99式坦克还具有更加矮小的“身材”,祝榆生称之为“机体矮换来高生存率”。

由于受到我国发动机技术水平限制,机动性成了99式坦克相对薄弱的环节,但是祝榆生还是千方百计通过其他方式弥补了动力的不足。总重轻、油耗少等特点都为99式坦克的机动性加分不少,从而与世界先进水平旗鼓相当。

此外,祝榆生在坦克的外形上还采取了组合式的结构,很多部件都可以拆卸和更换,不仅减轻了车身的重量,更为将来的坦克技术发展留下了改造升级的空间。

2009年7月,在中俄“和平使命”联合军演中,中国最先进的第三代主战坦克——99式坦克的改进型成为中方最受瞩目的武器装备,这是三代坦克自1999年问世以来首次驶出国门,而在这次军演中,它也凭借出色的表现证实了之前人们对其卓越性能的种种猜测,不愧为我国陆军装备的“军中神”。

为将铮铮铁骨 为人磊磊胸怀

“祝榆生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这是所有了解祝榆生的人们的共识。

关于工作,祝榆生置病残身体于不顾,却在科学研究中爆发着令人惊叹的能量。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深有感触地说:“祝总每顿饭只吃一两多粮食,真不知道他的精力是从哪里来的。”

对待同事,祝榆生平等友善。不少从事三代坦克研制的工作人员都是夜以继日、任劳任怨,他们用朴素的话语表达着对这位总师最真挚的敬意:“看在您老人家的面子上,我们没有奖金也要干好!”

对待生活,祝榆生奉行节俭。由于一只胳膊做饭不便,祝榆生的食谱上经常出现的就是面包、方便面、剩菜剩饭。

对待住房,祝榆生甘居陋室。水泥地板,白粉墙壁,祝榆生却在这里数十年如一日工作不辍,思考不息。

由于房屋冬天阴冷,考虑到老人的身体,祝榆生的女儿曾经趁他出差时给邹家华写了一封信,希望组织上能够换一套条件稍好的房子。

祝榆生得知此事后,除了将女儿严厉责备一番外,还亲自向邹家华另写了一封信,并请求将原信退回。

英雄不提来路 铭留淡泊谦恭

作为三代坦克总师,祝榆生绝对有资格站在褒奖的浪尖。但他却像当初平静地接受任务时一样,默默无闻地退到了聚光灯之外,不带走任何功名的负累。在信息化如此发达的今天,网上所能搜到的祝老的消息竟然屈指可数。

祝老的谦逊也贯穿于任何一项工作的始终。采访时,祝老总是不停地“推卸”着功劳:“三代坦克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大家一起做的工作。”

记者了解到,在科研工作历次评奖或奖励中,他都首先把名誉和利益让给下属。问其原因,祝老淡淡地笑着说:“年轻人比我更需要鼓励和荣誉。”

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祝榆生获得“兵器工业科技发展终身成就奖”。当祝老踏上领奖台时,会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面对这样一位对祖国从无所求,对名利毫无追求的老人,人们选择了最原始、最朴实的方式来表达对他深深的敬意和发自肺腑的尊重。(陈宁)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2_05/16/14563300_4.shtml
外贸型都有1500马力的了
话说豹子的空心胸罩曝光之后 大家觉得 确实不怎么样了。。。
嗯...和以前听到的说法差不多...
而且我还听说军方不愿多要99的原因之一就是嫌它皮薄,怕扛不住DM53...
还有就是老99的炮打不穿这个级别的MBT,也是个悲剧,这个坛子里也有人讲过了...
所以还是期待三代大改能给力吧...
说的是老版99吗
嗯...和以前听到的说法差不多...
而且我还听说军方不愿多要99的原因之一就是嫌它皮薄,怕扛不住DM53...
还 ...
难得没一句对的
mmxx 发表于 2012-5-16 18:27
难得没一句对的
嗯...我也只是听说而已...
肤浅 发表于 2012-5-16 17:27
说的是老版99吗

是;
这好像是好几年前的央视CCTV-10《大家》栏目的访谈的重编版本。
铅球万袋 发表于 2012-5-16 15:46
嗯...和以前听到的说法差不多...
而且我还听说军方不愿多要99的原因之一就是嫌它皮薄,怕扛不住DM53...
还 ...
99再“薄”,也是TB第一了。一看就不靠谱。
什么装甲?首上?
文章太长。。。。
我想知道,是哪一期的弹打不穿哪一批次的首上,按理说二期弹就可以无视天下坦克的车身迎弹面了吧。一期的四百多,不过最早期杯具防护的99也难挡住吧
1990年,祝榆生在去包头协调有关技术问题的路上又重重地跌了一跤,他顾不上胸口的剧痛,一只手抓住公文包,乘坐颠簸的汽车如期赶到会议现场。持续了几个小时的研讨结束了,祝老艰难地扶着桌沿,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随行人员这才发现了异样,把祝老强迫送进了医院,这才发现72岁的他已经摔断了三根肋骨……啥也别说了,向拼命三郎祝老致敬!

derkat77 发表于 2012-5-16 15:35
话说豹子的空心胸罩曝光之后 大家觉得 确实不怎么样了。。。
就是,空心胸罩。
也许人家那个战时会装硅胶。
火力更防护自然是不用多说,火控的也已经有一定成绩了,不过在机动性说要压过猫二目前来说应该还是不可能,至于动力传动系统的,这个还有待我们努力
这牛皮吹的。。。。可以理解
向祝老致敬,其他的话多说也无益……
从新外贸的八股看,可以有一些印证。
铅球万袋 发表于 2012-5-16 15:46
嗯...和以前听到的说法差不多...
而且我还听说军方不愿多要99的原因之一就是嫌它皮薄,怕扛不住DM53...
还 ...
您这话放到10年前也是没用的话。。。瞎扯淡。。

铅球万袋 发表于 2012-5-16 15:46
嗯...和以前听到的说法差不多...
而且我还听说军方不愿多要99的原因之一就是嫌它皮薄,怕扛不住DM53...
还 ...


这是万能回复吧,就没一句和主贴能对的上的,还差不多{:soso_e120:}
铅球万袋 发表于 2012-5-16 15:46
嗯...和以前听到的说法差不多...
而且我还听说军方不愿多要99的原因之一就是嫌它皮薄,怕扛不住DM53...
还 ...


这是万能回复吧,就没一句和主贴能对的上的,还差不多{:soso_e120:}
99嘛。赶紧多弄几辆更靠谱
回想一下90年代。现在心理会好受很多。
F-16T 发表于 2012-5-18 09:13
这牛皮吹的。。。。可以理解
攻击防护上超过猫2A6是吹牛皮?
这牛皮吹的。。。。可以理解
汉斯的装甲水平本来就不行
汉斯的装甲技术比牛牛和MD还是有差距吧,不过也要顶一下。
ak47hk1 发表于 2012-5-18 09:52
您这话放到10年前也是没用的话。。。瞎扯淡。。
嗯...的确是瞎扯淡呢...
毕竟我认识的人里面也就一个搞材料的老先生搞过一种陶瓷,后来用到99上了...
他说,当年军代表对这个东西其实不是很满意,认为未来国外可能很快会普及穿深750以上的蛋...
但是考虑到兔子家当时拿不出更好的东西了,也就只好如此...
其他的关于99的事情本人一概不知...
现实派 发表于 2012-5-16 21:23
99再“薄”,也是TB第一了。一看就不靠谱。

嗯...我怎么听说早期的99防护好像跟96差不多呢...
当然比之前的一些东西,诸如59一类的坑爹货还是强了很多的...
但是考虑到当时欧美在研和已经开始测试的一些新炮、新蛋...
业内某老爷子表示当时军方的确为99的防护能力担心过...
铅球万袋 发表于 2012-5-18 16:37
嗯...我怎么听说早期的99防护好像跟96差不多呢...
当然比之前的一些东西,诸如59一类的坑爹货还是强了 ...
99再早期  能早到哪儿去??能早过9910工程??

为防护能力担心  =防护能力差?

9910原型车抗红箭8E的视频现在网上随便都能找到。。
derkat77 发表于 2012-5-16 15:35
话说豹子的空心胸罩曝光之后 大家觉得 确实不怎么样了。。。
想都想得到,不空心那得多重啊。
ayanamei 发表于 2012-5-18 16:40
99再早期  能早到哪儿去??能早过9910工程??

为防护能力担心  =防护能力差?
嗯...红箭8E是破甲弹吧,我说的是抗穿能力的问题...
难道又要讲一遍破甲弹和长杆穿甲弹的不同的侵彻机理的老梗么?
我的意思是说,老99的抗穿性能是比军方期望的水平差一些...
不是说跟别的坦克比差一些...
derkat77 发表于 2012-5-16 15:35
话说豹子的空心胸罩曝光之后 大家觉得 确实不怎么样了。。。
何止空心胸罩,豹子早年间连复合装甲都没有,直到A4才撞上
而且复合装甲最坑爹丫是用厚度换质量
也就是说500毫米的复合装甲防御力只相当于400毫米,但重量跟300差不多
可以想象A4把主装甲换成复合装甲后,会多么的薄皮大馅
不过汉斯这个风格是从二战就有了,同等防御力汉斯坦克最重,同等重量汉斯坦克最薄

nyplacnew 发表于 2012-5-16 21:26
什么装甲?首上?
文章太长。。。。


首上能防穿600?炮塔正脸吧
nyplacnew 发表于 2012-5-16 21:26
什么装甲?首上?
文章太长。。。。


首上能防穿600?炮塔正脸吧
铅球万袋 发表于 2012-5-18 16:49
嗯...红箭8E是破甲弹吧,我说的是抗穿能力的问题...
难道又要讲一遍破甲弹和长杆穿甲弹的不同的侵彻机理 ...
9910就是复合装甲了
纯粹理论值,没有实际意义
untrans 发表于 2012-5-18 22:47
纯粹理论值,没有实际意义
弹和甲都要经过打靶的
MD可是贫铀装甲,硬度大大的
铅球万袋 发表于 2012-5-18 16:31
嗯...的确是瞎扯淡呢...
毕竟我认识的人里面也就一个搞材料的老先生搞过一种陶瓷,后来用到99上了...
他 ...
先搞明白现在装甲是怎么回事吧。一种陶瓷材料跟最后的装甲压根不可能会是一回事
纯粹理论值,没有实际意义
理论值没有实际意义?你这不是直接把数理化的理论研究全部否定了么?
有没有实战对比过,怎么知道?
有没有实战对比过,怎么知道?
当然,你也可以说中国的氢弹炸不死人
铅球万袋 发表于 2012-5-18 16:31
嗯...的确是瞎扯淡呢...
毕竟我认识的人里面也就一个搞材料的老先生搞过一种陶瓷,后来用到99上了...
他 ...
呃,求那个老先生的名字,看和我认识的是不是同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