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食协糖委称不排除起诉“皮鞋变果冻”爆料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3:04:19
中食协糖委称不排除起诉“皮鞋变果冻”爆料者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12日  新华网


  (中国网事)果冻到底有啥“内幕”?——果冻企业调查走访记
  新华网福州4月12日电(记者许雪毅)“果冻究竟有没有含工业明胶?这东西还能吃吗?”近日,有实名认证微博声称“老酸奶和果冻含有破皮鞋炼制的明胶”,在网上引发消费者对果冻产品的强烈质疑。另一方面,目前这个消息对相关企业行业造成了多大影响?他们是否有进一步的说明和动作?带着这些疑问,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走进国内知名果冻生产商所在地之一——福建晋江进行调查。
  【网民聚焦】网友“cfang_bubu”:今天跟五岁的小侄女视频,她很认真地告诉我她不能吃酸奶、果冻和冰激凌了……我问为啥,她説因为都是烂皮鞋做的……
  【记者调查】“皮鞋变果冻”没有根据
  “我在果冻行业待的时间不下10年,所谓果冻添加工业明胶的说法毫无根据。”福建亲亲股份有限公司品质管理部副总经理辛亚东接受“中国网事”记者采访说。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糖果专业委员会10日发表声明显示,果冻的主要原料为:水、食糖、增稠剂、魔芋粉、酸味剂、食用香精香料、色素等。果冻中的增稠剂通常来源于卡拉胶、海藻酸钠等海藻提取物或者其他膳食纤维。
  晋江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生产监管股股长颜金杯告诉记者,卡拉胶一般是从海藻等植物中提取,而明胶来源于动物皮革,两者完全不一样。按照国家添加剂卫生使用标准,卡拉胶可以根据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对人体没有危害。多年的监管过程中没有发现果冻企业使用明胶的情况。
  “无论从技术还是成本角度考虑,果冻生产都不适合使用明胶。”辛亚东说,果冻酸性较高,而明胶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不能满足果冻常温贮存的产品属性,也没法像卡拉胶一样带来爽滑的口感。另外,胶的成本只占果冻成本的5%,在这方面花心思意义不大。
  蜡笔小新(福建)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品质管理部经理周胜兴为记者算了一笔帐:“明胶是比较便宜,目前一公斤明胶大概40元,一公斤卡拉胶80元-90元。但问题是,要达到同样的稠度,明胶的使用量差不多是卡拉胶的两倍半,用明胶取代卡拉胶企业是根本不划算的。”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供给记者的资料显示,截止目前,全省共有获证食品生产许可证的果冻生产企业51家。2010年以来,每年均组织对果冻产品实施省级监督抽查,对果冻产品的规格、铅、总砷、铜、菌落总数等项目进行检验。共监督抽查155批次,仅3批次不合格,2批次果冻产品实物质量指标(糖精钠、菌落总数、安赛蜜)不合格,1批次果冻产品警示语标注不合格,均和明胶没有关系。
  【网民聚焦】网友“八卦_我实在是太CJ了”:最烦这类藏着掖着的爆料……哪个企业用了工业劣质明胶,请毫不客气的公布,不要毁了其他的老实经营者。
  【记者调查】“内幕说”引发不良后果 果冻行业喊“伤不起”
  “……尽管我们分别在电话中和协会的官网上作了充分的说明,但仍然能够强烈地感觉到消费者的担忧和疑虑。更为严重的是,据我会刚刚收到的消息,已经有多家果冻企业陆续接到多个地方监管管理部门要求‘果冻产品全面下架待检查’的通知。”福建亲亲股份有限公司行政部总经理肖锦根向记者展示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糖果专业委员会11日的一份函件。
  “每年的1月份到中秋之前的这段时间是果冻销售旺季,目前冲击波已经出现了。”辛亚东说,微博传言是9日发布的,10日一些卖场马上要求我们出具相关声明,否则就让产品下架。11日上午公司赶紧给经销商提供了“关于果冻产品中未添加明胶的声明”。
  “虽然短短几天没法全面评估我们的损失,但可以肯定对我们行业影响很大。”蜡笔小新(福建)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品牌管理中心负责人王小喜说,这个传言最糟糕的就是“不细说”,让大家都去猜测。我们很担心消费者因为不了解果冻知识而产生“大不了不吃”或者“少吃点”的想法,而这几乎难以避免。
  【网民聚焦】网友“军都小飞侠”:作为公众人物,此番言论的确大为不妥。心情可以理解,后果很是严重。
  【记者调查】中食协糖委:可能对信息发布者进行起诉
  对于果冻“内幕说”事件,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糖果专业委员会在相关函件中表示,“在互联网这一越来越广阔的平台上,网民和博主应该加强自律,名人更应该自律。”“不能排除未来代表行业对微博信息发布者进行起诉的可能。”
  至于如何杜绝此类事件发生,晋江市食品行业协会秘书长陈昌熙表示,需要企业、媒介和政府三方共同努力。企业首先要加强自律,加强职业道德培训,保证产品质量没有问题,同时品牌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媒介要负责任,不要放过对坏企业的监督,也不能冤枉好企业;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利用权威性积极介入相关事件的协调解决。


  “很重要的是要让消费者知道事实真相。”王小喜说,现在网络传播太发达,类似的事件来得太突然,让整个行业发展很被动。希望有关行业组织和政府部门尽量给老百姓做一些知识科普。作为企业,也会考虑更透明地标识,并且通过各种渠道更好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




http://news.sina.com.cn/c/2012-04-12/164324262243.shtml

中食协糖委称不排除起诉“皮鞋变果冻”爆料者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12日  新华网


  (中国网事)果冻到底有啥“内幕”?——果冻企业调查走访记
  新华网福州4月12日电(记者许雪毅)“果冻究竟有没有含工业明胶?这东西还能吃吗?”近日,有实名认证微博声称“老酸奶和果冻含有破皮鞋炼制的明胶”,在网上引发消费者对果冻产品的强烈质疑。另一方面,目前这个消息对相关企业行业造成了多大影响?他们是否有进一步的说明和动作?带着这些疑问,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走进国内知名果冻生产商所在地之一——福建晋江进行调查。
  【网民聚焦】网友“cfang_bubu”:今天跟五岁的小侄女视频,她很认真地告诉我她不能吃酸奶、果冻和冰激凌了……我问为啥,她説因为都是烂皮鞋做的……
  【记者调查】“皮鞋变果冻”没有根据
  “我在果冻行业待的时间不下10年,所谓果冻添加工业明胶的说法毫无根据。”福建亲亲股份有限公司品质管理部副总经理辛亚东接受“中国网事”记者采访说。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糖果专业委员会10日发表声明显示,果冻的主要原料为:水、食糖、增稠剂、魔芋粉、酸味剂、食用香精香料、色素等。果冻中的增稠剂通常来源于卡拉胶、海藻酸钠等海藻提取物或者其他膳食纤维。
  晋江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生产监管股股长颜金杯告诉记者,卡拉胶一般是从海藻等植物中提取,而明胶来源于动物皮革,两者完全不一样。按照国家添加剂卫生使用标准,卡拉胶可以根据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对人体没有危害。多年的监管过程中没有发现果冻企业使用明胶的情况。
  “无论从技术还是成本角度考虑,果冻生产都不适合使用明胶。”辛亚东说,果冻酸性较高,而明胶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不能满足果冻常温贮存的产品属性,也没法像卡拉胶一样带来爽滑的口感。另外,胶的成本只占果冻成本的5%,在这方面花心思意义不大。
  蜡笔小新(福建)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品质管理部经理周胜兴为记者算了一笔帐:“明胶是比较便宜,目前一公斤明胶大概40元,一公斤卡拉胶80元-90元。但问题是,要达到同样的稠度,明胶的使用量差不多是卡拉胶的两倍半,用明胶取代卡拉胶企业是根本不划算的。”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供给记者的资料显示,截止目前,全省共有获证食品生产许可证的果冻生产企业51家。2010年以来,每年均组织对果冻产品实施省级监督抽查,对果冻产品的规格、铅、总砷、铜、菌落总数等项目进行检验。共监督抽查155批次,仅3批次不合格,2批次果冻产品实物质量指标(糖精钠、菌落总数、安赛蜜)不合格,1批次果冻产品警示语标注不合格,均和明胶没有关系。
  【网民聚焦】网友“八卦_我实在是太CJ了”:最烦这类藏着掖着的爆料……哪个企业用了工业劣质明胶,请毫不客气的公布,不要毁了其他的老实经营者。
  【记者调查】“内幕说”引发不良后果 果冻行业喊“伤不起”
  “……尽管我们分别在电话中和协会的官网上作了充分的说明,但仍然能够强烈地感觉到消费者的担忧和疑虑。更为严重的是,据我会刚刚收到的消息,已经有多家果冻企业陆续接到多个地方监管管理部门要求‘果冻产品全面下架待检查’的通知。”福建亲亲股份有限公司行政部总经理肖锦根向记者展示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糖果专业委员会11日的一份函件。
  “每年的1月份到中秋之前的这段时间是果冻销售旺季,目前冲击波已经出现了。”辛亚东说,微博传言是9日发布的,10日一些卖场马上要求我们出具相关声明,否则就让产品下架。11日上午公司赶紧给经销商提供了“关于果冻产品中未添加明胶的声明”。
  “虽然短短几天没法全面评估我们的损失,但可以肯定对我们行业影响很大。”蜡笔小新(福建)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品牌管理中心负责人王小喜说,这个传言最糟糕的就是“不细说”,让大家都去猜测。我们很担心消费者因为不了解果冻知识而产生“大不了不吃”或者“少吃点”的想法,而这几乎难以避免。
  【网民聚焦】网友“军都小飞侠”:作为公众人物,此番言论的确大为不妥。心情可以理解,后果很是严重。
  【记者调查】中食协糖委:可能对信息发布者进行起诉
  对于果冻“内幕说”事件,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糖果专业委员会在相关函件中表示,“在互联网这一越来越广阔的平台上,网民和博主应该加强自律,名人更应该自律。”“不能排除未来代表行业对微博信息发布者进行起诉的可能。”
  至于如何杜绝此类事件发生,晋江市食品行业协会秘书长陈昌熙表示,需要企业、媒介和政府三方共同努力。企业首先要加强自律,加强职业道德培训,保证产品质量没有问题,同时品牌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媒介要负责任,不要放过对坏企业的监督,也不能冤枉好企业;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利用权威性积极介入相关事件的协调解决。


  “很重要的是要让消费者知道事实真相。”王小喜说,现在网络传播太发达,类似的事件来得太突然,让整个行业发展很被动。希望有关行业组织和政府部门尽量给老百姓做一些知识科普。作为企业,也会考虑更透明地标识,并且通过各种渠道更好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




http://news.sina.com.cn/c/2012-04-12/164324262243.shtml

CD从来不缺各行各业的人
相信这时候LX会有做果冻的人来作证
为了配合一下楼上,作为一个从业人员,我来爆料我们家果冻都是皮鞋做的。
我想知道的是,果冻和老酸奶的制造商因为这些“爆料”而遭受的损失有没有人来负责呢?
坚决支持起诉造谣者

很难想象会有大的(那么多)企业用工业明胶代替食品级明胶(卡拉胶),如果是这样,早就该由企业内员工爆料了,还等到你个记者吗
为了配合一下楼上,作为一个从业人员,我来爆料我们家果冻都是皮鞋做的。
配合一下,英伦风的果冻是用其乐鞋做的,阿迪鞋做出来的酸奶有股子猪肘子味
involute 发表于 2012-4-12 19:10
为了配合一下楼上,作为一个从业人员,我来爆料我们家果冻都是皮鞋做的。
成本太高。
suberwang 发表于 2012-4-12 19:16
我想知道的是,果冻和老酸奶的制造商因为这些“爆料”而遭受的损失有没有人来负责呢?
肯定不会有人负责的。爆料的那个主持人可以说第一,我也是听说的,只是随口一说而已;第二,我这也是出于社会责任心,谁叫食品行业这么多问题……blabla,总之我做的没错。

嘛,不过话说回来,食品行业不断发生问题,也确实难免会出这种殃及池鱼的事。就算没有明胶门,以后也会出现个牛肉冻门什么的……
involute 发表于 2012-4-12 19:10
为了配合一下楼上,作为一个从业人员,我来爆料我们家果冻都是皮鞋做的。
为了配合一下楼上,作为一个从业人员,我来爆料我们家皮鞋都是果冻做的。
zetaplus 发表于 2012-4-12 20:34
肯定不会有人负责的。爆料的那个主持人可以说第一,我也是听说的,只是随口一说而已;第二,我这也是出于 ...
   所以有些媒体人才会那么有恃无恐,随便“爆料”的成本比随地扔垃圾的成本都低,还能吸引眼球,何不为之?
suberwang 发表于 2012-4-12 21:02
所以有些媒体人才会那么有恃无恐,随便“爆料”的成本比随地扔垃圾的成本都低,还能吸引眼球,何不为之 ...
所以我就说了,凡是以“据说”、“有朋友告诉我”、“有同事告诉我”这样开头的消息,一律视为都市流言,要报以怀疑的态度。
zetaplus 发表于 2012-4-12 21:10
所以我就说了,凡是以“据说”、“有朋友告诉我”、“有同事告诉我”这样开头的消息,一律视为都市流言, ...
应该如此,但问题就在于相当多的媒体受众还缺乏批判性思维,不少人往往人云亦云,跟风随大流,有些人听到什么就信什么,跟别提捕风捉影添油加醋了。而且即使是市井流言,传多了听多了也会有三人成虎的效果,谎言重复一千遍即使不是真理,也越来越像真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