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首贴:三言两语说说张佩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1:15:17

    有那么一年,CCTV—1黄金时段热播《船政风云》。甲素知所谓央视大戏,不受政治左右者鲜矣,所以多数实无足观,遂并不在意。某日照例持遥控器扫射频道,忽见鲍国安白其须而马其褂,自称左宗棠,宣读圣旨将下跪者张佩纶罢官,那么这是马江战后了。鲍国安算好演员,但甲臆断他擅长塑造心机深沉的人物,未必演得出左侯的大格局和小器量,编导也未必会写一个踔厉奋发乖戾张扬的左季高来给他演,而且身着便服,在似乎是花厅的场景里面宣旨,也未免草率了一点。免官的措辞又过于婉转,张佩纶的反应又过于惊愕,他有李鸿章为奥援,此一节当早在计算之中。后见张佩纶拿出演话剧的身段,手捧圣旨颠踬出房,这时候画外音响起,说他此后流放到边疆,遇赦作了李鸿章的幕僚,李鸿章为了安慰败军之将,配以爱女,他后来郁郁而终。他徒尚空谈,不通实务,中了慈禧太后的圈套云云,不觉失笑:想不到编剧先生幽默至此。

打输了仗,覆师辱国,这边付诸国法,那边反要去安慰么?安慰败将用女儿的么?晚清败军之将亦云众矣,他李少荃有几个女儿能安慰得过来?

向来谈论这一头婚事的人不少,有说闺阁巨眼识英雄的,有说补报的,有说笼络的,说安慰的还真是别无分号。其实张李两家渊源有自,李少荃算张幼樵世叔一辈,与其父张印塘在洪杨乱里共涉艰险,忆称“意气投合”,“患难之交”。印塘死得早,没有再同李家深交下去,不过后来幼樵丧母,少荃特赠赙金之余,起意罗致幼樵入幕,又为其兄谋饭碗,又为其父表墓,香火之情看来不浅。幼樵丁忧起复继续做他的清流,白简搏击,劾尽他们所认为的佞臣,独无一言及于少荃,少荃岂无可劾耶?在势力交织的官场,幼樵实在是少荃与北派领袖李鸿藻沟通的重要媒介,两人过从极隐且密,个中委曲,不是一言说得尽的。再一层,幼樵属于天才儿童,少荃深深推重,许以北学大师,旧有婚姻之约,有人疑其甚至拟托平生事业,也未尝无因。及马江熸师,而竟毅然许婚,是自言“深惬素怀”的。此女名鞠耦,深得少荃的钟爱,一直带在身边,二十三岁方才定亲,小幼樵十七岁,做个招赘的谪戍客继室的继室,外人怎样看都不般配。不过据称两人琴瑟和谐,“以家酿与鞠耦小酌,月影清圆,花香摇曳,酒亦微醺矣”,“鞠耦生日,夜煮茗谈史,甚乐”,倒象是一副喈喈于飞的样子。可叹这人注定了宦途蹭蹬,既不见容于阿舅“小合肥”李经方,甲午年又再遭了弹劾,逐出直隶总督府,定居南京,还有钱买下一座侯府,有闲与鞠耦共著食谱和武侠小说,固不复少年得意之时,总还称得上闲适。丈人数度举荐,只是坚卧不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说郁郁而终也可以,实在他身败名裂过的人,用行舍藏四个字,从小就烂熟了吧。

从同治到光绪初年,一群在翰詹科道供职的京官,以儒家传统观念为基础,以国家利益为诉求,以奏疏为主要工具,以集体行动成声援之势力,议论国事,搏击权要,全面发挥监察功能,逐渐形成所谓“清流(青牛)党”。时人称李鸿藻为牛头,张佩纶、张之洞为牛角,陈宝琛为牛尾,王懿荣为牛腹,宝廷为牛鞭,每日里飞章劾人言事,锋芒极盛,名震天下,对当时政局影响不浅,清流那几个人一面受朝野瞩目,一面也就深深地卷入诡谲的政争而难以自拔。到了光绪十年甲申三月之变,朝廷上的角逐到了图穷匕现的地步,南派借着中法战争的由头突然发难,醇王以庸才上位,自恭王之下全班出军机,清流谋主李鸿藻亦遭一体斥逐,张香涛机巧,事先脱颖而出巡按一方,宝廷乖觉,早早就揽了个风流官司自劾求去,亲近北派的清流风流云散。而“往还五千里,咒骂十三家”,曾经攻走三品以上大员廿一人,风头最健的张幼樵却不曾贬谪,反而以三品卿衔做了会办福建海疆事务大臣,面对法国的军舰;陈伯潜做会办南洋事务大臣,面对横蛮的曾九。

幼樵心里明白,这一去其任甚重,其意亦险:当轴者忌其多言已久,此举磨砺英雄或者有之,把讨厌鬼送入危地的成分更重。原来当时法国在东南亚武力殖民,努力经营越南,而越南时为清国藩属,反企图在两国夹缝中展其捭阖。法国既知宗主国的清国势不能不救越南,遂谋先发制人,明眼人都看得出,福建难免一战。他口里说说大清对法三可胜,清廷边事糜烂谁也有数,战端一开,怕就不是那么简单。但他似乎到底低估了朝廷首鼠两端的程度,随船政大臣何如璋屡次急奏早定大计,只得了个“无旨不得先行开炮”的死命令。甚至当法舰开进闽江,同清国军舰交错停泊时,是和是战依旧没个定准,军机处命令至于前后倒错。幼樵本来以书生典兵,戎事不习,至此身陷战则必败,和则遭谴的死局,再加上进止无据,“请先发,不可。请互援,不可。机会屡失,朝令暮改”,于是宜其竭蹶。

事情看似如此,深究起来这一败之中仍有蹊跷。幼樵南出前随少荃巡海,促膝密谈,果订何约?本已决心称病,到了福建却锐意任事,自请督师马江,总督何璟、巡抚张兆栋拱手让权,竟直受不疑,果欲何为?已接法军最后通牒,谓上海和谈破裂,8月22日动兵,竟于21日晚只身潜遁,使三军临战无主,果负何谋?事先大言炎炎,临机措置乖方,败得既窝囊又狼狈,言路上弹章累累,民间描摹得尤其不堪,而能够上不致撄雷霆之怒,下不致失东床之美,果有何恃?谜团种种,正不免后人猜疑。

法国的战略,是企图以越南北圻为根据地,陆路北出云贵,海路则进占琼州,据有台湾,向福建用兵。幼樵去福建前夕,少荃原本已经和法国代表签过一个简约,基本上倾向于放弃越南,换取和平,但是双方军队旋即在观音桥交火,法舰便压迫马尾,战事遂不可免。少荃自度力不能胜敌,无奈放出外交手段,索性就败给法国,引起英德的警惕,嗾其出面制衡。所以就少荃而言,对法不可求战而只可应战,不可胜而只可败,败又要败得适当,为日后和谈预留地步,个中分寸,甚难掌握。台湾有刘铭传可恃,只恐福建一干不知兵的督抚打得过大,败得过惨,以致局面不可收拾。反复权衡下来,则沈葆桢惨淡经营的福建水师势成弃子。少荃的着眼永远在多国外交,他的立意永远是和。这也是他有别于时人的所在,也是他为人所误和误国的所在。“战必败,和必乱,败而后和,和而后安”,后世张群论中日之战,或得其心事。这一番计较自然不足为外人道,幼樵或即衔命甘为牺牲,以保这一番擘画得以实现,以保少荃的威望不至大损。幼樵曾书致李鸿藻言:“以此深忧过计,恐酿成大患,又不仅一人之出处进退矣。闽海殆不能战,厦门尤不能守,然闽止一隅耳,胜负得失,犹第二义也。”拈着他这枚过河卒子的手,属于孙毓汶,还是李少荃呢?法国倒也不为已甚,击沉福建水师的九艘战舰,轰毁左季高的马尾船厂,歼士千余,进闽江浅尝辄出,幼樵才能以丧师辱国之将,从容回马江处置善后,部署防务。其时何璟、张兆栋辈方仓皇引去,幼樵竟还是有担当的人呢。他的奏折上有这样的句子:“曾国藩初覆师于湖口,而其后遂为中兴第一功臣,此固人事之平陂往复,抑亦天心之草昧坚贞。”是狂言?是饰词?败得如此狼狈,仍隐然自命曾文正,幼樵其志竟不在小呢。

如果以上成立,那么后来少荃的许婚,既是对幼樵牺牲的报答,又是为他日后在北洋逐渐发挥影响的张本了。婿犹半子,有资格得到丈人授权的。少荃牢记老师教的窍门,“办大事以找替手为第一”,叵耐淮军暮气过深,他自己驭下又纯凭手腕,自小合肥以下莫不嗜利如命,放眼总督府和淮军系,找不到一个人能象他之于曾文正那样,接得下偌大一副担子。于是有人说,他就相中了张幼樵。可惜世事不从人愿,幼樵自己也多少有点不知检束,不久就遭攻走,纵有万般筹算,一例翻成画饼。鞠耦从小随父亲看公文,颇通时事,在南京时候父女之间依旧函电交驰,锐敏不让须眉。看来她多半也是个眼大心雄的女子,未必就甘于随夫婿避居林下,那么他们的幸福生活亦有可探询之处了。

幼樵与鞠耦有子名志沂,大约取个“吾与点也”的意思,是张爱玲的父亲。但张爱玲言谈间显得对乃祖极端淡漠,至于不知其名,亦罕事也。





    有那么一年,CCTV—1黄金时段热播《船政风云》。甲素知所谓央视大戏,不受政治左右者鲜矣,所以多数实无足观,遂并不在意。某日照例持遥控器扫射频道,忽见鲍国安白其须而马其褂,自称左宗棠,宣读圣旨将下跪者张佩纶罢官,那么这是马江战后了。鲍国安算好演员,但甲臆断他擅长塑造心机深沉的人物,未必演得出左侯的大格局和小器量,编导也未必会写一个踔厉奋发乖戾张扬的左季高来给他演,而且身着便服,在似乎是花厅的场景里面宣旨,也未免草率了一点。免官的措辞又过于婉转,张佩纶的反应又过于惊愕,他有李鸿章为奥援,此一节当早在计算之中。后见张佩纶拿出演话剧的身段,手捧圣旨颠踬出房,这时候画外音响起,说他此后流放到边疆,遇赦作了李鸿章的幕僚,李鸿章为了安慰败军之将,配以爱女,他后来郁郁而终。他徒尚空谈,不通实务,中了慈禧太后的圈套云云,不觉失笑:想不到编剧先生幽默至此。

打输了仗,覆师辱国,这边付诸国法,那边反要去安慰么?安慰败将用女儿的么?晚清败军之将亦云众矣,他李少荃有几个女儿能安慰得过来?

向来谈论这一头婚事的人不少,有说闺阁巨眼识英雄的,有说补报的,有说笼络的,说安慰的还真是别无分号。其实张李两家渊源有自,李少荃算张幼樵世叔一辈,与其父张印塘在洪杨乱里共涉艰险,忆称“意气投合”,“患难之交”。印塘死得早,没有再同李家深交下去,不过后来幼樵丧母,少荃特赠赙金之余,起意罗致幼樵入幕,又为其兄谋饭碗,又为其父表墓,香火之情看来不浅。幼樵丁忧起复继续做他的清流,白简搏击,劾尽他们所认为的佞臣,独无一言及于少荃,少荃岂无可劾耶?在势力交织的官场,幼樵实在是少荃与北派领袖李鸿藻沟通的重要媒介,两人过从极隐且密,个中委曲,不是一言说得尽的。再一层,幼樵属于天才儿童,少荃深深推重,许以北学大师,旧有婚姻之约,有人疑其甚至拟托平生事业,也未尝无因。及马江熸师,而竟毅然许婚,是自言“深惬素怀”的。此女名鞠耦,深得少荃的钟爱,一直带在身边,二十三岁方才定亲,小幼樵十七岁,做个招赘的谪戍客继室的继室,外人怎样看都不般配。不过据称两人琴瑟和谐,“以家酿与鞠耦小酌,月影清圆,花香摇曳,酒亦微醺矣”,“鞠耦生日,夜煮茗谈史,甚乐”,倒象是一副喈喈于飞的样子。可叹这人注定了宦途蹭蹬,既不见容于阿舅“小合肥”李经方,甲午年又再遭了弹劾,逐出直隶总督府,定居南京,还有钱买下一座侯府,有闲与鞠耦共著食谱和武侠小说,固不复少年得意之时,总还称得上闲适。丈人数度举荐,只是坚卧不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说郁郁而终也可以,实在他身败名裂过的人,用行舍藏四个字,从小就烂熟了吧。

从同治到光绪初年,一群在翰詹科道供职的京官,以儒家传统观念为基础,以国家利益为诉求,以奏疏为主要工具,以集体行动成声援之势力,议论国事,搏击权要,全面发挥监察功能,逐渐形成所谓“清流(青牛)党”。时人称李鸿藻为牛头,张佩纶、张之洞为牛角,陈宝琛为牛尾,王懿荣为牛腹,宝廷为牛鞭,每日里飞章劾人言事,锋芒极盛,名震天下,对当时政局影响不浅,清流那几个人一面受朝野瞩目,一面也就深深地卷入诡谲的政争而难以自拔。到了光绪十年甲申三月之变,朝廷上的角逐到了图穷匕现的地步,南派借着中法战争的由头突然发难,醇王以庸才上位,自恭王之下全班出军机,清流谋主李鸿藻亦遭一体斥逐,张香涛机巧,事先脱颖而出巡按一方,宝廷乖觉,早早就揽了个风流官司自劾求去,亲近北派的清流风流云散。而“往还五千里,咒骂十三家”,曾经攻走三品以上大员廿一人,风头最健的张幼樵却不曾贬谪,反而以三品卿衔做了会办福建海疆事务大臣,面对法国的军舰;陈伯潜做会办南洋事务大臣,面对横蛮的曾九。

幼樵心里明白,这一去其任甚重,其意亦险:当轴者忌其多言已久,此举磨砺英雄或者有之,把讨厌鬼送入危地的成分更重。原来当时法国在东南亚武力殖民,努力经营越南,而越南时为清国藩属,反企图在两国夹缝中展其捭阖。法国既知宗主国的清国势不能不救越南,遂谋先发制人,明眼人都看得出,福建难免一战。他口里说说大清对法三可胜,清廷边事糜烂谁也有数,战端一开,怕就不是那么简单。但他似乎到底低估了朝廷首鼠两端的程度,随船政大臣何如璋屡次急奏早定大计,只得了个“无旨不得先行开炮”的死命令。甚至当法舰开进闽江,同清国军舰交错停泊时,是和是战依旧没个定准,军机处命令至于前后倒错。幼樵本来以书生典兵,戎事不习,至此身陷战则必败,和则遭谴的死局,再加上进止无据,“请先发,不可。请互援,不可。机会屡失,朝令暮改”,于是宜其竭蹶。

事情看似如此,深究起来这一败之中仍有蹊跷。幼樵南出前随少荃巡海,促膝密谈,果订何约?本已决心称病,到了福建却锐意任事,自请督师马江,总督何璟、巡抚张兆栋拱手让权,竟直受不疑,果欲何为?已接法军最后通牒,谓上海和谈破裂,8月22日动兵,竟于21日晚只身潜遁,使三军临战无主,果负何谋?事先大言炎炎,临机措置乖方,败得既窝囊又狼狈,言路上弹章累累,民间描摹得尤其不堪,而能够上不致撄雷霆之怒,下不致失东床之美,果有何恃?谜团种种,正不免后人猜疑。

法国的战略,是企图以越南北圻为根据地,陆路北出云贵,海路则进占琼州,据有台湾,向福建用兵。幼樵去福建前夕,少荃原本已经和法国代表签过一个简约,基本上倾向于放弃越南,换取和平,但是双方军队旋即在观音桥交火,法舰便压迫马尾,战事遂不可免。少荃自度力不能胜敌,无奈放出外交手段,索性就败给法国,引起英德的警惕,嗾其出面制衡。所以就少荃而言,对法不可求战而只可应战,不可胜而只可败,败又要败得适当,为日后和谈预留地步,个中分寸,甚难掌握。台湾有刘铭传可恃,只恐福建一干不知兵的督抚打得过大,败得过惨,以致局面不可收拾。反复权衡下来,则沈葆桢惨淡经营的福建水师势成弃子。少荃的着眼永远在多国外交,他的立意永远是和。这也是他有别于时人的所在,也是他为人所误和误国的所在。“战必败,和必乱,败而后和,和而后安”,后世张群论中日之战,或得其心事。这一番计较自然不足为外人道,幼樵或即衔命甘为牺牲,以保这一番擘画得以实现,以保少荃的威望不至大损。幼樵曾书致李鸿藻言:“以此深忧过计,恐酿成大患,又不仅一人之出处进退矣。闽海殆不能战,厦门尤不能守,然闽止一隅耳,胜负得失,犹第二义也。”拈着他这枚过河卒子的手,属于孙毓汶,还是李少荃呢?法国倒也不为已甚,击沉福建水师的九艘战舰,轰毁左季高的马尾船厂,歼士千余,进闽江浅尝辄出,幼樵才能以丧师辱国之将,从容回马江处置善后,部署防务。其时何璟、张兆栋辈方仓皇引去,幼樵竟还是有担当的人呢。他的奏折上有这样的句子:“曾国藩初覆师于湖口,而其后遂为中兴第一功臣,此固人事之平陂往复,抑亦天心之草昧坚贞。”是狂言?是饰词?败得如此狼狈,仍隐然自命曾文正,幼樵其志竟不在小呢。

如果以上成立,那么后来少荃的许婚,既是对幼樵牺牲的报答,又是为他日后在北洋逐渐发挥影响的张本了。婿犹半子,有资格得到丈人授权的。少荃牢记老师教的窍门,“办大事以找替手为第一”,叵耐淮军暮气过深,他自己驭下又纯凭手腕,自小合肥以下莫不嗜利如命,放眼总督府和淮军系,找不到一个人能象他之于曾文正那样,接得下偌大一副担子。于是有人说,他就相中了张幼樵。可惜世事不从人愿,幼樵自己也多少有点不知检束,不久就遭攻走,纵有万般筹算,一例翻成画饼。鞠耦从小随父亲看公文,颇通时事,在南京时候父女之间依旧函电交驰,锐敏不让须眉。看来她多半也是个眼大心雄的女子,未必就甘于随夫婿避居林下,那么他们的幸福生活亦有可探询之处了。

幼樵与鞠耦有子名志沂,大约取个“吾与点也”的意思,是张爱玲的父亲。但张爱玲言谈间显得对乃祖极端淡漠,至于不知其名,亦罕事也。




酸到牙都快掉了,还是大白话看着轻松。
本来就是白话,只不过不够“大”白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