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界:为什么会说中国话就要受排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3:33:15
现在在日本,只要一提到谁会说中国话,懂中国事务,马上就要受到排挤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记者金熙德报道 在时隔一周的APEC及东盟的中日领导人会谈中,日本首相小泉依然没有提出解决参拜问题的方案,因而也未能解开由他系上的中日政治僵局的死结。可以说,一段时间来,日本对华外交陷于“战略贫困”,而缺乏“知华派”驱动,既是其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其必然后果。
“驻华大使”曾是日本外交界殊荣
    近来,日本盛行一个词汇:China School Bashing (敲打“知华派”)。有位日本学者曾评论道:现在在日本,只要一提到谁会说中国话,懂中国事务,马上就要受到排挤。这虽有些夸张,但也反映了一些现实。
    然而,回顾1972年中日复交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以对美关系为主,同时也大力发展对华关系”曾一度是日本政界的主流思路。从田中角荣、大平正芳以来的历届首相和外相以及后藤田正晴、加藤纮一、野中广务等著名政治家,都把推动对华关系视为维护日本长远利益的重中之重。
    日本外务省、通产省、大藏省等政府部门中涌现出了一批负责对华事务的“知华派”官员。他们大多出身于东京大学法学部,其进修汉语的地点也逐渐由台北转到北京,而后在日本驻华使馆或本省负责对华事务。在“知华派”外交官中,“驻华大使”一职是众望所归的一个位置。要获此“殊荣”,除要具备一流精英和对华事务专家的条件以外,还需具备曾任外务省中国课长(相当于处长)、亚洲局局长以及驻华使馆各级职位等经历。前驻华大使谷野作太郎、现任大使阿南惟茂都是“知华派”外交官中的佼佼者。如阿南大使自1983年以来已是先后作为参赞、公使、大使被三次派驻中国。
    不仅如此,日本学界和媒体也曾大力称颂中日友好关系。人们很难想象,如今以对华强硬著称的《读卖新闻》,当年也曾以热情的口吻报道过中日关系的发展。
“知华派”缘何受挤压?
    今年11月20日,日本《产经新闻》指出,受首相参拜事件及中日东海气田开发争议等影响,“日本政府的对华外交正出现强硬倾向”。
    日本对华姿态渐趋强硬的背景因素包括:日本政界“总体保守化”,冷战后对华战略严重缺位,中国经济崛起和日本经济萧条,新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对侵华历史缺乏正确认识的新生代政治家登场,元老政治家们退出政治舞台。日本政界的亲美、反华、亲台、排外等倾向合流而成对华强硬氛围,对原先的对华政策形成冲击。在这一氛围下,一些外交姿态温和或主张重视对华关系的政治家,如野中广务、加藤纮一、田中真纪子、河野洋平等人,相继失去了政治影响力。
    如今,日本外交决策体系的一大变化,就在于外务省的作用降低,首相官邸的作用增大。据传,现任首相小泉纯一郎的亲信中通晓中国问题的智囊几近空白,而且该政权还在继续排挤政府高层的“知华派”。2002年5月8日“沈阳总领馆事件”发生后,一批日本政客掀起了“妖魔化中国”的浪潮。在对华交涉理屈词穷之际,他们又把对华外交的不满发泄到外务省“知华派”外交官们身上。最近几年,日本政府内通晓汉语、长于中国事务的高级外交官们被陆续调离对华外交领域,被派驻美国、东南亚、南亚及其他各地区的使领馆,干着根本用不着汉语、与中国事务无关的工作。
小泉外交缺乏“知华派”驱动
    当今日本决策层,是由小泉纯一郎、安倍晋三等对华政策上最消极的一些人组成的。小泉出任首相以来,在中日关系的政治底线上实施强行突破,连续四年参拜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使中日关系深陷“政冷”僵局。
    2004年9月27日,小泉改组了自民党领导机构和内阁。鹰派政治新星安倍晋三留任自民党代理干事长。接任外相的町村信孝曾在2000年底出任森内阁的文科大臣,任内曾为右翼学者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的歪曲日本侵略历史的教科书大开绿灯。留任阁僚的总务相麻生太郎、经济产业相中川昭一、环境相小池百合子三人,在防卫、外交政策上均倾向于亲台的对华强硬派。作为原“YKK”(由山崎拓、加藤纮一、小泉纯一郎组成的政治盟友集团)的成员之一,此次被小泉任命为首相辅佐官的山崎拓,一贯主张修改宪法并积极配合美国“行使集体自卫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6 12:16:40编辑过]
现在在日本,只要一提到谁会说中国话,懂中国事务,马上就要受到排挤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记者金熙德报道 在时隔一周的APEC及东盟的中日领导人会谈中,日本首相小泉依然没有提出解决参拜问题的方案,因而也未能解开由他系上的中日政治僵局的死结。可以说,一段时间来,日本对华外交陷于“战略贫困”,而缺乏“知华派”驱动,既是其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其必然后果。
“驻华大使”曾是日本外交界殊荣
    近来,日本盛行一个词汇:China School Bashing (敲打“知华派”)。有位日本学者曾评论道:现在在日本,只要一提到谁会说中国话,懂中国事务,马上就要受到排挤。这虽有些夸张,但也反映了一些现实。
    然而,回顾1972年中日复交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以对美关系为主,同时也大力发展对华关系”曾一度是日本政界的主流思路。从田中角荣、大平正芳以来的历届首相和外相以及后藤田正晴、加藤纮一、野中广务等著名政治家,都把推动对华关系视为维护日本长远利益的重中之重。
    日本外务省、通产省、大藏省等政府部门中涌现出了一批负责对华事务的“知华派”官员。他们大多出身于东京大学法学部,其进修汉语的地点也逐渐由台北转到北京,而后在日本驻华使馆或本省负责对华事务。在“知华派”外交官中,“驻华大使”一职是众望所归的一个位置。要获此“殊荣”,除要具备一流精英和对华事务专家的条件以外,还需具备曾任外务省中国课长(相当于处长)、亚洲局局长以及驻华使馆各级职位等经历。前驻华大使谷野作太郎、现任大使阿南惟茂都是“知华派”外交官中的佼佼者。如阿南大使自1983年以来已是先后作为参赞、公使、大使被三次派驻中国。
    不仅如此,日本学界和媒体也曾大力称颂中日友好关系。人们很难想象,如今以对华强硬著称的《读卖新闻》,当年也曾以热情的口吻报道过中日关系的发展。
“知华派”缘何受挤压?
    今年11月20日,日本《产经新闻》指出,受首相参拜事件及中日东海气田开发争议等影响,“日本政府的对华外交正出现强硬倾向”。
    日本对华姿态渐趋强硬的背景因素包括:日本政界“总体保守化”,冷战后对华战略严重缺位,中国经济崛起和日本经济萧条,新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对侵华历史缺乏正确认识的新生代政治家登场,元老政治家们退出政治舞台。日本政界的亲美、反华、亲台、排外等倾向合流而成对华强硬氛围,对原先的对华政策形成冲击。在这一氛围下,一些外交姿态温和或主张重视对华关系的政治家,如野中广务、加藤纮一、田中真纪子、河野洋平等人,相继失去了政治影响力。
    如今,日本外交决策体系的一大变化,就在于外务省的作用降低,首相官邸的作用增大。据传,现任首相小泉纯一郎的亲信中通晓中国问题的智囊几近空白,而且该政权还在继续排挤政府高层的“知华派”。2002年5月8日“沈阳总领馆事件”发生后,一批日本政客掀起了“妖魔化中国”的浪潮。在对华交涉理屈词穷之际,他们又把对华外交的不满发泄到外务省“知华派”外交官们身上。最近几年,日本政府内通晓汉语、长于中国事务的高级外交官们被陆续调离对华外交领域,被派驻美国、东南亚、南亚及其他各地区的使领馆,干着根本用不着汉语、与中国事务无关的工作。
小泉外交缺乏“知华派”驱动
    当今日本决策层,是由小泉纯一郎、安倍晋三等对华政策上最消极的一些人组成的。小泉出任首相以来,在中日关系的政治底线上实施强行突破,连续四年参拜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使中日关系深陷“政冷”僵局。
    2004年9月27日,小泉改组了自民党领导机构和内阁。鹰派政治新星安倍晋三留任自民党代理干事长。接任外相的町村信孝曾在2000年底出任森内阁的文科大臣,任内曾为右翼学者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的歪曲日本侵略历史的教科书大开绿灯。留任阁僚的总务相麻生太郎、经济产业相中川昭一、环境相小池百合子三人,在防卫、外交政策上均倾向于亲台的对华强硬派。作为原“YKK”(由山崎拓、加藤纮一、小泉纯一郎组成的政治盟友集团)的成员之一,此次被小泉任命为首相辅佐官的山崎拓,一贯主张修改宪法并积极配合美国“行使集体自卫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6 12:16:40编辑过]
很好,我们也不需要和猪沟通.
好,这样日本人永远不会了解我们。
长此以往,对中日都没好处。[em06]
<P>只要是维持现在的情况,我觉得还没有影响我们很多!</P>
好,这样日本人永远不会了解我们--------------对
看来,日本人到现在了还是没有摆脱深藏在内心最深处的自卑心理啊!
<B>以下是引用<I>战士1979</I>在2004-12-5 15:36:00的发言:</B>
长此以往,对中日都没好处。[em06]
如果迟早要打的话,还是让敌人不了解我们的好。
<P>妈的</P><P>狗日本</P>
我们也应该这样,说日本话的都是猪
<P>中日早晚一战~日本必然亡国~没有必要亲善和让他们了解~这样下去小日本会先发起战争~我们灭日也名正言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