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际导弹为什么会有射程一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8:47:49
为什么不把导弹直接发到近地轨道,然后等导弹转过去后再入呢?这样还存在射程一说吗?为什么不把导弹直接发到近地轨道,然后等导弹转过去后再入呢?这样还存在射程一说吗?
请再去复习一下初中物理知识,入轨是需要速度的,如果速度不足,就会返回地球,如果速度够快,就可以脱离地球。变轨也是需要能量的,如果变轨失败,就会得到布朗运动弹。

然而,你的想法确实是可以实现的,只要火箭够牛逼,完全可以在太空的近地甚至于同步规定组装一个太空武器站,以现在的技术完全可行。

又然而,这么干的后果就是全人类完蛋,万一派了几个疯子到太空,发射了导弹。
你搞个二脚踢,本来想炸隔壁老王,出手太重炸了老王隔壁王老五
来自: 手机APP客户端
不是行家,不过弹道导弹为了尽快击中目标,应该是最后一级火箭直接带着弹头飞到目标上空后释放弹头攻击。如果像卫星那样机动,会使突防能力降低
楼主,难道不知道反卫星比反导容易?
楼主,难道不知道反卫星比反导容易?
那为什么一般反导都是先发展末端反导,然后再发展中段反导
你搞个二脚踢,本来想炸隔壁老王,出手太重炸了老王隔壁王老五
就是个再入,神舟的返回舱返回的时候也没见掉印度去呀
请再去复习一下初中物理知识,入轨是需要速度的,如果速度不足,就会返回地球,如果速度够快,就可以脱离地 ...
天朝数量少,奉行的是不首先使用,然后再弄个射程达不到的巨浪2放南海能打到谁,没办法的情况下还不如打近地轨道然后再落过去来
有没有比较懂的人给解释解释
有史以来只有一种导弹这么玩ss-9的半轨道轰炸机版本
苏联的第一颗可投入使用的洲际弹道导弹是SS-6。如果按照常规弹道轨道发射,导弹将会以相对垂直的路线升空,升高到距地面1200英里的高空,在太空飞行一段距离后,再重返大气层,袭向目标。因此,在发射后几分钟后,不断爬升的导弹便会进入美国的雷达视野,这时,美国预警系统发现导弹踪影,发出警报。
  相反,将导弹发射到低轨道高度,它会以相对“压缩轨道”相对平缓的角度爬升,永远不会爬升高到距离地面150英里的高空,因此,直到导弹差不多击中目标时,它才会被雷达发现。正如苏联决策者所预测的那样,美国的预警时间缩减到只有5分钟。可是,即使只有只有这么短的预警时间,如果来袭弹头从北极上空进入美国,弹道导弹预警系统(BMEWS)仍会起作用。可是,美国的防御存在重大漏洞,那就是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还无法监测到来自南面的导弹。在这种情况下,从发现导弹到做出反应的时间只剩下区区几秒种。
  1962年3月,赫鲁晓夫宣称苏联的导弹“不仅能越过北极攻击美国,而且还能从另一个方向攻击美国”。他警告说:“全球导弹能够从大洋或其它预警设备无法安装的区域飞行。鉴于洲际导弹的优良性能,预警系统普遍失去了其重要性。美国由于无法及时发现全球导弹,不能采取任何措施对其进行拦截。”
从三套方案中脱颖而出
  苏联当时至少准备了三套方案。第一种近轨道导弹是弗拉基米尔·切洛米在UR-100洲际弹道导弹基础上设计出来的。苏联于1961年3月16日开始研制这种两节导弹系统。第二种导弹来自天才设计师谢尔盖·科罗勒夫。他于1960年开始涉足全球导弹一号(GR-1)的研制工作。GR-1是科罗勒夫月球计划推进器的一部分。科罗勒夫设计的三节GR-1重117吨,可以携带220万吨级的核弹头。
  第三种导弹来自米克海尔·杨格尔,他设计的R-36-O于1962年4月16日获准进行开发。R-36-O是在SS-9超重量级洲际弹道导弹基础设计的。R-36-O导弹共三节,填满燃料后重180吨。3000磅重的返回车携带的炸药相当于200万至300万吨级TNT炸药的威力。
  1965年初,三位设计者都制造出所需的硬件,但他们设计的导弹系统并没有进行试射。战略火箭部队认为杨格尔设计的导弹最有前景,于是停止了其它两个研究计划。杨格尔在随后的制造过程中处于极大的压力之下,这套系统在图拉塔姆导弹发射场进行了试射,并通过发射井发射。从操作规程上讲,R-36-O导弹将通过发射井发射。在图拉塔姆导弹发射场,第二试验局从1965年12月起领导了一系列试射工作。
  SS-9超重量级洲际弹道导弹使用其第一节和第二节到达轨道高度,当每节燃料耗尽后,它们将被遗弃。导弹的飞行轨道一般遵循南向、靠近极地的路线。在穿过极地地区后,导弹将向北飞行,越过南半球,同时令弹头处于攻击美国中部地区目标的轨道上。如果倾斜的角度稍微高些,弹头将会击中西海岸的目标,而如果倾斜的角度稍微低些,弹头将会击中东海岸的目标。
  在沿岸飞行阶段,即脱离轨道之前,返回载具将会调整飞行方向,减缩火箭将会被点着,大约持续一分钟,导弹由从轨道飞行变成弹道飞行。弹头与返回载具分离后,撞向目标。苏联的一系列试射都受到中央情报局的严密监视,也与美国最初估计的情况相符。导弹在1965年至1966年间最终成型,接着,又于1967年完成点火试验。这种轨道导弹在1968年首次部署。到这个时候,联合国已通过1884号决议和《外层空间条约》,禁止世界各国在太空部署核武器和其它任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苏联玩起了文字游戏
  在苏联看来,联合国的有关决议没有多大约束力,只要玩一点文字游戏就可以绕开这些决议和条约。所以,苏联很快就将其轨道武器系统命名为“部分轨道轰炸系统”,也就是FOBS。苏联的理由是:条约禁止部署轨道武器,而我部署的是“部分轨道武器”,它并没有完全进入太空轨道,所以国际条约对这种武器不具约束力。
  所以,苏联仍在继续研制FOBS,并在特余拉塔姆西部一个地点修建了18个FOBS导弹发射井,于1969年8月25日成立了第一个FOBS作战营,后来又成立了两个作战营,一起组成第98导弹旅。就当时的技术水平而言,FOBS肯定不是一种精确武器,它击中目标误差率在3英里以上。因此,这种武器不会用于摧毁美国的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或其他需要直接命中才能摧毁的目标。
  可是,美国的战略决策人员认为,FOBS将被苏联人用来扮演“探索者”的角色,该武器系统可能会被用于摧毁华盛顿特区的大量指挥与控制中心,比如,白宫,五角大楼,等等,美国将因此失去核反击能力。
  可是,FOBS的威胁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苏联设计人员开发出先进的潜射弹道导弹,将他们配备在潜艇上,可以更方便更隐蔽地打击美国。到70年代末,美国和苏联开始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谈判,FOBS的使命已经接近终点。美苏于1979年签署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但它一直没有获得美国参议院批准。尽管如此,两个超级大国还是依照条约的规定,裁减核武器数量。这份条约特别提到了SS-9 FOBS,认为这种武器是裁减之列:18个导弹发射井中的12个必须拆除,其他的改作他用。
  但苏联人行动缓慢,直到1982年,苏联才开始拆除FOBS设施,将导弹退役。到1983年2月,最后一枚FOBS导弹退出现役。1984年5月,苏联开始从发射井里移走导弹,苏联的太空军事化计划画上了句号。
这一段里明确说了,因为违反了外层空间公约,不能在太空部署武器,虽然苏联打擦边球研制了一款导弹,但是在削减战略武器时被美国明确要求销毁了
太专业了,路过,请大神答疑。
因为运载能力达不到,而且也没必要。
运载能力达不到,是因为考虑到技术和成本等因素,导弹比同等的运载火箭实际上少了半级。很多情况下火箭只是把卫星送到转移轨道,然后依靠入轨发动机使卫星入轨。如果导弹也要轨道飞行,那就必须把弹头至少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只能是要么增加一级或半级,要么降低载荷。
没有必要,是因为玩洲际导弹的国家都在北半球,互相之间有一万多公里的射程就足以全覆盖了。美俄之间其实是邻居,中国稍远点但要打遍美国射程也不超过一万五。由于几大流氓都没有到地球背面打阿根廷或者南非的需求,导弹射程也就那么多了,目前还没有射程两万公里可以打遍全球的导弹。
这一段里明确说了,因为违反了外层空间公约,不能在太空部署武器,虽然苏联打擦边球研制了一款导弹,但是在 ...
以现在的技术水平已经不需要搞部分轨道导弹了,低弹道加上滑翔弹头足以跨越半个地球。
楼主,难道不知道反卫星比反导容易?
他说的是半轨导弹,不会真正绕圈,只在轨一会就落地了
请再去复习一下初中物理知识,入轨是需要速度的,如果速度不足,就会返回地球,如果速度够快,就可以脱离地 ...
而且那样圆概率误差会大很多
wql7658 发表于 2016-2-10 08:02
天朝数量少,奉行的是不首先使用,然后再弄个射程达不到的巨浪2放南海能打到谁,没办法的情况下还不如打 ...
你都说数量少了,居然还发展更费钱的近地轨道?能打近地轨道的火箭会比洲际导弹尺寸大很多,价格贵很多,而且核弹留在太空几个月就得落回地面,钱就不说了,污染又咋处理?
以现在的技术水平已经不需要搞部分轨道导弹了,低弹道加上滑翔弹头足以跨越半个地球。
这可不是半个地球,从苏联去南极再到美国几乎绕地球一圈
你都说数量少了,居然还发展更费钱的近地轨道?能打近地轨道的火箭会比洲际导弹尺寸大很多,价格贵很多, ...
……起码能打过去,比打半途掉北冰洋去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