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去拿补贴时的一点所见所闻 关键字-绿教 人口比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4:16:00


星期五,母亲去绿教的指定场所领取补贴,结果回来说做礼拜的人真不少,而且神奇的是里面居然是黑人多过国人!!可为啥平时就没发现我们这边有这么多的黑人同志呢??求解答!!!难道说非法逗留的都已经渗透到内陆来了么???

星期五,母亲去绿教的指定场所领取补贴,结果回来说做礼拜的人真不少,而且神奇的是里面居然是黑人多过国人!!可为啥平时就没发现我们这边有这么多的黑人同志呢??求解答!!!难道说非法逗留的都已经渗透到内陆来了么???
是在哪里???啥情况?
强大三军 发表于 2012-3-3 11:48
是在哪里???啥情况?
武昌,某大学群附近!!
不是说黑人在广州比较多吗?怎么武昌也多了。。。唉
报警,哪天活动的时候来个一锅端
LZ能不能说详细点,什么补贴啊
wi11iam 发表于 2012-3-3 12:35
LZ能不能说详细点,什么补贴啊
恩,回民补贴!!只是不知道是按月领取还是按年领取!貌似今年还涨了!!!
PS:为啥当年我户口上木有写回民啊!!!除了高考有一定分数奖励居然还可以有现金奖励可以拿!!!
moviezhou 发表于 2012-3-3 13:23
恩,回民补贴!!只是不知道是按月领取还是按年领取!貌似今年还涨了!!!
PS:为啥当年我户口上木有写回 ...
没听回民同学说过有补贴这回事。这是国家发的,还是哪个QZS发的?
如果是后者,有点不符合政策吧。如果是前者,恐怕轮不到QZS来干。
黑人确实很多。上海这种计划生育地方郊区很多地方非洲已经超过安徽帮,而且小孩都是七八个,不少女国人还倒贴,黑小孩一堆堆。
nil2000 发表于 2012-3-3 13:26
没听回民同学说过有补贴这回事。这是国家发的,还是哪个QZS发的?
如果是后者,有点不符合政策吧。如果是 ...
这个真不知道,估计是前者。如果是后者的话,那真的是问题大发了!!!
自己问的就糊里糊涂语焉不详,回家问好你妈再来发帖有些简单的问题百度后再来讨论。
PS感觉你和你妈不怎么交流多大了还在叛逆期吗
魏武帝 发表于 2012-3-3 13:31
黑人确实很多。上海这种计划生育地方郊区很多地方非洲已经超过安徽帮,而且小孩都是七八个,不少女国人还倒 ...
非法移民问题现在必须开始重视了,
现在数量有限,处理起来还相对简单些,
以后随着中国国力的强大,生活水平的提高,
这类非法移民、滞留人员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难处理。
我也住武昌以前在家附近的社区见过个布告,大约讲社区内回民的牛肉补贴按现金的形式发放。。。
武汉郊区也有黑人居住了
武昌,某大学群附近!!
武汉的小巴留学生和黑弟弟留学生很多
总感觉黑兄弟滞留这边,还是比较危险的。语言不通,人种差异巨大,真不知道这些人在国内要如何生活。不过只要稍许有点擦边球,直接灭了算了!!
PS:比起棒子的传教形式,恩,乃们懂的!!
民族是可以跟老妈的 你当时没选好啊。。
武汉在校大学生人数在世界城市中名列第一


         11月15日,在湖北中医药大学举办的“湖北省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发放仪式上,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徐金山透露,武汉市在校大学生数量已在世界城市中排到第一。2011年,“湖北省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对全省7所高校的18个国家的80名优秀外国留学生进行了奖励,奖学金总额100万元。2006年,湖北省各类外国留学生在校生人数为4030人,2008年达到6207人,2010年达到8465人,来自五大洲155个国家,今年,湖北省外国留学生在校生人数将突破1万人。据了解,北京在校大学生是87万人,武汉市在校大学生数量超过100万人,但武汉和北京的留学生数量相比差距明显。徐金山表示,今后湖北省将进一步加大招收留学生的力度,争取吸引更多的外国学生。(《武汉晚报》)

伊斯兰教在武汉
作者:网络文章转载  来源:  更新时间: 2010年05月27日
伊斯兰教在武汉


   伊斯兰教传入武汉地区,始于元代,兴盛于明、清。武汉沦陷时期,受到日本侵略军的摧毁性的伤害,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逐渐复苏。新中国成立以后,伊斯兰教正常的宗教活动得到保护。“文化大革命”中一度陷于停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恢复和发展。
伊斯兰教主要在回族、维吾尔族等10个民族中传播。伊斯兰教在内地的传播和发展,同这些民族的迁徙、繁衍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元朝建立后,一些回族官吏相继来到武昌定居。
明代,来武昌定居的回族官兵较多。据回族马、定、王三姓族谱记载:明初马姓三世祖马俊随征有功,于“宣德六年调任湖广都司勋封怀远侯而籍武昌”。定姓的祖先随元太祖的回回军进入内地,定氏“二世祖宝录公,以武功佐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分藩来楚,授武昌指挥,晋爵将军”。王姓“洪武十四年任武昌王府中营保驾指挥兼理兵马使司”,落籍武昌。回族聚居的人口渐多,由于其社会活动和宗教生活的需要,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在武昌辕门口修建了武汉地区第一座清真寺,即武昌辕门口清真寺。
清代以后,三镇成为商品集散地,江苏、陕西、甘肃、河北、江西、河南、安徽等省的回族商贩、手工业者陆续来汉经商定居,于是1718—1735年间修建了万寿宫清真寺和广益桥清真寺。1851—1874年间又修了青龙巷清真寺和城外清真寺(现起义门清真寺),民国4年(1915年)再修木兰宫清真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前后,河南连年干旱,加上黄河泛滥,周口地区大批回族群众逃荒来到武汉,聚居在刘家庙一带(现江岸区二七街),并于1918年修起了刘家庙清真寺(现二七街清真寺)。
辕门口清真寺和金龙巷清真寺前的两块碑文记载了明清两代皇帝对伊斯兰教的褒词。一为明洪武八年的御制“明洪武百字赞”碑,另一是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刻制的碑文,上书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六月初九日写的赞扬伊斯兰教的“上谕”。
抗日战争时期,武汉沦陷,当时的7座清真寺全部遭日军拆毁。阿訇多数他去,宗教活动无法进行。抗战胜利后才得以修复3处,另新修1处。
新中国成立后,伊斯兰教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护。1958年在回族和伊斯兰教界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废除了伊斯兰教界中的封建特权,制订了《伊斯兰教界爱国公约》,宗教活动得以正常进行。“文化大革命”的10年,伊斯兰教界受到冲击,宗教活动被迫停止。到1979年以后,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重新得到恢复和全面贯彻,伊斯兰教也得到恢复和发展。现民权路、起义门和二七街清真寺相继修复开放,二七街清真寺还附有女学。
据1990年7月1日的统计,武汉市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共有19 977人,其中回族19  815人、维吾尔族146人、撒拉族2人、柯尔克孜族2人、哈萨克族3人、东乡族8人、乌孜别克族1人。
武汉的伊斯兰教属于逊尼派,新中国成立前曾有“老教”与“新教”之争,但没有形成对立的派别。
1956年以前,伊斯兰教被称做回教。自1956年起,根据国务院通知,按照国际间通用的名称将“回教”改为“伊斯兰教”。武汉市于1959年通过代表会议,成立武汉市伊斯兰教协会,至1989年已经召开5次代表会议。
【清真寺】武汉地区曾先后建过9座清真寺,建造最早的是明代洪武八年(1375年)的武昌辕门口清真寺,修建最迟的是三阳路清真寺(1945年),多数修建在清代。日本侵略军占领期间,清真寺几乎全部被毁。抗战胜利后,有几处(青龙巷、万寿宫、木兰宫)清真寺,改为民房出租。三阳路清真寺于1958年关闭。现存的有民权路清真寺、起义门清真寺和二七街清真寺。
武汉的清真寺,多数是由当地穆斯林集资修建,也有向外地穆斯林募集资金的。由于穆斯林来自全国不同的省份,又按原籍各自比较集中地住在一起,就形成不同的社区。木兰宫、二七街和三阳路的清真寺,便是由聚居在那里的河南籍回民修建的,万寿宫清真寺则是由江苏籍回民集资建造的,民权路清真寺是以陕、甘各省籍为主的回民修的,起义门清真寺是由宰牛业的回民筹资而建。寺以所处街道里巷名称称之。各寺都有“社头”和若干名“乡佬”组成的堂董会(武汉解放后改为民主管理委员会),对寺的日常事务进行管理。各寺都有阿訇主持宗教活动。
武汉解放以后,政府曾几次拨款对清真寺进行维修。“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市各清真寺曾一度关闭,停止宗教活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3个清真寺经过修葺,相继开放,恢复了宗教活动。
修建最早及现存的清真寺情况如下:
辕门口清真寺  又名清净寺,俗称山前寺,位于武昌望山门内。创建于明代初年,一说建于唐贞观初年。明王朝建立后,一批回族将士辗转迁徙至武昌居住,遂在住地辕门口修建了武汉地区的第一座清真寺。寺前立有明洪武八年(1375年)御制石碑一块。到清代初年,制宪衙门修建在清真寺对面,金鼓炮鸣之声喧闹,教民几欲易地营迁,奈工程浩大,难以骤举;历任制宪因清真寺高峙,也多欲搬走清真寺,因物力困难,未能行动。制宪阿莅任,始决心移建,司道府县才得拨款在保安街购买隙地,照原寺式样重建,即后来的金龙巷清真寺。
金龙巷清真寺  坐落在武昌保安街,上首靠金龙巷,故名金龙巷清真寺,群众仍习惯称之为山前寺。建于清初,占地面积3 326平方米,砖木结构。寺内大殿6角形,有6根大圆木柱支撑,后面有水房、客厅,还有大阿訇马铨大师修真礼拜修所。清同治元年(1862年)又重新修建,为砖木结构,仿古殿宇形式,大门上高挂黑底金字“清真古寺”横牌,厅内悬挂“天方古教”黑底金字横匾,庄严肃穆。寺前有光绪二十年(1894年)立的石碑一块,上刻康熙皇帝颂扬伊斯兰教碑文。武汉沦陷时期,清真寺遭日军拆毁。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7年将残存房屋及土地租给抗战子弟学校(后改为第二中学)作为校址。议定寺内房屋由学校修建,无偿使用5年后归还。1954年武汉大水成灾,一些灾民在院内搭盖住房30余间,占去土地近半。1958年寺的房产统一交由房地部门经租。“文化大革命”中,区房产公司将旧房拆除,在旧址修建砖混结构居住楼房3栋,建筑面积近3 000平方米。1985年,按原房面积作了补偿,交由市伊协经管。
该寺历任坐位阿訇先后有:马铨、任希贤、金占元、哈明德、马少峰、柏泉元、马宝山、马元芳、杨春华、于明道、冯于元、徐少卿、马积善等。其中,尤以马铨大阿訇在穆斯林中声望最高。马铨字明龙,名桥梓,武昌人,为明代山东济宁卫诰封明咸将军马镇的九世孙,是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创始人、著名学者胡登洲的三传弟子。明末清初,先后在辕门口和金龙巷清真寺任阿訇,毕生致力于伊斯兰教经堂教育,是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奠基人之一,经他传授的“海里凡”遍及全国;他道行高深,博通经典,又精通阿拉伯文,著有《认已醒悔》一书,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刊行,不仅在国内广为流传,且被日本明史研究专家桑田六郎列为明末清初伊斯兰教名著,为中外伊斯兰教学者所赞赏;他乐善好施,重视“天课”,见回族穆斯林之清贫子弟,热心帮助,使他们免于饥寒,并能入学攻读中阿文字。远方慕教来者,适馆授餐,待若家人。辕门口清真寺迁移至金龙巷事,经过他的努力,才能实现并按原样重建。穆斯林尊称他为“马四巴巴”(西域对老诚有德行者,皆曰“巴巴”),马铨居昆仲第四,老诚忠厚而德高望重,故称之为“马四巴巴”。马铨去世后,葬于洪山区马家庄,“马四巴巴墓”被列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
民权路清真寺  民权路清真寺位于现汉口民权路146号,原名广益桥清真寺,俗称湖北寺,又称清真后寺。 (图6)
清康熙年间,陕西、甘肃、河北、江西及安徽等省的回民商贩、手工业者及官吏、学者先后来汉在广益桥一带定居。雍正元年(1623年),因宗教生活的需要,集资买了一间磨房改作礼拜堂。后来在磨房附近挖出一缸银子,便以此银在原地扩建盖成一座清真寺,以后不断修缮,形成清真后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焚毁后,1905年经回族官员金世和、金鼎和等乡佬集资重建。宣统三年(1911年)再焚毁,又经陕西马帮、湖北丑帮(即宰牛业)捐款,于民国5年(1916年)修复。大殿由上海籍回民蒋兴阶捐款独修。1930年,因政府拓宽马路,开通从三民路到王家巷的民权路,将清真寺移建现址。移建清真寺时,公推阿訇马宜亭、乡佬铁国梁、于静斋、杨寿廷、马廷生等分别赴上海、南京、河南、陕西、甘肃等省市筹募资金,加上本市的回民捐助,计得银元1.8万元,仿照上海小桃园清真寺格局进行重建。新寺定名为广益桥清真寺,又名民权路清真寺。图6汉口民权路清真寺原来的清真后寺,面临广益桥,占地面积有1 200平方米,有一呈“匚”型院落,大殿坐西向东,为木质结构、殿宇式建筑,斗拱飞檐,雕梁画栋,颇为壮观,可容千人礼拜;讲经堂、诵经房和水房分列大殿南北。重修的清真寺坐北朝南,面临新辟的民权路,占地530平方米,为三层砖混结构,仿阿拉伯穹顶建筑形式,建筑面积为750平方米。底层有客厅、水房、埋体间(停放亡人处所);二楼为诵经房和讲经堂;三楼是礼拜大殿,可容三四百人参加礼拜。楼顶有穹顶式“邦克楼”。
1946年,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武汉处于白色恐怖中,当时回教协会汉口分会名誉理事长陈经的长子陈元植在寺内办了一所补习学校,实际作为中共地下工作人员活动的据点,配合解放武汉作出了贡献。
建国后,人民政府先后于1953、1959年拨款对民权路清真寺进行维修,1986年又拨款将清真寺由3层加为5层,添置室内设备。底层的沐浴室安装了冷、热水管,三楼礼拜殿铺设了绿色化纤地毯和拜垫,客房和诵经房的陈设也焕然一新,庄重整洁。新加的四楼是市伊斯兰教协会办公用房,五楼为会议室,节日时亦可作为礼拜殿。楼顶重修,穹形“邦克楼”较前更为雄伟。修葺一新的民权路清真寺,不仅是全市穆斯林活动中心,还是在汉外国穆斯林礼拜的场所。
民权路清真寺历任坐位阿訇有:于明道、罗显廷、许庆林、王裕山、马乐元、邬正明、魏武臣、杨德明、杜文彬、马超仁等。
二七街清真寺  二七街清真寺位于现江岸区二七街永和里83号,原称刘家庙清真寺,也称河南寺。修建于民国7年(1918年)。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河南周口地区遭灾,一些回族小商贩逃荒到汉口后,在刘家庙一带荒地上搭盖窝棚居住,以搬运、拉人力车为生。由于宗教生活的需要,1918年大家凑钱出人,在今二七街南边铁路第一小学附近盖了一座简易清真寺。后军阀吴佩孚的军队在此驻扎,在清真寺内养猪喂马,迫使礼拜停顿。1920年,又募集款项在下正街铁路边森林地区买了一栋小楼作为清真寺,1937年又毁于战火,加之铁路扩建占去了地基,回族群众又筹款在永和里购买楼房一栋,恢复了清真寺。后因房屋年久失修而倒塌,再次集资在原基修建,形成有殿房3间、水房2间、北屋2间的清真寺一座。
“文化大革命”期间,二七街清真寺曾一度停止宗教活动。“文化大革命”后,在市人民政府宗教、民族工作部门支持下,市伊协拨款对清真寺又进行了维修,扩建了北屋讲堂二层楼房,水房添置了锅炉,粉刷装饰了礼拜殿。
该寺曾附设清真女学。在袁圣和担任阿訇时,其妻等邀约河南籍妇女在其住屋里沐浴礼拜,学念经文。现在清真寺北屋的楼上正式辟出场地,供妇女参加礼拜活动。
历任阿訇有:曹润清、穆清廉、穆如增、袁经品、袁圣和、李连科、王世珍等。
起义门清真寺  起义门清真寺位于现武昌起义街67号,因地处中和门外,又称为城外清真寺。辛亥革命后,中和门改为起义门,遂改称为起义门清真寺。
该寺创建于清初,同治元年(1862年)重修。是由聚居在这一带的宰牛业、杂货业、清真餐饮业等回民聚资兴建。建筑为古典宫殿式,砖木结构,占地约2 300平方米。进门中间是大厅,厅上高悬的阿拉伯文经匾,都是清代光绪年间回族穆斯林送的。大厅左边有耳房2间,是“伊玛目”住房,右边是长走廊。大厅后边是3间礼拜大殿,往后左边是3间房屋,右边是1个天井。再后是埋体间。民国27年(1938年)被炸毁,1946年修复,由于战乱原因,清真寺规模逐渐缩小。“文化大革命”期间,损坏更为严重,原貌已经全非。“文化大革命”后,1980年市伊协收回了残留的房屋,并进行了全面维修,恢复了宗教活动。1984年,政府又拨款在院内修建了1栋2层楼房,辟出70余平方米作大殿,为穆斯林礼拜的场所。
历任坐位阿訇有:杨春华、何景禹、吴修宾、王维贤、马积洪、马明道、于幼明等。
【伊斯兰教教育】伊斯兰教长期以来实行经堂教育。中国的经堂教育始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由胡登洲首倡。经堂教育以清真寺阿訇为经师,招收“海里凡”若干名,初习认阿拉伯字、拼音及初等伊斯兰教教义。后转入“大学”,习十三本经(一说十四本经),学成后便挂帐穿衣, 以示毕业,可受职担任阿訇。在三镇,最早进行经堂教育的是胡登洲的三传弟子马铨。辛亥革命以后,中国伊斯兰教出现了新式学校,万寿宫清真寺也创办“清真学堂”,招收回族子弟入学,学习阿拉伯文、教义、国文、珠算等课程,以宗教课为主,意在培养青年阿訇。但几经发展演变,办成了普通小学。经堂教育仍是武汉伊斯兰教培养“海里凡”的主要途径。据老年穆斯林回忆,民国27年(1938年)之前,木兰宫清真寺坐位阿訇张士宝,对古兰经研究颇有造诣,在寺内招收十多名“海里凡”,进行经学教育。武汉沦陷前,张阿訇回河南开封原籍,“海里凡”也随之散去,寺务由“海里凡”杨德明留下来代理。他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到抗日战争胜利。后清真寺修复,他正式担任了阿訇。同一时期清真后寺(即民权路清真寺)坐位阿訇王玉山,也曾在寺内招收回族青年学习阿文和古兰经。万寿宫清真寺阿訇邬正明也办过经堂教育,均在1938年秋停办。武汉解放以后,魏武臣阿訇、袁圣和阿訇分别在民权路清真寺和三阳路清真寺招收“海里凡”,进行过经堂教育。
1983年,武汉伊斯兰教筹备举办“海里凡”培训班,收6名“海里凡”。这是由经堂教育走向经学院的一种过渡形式。培训班设在民权路清真寺内,由马超仁阿訇讲授宗教课,课程有《古兰经》、《简明古兰经注解》、《圣训珠玑》、语法等,并请有关人员讲授政治课程。经过3年学习,于1986年7月结业,举行挂帐仪式后,学员就分到武汉的3个清真寺担任实习阿訇。现在他们已分别担任各寺的阿訇职务,成为新一代的年轻宗教职业人员。
【经济来源】各清真寺一切开支包括清真寺的修建与维修、宗教职业人员的生活费用,主要靠穆斯林的自愿捐赠,按教规称之为“乜贴”。“乜贴”的形式较多,有“按月乜贴”、“斋月乜贴”、“节日乜贴”和“劝募乜贴”等。有捐赠钱物的,也有捐献房产和土地的,土地或作义地安葬亡人之用或作学田,早年金龙巷清真寺在武昌东郊有田产34石,即为穆斯林群众捐赠所置。抗日战争期间,清真寺被日军拆毁,郊区土地也为农民所有。抗日战争胜利后,有几处被毁清真寺无力修复,改为民房出租给居民使用。1958年,人民政府为照顾宗教的自养,对伊斯兰教出租的房屋保留其产权,由市房管部门统一经租,每年给经租费449元。1985年约5 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房产,由房管部门交还给市伊斯兰教协会经管。所收房租,除了房屋维修、应缴税费之外,主要用于各清真寺的维修和宗教职业人员的生活补贴,成了伊斯兰教教务活动和会务活动的重要经济来源。
【团体】武汉解放前有“中国回教救国协会汉口分会”、“中国回教协会汉口市分会”,均没开展多少活动。武汉解放后,成立了“武汉市回民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和“武汉市回民文化协进会”,名称虽为回民组织,实际上也具有宗教团体性质,1959年定名为“武汉市伊斯兰教协会”,至今已召开5次代表会议。 (表4—12)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汉口分会  民国27年(1938年)秋,中国回教救国协会湖北分会在武汉筹建,汉口市分会相继在汉口民权路清真寺成立,由陈经畲、马汉三负责。该会“宣传抗日救国,提高回胞教育,纠正读汉书即是反宗教、回回争教不争国等谬论,宗教信仰与政治信仰并行不悖,相得益彰,阐明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希望广大回胞化除教派界线,加强民族团结,共同完成救国兴教的使命”,要求组织回胞策动抗日,开展救国兴教活动。不久武汉沦陷,该会停止活动。
中国回教协会汉口市分会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回教救国协会湖北分会改名为中国回教协会湖北分会,汉口分会也相应改名,由汉口市政府社会科科长张兆理(回族)任理事长。民国35年(1946年)经中国回教协会总会授意,通过协商,回协汉口分会同湖北分会合并,定名为“汉口市回教协会”,会址设在民权路清真寺。1947年1月改选,马公瑾为理事长、魏祥麟为副理事长,聘请陈经、马礼铭、答列卿为名誉理事。没有开展活动。
武汉市回民联合筹备委员会  成立于1950年3月,麻佩三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有马公瑾等5人,常委15人。筹委会对全市回民进行普查登记,帮助回民就业,输送回族青年入中南民族学院学习,组织回民学习政治、文化,接待中央民族访问团,组织集会声援伊朗、摩洛哥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压迫的斗争等。
武汉市回民文化协进会  1954年12月成立,主任委员李守宪,副主任委员麻佩三等3人,总干事何震,副总干事廖应昌,委员39人。主要工作是:协助党和政府贯彻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及对回族上层人士和伊斯兰教界代表人士的团结教育工作;支持政府接管两所回民小学;组织回民生产自救,创办缝纫班、装订厂、拉链厂、皮革社等,解决回民失业、待业人员的就业问题;支援城区建设,迁坟让基,在汉阳邱家湾、涂家山、大瓜咀、武昌上马庄、东湖边等地迁葬回民坟墓1 657座;教制改革,坚持“政治统一,政教分离”的原则,政治上要拥护和接受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宗教上可以存异,但反对以教代政,反对利用教规、教义、教法干预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干预国家的教育和行政,干预人民群众的婚姻自由、生活习惯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爱国公约》,成立清真寺民主管理委员会,对宗教房产进行了清查。
武汉市伊斯兰教协会  武汉市伊斯兰教第一次代表会议于1959年3月25日在汉口民主一街176号江汉区工人俱乐部召开。会议通过了《武汉市伊斯兰教简章》,根据国务院《关于伊斯兰教名称问题的通知》精神,正式定名为“武汉市伊斯兰教协会”。其宗旨是“协助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发扬伊斯兰教优良传统,爱护祖国,团结各民族穆斯林,积极参加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台湾回归祖国,发展同各国穆斯林的友好联系,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会议选举出伊协第一届委员会领导成员,麻佩三任主任委员,魏武臣等4人任副主任委员。这一届委员会,主要协助党和政府宣传和贯彻民族政策、宗教政策,推动有关单位尊重和照顾回族等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安排广大穆斯林生活需要的清真饮食、肉食和副食品的供应。
武汉市伊斯兰教第二次代表会议于1964年1月召开,经过会议酝酿,选举出第二届委员会领导成员27人,麻佩三继续担任主任委员,马公瑾等4人任副主任委员。这一届委员会的工作因“文化大革命”中断了10多年。“文化大革命”前,在团结全市穆斯林和伊斯兰教人士参加祖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废除封建特权和宗教压迫剥削制度,在推动伊斯兰教人士和全市穆斯林参加社会主义教育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1979年7月,协会重新恢复工作。主要工作有:团结穆斯林和伊斯兰教界人士积极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组织学习新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学习历次人大、政协会议的文件,学习时事政治;积极协助党和政府宣传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调查研究,反映情况和意见,使本市伊斯兰教界1958年错划右派的问题得到了改正,使“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反;协助恢复开放民权路清真寺及其民管会,聘请了阿訇,主持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组织传达了中国伊斯兰教第四次代表会议的精神。
第三次代表会议于1980年12月在民权路清真寺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131人,听取马公瑾代表伊协二届常委会所作的工作报告。中共武汉市委统战部余金堂部长到会讲了话。会议通过了修改后的《武汉市伊斯兰教协会简章》,选举出第三届伊协领导成员,马公瑾任主任,何震等7人为副主任。第三届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有:组织伊斯兰教界人士学习党中央《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通过人大、政协历次会议向有关方面提出照顾各族穆斯林在饮食、丧葬方面的正当要求;协助洪山、江岸两区的迁墓工作,支持了城市建设;恢复民权路清真寺之后,又恢复了二七街、起义门两座清真寺的宗教活动,维修了清真寺房屋,聘请了阿訇;举办了“海里凡”培训班;成立了清真寺民管会,制定了《爱国公约》和《清真寺民主管理办法》;积极开展外事活动,接待了巴基斯坦、西德、埃及、美国、孟加拉等国的外宾来寺礼拜和参观访问;同时也与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中的穆斯林开展联系。
第四次代表会议于1985年5月在江汉区人民政府礼堂举行。杨松珊代表伊协作工作报告,中共武汉市委统战部副部长胡照洲到会作了《关于进一步贯彻党的宗教政策》的报告,修改了《武汉市伊斯兰教简章》,选举产生第四届市伊协委员会领导成员,马公瑾任主任,马超仁等7人任副主任。第四届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是:组织伊斯兰教界人士学习新《宪法》;举办了法律知识讲座,增强爱国守法自觉性;组织学习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文件;1988年、1989年分别对有关报刊、书籍中出现的影响民族团结、伤害宗教感情的内容及时向有关方面作了反映,得到妥善解决,维护和巩固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贯彻国发(82)188号文件,“文化大革命”前交给房地部门包(经)租的房屋5 509平方米,由伊协收回自行管理;发动广大穆斯林积极参加两个文明建设,推选代表出席了“武汉市第二次少数民族为四化建设服务先进经验交流会”和“武汉市各界人士为四化服务经验交流会”,翦天聪、杨松珊、马超仁、哈一文等在省、市级表彰大会上受到了表彰;协助政府对民权路清真寺加盖两层楼,在起义门清真寺院落里新建1栋两层楼房,在二七街清真寺加盖了北讲堂,全部进行了粉刷装饰,添置了设备;对培训毕业的6名青年阿訇,根据宗教工作需要,都进行了安排;1986年斋月的最后一个“主麻日”,隆重举行了“维护世界和平祈祷大会”;加强与其他省、市伊协的联系。 第五次代表会议于1989年10月在汉口举行。会议听取并审议了第四届委员会工作报告,对简章进行了修改,中共武汉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江水生和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范守方到会作了关于形势和宗教政策的讲话。选举产生了第五届市伊协委员会领导成员,杨松珊任会长,马超仁等4人为副会长。还推举马公瑾、翦天聪为名誉会长。第五届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是:组织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文件,传达学习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和全国民委主任会议精神;组织委员和寺管会成员学习雷锋,参观“学雷锋精神,走雷锋道路”的展览;加强清真寺的民主管理工作,整顿和调整了各清真寺民主管理委员会,并制定了《武汉市清真寺民主管理办法》;根据外事工作需要,制定了外事工作制度;在青年教职人员和协会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国情的教育,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若干问题的学习讨论;对教职人员的生活费作了适当调整,对已故宗教职业人员的遗属也按月发给生活补助费;做好稳定工作,维护安定团结。
【公益事业】武汉市伊斯兰教界办的公益事业主要在四个方面:
汉口清真自治公益会   辛亥革命前夕,由马中骥(刚侯)、陈经畲、盛云樵创办,设在民权路清真寺内,马中骥任会长。下有义务消防团,队员40多人,马冠周(马中骥的长子)任团长。武昌首义时,马会长亲率消防队员联合各商团、保安会,巡逻治安,保卫地方,支援首义部队作战,为此马中骥列入辛亥革命有功人员名单。
消防队曾多次参加消防灭火工作。民国9年(1920年)5月7日,汉口花楼街百子巷郭仁善堂火灾中,3名回民消防队员(马冠周、杨德山、马焕奎)坠入火海不幸牺牲。全市人民召开追悼大会,尊称他们为“三义士”,万人送殡至汉阳大瓜咀墓地安葬。黎元洪特颁发“以死勤事”金匾,以示褒扬。1948年7月,汉口清真自治公益会改为汉口公益联合会第三十八分会,设常务理事5人、理事12人、监事5人,由张兆理任名誉理事长,理事长由马廉泉担任。  建国后,1953年消防队由市公安局消防处接管。1953年春,武汉市义勇消防队总队立《汉口义勇消防三义士纪念碑》,并定三义士殉难之日为“消防节”。后因市政建设需要,三义士墓易地安葬,纪念碑移立汉阳归元寺。
回民殡葬事业  元宁公山  是由江苏省上元县和江宁县旅汉回民共同集资兴建的坟山公墓,俗称“南京垸子”,位于汉阳七里庙黄藤咀,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占地30余亩,内部设施讲究,有“殡舍”(停放和清洗尸体的处所),还有“超然亭”和“息心亭”(为回民送葬、扫墓时休息之所)。墓地分普区和特区,按等级区别埋葬,墓碑也以亡者身份地位不同而各异。由于年久失修,管理上的疏失,加上“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所有建筑都已拆毁,只剩下坟山杂草。
清真别墅  位于汉阳邓家岭(今汉阳火车站跨线桥西侧),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由陕西、甘肃两省回民筹资修建。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内有正厅一大间,东西厢房各一间,中间为一庭院,门房左右两小间,四周围墙全部黑瓦白粉壁,大门上呈云朵形,刷金色镶边图案花纹,横排“清真别墅”4个大字。此处离坟山较近,为汉口、武昌或外地的回民“上公坟”(开斋节后集体扫墓)和送葬时的短暂休息之所。民国27年(1938年)武汉沦陷时,被日军拆毁。
荐泉亭  坐落在武昌卓刀泉马家庄附近。建于明末,由武昌地区的回民集资建造。为武汉三镇回民送葬去马家庄墓地时的歇脚休息的地方,因年深日久,无人看管修理,已成一片废墟。
兴办学校  1901—1905年间,清政府实行“废八股、停科举、兴学堂”新政,回族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在“教育救国”思潮的影响下,力图通过兴办教育达到“救国兴教”的目的,在有条件的清真寺兴办起两所小学。
穆德小学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热心回民教育的马刚侯、王福山、张福陔、魏墨卿、冯华甫、铁子成、于静斋等人在万寿宫清真寺内创办。初名“清真学堂”,招收回民子弟入学,开设阿拉伯文、教义、国文、珠算等课程,以宗教课为主。办学经费由回民捐助。民国2年(1913年)迁往广益桥清真寺,改名为“回民初级高等学堂”,武汉沦陷期间停办。抗日战争胜利后恢复重办,改名为“汉口私立穆德小学”,由陈经等组成校董事会,陈经任董事长,马礼铭任校长,招收学生110余名,对贫困回民子弟免收学杂、书抄费。建国后,于1952年经市人民政府文教局批准,改名为“武汉市私立回民小学”,由马汉三等组织董事会,马汉三任董事长,马国凤任校长。1955年政府补助扩充班次,招收学生188人,同年3月,由市文教局接管。
崇真小学  民国元年(1912年),马祖全、李家皓、马积善、马德才等捐款在武昌起义门清真寺创办武昌私立崇真小学,由马祖全等组成董事会,马祖全任校长。所开课程有国语、数学、阿拉伯文,还有传授宗教知识的初、高级班。招收回民子弟70多人入学,免收学杂、书抄费。1923年马礼铭接任校长,武汉沦陷时停办。抗战胜利后,盛龙轩捐赠房屋两栋,马应龙眼药店及武昌回民群众相继捐助,使之很快得以恢复,由马祖全等组成校董会,盛龙轩任校长,招收学生百余人。建国后,校董会增加了麻佩三、康成、杨松珊,由康成任校长。1955年3月,由市文教局接管。
汉口回教难民收容所  抗日战争中原沦陷期间,河北、河南大批难民拥入武汉,其中不少回民到民权路清真寺求援。陈经、马汉三、于静斋、杨寿廷、火伯屏等人于1938年夏季在汉口民权路清真寺发起成立了回教难民收容所。先后收容难民500余人次,帮助他们解决吃住问题,约半年之久。因战争吃紧,武汉沦陷,经费筹措困难,难民逐渐他往而停办。
【友好往来】1963年3月,武汉市伊协麻佩三主任率中国穆斯林朝觐团赴沙特阿拉伯朝觐,并访问了叙利亚、黎巴嫩等国家,为武汉市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国家友好往来迈出了第一步。
1980年汉口民权路清真寺修复重新开放以后,在武汉大专院校实习、就读的也门、巴基斯坦等国家的穆斯林留学生,每逢主麻日都要到清真寺参加聚礼。由高级工程师劳纳尔和伊玛目乃吉尔率领的巴基斯坦古杜电站工程技术人员,在青山热电厂实习的7个月中,不仅主麻日来清真寺参加聚礼,还参加古尔邦节的会礼活动。为了感谢他们在实习中受到的热情接待,巴基斯坦驻华大使莫开博•艾哈迈德•巴特博士专程来汉对有关工厂和市伊协举行了答谢宴会。民权路清真寺还先后接待了来汉访问的埃及舰队司令赛拉•艾哈默德•卡米里上将、马里共和国执政党国家青年团总书记阿马杜•达乌德•迪亚洛、孟加拉国金属矿山公司总经理穆罕默德•阿里。1986—1987年,先后接待了印度、巴基斯坦、苏丹、毛里塔尼亚、孟加拉、伊朗等国家来汉参观访问、旅游、学习的外宾。3个清真寺还先后接待了来汉探亲访友的台胞穆斯林18人次,有的台胞还向清真寺赠送了麦加天房帷幕的布帕作为纪念。
1986年,民权路清真寺马超仁阿訇参加中国穆斯林朝觐团,赴沙特阿拉伯麦加朝觐,1988年,马阿訇又偕夫人一起自费赴沙特朝觐。

http://www.islamzx.com/article_view.asp?id=8953

武汉市发放清真牛肉补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2-17   来源:长江日报   浏览次数:65
据了解,今年元旦春节期间我市清真牛肉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为体现市委、市政府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关怀,市区两级财政拨款180万元对我市具有清真饮食习俗的回族、维吾尔族等十个少数民族群众发放补贴,本次补贴标准为每人100元。
http://www.foodmate.net/news/guonei/2012/02/199975.html

尊重少数民族饮食习惯 保障少数民族切身利益——2009年少数民族清真牛肉财政补贴顺利进行
文章来源:洪山区财政局行政政法科    发布时间:2009-11-25 15:58:28    点击次数: 144 次


    为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习俗,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关心和爱护,切实保障我市少数民族群众的切身利益,经市委、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2009年对我市回族、维吾尔族等10个少数民族群众发放清真牛肉财政补贴,补贴时间为2009年1-12月。2009年户籍落户武汉的,自落户当月起发放补贴 。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20元。
为落实这一工作,市公安部门要将少数民族群众姓名、户籍等情况列表登记造册,汇总后报送市民族宗教事务管理部门,由市民族宗教事务管理部门分至各区。各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部门要对名册进行核实查对,并将其在有关网站、街道或社区等公开场合进行公示;公示无误后,由各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部门会同区财政部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共同发放补贴。
    2009年少数民族清真牛肉财政补贴总金额为632.16万元,市、区财政各承担50%,其中洪山区49.872万元,我区在收到市财政补贴资金后,区、局领导相当重视立刻追加区财政配套补贴资金24.936万元,确保了少数民族清真牛肉补贴资金及时到位。
http://www.hbcz.gov.cn/420111/lm0/2009-11-25-1088674.shtml
做礼拜的时候去查暂住证.......
非法移民居多吧  娄倩那样的  会越来越多
魏武帝 发表于 2012-3-3 13:31
黑人确实很多。上海这种计划生育地方郊区很多地方非洲已经超过安徽帮,而且小孩都是七八个,不少女国人还倒 ...
上海这么严重了?那江苏恐怕也快了
不是吧,国家要重视啊,不能让非洲黑人在中国繁殖下去啊,不光是人种的差异
最重要的还是黑MSL,这要是发展下去,以后中国真给绿化了,要不就来个五胡乱华什么的
政府要重视啊,不能让他们这么在这边繁殖下去
咱们可是在计划生育啊!
魏武帝 发表于 2012-3-3 13:31
黑人确实很多。上海这种计划生育地方郊区很多地方非洲已经超过安徽帮,而且小孩都是七八个,不少女国人还倒 ...
兄弟真的假的不会这么严重吧!!
政府真的不管吗?要打击啊
魏武帝 发表于 2012-3-3 13:31
黑人确实很多。上海这种计划生育地方郊区很多地方非洲已经超过安徽帮,而且小孩都是七八个,不少女国人还倒 ...
我怎么在上海就看到过黑人留学生呢
留学生吧
武昌这边大学多,很多来是来留学的。原先上学的时候就见过很多,很明显的看得出来是不同种族的,但都是来自非洲大陆。你要是有时间周末去广阜屯那逛下,就能见到不少出来玩的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