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武直-10有技术缺陷 建议中国暂停研发工作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4:01:24
韩:武直-10有技术缺陷 建议中国暂停研发工作图(1)
2012-02-23 09:56:13 东方网 【大 中 小】
      [提要] 外媒称,作为一个陆军大国,高性能的重型武装直升机是中国必须的装备。武直-10武装直升机显然不符合这方面的要求。比较理智而稳妥的做法是,中国暂停有关武直-10的研发工作,转而从俄罗斯引进米-28武装直升机的相关技术,结合之前研发武直-10所获得的西方与自身技术,自行生产、改进米-28武装直升机,从而满足中国陆军现阶段与未来的需要。


    韩国军事网站《新罗空军论坛》日前发表文章对中国自行研制的武直-10武装直升机的性能与未来可能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武直-10的出现与将来的服役,将使中国陆军一方面获得自身的“战力力量倍增器”,使自身的作战模式由平面转向立体。同时,也有益于自身建立类似美军第101空中突击师那种高机动打击部队。但仅就武直-10本身体现出的诸多技术特点,中国在发展该型装备时所采用的设计思想存在一定问题,在未来,或对其战力发挥造成阻碍。

    武直-10缺乏完整的发展体系与技术储备

    众所周知,如果暂时忽略惨遭“腰斩”的“科曼奇”,世界武装直升机共发展了两代。第一代的代表机型就是前苏联的米-24“雌鹿”与美国的AH-1“休伊眼镜蛇”。第二代的代表机型较多,除了前苏联/俄罗斯的米-28“浩劫”、卡-50“噱头”、卡-52“短吻鳄”,与美国的AH-64“阿帕奇”之外,还有欧洲联合研制的“虎”、意大利的A129“猫鼬”与南非的“石茶隼”。而在这些研发出高性能武装直升机的国家中,形成体系并经历完整发展过程的,无疑只有美俄两家。这两国不仅研发了大量高性能武装直升机,并且总结出发展高性能武装直升机的最佳发展过程,那就是先研发一种高性能的中型通用运输直升机,经过长时间使用证明其性能足够可靠后,在其基础上研发武装直升机。在获取武装直升机完整技术之后,再专门研发专用型武装直升机。俄罗斯由米-8到米-24再到米-28,美国由UH-1到AH-1再到AH-64,莫不如此。

    但问题在于,并非所有国家都像美俄那样有能力研发多型高性能直升机,并在其基础上进行高效的技术升级。因此,很多之前没有研发武装直升机经验的国家,选择了一上来就研发专用武装直升机的方式。除美俄之外的其他国家都是这样。这种做法的优点在于,可缩短武装直升机的发展过程,降低成本。但却需要在性能上做出取舍。或许是处于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极大缓和使各国对武器装备更新的需求没有以前那样迫切,但欧洲的“虎”式武装直升机较之美国的“阿帕奇”漫长得多的研发与适应过程,无疑显示了美欧之间在武装直升机之间的技术差距。

    相比美俄,中国面临同样甚至更严重的问题。在研发武直-10之前,中国尽管仿制了多型武装直升机,但自身的技术水平却并未获得相应提升。自身装备的各型直升机均无改装成专用型武装直升机的潜质。因此,中国只能选择在自身技术储备不及欧洲的情况下,选择技术风险更大的,直接研发武装直升机的方式。而这种做法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武直-10的研发过程过长,关键就是长期难以过关。最重要的是,在研发初期,定下的尚属先进的技术指标,在该型装备完成漫长研制投入现役时,很可能已经过时了。这种窘境对任何一种装备而言,无疑都是致命的

武直-10的技术参照选择不符合中国需求

    面对自身需求与实际研发能力的巨大反差,中国在研发专用型武装直升机的过程中,很自然的选择了其在研发其他装备时惯用的做法,那就是寻找基础参照,缩短自身的研发过程与技术风险。这种做法不仅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均十分普遍,中国也不乏成功的案例。最明显的,就是美国M1系列主战坦克对德国“豹”-2主战坦克“赤裸裸”的“抄袭”。但关键在于,选择的参照必须符合本国的国情。很明显,中国的武直-10的基础参照是欧洲的中型直升机,更直接的讲就是欧洲联合研制的“虎”式与意大利的“猫鼬”武装直升机。这种选择合适么?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暂时抛开武装直升机未来在海空军中可能的应用,该型装备的主要作战任务,就是伴随陆军作战部队进行协调进攻推进,发挥类似二战时期“斯图卡”与“伊尔”-2俯冲轰炸机的任务,进行近距支援或攻击。因此,该型装备与陆军的规模与整体作战思想必须是匹配的。相比美俄,欧洲国家自二战之后,就已经不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大陆军”。时至今日,即使欧洲国家频频参与世界各地的维和行动,但从欧洲主导的,对利比亚进行的中后期打击行动中看,欧洲的整体作战能力萎缩是很严重的。在西方国家向利比亚发射的100余枚巡航导弹中,只有2枚与欧洲有关。但即使这2枚导弹,还是英国核潜艇发射的美制“战斧”巡航导弹。与之类似,尽管经历了长期努力,以法德两国为主导的欧洲国家,依然难以组建人数仅为2万人左右的“欧洲快速反应军团”。因此,有鉴于欧洲军力,尤其是陆军的这种弱势,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美俄会偏重于重型武装直升机,而欧洲则更偏爱中型,甚至轻型武装直升机。

    但中国与欧洲的实际情况类似么?显然不是。早期,中国依仗居于世界首位的人口,组建了规模极为庞大的军事力量。尽管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经历了多次大规模裁军,但仅就规模而言,中国的武装力量在世界上依然是最为庞大的。在中国军队逐渐由“人海战术”转向“精兵卫国”中,上世纪90年代初,前苏联的解体为中国获得更多的军事技术创造了客观条件。因此,中国在保持世界首位的军队规模的同时,正稳步提升自身的技术含量。因此,未来,中国陆军的特点,就是规模庞大,技术先进。因此,适应于小规模陆军的欧式中型武装直升机无疑难以满足中国需要。最明显的例子,美俄武装直升机如果单纯挂载反坦克导弹,载弹量均可达到16枚,甚至更多。(卡-50/卡-52武装直升机,挂载“旋风”-M反坦克导弹的极限挂载能力为24枚)。但欧式武装直升机的反坦克导弹载弹量,只能达到8枚。这显然与中国对武装直升机具备强大对地攻击能力的初衷,背道而驰。

武直-10因发展起点过高而忽视传统技术

    从武直-10首次在网上曝光至今,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无论其性能究竟如何,其较长的研发过程已经预示其很难成为一种优秀装备。而造成这一结果的,除了中国自身的技术储备不足,选择并不完全合适的技术参照,因发展起点过高而忽视传统技术也是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中国的军队现代化而言,来自俄罗斯的帮助主要集中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至本世纪初。俄式装备技术,实际的作用是使中国初步了解全新装备的诸多技术特点,为日后的自行研发积累经验,创造条件。而在重返吸收俄式技术,且俄罗斯短时间内难以继续拿出足以吸引中国的新技术时,中国将目光转向了欧洲。武直-10即可看作是这种“转向”的标志之一。但中国的这种“由东向西”的技术转变,却使自身忽视了对俄式技术,或者说忽视了对相对传统技术的重视。较多的重视全新技术,从而使自身走了不少弯路。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武直-10配备的武器系统。

    作为首个将武装直升机用于实战的国家,美国在为该型直升机装备何种武器方面的研究十分广泛。仅就武装直升机挂载的反坦克导弹而言,装备海军陆战队的“眼镜蛇”系列武装直升机主要装备的是线导的“陶”式反坦导弹。而装备陆军的“阿帕奇”系列武装直升机,则装备了激光制导的“海尔法”系列反坦克导弹。尽管线导导弹存在发射导弹后,武装直升机行动受限的限制,但其在抗干扰能力方面的表现,无疑要强于激光制导导弹。因此,时至今日,关于这两类反坦克导弹究竟谁更适合装备武装直升机,尚无定论。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放弃了自身本来实力雄厚的线导反坦克导弹,盲目的选择从头研发类似“海尔法”的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技术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作为一个陆军大国,高性能的重型武装直升机是中国必须的装备。武直-10武装直升机显然不符合这方面的要求。比较理智而稳妥的做法是,中国暂停有关武直-10的研发工作,转而从俄罗斯引进米-28武装直升机的相关技术,结合之前研发武直-10所获得的西方与自身技术,自行生产、改进米-28武装直升机,从而满足中国陆军现阶段与未来的需要。


http://military.china.com/important/64/20120223/17051409.html韩:武直-10有技术缺陷 建议中国暂停研发工作图(1)
2012-02-23 09:56:13 东方网 【大 中 小】
      [提要] 外媒称,作为一个陆军大国,高性能的重型武装直升机是中国必须的装备。武直-10武装直升机显然不符合这方面的要求。比较理智而稳妥的做法是,中国暂停有关武直-10的研发工作,转而从俄罗斯引进米-28武装直升机的相关技术,结合之前研发武直-10所获得的西方与自身技术,自行生产、改进米-28武装直升机,从而满足中国陆军现阶段与未来的需要。


    韩国军事网站《新罗空军论坛》日前发表文章对中国自行研制的武直-10武装直升机的性能与未来可能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武直-10的出现与将来的服役,将使中国陆军一方面获得自身的“战力力量倍增器”,使自身的作战模式由平面转向立体。同时,也有益于自身建立类似美军第101空中突击师那种高机动打击部队。但仅就武直-10本身体现出的诸多技术特点,中国在发展该型装备时所采用的设计思想存在一定问题,在未来,或对其战力发挥造成阻碍。

    武直-10缺乏完整的发展体系与技术储备

    众所周知,如果暂时忽略惨遭“腰斩”的“科曼奇”,世界武装直升机共发展了两代。第一代的代表机型就是前苏联的米-24“雌鹿”与美国的AH-1“休伊眼镜蛇”。第二代的代表机型较多,除了前苏联/俄罗斯的米-28“浩劫”、卡-50“噱头”、卡-52“短吻鳄”,与美国的AH-64“阿帕奇”之外,还有欧洲联合研制的“虎”、意大利的A129“猫鼬”与南非的“石茶隼”。而在这些研发出高性能武装直升机的国家中,形成体系并经历完整发展过程的,无疑只有美俄两家。这两国不仅研发了大量高性能武装直升机,并且总结出发展高性能武装直升机的最佳发展过程,那就是先研发一种高性能的中型通用运输直升机,经过长时间使用证明其性能足够可靠后,在其基础上研发武装直升机。在获取武装直升机完整技术之后,再专门研发专用型武装直升机。俄罗斯由米-8到米-24再到米-28,美国由UH-1到AH-1再到AH-64,莫不如此。

    但问题在于,并非所有国家都像美俄那样有能力研发多型高性能直升机,并在其基础上进行高效的技术升级。因此,很多之前没有研发武装直升机经验的国家,选择了一上来就研发专用武装直升机的方式。除美俄之外的其他国家都是这样。这种做法的优点在于,可缩短武装直升机的发展过程,降低成本。但却需要在性能上做出取舍。或许是处于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极大缓和使各国对武器装备更新的需求没有以前那样迫切,但欧洲的“虎”式武装直升机较之美国的“阿帕奇”漫长得多的研发与适应过程,无疑显示了美欧之间在武装直升机之间的技术差距。

    相比美俄,中国面临同样甚至更严重的问题。在研发武直-10之前,中国尽管仿制了多型武装直升机,但自身的技术水平却并未获得相应提升。自身装备的各型直升机均无改装成专用型武装直升机的潜质。因此,中国只能选择在自身技术储备不及欧洲的情况下,选择技术风险更大的,直接研发武装直升机的方式。而这种做法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武直-10的研发过程过长,关键就是长期难以过关。最重要的是,在研发初期,定下的尚属先进的技术指标,在该型装备完成漫长研制投入现役时,很可能已经过时了。这种窘境对任何一种装备而言,无疑都是致命的

武直-10的技术参照选择不符合中国需求

    面对自身需求与实际研发能力的巨大反差,中国在研发专用型武装直升机的过程中,很自然的选择了其在研发其他装备时惯用的做法,那就是寻找基础参照,缩短自身的研发过程与技术风险。这种做法不仅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均十分普遍,中国也不乏成功的案例。最明显的,就是美国M1系列主战坦克对德国“豹”-2主战坦克“赤裸裸”的“抄袭”。但关键在于,选择的参照必须符合本国的国情。很明显,中国的武直-10的基础参照是欧洲的中型直升机,更直接的讲就是欧洲联合研制的“虎”式与意大利的“猫鼬”武装直升机。这种选择合适么?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暂时抛开武装直升机未来在海空军中可能的应用,该型装备的主要作战任务,就是伴随陆军作战部队进行协调进攻推进,发挥类似二战时期“斯图卡”与“伊尔”-2俯冲轰炸机的任务,进行近距支援或攻击。因此,该型装备与陆军的规模与整体作战思想必须是匹配的。相比美俄,欧洲国家自二战之后,就已经不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大陆军”。时至今日,即使欧洲国家频频参与世界各地的维和行动,但从欧洲主导的,对利比亚进行的中后期打击行动中看,欧洲的整体作战能力萎缩是很严重的。在西方国家向利比亚发射的100余枚巡航导弹中,只有2枚与欧洲有关。但即使这2枚导弹,还是英国核潜艇发射的美制“战斧”巡航导弹。与之类似,尽管经历了长期努力,以法德两国为主导的欧洲国家,依然难以组建人数仅为2万人左右的“欧洲快速反应军团”。因此,有鉴于欧洲军力,尤其是陆军的这种弱势,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美俄会偏重于重型武装直升机,而欧洲则更偏爱中型,甚至轻型武装直升机。

    但中国与欧洲的实际情况类似么?显然不是。早期,中国依仗居于世界首位的人口,组建了规模极为庞大的军事力量。尽管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经历了多次大规模裁军,但仅就规模而言,中国的武装力量在世界上依然是最为庞大的。在中国军队逐渐由“人海战术”转向“精兵卫国”中,上世纪90年代初,前苏联的解体为中国获得更多的军事技术创造了客观条件。因此,中国在保持世界首位的军队规模的同时,正稳步提升自身的技术含量。因此,未来,中国陆军的特点,就是规模庞大,技术先进。因此,适应于小规模陆军的欧式中型武装直升机无疑难以满足中国需要。最明显的例子,美俄武装直升机如果单纯挂载反坦克导弹,载弹量均可达到16枚,甚至更多。(卡-50/卡-52武装直升机,挂载“旋风”-M反坦克导弹的极限挂载能力为24枚)。但欧式武装直升机的反坦克导弹载弹量,只能达到8枚。这显然与中国对武装直升机具备强大对地攻击能力的初衷,背道而驰。

武直-10因发展起点过高而忽视传统技术

    从武直-10首次在网上曝光至今,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无论其性能究竟如何,其较长的研发过程已经预示其很难成为一种优秀装备。而造成这一结果的,除了中国自身的技术储备不足,选择并不完全合适的技术参照,因发展起点过高而忽视传统技术也是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中国的军队现代化而言,来自俄罗斯的帮助主要集中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至本世纪初。俄式装备技术,实际的作用是使中国初步了解全新装备的诸多技术特点,为日后的自行研发积累经验,创造条件。而在重返吸收俄式技术,且俄罗斯短时间内难以继续拿出足以吸引中国的新技术时,中国将目光转向了欧洲。武直-10即可看作是这种“转向”的标志之一。但中国的这种“由东向西”的技术转变,却使自身忽视了对俄式技术,或者说忽视了对相对传统技术的重视。较多的重视全新技术,从而使自身走了不少弯路。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武直-10配备的武器系统。

    作为首个将武装直升机用于实战的国家,美国在为该型直升机装备何种武器方面的研究十分广泛。仅就武装直升机挂载的反坦克导弹而言,装备海军陆战队的“眼镜蛇”系列武装直升机主要装备的是线导的“陶”式反坦导弹。而装备陆军的“阿帕奇”系列武装直升机,则装备了激光制导的“海尔法”系列反坦克导弹。尽管线导导弹存在发射导弹后,武装直升机行动受限的限制,但其在抗干扰能力方面的表现,无疑要强于激光制导导弹。因此,时至今日,关于这两类反坦克导弹究竟谁更适合装备武装直升机,尚无定论。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放弃了自身本来实力雄厚的线导反坦克导弹,盲目的选择从头研发类似“海尔法”的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技术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作为一个陆军大国,高性能的重型武装直升机是中国必须的装备。武直-10武装直升机显然不符合这方面的要求。比较理智而稳妥的做法是,中国暂停有关武直-10的研发工作,转而从俄罗斯引进米-28武装直升机的相关技术,结合之前研发武直-10所获得的西方与自身技术,自行生产、改进米-28武装直升机,从而满足中国陆军现阶段与未来的需要。


http://military.china.com/important/64/20120223/17051409.html
其实把文章里的武直-10换成洲际导弹,再稍加改动,中国就可以不发展自己的洲际导弹了
你妹啊、、、、我们搞啥直升机关棒子啥事?而且。。怎么感觉这个棒子还是领卢布的啊?
痴人说梦话
棒子也配?
做泡菜的佐料和技术都凑不齐还来编笑话
能不能别转发中华网的垃圾了
惊现P神。。。。。
p神又活过来了
KFX有技术缺陷 建议棒子国暂停研发工作图

[提要] 外媒称,作为一个宇宙大国,高性能的重型隐身歼击机是棒子国必须的装备。正在研发的KFX机显然不符合这方面的要求。比较理智而稳妥的做法是,棒子国暂停有关KFX的研发工作,转而从天顶星引进棒棒糖武装泡菜机的相关技术,结合之前研发KFX所获得的西方与自身技术,自行生产、改进KFX机,从而满足棒子国空军现阶段与未来的需要

这估计根本就不是棒子写的
马上要完成了就建议暂停。。。。。。居心何在?
peishens 发表于 2012-2-23 10:58
能不能别转发中华网的垃圾了
呵呵。蛋定。。。P神,棒子也就随便评论评论,又不是造谣,您老消消火,别太较真了。。。
宇宙第一强国啥时候关心起了我们陆航的建设了?

打别人玻璃和水柜的东东还是自研的好,宇宙国是不是有点眼红了?
WZ10抗衡米28无压力
十年前还差不多,现在吗停止研发直10,引进米28是个坑爹的建议。
写此文章的韩国人有基因缺陷,建议暂停生育。
这个估计是杜撰出来的网文吧!
说起来还是俺们的发动机不给力……
此文值五卢布,鉴定完毕。
只有死棒子。
发动机功率上来了,什么样的飞机造不出来?
这篇文章不会是出自棒子战略忽悠局吧。  
开玩笑的吧,韩国人满世界义务作技术咨询?
而且不是手机、平板?
人家说的是技术缺陷 没说发动机……
唉 棒子那年的文章啊 这都服役了 还暂停……停得了么?
忽悠 接着忽悠?谁信呢?
ouwen31 发表于 2012-2-23 11:41
宇宙第一强国啥时候关心起了我们陆航的建设了?

打别人玻璃和水柜的东东还是自研的好,宇宙国是不是有点 ...
那个~~水柜好理解,玻璃是什么?奥特曼求科普。。。
forrest_xp 发表于 2012-2-23 11:49
这个估计是杜撰出来的网文吧!
同意。 难道是故意恶心棒子的?
棒子表示躺着也中枪


- 发送自我的 iPhone 大板凳应用
这帮南朝鲜的豆沙包在咒我们呢
实际上心里嫉妒得要死吧。
最讨厌这种赚眼球的垃圾文章,随机挂个棒子的名字更加吸引眼光,我发克油
棒子的脑袋有缺陷,建议集体自裁,为世界节能减排做贡献。
ps,整篇文章有股浓浓的平大屎的屎味,不是大屎跟棒子合体了吧?
真tm咸吃萝卜淡操心。
大韩民族说的对  
peishens 发表于 2012-2-23 10:58
能不能别转发中华网的垃圾了
什么情况?
说得有道理。但是你以为TG不想重型战斗直升机吗?没发动机,你棒子能帮忙造一个。
【外媒称】
=====
这TMD外媒到底是哪,发这新闻的敢不敢把这外媒链接上来·
值得考虑一下。。。人家的建议有道理。。。
这类的文章好像都是WW假借棒子口吻写的
一条酸菜满论坛里乱转。
同学 发表于 2012-2-23 11:29
这估计根本就不是棒子写的
对,行文没有翻译过来的感觉。感觉就是国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