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战争与航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1:13:55
  这是一场每天一天每一秒钟都在进行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我们不仅看不见攻击者并且而且通常无法探测到他们。受害者在无所察觉的情况下被攻击,并且常常不情愿(愿意)承认他们(自己)的防御遭到了破坏。
  这就是不断进行的网络战和改变自身网络安全的斗争。全球的航空航天和防务公司正在小心地观察着这一战场以决定其在什么地方可以有所作为。主要航空航天和防务公司都已经(正在)被迫开发(提高)自己的网络防卫能力。由于工业界和政府部门所面对的威胁类似(相似),他们的客户需要的先进手段和工具相同,因此(所以)他们(指的是什么,是政府,还是工业?)正在通过与商业供应商和变革者合作来消除商业电脑安全产品和政府部门需求的先进防御手段之间的鸿沟。工业界已经准备好了为现有航空航天和防务客户提供网络安全产品和(与)服务,并且正在寻求将其研究资源成果和整合技术应用到相近的领域,如电网业和卫生保健业。各界对网络安全关注度的提高是正是来源于不断增长的公众和政策制定者对个人名誉、品牌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的增强。大多数公司拒绝承认被网络攻击,害怕因此丧失客户和股东的信任。
  一般通信协议对声音、视频和数据的融合增加了我们对信息技术的依赖并且正警醒安全专家,因为这种威胁(是指前面的融合吗)可以从一种媒介转移到另一种媒介。互联网络建立时初始,并没有考虑到安全问题。现在这种威胁的制造者已从单个的黑客升级到犯罪组织,到那些并且一些发现网络间谍活动比使用间谍快速更快、成本更低的国家也迅速纷纷加入此行列,而他们(这些“制造者”)几乎不用担心遭到报复。工业界严重依赖于商用硬件和软件,并且面对来自于隐藏于其弱点中的潜在威胁(这样的结果是怎样的?)。
  随着威胁变得更复杂,美国正在准备建立网络司令部。网络司令部将会在网络安全方面集中真正的力量。大约1000名美国空军的特别行动战士将会被接受训练来并在这场(个)看不见的战场战斗。这些人将会根据(凭借)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智力水平被选拔出来,而建立的相应的机构将会制定严格的标准、可预见的程序和管理规则。在这里,战争总是在发生,武器迅速过时(被淘汰),并且无法获得长期的胜利。他们在这场触手可及的战斗中必须确认匿名的攻击,分析普通民众攻击的状况和军事入侵的情况,检测漏洞、病毒和蠕虫,最重要的是,让空军能够在面对不断增长(多)和越来越复杂的网络攻击时能够完成他们的空中任务。他们这些特别行动战士不仅仅包括计算机科学家或电子工程师,还有能够告诉我们怎样改变敌人指挥控制系统中的数据来产生我们想要结果的行为学家。
  网络技术是一种能够用来改变交战双方行为的手段。这个战场将不仅仅包含桌上电脑,还包括便携电脑,移动电话和下一代的通信设备等。在实验室进行的模拟攻击中,很短的几行程序代码就可以破坏发电机系统;一束高功率的微波能够让使用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的F-16神经错乱并产生控制面胡乱摆动现象。目前已有成功进行网络攻击的例子,其中一些和传统战争联合进行。在2007年一次以色列攻击叙利亚一处被怀疑是核料浓缩工厂的行动中,叙利亚空军被击败,以色列空军取得了成功并投下了炸弹。专家认为这是一次空中计算机网络攻击,虽然而也有人认为这只是一次进行得(的)相当不错的电子干扰。如果以色列确实是使用网络攻击突破了叙利亚的空中防御网络,那么这看上去将会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效仿范例。
  对以色列的来说,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了第五维战场,仅次于陆地、海洋、空中和太空。这个国家很早就着手于这一秘密领域的研究,他们认为网络空间的使用对今天战争的重要性就好像空中力量对20世纪战争的重要性一样。在这样一个新生的领域,大家都还未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就好像在上世纪初很少有人意识到航空会对战争带来巨大的影响一样。虽然以色列是这一领域的先驱,并在上世纪90年代构建了网络战争的基础,但是直到近两年他们才开始理解网络战争的潜能。这部分是因为大多数以色列的领国在使用计算机网络方面相对较迟。目前有报道以色列正在秘密使用网络战争工具对付伊朗的核计划,他们在揭露伊朗核设施的行动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并且阻挠了伊朗核计划的设备供应。但大多数的网络行动仍然是机密。他们认为要保持在这一领域的领先,主要靠对技术的快速进步作出反应。
  网络攻击能够赋予弱国和小国一度只有超级大国才拥有的能力。就像操作无人机一样,在网络中发起攻击时操作人员的生命可以不受到威胁,并且在没有外国援助的情况下,就可以准备好所需要的一切东西,这些正是以色列年轻人高度熟悉的领域。通过他们获取的知识,以色列的年轻人已经让他们的国家在信息技术方面站在了世界的前沿。随着以色列的网络技术变得更加先进,它也变得更加容易受到攻击。以色列安全局建立了一个特别的部门,专门负责政府部门和基础设施(如国家电力和水源系统)的网络安全,同时它也协助金融机构保护其信息并防止其系统遭到入侵。但是这些威胁逐渐从黑客对以色列网站的攻击变为试图通过网络获取机密信息。可以想到的是电脑中存储的图片和文件数量是如此之多,一旦通过网络窃取了它们的访问权限,那么大量的信息将会被泄漏。
  在美国空军的联合讨论会上,高级军官们正看着大屏幕,观察最新安全威胁的不断出现。情报部门和军方的网络司令部对信息的获取速度正在从电速转变到光速,通过大容量的光纤进行信息传输,正是这场变革的关键。美国政府部门对监控光纤通信十分有兴趣,而光纤通信正在以大约每年20%的速度增长。但是把那些以接近光速传输的信息转变为电信号,将信号分别提取并重新转变为光信号的方式变的越来越不可行。这样就呼唤一种新的通信方式来满足不断增长的重要信息传输的需求和新的技术来满足网络情报收集的需求。随着光学和云计算技术的引入,解决问题的方式随之改变。将大量信息通过大容量光纤传输的关键是怎样通过光学手段来控制光的传输,已经有公司试图通过微电子机械系统和自动控制算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光学系统有很多优点,比如它们不受环境噪声的干扰。它们在传输信号时不会受到电开关和电子脉冲的干扰,这在反制电磁武器领域中很关键。另外,光纤相对于铜线来说没有那么脆弱,也没那么容易受到物理伤害。未来的空中平台内将会包含大量的单模光纤,并且形成携带大量信息流的光网络。
  目前正在考虑将光纤应用到像海军的EP-3E和它未来的替代者这样的飞机内。负责海军新的P-8巡逻飞机项目的官员正在考虑将纤维光学融合到其任务系统。目前军方遇到的困难是需要将很多的通信和电子设备安装到没有足够的电源和散热装置的飞机上,而光学系统的小型化被看作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途径。
  到2018年,美国海军有望在像战斗机这样的小型飞机上安装网络攻击系统。虽然研究者还在谨慎地讨论他们的网络武器和电子攻击项目,但是已经有公司宣布他们正在开发能够通过自由空间产生网络影响的武器系统。其含糊地说明提到一种适合战术飞机和无人机的网络武器,它能够产生远距离的数量流。这些数据流有可能来自于有源相控阵雷达发射机,这些发射机用作雷达的同时也用作电子攻击和网络入侵数据流的发送源。这些数据流将会被特殊的波形和算法打包,它的作用就像打开网络的钥匙,能够连接空中防御系统,指挥控制中心和飞行中的飞机。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旦在战场上通过网络了解到敌方的行动甚至改变了对方传输的信息,将会对战争行动和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目前机载设备越来越多地应用计算机和微控制器,以及传递信息的数据链,其系统遭到攻击后将会出错并难以控制。可以想象,像飞行控制系统这样的关键系统一旦遭到袭击,飞机将失去控制并坠毁,因此网络武器甚至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击落”敌机。目前飞机采用的飞行控制系统正在从电传(fly by wire)飞控系统朝光传(fly by light)飞控系统演进,其信息处理与交换能力正不断增强。机载电脑通过光纤和传感器及控制设备进行通信,其可靠性及抗干扰与抗侵入能力比采用铜缆更具优势。
  在未来,航空机载设备的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将会受到更多的重视,因为将会出现更多更复杂的网络攻击。这不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同样也会对民用领域产生影响。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飞机上的设备将更智能化并且通过更复杂的通信网络交换信息。但是将飞机的控制系统和机上娱乐系统接入到同一个网络中可不是一个好主意。目前波音787已经几次推迟交付,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美国联邦航空局不授予波音787相关安全认证,原因是机上电子娱乐系统存在漏洞,黑客可能通过这一系统侵入飞机控制系统,通过手中键盘操纵飞机。
  波音787“梦想”飞机是波音公司自1995年以来推出的首个全新机型,工程人员为它花尽心思。为了让长途飞行的乘客不再无聊,飞机客舱配备先进的电子娱乐系统。旅途中,乘客不仅可以点播影片,还能在数万米高空浏览因特网上的内容。然而,正是这种上网功能让波音787遭遇尴尬。美国联邦航空局作出的一份评估报告中说,乘客娱乐系统由飞行员负责控制,管理终端在驾驶舱内,这样一来,黑客可能通过娱乐系统“黑”掉飞行员操纵的驾驶系统,干扰飞行,危及飞行安全。这一安全隐患意味着,心怀不轨的黑客只需一部手提电脑,就可以安坐在客舱内“劫持”整架飞机。黑客还可能埋下电脑病毒,扰乱导航系统,航空局可不愿看到能被侵入的飞行控制系统。因此,工程人员不得不重新设计了乘客娱乐系统网络的构架。按照新设计,乘客网络与飞行控制网络之间仍然可能发生数据交换,但设计人员加入了新的安全设计,确保乘客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通过因特网服务终端接触到飞机的维护数据与导航系统。但是任何复杂的设计都存在着漏洞,只要存在物理连接甚至共享同一电源,这种安全隐患就始终存在。
http://hi.baidu.com/redskydeng/blog/item/455c1e806a1396c99123d909.html  这是一场每天一天每一秒钟都在进行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我们不仅看不见攻击者并且而且通常无法探测到他们。受害者在无所察觉的情况下被攻击,并且常常不情愿(愿意)承认他们(自己)的防御遭到了破坏。
  这就是不断进行的网络战和改变自身网络安全的斗争。全球的航空航天和防务公司正在小心地观察着这一战场以决定其在什么地方可以有所作为。主要航空航天和防务公司都已经(正在)被迫开发(提高)自己的网络防卫能力。由于工业界和政府部门所面对的威胁类似(相似),他们的客户需要的先进手段和工具相同,因此(所以)他们(指的是什么,是政府,还是工业?)正在通过与商业供应商和变革者合作来消除商业电脑安全产品和政府部门需求的先进防御手段之间的鸿沟。工业界已经准备好了为现有航空航天和防务客户提供网络安全产品和(与)服务,并且正在寻求将其研究资源成果和整合技术应用到相近的领域,如电网业和卫生保健业。各界对网络安全关注度的提高是正是来源于不断增长的公众和政策制定者对个人名誉、品牌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的增强。大多数公司拒绝承认被网络攻击,害怕因此丧失客户和股东的信任。
  一般通信协议对声音、视频和数据的融合增加了我们对信息技术的依赖并且正警醒安全专家,因为这种威胁(是指前面的融合吗)可以从一种媒介转移到另一种媒介。互联网络建立时初始,并没有考虑到安全问题。现在这种威胁的制造者已从单个的黑客升级到犯罪组织,到那些并且一些发现网络间谍活动比使用间谍快速更快、成本更低的国家也迅速纷纷加入此行列,而他们(这些“制造者”)几乎不用担心遭到报复。工业界严重依赖于商用硬件和软件,并且面对来自于隐藏于其弱点中的潜在威胁(这样的结果是怎样的?)。
  随着威胁变得更复杂,美国正在准备建立网络司令部。网络司令部将会在网络安全方面集中真正的力量。大约1000名美国空军的特别行动战士将会被接受训练来并在这场(个)看不见的战场战斗。这些人将会根据(凭借)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智力水平被选拔出来,而建立的相应的机构将会制定严格的标准、可预见的程序和管理规则。在这里,战争总是在发生,武器迅速过时(被淘汰),并且无法获得长期的胜利。他们在这场触手可及的战斗中必须确认匿名的攻击,分析普通民众攻击的状况和军事入侵的情况,检测漏洞、病毒和蠕虫,最重要的是,让空军能够在面对不断增长(多)和越来越复杂的网络攻击时能够完成他们的空中任务。他们这些特别行动战士不仅仅包括计算机科学家或电子工程师,还有能够告诉我们怎样改变敌人指挥控制系统中的数据来产生我们想要结果的行为学家。
  网络技术是一种能够用来改变交战双方行为的手段。这个战场将不仅仅包含桌上电脑,还包括便携电脑,移动电话和下一代的通信设备等。在实验室进行的模拟攻击中,很短的几行程序代码就可以破坏发电机系统;一束高功率的微波能够让使用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的F-16神经错乱并产生控制面胡乱摆动现象。目前已有成功进行网络攻击的例子,其中一些和传统战争联合进行。在2007年一次以色列攻击叙利亚一处被怀疑是核料浓缩工厂的行动中,叙利亚空军被击败,以色列空军取得了成功并投下了炸弹。专家认为这是一次空中计算机网络攻击,虽然而也有人认为这只是一次进行得(的)相当不错的电子干扰。如果以色列确实是使用网络攻击突破了叙利亚的空中防御网络,那么这看上去将会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效仿范例。
  对以色列的来说,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了第五维战场,仅次于陆地、海洋、空中和太空。这个国家很早就着手于这一秘密领域的研究,他们认为网络空间的使用对今天战争的重要性就好像空中力量对20世纪战争的重要性一样。在这样一个新生的领域,大家都还未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就好像在上世纪初很少有人意识到航空会对战争带来巨大的影响一样。虽然以色列是这一领域的先驱,并在上世纪90年代构建了网络战争的基础,但是直到近两年他们才开始理解网络战争的潜能。这部分是因为大多数以色列的领国在使用计算机网络方面相对较迟。目前有报道以色列正在秘密使用网络战争工具对付伊朗的核计划,他们在揭露伊朗核设施的行动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并且阻挠了伊朗核计划的设备供应。但大多数的网络行动仍然是机密。他们认为要保持在这一领域的领先,主要靠对技术的快速进步作出反应。
  网络攻击能够赋予弱国和小国一度只有超级大国才拥有的能力。就像操作无人机一样,在网络中发起攻击时操作人员的生命可以不受到威胁,并且在没有外国援助的情况下,就可以准备好所需要的一切东西,这些正是以色列年轻人高度熟悉的领域。通过他们获取的知识,以色列的年轻人已经让他们的国家在信息技术方面站在了世界的前沿。随着以色列的网络技术变得更加先进,它也变得更加容易受到攻击。以色列安全局建立了一个特别的部门,专门负责政府部门和基础设施(如国家电力和水源系统)的网络安全,同时它也协助金融机构保护其信息并防止其系统遭到入侵。但是这些威胁逐渐从黑客对以色列网站的攻击变为试图通过网络获取机密信息。可以想到的是电脑中存储的图片和文件数量是如此之多,一旦通过网络窃取了它们的访问权限,那么大量的信息将会被泄漏。
  在美国空军的联合讨论会上,高级军官们正看着大屏幕,观察最新安全威胁的不断出现。情报部门和军方的网络司令部对信息的获取速度正在从电速转变到光速,通过大容量的光纤进行信息传输,正是这场变革的关键。美国政府部门对监控光纤通信十分有兴趣,而光纤通信正在以大约每年20%的速度增长。但是把那些以接近光速传输的信息转变为电信号,将信号分别提取并重新转变为光信号的方式变的越来越不可行。这样就呼唤一种新的通信方式来满足不断增长的重要信息传输的需求和新的技术来满足网络情报收集的需求。随着光学和云计算技术的引入,解决问题的方式随之改变。将大量信息通过大容量光纤传输的关键是怎样通过光学手段来控制光的传输,已经有公司试图通过微电子机械系统和自动控制算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光学系统有很多优点,比如它们不受环境噪声的干扰。它们在传输信号时不会受到电开关和电子脉冲的干扰,这在反制电磁武器领域中很关键。另外,光纤相对于铜线来说没有那么脆弱,也没那么容易受到物理伤害。未来的空中平台内将会包含大量的单模光纤,并且形成携带大量信息流的光网络。
  目前正在考虑将光纤应用到像海军的EP-3E和它未来的替代者这样的飞机内。负责海军新的P-8巡逻飞机项目的官员正在考虑将纤维光学融合到其任务系统。目前军方遇到的困难是需要将很多的通信和电子设备安装到没有足够的电源和散热装置的飞机上,而光学系统的小型化被看作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途径。
  到2018年,美国海军有望在像战斗机这样的小型飞机上安装网络攻击系统。虽然研究者还在谨慎地讨论他们的网络武器和电子攻击项目,但是已经有公司宣布他们正在开发能够通过自由空间产生网络影响的武器系统。其含糊地说明提到一种适合战术飞机和无人机的网络武器,它能够产生远距离的数量流。这些数据流有可能来自于有源相控阵雷达发射机,这些发射机用作雷达的同时也用作电子攻击和网络入侵数据流的发送源。这些数据流将会被特殊的波形和算法打包,它的作用就像打开网络的钥匙,能够连接空中防御系统,指挥控制中心和飞行中的飞机。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旦在战场上通过网络了解到敌方的行动甚至改变了对方传输的信息,将会对战争行动和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目前机载设备越来越多地应用计算机和微控制器,以及传递信息的数据链,其系统遭到攻击后将会出错并难以控制。可以想象,像飞行控制系统这样的关键系统一旦遭到袭击,飞机将失去控制并坠毁,因此网络武器甚至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击落”敌机。目前飞机采用的飞行控制系统正在从电传(fly by wire)飞控系统朝光传(fly by light)飞控系统演进,其信息处理与交换能力正不断增强。机载电脑通过光纤和传感器及控制设备进行通信,其可靠性及抗干扰与抗侵入能力比采用铜缆更具优势。
  在未来,航空机载设备的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将会受到更多的重视,因为将会出现更多更复杂的网络攻击。这不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同样也会对民用领域产生影响。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飞机上的设备将更智能化并且通过更复杂的通信网络交换信息。但是将飞机的控制系统和机上娱乐系统接入到同一个网络中可不是一个好主意。目前波音787已经几次推迟交付,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美国联邦航空局不授予波音787相关安全认证,原因是机上电子娱乐系统存在漏洞,黑客可能通过这一系统侵入飞机控制系统,通过手中键盘操纵飞机。
  波音787“梦想”飞机是波音公司自1995年以来推出的首个全新机型,工程人员为它花尽心思。为了让长途飞行的乘客不再无聊,飞机客舱配备先进的电子娱乐系统。旅途中,乘客不仅可以点播影片,还能在数万米高空浏览因特网上的内容。然而,正是这种上网功能让波音787遭遇尴尬。美国联邦航空局作出的一份评估报告中说,乘客娱乐系统由飞行员负责控制,管理终端在驾驶舱内,这样一来,黑客可能通过娱乐系统“黑”掉飞行员操纵的驾驶系统,干扰飞行,危及飞行安全。这一安全隐患意味着,心怀不轨的黑客只需一部手提电脑,就可以安坐在客舱内“劫持”整架飞机。黑客还可能埋下电脑病毒,扰乱导航系统,航空局可不愿看到能被侵入的飞行控制系统。因此,工程人员不得不重新设计了乘客娱乐系统网络的构架。按照新设计,乘客网络与飞行控制网络之间仍然可能发生数据交换,但设计人员加入了新的安全设计,确保乘客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通过因特网服务终端接触到飞机的维护数据与导航系统。但是任何复杂的设计都存在着漏洞,只要存在物理连接甚至共享同一电源,这种安全隐患就始终存在。
http://hi.baidu.com/redskydeng/blog/item/455c1e806a1396c99123d909.html
    与大炮、坦克、飞机、军舰这些装备相比,网络战武器还很年轻,即使从第一个计算机病毒诞生算起,也只有不到30年的历史。

  出于保密需要,世界各国军队对本国网络战武器的型号种类、作战性能、技术指标等都秘而不宣,使其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病毒武器是最重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网络战武器之一,美、俄、印、英、日等国军队都将计算机病毒正式列入作战武器名单之中,美军已经研制出2000多种病毒武器。

  很多人认为病毒武器就是互联网上到处肆虐、令人头痛的病毒,其实不然。病毒武器是在其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却有极大的不同,作为一种武器,它必须满足特殊的作战要求。

  可控是病毒武器最基本的要求。普通病毒一旦施放出去,其传染范围有多宽,破坏效果有多大,流行时间有多长,病毒制造者心里多半没数。

  病毒武器则不同,它必须尽量做到只针对敌对国家的计算机和网络,不能波及和影响其他无关国家甚至本国,不然就会出现“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双输局面,或者损害其他中立国家的利益,导致国际舆论的谴责,这就得不偿失了。

  它应该像导弹一样,具有精确的目标定位和识别能力,可以“借道”其他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传播,但只破坏特定范围内的计算机和网络。它还应有遥控功能,一旦战事结束或出于特殊需要可以实现自毁。

  病毒武器的威力更大。病毒武器往往集木马、蠕虫、逻辑炸弹等多种破坏性程序的特点于一身,一旦施放,轻则造成敌国网络瘫痪,重则造成金融混乱、交通失事、大范围停电停水和通信中断等危及国家安全的重大事故。

  战场网络一旦遭受病毒武器攻击,若无有效措施应对,就会造成作战体系瘫痪,指挥失灵,战斗力急剧下降,甚至不战自败。

  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新式武器,病毒武器由于破坏性巨大,很多国家都将其视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网络军控也成为当前国际政治对话的重要议题。

  病毒武器的传染性超强。它可以跨操作系统平台传染,除了Windows操作系统外,Unix、Linux等开源操作系统统统搞定。它可以跨硬件平台传染,除了普通计算机以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工控计算机等智能终端“一网打尽”。

  它既可以攻击互联互通的开放网络,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攻击物理隔离的封闭网络。既可以攻击基于TCP/IP协议的互联网、民用业务网等标准化、通用化计算机网络,还能攻击采用特殊网络通信协议的数据链、战术互联网等异构异质网络。

  病毒武器的隐蔽性极佳。它综合采用加壳处理、多态变形、映像劫持等伪装欺骗和躲避查杀技术,代表了病毒制造技术的最高水平,具有很强的反侦察、反破解能力,可以实现在敌国网络中的长期潜伏,一旦需要即可引爆,是威力巨大的“定时炸弹”。

  病毒武器的特殊作战要求,使得其开发成本和难度要大得多,远非民间黑客所能完成,通常要在军方的严密组织下,由各方面专家组成的团队才能胜任开发工作。

  当然,病毒武器只是网络战武器的一种,不同作战对象、不同作用机理、不同用途的系列化网络战武器装备,形成庞大的网络战武器家族。

  除了病毒等进攻性武器外,还有防火墙、杀毒工具等网络防御武器,以及网络嗅探器、漏洞扫描软件等网络侦察武器。

  除了针对互联网和金融、交通、电信、电力、广播电视等专用业务网的战略网络战武器外,还有针对战场通信网、指挥控制网等军用网络的战场网络战武器。

  除了以降低对方网络效能为目的的破坏性网络战武器外,还有用于穿透对方国家防火墙,大量发布宣传信息进行舆论造势的网络心理战武器。

  美军甚至还研制了一种病毒,能使对方的显示器屏幕出现难以觉察的闪烁,造成操作人员发生视觉疲劳和莫名的头痛,这可以算作是一种网络生理战武器。

  此外,除了破坏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使敌方无法有效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软杀伤武器以外,还有专门破坏计算机和网络硬件设施设备的硬杀伤武器。如电磁脉冲弹,在爆炸的瞬间能在电路中形成强大的感应电流,直接烧坏芯片。

  一些国家还在研制新概念、新机理网络战武器。例如,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正在研究用来破坏电子电路的微米/纳米机器人,以及嗜食硅基电子芯片的细菌等,有些技术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英国《新科学家》周刊还披露,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马克斯·舒哈德提出了“网络数字大炮”的概念,它通过对互联网中的核心路由器进行有规律的拒绝服务攻击,引起互联网流量摆动并加剧,导致核心路由器过载死机,最终使整个互联网陷入瘫痪。这一概念一旦成为现实,其威力堪比原子弹。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172467/17078737.html
RedskyDeng 发表于 2012-2-11 20:34
与大炮、坦克、飞机、军舰这些装备相比,网络战武器还很年轻,即使从第一个计算机病毒诞生算起,也只有 ...
    正当人们怀着美伊在波斯湾是战是和的猜想进入2012年时,新型的战争——网络战硝烟的味道已经在东亚弥漫。

  上周二,日本《读卖新闻》报道指出,该国防卫省正在研制一种病毒,该病毒可以在受到网络攻击的情况下,顺藤摸瓜反向探测攻击路径,并对攻击源进行打击。据报道,日本从2008年开始至今一直在研发一种病毒,应对Stuxnet病毒,作为一种强有力的网络武器,以进行网络战。此外,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土屋大洋也向该报透露称,其他国家也已开始相似的项目。这表明网络战正在加剧。未来可能有一场网络武器库的竞赛。

  而早在去年7月,美国就发布了首份《网络空间行动战略》,这份报告将网络空间上升到同陆、海、空、太空并列的“行动领域”,称将网络攻击视同“战争行为”。此外,包括英国、法国、俄罗斯、以色列、韩国等在内的国家纷纷表现出加强网络部队建设的立场。

  各国对网络空间的战略部署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基于信息系统的网络作战》一书的作者、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教授李大光告诉南方日报记者,由于具有无可比拟的辐射力和渗透力,网络必将成为世界各国军队建设的重要手段,成为塑造军队形象的主要手段和增强军队软实力的重要工具。

  信息制控即是战争

  未来学家托尔勒预言,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

  李大光告诉南方日报记者,网络作战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处理层的破坏和保护,来降低敌方网络信息系统的使用效能,保护己方网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进而夺取和保持网络空间的控制权。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网络系统已经成为现代化军队的神经中枢,传感器网、指挥控制网、武器平台网等网络,将成为信息化战争的中心和重要依托。

  美国是最早组建网络部队的国家,其前陆军参谋长沙利文上将说,信息时代的出现,将从根本上改变战争的进行方式。而很多年前,这样的改变就发生了。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和俄罗斯的计算机高手就成功侵入美国白宫网站,致其瘫痪。与此同时,北约通信系统遭到病毒攻击,美国海军陆战队带有作战信息的邮件服务器几乎全部被阻塞,就连核动力航母“尼米兹”号的指挥控制系统也因黑客袭击而被迫中断3个多小时。

  “在近几场局部战争中,拥有信息网络优势的发达国家军队,能以电脑病毒及黑客对其作战对手的网络及通讯系统实施攻击,完全主宰了网络空间,取得信息化战场优势,并在极短的时间内瘫痪了对手的防空指挥系统,有力地支援其他战场作战。”李大光说。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172467/16827043.html
美军在全世界拥有逾1.5万个网络和700万台电脑设备,对网络空间的依赖,与在网络安全上的不足形成了鲜明反差。美国国防部报告称,五角大楼的网络每天遭遇数以百万计的试探,而成功的侵入已导致数以千计的文档泄密。

  事实上,美国遭遇网络袭击并不是孤例。2010年8月23日,不明黑客袭击了俄联邦警卫局网站,造成众多内部文件在网上曝光数小时。据俄联邦安全局统计,自2005年以来,俄国家机关网站每年都会遭到近100万次网络攻击,其中针对总理普京官方网站的攻击更是高达12万起。

  “一旦计算机网络遭到攻击并被摧毁,整个军队的战斗力就会大幅度降低甚至完全丧失,国家军事机器就会处于瘫痪状态,国家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
全球皆在网络战备

  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美国先后发布了《保护美国关键基础设施》、《信息保障技术框架》(IATF)、《国家安全战略》。

  “‘9·11’事件促成了信息安全战略成为美国国家战略的核心战略。”李大光说。

  2009年,美军提出21世纪掌握制网络权与19世纪掌握制海权、20世纪掌握制空权一样具有决定意义。此后,《2009网络安全法》通过,该法案给予美国总统“宣布网络安全的紧急状态”的权力,允许“关闭或限制事关国家安全的重要信息网络”。2010年10月,美军网络司令部正式投入运行。

  据了解,为了提高网络战能力,美军分别于2006年、2008年和2010年举行了三次“网络风暴”系列演习。尤其是“网络风暴Ⅲ”演习,是美军网络司令部成立后进行的首次跨部门大型演习,模拟了一些关键基础设施遭受大型网络攻击的情景,模拟事件多达1500起以上。

  随着美国对“网络战”的积极部署,世界其他各国也做出了响应,纷纷跟进。截至2010年底,俄罗斯、日本、以色列、法国、德国、新加坡、印度和韩国等国家军队也都相继成立了自己的网络作战部队。甚至有研究指出,伊朗也拥有相当先进的网络战武器和攻击计划,包括对具体政府网站和基础设施发动网络攻击。

  “网络战的行为主体更多可能是个体和组织层面,往往一个黑客就能发动一次网络攻击,控制起来很难。美国将之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做法,必定会使得世界各国加入到竞争中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倪峰分析。

  其实,俄罗斯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设立了专门负责网络信息安全的信息安全委员会;1995年,俄宪法将信息安全纳入国家安全管理范畴;2002年《俄联邦信息安全学说》通过,将网络战提升到新的高度,称作未来的“第六代战争”。

  “互联网由美国发明,主要供应商都在美国和少数几个西方国家。美国意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希望通过强化自身的优势,继续掌握在网络空间上的主导权。”倪峰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将网络作为新战略制高点的美国,想要再次制定游戏规则。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42967/16827044.html
第六代战争理论

  “第六代战争”的理论最早由俄罗斯军事学者B.N.斯里普琴科提出。

  按照斯里普琴科的理论,第一代战争是指以冷兵器进行的战争,它在人类原始社会结束后持续了3500年,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种战争形式。

  第二代战争是火药发明后,出现滑膛武器为标志的。它持续了约600余年。

  第三代战争是18世纪末以枪膛和炮膛中开始有了膛线为标志的。它大约持续了200年。

  第四代战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各种自动武器、装甲车辆、作战飞机和作战舰艇以及雷达和无线电通信器材的大量使用为标志的。这种战争一直持续到现在。前四代战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都是接触式战争,是以体力角逐或是以枪炮及各种作战平台在可视距离内进行的搏击。

  与第四代战争同时代还出现了将原子核裂变产生的巨大能量用于军事,引发第五次军事革命,也标志着第五代战争即核时代战争的形成。

  20世纪后期,人类高新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微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军事领域中高精度武器大量出现,为第六代战争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专家访谈

  网络战关乎生死存亡

  《读卖新闻》报道了日本新式“网络武器”的研发情况后,再次引起人们对于“网络战争”这一新型战争的关注与讨论。南方日报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冯玮。

  南方日报:二战结束后,日本在国际社会的监督下被迫进行了非军事化改造,近年来却着力于网络战钻研,是出于什么考虑?

  冯玮:现行日本宪法的“和平主义”体现于第二章第九条。这一条由两项内容构成,一是永远放弃战争和武力威胁;二是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近几年,修改这一条文的动向不断。

  另外,日本很清楚,在高科技背景下,军队若没有精良装备,只能充当“活靶子”。因此,日本“自卫队”虽然仅有24万人,但军费开支却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更值得关注的是,日本近几年不仅一直在提升装备水准,而且日益重视情报信息。2009年8月1日,日本建立了统合幕僚监部,统领三军自卫队作战信息工作,并消除不同军种之间的壁垒,实现海陆空三位一体协同作战。

  南方日报:近年来,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上,日本显示出更加主动的军事姿态,是否因为日本一直梦想恢复其军事力量?

  冯玮: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周边国家日益加强军备,对日本构成“威胁”。例如,日本最近发布的《我国周边安全保障环境》对中国国防政策,国防费用及透明度、陆海空作战能力、核导弹攻击力、宇宙空间军事利用能力以及信息战能力等进行了详尽分析,再次传递了“中国威胁”的强烈信息。二是国际安全保障环境不容乐观。该文件在列举了朝鲜半岛局势,俄国日益活跃的军事活动、网络攻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以及国际恐怖活动等因素后写道:“国际安全保障环境依然复杂而不确定。”

  南方日报:日本自卫队在调整编制体制、研制新式武器装备的同时,还提出一种新作战理论——“网络瘫痪战”。这是否意味着日本打算在发展军事实力上独辟蹊径?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42967/16827045.html
冯玮:日本政府有关省厅已制定在2013年前必须实施的《保护国民信息安全战略》。同时,日本防卫省已经决定,在陆海空自卫队之外,新设立“网络防护专门部队”。日本不算独辟蹊径,只是日本认为:“应对网络攻击以及确保网络空间活动安全,对各国军队来说是生死存亡的问题。”

  ■链接

  网络战怎么打?

  李大光介绍,网络战与其他作战一样,也包括进攻和防御两个方面。进攻包括体系破坏、信息误导、综合三种模式。通过发送电脑病毒等方法破坏敌电脑与网络系统,造成敌方指挥系统的瘫痪;向敌方网络传输虚假情报,对敌决策与指挥控制产生信息误导和流程误导;综合利用体系破坏和信息误导,对敌指挥控制系统造成多重杀伤。

  在网络防御样式方面,主要包括电磁遮蔽、物理隔离、综合防护三种样式。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减小己方电磁辐射的强度,改变辐射的规律,从而保护己方信息系统的安全;采取各种手段,防止计算机病毒侵入己方网络;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黑客攻击和新概念武器等的防护。

  “网络链接作用使作战力量、作战行动、作战指挥和综合保障等各种作战要素高度一体化。计算机网络将传感器、指挥控制系统和火力系统紧密联接起来,使得以往主要依靠平台(武器、部队)自身探测为主的‘以平台为中心’作战模式,转向借助网络实施联合作战的‘以网络为中心’的作战模式。”李大光说。●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42967/16827046.html
近年来,日本各个领域的网络泄密事件多发,就连机密信息最应得到保障的军事领域也不例外,因此,日本军方的网络安全工作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应对越来越频繁和猖狂的黑客攻击,日军情报机构早已认识到互联网情报侦察的重要性。2000年10月22日,日防卫厅作出决定,在下一个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中正式开始“电脑战——侵入敌方的电脑、破坏其指挥和通信系统、以造成敌方混乱”的研究。日本防卫厅在2000年度的预算中,共拨款13亿日元作为电脑安全对策费。此外,他们还将建立一个包括陆上、海上和航空自卫队的“网络部队”,针对网络攻击构建实践性的防卫体系。

  日本自卫队自1997年起,就开始推行办公电脑“政府配给制”,在自卫队内部使用自制配发的专用电脑,防止军事信息外泄。但由于相关工作进展缓慢,很多人将个人电脑和移动储存设备带到自卫队内混用,致使机密信息泄露事件不断。

  2005年,日本海上自卫队某护卫舰军官擅自将保存有秘密信息的移动存储设备带到自己家里,并将信息保存在家庭的电脑上。后来,这台电脑感染病毒,导致相关信息泄密,当事者受到停职处分。此后,自卫队又发生多起类似原因导致的泄密事件。针对这种情况,日本自卫队在2007年普及了一种密码软件,文件被保存到移动储存设备时,会被自动编译为密码。

  此外,日本自卫队还效仿五角大楼的做法,组建了一支“网络部队”。平时的主要任务是专门负责进行诸如反黑客、反病毒入侵,对军人上网和军队网站进行24小时监视,旨在加强提高网络攻击能力,防止泄密,同时对电子密码安全性进行监视、调查,保证其安全性。而在战时,“网络部队”则专门从事网络攻击与防御,并准备在未来信息战中,打“网络瘫痪战”。

  韩国军队在网络安全管理上是由国防信息战中心监查军人上网情况,禁止涉密计算机上网。目前,韩国政府已经将行政网络和个人电脑的网络彻底分离,并阻止外部人员接近行政网络。军方已经从2010年开始禁止使用U盘等储存媒介,以防止情报泄露或感染病毒。虽然如此,韩国军方仍急需加强网络司令部的力量,因为据韩国舆论认为,来自朝鲜等方面黑客的网络攻击可能性日益加大,相比之下,韩军的网络战争执行能力相当脆弱。目前,韩军已经培养了数万名信息战专业人员。韩国执行网络作战的主要机构是2003年11月成立的韩军机务司令部国防信息战中心。韩军机务司令部国防信息战中心目前由数十名业务精干的人员组成。他们对韩国国防计算机网和互联网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以防止军人泄密发生。据了解,每次韩军进行应对紧急情况的演习时,该中心都要参与。此外,韩军规定:不要在网上散布各种涉及国家机密的内容;更不可出于好奇心和虚荣心,去做一些偷拍和探听军事设施的活动,用作网上的谈资;不要将涉及国家机密的内容保存在可以上互联网的机器上。韩国媒体还报道了韩军强化网络战司令部的一系列“宏伟计划”:韩国国防部计划大幅扩充网络战司令部兵力,使人数从现有的500余人翻一番,并在未来3年之内将兵力再翻一到两番,而长远计划更是要打造成一个由大将指挥、兵力数万的网络战部队。同时,现在隶属于国防部情报本部的网络战司令部还将升格为国防部的直辖部队,以便执行攻击性网络作战任务。报道说,韩军网络司令部现有500余人,今后将增加1倍人力。报道称,军方将在国军网络司令部设参谋长和参谋部门,但目前尚未研究是否将目前为准将的司令也进行升格。

  据韩国《每日经济》网站援引军方消息报道说,军方计划在3年内将网络战兵力增加到2000至4000人,主要负责网络战和电子战等各种未来作战。军方的长期构想则是,打造一支类似美军网络司令部规模的大将级指挥的数万人的网络部队。对于此次网战司令部的大幅扩军,韩军方表示是为了应对来自黑客的攻击。网络司令部一旦升格为国防部的直属部队,司令官的权限和组织职能就会得到进一步强化,韩军对付网络战和电子战的态势也就会发生180度大转变。报道称,网络司令部的扩充和升格意味着韩军正在将应对朝鲜网络作战时的战略重心从“防御”转向“攻击”。据称,目前韩军的军事武器研发主要以国防科学研究所等几个部门为重点,是以制造有形武器为重心的,而现在已经到了需要关注研发无形的网络武器的时候了。《每日经济》网站还报道说,韩军不仅要研发寻找发动攻击的原点并进行反攻的武器,而且要开发网络导弹等攻击性武器。自2010年1月成立以来,韩军网络司令部从民间招募了一大批拥有很强实战经验的黑客。除了培养和招募网军,网络司令部还在韩美联合军演和演习期间,进行网络攻防演习。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17065463.html
网络再NB也怕物理隔断,临了还得靠硬家伙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立一个全球范围内的网络安全行为准则。在刚刚结束的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美国前中央情报局长迈克尔·海顿呼吁,各国应建立一套“网络安全行为准则”,防止“网络冷战”。

  海顿抛出的观点是,网络是作为陆地、海洋、天空和太空之外的“第五空间”,其复杂程度和发展趋向仍难以精准把握,世界各国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战略出发点也不尽相同,因此要实施某些代表提出的签署类似核裁军条约一样的网络安全公约难度很大。

  美国对外关系协会研究员赛格尔和威克斯曼发表的署名文章认为,相关国家对网络安全的定义分歧依然很大,比如美国和欧洲强调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俄罗斯和中国则强调互联网信息的安全。

  在海顿看来,更贴近实际的做法是建立网络安全行为准则:世界各国对网络空间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形成共识,比签署一个条约更有效。比如各国可以保证,即使发生军事冲突也不实施“停止服务攻击”。“停止服务攻击”是当前网络黑客常用的攻击手法之一,通过向目标服务器发送海量服务要求,导致其网络严重超负荷而瘫痪。鉴于电力系统和金融系统遭到网络攻击将产生灾难性后果,这方面的网络攻击也应当被禁止。在确立共同认可的行为准则后,相关各方可以推出制裁措施。

  英国智库皇家三军联合研究所(RUSI)助理研究员约翰·巴塞特对海顿的观点表示赞同。他认为,政府需要在全球网络安全方面发挥主导性作用,并建立相应行为准则。他建议准则建立在广泛基础之上,比如借助联合国和相关裁军组织、国际技术组织、20国集团或8国集团会议、北约或欧盟、国际刑警组织等。网络安全准则可以分成双轨制。第一轨关于网络战,涉及战略武器控制和信息交换。相关国家在网络战技术方面达成基本原则。第二轨关于管理标准。各国在内部就个人及机构使用网络制订出标准,这一标准应能在国际间兼容。

  在互联网发展离不开国际合作的背景下,仅凭一国之力很难实现维护网络安全的目标。互联网是匿名的,这就造成网络犯罪行为的来源非常难以追踪。只有在各国政府、安全机构、情报人员、民间企业等通力合作、共享信息的情况下,才能追踪到真正来源。俄罗斯卡巴斯基网络安全公司曾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合作进行了一项测试。卡巴斯基公司技术人员在互联网上对一宗模拟的网络犯罪案件进行跨国追查,最终查到了“犯罪来源”是在乌克兰的基辅。但由于各种实际原因,“犯罪分子”无法归案。

  对此,不少国家已经开始采取行动。2011年9月,俄罗斯、中国、塔吉克斯坦和阿塞拜疆常驻联合国代表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了一份信息安全国际准则的文件,呼吁各国不应利用包括网络在内的信息通信技术实施敌对行为、侵略行径和制造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威胁;建立多边、透明和民主的互联网国际管理机制;充分尊重在遵守各国法律前提下信息和网络空间的权利和自由等。

  目前,尽管美国和它的某些盟友主张动用军事力量反击网络攻击,但其他大国主张把网络安全问题同传统安全区别对待。业界学者建议,鉴于网络攻击的来源难以证实、难以发现,网络间谍和网络攻击的界限也很模糊,在处理网络安全事件时,决策者应当更多借助外交力量,各相关国家应当建立网络危机应急沟通渠道,及时交换意见。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17049379.html
    网络安全是第四十八届慕尼黑安全政府会议最后一个讨论专题。会议方设定的主题是:“主动进攻是否保护网络安全的最佳方式”。参与讨论的美国前中央情报局局长海顿、意大利国防部长迪保拉、俄罗斯网络安全公司卡巴斯基公司总裁卡巴斯基等分别在发言中对“网络进攻”这一建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反驳,认为当前重要的是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以及进行国际间对话。

  网络安全进入“第五空间”

  海顿认为,加强网络安全最重要的不是技术的难易,而是战略思维。早在十多年前,美国军方就提出了网络安全概念,并将其列为陆地、海洋、天空、太空之外的“第五空间”,这一概念已经被美国政府和社会接受。促使美方进一步警觉的,是一年多前的“震网”蠕虫病毒。这一病毒入侵对方控制系统后将自动复制并发送指令,导致关键基础设施被毁(此前有新闻报道称,“震网”病毒是美国和以色列研制出来,用于破坏伊朗核设施的)。海顿说,“震网”足以让人回想起1945年的原子弹实验。因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软件系统攻击造成物理破坏的先例,宛如出现了一种“新式武器”。

  卡巴斯基说,网络安全问题应当根据不同表现归成四类。首先是网络犯罪,比如盗用信用卡。卡巴斯基公司将协助国际刑警组织在新加坡设立网络国际刑警,计划于2014年投入运转。其次是网络黑客行为。2007年爱沙尼亚遭到来自俄罗斯域名的网络服务攻击,大批政府服务器瘫痪。政府机构如不加强管理,网络黑客容易演变成网络恐怖主义。第三类网络安全问题是网络间谍。最后是网络战争。后两类同主权国家相关,需要加强国际间的谈判与协调。

  网络安全政策引发质疑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克洛斯表示,欧盟内部正在讨论网络安全问题,希冀出台系统对应措施。德国新责任基金会研究员安克此前撰文指出,北约正在讨论是否要将传统意义上的防务同盟扩展到网络安全和基础设施保护领域。“网络安全挑战着防卫专家的传统思维,并带动相应对策的演进”。

  就在一周前,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米勒在国会作证时表示,网络间谍、计算机犯罪和对关键基础设施的攻击将超过恐怖主义,成为美国今后面临的最大威胁。美国新闻网站《赫芬顿邮报》说,电网、华尔街、交通系统和供水系统等一旦受到网络攻击,将对经济造成毁灭性影响,甚至会有人员伤亡。为此白宫网络安全协调官霍华德·施密特不久前敦促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律,应对这一日益增长的、错综复杂的安全威胁。

  但是强化网络安全同保护个人隐私形成矛盾的两个方面。在专题讨论上,不少与会者提出了如何保证互联网使用自由的问题。克罗斯也承认,西方“需要互联网自由来推动民主革命”。意大利国防部长迪保拉强调,他主张互联网使用自由,但必须加强政府监管。美国智库“宪法项目”不久前发布报告说,美国考虑出台的网络安全措施有建立一个全国性监听网络的风险,导致所有网络用户的通讯不再保密。

  在有关国家政府是否需要制订网络先发制人战略方面,海顿表示此举不具备可行性。“先发制人是建立在存在报复对象的基础上的,但我们并不知道一旦遭到网络攻击,需要报复的对象是谁。”迪保拉认为,相对于制订攻击战略,不如加强网络用户的安全意识和国际间对话。卡巴斯基则警告说,网络武器是一把双刃剑,受攻击的一方也可用它来反制对方。

  网络安全“替罪羊”

  讨论会上,一些与会者屡屡提及“中国和俄罗斯的网络偷盗问题”。主持人、德国电信公司董事克莱门斯就质问卡巴斯基,俄罗斯和中国为什么拒绝参加1月底在伦敦的网络安全会议?为什么这两个国家不加入欧洲理事会推出的反网络犯罪公约?在自由讨论环节,著名学者约瑟夫·奈的问题是:“中国利用网络盗取工业机密,如何阻止这种违反国际法的行为?”

  迪保拉对此表示,在网络安全方面需要同中国加强接触,而不是批评。正如卡巴斯基指出的,网络是匿名的。你很难确定网络攻击的真正来源。克洛斯则说,中国和印度是网络安全比较薄弱的国家,欧盟正同它们展开对话,加强合作。

  据路透社3日报道,一名欧洲网络安全专家指出,至少有一部分强加给中国的罪名其实并非来自中国,批评者出于各种目的,让中国“成了毫无疑问的替罪羊”。日本《外交官》网络杂志主编杰森·迈克斯2日撰文指出,很多人宣称中国发动了网络袭击,实际原因是由于中国网络安全基础薄弱,导致自身受到了网络袭击和操纵。根据麦咖啡(McAfee)网络安全公司不久前公布的报告,瑞典、以色列和芬兰在网络安全防护方面准备最好,而中国、印度等国家面临很多挑战。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专家赛格尔指出,为了加强网络安全,中国需要整合相关机构和保持政策的连贯性。
http://it.people.com.cn/GB/17026767.html
flanker2323 发表于 2012-2-11 21:33
网络再NB也怕物理隔断,临了还得靠硬家伙
物理隔断也怕移动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