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海军。。。。。。1899-201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17:32:10


1899年:建威号驱逐舰下水仪式 

 同治五年(1866年)马尾境内创办船政,设厂造船。建威号是福州船政局所造第37艘舰船,单艘造价63万7千两银,由船政监督法国人杜业尔(Doyere)监造,于1898年4月7日开工,1899年1月29日下水,1902年12月竣工。舰船资料:钢胁钢壳,舰长258尺、宽26.5尺、舱深13尺5寸、吃水12尺、排水量871吨,功率虚数3500匹马力、实数6500匹马力、最大航速23节。全舰编制139人。主要武器:100mm主炮1门、65mm副炮3门、37mm机关炮6门、360mm鱼雷发射管2具。






1899年:建威号驱逐舰下水仪式 

 同治五年(1866年)马尾境内创办船政,设厂造船。建威号是福州船政局所造第37艘舰船,单艘造价63万7千两银,由船政监督法国人杜业尔(Doyere)监造,于1898年4月7日开工,1899年1月29日下水,1902年12月竣工。舰船资料:钢胁钢壳,舰长258尺、宽26.5尺、舱深13尺5寸、吃水12尺、排水量871吨,功率虚数3500匹马力、实数6500匹马力、最大航速23节。全舰编制139人。主要武器:100mm主炮1门、65mm副炮3门、37mm机关炮6门、360mm鱼雷发射管2具。

watermark.jpg (65.0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2-2 20:45 上传




2012-2-2 20:51 上传

兴冲冲的进来就看到一层楼


051型导弹驱逐舰

051型导弹驱逐舰是中国在二十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末期建造的一级驱逐舰,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级驱逐舰。051型导弹驱逐舰共建成了17艘。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主力舰种。




051型导弹驱逐舰

051型导弹驱逐舰是中国在二十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末期建造的一级驱逐舰,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级驱逐舰。051型导弹驱逐舰共建成了17艘。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主力舰种。


albumview0816.gif (12.7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2-2 20:56 上传

审核、、、、。。。。。
楼主继续呀,这两艘老船就把海军百年代表了?
不能怪我  审核
2012-2-2 21:07 上传



北洋水师编制
2012-2-2 21:10 上传



经远



来远

100411222805be93b29b20a60b.jpg (23.9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2-2 21:10 上传


来远
图还没发完吧,有营养的帖子
2012-2-2 21:14 上传




致远
2012-2-2 21:15 上传




平远
2012-2-2 21:16 上传




平远
2012-2-2 21:17 上传




超勇

2012-2-2 21:20 上传




康济
2012-2-2 21:21 上传




鱼雷艇
2012-2-2 21:26 上传



2012-2-2 21:29 上传





舰长程璧光

没人???
赶上直播了,楼主要多发此类帖子
下面说民国

 民国海军部的成立与北伐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当天,孙中山公布了“以红旗右角镶青天白日,日有十二芒为海军旗”。1月3日,孙中山临时大总统亲自任命了黄钟瑛(1869-1912,福建闽侯人,毕业于福州船政后学堂及刘公岛枪炮学堂,曾任“飞鹰”、“镜清”等舰管带,1907年,担任“海筹”舰管带,1911年率舰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初,就任民国海军第一位海军部总长兼总司令,同年12月去世)为海军部总长,汤芗铭为次长。海军部下设军政、教务、船政、经理、司法、舰政6司及军机处、上海要港司令部。将海军部列于临时政府9部(南京临时政府共设陆军、海军、司法、财政、外交、内务、教育、实业、交通9部)之中,反映了海军在当时的重要地位。
2012-2-2 21:37 上传

1月11日,孙中山组织6路大军北伐,同时任命汤芗铭为北伐海军司令,率“海容”、“海琛”、“南琛”3舰配合北伐军行动。沪军步兵1个旅、炮兵1个团搭乘“新铭”、“新昌”、“泰顺”、“爱仁”等轮船,在北伐舰队护卫下于1月16日抵达烟台,海军陆战队400多人也随同前往。


  
  烟台早在1911年11月13日成立了都督府。由于起义的革命党人“未谙军事者居多”,而海军的“舞凤”舰正好由津到烟。于是,大家推举“舞凤”舰管带王传炯为都督。王传炯并非真心参加革命,他一边应付革命党人,一边暗地同清朝山东巡抚孙宝琦频繁联络。事情败露后,王传炯逃走。南京临时政府改任胡瑛为都督(由杜潜代理),并出兵援鲁。北伐的海军和陆军到烟台后壮大了革命力量。


  
  北伐海军舰队完成护航任务后,即驶往秦皇岛、营口、龙口等处海面游弋,向清廷示威,配合了山东沿海地区的光复。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下诏退位,在诏书上签名的有总理大臣袁世凯等11人,其中海军大臣萨镇冰未到,由副大臣谭学衡代签。


  
  至此,清朝海军随着清政府的垮台而结束了短暂的历史,民国海军以新的面目出现在中国军事舞台上。
  

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袁世凯继位,民国临时政府迁往北京,民国海军部也从南京迁到北京石驸马大街办公。黄钟瑛随孙中山之后辞去海军部总长职务(仍保留原兼任海军总司令职),没有北上。黄钟瑛因在辛亥革命中戎马征战,积劳成疾,不幸于1912年12月4日去世。孙中山为悼念他,写下了这样一幅挽联:“尽力民国最多,缔造艰难,回首思南都俦侣;屈指将才有几,老成凋谢,伤心问东亚海权。”
果断插入。。话说民国的木啥好看的。。。
2012-2-2 21:40 上传




黄钟瑛
3月30日和4月6日,袁世凯分别任命刘冠雄为海军部总长,汤芗铭仍任次长,蓝建枢为左司令,吴应科为右司令。12月,黄钟瑛去世后,李鼎新继任海军总司令。左司令改为第一舰队司令,仍为蓝建枢,右司令改为第二舰队司令,由徐振鹏充任。


  
  海军部设立参事处(1923年称参事厅)、总务厅(设有机要、编纂、统计、庶务4科;1913年又增加副官处、视察室)、军衡司(设有任官、赏赉、考核、司法4科;1914年,司法科分出,增加典制科)、军务司(设有典制、军事、测绘、医务4科;1914年,新设电政科,去典制科)、军械司(设有兵器、舰政、机器、设备4科)、军需司(设有司计、经理、储备、稽核4科)、军学司(设有航海、轮机、士兵、编译4科)、军法司(1914年新设,下设审检、法学、典狱3科)、技正室。


  
  海军部下设海军总司令处,负责指挥舰队作战、训练等事宜。1916年2月,总司令处一度被撤,另设总轮机处,舰队直属海军部。次年6月,又恢复总司令处于南京下关。12月,改称海军总司令公署,总轮机处则并入该公署。总司令处仅设有参谋3人,副官2人,秘书3人,军衡长、军械长、轮机长、军需长、军医长、执法官各1人。改为总司令公署后,设立了参谋长、副官长、书记官长,并分置军衡、军械、轮机、军需、军法、军医、军务等课。


  
  海军总司令处(公署)下辖各舰队司令处,各处编有参谋1人,副官2人,秘书2人,轮机长1人。

2012-2-2 21:42 上传




汤芗铭
  
  袁世凯在北京登上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宝座后,全面改组了临时政府,排斥、拉拢收买革命党人。刘冠锥和汤芗铭宣布退出国民党后,袁世凯仍保留了他们的职位,并授予海军上将和中将军衔;同时,袁世凯还千方百计削弱或裁撤革命党人掌握的军队。他利用革命党内部的分歧,趁机扩充了自己嫡系北洋军,对革命党人举起了屠刀,先后杀害了湖北军政府军务司副司长张振武,将校团团长方维。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派人刺杀了国民党的重要活动家宋教仁。袁世凯的倒行逆施警醒了革命党人。孙中山号召革命党人起来讨袁。


  
  江西都督李烈钧首先举起武装反袁的旗帜。1913年初,袁世凯下令在九江扣留了江西省向外商购买的7000支步枪和300万发子弹,并派海军8艘舰艇监视,准备把这批军火收归海军。李烈钧把赣军主力调到九江附近,赶走了勾结袁世凯的九江镇守使戈克安,并公开发表声明,强烈要求归还枪支弹药。海军舰艇慑于李烈钧赣军的威力,不敢贸然行事。


  
  双方相持了2个月,袁世凯被迫同意李烈钧于3月中旬取回了枪支弹药。


  
  6月9日,袁世凯下令罢免李烈钧的江西都督职务。孙中山在上海召开的讨袁会议上,李烈钧勇敢地挑起举兵反袁的重担,被推为讨袁军总司令。7月8日,李烈钧秘密回到江西湖口,组织反袁起义。李烈钧打算策反驻江西的海军“楚有”、“楚谦”2舰共同讨袁,计划给2舰指挥官罗致通5万元,舰长3万元,副长2万元,但未能成功。7月10日,李烈钧在湖口誓师起义,成立讨袁军总司令部。讨袁军没有海军,仅有一些原水师部队和江防炮台。


  
  江西举义后,袁世凯急令海军配合陆军前往九江、湖口一带镇压起义军。7月12日,海军部次长汤芗铭带领“飞霆”、“江利”、“建安”、“楚同”、“湖鹗”等舰艇沿长江而上,停泊在武汉的“楚豫”、“楚谦”等舰则顺江而下,合攻江西讨袁军。


  
  7月12日,讨袁军首战告捷,歼敌120余人,攻占沙河。23日晚,北洋第一军在段芝贵指挥下向讨袁军发起了全面进攻,海军舰炮亦向湖口炮台猛烈射击。24日夜,汤芗铭率“江利”(座舰)、“江亨”、“楚同”、“湖鹗”等舰艇从九江出发,掩护由火轮拖带的运兵民船队偷袭湖口。船队运送的鲍贵卿旅(当时改称海军陆战先遣支队)在湖口东炮台下游柞机登陆,于25日午时占领湖口东、西炮台。讨袁军被迫放弃湖口,退往吴城。“江利”舰驶入鄱阳湖掩护陆军攻占了白虎塘屯粮地。27日,赣军第二师师长刘世钧率其一部至寡口北岸,试图反攻湖口,结果被海军拦截,刘部退到小池口后溃散。8月8日,吴城失守。16日,李烈钧带残部撤往湖南。18日,北洋军占领南昌,江西讨袁之举失败。


  
  当上海的革命党人正在运动海军反袁时,刘冠雄于5月中旬一面派人到各舰笼络,一面把舰艇调往烟台整训。6月19日,刘冠雄在大沽口海面检阅舰队,为南下镇压革命党人作准备。


  
  7月3日,袁世凯命海军中将郑汝成为总执法官,率领“应瑞”、“肇和”2舰护送由陆军第四师第十三团临时改编的海军警卫队1300余人(团长臧致平),搭乘招商局的“新昌”、“安平”2轮南下,于7月6日抵沪进驻制造局,取代袁世凯不信任的原驻军第六十一团及第三十—团。


  
  7月16日,吴凇要塞司令姜国梁宣布独立。海军总司令李鼎新李袁世凯之命派部队会同步兵一个营进攻吴凇。当时,有许多海军官兵不赞成这一军事行动,“应瑞”舰舰长毛仲方、“楚有”舰舰长魏子浩向李鼎新进言:“陆军宣战,海军暗攻,违背战时公法,并有害人道,稍明军事学者所不为。”李鼎新无言以对,但心中对2舰长生疑。于是,他将司令部由“应瑞”舰迁到“海筹”舰上。袁世凯又派人持外国银行汇款140万元收买官兵,并下令:“如不用命,将以军法从事。”毛魏两舰长愤然辞职离舰。7月18日,“飞鹰”舰驶入吴淞口时遭到炮击,海军与讨袁军形成对峙局面。


  
  7月23日凌晨,上海讨袁军向制造局发起大规模进攻,由于海军警卫队凭借地势和火力的优势,讨袁军一再失利。黄浦江上的“海筹”、“海琛”、“应瑞”、“肇和”、“镜清”等军舰也一起发炮轰击讨袁军,讨袁军炮营阵地被舰炮摧毁,人员损失很大。


  
  7月26日,“海圻”等3舰为配合制造局作战,企图冲入黄浦江,遭到吴淞炮台阻击,军舰同炮台展开了炮战。“联鲸”舰首和烟囱中弹,舰长许建帮率舰向讨袁军投诚。“海圻”、“海琛”2舰退至浏河口停泊。


  
  7月28日,袁世凯任命郑汝成为上海镇守使。刘冠雄奉命亲率4艘军舰及陆战队(由陆军第四师第七旅临时改编,旅长李厚基)抵吴淞口,遭吴淞炮台狙击,无法驶入黄浦江。刘冠雄命陆战队用舢板在九洞附近登陆。31日,讨袁军从龙华撤往七宝,进攻制造局之战完全失败。


  
  从8月2日起,刘冠雄一再派舰猛攻吴淞炮台,均被讨袁军击退,“海圻”等舰中弹受创。9日,刘冠雄调陆战队从制造局回吴淞,攻击炮台侧后。12日,海军舰艇协同陆战队向吴淞炮台发起总攻,守台将士奋力还击。讨袁军将领、原海军部参谋叶匡亲自操炮射击,击伤“海琛”舰。但炮台官兵伤亡过重,难以坚持。经红十字会柯思(英国籍)医生在炮台与海军之间奔波调解,讨袁军吴淞要塞司令居正、宝山司令纽永健同意和平解决,并与当晚率部撤出吴淞和宝山,撤往嘉定。13日午时,北洋海军接管了吴淞炮台,李厚基部也随即进驻。袁世凯任命李厚基为要塞司令,刘冠雄兼南洋巡阅使,萨镇冰为凇沪水陆警察督办。


  
  8月24日,袁世凯命令刘冠雄率领海军,协同冯国璋的北洋第二军攻占南京。在此之前,冯军曾企图渡江进攻南京,遭到讨袁军狮子山等处的江防炮台及巡江艇的阻击未能得逞。“海圻”、“海容”、“永丰”等舰及1艘鱼雷艇于8月20日抵达镇江。23日,又有“海琛”、“楚有”、“镜清”、“应瑞”及2艘运兵轮抵镇。24日,练习舰队司令饶怀文率4舰2艇到达南京乌龙山、卸甲甸江面。


  
  8月25日夜,“海琛”、“应瑞”、“楚有”等舰溯江进击,直抵大胜关,切断了南京至芜湖的水上联系。次日夜,又增派“永丰”舰前往加强上游分舰队的火力,掩护北洋第二军从浦口渡江后在下关登陆,再急攻清凉山、仪凤门等处。一度被讨袁军扣留的“湖鹏”、“张”2条鱼雷艇及讨袁军的军火船、运粮船数只也被夺回。海军主力则在下游攻击狮子山及南京城东北部,并派人员在幕府山上设立了海军观察台,以旗号指示舰炮射击目标。31日,上下游海军舰艇一起配合北洋军对讨袁军发起总攻。经2日激战,讨袁军被迫于9月1日退到城外,下关和狮子山等江防炮台被海军攻占。北洋军冲入城内,大肆烧杀抢掠。9月2日晨,讨袁军在雨花台最后一战中全军覆没。


  
  在安徽战场,7月19日,讨袁军第二旅旅长龚振鹏部进击大通,与诡称独立的第一师师长胡万泰部发生冲突,“楚谦”舰开炮轰击讨袁军。8月8日,海军舰艇护送陆战支队鲍贵卿部到安庆。26日,汤芗铭率“楚谦”、“楚同”、“楚泰”、“建威”、“湖鹗”等舰艇掩护陆军进攻荻港,经6小时激战,“楚泰”舰桅索被击断,讨袁军放弃荻港。随后,汤芗铭派“楚泰”、“楚同”、“建威”3舰先行,向芜湖方向搜索前进,自率“楚谦”、“江利”、“湖鹗”等舰艇跟进。同日,北洋军勾结芜湖海关的帝国主义分子,偷袭并夺取了讨袁军的“安丰”号炮舰。次日,在北洋军水陆夹攻下,芜湖陷落。


  
  湖南方面,袁世凯派汤芗铭率“楚有”等4舰,会同曹锟的北洋第三师于9月17日进逼岳州,随后从洞庭湖到达长沙。10月18日,袁世凯起用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汤芗铭为湖南都督,原定的都督曹锟改为长江上游警备司令。这样,在镇压二次革命的过程中,有3个海军将领攫取了地方军政大权(另2人是福建的刘冠雄和上海的郑汝成)。


  
  在镇压“二次革命”的战争中,海军充当了袁世凯北洋军的急先锋和帮凶。由于海军的介入,使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最终导致了讨袁军的失败。此后,由于军阀内部分裂日益加剧,海军也随之不断分化,再也不能作为一个整体来镇压革命了。
四 护国起义


  
    
  
  
  
  
   护国起义
  
  
  
  “肇和”军舰暴动


  
  
  
  镇压了“二次革命”之后,袁世凯为了独揽全国军权,于1914年6月下令裁撤各省都督,在北京设立将军府,派遣将军督理各省军务,并成立陆海军大元帅统帅办事处,任命海军的刘冠雄、萨镇冰及一些陆军高级将领为办事员,对军队实行严密控制。



  
  1915年,袁世凯勾结外国列强准备恢复帝制。在筹备过程中,袁世凯曾封了100多个爵位,其中,海军将领刘冠雄为二等公,汤芗铭、郑汝成为一等侯,林葆怿、饶怀文为一等男。


  
  袁世凯的行径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各地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护国运动。


  
  1915年11月8日,陈其美获悉日本大正天皇将于10日举行加冕典礼,驻上海的日本总领事署要举行庆祝会,上海镇守使郑汝成(海军中将加上将衔)一定会亲往祝贺。于是,革命党人决定首先刺杀郑汝成。


  
  11月10日上午,经过周密布置,干练沉勇、枪法娴熟的王明山、王晓峰2人奉命潜伏在外白渡桥北墩三四丈处,其余人员也分别进入预定地点。十一时许,郑汝成的汽车行至外白渡桥北墩时因转弯减速,王明山立即投去一枚炸弹,但因用力过猛,炸弹落到车后。郑的司机见事不妙,想加速逃跑。王明山又冲上去投出第二枚炸弹,炸中车身,郑汝成被震昏。王晓峰乘势上前,举起驳壳枪对准郑汝成头部连打10枪,郑顿时脑浆迸裂,当场毙命。2位壮士见郑已死,放声大笑,从容被捕。
  


  12月7日,王明山和王晓峰英勇就义。郑汝成是革命党人杀死的第一个袁世凯亲信。革命党人为之振奋。孙中山感慨地说道:“此等气魄,真足令人生敬,沪去此贼,事大可为。”


  
  袁世凯惊恐万状,电令各省加强防范,并新任命杨善德为凇沪护军使。此人平庸无能,为革命党人发动起义创造了有利条件。孙中山等决定在上海发动起义,任命陈其美为凇沪司令长官,主持起义;以吴忠信、蒋介石、杨庶堪、周淡游、邵元冲、丁景良、余建光等负责军事、财政、总务、文犊、联络等任务。当时,有“肇和”、“应瑞”、“通济”3艘军舰停泊在黄浦江上,排水量均在1900吨以上,“肇和”舰最大,有2600吨,具有较强的战斗力。陈其美命杨虎等人加紧争取3舰官兵,并制定了“舰队为主,炮队营为副,同时并举”的方针。陈其美还拟定,起义后委任黄鸣球(时为“肇和”舰长)为海军总司令,杨虎为陆战队司令,孙祥夫为陆战队副司令,吴忠信为参谋长。策反工作以“肇和”舰成效最为显著。在候补员陈可钧等人策划下,舰上大多数官兵同意起义,“应瑞”、“通济”2舰也有不少官兵赞成起义。陆上也争取了相当数量的军警。于是,陈其美决定在12月中旬起事。


  
  海军准备起义的消息被袁世凯的走卒侦知,袁世凯决定对海军舰艇采取隔离的办法,并派萨镇冰于12月3日乘专车来上海检阅海军。萨镇冰到沪后,命令“肇和”舰于12月6日出航开赴广东。起义指挥部马上紧急会商,决定提前发动起义。预定起义的计划是:“先袭击海军,后攻制造局,再取吴凇要塞,然后图浙攻宁,以为东南之根据。”指挥部还制定了详细的作战方案,约定以海军炮声为号,各路同时并举。


  
  12月5日下午三时许,黄鸣球已应萨镇冰邀请离舰上岸赴宴,扬虎率海军陆战队第一大队30余人暗藏手枪和炸弹,扮作游客模样,乘小汽艇从黄浦江外滩出发,直驶泊在高昌庙的“肇和”舰。陈可钧立即率舰上官兵接应,顺利地控制了全舰。1名军官试图反抗,当场被击毙。六时许,“肇和”舰奉命向制造局开炮,由此拉开了起义的序幕。


  
  海军陆战队第二大队由孙祥夫带领,从杨树浦出发,准备夺取“应瑞”、“通济”2舰。当汽艇接近军舰时,被江上的巡捕发现扣住盘查。因孙祥夫拿不出护照而被迫折回。岸上各路人马闻炮而动,向警察局、电话局、制造局等处发动进攻,但因实力太弱,先后被袁军击退。仅有“肇和”现在孤军奋战。


  
  “肇和”舰在开始射击时,曾用信号询问“应瑞”、“通济”舰是否同意起义,2舰回答:“正在会议,当可赞同,请勿攻击。”“肇和”舰乃安心等待。


  
  12月6日凌晨一时许,杨善德、萨镇冰和海军总司令李鼎新、参议杨晟,赶到制造局商量对付“肇和”舰的办法。因“肇和”舰是1913年才从英国购回的新舰,装备精良,是否对它开炮,众说纷纭。最后,只得请示袁世凯。袁世凯回电命令“将该舰击毁”。于是,李鼎新让“应瑞”、“通济”2舰承担任务。杨善德等人知道2舰也有革命党人活动,遂决定“厚贿海军”。杨晟到交通银行取出10万元现金,由萨镇冰出面收买2舰官兵,并许诺事成后以100万元作为“犒赏费”。当时,军舰上的革命党人正在进行说服工作,贿款一上舰,许多原已同意起义的人马上改变了态度,被金钱诱惑的官兵占了多数。


  
  6日拂晓四时,“应瑞”、“通济”2舰突然向“肇和”舰猛烈炮击。“肇和”舰官兵措手不及,只得仓促还击。炮战持续了一小时,“肇和”舰伤亡惨重。杨虎打算把舰开出吴凇口,但起义者不懂电气起锚法,无法起航。不多久,“肇和”舰锅炉被击中引起爆炸。杨虎见败局巳定,只得下令弃舰。自愿留下掩护的陈可钧(广东中山人,1905年进入黄埔水师工业学堂13期学习驾驶,1911年毕业,转清华大学,后分到“通济”练习舰见习。期满后,到“肇和”舰充当候补员,加入了国民党。为“肇和”舰起义的主要发动者)等人因受伤被捕,在北京就义。


  
  为此,总司令李鼎新、练习舰队徐振鹏、“肇和”舰长黄鸣球分别受到袁世凯的严厉惩处。为了纪念“肇和”舰起义,国民政府曾将12月5日定为国家纪念日之一。1930年6月2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赠陈可钧、王揖为海军少将,柴子安、金以庭、毕斋藤、冯为天、程鹏为陆军上校,陆亚生、王楷、叶有贵、刘元红、王大拱、何汉元为海军少校,以表悼念。


  
  “肇和”舰起义失败后,上海的革命党人仍未停止策反海军的工作。曾任海军中校副官的王统被孙中山派到上海负责联络海军,但未见成效。


  参加护国运动
  
  
  
  在广东方面,革命党人也在积极争取海军。1916年3月7日,陈策、杨虎(杨虎等人在上海失利后,又跟踪“肇和”舰南下广东)、马伯潜率领革命党人数十名,乘坐来往于广州至澳门间的“永固”号客轮到达黄埔水面,强迫轮船靠近“肇和”舰,向舰上投掷炸弹,试图夺舰,但未成功。另一路革命党人攻打长洲炮台也遭失败,除少数人泅水逃生外,多数人被捕或牺牲。


  
  4月5日,泊在广州江面的“宝壁”、“江大”2舰水兵枪杀了舰长及驻舰监视的龙济光部队官兵20余人后,宣布起义。“江固”舰舰长也在新会厓门被民军击毙,军舰归附民军。5月1日,护国军两广都司令部成立,下设江防舰队,第三师师长莫荣新兼江防司令,实际主持事务的是副司令周天禄。江防舰队辖有“宝壁”、“江大”、“江固”、“雷坤”、“广保”、“安南”、“安新”、“福成”、“平江”、“保捷”等10艘江防舰艇。


  
  1916年4月中旬,袁世凯派兵南下镇压护国运动。北洋军第十二师在塘沽上船,由“海圻”、“海容”舰护航。4月20日,船队到达温州海面时遇上大雾,“海容”舰把运兵船“新裕”号撞沉,在船上担任联络的海军官员黄鸣球、凤瑞、庞德辅及陆军700多人遇难,并损失了大批枪械。在这同时,海军第二舰队司令饶怀文率领6艘舰艇配合冯国璋镇压了一度占领江阴炮台的反袁军。


  
  6月6日,袁世凯一命呜呼,黎元洪当上大总统,任命程壁光为海军总长。这时,北洋军阀政府总理段祺瑞独揽大权,拒绝各省护国运动首领要求恢复旧约法和国会的建议。双方僵持不下,一时难决胜负。


  
  自“肇和”舰起义失败后,袁世凯撤消了海军总司令处,总司令李鼎新也随之被罢免,许多官兵被清洗出海军,各舰分散驻防,严格隔离。但是,在张继、柏文蔚、孙洪伊等护国反袁人土的活动下,海军广大官兵早就跃跃欲试,只是未能集中采取统一行动。广东和浙江独立后,海军反袁情绪日益高涨,甚至发展到拒不执行袁世凯下达的炮击汕头海港和镇海炮台的命令。为了便于控制,袁世凯只得命令各舰重新集中福州、厦门等处。李鼎新受官兵委托,与护国运动的领导机构——军务院驻沪代表唐绍仪、钮永建、谷钟秀等人接上关系,并命令军舰赴上海起事。袁世凯病亡后,李鼎新立即取消前令,静待和平解决。可是,半个多月过去了,段祺瑞丝毫没有恢复旧约法和国会的打算。在唐绍仪等人支持下,李鼎新以海军总司令名义与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怿、练习舰队司令曾兆麟暨各舰长联合通电全国,决定于6月25日加入护国军,要求恢复约法和国会,并拒绝执行北京海军部的命令。6月29日,巡洋舰“海容”、“海筹”、“海琛”号,练习舰“肇和”号,驱逐舰“同安”、“建康”、“豫章”号,冲破了福建军阀李厚基的重重阻挠,北驶上海。


  
  7月2日,停泊在凇沪一带的海军舰艇已有10多艘,它们是:巡洋舰“海圻”、“海容”、“海琛”、“海筹”号,练习舰“肇和”、“镜清”号,驱逐舰“飞鹰”、“同安”、“建康”、“豫章”号,炮舰“永丰”、“永翔”、“利川”号,运输舰“福安”号,长官座舰“舞凤”号等。


  
  练习舰队司令曾兆麟虽在通电上署了名,但并未参加独立,仍率“通济”、“应瑞”2舰留在福州。在长江流域的第二舰队司令饶怀文与北洋军阀关系很深,也未参加护国,但练习舰队和第二舰队的实力远远不能同第一舰队相比。


  
  海军的独立,使北洋军阀政府完全失去了制海权,不仅严重威胁东南各省的北洋统治,而且“纵可以驶至津沽闽粤,横可以驶入长江”,“不数日间,即可直捣燕京”。北洋军阀头目闻讯后十分恐慌,曾密谋调动重兵甚至勾结帝国主义海军直接进行干预。


  
  6月29日,北洋政府慑于海军的压力,被迫宣布恢复民国元年制定的约法(即旧约法),并定于8月1日召集国会。8月15日,李鼎新等人宣布取消独立,各舰归还建制,驻沪临时总司令部即行裁撤。萨镇冰奉命到上海,同李鼎新一起办理舰队移交手续。


  
  
  
 护法运动中的广东海军舰队
  
  
  
  
  
  
  
  1917年夏天,北洋军阀政府围绕着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对德宣战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国务总理段祺瑞在日本指使下,主张对德宣战,而美国却授意总统黎元洪反对中国参战,产生了“府院之争”。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后,段祺瑞纠集各省督军叛乱。黎元洪急调张勋率兵来京。张勋率“辫子军”控制了北京,先逼黎元洪解散国会,继而赶黎元洪下台,于7月1日复辟清王朝政权,扶溥仪重登皇位,并组成以张勋等为议政大臣的“内阁”,海军部尚书拟为萨镇冰。


  
  张勋复辟后,全国各地共同声讨。7月3日,程壁光以海军总长名义与凇沪护军使卢永祥联名通电声讨复辟。当日,程壁光就派出了“海圻”、“海筹”2艘巡洋舰从吴凇北驶大沽。


  
  程壁光的通电引起了北洋军阀的不满,冯国璋质问程壁光有何资格用海军总长名义通电。因6月24日李经羲组阁时任命萨镇冰为总长,程壁光调任海军总司令。程壁光回答:海军直隶于大总统。本总长系奉大总统之命而来。他认为李经羲内阁只是张勋的一个傀儡而已。


  
  程壁光是于6月9日到沪的。孙中山鼓励他率师讨逆,勿以经费为虑。6月23日,孙中山邀请程壁光到哈同花园共进晚餐,会商大计,当场奠定了联合行动的基础。27日,孙中出派人持麦加利银行支票30万元送交海军,作为军饷。7月3日,孙中山在上海寓所邀集程壁光、林葆怿及其他海陆军将领讨论时局和对策。会上,程壁光代表海军表示:“中国人坚决反对满清专制复活,至海军全体誓不承认帝制。”孙中山补充说,这不但是共和与帝制之争,还是全体国民反抗武人专制之争。在孙中山、廖仲恺等人的努力下,海军决定追随孙中山南下护法。


  
  7月6日,孙中山、章炳麟、廖仲恺、朱执信、何香凝先乘“应瑞”练习舰离沪南下,于10日抵达汕头。孙中山然后换乘“海琛”巡洋舰于17日到达广州,以广州为护法运动的根据地。当天,在黄埔的欢迎会上,孙中山发表了重要讲演。他明确指出:“欲争回真共和以求福利者,必须有二大伟力,其一为陆军,其二为海军。鄙人密察大势,确知非得强大之海陆军为国民争回真共和,则无以贯彻吾人救国救民之宗旨。故迭次与程总长磋商,幸得海军全体将士效忠共和。惟是海军必须有根据地,现今上海已为一般称兵谋叛者所割据,浙江、福建亦然;只有以广东为海军根据地,然后一切大计划可以发展。”


  
  段祺瑞联合曹锟把张勋赶出了北京,由冯国璋代理总统,重新起用刘冠雄为海军总长,萨镇冰为海疆巡阅使。当北洋政府得知驻沪海军有南下之意后,曾派萨镇冰到上海阻止。在上海三马路海军租船处召开的海军将领会上,萨镇冰声称:“海军不应干涉内政,要服从中央命令,更不宜闹分裂,以致受人利用。”程壁光对此极为反感,会议不欢而散。


  
  7月22日,程壁光收到孙中山关于广东方面欢迎海军南下的电报后,即与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怿率舰南行,并发表了著名的《海军护法宣言》,表示“我海军将士,既以铁血构造共和,即以铁血拥护之”。这个宣言是响应孙中山护法号召的第一声惊雷。


  
  7月23日,冯国璋下令免去程壁光海军总司令职务,以刘冠雄兼领该职。


  
  8月5日,程壁光率领“海圻”、“飞鹰”、“同安”、“永丰”、“豫章”、“舞凤”、“福安”7舰到达广州,与已在那里的“海琛”、“楚豫”、“永翔”等舰共同组成护法舰队。次年,“肇和”舰也从福建驶抵广东,加入护法舰队。这样,护法舰队的总吨位超过了全国海军总吨位的一半。


  
  海军护法南下,鼓舞了正在苦斗中的孙中山,震慑了段祺瑞的北京政府,也大大激发了广东人民的革命热情,壮大了西南护法运动的声势。


  
  8月6日,广东各界在长堤东园召开有数万人参加的欢迎大会,盛况空前。孙中山、程壁光、林葆怿在会上讲了话。孙中山对海军护法给予很高的评价,他指出,“吾人得海军之助力,若出兵北上,十日可到武昌,握中原要点,北方伪共和派非降即逃而已”。“海军对外虽不足,对内则有余。以一万陆军,助以海军,即足使北京、南京、汉口长虑而却顾”。“向来革命之成败,视海军之向背。此次文实率海军主力舰队南来,其余未来之舰亦皆不为彼效命,我亦操制海之权矣”。


  
  皖系军阀的密探马凤池在1917年7月的报告中也认为,孙中山的陆军“实力单薄,乌能成事”,但得到海军援助后,“进可以战,退可以守”,孙中山的护法力量就不可忽视了。
  
  
  
  孙中山出走 护法失败
  
  
  
  1917年9月10日,护法军政府在广州成立,孙中山就任海陆军大元帅,程壁光和林葆怿分别被任命为军政府海军总长和海军总司令。海军部设在珠江中的海珠岛上,并在天字码头成立了海军俱乐部。


  
  8月26日,广东省长朱庆澜在督军陈炳焜(桂系军阀)逼迫下辞职。为了不使省长亲军20个营落入桂军之手,军政府于10月12日着手以亲军为基础组建海军陆战队,以陈炯明为司令,归程壁光节制。但由于桂系干扰,此事久拖未决。


  
  10月23日,广东潮梅镇守使莫擎宇宣布投降北洋政府,并在福建督军李厚基支持下进攻惠州。军政府派兵反击,于11月8日在潮州附近迎击莫擎宇和李厚基部队。军政府陆军在护法舰队“海圻”、“永丰”、“同安”、“豫章”、“福安”等舰及江防舰队的“广玉”、“广金”、“宝壁”、“雷龙”等炮舰支援下,于12月14日攻占汕头、潮安,莫擎宇部溃败。


  
  11月10日,原广东矿务督办龙济光在海南岛接受北洋政府委托,以两广巡阅使名义率部数千人渡海在徐闻登陆,占领雷州半岛,威胁广州。孙中山立即调兵阻击。护法海军从潮汕沿海回驰,赶赴琼州海峡游弋,以“海圻”舰驻北海,“海琛”、“永丰”舰驻闸坡,“楚豫”舰到厦门。12月20日,护法军舰在阳江附近海面捕获龙济光军的运兵船6艘,船上载有官兵1个营及不少军械。12月23日,龙济光军的“平南”现在闸坡沿海被俘虏。在讨龙战役中,海军先后截获龙军舰船数十艘,切断了其海上运输线。1918年1月5日,程壁光指挥舰队驶往琼州,炮击秀英炮台等军事设施,有力地配合了陆军的作战。龙济光部终于溃不成军。


  
  在这段时间内,虽然孙中山尽了很大努力,但海军的军饷未能完全满足,以致程壁光和林葆怿等人渐渐倒向掌握两广财政的桂系势力。在护法军政府中,有桂系、海军和孙中山三大力量,海军的向背对护法成败至关重要。但海军将领的态度使孙中山感到失望,主要有下列几件事:一、程壁光不肯就任孙中山委派的海军总长一职,孙中山与胡汉民去请也被谢绝;二、广东民众驱逐桂系督军陈炳焜后,希望程壁光出来担当广东督军,程一再推辞不就;三、1917年11月15日,孙中山令海军炮击观音山督军署,用武力驱赶陈炳焜,程壁光怕得罪桂系而未执行;四、新任桂系督军莫荣新指挥部下接二连三地把孙中山派出的招兵人员枪杀,孙中山密令海军“同安”、“豫章”2舰于1918年1月3日炮击了观音山督军署。由于陆上部队未按计划行动而未达到目的。程壁光闻讯后令“海琛”舰前往阻止2舰开炮,并在事后以擅自行动为由将2舰舰长温树德和吴志馨撤职;五、附合桂系以“护法各省联合会议”来挖军政府墙角,架空了孙中山的大元帅职权。


  
  1918年2月26日,程壁光从海珠岛乘艇过江,在长堤木码头上岸登梯时被人行刺,肩部和胸部各中一弹,随即身亡。程壁光究竟是何人所杀,广东军政府经多次调查,均无结果,至今仍令人扑朔迷离。程壁光被刺后,孙中山亲自赶到现场,亲批治丧费3000元,并嘱胡汉民执笔拟撰讣电。莫荣新也下令悬赏缉凶,抚慰程的家属。护法军政府在广州为程壁光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并在海珠公园竖立了程壁光的铜像,以纪念他的护法功勋。


  
  程壁光死后,林葆怿主持护法海军,更加倒向桂系一边。5月20日,广东军政府改组,废除大元帅制,由唐绍仪、唐继尧、孙中山、伍廷芳、林葆怿、陆荣廷、岑春煊7人为政务总裁,组成政务会议行使职权。次囚,孙中山同朱执信等被迫离开广州,护法运动以海军的支持而兴起,又以海军的背离而失败告终。孙中山深切感到,必须“将全国海军根本改革”,培养“有革命志气”的新式海军人才,才能担负国民革命的重任。


楼主千万别挖坑啊
摄影师 发表于 2012-2-2 21:45
楼主千万别挖坑啊
审核。。。。。
辛亥革命之后,清朝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倒戈,广东军政府设立海军司,以胡毅生为司长,管理江海防舰艇。


  
  1912年12月6日,都督胡汉民下令裁撤海军司,改组为海防和江防2个司令部,以李和管海防,黄伦苏管江防。海防拥有“广海”、“广金”、“广玉”、“宝壁”、“保民”、“广庚”号等舰艇,江防拥有“江大”、“江汉”、“江巩”、“江固”、“广元”、“广贞”、“广亨”、“东江”、“北江”、“龙骧”、“广安”、“雷龙”、“雷虎”、“雷中”、“雷乾”、“雷坤”、“雷坎”、“雷离”、“雷震”、“雷兑”、“雷艮”、“雷巽”号等百余艘小舰艇。


  
  1913年,龙济光率军进入广东后,以龙觐光节制江海各舰。1916年,龙济光离开广州,带着“保民”、“广元”等舰去了海南岛。


  
  1917年,莫荣新当广东督军时,曾任命周天禄为海防帮办,申葆藩为水上警察厅厅长(管江防)。南下的各舰则单独组成第一舰队(即护法舰队)。1918年2月程壁光去世后,军政府考虑让林葆怿接任海军总长。但林葆怿认为还是海军总司令有实权,故未就任,军政府只好改任汤廷光为总长。桂系看到海军已经就范,才拨出3个营的民军改编为海军陆战队,以海军部参谋、“同安”舰舰长饶鸣銮兼统领。此外,还建立了海军司令部卫队营,以梁渭璜为营长。


  
  1920年8月,援闽粤军在孙中山指示下回师广东,桂系曾命令驻粤海军驶往诏安等地配合桂军作战。但桂军上阵后不堪一击,林葆怿见势不妙,急忙撤回舰队。广东江防舰队的“江大”、“江固”等炮舰则在国民党人的策动下宣布起义,加入反桂作战,曾配合攻占中流砥柱和车歪等珠江两岸的炮台。9月下旬,林葆怿、魏邦平(广东省警察厅厅长)、李福林(广惠镇守使)在广州河南地区独立,要求桂系退出广州。10月29日,广州宣告收复。


  
  这时,北洋军阀方面想趁机收买驻粤舰队。经过密商,林葆怿与北洋军阀海军总司令蓝建枢于10月11日同时宣布南北海军“统—”。但驻粤广大海军官兵对此表示强烈反对。10月14日,驻广州的全体海军军官在黄埔公园集会,反对“统一”。18日,官佐们又前去质问林葆怿,要求公布“降北”条件。林葆怿陷入弧立后,只得灰溜溜地离开了广州。11月1日,军政府任命陈炯明为粤军总司令节制全省海陆军,汤廷光继任海军总长,原“海圻”舰舰长林永谟署理海军总司令。


  
  孙中山重返广东后,十分关心海军建设。1921年3月24日,孙中山在黄埔检阅了海军陆战队,并在演说中指出:“军队的灵魂是主义,有主义的军队,是人民和国家的保障。”


  
  1921年6月,广东海军舰艇“宝壁”、“江大”等30余艘溯西江而上,配合陆军反击桂军,先后攻克梧州、柳州、南宁、龙州等地,旧桂系军阀彻底失败。9月16日,澳门葡萄牙当局出动海军在银坑越界干涉华军缉盗,并先行开炮。中葡冲突后,广东海军派出鱼雷艇和军舰到澳门海面警戎,配合了外交谈判。


  
  1922年3月26日,由于陈炯明的阻扰和留守广州的粤军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邓铿被暗杀,孙中山的北伐计划落空,遂决定从桂林经梧州回师广州。江防舰艇和海军陆战队营长叶剑英等护送孙中山于4月22日安全抵达广州。


  
  4月27日,鉴于原护法舰队内部派系斗争日趋激烈,闽籍官兵排斥其它官兵常引起冲突,海军有可能被陈炯明利用等原因,孙中心决定派鱼雷局局长温树德、长洲炮台司令陈策、“肇和”舰副长田士捷、舰队参谋吴志馨等人用武力驱逐闽籍官兵,整顿海军。武装人员首先俘获了海军交通艇,然后用该艇运送兵员驶到停在黄埔附近的“海圻”舰旁一拥而上。舰上人员毫无戒备,闽籍官兵20余人被击毙,全舰被控制。停在白鹅潭和黄埔的其它海军舰艇也先后被夺取。在整个行动中,附近炮台也开炮相威胁,飞机亦在军舰上空盘旋,加上许多舰长不在舰上,所以未发生大的战斗,全部闽籍官兵千余人就被解除武装,押到长洲陆军学堂内。不久被分批送到香港,乘船遣回福建。海军总司令林永谟及参谋长毛仲方,也在这次行动中被驱逐。


  
  4月30日,孙中山对驻粤海军进行改组,任命温树德为海军舰队司令兼“海圻”舰长,吴志馨为“海琛”舰长,田士捷为“肇和”舰长,欧阳格为“飞鹰”舰长,冯肇宪为“永丰”舰长,丁培龙为“永翔”舰长,招桂章为“楚豫”舰长,田炳章为“同安”舰长,何瀚澜为“豫章”舰长,林若时为“福安”舰长,袁良骅为“舞凤”舰长,孙祥夫为陆战队司令。5月5日,孙中山又任命陈策为海防司令,欧阳格与何瀚澜2舰长对调。



反击陈炯明叛军失利
  
  
  
  1922年5月9日,孙中山在韶关举行北伐誓师,指挥北伐军7万人分3路进攻江西,进展迅速。但陈炯明却乘机派叶举部于18日返回广州,在白云山设立指挥部,其余各部也随后进驻广州地区,到发动政变时已集结了2.5万人左右。6月1日,孙中山从韶关赶回广州以安定后方。孙中山拟召见陈炯明及叶举等人,遭到拒绝,孙中山非常愤怒,曾密令陈策率舰炮击“陈家军”,由于妥协分子阻拦未成。


  
  6月16日凌晨三时许,陈炯明的部队在广州公然叛乱,以4000余人的兵力围攻总统府及孙中山的住所粤秀楼。孙中山经化装后,在卫士们的保护下离开总统府,到天字码头雇了小艇登上了陈策的旗舰——“宝壁”号炮舰。在舰上,孙中山通电号召各军官兵反击陈炯明叛军。温树德闻讯后前往“宝壁”舰晋见孙中山,并接孙中山到他的座舰——“永翔”号炮舰住宿。


  
  6月17日晨,“永丰”舰长冯肇宪等人感到温树德对叛军态度暖昧,孙中山在其舰上恐有不测。于是,乘汽艇到“永翔”舰谒见孙中山。冯肇宪要求孙中山立即向“永丰”舰下命令轰击叛军。孙中山答道:“时机尚未到,各舰与岸上友军必须行动一致,不能独行。”冯肇宪趁机请孙中山到“永丰”舰去给官兵训话。孙中山表示同意,随即与冯肇宪前往。温树德等人对此未发生任何怀疑。


  
  孙中山上了“永丰”舰后,冯肇宪才将实情全部告知。此后,孙中山就一直坐镇“永丰”舰指挥海陆军平叛。宋庆龄等人也在卫兵们掩护下,辗转来到“永丰”舰。


  
  17日下午,广州海军全体官兵通电讨伐陈炯明。孙中山率领“永丰”、“永翔”、“楚豫”、“豫章”、“同安”、“广玉”、“宝壁”共7舰驶进省河,向大沙头、白云山、沙河、观音山、五层楼等处叛军据点猛烈炮击,予叛军以沉重打击。但广州卫戍司令魏邦平的第三师违抗孙中山命令,在岸上按兵不动。孙中山只得带领舰队驻军黄埔驻守,与长洲炮台呼应,以待北伐军回援,海军陆战队营长叶剑英等也随舰作战。


  
  6月21日,海军总长汤廷光与叶举、魏邦平联名布告,要求孙中山停止军事行动并下野,而各舰官兵代表则到“永丰”舰向孙中山表示了讨伐陈炯明的决心,各舰舰长也联名通电否认汤廷光有代表海军同叛军议和的资格。温树德却带着“永翔”、“同安”2舰悄然离开黄埔,驶到白鹅潭抛锚避战。


  
  6月23日,孙中山在“永丰”舰上同官兵们谈话,勉励大家:“奋勇杀贼,继承其志(指伍廷芳,任广州政府外交总长,因对陈炯明叛乱忧愤过度,突然病故),使其瞑目于九泉之下,以尽后死者之责任而已。”水兵们听后十分感动。25日,驻广州海军全体士兵集体加入中国国民党,填写誓约,表达了永远服从孙中山的决心。29日,蒋介石赶到广州登上“永丰”舰协助孙中山指挥平叛。


  
  6月30日,叛军偷袭黄埔,企图强迫海军陆战队缴械,结果被击败,叛军丢弃机枪8挺,步枪500余支。


  
  7月2日,孙中山在“永丰”舰召集各舰舰长会议,提出了坚守黄埔的主张,得到与会者一致拥护。


  
  7月4日,海军总长汤廷光和总司令温树德联合声明“赞成统一”,但要“孙中山下野”。8日,温树德接收陈炯明26万元贿款后,把“海圻”、“肇和”、“海琛”3艘大舰调离黄埔,驶出莲花山江面。9日下午,孙祥夫追随温树德之后率陆战队投降叛军,长洲要塞易手,各舰面临炮击的威胁。于是,孙中山果断指挥“永丰”、“楚豫”、“豫章”、“舞凤”、“宝壁”、“广玉”、“广贞”、“广庚”、“广亨”等舰驶离黄埔,来到新造河面。“福安”舰因故障未能同行。当晚,孙中山在“永丰”舰召集军事会议,决定“永丰”、“楚豫”、“豫章”3舰冲入白鹅潭停泊,因这里紧靠外国租界,叛军不敢开炮;“宝壁”及其他舰只运送陆上部队占领江门作为根据地。


  
  7月10日凌晨四时,各舰起航开始行动。“永丰“等舰于七时驶至水面狭窄、地形险要的三山口水面,首先开炮轰击敌军的车歪炮台,但炮台未还击,各舰遂快速前进。“豫章”舰担任先锋,“永丰”舰居中,“楚豫”舰殿后。当3舰驶近车歪炮台时,叛军突然开火,3舰立即发炮还击。霎时,炮声震天,硝烟弥漫。孙中山屹立在“永丰”舰驾驶台上沉着指挥。敌炮台集中火力攻击“永丰”舰,“永丰”舰左舷中弹起火,一磅炮位也被敌炮弹击中,炮手阵亡。接着,又被击中数处,但军舰仍继续前进。由于舰炮射击命中率高,叛军炮位多数被击毁,火力减弱。3舰终于闯过了车歪炮台附近水面。“宝壁”、“广庚”2舰也乘机跟进,一起驶入白鹅潭。


  
  各舰下锚后不久,广东海关英籍税务司登上“永丰”舰请孙中山把军舰移往别处,以免战火危及租界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孙中山听后勃然大怒,严正指由:“此为我之领土,我可往来自由,”并表示“吾只知正义公道,决不受无理之干涉”。该税务司无言以对,默然而去。


  
  这时,中外各舰沿芳村岸边从北向南一字排开,有日本舰,英国舰,美国舰,中国舰有“永丰”、“楚豫”、“同安”、“豫章”、“宝壁”、“广庚”等。后来,“安北”、“雷乾”2艘小舰也来加入防卫。“同安”舰曾随温树德逃离战场驶抵白鹅潭,孙中山派欧阳琳为舰长接管了该舰。“永翔”舰拒绝孙中山派丁培龙回舰指挥,并于14日离开了白鹅潭。7月16日,孙中山任命欧阳格为海军临时总指挥。


  
  7月19日,叛军江防司令周天禄派徐直等人乘小艇运送水雷到白鹅潭,企图炸毁“永丰”舰。幸好赶上退潮,“永丰”舰掉头离开了泊位,水雷爆炸后舰身仅晃动了几下。此外,叛军还雇佣了几十条小船,准备趁爆炸后袭击“永丰”舰。但见水雷炸空,也就没敢出动。


  
  7月29日,北伐军在韶关与叛军作战失利,孙中山认为舰队固守省河已无必要。8月9日下午三时,孙中山与冯肇宪、招桂章、欧阳琳、丁培龙等舰长离舰,搭乘英国领事提供的“摩轩”号炮舰去香港,再乘船赴上海。各舰善后事宜交欧阳格办理。但欧阳格不久也离舰出走。陈炯明收编了白鹅潭各舰,并重新委派了舰长。
  
  

2012-2-2 21:51 上传




冯肇宪
温树德带舰出逃
  
  
  
  1922年底,滇军总司令杨希闵、桂军第一路总司令沈鸿英、第二路总司令刘震寰及粤军莫雄等部组成西路讨贼军,与东路讨贼军许崇智部共同向陈炯明叛军进攻。为了配合平叛作战,海军“肇和”、“楚豫”等舰组成驻汕头舰队,田士捷被孙中山任命为司令。叛军兵败如山倒,残部退往东江、潮梅一带,讨贼军于1923年1月16日进入广州。2月21日,孙中山由上诲回到广州,担任陆海军大元帅,并设立了大本营。

  
  3月1日,孙中山发出给驻汕头海军田(士捷)司令等电报,要求赴汕头各舰速行归队。


  
  为了整顿海军,孙中山于3月12日任命了各舰新舰长,盛延祺(白沙)为“肇和”舰舰长,欧阳琳为“永丰”舰舰长,潘文治为“楚豫”舰舰长,宋复九为“肇平”舰舰长,周之武为总轮机长。3月14日,孙中山又任命陈策为广东海防司令,杨廷培为广东江防司令。至于温树德,尽管他曾背叛革命,但孙中山见他有悔过表示,仍保留其舰队司令职务。


  
  这时,北洋军阀也在极力拉拢温树德,于3月20月任命他为“驻粤海军舰队司令”。田士捷和盛廷祺等驻汕头海军将士于3月31日发出“世电”,声讨温树德勾结北洋军阀的罪行。


  
  “世电”一发表,舆论哗然,温树德当夜潜逃。但温树德叛心不死,他收买了“肇和”舰的一些官兵谋叛。4月14日,叛兵在“肇和”舰闹事,将舰长盛延祺(1894-1923,字白沙,江苏仪征人,先后在烟台、吴淞、南京海军学校学习,积极投入护法、反击陈炯明叛军的作战,遇害后,被追封为海军中将)和副舰长江泽澎杀害。孙中山闻讯后,为失去这批将才而悲恸不已。为控制海防,孙中山立即派出杨虎、孙祥夫、李元为海军特派员,监视各舰。


  
  4月间,桂系军阀沈鸿英出兵进攻广州,逼近三水。海军奉孙中山之命,以“楚豫”、“同安”、“豫章”及“江大”等舰组成的舰队反击叛军。


  
  5月31日,孙中山下令撤去温树德舰队司令职务,在省河、赤湾、汕头的海军各舰,“一律暂由本大元帅直接管辖”。孙中山又重新任命了海军官佐:吴志馨为“海圻”舰长,何瀚澜为“海琛”舰长,李国堂为“肇和”舰长,田忠柏为“飞鹰”舰长,潘文治为“福安”舰长,赵梯琨为舰队参谋长兼“永翔”舰长,胡文溶为“楚豫”舰长,缪庆福为“豫章”舰长,任治龙为舰队轮机长,郭朴为舰队军需长,王文泰为警卫大队长,章焕文为海军司令部副官长。


  
  当天,赵梯琨等海军将领致电孙中山表示:“誓矢忠诚,一致拥戴大元帅,始终不渝。”


  
  然而,温树德及其党羽仍在加紧勾结北洋军阀,预谋叛逃。8月,北京海军部派军需司长刘永谦等人同温树德密商,同意由胶澳督办拨款50万元,“以充修船发饷及开拔等费”。于是,温树德策动“海圻”、“永翔”、“同安”、“肇和”、“海琛”、“楚豫”6舰于12月19日驻离广东汕头,于1924年1月上中旬抵达青岛。北洋军阀政府特派大总统侍从武官刘照垣、海军部参事吴振南前住犒劳。3月22日,曹锟以总统名义任命温树德为海军渤海舰队司令,以北驶的6舰组成渤海舰队。不久又授予温树德海军少将军衔。
  
  

国军如今安在?
温树德将军是山东省青州市(益都县)凤凰店村,现在他家族仍有很多后人,我有好几个同学都是他的后代。乱世风云,温将军有自己的民族气节和韬略。并不是他背叛孙中山,是孙中山逃走后,海军涣散,南人重新得势,舰队无法维持,只得挥师北上,蒋介石也是个乡土观念极重气量狭小之人。对前代历史人物不能胡乱评说,要尊重、考据、核准历史事实,再发表。文章要有补于世道人心。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物。温树德从来没在蓬莱居住过。老死在凤凰店村。乡里对他极尊重,国共两党对他很尊重,他的门生意多,晚景不凄凉,但闭门谢客,很少与外界交往,经常与我曾祖父下棋,很少说话。其门生去拜见他,守着我的曾祖父,一句话也不说。其门生也大都是带兵的将领,就在那打立正一动不动站完岗然后回去。温树德将军是一个很有民族气节的人,功名利禄不动于心,到老如是。

没找到他的照片  
学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