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铁的春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6 20:30:11
2011年年末,7•23动车事故报告已出,上至部长、下至操作工的数十名铁路工作人员、科研人员分担了事故责任。在中国媒体上喧闹了差不多半年的动车安全事故,至此算是由官方盖棺定论。不过各大门户媒体的热情却早已远去,似乎只要完成了打压高铁的任务,其他都无关紧要。

虽然官方已经给出了调查结论,但动车事故引起的争论和对铁路安全问题的怀疑远没有尘埃落定——“带血的速度”这个2011年很多媒体给予铁道部发展高铁和动车的评价将继续影响舆论。

但动车和高铁果真更危险吗?就在7•23动车事故发生之前几十个小时,河南高速公路大客车起火41人被烧成焦炭;2011年7月4日湖北仙桃货车事故23人死亡,8月28日河北中巴车追尾事件18人死亡,10月7日天津境内高速车祸35人死亡,12月8日济青高速百车连环相撞..这些事故恐怕除了当事人家属外已经没有几个人记得了。针对这些更嗜血的事故,媒体可曾反思过什么?可曾要求停下或者减少公路客运量?

媒体煽情的语言掩盖不了铁的事实

动车事故的炒作,最大的原因在于远超以往的伤亡数量。在这个思路下,“尽可能降低死亡数量”应该是交通系统建设的首要目标之一。很显然,如果媒体真的关心中国人的生命,就应该把媒体资源集中于最容易导致人身伤亡的交通方式。提醒国人在事故率高的运输行业中增加安全投资,压缩基建投资;在事故率低的行业增加基建投资,这才是有逻辑、有良心的媒体宣传。简而言之,媒体在煽情之前,首先应该用数据说话。

媒体的炒作也并非全然不看数据,最起码,一切炒作的起点都是因为40条人命在瞬间丧失。但是,用科学的标准来说,数据必须有对比才有意义。40条人命固然是个巨大的代价,但在更大的代价面前,就显得不那么震撼了——按照2011年上半年的数据,中国公路交通导致近3万人死亡,平均每天约163人。平均每8分钟会有一人死于车轮之下,每6个小时道路交通的伤亡就相当于一次7•23动车事件。中国铁路史上最惨烈的成昆线泥石流事件和荣家湾撞车事故,都赶不上一天内公路交通的伤亡数字。

仅仅用伤亡数字还不足以全面评价运输系统的安全性。最合理的办法是按照“人次×公里”来计算死亡率。从过去几年的平均值来看,每百万人公里的伤亡人数之比,铁路和公路的伤亡差不多是1:24。这还没有考虑到大部分铁路造成的伤亡实际上缘于平交路口的汽车驾驶员违规。

另外,铁路和公路的运输成本之比约为1:3,能耗是1:4,占用土地的比例约为1:5。铁路全面胜出。

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不言而喻,要想少死人,媒体就应该多关注伤亡率最高的公路运输安全问题,同时呼吁让铁路承担更高比例的客流运输。而在中国这个国土广阔人均资源不足的国家,低能耗、占地少的铁路更应该是客运的首选方式,而不是指责明显比其他交通部门做得更优秀的铁路系统。

铁路滞后就是对生命的蔑视

在1950-1980年期间,中国执行的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国有的铁路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平均每年新增铁路建设里程923公里。

虽然中国从无到有地建设了汽车工业,但铁路依然在客货运输中占绝对主导地位。1980年的时候,铁路承担的旅客周转量是公路的两倍。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经济发展模式从政府主导转为强调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铁路迎来了一个建设低潮期。1980年到1995年期间,平均每年铁路新增里程只有313公里,最低的年份只有250公里。在这个阶段,相对而言,地方政府和企业对见效快、投资周期短的公路运输更感兴趣。在最极端的1997年至2002年5年间,公路投资额达1.4万多亿元,铁路则不足3000亿元。2002年,公路获得的投资额相当于铁路的5倍,铁路承担的旅客周转量只有公路交通的60%。

公路大发展的代价是交通事故的伤亡急剧上升。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2002年短短十余年,每年交通事故的死亡数量从5万跃升到11万左右。近年虽然有所减少,但也一直保持在6万-7万的水平上。中国亟需更多、更方便的铁路运输来替代伤亡巨大的公路运输。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公路交通的伤亡有所下降是在总交通量迅速增长的背景下出现的。这说明加强公路安全宣传有巨大作用,公路安全才应该是媒体关注的重点。同时,公路伤亡数字的下降,另一个社会背景是铁路获巨额投资,全路网大提速、高铁、动车里程不断增加,铁路的客运周转量和舒适程度都有了突破性进展,分流了公路交通的大批旅客。像京沈这种中程繁忙线路,在动车开通之后,主要客流已经从公路转向铁路,伤亡数字因此大幅下降。

高铁和动车建设的另一个效应是减轻了普通铁路的客运压力。把客货混跑的普通铁路变成以货运为主的重载专用线,提高铁路货运效率,替代公路货运。

众所周知,繁忙的卡车运输是道路安全的重灾区,疲劳驾驶、超载、超速屡禁不止。而且与铁路运输相比,要多消耗数倍的能源。30年来,由于铁路运输相对滞后,时效性不强,因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新增货源大多转向公路交通,石油相对贫乏的中国因此形成了一支世界上最庞大的卡车车队。甚至因为铁路请车满足率(即申请车皮的成功率)长期保持在40%以下,连煤炭、矿石这种最适合铁路运输的大宗物资也转向高耗能、低效率的公路寻求运输能力。这种 “以油运煤”的模式既浪费了资源,也造就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每年数万人在交通事故中死亡,很大程度上源于铁路货运能力不足。

铁路货运缺乏效率,车皮供应不足。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的铁路大多采取客货混运式的运输模式。

强调快速、准时的客车和强调重载的货车对铁道路桥硬件的要求有很大不同,重载车皮通过得太多,对轨道造成的微小变形可以直接导致高速客车降速甚至出轨。所以铁路提速和增加货运能力很难兼顾。

此外,正如我们经常体验到的那样,铁路上的规则是慢车让快车,而货车又必须为慢车让路。铁路客运每次提速,实际上都在时间和空间上压缩货车的“通过窗口”。所以,在多次提速之后,中国原有铁路网的潜力已经基本挖尽,列车间距已经缩小到技术极限。要继续扩大铁路运输,要继续降低交通事故伤亡,唯一的办法是独立于原有铁路网,建设新的高速客运专线。从这个角度说,高铁的速度不仅不带血,而且是少流血的必经之路。

杀人不见血?

炒作动车事件的媒体,常用的一个说法是“生命无价”、“每个生命都不能用钱来抵偿”。

媒体占住了这个道德制高点,就给自己赋予了无限的批判权。铁道部管理下的动车既然死了人,那就有了无限的罪过,可以从年中骂到年末,再骂到2012年,大有铁道部一日不废,炒作一日不休的架势。

从哲学上来说,“生命无价”这句话没有什么问题,毕竟没人愿意为一笔巨款出售自己的生命。不过,对于整个社会任何一个经济部门而言,绝对的零伤亡运行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否则的话,所有的办公室修成碉堡,所有的生产线都变成无人运行,所有的公共交通都改成步行,这势必会导致经济的运行成本超过全部工商业的效益,最终导致社会崩溃。

所以,现实社会运行必须容忍一定的死亡率,就像每年容忍全国6、7万人死在公路上一样。政府应该做的事情是尽力降低这个死亡率,不断地向社会安全的最短板调动资源,把死亡率降低到最低的限度,而不是打着“生命无价”的旗号,在引人注目的项目上迎合媒体的炒作,无限地进行安全投资。

社会管理是一个必须量化控制的工程项目。所以,对于现实社会来说,在死亡率降低幅度和安全投资之间,必然存在一个切实可行的比率。

或者说,在考虑具体的行业标准的时候,生命必须用一个合理的价格来衡量。以过低的安全投资漠视生命,或是以人造的道德制高点无限拔高某些领域的安全要求,都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因为全社会的安全开支投资在一定时期内是有限的,无限拔高某些领域的生命“价格”,相当于削减了其他领域的安全投资,贬低了另外一些人的生命权利。

鉴于中国每年六七万人的交通死亡数据,如果几个月来对动车事件的恶意炒作导致公路和铁路的旅客周转量出现哪怕1%的增减,这就意味着数百条生命的无端死亡。不知道那些自诩社会良心的媒体人可曾考虑过这些问题?再考虑到安监部门的精力、投资会因此从危险的公路交通撤出,转向闪光灯之下的铁路系统。那么用不了半年,媒体在中国造成的“屠杀”就会数十倍于一次动车事故。

归根结底,媒体宣传的方向出现偏差,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市场份额和利润。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有利润这根胡萝卜在前,媒体自然丢下了自诩的“社会良心”。对此,一些“公共”知识分子自己也有过尖刻的评价。当年刘涌案曾引发了社会争论,著名的自由派教授王怡有篇文章叫《法学家怎样变成有机知识分子》,文中说:“诉讼是这样一种模式,你要发言就必须先问你屁股坐在哪边。法庭不能接受任何一种自诩为不偏不倚的观点,因为只有法庭本身才是不偏不倚的。陈兴良等人既拿人家的钱要求发言,就是一个已经介入此案的‘有机知识分子’。但发言前又干咳两声说自己下面的话是出于维护司法正义。他这话要是真的就对不起人家刘涌,是假的就对不起所有其他的人。”

类似的逻辑也可以用来评价动车事件中某些跳得最高的媒体,这些报刊网站为了吸引眼球赚广告费,抹黑高铁不遗余力。发财分红之余还要自诩“社会的良心”,这话要是真的就对不起投资者,要是假的就对不起其他所有人。读者是分得清什么是严肃的批评监督,什么是另有所谋的。

在动车事件中,那些积极抢占道德制高点的媒体,只渲染一部分事实,对另一部分事实视而不见;把媒体资源集中于动车事故带来的伤亡,向读者渲染高铁带来的直接问题,却没有指出放弃高铁,或是高铁降速、降低客运量带来的后果——大量客流将转移到危险性更高的公路交通,产生更多的伤亡。这才得出了荒谬的结论,制造了杀人不见血的效果。

民众将以生命为私有化买单

少数媒体和“砖家们”借着动车事故的热潮,最终走向极端化思维,清楚地提出了应对方案——拆分铁道部:

铁路部门出事故是必然的,不出事故是奇怪的..一套官僚系统运行精细复杂而市场的高速铁路体系,下场惨烈,温州动车事故就是典型案例。35条生命的逝去,才能换回对铁路运行体制的改革,才能换来铁路市场与监管合一体制的反思。代价太大。..尽快拆分铁道部门,让铁道部变成铁监会,成为彻底的监管者,下属铁路公司、投资公司、设备公司成为彻底的市场主体,才能让我国的铁路建设摆脱在大干快上中噩梦不断险恶境地。

在中国近30年自由主义政治-经济思想泛滥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私有化的崇拜已经成为一部分知识分子头脑中固化的思维方式。如果这个思路100%成立的话,我们会发现,最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就是个体户,最有效率的国家就是家天下的王国。因为任何规模超出个体户的企业都会遇到一个问题——所有者经过代理人实现的资产管理运营,其配置效率不如个体户。

这个推论显然和现实不符。原因很简单,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模型默认大部分交易本身不需要成本和信息,只要有供给、有需求,而且有价格差,交易就自然会达成。但现实社会没有那么神奇的交易所。交易需要成本,也需要时间,更需要通畅的信息。如果交易的成本太高,人类社会能否承担交易成本不说,仅仅是为达成交易而耗费的时间,就足以让经济全盘崩溃。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人类的对策就是成立超越个体户的企业,在企业内部用计划和指令建立固定的协作关系。用管理这只“看得见的手”来替代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虽然企业内部的协作关系未必是效率最高的组合,但至少企业节约了天量的交易成本。现代经济因此成为可能。经济越复杂,人类需要节约的交易成本就越多,大企业就越有优势。

著名经济学家钱德勒在其经济著作《看得见的手》中说:“在新的运输形式中,铁路是数量最多,活动最复杂,影响最深远的一种,他们是现代工商企业管理方面的先驱。”书中第三章的标题即为“铁路——第一个现代工商企业”,这意味着从100多年前的19世纪中期开始,铁路部门的主要效率来源就已经从市场竞争变成了系统化的管理控制。170年以来,不管在哪个国家,不管是蒸汽铁路、内燃机、电气化铁路还是现代的高铁网络,铁路的垄断化经营都是必然趋势。

当然,市场的崇拜者总是不愿意面对这种现实,总是希望在铁路系统内部也验证自己的信仰。就在不久前的20世纪90年代,英国就做过代价惨痛的实验。

1994年,英国把国有的铁路系统分拆成120家私营公司,分别承担地区性的路网维护、客运、货运、维修等职能。为了保持铁路系统的协作,120家私营公司之间签订了200多种、共计1.5万多份合同,算是落实了市场化的运营方式。

结果,仅仅为了落实和不断修订这1.5万多个经济协定、处理因此引发的无数纠纷,铁路公司就疲于奔命,根本没有能力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甚至原有的正常运行也无法做到。为了节约成本,私营公司解聘了大批技术工人,代以低薪的非熟练工。私有化完成后的短短5年内,只相当于中国省级铁路网的英国连发7起重大事故,死伤惨重。其中火车对撞和出轨各3起。

英国用血淋淋的尸体为私有化支付了生命成本。到了2003年,英国政府在公众压力下不得不做出决定,把铁路系统重新国有化,安全再一次得到保障。在今天的中国,铁路私有化、分拆铁道部的声音如此之大,如果真的付诸实施,千千万万旅客也势必要用生命承担铁路的“交易成本”。

英国铁路私有化的失败案例并不遥远,想必高呼“分拆铁道部”的学者也不会无知到毫无耳闻。不过,既然分拆铁道系统,私有化运营并不能增加效率,倡导私有化的人为何如此积极呢?

中国有句老话说“无利不起早”。既然发言不是为了公益,那么自然是为了私利。在铁道部低利润甚至亏损运营的情况下拆分铁道部,低价购入铁路资产,再通过市场化运营谋取天量利润,这才是某些利益集团支持拆分铁道部的真实意图。不过,对于旅客而言,服务并不会因此改观,票价和运价却会有成倍上涨的可能,铁路运营的伤亡将迅速增加。普通人的生命和财产最终将是私有化之后垄断利润的来源。

2000年,中国铁路每公里要承担3026万吨公里的运输任务,是法国的7.9倍、德国的7.8倍、美国的2.7倍。

2010年,仅大秦线650公里铁路,运载量已经达到2600亿吨公里,相当于印度6.3万公里铁路年周转量的一半,美国26万公里铁路年周转量的1/10。

5年以来,中国铁路高速客运从无到有,从实验运行到近1万公里国产化的高速客运网络。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经接近全世界的一半。

这些不可思议的发展成就,原因并不是因为中国铁道系统进行了私有化、市场化的改革。相反,计划经济传统为中国铁路系统留下了政企合一的体制遗产,几十年来未曾有根本变化。在一个市场崇拜症泛滥的时代,这一体制曾饱受诟病,但客观上却最适应铁路部门的技术特性。

所以,虽然中国铁路系统的投资欠账很多,但这一体系依然超负荷地为国民经济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运输服务。中国经济能够连续数十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铁路系统功不可没。当然,铁道部同样需要在管理运营中不断进行体制创新,倾听来自社会各界真诚的批评声音,在保证科学安全的前提下,让投资、建设更透明、高效,要建立更独立的监督、反腐败机构。动车事故调查结论已经出来,处理结果也已公布,教训要吸取,工作要改进,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没有理由否定铁路系统过去几十年的巨大建设成就,否定一条最尊重生命,最节约资源的发展道路。

对于华夏大地上普通的高铁乘客来说,他们也许用不着理解本文里每一个详细的数字,但他们用选择乘坐高铁这样一种用脚投票的方式,已经最扎实地向我们预告:龙年将是中国高铁的春天!
http://opinion.m4.cn/1149850_2.shtml2011年年末,7•23动车事故报告已出,上至部长、下至操作工的数十名铁路工作人员、科研人员分担了事故责任。在中国媒体上喧闹了差不多半年的动车安全事故,至此算是由官方盖棺定论。不过各大门户媒体的热情却早已远去,似乎只要完成了打压高铁的任务,其他都无关紧要。

虽然官方已经给出了调查结论,但动车事故引起的争论和对铁路安全问题的怀疑远没有尘埃落定——“带血的速度”这个2011年很多媒体给予铁道部发展高铁和动车的评价将继续影响舆论。

但动车和高铁果真更危险吗?就在7•23动车事故发生之前几十个小时,河南高速公路大客车起火41人被烧成焦炭;2011年7月4日湖北仙桃货车事故23人死亡,8月28日河北中巴车追尾事件18人死亡,10月7日天津境内高速车祸35人死亡,12月8日济青高速百车连环相撞..这些事故恐怕除了当事人家属外已经没有几个人记得了。针对这些更嗜血的事故,媒体可曾反思过什么?可曾要求停下或者减少公路客运量?

媒体煽情的语言掩盖不了铁的事实

动车事故的炒作,最大的原因在于远超以往的伤亡数量。在这个思路下,“尽可能降低死亡数量”应该是交通系统建设的首要目标之一。很显然,如果媒体真的关心中国人的生命,就应该把媒体资源集中于最容易导致人身伤亡的交通方式。提醒国人在事故率高的运输行业中增加安全投资,压缩基建投资;在事故率低的行业增加基建投资,这才是有逻辑、有良心的媒体宣传。简而言之,媒体在煽情之前,首先应该用数据说话。

媒体的炒作也并非全然不看数据,最起码,一切炒作的起点都是因为40条人命在瞬间丧失。但是,用科学的标准来说,数据必须有对比才有意义。40条人命固然是个巨大的代价,但在更大的代价面前,就显得不那么震撼了——按照2011年上半年的数据,中国公路交通导致近3万人死亡,平均每天约163人。平均每8分钟会有一人死于车轮之下,每6个小时道路交通的伤亡就相当于一次7•23动车事件。中国铁路史上最惨烈的成昆线泥石流事件和荣家湾撞车事故,都赶不上一天内公路交通的伤亡数字。

仅仅用伤亡数字还不足以全面评价运输系统的安全性。最合理的办法是按照“人次×公里”来计算死亡率。从过去几年的平均值来看,每百万人公里的伤亡人数之比,铁路和公路的伤亡差不多是1:24。这还没有考虑到大部分铁路造成的伤亡实际上缘于平交路口的汽车驾驶员违规。

另外,铁路和公路的运输成本之比约为1:3,能耗是1:4,占用土地的比例约为1:5。铁路全面胜出。

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不言而喻,要想少死人,媒体就应该多关注伤亡率最高的公路运输安全问题,同时呼吁让铁路承担更高比例的客流运输。而在中国这个国土广阔人均资源不足的国家,低能耗、占地少的铁路更应该是客运的首选方式,而不是指责明显比其他交通部门做得更优秀的铁路系统。

铁路滞后就是对生命的蔑视

在1950-1980年期间,中国执行的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国有的铁路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平均每年新增铁路建设里程923公里。

虽然中国从无到有地建设了汽车工业,但铁路依然在客货运输中占绝对主导地位。1980年的时候,铁路承担的旅客周转量是公路的两倍。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经济发展模式从政府主导转为强调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铁路迎来了一个建设低潮期。1980年到1995年期间,平均每年铁路新增里程只有313公里,最低的年份只有250公里。在这个阶段,相对而言,地方政府和企业对见效快、投资周期短的公路运输更感兴趣。在最极端的1997年至2002年5年间,公路投资额达1.4万多亿元,铁路则不足3000亿元。2002年,公路获得的投资额相当于铁路的5倍,铁路承担的旅客周转量只有公路交通的60%。

公路大发展的代价是交通事故的伤亡急剧上升。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2002年短短十余年,每年交通事故的死亡数量从5万跃升到11万左右。近年虽然有所减少,但也一直保持在6万-7万的水平上。中国亟需更多、更方便的铁路运输来替代伤亡巨大的公路运输。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公路交通的伤亡有所下降是在总交通量迅速增长的背景下出现的。这说明加强公路安全宣传有巨大作用,公路安全才应该是媒体关注的重点。同时,公路伤亡数字的下降,另一个社会背景是铁路获巨额投资,全路网大提速、高铁、动车里程不断增加,铁路的客运周转量和舒适程度都有了突破性进展,分流了公路交通的大批旅客。像京沈这种中程繁忙线路,在动车开通之后,主要客流已经从公路转向铁路,伤亡数字因此大幅下降。

高铁和动车建设的另一个效应是减轻了普通铁路的客运压力。把客货混跑的普通铁路变成以货运为主的重载专用线,提高铁路货运效率,替代公路货运。

众所周知,繁忙的卡车运输是道路安全的重灾区,疲劳驾驶、超载、超速屡禁不止。而且与铁路运输相比,要多消耗数倍的能源。30年来,由于铁路运输相对滞后,时效性不强,因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新增货源大多转向公路交通,石油相对贫乏的中国因此形成了一支世界上最庞大的卡车车队。甚至因为铁路请车满足率(即申请车皮的成功率)长期保持在40%以下,连煤炭、矿石这种最适合铁路运输的大宗物资也转向高耗能、低效率的公路寻求运输能力。这种 “以油运煤”的模式既浪费了资源,也造就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每年数万人在交通事故中死亡,很大程度上源于铁路货运能力不足。

铁路货运缺乏效率,车皮供应不足。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的铁路大多采取客货混运式的运输模式。

强调快速、准时的客车和强调重载的货车对铁道路桥硬件的要求有很大不同,重载车皮通过得太多,对轨道造成的微小变形可以直接导致高速客车降速甚至出轨。所以铁路提速和增加货运能力很难兼顾。

此外,正如我们经常体验到的那样,铁路上的规则是慢车让快车,而货车又必须为慢车让路。铁路客运每次提速,实际上都在时间和空间上压缩货车的“通过窗口”。所以,在多次提速之后,中国原有铁路网的潜力已经基本挖尽,列车间距已经缩小到技术极限。要继续扩大铁路运输,要继续降低交通事故伤亡,唯一的办法是独立于原有铁路网,建设新的高速客运专线。从这个角度说,高铁的速度不仅不带血,而且是少流血的必经之路。

杀人不见血?

炒作动车事件的媒体,常用的一个说法是“生命无价”、“每个生命都不能用钱来抵偿”。

媒体占住了这个道德制高点,就给自己赋予了无限的批判权。铁道部管理下的动车既然死了人,那就有了无限的罪过,可以从年中骂到年末,再骂到2012年,大有铁道部一日不废,炒作一日不休的架势。

从哲学上来说,“生命无价”这句话没有什么问题,毕竟没人愿意为一笔巨款出售自己的生命。不过,对于整个社会任何一个经济部门而言,绝对的零伤亡运行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否则的话,所有的办公室修成碉堡,所有的生产线都变成无人运行,所有的公共交通都改成步行,这势必会导致经济的运行成本超过全部工商业的效益,最终导致社会崩溃。

所以,现实社会运行必须容忍一定的死亡率,就像每年容忍全国6、7万人死在公路上一样。政府应该做的事情是尽力降低这个死亡率,不断地向社会安全的最短板调动资源,把死亡率降低到最低的限度,而不是打着“生命无价”的旗号,在引人注目的项目上迎合媒体的炒作,无限地进行安全投资。

社会管理是一个必须量化控制的工程项目。所以,对于现实社会来说,在死亡率降低幅度和安全投资之间,必然存在一个切实可行的比率。

或者说,在考虑具体的行业标准的时候,生命必须用一个合理的价格来衡量。以过低的安全投资漠视生命,或是以人造的道德制高点无限拔高某些领域的安全要求,都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因为全社会的安全开支投资在一定时期内是有限的,无限拔高某些领域的生命“价格”,相当于削减了其他领域的安全投资,贬低了另外一些人的生命权利。

鉴于中国每年六七万人的交通死亡数据,如果几个月来对动车事件的恶意炒作导致公路和铁路的旅客周转量出现哪怕1%的增减,这就意味着数百条生命的无端死亡。不知道那些自诩社会良心的媒体人可曾考虑过这些问题?再考虑到安监部门的精力、投资会因此从危险的公路交通撤出,转向闪光灯之下的铁路系统。那么用不了半年,媒体在中国造成的“屠杀”就会数十倍于一次动车事故。

归根结底,媒体宣传的方向出现偏差,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市场份额和利润。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有利润这根胡萝卜在前,媒体自然丢下了自诩的“社会良心”。对此,一些“公共”知识分子自己也有过尖刻的评价。当年刘涌案曾引发了社会争论,著名的自由派教授王怡有篇文章叫《法学家怎样变成有机知识分子》,文中说:“诉讼是这样一种模式,你要发言就必须先问你屁股坐在哪边。法庭不能接受任何一种自诩为不偏不倚的观点,因为只有法庭本身才是不偏不倚的。陈兴良等人既拿人家的钱要求发言,就是一个已经介入此案的‘有机知识分子’。但发言前又干咳两声说自己下面的话是出于维护司法正义。他这话要是真的就对不起人家刘涌,是假的就对不起所有其他的人。”

类似的逻辑也可以用来评价动车事件中某些跳得最高的媒体,这些报刊网站为了吸引眼球赚广告费,抹黑高铁不遗余力。发财分红之余还要自诩“社会的良心”,这话要是真的就对不起投资者,要是假的就对不起其他所有人。读者是分得清什么是严肃的批评监督,什么是另有所谋的。

在动车事件中,那些积极抢占道德制高点的媒体,只渲染一部分事实,对另一部分事实视而不见;把媒体资源集中于动车事故带来的伤亡,向读者渲染高铁带来的直接问题,却没有指出放弃高铁,或是高铁降速、降低客运量带来的后果——大量客流将转移到危险性更高的公路交通,产生更多的伤亡。这才得出了荒谬的结论,制造了杀人不见血的效果。

民众将以生命为私有化买单

少数媒体和“砖家们”借着动车事故的热潮,最终走向极端化思维,清楚地提出了应对方案——拆分铁道部:

铁路部门出事故是必然的,不出事故是奇怪的..一套官僚系统运行精细复杂而市场的高速铁路体系,下场惨烈,温州动车事故就是典型案例。35条生命的逝去,才能换回对铁路运行体制的改革,才能换来铁路市场与监管合一体制的反思。代价太大。..尽快拆分铁道部门,让铁道部变成铁监会,成为彻底的监管者,下属铁路公司、投资公司、设备公司成为彻底的市场主体,才能让我国的铁路建设摆脱在大干快上中噩梦不断险恶境地。

在中国近30年自由主义政治-经济思想泛滥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私有化的崇拜已经成为一部分知识分子头脑中固化的思维方式。如果这个思路100%成立的话,我们会发现,最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就是个体户,最有效率的国家就是家天下的王国。因为任何规模超出个体户的企业都会遇到一个问题——所有者经过代理人实现的资产管理运营,其配置效率不如个体户。

这个推论显然和现实不符。原因很简单,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模型默认大部分交易本身不需要成本和信息,只要有供给、有需求,而且有价格差,交易就自然会达成。但现实社会没有那么神奇的交易所。交易需要成本,也需要时间,更需要通畅的信息。如果交易的成本太高,人类社会能否承担交易成本不说,仅仅是为达成交易而耗费的时间,就足以让经济全盘崩溃。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人类的对策就是成立超越个体户的企业,在企业内部用计划和指令建立固定的协作关系。用管理这只“看得见的手”来替代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虽然企业内部的协作关系未必是效率最高的组合,但至少企业节约了天量的交易成本。现代经济因此成为可能。经济越复杂,人类需要节约的交易成本就越多,大企业就越有优势。

著名经济学家钱德勒在其经济著作《看得见的手》中说:“在新的运输形式中,铁路是数量最多,活动最复杂,影响最深远的一种,他们是现代工商企业管理方面的先驱。”书中第三章的标题即为“铁路——第一个现代工商企业”,这意味着从100多年前的19世纪中期开始,铁路部门的主要效率来源就已经从市场竞争变成了系统化的管理控制。170年以来,不管在哪个国家,不管是蒸汽铁路、内燃机、电气化铁路还是现代的高铁网络,铁路的垄断化经营都是必然趋势。

当然,市场的崇拜者总是不愿意面对这种现实,总是希望在铁路系统内部也验证自己的信仰。就在不久前的20世纪90年代,英国就做过代价惨痛的实验。

1994年,英国把国有的铁路系统分拆成120家私营公司,分别承担地区性的路网维护、客运、货运、维修等职能。为了保持铁路系统的协作,120家私营公司之间签订了200多种、共计1.5万多份合同,算是落实了市场化的运营方式。

结果,仅仅为了落实和不断修订这1.5万多个经济协定、处理因此引发的无数纠纷,铁路公司就疲于奔命,根本没有能力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甚至原有的正常运行也无法做到。为了节约成本,私营公司解聘了大批技术工人,代以低薪的非熟练工。私有化完成后的短短5年内,只相当于中国省级铁路网的英国连发7起重大事故,死伤惨重。其中火车对撞和出轨各3起。

英国用血淋淋的尸体为私有化支付了生命成本。到了2003年,英国政府在公众压力下不得不做出决定,把铁路系统重新国有化,安全再一次得到保障。在今天的中国,铁路私有化、分拆铁道部的声音如此之大,如果真的付诸实施,千千万万旅客也势必要用生命承担铁路的“交易成本”。

英国铁路私有化的失败案例并不遥远,想必高呼“分拆铁道部”的学者也不会无知到毫无耳闻。不过,既然分拆铁道系统,私有化运营并不能增加效率,倡导私有化的人为何如此积极呢?

中国有句老话说“无利不起早”。既然发言不是为了公益,那么自然是为了私利。在铁道部低利润甚至亏损运营的情况下拆分铁道部,低价购入铁路资产,再通过市场化运营谋取天量利润,这才是某些利益集团支持拆分铁道部的真实意图。不过,对于旅客而言,服务并不会因此改观,票价和运价却会有成倍上涨的可能,铁路运营的伤亡将迅速增加。普通人的生命和财产最终将是私有化之后垄断利润的来源。

2000年,中国铁路每公里要承担3026万吨公里的运输任务,是法国的7.9倍、德国的7.8倍、美国的2.7倍。

2010年,仅大秦线650公里铁路,运载量已经达到2600亿吨公里,相当于印度6.3万公里铁路年周转量的一半,美国26万公里铁路年周转量的1/10。

5年以来,中国铁路高速客运从无到有,从实验运行到近1万公里国产化的高速客运网络。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经接近全世界的一半。

这些不可思议的发展成就,原因并不是因为中国铁道系统进行了私有化、市场化的改革。相反,计划经济传统为中国铁路系统留下了政企合一的体制遗产,几十年来未曾有根本变化。在一个市场崇拜症泛滥的时代,这一体制曾饱受诟病,但客观上却最适应铁路部门的技术特性。

所以,虽然中国铁路系统的投资欠账很多,但这一体系依然超负荷地为国民经济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运输服务。中国经济能够连续数十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铁路系统功不可没。当然,铁道部同样需要在管理运营中不断进行体制创新,倾听来自社会各界真诚的批评声音,在保证科学安全的前提下,让投资、建设更透明、高效,要建立更独立的监督、反腐败机构。动车事故调查结论已经出来,处理结果也已公布,教训要吸取,工作要改进,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没有理由否定铁路系统过去几十年的巨大建设成就,否定一条最尊重生命,最节约资源的发展道路。

对于华夏大地上普通的高铁乘客来说,他们也许用不着理解本文里每一个详细的数字,但他们用选择乘坐高铁这样一种用脚投票的方式,已经最扎实地向我们预告:龙年将是中国高铁的春天!
http://opinion.m4.cn/1149850_2.shtml
反对私有化支持竞争
(1)高铁问题要不要与私有化与否的问题搅在一起?
(2)这篇文章大概也只有通过媒体才能让更多的人读到吧?
真的么?瞎忽悠!每届政府上台都会实施自己的新政,比如小胡就是大力发展高铁,太阳能,清洁能源。你觉得小习上台还会延续这种政策?他会是一个没有政治见地一位抱着前任大腿的主?醒醒吧,某些利益集团在小胡的政策下已经捞了不少了,还想捞到小习那一届?
不能因为过去的动车与高铁的安全记录良好就认定今后的高铁就是安全的。

普通百姓以及媒体对高铁的批评与担忧并不是针对“高速铁路”这个概念本身。至少从概念上看,发展高速铁路这样快速便利的公共交通系统不说非常英明,至少也无可厚非。但是,人们所担心与反感的是温州动车事故以及一些高铁运行故障的背后。这些事故中所体现出来的部分铁路管理部门的玩忽职守、贪污腐败以及缺乏透明度严重损害了公众对高铁的信心。虽然目前为止并没有发生真正严重的高铁事故,或许永远不会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但是人们的担心并非多余,因为中国的高铁建设与很多大型基建一样,严重缺乏透明度,人们不知道是否存在赶工、以次充好、甚至技术设计上的缺陷。由于高铁运行时间尚短,过去的安全记录也不足以让人信服。

中国高铁到底是个巨大的奇迹还是一个巨大的豆腐渣,只有时间能够证明。
高铁作为集体交通工具,不能简单套用公路的伤亡率,那样套的话,航空是最安全的
对高铁应有高要求,冷却一下是正确的
想到公路运输每年死亡数万,伤残数百万,我就觉得大力发展铁路运输替代公路是在救死扶伤!!!
guaxiaolao 发表于 2012-1-31 16:21
真的么?瞎忽悠!每届政府上台都会实施自己的新政,比如小胡就是大力发展高铁,太阳能,清洁能源。你觉得小 ...
前任做的对为什么要改变?西部大开发是江时代下的决心。胡改变了吗?为改变而改变,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客的行径
支持高铁  坚定不移

不过楼主文中关于大秦线的数据有误  2010年的不是2600亿吨,2600亿吨是什么概念啊


以下来自百度百科:

大秦铁路自山西省大同市至河北省秦皇岛市,纵贯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全长653千米,是中国西煤东运的主要通道之一。大秦铁路是中国新建的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重载运煤专线,1992年底全线通车,2002年运量达到一亿吨设计能力。为最大限度发挥大秦铁路作用,有效缓解煤炭运输紧张状况,自2004年起,铁道部对大秦铁路实施持续扩能技术改造,大量开行一万吨和两万吨重载组合列车,全线运量逐年大幅度提高,2008年运量突破3.4亿吨,成为世界上年运量最大的铁路线。2010年12月26日,大秦铁路提前完成年运量4亿吨的目标,为原设计能力的4倍。
高铁发展是必须的。中国的环境资源决定了中国必须发展高铁,而且也是经济社会效益最佳的选择。与其说媒体打压高铁,还不如说媒体一贯性的执行批判一切的责任。中国的媒体从业人员缺乏足够的素养,这决定了中国媒体的批判充满了荒谬,关键点是决策层有清醒的头脑,不能因为被人批判了就觉得自己做的不好,该做的就必须去做,不需理会外界的喧嚣。
铁路的安全性来自哪里?
来自铁路运输的一维性,这种一维性,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外界干扰的作用,也使铁路成为
对天气等自然现象最不敏感的系统。
但是这一种一维安全性的保障的关键,就在于铁路信号系统,它的可靠性,尤其在速度、密度
和旅客量更大的环境下,是不能随随便便让西门子的买办们降低两个数量级的!
中国高铁外销无门,发展个屁
造汽 发表于 2012-1-31 17:54
铁路的安全性来自哪里?
来自铁路运输的一维性,这种一维性,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外界干扰的作用,也使铁路成 ...
其实问题是,你根据什么认为中国高铁的安全性比其他国家的安全系数低两个数量级?同时,你根据什么认为中国铁路部门是买办?

梦想去飞翔 发表于 2012-1-31 17:59
其实问题是,你根据什么认为中国高铁的安全性比其他国家的安全系数低两个数量级?同时,你根据什么认为中 ...


不低两级,跟欧盟现有标准是一样的,事情是这样的,当国家“铁路部门”(铁道部)组织信号专家讨论我国标准的时候,
原来的规划某方面标准是10的负n次方,但是西门子的“代表”(代表西门子利益的某一派专家)坚持要用欧盟新标准,也就是负n-2次方,其它专家均不同意,认为中国高铁的使用环境比欧盟苛刻,速度将更快,密度将更大,旅客将更多,因为不能退步。问西门子为什么?他们很简单说一句“我们做不到”。当汇聚多数专家意见的标准报上去,接着就是一阵子宁静,最后下来了,西门子标准的翻版!
梦想去飞翔 发表于 2012-1-31 17:59
其实问题是,你根据什么认为中国高铁的安全性比其他国家的安全系数低两个数量级?同时,你根据什么认为中 ...


不低两级,跟欧盟现有标准是一样的,事情是这样的,当国家“铁路部门”(铁道部)组织信号专家讨论我国标准的时候,
原来的规划某方面标准是10的负n次方,但是西门子的“代表”(代表西门子利益的某一派专家)坚持要用欧盟新标准,也就是负n-2次方,其它专家均不同意,认为中国高铁的使用环境比欧盟苛刻,速度将更快,密度将更大,旅客将更多,因为不能退步。问西门子为什么?他们很简单说一句“我们做不到”。当汇聚多数专家意见的标准报上去,接着就是一阵子宁静,最后下来了,西门子标准的翻版!
造汽 发表于 2012-1-31 18:07
不低两级,跟欧盟现有标准是一样的,事情是这样的,当国家“铁路部门”(铁道部)组织信号专家讨论我国 ...
你的意思是,信号体系的安全系数方面,中国跟欧盟的规则一致。但中国原来计划要高两个数量级,由于西门子做不到,于是我们索性照搬?

我的疑问是,中国信号安全系数的制定,当时对成本和技术可能性有讨论吗?
梦想去飞翔 发表于 2012-1-31 18:13
你的意思是,信号体系的安全系数方面,中国跟欧盟的规则一致。但中国原来计划要高两个数量级,由于西门子 ...
西门子做不到的事情,别人不一定做不到。
西门子在铁路计算机某某系统验证过程中的错误百出,而且一开始非常的傲慢,我有所耳闻。
对成本和技术可能性,应该不可能不讨论。
发展高铁和铁道部是否保留之间没有关系。看看民航和海运部门,实行政企分离后,占主体地位还不都是国有大型企业。不保留铁道部,企业就都会成为私企,没有这种道理吗。
zhj0551 发表于 2012-1-31 15:49
反对私有化支持竞争
这个算大字报
造汽 发表于 2012-1-31 18:17
西门子做不到的事情,别人不一定做不到。
西门子在铁路计算机某某系统验证过程中的错误百出,而且一开始 ...
是这样子呀。铁道部是不是赶工期所致呢?汲取教训,好好整顿是有必要。
这篇文章讲的是大方向,是战略性问题。力挺高铁大发展,强调不能因噎废食,不能私有化。
具体问题是另外一回事。大家好像对打的方向没怎么关注,倒是对细节问题很纠结。
不低两级,跟欧盟现有标准是一样的,事情是这样的,当国家“铁路部门”(铁道部)组织信号专家讨论我国 ...
速度更快是不假,密度嘛,先追上东海道再说吧
高铁很好,也很必要,但是发展太快,这就是问题。
高铁的好处,我想是不必要讨论的。
f22 发表于 2012-1-31 16:50
高铁作为集体交通工具,不能简单套用公路的伤亡率,那样套的话,航空是最安全的
对高铁应有高要求,冷却一 ...
航空的量实在上不上去。


看不懂。。。
自身感受,高铁好,非常的好,作为国内最早享受高铁速度的一部分人(京津城际),高铁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很普通的一件事情,现在只需要1小时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从一个城市的中心到达另一个城市的中心,这种便捷与高效,是没有开通高铁的城市感受不到的。
一次在周一早上坐城际,看见那些背着双肩背包,抱着笔记本,或者穿着西服拿着ipad,手里拎着煎饼果子、大饼鸡蛋的人,他们可能是学生、职员、商人等等,他们生活在天津,学习、工作在北京,试想在没有高铁的时代,我们能想象白天在一个城市,晚上又回到另一个城市的生活吗?
高铁让中国变小了。

另:本周末本人的安排,周日早上起来和朋友们在火车站集合,然后坐高铁到北京,午饭后逛街,晚上听郭德纲相声后住在北京,周一早上坐最早的城际回来上班。如果没有高铁,我肯定是不能这么样去玩了。

看不懂。。。
自身感受,高铁好,非常的好,作为国内最早享受高铁速度的一部分人(京津城际),高铁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很普通的一件事情,现在只需要1小时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从一个城市的中心到达另一个城市的中心,这种便捷与高效,是没有开通高铁的城市感受不到的。
一次在周一早上坐城际,看见那些背着双肩背包,抱着笔记本,或者穿着西服拿着ipad,手里拎着煎饼果子、大饼鸡蛋的人,他们可能是学生、职员、商人等等,他们生活在天津,学习、工作在北京,试想在没有高铁的时代,我们能想象白天在一个城市,晚上又回到另一个城市的生活吗?
高铁让中国变小了。

另:本周末本人的安排,周日早上起来和朋友们在火车站集合,然后坐高铁到北京,午饭后逛街,晚上听郭德纲相声后住在北京,周一早上坐最早的城际回来上班。如果没有高铁,我肯定是不能这么样去玩了。
很难说是不是春天.
运营两年,一点争论都没有了。。。。。。。。。
高铁必须发展,但好好整顿有必要。
只想上面赶紧批文说可以建设京沈客运专线...
千方残光剑 发表于 2012-1-31 20:17
速度更快是不假,密度嘛,先追上东海道再说吧
追上东海道的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更加可靠的信号系统,这是“再说”的条件
梦想去飞翔 发表于 2012-1-31 19:49
是这样子呀。铁道部是不是赶工期所致呢?汲取教训,好好整顿是有必要。
赶工期(不仅仅是工,在机工电各方面都会有问题,在产品研发和验证都会有问题)
高铁的必要性我觉得没有必要争论,真是因为高铁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坚实的高铁
安全高效的体系才显得更加重要,更加需要防止大跃进/跨越问题的出现和持续。

至于私有化问题,应该分开谈,我是坚决反对在现阶段私有化的,因为私有化只能出现
官私勾结的怪胎,百害无一利。
擅解人衣 发表于 2012-1-31 17:47
支持高铁  坚定不移

不过楼主文中关于大秦线的数据有误  2010年的不是2600亿吨,2600亿吨是什么概念啊
为什么会做到4倍?有什么技术改进?
人数不是目的,其实人们关心的就是有没有责任心,让铁老大把安全这根弦绷紧了
动车这事成媒体打压高铁了?这也太那啥了吧,想起那时CD有一同志大呼动车与高铁无半毛关系,人不能奋成这样啊
shijian2008 发表于 2012-1-31 19:55
这篇文章讲的是大方向,是战略性问题。力挺高铁大发展,强调不能因噎废食,不能私有化。
具体问题是另外一 ...
我也认可文章的大方向。在大方向上不容质疑高铁的发展。
造汽 发表于 2012-2-1 08:05
赶工期(不仅仅是工,在机工电各方面都会有问题,在产品研发和验证都会有问题)
高铁的必要性我觉得没有 ...
反对私有化。

发展高铁的大方向没有错,只是细节上要加以完善,精益求精。
狗剩儿007 发表于 2012-2-1 09:39
为什么会做到4倍?有什么技术改进?
对道岔进行强度升级  大量开行超级重载(2万吨级别的)等。。。
擅解人衣 发表于 2012-1-31 17:47
支持高铁  坚定不移

不过楼主文中关于大秦线的数据有误  2010年的不是2600亿吨,2600亿吨是什么概念啊
应该是2600亿 - 公里,4亿吨 乘以 6百多公里长度。
泥妈,以高铁的运量,航空得要多少燃料?如果航空能用电飞,我就赞成大力发展航空,以中国之大,发展高铁才是王道。
家乡的高铁正在规划中,希望过几年回家坐的是高铁
支持高铁  坚定不移

不过楼主文中关于大秦线的数据有误  2010年的不是2600亿吨,2600亿吨是什么概念啊

你注意看后面的单位,亿吨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