π≠3.14?教师发话:如果不是,很多发明都出不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0:48:19
π≠3.14?教师发话:如果不是,很多发明都出不来

2012年01月31日  来源:南京晨报 







                  
                     
  步骤1:  首先,为了便于演示,我们把1厘米扩大10倍,即圆的直径设为10厘米,然后验证圆的周长是接近31.4厘米还是40厘米。借助圆规在硬卡纸上画直径为10厘米的圆,图中的点O为圆心。用剪刀咔嚓咔嚓下来。
                     
  步骤2:  不用绳子绕圈啦,直接请出身价2元的皮尺绕卡纸一圈测量,结果是接近32厘米。(因为圆规画圈和剪刀剪的时候可能有一点点误差)。不过显然这个结果是很接近31.4厘米,离40厘米远着呢。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2πr=πR(直径)倒推,显然π不可能等于4。
  谁都知道数学中的圆周率π约等于3.14,而且凭借现在的高速计算机技术,已经精确到了小数点后面10万亿位。可是,昨天网上居然有一条在5个小时转发了六七千条的微博,提出了一个新观点:“π=4”!而且,还引用了所谓国外教科书中的一套论证示意图,还真把不少人看得发愣:难道π不等于3.14?
  微博曝料
  π=4是这样算出来的
  该微博博主的主要依据是据说来自美国小学课本里的6张插图和他的文字说明:“圆周率最早是古埃及人用‘割圆法’得到的,在直径为1的圆外作一个边长为1的外切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等于4。然后将正方形的4个角同时向内折,使直角接触圆的边,这时这个粗十字形的周长仍然为4,进一步将这个粗十字形所有向外突出的直角向内折叠,使直角的顶点接触圆的边,形成的齿轮状多边形的周长仍然等于4。这样无限折叠下去,最后形成一个带有无数锯齿,无限紧套圆形的齿轮形,周长仍然等于4。所以,一个直径为1的圆的周长等于4,(根据圆周长公式周长=2πr反推),即圆周率π等于4。”
  看到这张图片,似乎还真有点道理:圆的周长不好计算,但是正方形的周长好计算。这样一个圆的外接正方形经过反复不断剪切折腾,最终的周长和圆非常接近,如果它的周长最后等于4,岂不是这个直径为1的圆的周长就是接近4?那么根据圆周长公式,π不就等于4了吗?该网友在用这个诡辩式的证明当中,还大义凌然地戴上了“年轻人要学会质疑”的帽子,一时也迷惑了不少人。
  行家说法
  “有图非真相”
  “这张示意图是张伪图,根本不能用来证明π等于4。”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数学专业,从事过青少年奥数培训的罗小姐看了图直摇头,“这张图片上介绍的方法,其实是求圆周长的近似值,并非是用来推导π的值。图片首先就文不对题嘛”。
  罗小姐说,用切边法推导圆周率π的数值,是古代中外科学家的共同做法,因为很多时候圆的长度不好测量,而正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等规则多边形的周长就比较好确定。所以古代数学家就用这些和圆切边的多边形,去估算圆的周长,进一步反推圆周率。“可是多边形必须边数越多越好,这样才能更接近圆的形状,比如祖冲之就是和他儿子用套在圆上正24576边形,把圆周率数值进一步精确的。
  但是再复杂的多边形,形状上也只能接近圆,但是不等于圆——直线的长度怎么可能完全等于圆的曲线的长度呢?这则微博示意图中的方法,正方形不断除去角,无限继续下去,得到的也是个齿轮状,齿轮的周长比正多边形的周长误差更大,离精确的圆周长差距就更大了,别遑论反推圆周率π的数值了。
  记者求证
  用最简单的办法验证π的值
  π到底等于多少?如今微博上泥沙俱下,且总有人喜欢偏听偏信,这个常识恐怕还是得亲手验证下——在1800多条该微博的回复中,还真的有人跟在后面叫好的,控诉自己“被学校和课本蒙蔽了很多年。”
  但是大量的回复中,也有数学比较好的网友,给出了各种计算求证圆周率π的值的方法,有的涉及微积分的高等数学,有的推荐了计算机计算程序,有的给了复杂的计算公式,还有的需要引入几何验证。不过,记者更愿意引用一位网友给出的最简单的办法:“画一个直径为1厘米的圆,剪下来,用绳子测量它的周长是接近3.14厘米还是等于4厘米。如果接近3.14厘米,则π的近似值是3.14,如果等于4厘米,则圆周率π等于4(依据是圆的周长公式)”
  我们的实验工具:
  没有超级计算机,只有总价十几块钱的长尺、圆规、皮尺、剪刀和卡纸。
  步骤3:
  把皮尺和长尺复合在一起,证明这条皮尺的度量基本准确,皮尺测量结果可信。(注:以上实验用的是最简单的方式,中间有误差,不是准确数据。)
  老师发话
  π如果不等于3.14
  很多发明都出不来
  南京十三中数学教研组组长周德老师也向记者介绍道,圆周率π是无限不循环无理数3.141592654……世界公认,是被科学论证的,他从教多年从未听说过关于其错误的理论。“圆周率是一个无理数,即是一个小数,我们中学教学中通常都用3.14来代表圆周率去进行计算,或者直接用π表示。”周老师说,在历史上,有不少数学家都对圆周率作出过研究,《周髀算经》中就有“径一周三”的记载,取π值为3。后来祖冲之和他的儿子以正24576边形,求出圆周率约为355/113,和真正的值相比,误差小于八亿分之一。欧洲著名的数学家斐波那契算出的圆周率约为3.1418。“现在的工程师或物理学家要进行较精密的计算,都是取值3.141592654……至小数点后约20位,如果说这个值错误我们很多建筑、很多发明根本都出不来。”
  有关π
  π之情人节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3月14日是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但对众多痴迷圆周率的人来说,这一天却是他们的“情人节”。“这是一个有关爱的故事,关于不可思议的复杂和非同寻常的简单,关于对永恒的承诺,也关于热衷和执著。”这就是于3月14日举行的年度“π爱好者集会”,也被称为“π日”。π爱好者们会举行各种集会,在一起讨论有关π的话题,吃以馅饼(馅饼英文发音Pie与π相同)为主的美食,开展π背诵比赛以及其他一系列活动。在π爱好者看来,“π日”也是他们的“情人节”。
  π之歌
  在π爱好者中,一些人达到了痴迷的地步。美国人马克·乌米莱就是其中一个。12年前,乌米莱还是费城一家剧院的领座员,偶然在剧场内捡到一本数学书。出于好奇,他开始翻看。当读到圆周率这一章时,他迷上了仿佛具有魔力一般的π。
  2004年,乌米莱用圆周率的组成数字作为歌词创作了一首“π之歌”,并将其录制成歌。乌米莱说,π的魅力与我们渴望掌握某种事物的终极真相有关。从理论上讲,每一个小数位都使你进一步接近了最终答案。
  π之吉尼斯
  2005年11月19日至20日,中国学生吕超利用大约24小时连续无差错地背诵出圆周率小数点后67890位,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2011年10月17日国内外媒体报道:日本长野县饭田市公司职员近藤茂用自己组装的超级计算机,把圆周率π的数值,一直精确到了小数点后10万亿位,刷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π之诗
  弗吉尼亚州的软件工程师迈克·基思创作了一首“π之诗”,诗句中每一个单词包括的字母数量与π每一位上的数字一一对应。
  π=3.14159 26535 8979323 846……
  山巅一石一壶酒 二侣舞扇舞 把酒砌酒扇啊扇 饱死罗……
  π之段子
  以前有一位很有学问而且记忆力很强的教书先生喜欢饮酒,常常跑到山上的寺庙找和尚一起对饮。 一次,和尚想考考这位先生的学问和记忆力,就要这位先生背诵一遍圆周率,背到小数点后22位,然后对先生说:“我再念上三遍,你如果能马上背出来,我愿意罚酒三十杯。”这圆周率可不是一般的数,它的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无穷无尽而且排列得毫无规律,一般人是不容易背出来的,何况和尚只念三遍。但是,这位聪明的先生想出了一个高招,很快就背出来了,原来,他根据读音相近的特点,听和尚念第二遍时,就编了一首歌谣:“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 杀不死,乐尔乐。”这样,当和尚念第三遍时,他很快就记住了3.1415926535897932384626这一长串复杂的数字。这个和尚听了,惊奇得连连赞叹先生记忆超人,只好连饮三十杯酒以践诺言。
  晨综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2/01-31/3631850.shtml

π≠3.14?教师发话:如果不是,很多发明都出不来

2012年01月31日  来源:南京晨报 







                  
                     
  步骤1:  首先,为了便于演示,我们把1厘米扩大10倍,即圆的直径设为10厘米,然后验证圆的周长是接近31.4厘米还是40厘米。借助圆规在硬卡纸上画直径为10厘米的圆,图中的点O为圆心。用剪刀咔嚓咔嚓下来。
                     
  步骤2:  不用绳子绕圈啦,直接请出身价2元的皮尺绕卡纸一圈测量,结果是接近32厘米。(因为圆规画圈和剪刀剪的时候可能有一点点误差)。不过显然这个结果是很接近31.4厘米,离40厘米远着呢。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2πr=πR(直径)倒推,显然π不可能等于4。
  谁都知道数学中的圆周率π约等于3.14,而且凭借现在的高速计算机技术,已经精确到了小数点后面10万亿位。可是,昨天网上居然有一条在5个小时转发了六七千条的微博,提出了一个新观点:“π=4”!而且,还引用了所谓国外教科书中的一套论证示意图,还真把不少人看得发愣:难道π不等于3.14?
  微博曝料
  π=4是这样算出来的
  该微博博主的主要依据是据说来自美国小学课本里的6张插图和他的文字说明:“圆周率最早是古埃及人用‘割圆法’得到的,在直径为1的圆外作一个边长为1的外切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等于4。然后将正方形的4个角同时向内折,使直角接触圆的边,这时这个粗十字形的周长仍然为4,进一步将这个粗十字形所有向外突出的直角向内折叠,使直角的顶点接触圆的边,形成的齿轮状多边形的周长仍然等于4。这样无限折叠下去,最后形成一个带有无数锯齿,无限紧套圆形的齿轮形,周长仍然等于4。所以,一个直径为1的圆的周长等于4,(根据圆周长公式周长=2πr反推),即圆周率π等于4。”
  看到这张图片,似乎还真有点道理:圆的周长不好计算,但是正方形的周长好计算。这样一个圆的外接正方形经过反复不断剪切折腾,最终的周长和圆非常接近,如果它的周长最后等于4,岂不是这个直径为1的圆的周长就是接近4?那么根据圆周长公式,π不就等于4了吗?该网友在用这个诡辩式的证明当中,还大义凌然地戴上了“年轻人要学会质疑”的帽子,一时也迷惑了不少人。
  行家说法
  “有图非真相”
  “这张示意图是张伪图,根本不能用来证明π等于4。”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数学专业,从事过青少年奥数培训的罗小姐看了图直摇头,“这张图片上介绍的方法,其实是求圆周长的近似值,并非是用来推导π的值。图片首先就文不对题嘛”。
  罗小姐说,用切边法推导圆周率π的数值,是古代中外科学家的共同做法,因为很多时候圆的长度不好测量,而正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等规则多边形的周长就比较好确定。所以古代数学家就用这些和圆切边的多边形,去估算圆的周长,进一步反推圆周率。“可是多边形必须边数越多越好,这样才能更接近圆的形状,比如祖冲之就是和他儿子用套在圆上正24576边形,把圆周率数值进一步精确的。
  但是再复杂的多边形,形状上也只能接近圆,但是不等于圆——直线的长度怎么可能完全等于圆的曲线的长度呢?这则微博示意图中的方法,正方形不断除去角,无限继续下去,得到的也是个齿轮状,齿轮的周长比正多边形的周长误差更大,离精确的圆周长差距就更大了,别遑论反推圆周率π的数值了。
  记者求证
  用最简单的办法验证π的值
  π到底等于多少?如今微博上泥沙俱下,且总有人喜欢偏听偏信,这个常识恐怕还是得亲手验证下——在1800多条该微博的回复中,还真的有人跟在后面叫好的,控诉自己“被学校和课本蒙蔽了很多年。”
  但是大量的回复中,也有数学比较好的网友,给出了各种计算求证圆周率π的值的方法,有的涉及微积分的高等数学,有的推荐了计算机计算程序,有的给了复杂的计算公式,还有的需要引入几何验证。不过,记者更愿意引用一位网友给出的最简单的办法:“画一个直径为1厘米的圆,剪下来,用绳子测量它的周长是接近3.14厘米还是等于4厘米。如果接近3.14厘米,则π的近似值是3.14,如果等于4厘米,则圆周率π等于4(依据是圆的周长公式)”
  我们的实验工具:
  没有超级计算机,只有总价十几块钱的长尺、圆规、皮尺、剪刀和卡纸。
  步骤3:
  把皮尺和长尺复合在一起,证明这条皮尺的度量基本准确,皮尺测量结果可信。(注:以上实验用的是最简单的方式,中间有误差,不是准确数据。)
  老师发话
  π如果不等于3.14
  很多发明都出不来
  南京十三中数学教研组组长周德老师也向记者介绍道,圆周率π是无限不循环无理数3.141592654……世界公认,是被科学论证的,他从教多年从未听说过关于其错误的理论。“圆周率是一个无理数,即是一个小数,我们中学教学中通常都用3.14来代表圆周率去进行计算,或者直接用π表示。”周老师说,在历史上,有不少数学家都对圆周率作出过研究,《周髀算经》中就有“径一周三”的记载,取π值为3。后来祖冲之和他的儿子以正24576边形,求出圆周率约为355/113,和真正的值相比,误差小于八亿分之一。欧洲著名的数学家斐波那契算出的圆周率约为3.1418。“现在的工程师或物理学家要进行较精密的计算,都是取值3.141592654……至小数点后约20位,如果说这个值错误我们很多建筑、很多发明根本都出不来。”
  有关π
  π之情人节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3月14日是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但对众多痴迷圆周率的人来说,这一天却是他们的“情人节”。“这是一个有关爱的故事,关于不可思议的复杂和非同寻常的简单,关于对永恒的承诺,也关于热衷和执著。”这就是于3月14日举行的年度“π爱好者集会”,也被称为“π日”。π爱好者们会举行各种集会,在一起讨论有关π的话题,吃以馅饼(馅饼英文发音Pie与π相同)为主的美食,开展π背诵比赛以及其他一系列活动。在π爱好者看来,“π日”也是他们的“情人节”。
  π之歌
  在π爱好者中,一些人达到了痴迷的地步。美国人马克·乌米莱就是其中一个。12年前,乌米莱还是费城一家剧院的领座员,偶然在剧场内捡到一本数学书。出于好奇,他开始翻看。当读到圆周率这一章时,他迷上了仿佛具有魔力一般的π。
  2004年,乌米莱用圆周率的组成数字作为歌词创作了一首“π之歌”,并将其录制成歌。乌米莱说,π的魅力与我们渴望掌握某种事物的终极真相有关。从理论上讲,每一个小数位都使你进一步接近了最终答案。
  π之吉尼斯
  2005年11月19日至20日,中国学生吕超利用大约24小时连续无差错地背诵出圆周率小数点后67890位,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2011年10月17日国内外媒体报道:日本长野县饭田市公司职员近藤茂用自己组装的超级计算机,把圆周率π的数值,一直精确到了小数点后10万亿位,刷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π之诗
  弗吉尼亚州的软件工程师迈克·基思创作了一首“π之诗”,诗句中每一个单词包括的字母数量与π每一位上的数字一一对应。
  π=3.14159 26535 8979323 846……
  山巅一石一壶酒 二侣舞扇舞 把酒砌酒扇啊扇 饱死罗……
  π之段子
  以前有一位很有学问而且记忆力很强的教书先生喜欢饮酒,常常跑到山上的寺庙找和尚一起对饮。 一次,和尚想考考这位先生的学问和记忆力,就要这位先生背诵一遍圆周率,背到小数点后22位,然后对先生说:“我再念上三遍,你如果能马上背出来,我愿意罚酒三十杯。”这圆周率可不是一般的数,它的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无穷无尽而且排列得毫无规律,一般人是不容易背出来的,何况和尚只念三遍。但是,这位聪明的先生想出了一个高招,很快就背出来了,原来,他根据读音相近的特点,听和尚念第二遍时,就编了一首歌谣:“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 杀不死,乐尔乐。”这样,当和尚念第三遍时,他很快就记住了3.1415926535897932384626这一长串复杂的数字。这个和尚听了,惊奇得连连赞叹先生记忆超人,只好连饮三十杯酒以践诺言。
  晨综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2/01-31/3631850.shtml



完全是骗人的诡辩术。

如果外切正方形可以无限近似圆,那么内接正方形一样可以无限近似圆。一个从外近似,一个从内近似。

那么就可以得出“内接正方形的周长”等于“外切正方形的周长”,这个更加荒谬的结论。



完全是骗人的诡辩术。

如果外切正方形可以无限近似圆,那么内接正方形一样可以无限近似圆。一个从外近似,一个从内近似。

那么就可以得出“内接正方形的周长”等于“外切正方形的周长”,这个更加荒谬的结论。

这种没有基本科学常识的东西,还能再微博上得到那么多人的认可?

可见微博上都是些什么人。。。。

用这个方法还可以证明边长为1的正方形对角线长度是2
哪有单用一个正方形割圆的
3楼把我想说的说了,我附议
cutter 发表于 2012-1-31 11:38
完全是骗人的诡辩术。

如果外切正方形可以无限近似圆,那么内接正方形一样可以无限近似圆。一个从外近似 ...
阿基米德就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与外切正多边形夹逼的方法建立模型近似计算圆周率π值的。
科普啊,真是没办法。


每一个圆弧长度只是那个矩形的对角线,而不是举行的两条边,这家伙用的是诡辩术,把不同级的无限直接划等号,哈哈。
圆的面积=pi*r^2,如果pi=4,则圆的面积=外切正方形的面积
显然是不等的嘛,脑残啊。。。
这个本来就是编出来钓鱼玩的,看把你们急的·························
过于低级的问题了,等于一个人永远过不了一座桥

superth 发表于 2012-1-31 12:10
阿基米德就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与外切正多边形夹逼的方法建立模型近似计算圆周率π值的。


内切和外接正多边形确实可以无限接近圆。

但是微博上的这个诡辩用的不是“正多边形”,而是“锯齿”。

“锯齿”再细也不可能接近圆。

正多边形的边越多,越平滑;而锯齿的边越多,越毛躁。

;P
superth 发表于 2012-1-31 12:10
阿基米德就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与外切正多边形夹逼的方法建立模型近似计算圆周率π值的。


内切和外接正多边形确实可以无限接近圆。

但是微博上的这个诡辩用的不是“正多边形”,而是“锯齿”。

“锯齿”再细也不可能接近圆。

正多边形的边越多,越平滑;而锯齿的边越多,越毛躁。

;P
牛顿看来当年也是个脑残……去算π
cutter 发表于 2012-1-31 11:41
这种没有基本科学常识的东西,还能再微博上得到那么多人的认可?

可见微博上都是些什么人。。。。
顶最后一句
这个和龟兔赛跑悖论本质是一样的,难怪骗到那么多人。
曾经死命将π背到30位的我,面对此情此景真是泪留满面!

你Y的怎么不早出生10年!

记错了,是20年!
那个图根本就是谬误  第3步就已经完全错误了    太离谱了   你算来算去都是外边多边形的周长  即使无限下去也没有接近圆
事实证明  这小子的 脑子 也是方的啊。。
老师应该逮住这个机会,同学们,网上有很多坏人,你们要是不学好数学就会被当成二傻子!
lvtom 发表于 2012-1-31 18:56
老师应该逮住这个机会,同学们,网上有很多坏人,你们要是不学好数学就会被当成二傻子!
不错的建议。
遇到不可理喻的文科生学学这就挺好:

“山巅一石一壶酒,二侣舞扇舞,把酒砌酒扇啊扇,饱死罗……”

另一版本:可记22位

“山巅一石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而乐……”
lvtom 发表于 2012-1-31 18:56
老师应该逮住这个机会,同学们,网上有很多坏人,你们要是不学好数学就会被当成二傻子!
应该去二楼!
也不是所有人都学过高数啊,大家宽容点。
我只知道某太平洋沿岸大国,数次在立法工作会议上讨论把圆周率法定为3或者什么数字的提案
学好知识很重要,不然就会被别人忽悠了。
九年义务教育真是任重道远。。。
回复可见去死 发表于 2012-1-31 11:46
哪有单用一个正方形割圆的
错误不在这里,错误是割园的方法,按照图的方式,其实周长一直都没有改变,一直都是正方形的边长,
那个割圆法是算面积用的。
Kirchies11 发表于 2012-1-31 22:45
我只知道某太平洋沿岸大国,数次在立法工作会议上讨论把圆周率法定为3或者什么数字的提案
美国印第安纳州提出把圆周率从法律上规定为4除以1.25。也就是3.2左右。
deam 发表于 2012-1-31 16:15
这个和龟兔赛跑悖论本质是一样的,难怪骗到那么多人。
龟兔赛跑悖论是很有意义的一问题,揭示了极限的本质问题。准确来说是没有极限的话,那么必然会产出这么一个谬论。
实际上没有极限之前,人无法知道无限的数字相加会出现什么结果,极限理论诞生之后,人们知道无限的数字相加并一定为等于极限,反而可能会得出一个有限的数字。
但是这个微博的图除了鉴定微博群众智商以外毫无意义。
哪个白痴想出来的 不用切线来求割 还有什么意义
它这个可以拟进面积,也就是说它这个无限的量纲是半径的平方级别的,而周长量纲只是半径的倍数。
哦,又看了一遍发现这个伪证本质上是假定等面积的形状其周长也一定相等。
没文化,真可怕。现在看来没文化的家伙还真多,这都能咬钩。
没文化真可拍,没文化还出来秀下限更可怕
连续性和悖论

古希腊有个学派叫做爱利亚派,其创建人名叫巴门尼德(Parmenides)。这位哲人对运动
充满了好奇,但在他看来,运动是一种自相矛盾的行为,它不可能是真实的,而一定是一
个假相。为什么呢?因为巴门尼德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唯一的“存在”,既然是唯一的存
在,它就不可能有运动。因为除了“存在”就是“非存在”,“存在”怎么可能移动到“
非存在”里面去呢?所以他认为“存在”是绝对静止的,而运动是荒谬的,我们所理解的
运动只是假相而已。

巴门尼德有个学生,就是大名鼎鼎的芝诺(Zeno)。他为了为他的老师辩护,证明运动是
不可能的,编了好几个著名的悖论来说明运动的荒谬性。我们在这里谈谈最有名的一个,
也就是“阿喀琉斯追龟辩”,这里面便牵涉到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问题。

阿喀琉斯是史诗《伊利亚特》里的希腊大英雄(以速度快而著名)。有一天他碰到一只乌
龟,乌龟嘲笑他说:“别人都说你厉害,但我看你如果跟我赛跑,还追不上我。”

阿喀琉斯大笑说:“这怎么可能。我就算跑得再慢,速度也有你的10倍,哪会追不上你?


乌龟说:“好,那我们假设一下。你离我有100米,你的速度是我的10倍。现在你来追我
了,但当你跑到我现在这个位置,也就是跑了100米的时候,我也已经又向前跑了10米。
当你再追到这个位置的时候,我又向前跑了1米,你再追1米,我又跑了1/10米……总之,
你只能无限地接近我,但你永远也不能追上我。”

阿喀琉斯怎么听怎么有道理,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个故事便是有着世界性声名的“芝诺悖论”(之一),哲学家们曾经从各种角度多方面
地阐述过这个命题。这个命题令人困扰的地方,就在于它采用了一种无限分割空间的办法
,使得我们无法跳过这个无限去谈问题。虽然从数学上,我们可以知道无限次相加可以限
制在有限的值里面,但是数学从本质上只能告诉我们怎么做,而不能告诉我们能不能做到


但是,自从量子革命以来,学者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空间不一定能够这样无限分割下去
。量子效应使得空间和时间的连续性丧失了,芝诺所连续无限次分割的假设并不能够成立
。这样一来,芝诺悖论便不攻自破了。量子论告诉我们,“无限分割”的概念是一种数学
上的理想,而不可能在现实中实现。一切都是不连续的,连续性的美好蓝图,其实不过是
我们的一种想象。
需要多脑残才会被骗到啊
孔老师的数学水平?
昨天网上居然有一条在5个小时转发了六七千条的微博,提出了一个新观点:“π=4”!
玩微薄的都是什么人啊
DDG172 发表于 2012-2-1 16:58
昨天网上居然有一条在5个小时转发了六七千条的微博,提出了一个新观点:“π=4”!
玩微薄的都是什么人啊
某个钓鱼党玩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