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欧洲围棋史谈:奥匈帝国海军基地的围棋俱乐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7:20:07
http://www.weiqi.cn/thread-17850-1-1.html

围棋从东亚传入欧洲,最重要的路径是通过德国人奥斯卡·科歇尔特的围棋著作,但也有零星的其他渠道,其中有一条便是通过奥匈帝国的海军战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奥匈帝国的海军基地普拉曾经出现过一个超过二百成员的围棋俱乐部。


普拉(Pula)与围棋

普拉(Pula,意大利文为Pola),位於伊斯特利亚半岛(Istria Peninsula)西南海角,面临亚德里亚海(Adriatic Sea)。普拉是一座历史古城,公元前178年为罗马人占领,此后曾长期为威尼斯共和国的领地,1797年割给奥地利。从1853年起,普拉成为奥地利及后来奥匈帝国的主要海军基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属意大利,1947年划归南斯拉夫,1991年起属克罗地亚共和国。

关于围棋传入普拉的时间和方式并不完全清楚,但所有的欧洲专家一致认为,是奥匈帝国的海军战舰把围棋从东亚带到了普拉,与其他的欧洲渠道无关。

遗憾的是,普拉围棋俱乐部的绝大部分成员都没有留下姓名,只知道他们都是奥匈帝国的海军军官。

有二位普拉围棋俱乐部的成员战后住在维也纳,他们是海军上校卡尔·佛罗斯克尔(Karl Froschl)和埃里克·汉瑟尔(Erich Hansel)。其中卡尔·佛罗斯克尔是当地的围棋圈的积极份子,经常参加集会和比赛,很多年一直是奥地利最强的棋手;埃里克·汉瑟尔则不太活跃。

另有一位是海军上校欧文·芬克(Ervin Fink,1893-1977),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住在卢布尔雅那(Ljubljana),是南斯拉夫围棋活动的创始人。因普及围棋作出的贡献,芬克上校於1974年荣获日本棋院颁发的第八次“大仓赏”。

这些普拉围棋俱乐部的见证人曾多次在不同场合谈到当年的盛况,然而,很难找到在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留下的早期记录。目前所知最早的有关普拉围棋俱乐部的资料,是1970年欧洲围棋锦标赛在维也纳举行时当地报纸记者写的一篇报导(注2)。


海军上校欧文·芬克的回忆录

有关普拉围棋俱乐部的历史,现在能见到的主要资料是海军上校欧文·芬克1974年在南斯拉夫(当时)萨格勒布(Zagreb)举行欧洲围棋大会时发表的一篇回忆文章(见注1)。

下面是芬克上校在文章中记述普拉围棋俱乐部兴衰的片段:
“那是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不久,我是轻巡洋舰‘海军上将斯邦号’(Admiral Spaun)上的海军士官生。当时军舰正驻在普拉-奥匈帝国海军的主要军港。不值夜时,我常去海军俱乐部下国际象棋,那里总有很多观战者,就在那里我认识了海军少校亚瑟·扬纳克·冯·佛雷恩伍德(Artur Jonak von Freyenwald,1880?-1918)。他十分欣赏我的棋技,并邀请我到他的船上去看一种日本游戏-围棋。据他介绍,这种游戏比国际象棋更有趣味。我自然接受了他的邀请,接受了一系列指导之后,我敢说我
的围棋水平提高得相当快。

扬纳克以巨大的决心和精力,努力吸引新的围棋爱好者,主要是在年青的海军军官中间。他很快教会了一批热心的围棋爱好者,这批人转而又吸引了更多的爱好者,直到下围棋之风如同流行病般的蔓延开来。在舰艇上、咖啡馆和海军俱乐部里都有人在下围棋。没有多久,玻璃围棋和折叠式棋盘也开始在普拉的一家书店出售。

为了传播围棋,付出最多的是扬纳克。由于他的奉献和孜孜不倦的活动,使他得到一个称号:‘扬纳克,围棋之神’。扬纳克在战争中死去之后,我们的围棋俱乐部失去了领袖,普拉‘围棋之火’的烈焰熄灭了,点点火星随风散去。我们的俱乐部曾经有二百多个围棋爱好者。我想,至少在1918年之前,它是欧洲最强的、肯定也是最大的围棋俱乐部。”


海军少校亚瑟·扬纳克·冯·佛雷恩伍德

毫无疑问,海军少校亚瑟·扬纳克·冯·佛雷恩伍德是普拉围棋俱乐部的领头人。不过,他的真实姓名是什么却不能确定。根据芬克上校,他的全名是“Artur Jonak von Freyenwald”。另一方面,根据其他欧洲围棋著名人士如布鲁诺·鲁格尔(Bruno Ruger)和弗雷德里克·苏珊(Friedrich Susan)在围棋文献中的记录,他的全名是“Artur von Jonak”。

根据芬克上校提供的资料,扬纳克1880年生於奥地利萨尔茨堡(Salzburg)。当他们相识时,扬纳克是布雷舰“变色龙号”(Kameleon)上的大副。1914年扬纳克在巡洋舰“伊丽莎白皇后号”(Kaiserin Elisabeth)上服役,驻在青岛,他在那里迷上了围棋。1918年,扬纳克在博卡·库图斯卡(Boka Kotorska,现属南斯拉夫,位於南亚德里亚海岸)执行布雷任务时因水雷突然爆炸丧生。

扬纳克没有留下有关普拉围棋俱乐部的历史资料,但写过一份关于围棋初级知识的手稿。布鲁诺·鲁格尔后来从扬那克的遗孀手中得到这份手稿,并将其编入一本围棋基础手册,於1920或1921年在柏林刊行。
上文提到的海军上校卡尔·佛罗斯克尔是扬纳克的生前密友。

巡洋舰“伊丽莎白皇后号”与青岛

芬克上校提供的有关扬纳克在巡洋舰“伊丽莎白皇后号”上服役的日期有个明显的漏洞。1914年巡洋舰“伊丽莎白皇后号”确实是在青岛,但扬纳克不可能在船上。为了说明这一点,有必要回顾一下“伊丽莎白皇后号”的历史。

“伊丽莎白皇后号”是一艘鱼雷装甲巡洋舰(torpedo ram cruiser),於1890年9月25日在普拉下水,1905到1906年间船体进行了重大改装,之后远航远东和在地中海训练。1813年8月19日,“伊丽莎白皇后号”离开普拉再次前往远东,于1814年7月24日抵达当时被德国占领的青岛,进行临时维修。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远东爆发,日本分别向德国和奥地利宣战,“伊丽莎白皇后号”取消访问日本的原定计划,留下来协助德国驻军巩固青岛的海上防务。8月27日,胶州湾被日本海军封锁。11月1日,“伊丽莎白皇后号”打完最后一发炮弹后,于翌日(11月2日)凌晨3时在胶州湾自沉,位置是北纬36度00分,东经120度15分。自沉前,舰上的巨炮已被卸下运上岸,全体船员则加入德国军队的陆上防卫。11月7日,德奥守军全体投降,青岛为日军占领。数千德奥战俘被关押在日本的十八个集中营里,直到1919年才释放。
“伊丽莎白皇后号”的残骸至今仍在胶州湾的海底。
巡洋舰“伊丽莎白皇后号”曾多次到达远东。1893年,奥国皇太子弗朗茨·斐迪南(Franz Ferdinand,1863-1914)乘该舰到日本作友好访问,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该船也前来助阵。

假如扬纳克确实出生於1880年,他随巡洋舰“伊丽莎白皇后号”出航前往远东有可能是1900年的一次,或是改装后的那一次(约1907年至1910年),也可能是从1900年到1913年之间的另一次,如果有的话。
如果深入探讨围棋传入奥匈帝国海军的途径,可以再提出几个问题:扬纳克是否是第一个在远东学下围棋的海军军官?在哪一年?有无其他可能?

一位海军历史学家Sieche Erwin先生在给意大利欧洲围棋史家Franco Pratesi先生的信中有如下评论:

“这艘奥地利鱼雷装甲巡洋舰(注:应指‘伊丽莎白皇后号’)在远东有些年头了,因此我们不能确定奥地利海军军官发现亚洲游戏围棋的具体日期。

‘伊丽莎白皇后号’与她的姊妹舰‘弗朗茨·约瑟夫皇帝号’(Kaiser Franz Joseph)定期在远东基地换防,轻巡洋舰‘赞塔号’(Zenta)、‘阿斯本号’(Aspern)和‘西格特伐尔号’(Szigetvar)曾经部署在中国和日本沿海;此外,老的鱼雷巡洋舰‘豹号’(Panther)与‘虎号’(Tiger)也
数次到达远东。所以,我们不能肯定围棋的发现是发生在某一条船上的事。在所有的日记中,我从未看到任何有关发现围棋的记录-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样的事就没有人知道。”

由于缺乏可靠的证据,随着研究的深入,往往可以找到许多能合情合理的假说,正如评论所指出的。


普拉最早有记录的围棋爱好者-科特·罗斯纳

根据的现有可靠资料,普拉海军基地最早的有记录的围棋爱好者是科特·罗斯纳(Kurt Rosner)。罗斯纳的名字出现在1909年3月份的《德国围棋杂志》(Deutsche Go-Zeitung)(注3)的围棋爱好者名单上。他的身份注明为工程师,地址是第二海军机械学校,普拉。

Pratesi先生指出:

“假如当时普拉已有一个大的围棋群体,其他人的名字就有可能出现在围棋爱好者名单上。但是,罗斯纳是名单上唯一的一人,而在一个月前的名单上还没有他的名字。

我们很容易假设罗斯纳是在奥地利的科学技术中心维也纳或格拉兹(Graz)完成学业后到达普拉的。因为上述二地均为当时奥地利的围棋中心,这样又为普拉的围棋起源带来两种新的可能性。”

不过,《德国围棋杂志》是1909年2月才创办的,这份名单记录当时的围棋爱好者。换言之,如果普拉以前曾有围棋爱好者,他们的姓名是不会出现名单上的。


一条不引人注目的记录:围棋在1900年已传入普拉?

撰写此文时,笔者又找到一条Franco Pratesi先生可能没有注意到的不引人注目的记录。

在国际围棋联盟(The International Go Federation)1986年出版的年鉴《烂柯1986》(注4)上,有一篇综合汇编“各国围棋活动调查”,大都由各国围棋协会分别介绍本国的围棋历史和现况。在介绍奥地利围棋一文中有一份奥国围棋历史年表,其中的第二栏为:

“1900年:第一个奥地利围棋爱好者群体诞生於军港普拉的海军军官俱乐部。”

随后,笔者也在德国莱比锡(Leipzig)围棋俱乐部的德文网页(注5)上查到了一则类似的信息:

“1900-1918年:欧洲第一个围棋群体出现在奥匈帝国海军基地普拉......”

笔者认为,这项记录肯定源於奥地利或德国的某个较早的记录,是有一定可信度的,尽管记录里没有提到任何人名。

首先,正如前面提到的海军历史学家的评论,奥地利海军在远东活动频繁,所以,1900年时围棋已随奥国海军到达普拉是完全有可能的。
其次,这一记录与1909年《德国围棋杂志》上的围棋爱好者名单及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以扬纳克领导的普拉围棋俱乐部的记录并没有任何矛盾、冲突之处。相反地,就记录的事件而言,前者与后者很可能有承传关系。

第三,笔者推测这一围棋爱好者群体出现时的人数可能不多。由于海军中的围棋爱好者不可能长驻一地,往往随军事行动时聚时散,当围棋群体规模不大时,很难有定期的围棋活动,如果没有杰出的领袖人物,就更不容易扩大影响。因此,这些普拉最早的围棋爱好者的姓名没有留传下来是很正常的。

最后需要探讨的问题是:奥匈帝国海军军官最早是从哪里学会围棋的?虽然有各种可能性,但笔者认为是源於日本(前面芬克上校也提到扬纳克向他介绍的是“日本游戏-围棋”),在独立於其他欧洲渠道的前提下,且多半是从日本海军军官那里学到围棋的。

当时日本帝国海军军官中下围棋的风气很盛,是一事实。海军元帅东乡平八郎(1847-1934)本人就是一个围棋迷。笔者还看到过一幅甲午海战时期的日本画(注6),画面为日本帝国海军内田少佐得到敌情警报后仍从容对局。
奥匈帝国海军访问日本时由日本海军接待,因此有部分奥国海军军官受日本海军军官的影响从而迷上围棋是很自然的事。



多九公
2003年9月7日  初稿
2003年10月1日  修订

----------

(注1)本文主要参考资料:
1,Franco Pratesi:EUROGO1,Go in Europe,Part 1:Until 1920,2003,p.81-84.

2,Erwin Fink,A Page From The Archives,British Go Journal,1982,No. 55,p.19-20. 原文於1974年在南斯拉夫(当时)萨格勒布召开的欧洲围棋大会上发表。

(注2)Das Go-Virus grassierte im Marinenkasino. AZ-Panoroma / V,4.1.1970, 又转载於奥地利围棋杂志“Dei Treppe”, No.13, Feb. 1970, p.12.见(注1)之1所引资料。笔者没有读过此文。

(注3)《德国围棋杂志》(Deutsche Go-Zeitung)由物理学教授Leopold Pfaundler(1839-1920)创办於1909年2月。

(注4)《烂柯1986》,Ranka Yearbook 1986,Tokyo,The International Go Federation,p.72.

国际围棋联盟成立於1982年,但其年鉴《烂柯》从1985年才开始出版,内容以介绍业余围棋为主,兼有一小部分职业围棋。

(注5)http://go-lpz.envy.nu/urgeschichte.html

(注6)这幅画曾作为英文围棋杂志“GO World”第42期(Winter 1985-86)的封面画;也可在英文围棋书籍出版公司“棋圣堂”(Kiseido)的网站找到:
http://www.kiseido.com/printss/dailyj.html

此画为尾形月耕所作,出版商横山良八。画上有题“征清美谈  名誉鉴”,
左上角还有一段英文说明:“Commander Uchida J.I.N. Paying Go in front of His Enemy.”其中有一个单词拼错了,“Paying”当为“Playing”。J.I.N. 是“Japanese Imperial Navy”的缩写。

甲午海战时,日本帝国海军巡洋舰“千代田号”的舰长名叫内田正敏,但军衔为大佐。他是否就是画中的内田少佐,不得而知。 http://www.weiqi.cn/thread-17850-1-1.html

围棋从东亚传入欧洲,最重要的路径是通过德国人奥斯卡·科歇尔特的围棋著作,但也有零星的其他渠道,其中有一条便是通过奥匈帝国的海军战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奥匈帝国的海军基地普拉曾经出现过一个超过二百成员的围棋俱乐部。


普拉(Pula)与围棋

普拉(Pula,意大利文为Pola),位於伊斯特利亚半岛(Istria Peninsula)西南海角,面临亚德里亚海(Adriatic Sea)。普拉是一座历史古城,公元前178年为罗马人占领,此后曾长期为威尼斯共和国的领地,1797年割给奥地利。从1853年起,普拉成为奥地利及后来奥匈帝国的主要海军基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属意大利,1947年划归南斯拉夫,1991年起属克罗地亚共和国。

关于围棋传入普拉的时间和方式并不完全清楚,但所有的欧洲专家一致认为,是奥匈帝国的海军战舰把围棋从东亚带到了普拉,与其他的欧洲渠道无关。

遗憾的是,普拉围棋俱乐部的绝大部分成员都没有留下姓名,只知道他们都是奥匈帝国的海军军官。

有二位普拉围棋俱乐部的成员战后住在维也纳,他们是海军上校卡尔·佛罗斯克尔(Karl Froschl)和埃里克·汉瑟尔(Erich Hansel)。其中卡尔·佛罗斯克尔是当地的围棋圈的积极份子,经常参加集会和比赛,很多年一直是奥地利最强的棋手;埃里克·汉瑟尔则不太活跃。

另有一位是海军上校欧文·芬克(Ervin Fink,1893-1977),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住在卢布尔雅那(Ljubljana),是南斯拉夫围棋活动的创始人。因普及围棋作出的贡献,芬克上校於1974年荣获日本棋院颁发的第八次“大仓赏”。

这些普拉围棋俱乐部的见证人曾多次在不同场合谈到当年的盛况,然而,很难找到在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留下的早期记录。目前所知最早的有关普拉围棋俱乐部的资料,是1970年欧洲围棋锦标赛在维也纳举行时当地报纸记者写的一篇报导(注2)。


海军上校欧文·芬克的回忆录

有关普拉围棋俱乐部的历史,现在能见到的主要资料是海军上校欧文·芬克1974年在南斯拉夫(当时)萨格勒布(Zagreb)举行欧洲围棋大会时发表的一篇回忆文章(见注1)。

下面是芬克上校在文章中记述普拉围棋俱乐部兴衰的片段:
“那是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不久,我是轻巡洋舰‘海军上将斯邦号’(Admiral Spaun)上的海军士官生。当时军舰正驻在普拉-奥匈帝国海军的主要军港。不值夜时,我常去海军俱乐部下国际象棋,那里总有很多观战者,就在那里我认识了海军少校亚瑟·扬纳克·冯·佛雷恩伍德(Artur Jonak von Freyenwald,1880?-1918)。他十分欣赏我的棋技,并邀请我到他的船上去看一种日本游戏-围棋。据他介绍,这种游戏比国际象棋更有趣味。我自然接受了他的邀请,接受了一系列指导之后,我敢说我
的围棋水平提高得相当快。

扬纳克以巨大的决心和精力,努力吸引新的围棋爱好者,主要是在年青的海军军官中间。他很快教会了一批热心的围棋爱好者,这批人转而又吸引了更多的爱好者,直到下围棋之风如同流行病般的蔓延开来。在舰艇上、咖啡馆和海军俱乐部里都有人在下围棋。没有多久,玻璃围棋和折叠式棋盘也开始在普拉的一家书店出售。

为了传播围棋,付出最多的是扬纳克。由于他的奉献和孜孜不倦的活动,使他得到一个称号:‘扬纳克,围棋之神’。扬纳克在战争中死去之后,我们的围棋俱乐部失去了领袖,普拉‘围棋之火’的烈焰熄灭了,点点火星随风散去。我们的俱乐部曾经有二百多个围棋爱好者。我想,至少在1918年之前,它是欧洲最强的、肯定也是最大的围棋俱乐部。”


海军少校亚瑟·扬纳克·冯·佛雷恩伍德

毫无疑问,海军少校亚瑟·扬纳克·冯·佛雷恩伍德是普拉围棋俱乐部的领头人。不过,他的真实姓名是什么却不能确定。根据芬克上校,他的全名是“Artur Jonak von Freyenwald”。另一方面,根据其他欧洲围棋著名人士如布鲁诺·鲁格尔(Bruno Ruger)和弗雷德里克·苏珊(Friedrich Susan)在围棋文献中的记录,他的全名是“Artur von Jonak”。

根据芬克上校提供的资料,扬纳克1880年生於奥地利萨尔茨堡(Salzburg)。当他们相识时,扬纳克是布雷舰“变色龙号”(Kameleon)上的大副。1914年扬纳克在巡洋舰“伊丽莎白皇后号”(Kaiserin Elisabeth)上服役,驻在青岛,他在那里迷上了围棋。1918年,扬纳克在博卡·库图斯卡(Boka Kotorska,现属南斯拉夫,位於南亚德里亚海岸)执行布雷任务时因水雷突然爆炸丧生。

扬纳克没有留下有关普拉围棋俱乐部的历史资料,但写过一份关于围棋初级知识的手稿。布鲁诺·鲁格尔后来从扬那克的遗孀手中得到这份手稿,并将其编入一本围棋基础手册,於1920或1921年在柏林刊行。
上文提到的海军上校卡尔·佛罗斯克尔是扬纳克的生前密友。

巡洋舰“伊丽莎白皇后号”与青岛

芬克上校提供的有关扬纳克在巡洋舰“伊丽莎白皇后号”上服役的日期有个明显的漏洞。1914年巡洋舰“伊丽莎白皇后号”确实是在青岛,但扬纳克不可能在船上。为了说明这一点,有必要回顾一下“伊丽莎白皇后号”的历史。

“伊丽莎白皇后号”是一艘鱼雷装甲巡洋舰(torpedo ram cruiser),於1890年9月25日在普拉下水,1905到1906年间船体进行了重大改装,之后远航远东和在地中海训练。1813年8月19日,“伊丽莎白皇后号”离开普拉再次前往远东,于1814年7月24日抵达当时被德国占领的青岛,进行临时维修。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远东爆发,日本分别向德国和奥地利宣战,“伊丽莎白皇后号”取消访问日本的原定计划,留下来协助德国驻军巩固青岛的海上防务。8月27日,胶州湾被日本海军封锁。11月1日,“伊丽莎白皇后号”打完最后一发炮弹后,于翌日(11月2日)凌晨3时在胶州湾自沉,位置是北纬36度00分,东经120度15分。自沉前,舰上的巨炮已被卸下运上岸,全体船员则加入德国军队的陆上防卫。11月7日,德奥守军全体投降,青岛为日军占领。数千德奥战俘被关押在日本的十八个集中营里,直到1919年才释放。
“伊丽莎白皇后号”的残骸至今仍在胶州湾的海底。
巡洋舰“伊丽莎白皇后号”曾多次到达远东。1893年,奥国皇太子弗朗茨·斐迪南(Franz Ferdinand,1863-1914)乘该舰到日本作友好访问,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该船也前来助阵。

假如扬纳克确实出生於1880年,他随巡洋舰“伊丽莎白皇后号”出航前往远东有可能是1900年的一次,或是改装后的那一次(约1907年至1910年),也可能是从1900年到1913年之间的另一次,如果有的话。
如果深入探讨围棋传入奥匈帝国海军的途径,可以再提出几个问题:扬纳克是否是第一个在远东学下围棋的海军军官?在哪一年?有无其他可能?

一位海军历史学家Sieche Erwin先生在给意大利欧洲围棋史家Franco Pratesi先生的信中有如下评论:

“这艘奥地利鱼雷装甲巡洋舰(注:应指‘伊丽莎白皇后号’)在远东有些年头了,因此我们不能确定奥地利海军军官发现亚洲游戏围棋的具体日期。

‘伊丽莎白皇后号’与她的姊妹舰‘弗朗茨·约瑟夫皇帝号’(Kaiser Franz Joseph)定期在远东基地换防,轻巡洋舰‘赞塔号’(Zenta)、‘阿斯本号’(Aspern)和‘西格特伐尔号’(Szigetvar)曾经部署在中国和日本沿海;此外,老的鱼雷巡洋舰‘豹号’(Panther)与‘虎号’(Tiger)也
数次到达远东。所以,我们不能肯定围棋的发现是发生在某一条船上的事。在所有的日记中,我从未看到任何有关发现围棋的记录-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样的事就没有人知道。”

由于缺乏可靠的证据,随着研究的深入,往往可以找到许多能合情合理的假说,正如评论所指出的。


普拉最早有记录的围棋爱好者-科特·罗斯纳

根据的现有可靠资料,普拉海军基地最早的有记录的围棋爱好者是科特·罗斯纳(Kurt Rosner)。罗斯纳的名字出现在1909年3月份的《德国围棋杂志》(Deutsche Go-Zeitung)(注3)的围棋爱好者名单上。他的身份注明为工程师,地址是第二海军机械学校,普拉。

Pratesi先生指出:

“假如当时普拉已有一个大的围棋群体,其他人的名字就有可能出现在围棋爱好者名单上。但是,罗斯纳是名单上唯一的一人,而在一个月前的名单上还没有他的名字。

我们很容易假设罗斯纳是在奥地利的科学技术中心维也纳或格拉兹(Graz)完成学业后到达普拉的。因为上述二地均为当时奥地利的围棋中心,这样又为普拉的围棋起源带来两种新的可能性。”

不过,《德国围棋杂志》是1909年2月才创办的,这份名单记录当时的围棋爱好者。换言之,如果普拉以前曾有围棋爱好者,他们的姓名是不会出现名单上的。


一条不引人注目的记录:围棋在1900年已传入普拉?

撰写此文时,笔者又找到一条Franco Pratesi先生可能没有注意到的不引人注目的记录。

在国际围棋联盟(The International Go Federation)1986年出版的年鉴《烂柯1986》(注4)上,有一篇综合汇编“各国围棋活动调查”,大都由各国围棋协会分别介绍本国的围棋历史和现况。在介绍奥地利围棋一文中有一份奥国围棋历史年表,其中的第二栏为:

“1900年:第一个奥地利围棋爱好者群体诞生於军港普拉的海军军官俱乐部。”

随后,笔者也在德国莱比锡(Leipzig)围棋俱乐部的德文网页(注5)上查到了一则类似的信息:

“1900-1918年:欧洲第一个围棋群体出现在奥匈帝国海军基地普拉......”

笔者认为,这项记录肯定源於奥地利或德国的某个较早的记录,是有一定可信度的,尽管记录里没有提到任何人名。

首先,正如前面提到的海军历史学家的评论,奥地利海军在远东活动频繁,所以,1900年时围棋已随奥国海军到达普拉是完全有可能的。
其次,这一记录与1909年《德国围棋杂志》上的围棋爱好者名单及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以扬纳克领导的普拉围棋俱乐部的记录并没有任何矛盾、冲突之处。相反地,就记录的事件而言,前者与后者很可能有承传关系。

第三,笔者推测这一围棋爱好者群体出现时的人数可能不多。由于海军中的围棋爱好者不可能长驻一地,往往随军事行动时聚时散,当围棋群体规模不大时,很难有定期的围棋活动,如果没有杰出的领袖人物,就更不容易扩大影响。因此,这些普拉最早的围棋爱好者的姓名没有留传下来是很正常的。

最后需要探讨的问题是:奥匈帝国海军军官最早是从哪里学会围棋的?虽然有各种可能性,但笔者认为是源於日本(前面芬克上校也提到扬纳克向他介绍的是“日本游戏-围棋”),在独立於其他欧洲渠道的前提下,且多半是从日本海军军官那里学到围棋的。

当时日本帝国海军军官中下围棋的风气很盛,是一事实。海军元帅东乡平八郎(1847-1934)本人就是一个围棋迷。笔者还看到过一幅甲午海战时期的日本画(注6),画面为日本帝国海军内田少佐得到敌情警报后仍从容对局。
奥匈帝国海军访问日本时由日本海军接待,因此有部分奥国海军军官受日本海军军官的影响从而迷上围棋是很自然的事。



多九公
2003年9月7日  初稿
2003年10月1日  修订

----------

(注1)本文主要参考资料:
1,Franco Pratesi:EUROGO1,Go in Europe,Part 1:Until 1920,2003,p.81-84.

2,Erwin Fink,A Page From The Archives,British Go Journal,1982,No. 55,p.19-20. 原文於1974年在南斯拉夫(当时)萨格勒布召开的欧洲围棋大会上发表。

(注2)Das Go-Virus grassierte im Marinenkasino. AZ-Panoroma / V,4.1.1970, 又转载於奥地利围棋杂志“Dei Treppe”, No.13, Feb. 1970, p.12.见(注1)之1所引资料。笔者没有读过此文。

(注3)《德国围棋杂志》(Deutsche Go-Zeitung)由物理学教授Leopold Pfaundler(1839-1920)创办於1909年2月。

(注4)《烂柯1986》,Ranka Yearbook 1986,Tokyo,The International Go Federation,p.72.

国际围棋联盟成立於1982年,但其年鉴《烂柯》从1985年才开始出版,内容以介绍业余围棋为主,兼有一小部分职业围棋。

(注5)http://go-lpz.envy.nu/urgeschichte.html

(注6)这幅画曾作为英文围棋杂志“GO World”第42期(Winter 1985-86)的封面画;也可在英文围棋书籍出版公司“棋圣堂”(Kiseido)的网站找到:
http://www.kiseido.com/printss/dailyj.html

此画为尾形月耕所作,出版商横山良八。画上有题“征清美谈  名誉鉴”,
左上角还有一段英文说明:“Commander Uchida J.I.N. Paying Go in front of His Enemy.”其中有一个单词拼错了,“Paying”当为“Playing”。J.I.N. 是“Japanese Imperial Navy”的缩写。

甲午海战时,日本帝国海军巡洋舰“千代田号”的舰长名叫内田正敏,但军衔为大佐。他是否就是画中的内田少佐,不得而知。
考据派果然是威武啊……今天在围棋论坛上看到的,速度转来……
http://www.tudou.com/v/zJSXUah69GA/&rpid=62972432&resourceId=62972432_04_05_99/v.swf
雪版,这个视频是什么东西啊?
yzsz266 发表于 2012-1-28 11:37
雪版,这个视频是什么东西啊?
思维跳跃了一下,用了日版宝冢的《伊丽莎白》的视频……伊丽莎白皇后号是在日军围攻青岛的时候自沉嘛……
“凯瑟林·伊丽莎白皇后号”(SMS Kaiserin Elisabeth)按分类应该是一艘有装甲的防护巡洋舰(protected cruiser),并不是所谓的“鱼雷撞击巡洋舰”(torpedo ram cruiser)。该舰下水时甚至并未装备鱼雷。
http://en.wikipedia.org/wiki/SMS_Kaiserin_Elisabeth
照一般的记载,似乎是在庚子之乱之后,把围棋从中国带到欧洲的(当然可能是从同样参与庚子之乱的日本军舰上学到的)

“凯瑟林·伊丽莎白皇后号”防护巡洋舰1890年9月25日在普拉港建成下水,以奥皇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妻子(即巴伐利亚公主茜茜)的名字命名。基本数据如下:排水量4030吨,燃煤锅炉装置,航速20节,舰上官兵424名,装备8门150毫米舰炮、2门70毫米副炮、14门50毫米速射炮及1门47毫米礼炮。
    1892年奥地利皇储弗朗茨·裴迪南大公乘坐该舰进行了一次环球航行。此次的环球航行促使他对发展奥地利海军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尽管他本人只是一名陆军军官。“伊丽莎白皇后号”巡洋舰在以后的岁月中更多的角色是训练海军,主要任务为培养奥地利海军和保护奥地利在世界各国的商业利益及从事外事活动等,曾经在遥远的中国、埃及、印度和中东各国港口留下过它的身影。1900年中国爆发义和团运动,西方八国联军打着保护使馆和侨民的名义,进攻天津。作为奥地利海军的显示力量, “伊丽莎白皇后号”巡洋舰也加入进西方列强的东征行列中,伙同奥地利海军巡洋舰“玛利亚·特雷莎女皇号”、炮舰“阿斯佩恩号”和“赞塔号”参加过对天津大沽口炮台的战斗,并向陆上派出陆战队士兵参加解救驻北京使馆的军事行动。战争结束后,该舰驻守天津。期间“伊丽莎白皇后号”上的军官阿瑟·冯·雅诺克少校还曾将中国的围棋带回国内,并在普拉海军基地的海军俱乐部里成立了全欧洲第一家围棋爱好者协会。1905年-1906年间,该舰经过整修和局部改装后长期在地中海水域驻扎。
    1913年8月19日,“伊丽莎白皇后号”巡洋舰再次远航来到中国,作为奥地利在远东海军力量的象征长期驻扎在天津大沽口外海。1914年6月24日,在欧洲的塞尔维亚首都萨拉热窝突发事件-奥地利大公弗朗茨·裴迪南遇刺身亡。使得欧洲各国之间原本就已经十分紧张的关系顿时失控,纷纷积极备战,大战的阴云笼罩着欧洲大地。当紧张的气息传到远东时,正停泊在山东芝罘港(今烟台市)预计将要访问日本的“伊丽莎白皇后号”巡洋舰也赶紧终止访问的计划,积极的检修和补充煤水和弹药。7月初,该舰奉命北上来到天津的大沽口将驻守在天津租界及使领馆的奥地利警卫部队[注:为奥地利驻中国殖民军(驻屯军)185名官兵,携带2门77毫米速射野炮和奥制马克沁重机枪8挺。]搭载南下,7月22日抵达芝罘港。经过短暂逗留于同月27日来到青岛。其他部分奥地利官兵则乘坐火车转道来青。此次奥地利军队是作为德国的同盟军,在远东地区协助德军作战,在得到奥军统帅部的指令后,汇集青岛参加保卫胶州湾殖民地的战斗。
    1914年8月1日,欧战爆发,8月23日中午时分,日本政府对德国宣战,青岛保卫战打响。战争初期,该舰为了支援德军陆上炮台的火力,将舰上4门150毫米舰炮和2门70毫米副炮及部分50毫米速射炮拆下,分别安装于德军中央堡垒后侧的仲家洼西侧高地(位于今海信立交桥北)及大鲍岛山(今观象山),部分官兵也随之登岸加入地炮作战。 1914年11月1日,当最后一枚炮弹从“伊丽莎白皇后号”上发射出去之后,为了防止军备资敌并阻塞青岛港口的主航道,这艘巡洋舰于次日凌晨3时打开海底阀门自沉于团岛和黄岛之间的主航道水域(即团岛灯塔西南4。5链处海底),其沉船的精确坐标为北纬36度00分,东经120度15分。
日本游戏-围棋。据他介绍,这种游戏比国际象棋更有趣味。

--------------------------------------------
感觉怪怪的……但日本人确实对围棋在世界的传播贡献很大
大林 发表于 2012-1-28 12:55
他十分欣赏我的棋技,并邀请我到他的船上去看一种日本游戏-围棋。据他介绍,这种游戏比国际象棋更有趣味。 ...
陈毅元帅说过,“国运强则棋运强”。我想在那个社会动荡的年代,棋艺水平自然很难提高,更不要说向谁推广了。

另一方面,围棋更容易让西方人接受,还是象棋推广起来更难,尽管它跟国际象棋有很多类似的地方。
1914年日本随便来个四段,在中国就可以横扫吧。
果然是论文考据派的大作
雪版连这个也有研究啊,佩服。。
gboy168 发表于 2012-1-28 13:39
雪版连这个也有研究啊,佩服。。
我只是转帖,原作者是03年写这篇文章的
哎,说点题外话,中日围棋称霸的时候,韩国人还不知在哪里,现在韩国都把他当成国技(三大国技之一,另两个是星际和足球)到处宣扬,搞得现在欧美爱好者都到韩国学棋了
李公子 发表于 2012-1-28 13:45
哎,说点题外话,中日围棋称霸的时候,韩国人还不知在哪里,现在韩国都把他当成国技(三大国技之一,另两个 ...
突然冒出个曹薰铉,杀得老聂……
路过了解。。
海军果然是文化使者。
现在日本的围棋已经在走下坡路好多年了,中国围棋也在和天朝一样,和平崛起
我敢预言:未来棋类的世界将是围棋的世界,因为在未来,围棋是唯一电脑下不过人的棋类。
大块豆腐 发表于 2012-1-28 13:27
1914年日本随便来个四段,在中国就可以横扫吧。
1914年,吴清源刚出生……
航母临时轻甲板 发表于 2012-1-28 15:16
我敢预言:未来棋类的世界将是围棋的世界,因为在未来,围棋是唯一电脑下不过人的棋类。
别的棋照样会发展
中韩对杀了很多年了,当年老曹胜了老聂,李昌镐又拿下了马晓春,就连常昊也没占到李的便宜,还有刘昌赫徐奉洙打打边,只是到了新生力,以古力孔杰等这一代出来后,和韩国人大致可以打平,但李世石的功力绝对不可以小视。
雪千寻 发表于 2012-1-28 13:42
我只是转帖,原作者是03年写这篇文章的
果然是好文
格奥尔格·冯·特拉普男爵不知道会不会下围棋……
pheonix 发表于 2012-1-28 12:50
“凯瑟林·伊丽莎白皇后号”(SMS Kaiserin Elisabeth)按分类应该是一艘有装甲的防护巡洋舰(protected cr ...
这船看上去像游轮,怎么看也看不出有那么多炮?
围棋最近几年,没日本啥事,就中韩对杀了
balihu 发表于 2012-1-28 21:17
格奥尔格·冯·特拉普男爵不知道会不会下围棋……
上校忙于音乐,估计没有时间学这个……
雪千寻 发表于 2012-1-28 21:53
上校忙于音乐,估计没有时间学这个……
上校真有baidu上说的那么大能吗?奥匈海军的帝国双壁
balihu 发表于 2012-1-28 21:55
上校真有baidu上说的那么大能吗?奥匈海军的帝国双壁
我是觉得奥匈海军的那帮人始终蛮牛的,而其对手意大利海军也都不是正常的黑塔利亚人,所以在亚地里亚海上发生那些事情本来根本就不该那么多花样但是却发生了……
雪千寻 发表于 2012-1-28 21:59
我是觉得奥匈海军的那帮人始终蛮牛的,而其对手意大利海军也都不是正常的黑塔利亚人,所以在亚地里亚海上 ...
一战的意大利海军打的比陆军好。

但意大利输给奥匈似乎有传统
日本人近几年在走下坡路,连杯赛都停办了,未来是中国的天下
另外,我觉得西方人是不可能玩得好围棋的,和思维模式有关
嗯,还以为很早就传到欧洲了呢,原来都是二十世纪的事了。我说,怎么世界围棋锦标赛就中日韩三家玩呢?原来其他地方都还没开展起来呢!
中国古棋是有座子和还彩头规矩的,和现代围棋的布局有很大区别,欧洲的围棋应该是从日本传过去的没错
说实话,中韩两国加起来还不如日本对现代围棋在全世界传播普及的贡献的一个零头
hugh8504 发表于 2012-1-28 22:18
一战的意大利海军打的比陆军好。

但意大利输给奥匈似乎有传统
霍尔蒂本来想集中兵力干一把大的,但是圣伊斯特万损失的不是时候……
雪千寻 发表于 2012-2-11 19:49
霍尔蒂本来想集中兵力干一把大的,但是圣伊斯特万损失的不是时候……
海军上将的运气总是不太好,无论是指挥海军还是跟着希特勒.....

外带把自己的儿子在苏联也赔进去了
某年的富士通决赛我还去看了,2000年前后吧,记得是李昌镐赢了常昊。接下来是颁奖典礼,一堆大腕(小林光一也来了)坐在舞台上(九段会馆原本就是个剧场吧),台下自然一阵骚动,也不顾日本人的礼貌了,都凑到前台捏影。
这时候吴先生从入口处进来了,好嘛,谁管你神马大腕,粉丝们如退潮一般从台前涌到吴先生周围,又是拍照又是搭话的。这才亲身体会到吴先生那神一般的存在感。
本来有机会跟吴先生照相的,可惜我这个人不大习惯硬往名人身前凑,也觉得我这无名小卒提出照相,以吴先生的平易近人,虽然一定会满口答应,可那毕竟太冒犯、太不敬了,于是忍住。
往事如烟啊。
这贴勾起我无数回忆,应当承认现代围棋日本为本体,我们传统围棋不注重定式是巨大的理论缺陷,实战中与训练精良的日本棋手对弈往往中盘就告负,这与我国传统围棋固定的开局格式有关。清末至解放前,据考证中国的国手基本相当于日本业务3-5段的水平,实在难堪的很。没办法,这就是业务和专业的区别,直到建国后职业化(以此为职业)后才扭转。陈老总说的国运一词有道理,但最重要的是专业化的训练体系,这个确实在建国前是空白。可惜了钱宇平,白瞎了一员大将,天意!
hfly 发表于 2012-1-28 23:18
日本人近几年在走下坡路,连杯赛都停办了,未来是中国的天下
另外,我觉得西方人是不可能玩得好围棋的,和 ...
义和团思维!人都一样的,看谁下工夫啦。。。
大块豆腐 发表于 2012-1-28 13:27
1914年日本随便来个四段,在中国就可以横扫吧。
桥本宇太郎4段就被吴清源扫了.
zzzz5188 发表于 2012-2-11 20:48
这贴勾起我无数回忆,应当承认现代围棋日本为本体,我们传统围棋不注重定式是巨大的理论缺陷,实战中与训练 ...
中日围棋一直到18世纪还都是同样的路子,即座子制下的力战型,那时的围棋比现代围棋变化少,但局部妙手多;现代围棋讲究均衡,功利化色彩重,以至于发展到李昌镐的结尾出高潮的龟甲流,美感不足.
至于钱宇平,他跟李是同一风格的,但与李数次交手均败,而那时的李才不过14岁.因此,没必要有太多遗憾.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如今的某些冲职业段位的棋童的水平,放到30年前的中日擂台赛赛场上,都可以挑落一大把九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