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子口上出奇兵 红军万代留英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0:15:57
腊子口上出奇兵 红军万代留英名    作者 西山红叶


腊子口战役,是党中央和红军长征进入甘肃境内的第一场战役。与长征中的诸多大仗相比,不算是大仗恶仗,却是一场险仗。由于这场战斗发生在党内出现严重分裂的紧要关头,事关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中央领导机关和红一方面军安危存亡的关键时刻,在狭关险隘的关键地点,腊子口就注定要成为党史军史不能不书写的浓重一笔。历史记住了甘南州峡谷连纵的迭部县,记住了俄界、次日那两个小小的藏族村落,记住了天险腊子口的百丈悬崖……。

1935年9月13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由红一方面军第1、3军团和军委纵队改编)从甘肃省俄界地区出发,继续长征北上。16日,先头部队红4团在前进中击溃国民党军新编第14师第6团的阻截,当日下午逼近甘肃省南部要隘腊子口。腊子口素称“天险”, 是通往岷县的一个奇峻隘口。

攻克腊子口一仗是毛泽东同志亲自决定打的。并以毛泽东、林彪、聂荣臻联合署名,在9月16日发了一个电报告诉彭德怀同志。电报开头说:“根据二师报告,腊子口之敌的一营据守未退,该处是隘路,非消灭该敌不能前进。”随后一军团几位领导既根据毛泽东的决心冒雨赶到二师去,请师长陈光、政委肖华连同四团干部,一边看地形,一边研究打腊子口的部署。党中央和毛泽东则在朵里寺等待消息。

16日下午4时,四团先头营开始在腊子口接敌。部队在腊子口外,边看边惊叹腊子口真是一处天险。要北上,非走此山口不可,别处无路可走。没有想到在甘南这黄绿相间的漫漫土山中,居然有此险峻地形。口子很窄,宽约30米,两边绝壁峭立,中间是咆哮奔流的河流称为腊子沟,水深流急,河上有座木桥,桥头筑有碉堡是通过腊子口的唯一通路。国民党军新编第14师在桥头和山崖上筑有碉堡,以1个营扼守隘口,1个营配置在隘口后边的三角形谷地,师主力四个团纵深配置在隘口以北至岷县一带,可随时增援。根据敌情,四团决定正面由政委杨成武指挥一个连从正面进攻,夺取木桥,猛攻隘口,另派两个连,由团长王开湘率领沿右岸的峭壁迂回敌人侧后奇袭敌人,达到全歼敌人占领隘口的目的。

黄昏前,迂回部队动员完毕,并收集了全团的绑腿,拧成两条长绳,做爬山之用。负责打迂回的红军战士们一个个精神饱满,背挎冲锋枪,腰缠十多颗手榴弹,在团长王开湘的率领下开始渡腊子河。

开头试图徒涉,但下去两个人,还没到河心就被激流冲走,喝了几口水才被救上来.于是大家只好用几头骡子来回骑渡。为加快渡何速度,部队又砍倒两棵大树放倒在河上,使之成为两座独木桥。几百人渡过去,太阳已经落山了。

究竟怎样攀登这样笔立陡峭的崖壁呢?有一个外号叫“云贵川”从贵州入伍的苗族小战士毛遂自荐。他用一个带铁钩的长竿子,钩住岩缝,像猴子那样攀上险峻高耸的绝壁,然后从上面放下绳索,迂回部队便顺着这条绳索一个一个地都攀上去了。可惜这个苗族小战士只留下了外号,没有留下姓名。
在团长率领部队渡河、攀登时,政委扬成武又跑到担任正面突击的二营六连进行紧急动员。

二营原是四方面军二九四团,过去开辟四川“通、南、巴”根据地,进军川西北,打过许多胜仗,有着光荣的历史。改编后编入一军团二师四团,缩编为二营,原来的团长张仁初同志由二九四团团长改任四团二营营长。该部编入四团以后与原来四团的同志团结的非常好,二营长张仁初、副营长魏大全为全营作出了表率,四、五、六三个连队在四团都非常突出,与一、三营亲密无间,从而保证了全团坚强的战斗力。所以在指派突击连的时候,团长王开湘和政委杨成武都同意由二营六连担任突击连。

杨成武给二营长张仁初和六连部署完毕,又去看右边的陡壁,参谋长李英华正在指挥迂回部队有条不紊地攀登山峰。那位立下特殊功勋的苗族小战士正在顶峰帮助后面的同志攀登。

入夜时分,攻击开始,主攻连突击队在火力掩护下向隘口独木桥运动。狡猾的敌人凭借着险要的地形和坚固的炮楼有恃无恐地躲在工事里一枪不发,等到突击队接近桥边时,就投下一大堆手榴弹,向红军反击,一团团火光在隘口翻腾飞舞。突击队员见此情景心急如焚,待敌人的手榴弹一停又冲了上去,虽然猛打猛冲,但是敌人在桥头堡以密集的重机枪火力封锁阻击,从石壁工事倾泻下的手榴弹,在桥头堡50米的地带上结成一片火网。几次冲锋都没有成功,并且出现伤亡。

正面攻击反复拉锯,未能得手。毛泽东和军团首长派人来了解战斗进展情况,极大的鼓舞和激励了部队的斗志。杨成武和张仁初分析敌情:已经打了半夜,再有三、四个小时天就要亮了,敌几个团在岷县县城,只隔着一座大山,敌兵力比我们要多的多,如若延迟下去,敌部如倾巢增援,几个小时就可以赶到,那局面将更加严重。可是上山的那支迂回部队,仍不见信息,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也还不清楚。不过,可以肯定,王开湘那里也一定遇到了困难。但是眼下时间紧,任务逼人,不能再拖下去了。

营团首长统一了思想,便重新组织火力与突击力量,营长张仁初和六连长杨信义组织主攻连在火线召开党员会议,组成党员敢死队分兵两路夺取木桥。此刻,共产党员享有的惟一特权,就是舍身忘死冲锋在前。突击队在张仁初和杨信义指挥下再次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

可是,猛攻了几次,还是接近不了桥头。敌人扔过来的手榴弹,一个个在地上乱滚,地面上爆炸弹片和没爆炸的手榴弹已在桥头30米内铺满地面厚后一层。见此情景,杨成武于是下令六连停止强攻,只进行牵制性的战斗,等迂回部队到达指定位置发出信号后,再向敌人来一个总攻击。

正当焦急盼望之际,右岸高峰上突然升起一颗红色信号弹,紧接着又升起一颗绿色信号弹。一红一绿是规定的进攻信号。杨成武命令立即发三颗红色信号弹,山上、山下同时吹响了冲锋号。

二营六连的突击队,抡起大刀,端起步枪。在敌中间飞舞、猛击。右面悬崖绝壁上的部队在团长指挥下,看准下面敌人没有盖的炮楼和阵地,扔下去一颗棵手榴弹。所有的机枪和冲锋枪也一起开火,打的敌人死伤狼籍,没死的抢着爬出炮楼逃跑。

晨曦中,总攻部队开始过河了,全团的轻重机枪也一起向隘口炮楼逃出来的敌人扫射。六连的战士们一个个身背马枪,抡起雪亮的大刀,冲向独木桥,向敌人猛砍猛杀,刹那间峡谷中刀光闪闪,鲜血四溅。勇士们没多久就强占了独木桥,控制了隘口上的两个炮楼。扬成武见攻击获胜,便命令总攻部队分兵两路,沿着河的两岸向峡谷纵深扩大战果。

经过两个小时的冲杀,红军突破了敌人设在口子后面三角地带的防御体系,夺下了一群跑楼,占领了几个敌人的预设阵地和几个堆满弹药、物资的仓库。全团一边作战,一边就地补充弹药,随后向敌人发起更猛烈的攻击。

敌人退至峡谷后段的第二道险要阵地后,又集结兵力,扎下阵脚,顽固抵抗,企图等待援兵到来之后一起向红军反扑。被我迂回部队截断的一营敌人,这时也疯狂地向红军射击。杨成武立即命令张仁初指挥五连配合崖顶的一、二连,消灭这股敌人。经过连续冲锋,红军把敌人压到悬崖绝壁上,随后就缴了他们的枪。然后集中兵力向敌人的第二道阵地冲击。在我炮火、机枪猛烈射击下,经过张仁初的二营近一个小时的连续冲锋,敌人终于全部溃败了。红军便全部占领了天险腊子口。

这时,溃败的敌人在长长的峡谷里点起了火,由于沟的两侧荒草遍地、古木参天,火乘风势,烈焰腾空,致使噼噼啪啪之声遍山崩响。勇士们仍在追击。他们从忽闪忽闪的火舌中跑过去,不给敌人一点喘息的机会。

残敌向岷州方向败退。杨成武立即命令二营、三营跟踪猛追。王团长指挥的一营和侦察连虽然爬了一夜悬崖绝壁,又连续打了好几仗,连口饭也没来得及吃,就和二、三营一起参加追击。

红军追出峡谷不远,敌人又以大刺山那十里高的山峰为依托,并用密集的炮火轰击红军,企图掩护其主力逃脱。部队当即分兵两路,从大刺山的两侧插过去,敌人一见红军向他侧后迂回运动,立刻恐慌万状,掉头就跑。

逃敌后卫的一个营到了大草滩后,满以为天黑了,离腊子口已有七十多里,红军经过一场激战,再也不可能追来了。哪知他们刚要宿营,我先头营就赶到发起了冲锋,直打的敌人死伤满地,惨败不堪。侦察连又连夜插向岷州,占领了岷州城东关,甘肃之敌为之震动,以为红军一定要马上攻打岷州城了。但是次日杨成武接到军委命令,要部队挥兵东去,乘胜占领哈达铺,至此,腊子口一战胜利结束。

腊子口一战,是长征中少见的硬仗之一,也是出奇制胜的一仗,这一仗打出了红军的威风,显示了红军战士智勇双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硬骨头精神,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把红军困死、饿死在雪山草地的罪恶计划。腊子口一战,缴获粮食10万斤,盐2000斤。对红军来说这可是无价之宝。聂荣臻来到腊子口桥头,面对半尺深的手榴弹破片层,伫立良久,慨然长叹。关非不险,路非不难,倘使我们的部队有一营之众纵深防守,纵有10万之师又焉能扣关而入?是我们的部队太勇猛、太机智了!红二师政委肖华为此写下了这样的诗篇:“峭峰插云一线天,陇蜀千嶂狭道连。秋风夜雨腊河吼,关险防固敌凶顽。绝壁悬岩挡不住,神兵飞下万重山。横扫白军葬深谷,征师高歌进甘陕。”战后腊子口的清晨,霞光驱散了峡谷的雾气,柔和的金色洒满了山峦崖壁,腊子河欢快地顺峡而去。红四团的勇士们簇拥着被硝烟战火熏染的红旗,站在腊子口上,沐浴着血色般的朝霞,是那样的威武雄壮。而长眠在腊子口的先辈们,用鲜血滋润着大地的每棵松树每块岩石,默默地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就这样永远地凝固在了万山红遍的霞光之间。腊子口上出奇兵 红军万代留英名    作者 西山红叶


腊子口战役,是党中央和红军长征进入甘肃境内的第一场战役。与长征中的诸多大仗相比,不算是大仗恶仗,却是一场险仗。由于这场战斗发生在党内出现严重分裂的紧要关头,事关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中央领导机关和红一方面军安危存亡的关键时刻,在狭关险隘的关键地点,腊子口就注定要成为党史军史不能不书写的浓重一笔。历史记住了甘南州峡谷连纵的迭部县,记住了俄界、次日那两个小小的藏族村落,记住了天险腊子口的百丈悬崖……。

1935年9月13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由红一方面军第1、3军团和军委纵队改编)从甘肃省俄界地区出发,继续长征北上。16日,先头部队红4团在前进中击溃国民党军新编第14师第6团的阻截,当日下午逼近甘肃省南部要隘腊子口。腊子口素称“天险”, 是通往岷县的一个奇峻隘口。

攻克腊子口一仗是毛泽东同志亲自决定打的。并以毛泽东、林彪、聂荣臻联合署名,在9月16日发了一个电报告诉彭德怀同志。电报开头说:“根据二师报告,腊子口之敌的一营据守未退,该处是隘路,非消灭该敌不能前进。”随后一军团几位领导既根据毛泽东的决心冒雨赶到二师去,请师长陈光、政委肖华连同四团干部,一边看地形,一边研究打腊子口的部署。党中央和毛泽东则在朵里寺等待消息。

16日下午4时,四团先头营开始在腊子口接敌。部队在腊子口外,边看边惊叹腊子口真是一处天险。要北上,非走此山口不可,别处无路可走。没有想到在甘南这黄绿相间的漫漫土山中,居然有此险峻地形。口子很窄,宽约30米,两边绝壁峭立,中间是咆哮奔流的河流称为腊子沟,水深流急,河上有座木桥,桥头筑有碉堡是通过腊子口的唯一通路。国民党军新编第14师在桥头和山崖上筑有碉堡,以1个营扼守隘口,1个营配置在隘口后边的三角形谷地,师主力四个团纵深配置在隘口以北至岷县一带,可随时增援。根据敌情,四团决定正面由政委杨成武指挥一个连从正面进攻,夺取木桥,猛攻隘口,另派两个连,由团长王开湘率领沿右岸的峭壁迂回敌人侧后奇袭敌人,达到全歼敌人占领隘口的目的。

黄昏前,迂回部队动员完毕,并收集了全团的绑腿,拧成两条长绳,做爬山之用。负责打迂回的红军战士们一个个精神饱满,背挎冲锋枪,腰缠十多颗手榴弹,在团长王开湘的率领下开始渡腊子河。

开头试图徒涉,但下去两个人,还没到河心就被激流冲走,喝了几口水才被救上来.于是大家只好用几头骡子来回骑渡。为加快渡何速度,部队又砍倒两棵大树放倒在河上,使之成为两座独木桥。几百人渡过去,太阳已经落山了。

究竟怎样攀登这样笔立陡峭的崖壁呢?有一个外号叫“云贵川”从贵州入伍的苗族小战士毛遂自荐。他用一个带铁钩的长竿子,钩住岩缝,像猴子那样攀上险峻高耸的绝壁,然后从上面放下绳索,迂回部队便顺着这条绳索一个一个地都攀上去了。可惜这个苗族小战士只留下了外号,没有留下姓名。
在团长率领部队渡河、攀登时,政委扬成武又跑到担任正面突击的二营六连进行紧急动员。

二营原是四方面军二九四团,过去开辟四川“通、南、巴”根据地,进军川西北,打过许多胜仗,有着光荣的历史。改编后编入一军团二师四团,缩编为二营,原来的团长张仁初同志由二九四团团长改任四团二营营长。该部编入四团以后与原来四团的同志团结的非常好,二营长张仁初、副营长魏大全为全营作出了表率,四、五、六三个连队在四团都非常突出,与一、三营亲密无间,从而保证了全团坚强的战斗力。所以在指派突击连的时候,团长王开湘和政委杨成武都同意由二营六连担任突击连。

杨成武给二营长张仁初和六连部署完毕,又去看右边的陡壁,参谋长李英华正在指挥迂回部队有条不紊地攀登山峰。那位立下特殊功勋的苗族小战士正在顶峰帮助后面的同志攀登。

入夜时分,攻击开始,主攻连突击队在火力掩护下向隘口独木桥运动。狡猾的敌人凭借着险要的地形和坚固的炮楼有恃无恐地躲在工事里一枪不发,等到突击队接近桥边时,就投下一大堆手榴弹,向红军反击,一团团火光在隘口翻腾飞舞。突击队员见此情景心急如焚,待敌人的手榴弹一停又冲了上去,虽然猛打猛冲,但是敌人在桥头堡以密集的重机枪火力封锁阻击,从石壁工事倾泻下的手榴弹,在桥头堡50米的地带上结成一片火网。几次冲锋都没有成功,并且出现伤亡。

正面攻击反复拉锯,未能得手。毛泽东和军团首长派人来了解战斗进展情况,极大的鼓舞和激励了部队的斗志。杨成武和张仁初分析敌情:已经打了半夜,再有三、四个小时天就要亮了,敌几个团在岷县县城,只隔着一座大山,敌兵力比我们要多的多,如若延迟下去,敌部如倾巢增援,几个小时就可以赶到,那局面将更加严重。可是上山的那支迂回部队,仍不见信息,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也还不清楚。不过,可以肯定,王开湘那里也一定遇到了困难。但是眼下时间紧,任务逼人,不能再拖下去了。

营团首长统一了思想,便重新组织火力与突击力量,营长张仁初和六连长杨信义组织主攻连在火线召开党员会议,组成党员敢死队分兵两路夺取木桥。此刻,共产党员享有的惟一特权,就是舍身忘死冲锋在前。突击队在张仁初和杨信义指挥下再次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

可是,猛攻了几次,还是接近不了桥头。敌人扔过来的手榴弹,一个个在地上乱滚,地面上爆炸弹片和没爆炸的手榴弹已在桥头30米内铺满地面厚后一层。见此情景,杨成武于是下令六连停止强攻,只进行牵制性的战斗,等迂回部队到达指定位置发出信号后,再向敌人来一个总攻击。

正当焦急盼望之际,右岸高峰上突然升起一颗红色信号弹,紧接着又升起一颗绿色信号弹。一红一绿是规定的进攻信号。杨成武命令立即发三颗红色信号弹,山上、山下同时吹响了冲锋号。

二营六连的突击队,抡起大刀,端起步枪。在敌中间飞舞、猛击。右面悬崖绝壁上的部队在团长指挥下,看准下面敌人没有盖的炮楼和阵地,扔下去一颗棵手榴弹。所有的机枪和冲锋枪也一起开火,打的敌人死伤狼籍,没死的抢着爬出炮楼逃跑。

晨曦中,总攻部队开始过河了,全团的轻重机枪也一起向隘口炮楼逃出来的敌人扫射。六连的战士们一个个身背马枪,抡起雪亮的大刀,冲向独木桥,向敌人猛砍猛杀,刹那间峡谷中刀光闪闪,鲜血四溅。勇士们没多久就强占了独木桥,控制了隘口上的两个炮楼。扬成武见攻击获胜,便命令总攻部队分兵两路,沿着河的两岸向峡谷纵深扩大战果。

经过两个小时的冲杀,红军突破了敌人设在口子后面三角地带的防御体系,夺下了一群跑楼,占领了几个敌人的预设阵地和几个堆满弹药、物资的仓库。全团一边作战,一边就地补充弹药,随后向敌人发起更猛烈的攻击。

敌人退至峡谷后段的第二道险要阵地后,又集结兵力,扎下阵脚,顽固抵抗,企图等待援兵到来之后一起向红军反扑。被我迂回部队截断的一营敌人,这时也疯狂地向红军射击。杨成武立即命令张仁初指挥五连配合崖顶的一、二连,消灭这股敌人。经过连续冲锋,红军把敌人压到悬崖绝壁上,随后就缴了他们的枪。然后集中兵力向敌人的第二道阵地冲击。在我炮火、机枪猛烈射击下,经过张仁初的二营近一个小时的连续冲锋,敌人终于全部溃败了。红军便全部占领了天险腊子口。

这时,溃败的敌人在长长的峡谷里点起了火,由于沟的两侧荒草遍地、古木参天,火乘风势,烈焰腾空,致使噼噼啪啪之声遍山崩响。勇士们仍在追击。他们从忽闪忽闪的火舌中跑过去,不给敌人一点喘息的机会。

残敌向岷州方向败退。杨成武立即命令二营、三营跟踪猛追。王团长指挥的一营和侦察连虽然爬了一夜悬崖绝壁,又连续打了好几仗,连口饭也没来得及吃,就和二、三营一起参加追击。

红军追出峡谷不远,敌人又以大刺山那十里高的山峰为依托,并用密集的炮火轰击红军,企图掩护其主力逃脱。部队当即分兵两路,从大刺山的两侧插过去,敌人一见红军向他侧后迂回运动,立刻恐慌万状,掉头就跑。

逃敌后卫的一个营到了大草滩后,满以为天黑了,离腊子口已有七十多里,红军经过一场激战,再也不可能追来了。哪知他们刚要宿营,我先头营就赶到发起了冲锋,直打的敌人死伤满地,惨败不堪。侦察连又连夜插向岷州,占领了岷州城东关,甘肃之敌为之震动,以为红军一定要马上攻打岷州城了。但是次日杨成武接到军委命令,要部队挥兵东去,乘胜占领哈达铺,至此,腊子口一战胜利结束。

腊子口一战,是长征中少见的硬仗之一,也是出奇制胜的一仗,这一仗打出了红军的威风,显示了红军战士智勇双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硬骨头精神,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把红军困死、饿死在雪山草地的罪恶计划。腊子口一战,缴获粮食10万斤,盐2000斤。对红军来说这可是无价之宝。聂荣臻来到腊子口桥头,面对半尺深的手榴弹破片层,伫立良久,慨然长叹。关非不险,路非不难,倘使我们的部队有一营之众纵深防守,纵有10万之师又焉能扣关而入?是我们的部队太勇猛、太机智了!红二师政委肖华为此写下了这样的诗篇:“峭峰插云一线天,陇蜀千嶂狭道连。秋风夜雨腊河吼,关险防固敌凶顽。绝壁悬岩挡不住,神兵飞下万重山。横扫白军葬深谷,征师高歌进甘陕。”战后腊子口的清晨,霞光驱散了峡谷的雾气,柔和的金色洒满了山峦崖壁,腊子河欢快地顺峡而去。红四团的勇士们簇拥着被硝烟战火熏染的红旗,站在腊子口上,沐浴着血色般的朝霞,是那样的威武雄壮。而长眠在腊子口的先辈们,用鲜血滋润着大地的每棵松树每块岩石,默默地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就这样永远地凝固在了万山红遍的霞光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