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儿时捉鱼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00:29:59


第一次见舅舅是在周末,他到幼儿园接我。晚上,舅舅和我睡一张床,我便缠着要他讲故事。舅舅讲了一些老家的事,我才知道,除了现在的家,我还有另一个家:老家。老家有雪峰蜜桔和血粑,有满树的桃子,柚子,还有我爱吃的甘蔗和花生。老家的前面就是河,河里有好多可以抓到的鱼虾

  第二天,能管住我的父亲下了连队,我就抱住舅舅起了劲,闹着要回老家,不上幼儿园。妈妈最后放了行。就这样,经过两天的旅途颠簸,我回到了家乡洞口县高沙镇。高沙三面是田,一面临蓼水河。镇子路不宽,由青石辅成。两边多木屋,黑瓦,二层。屋檐下的雕花显示了古镇的历史和风情。多树木的地方是河岸,也是店面集中处。有卖烟酒米糖炮仗的,也有卖鱼虾豆腐菜蔬的。临河店面许多向河面伸出,由立在河面的木柱撑着。蓼水清绿,蜿绕小镇,流向远方。

  舅舅家就在河对岸的青云大队。走过太平桥,下了公路,沿稻田中用光滑油石铺成的小路前行百余米,那翠竹绿树下,就是舅舅家。

现在想起,在舅家最有趣的事,便是捉鱼。

插完晚稻,舅舅有了空闲。入夜后准备好火把,系上鱼篓,提着鱼扎(一种江南传统捕鱼器具,金属打制,宽约三厘米,长约六厘米,上面密密排列铁针,一头打有铁箍,套入木把,现已鲜见),沿田而渔。火光照着水面,见有鱼鳝,便瞄着扎下,十扎倒能五中。时间不久,便有大半鱼篓收获。有鲫鱼,泥鳅,黄鳝,旁鳊等。

我的捉鱼方法笨拙。选编有长把的簸箕,沿塘而行,时不时举起簸箕,箕口朝下,照着塘水挖下,立刻提起,里面便有小鱼虾。那时我人小力小,几次落水,却不改悔。时间久了,知道在出水处,进水处,水草密处,树荫处抓得多些。几个塘一圈下来,也有些收获。

我们最盼的是大雨,一下大雨,我和舅舅家孩子,就提着竹编的鱼筻(一种口宽后窄,后有倒刺和倒鱼口的竹制鱼具),选择水流湍急与河相连的水沟,把筻放下,口朝下游,旁边用泥草填死,专捉逆水而游的斗水鱼虾。十来分钟提起,鲫鱼,泥鳅,河虾便在筻里蹦蹦跳跳,然后被倒入鱼篓。接着又放筻,又填死。每提一筻有三四两鱼虾,多时一筻竟有上斤的收获。每到这时,我们就又蹦又跳,又笑又叫,与筻里蹦蹦跳跳的鱼虾相映成趣,哪管它雨倾衣湿泥满身。

外婆和舅妈最能干,我们捕得鱼多了,一下吃不完。她们便把鲫鱼和泥鳅分类腌上盐,熏得又黄又香又油,再在坛底辅上干稻草,将熏好的小鱼装入坛中,封好,留着日后食用。

老家的是习俗一天只吃两顿(至今仍如此)。上午九、十点吃早餐,下午四点左右吃午餐。夜里七、八点,如果饿了,就到自留地摘些青菜煮了,叫吃夜宵。遇到粮食不够,煮饭时就在米里加上洗净的红薯,叫吃红薯饭。

舅舅是木匠,平时在生产队出工,农闲也帮人做家俱。他告诉我:一个劳动力出全工,到了年底,每个壮劳力可分到15担谷,400来块钱。舅妈可分到12担谷,300来块钱。家里养的猪,喂的鸡,种的菜,多的拿到镇上赶集卖掉,然后买回土织布,盐,煤油,水柴等日用品。遇到灾荒,国家有返销粮,倒也人心安定。没听见有什么饿死人的事。

事隔多年,家乡通了高速公路,我开车又回了几趟老家。舅舅的三个孩子都在深圳打工,要过年才回。老家的生态破坏严重,绿绿的树林砍光了,水渠水沟等水利设施早已废弃,门前的水塘只剩一小半,水很浅,也没人清塘。因为电鱼,炸鱼,加之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河里,田里没了鱼虾。

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儿时的捕鱼方法竟在家乡绝迹。那些欢乐的往事,竟只能保存在记忆里了。



第一次见舅舅是在周末,他到幼儿园接我。晚上,舅舅和我睡一张床,我便缠着要他讲故事。舅舅讲了一些老家的事,我才知道,除了现在的家,我还有另一个家:老家。老家有雪峰蜜桔和血粑,有满树的桃子,柚子,还有我爱吃的甘蔗和花生。老家的前面就是河,河里有好多可以抓到的鱼虾

  第二天,能管住我的父亲下了连队,我就抱住舅舅起了劲,闹着要回老家,不上幼儿园。妈妈最后放了行。就这样,经过两天的旅途颠簸,我回到了家乡洞口县高沙镇。高沙三面是田,一面临蓼水河。镇子路不宽,由青石辅成。两边多木屋,黑瓦,二层。屋檐下的雕花显示了古镇的历史和风情。多树木的地方是河岸,也是店面集中处。有卖烟酒米糖炮仗的,也有卖鱼虾豆腐菜蔬的。临河店面许多向河面伸出,由立在河面的木柱撑着。蓼水清绿,蜿绕小镇,流向远方。

  舅舅家就在河对岸的青云大队。走过太平桥,下了公路,沿稻田中用光滑油石铺成的小路前行百余米,那翠竹绿树下,就是舅舅家。

现在想起,在舅家最有趣的事,便是捉鱼。

插完晚稻,舅舅有了空闲。入夜后准备好火把,系上鱼篓,提着鱼扎(一种江南传统捕鱼器具,金属打制,宽约三厘米,长约六厘米,上面密密排列铁针,一头打有铁箍,套入木把,现已鲜见),沿田而渔。火光照着水面,见有鱼鳝,便瞄着扎下,十扎倒能五中。时间不久,便有大半鱼篓收获。有鲫鱼,泥鳅,黄鳝,旁鳊等。

我的捉鱼方法笨拙。选编有长把的簸箕,沿塘而行,时不时举起簸箕,箕口朝下,照着塘水挖下,立刻提起,里面便有小鱼虾。那时我人小力小,几次落水,却不改悔。时间久了,知道在出水处,进水处,水草密处,树荫处抓得多些。几个塘一圈下来,也有些收获。

我们最盼的是大雨,一下大雨,我和舅舅家孩子,就提着竹编的鱼筻(一种口宽后窄,后有倒刺和倒鱼口的竹制鱼具),选择水流湍急与河相连的水沟,把筻放下,口朝下游,旁边用泥草填死,专捉逆水而游的斗水鱼虾。十来分钟提起,鲫鱼,泥鳅,河虾便在筻里蹦蹦跳跳,然后被倒入鱼篓。接着又放筻,又填死。每提一筻有三四两鱼虾,多时一筻竟有上斤的收获。每到这时,我们就又蹦又跳,又笑又叫,与筻里蹦蹦跳跳的鱼虾相映成趣,哪管它雨倾衣湿泥满身。

外婆和舅妈最能干,我们捕得鱼多了,一下吃不完。她们便把鲫鱼和泥鳅分类腌上盐,熏得又黄又香又油,再在坛底辅上干稻草,将熏好的小鱼装入坛中,封好,留着日后食用。

老家的是习俗一天只吃两顿(至今仍如此)。上午九、十点吃早餐,下午四点左右吃午餐。夜里七、八点,如果饿了,就到自留地摘些青菜煮了,叫吃夜宵。遇到粮食不够,煮饭时就在米里加上洗净的红薯,叫吃红薯饭。

舅舅是木匠,平时在生产队出工,农闲也帮人做家俱。他告诉我:一个劳动力出全工,到了年底,每个壮劳力可分到15担谷,400来块钱。舅妈可分到12担谷,300来块钱。家里养的猪,喂的鸡,种的菜,多的拿到镇上赶集卖掉,然后买回土织布,盐,煤油,水柴等日用品。遇到灾荒,国家有返销粮,倒也人心安定。没听见有什么饿死人的事。

事隔多年,家乡通了高速公路,我开车又回了几趟老家。舅舅的三个孩子都在深圳打工,要过年才回。老家的生态破坏严重,绿绿的树林砍光了,水渠水沟等水利设施早已废弃,门前的水塘只剩一小半,水很浅,也没人清塘。因为电鱼,炸鱼,加之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河里,田里没了鱼虾。

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儿时的捕鱼方法竟在家乡绝迹。那些欢乐的往事,竟只能保存在记忆里了。

有相同经历的朋友,咱们一起聊起来。
过年了,鸡鸭牛羊应当都吃腻了。兄弟特奉献两道家乡小菜换换口味。
一,剁椒炸腊泥鳅;
二,清蒸坛封鲫鱼。
不许流口水。
两手空空,顺手折一根柳条,水稻田里逛半天,提了一大串青蛙回去烧来吃。
两手空空,脱光下水,围着水草摸鱼,回家一大串花鲢鲫鱼。
两手空空,寒冬腊月,月暗星明,赤脚跣足,芦苇荡中逆行,猫腰潜逆,回家野鸭几只。
来凑趣,当年的小玩意,不上台面。
抓过豪猪,杀过野狗野猫。曾杀一野猫足足二十多斤,杀好剥皮后的重量。肉非常好吃。
kalasiki 发表于 2012-1-15 21:47
两手空空,脱光下水,围着水草摸鱼,回家一大串花鲢鲫鱼。
两手空空,寒冬腊月,月暗星明,赤脚跣足,芦苇 ...
你的阅历比我丰富。抓豪猪,抓野猫我还真没有。另外问一句,豪猪好吃还是野猫好吃?
kalasiki 发表于 2012-1-15 21:40
两手空空,顺手折一根柳条,水稻田里逛半天,提了一大串青蛙回去烧来吃。
我会钓青蛙。20岁时曾就这个题材写了一篇散文,上了报纸。
  文章很好,更难得愿意排版。值得鼓励。
中学时,发了大水之后,我跟着表哥到另一个表哥家去,那个表哥用炸药带我们去炸鱼,轰轰的,好多鱼啊,永远记得那个快乐的夏天,好多年没看到那个表哥了!唉,长大了,生活了,奔波了,杯具了!
文章不错,以后找你抄作文就好了
大愤青年 发表于 2012-1-15 23:02
中学时,发了大水之后,我跟着表哥到另一个表哥家去,那个表哥用炸药带我们去炸鱼,轰轰的,好多鱼啊,永远 ...
我俩一样。
长大以后,有了事业,有了责任,少了童心,多了现实。
而每次驱车到了乡村,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过去的好时光。
kalasiki 发表于 2012-1-15 21:47
两手空空,脱光下水,围着水草摸鱼,回家一大串花鲢鲫鱼。
两手空空,寒冬腊月,月暗星明,赤脚跣足,芦苇 ...
兄弟生活的地方有湖有山,可是在江西潘阳湖九江市庐山区?
毁灭2012 发表于 2012-1-15 23:17
文章不错,以后找你抄作文就好了
为人民服务
大愤青年 发表于 2012-1-15 23:02
中学时,发了大水之后,我跟着表哥到另一个表哥家去,那个表哥用炸药带我们去炸鱼,轰轰的,好多鱼啊,永远 ...
同样跟着表哥去抓鱼的路过,我们是清塘的。。。。两个人直接把一个小水潭的水个喷干了,然后抓鱼。那次是唯一抓鱼不被骂的,因为抓了好多塘角鱼(本地的一种原生鲶鱼);还有就是蚂蝗太大了,吓得半死,有我手指头那么大,全身起鸡皮。
小时候和弟弟在老家的大凌河,找水浅的湾子筑泥坝围起来,然后把水都淘出,能剩几桶的各种鱼,黑鱼,噶鸭子,鲫鱼,鲶鱼,泥鳅,偶尔也有大个的青鱼,记得有一回太贪心了,坝子围大了,淘了一天水都没见底,第二天把老舅找来才淘完,渔获大丰收,这种抓鱼方法老家叫"淘鱼"竹制的鱼篓老家也有,但只能抓些小杂鱼贴饼子.
罗布泊 发表于 2012-1-16 10:10
小时候和弟弟在老家的大凌河,找水浅的湾子筑泥坝围起来,然后把水都淘出,能剩几桶的各种鱼,黑鱼,噶鸭子,鲫鱼 ...
小时候体力好啊,淘一天水硬是腰不酸脚步软头不晕,就是肚子有点饿,口渴。现在真不能比~~~~
梁坤 发表于 2012-1-16 10:44
小时候体力好啊,淘一天水硬是腰不酸脚步软头不晕,就是肚子有点饿,口渴。现在真不能比~~~~
小时候是童子身,体力不好长大就完蛋鸟.
舅舅是木匠,平时在生产队出工,农闲也帮人做家俱。他告诉我:一个劳动力出全工,到了年底,每个壮劳力可分到15担谷,400来块钱。舅妈可分到12担谷,300来块钱。家里养的猪,喂的鸡,种的菜,多的拿到镇上赶集卖掉,然后买回土织布,盐,煤油,水柴等日用品。
-----------
兄弟贵庚?
mmmmmmm 发表于 2012-1-16 11:58
舅舅是木匠,平时在生产队出工,农闲也帮人做家俱。他告诉我:一个劳动力出全工,到了年底,每个壮劳力可分 ...
40出头的老头子了。[:a9:]
中华男儿 发表于 2012-1-16 12:05
40出头的老头子了。
那你和你舅舅讲这番话时应该是6、7岁吧。2012-34=1978.

所以表述上有些不当,应该表达为:
你舅舅说起10几年前的事,当时啊。。。。。:D
mmmmmmm 发表于 2012-1-16 12:10
那你和你舅舅讲这番话时应该是6、7岁吧。2012-34=1978.

所以表述上有些不当,应该表达为:
当时4岁多,在上幼儿园。
童年的生活至今想起来还是念念不忘

只可惜生态环境恶化的太厉害

中华男儿 发表于 2012-1-15 22:41
你的阅历比我丰富。抓豪猪,抓野猫我还真没有。另外问一句,豪猪好吃还是野猫好吃?
豪猪好吃点,野猫其实也不错的,肉非常嫩。现在没有了。
中华男儿 发表于 2012-1-16 00:03
兄弟生活的地方有湖有山,可是在江西潘阳湖九江市庐山区?
太湖边上,农家最乐就是捕鱼捞虾。冬天抓野鸭,秋天捉野鸡。现在生态是好,但是房子造多了,动物自然少了。现在的小孩不会搞了,野生动物,野兔什么比以前多了。野鸡也差不多多一点。豪猪和野猫貌似灭绝了。貉猪獾狗獾很多。
现在房子造太多,原本的农田,野生动物的乐园缩小很多。虽然打猎的少了,动物也没多多少。
kalasiki 发表于 2012-1-16 18:42
太湖边上,农家最乐就是捕鱼捞虾。冬天抓野鸭,秋天捉野鸡。现在生态是好,但是房子造多了,动物自然少了 ...
好兄弟,很想听你说说太湖与农家孩子的故事。
在超大的邵阳老乡还是不少啊!现在很多农村基本无鱼可抓了!
中华男儿 发表于 2012-1-16 12:05
40出头的老头子了。
壮劳力也不可能分那么多粮食和钱,你肯定记错了。

15担谷子,外加400块钱,在那个工分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我们那里壮劳力都分不到400斤粮食,里面还包括地瓜干。

简单马甲 发表于 2012-1-17 12:01
壮劳力也不可能分那么多粮食和钱,你肯定记错了。

15担谷子,外加400块钱,在那个工分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


应该不会记错的。其实,政府现在应抓紧文史史料征集,真实反映各个时期老百姓衣食住行和幸福指数。
简单马甲 发表于 2012-1-17 12:01
壮劳力也不可能分那么多粮食和钱,你肯定记错了。

15担谷子,外加400块钱,在那个工分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


应该不会记错的。其实,政府现在应抓紧文史史料征集,真实反映各个时期老百姓衣食住行和幸福指数。
kalasiki 发表于 2012-1-16 18:39
豪猪好吃点,野猫其实也不错的,肉非常嫩。现在没有了。
豪猪好吃点
----------
据说豪猪肉比得上小牛肉呢!可惜没吃过。:D
中华男儿 发表于 2012-1-17 00:03
好兄弟,很想听你说说太湖与农家孩子的故事。
太湖边上,离不开游玩太湖。其实吧,太湖很浅。真的很浅,偶小时候去游泳的地方,角踩底泥,手可以伸出水面。水深的地方不多。其实就是个大沼泽。
太湖里游泳,一般不会有事。但总有意外。
底泥是那种非常硬的,指甲也扣不下的地方,坚决要离开那,一般每年都会淹死人。人游累了,想上岸,底泥非常硬,脚踩不住。滑倒几次,你游好泳本身就脱力,这样非死不可。硬底泥处是死人最多的地方。
有水草的地方也要避开,被水草缠脚不是说着玩的。一般小孩子不懂,有大人带着就好。
带点淤泥,没有水草的地方比较好。
现在不谈了,水体整个污染,臭得熏人,没得游了。

黄金骑士 发表于 2012-1-17 09:11
在超大的邵阳老乡还是不少啊!现在很多农村基本无鱼可抓了!


向超大网内的所有邵阳老乡致以节日的问候!
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恭祝超大网全体版主,管理员,网友身体健康,新年顺意,事业发达,合家欢乐。
黄金骑士 发表于 2012-1-17 09:11
在超大的邵阳老乡还是不少啊!现在很多农村基本无鱼可抓了!


向超大网内的所有邵阳老乡致以节日的问候!
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恭祝超大网全体版主,管理员,网友身体健康,新年顺意,事业发达,合家欢乐。
98年全国长大水时,我正好有点空余时间.

那么大的水,我第一次看到.我老妈讲,50几年有一次,30几年有一次.

我一直以为,老家湘江里面没有多少鱼了.

那年鱼多到爆了,上下游都垮围子.家鱼都跑出来了.

那些平时,无正当职业的都在河边钓鱼.

用糠饼的一天可以钓上百斤.

有天晚上,没事,我到河边乘凉,看他们钓鱼,竟看呆了.没有回家,一直到天亮.

他们每人回家时都是几十条大草鱼.

那个水,一直到十月中才没有了.

后来,具他们讲,每人可以搞几万元,那时草鱼不到3元一斤.

当然,包括打网.

后来,几年,没事是常去河边看看

发现,河里的鱼既然还有好多,而且还有渔讯,7月左右.鲢鱼.

每人用钩子划,也可以搞上百斤一天.

kkdidi 发表于 2012-1-18 13:16
98年全国长大水时,我正好有点空余时间.

那么大的水,我第一次看到.我老妈讲,50几年有一次,30几年有一次.
...


哪时我们舍生忘死奋战在湘江大堤上。真苦,真累。
kkdidi 发表于 2012-1-18 13:16
98年全国长大水时,我正好有点空余时间.

那么大的水,我第一次看到.我老妈讲,50几年有一次,30几年有一次.
...


哪时我们舍生忘死奋战在湘江大堤上。真苦,真累。
小时在城里边捉过虾,是的,城里边,下水道里,没想到吧……捉虾的方法也很奇怪,是用搪瓷碗捞……但是真的捉到了,连我们自己都没想到……呵呵……现在回忆起来,我所在的地方是奉节山城,靠山而建,也许是山上的泉水带来了小虾米,我们就小心翼翼的趴在下水道一个开口边上,一人拿个大碗。那下水道的水非常清冽,一点渣都没有,但也很窄很深,掉下去不是闹着玩的。现在因为修三峡,原来那个矗立了上千年的县城连同她的城墙一起给炸毁了。那个能捉到虾的下水道口,也从此不见了。


仔细拜读了楼主的文章,楼主是中华网的老客人吧
楼主的散文有朱自清一般流畅淡雅的风格,真美

仔细拜读了楼主的文章,楼主是中华网的老客人吧
楼主的散文有朱自清一般流畅淡雅的风格,真美
小时候在老家湖北农村,那里紧靠长江,湖泊众多鱼虾也多,我们小时候就是把搞鱼摸虾当娱乐了。记得小时候上学每人都抗一把铁锹,不为别的,就为了放学后赶紧挖蚯蚓去!挖好的蚯蚓晚上好钓鳝鱼.具体方法是弄根尼龙线,线的一截系上一根补衣服的针 另一头系一根短棍,线米把长就就以了!我们天快黑的时候在针上套上蚯蚓,让后沿着沟渠水塘插下鱼钩,一般都会做几十个鱼钩的!弄好了之后去吃晚饭,天黑下来一会就可以去收鳝鱼了,呵呵..那时候鳝鱼很便宜,大家一晚弄个5.6块钱就是笔大收入了! 或者直接打着手电在平整好的稻田里抓鳝鱼,那时候鳝鱼都出来觅食了,一抓一个准!话说抓鳝鱼咱至少有7.8种法子!
其实最高兴的是抓甲鱼,那时候甲鱼也贵啊 ,随便弄一只也能卖百把块钱,够在学校腐败的了!法子和钓鳝鱼一样,只不过线要弄长些,鱼饵换上猪肝就OK了!至于抓鱼就太多了,也太普通了人就不说了,现在回去还能抓!
没抓过鱼,我们这里以前吃水都是火车拉来的 连树都米有
不过小时候抓过刺猬;百灵;野兔;狐狸;蝙蝠;跳鼠;黄鼠........
冬天下了大雪过后,去草原上寻兔子道,用细铁丝编成套子,隔天出去捡,一般能弄2-3只

再往后打过黄羊和狼!
zsxde 发表于 2012-1-18 16:54
仔细拜读了楼主的文章,楼主是中华网的老客人吧
楼主的散文有朱自清一般流畅淡雅的风格,真美
兄弟眼明,在下惭愧。
SB孤狼SB 发表于 2012-1-18 18:31
没抓过鱼,我们这里以前吃水都是火车拉来的 连树都米有
不过小时候抓过刺猬;百灵;野兔;狐狸;蝙蝠;跳 ...
孤狼何不来篇《狩猎记》,诸网友都翘首以盼。
铅笔头 发表于 2012-1-18 16:41
小时在城里边捉过虾,是的,城里边,下水道里,没想到吧……捉虾的方法也很奇怪,是用搪瓷碗捞……但是真的 ...

当一种文明毁掉另一种文明时,我们都会从心底遗憾。
你的经历我也曾有过。那时我父亲在某炮兵仓库服役,仓库沿山散建,由一条盘山公路连接。公路下是条溪,有许多潺潺山泉和瀑流汇入。溪水清澈,水中多蟹,还有虾,鱼甚少。夏日一到周未,我们便三五相邀,先捉蟹,后游泳。捉蟹方法简单,翻开石头,有便难逃。当然,奋勇争先时也有伙伴手指被蟹鳌夹住,痛得满脸胀红,却鲜有人喊疼,怕被人耻笑。捉虾和鱼的方法甚笨拙,却有效,是跟农民学的。具体是发现一块油石,被水半淹,便抬起另一油石,向上猛砸,然后迅速掀开被砸油石,石下若有鱼虾,此时定晕晕糊糊,抓来便是。
后父亲转业,我也只好离开了爱恋的军营,熟悉的山区,朝夕相处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