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身管武器后坐力的计算(开始发在畅谈,转发轻兵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7:47:06
身管武器的后坐力如何计算,一直是很多军事爱好者争论的话题,前几日看到某贴关于这个问题吵翻

了天,我随便说了几句,就被扣上了无数的大帽子,心里很不舒服。今天有时间,我想就身管武器后坐

力的计算简要说两句,大家如果有问题欢迎讨论。
    为研究方便起见,常假设将武器系统设置在一套滑轨之上,武器在滑轨上可以自由运动,而不计摩

擦力和其他任何阻力,这样武器在火药气体作用时期终了获得最大的后座速度,并以这个速度继续运动

下去,通常把这种假象情况叫做“自由后座”
    武器在火药气体作用终了之前,后座速度的增加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内弹道时期;2.后效期

。首先计算内弹道时期的后座速度。
    在自由后座的条件下,由弹头,装药,和后座部分所组成的运动系统的运动只是在内力作用下发生

的,服从动量守恒定律。射击前,运动系统各部分的速度为0,因而后做运动满足下面的动量方程式
                  (q/g)*v+(w/g)u-(Q/g)V=0 (WORD公式编辑器编辑好的居然贴不上来...)
         式中q,w,和Q---分别为弹头装药和后座部分重量
             v,u和V----分别为弹头,装药质心和后座部分的绝对速度。
    只要在动量方程式中将装药的速度消去,就可以找出后座部分运动和弹头运动的联系,从而求出后

座速度的计算公式。
    假设装药质量在弹后空间是均匀分布的,并在弹头飞出膛口前保持均匀,则有:
                            x2=(x1-X)/2
式中x1,x2和X----分别为弹头,装药质心和后座部分的位移(图很简单,大家可以自己动手画一下)
速度是位移的导数,因而将上式中的位移改为速度就得到:
                            u=(v-V)/2
   将u值代入动量方程式,得:(q/g)v+0.5*(w/g)(v-V)-(Q/g)V=0
   弹头对枪管的相对速度v2=v-(-V)=v+V,因而上式可以改为:
                    (q+0.5w)v2-(Q+q+w)V=0
    由于装药及弹头重量比后座部分重量小得多,(在一般武器中(q+w)/Q小于1.2%),所以后座部分

的运动速度,与弹头的相对速度的关系可以简化为:
                        V=【(q+0.5w)/Q】v2
    在弹头飞出膛口瞬间,后座部分的速度为Vk=【(q+0.5w)/Q】v0
             式中v0----弹头的初速

   接着计算火药气体作用的后效期:弹头飞出枪口时,膛内火药气体平均压力为Pk,随着气体自膛口流

出,压力从Pk降到大气压Pa,在这个时期内,膛内火药气体的压力继续对膛底发生作用,这个时期叫做

火药气体的后效期。(后效期膛口气流和膛内压力分布在此不作讨论,以后另做叙述)

   在后效期内火药气体自膛口喷出,膛内火药气体静压力和气流的反力作用到后座部分上,使其自由后

座速度继续增加一直到后效期终了。
   弹头飞出枪膛瞬间,后座部分的速度Vk可以用下面这个公式算出
                     Vk=【(q+0.5w)/Q】v0
可以还原为动量方程式的形式:
           (q/g)v0+(0.5w/g)v0-(Q/g)Vk=0     (1)
  式中Q,q和w---后座部分,弹头和装药的重量
     Vk和v0---后座部分和弹头初速
    在w前乘0.5可以解释为装药的平均速度在弹头飞出枪膛瞬间为0.5v0.由内弹道计算中对装药运动的

一些假设就可以得出这个结论,这些假设是:火药气体在弹后空间均匀分布,枪膛各断面的气体速度与

该断面距膛底的距离成正比,膛底处为0,弹底处与弹头相同。
  比照弹头出膛瞬间,Vk的计算公式的形式,我们可以写出一个后效期终了时后座部分速度Vm的计算公

式            Vm=【(q+Bw)】v0   (此处B为希腊字母贝塔,TXT文档打不出来,大家将就看,在这

里,我们引入一个系数B,其意义就是后座终了时,火药气体的最终速度和弹头初速v0的比值,由于火药

气体是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陆续自枪膛流出,流经膛口时,速度为当地音速,流出后,气体膨胀,速度

增加为超音速,所以此处火药气体平均速度应理解为各质点的最终速度平均值。)
  我们将上面的公式还原为动量方程式的形式,得到:
   (q/g)v0+(Bw/g)/v0-(Q/g)Vm=0                (2)
用(2)式减去(1)式,可以得到:
        (Q/g)*(Vm-Vk)=(B-0.5)*(w/g)v0 (再次解释,火药气体在后效期开始时,平均速度

为0.5v0,火药气体在后效期终了时,平均速度为Bv0)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有了后效系数B之值,可以方便的求出后座部分最大速度Vm;火药气体的

最终速度,可以由测试加计算的方法求得(计算过程以后另作叙述)
     不同的国家,对于火药气体的平均速度有不同的数据,法国为1300m/s  美国为1433m/s  苏联和中

国都采用1275m/s
    这里应当指出,对于不同装填条件下的枪弹,火药气体在后效终了的平均速度是不同的。在弹头飞

出枪膛时,膛内平均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后效期延续时间必然长,火药气体对后座部分的作用就大。当

弹头不变,而装药量减少时,火药气体最终速度就减小,例如用弹头重量9.6g的某型步枪弹做实验,装

药量由3.25g减少到2.2g时,火药气体最终速度值,由1270m/s减到了1090m/s
   实验证明,在计算56式枪弹的后效系数时,取最终速度为1100m/s比较接近实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

自行计算一下各种武器的后座速度,通过计算我们可以知道,身管武器的主要后坐力的产生,是发生在

后效期,在此期间,膛内高压高速的火药气体,自膛口喷出,造成后座部分速度急剧增加。这也是为什

么我们说轻武器后坐力的大小,对于首发命中精度的影响很小,而对于连发射击精度很大,当弹头出膛

时,后座部分的位移是相当微小的............

身管武器的后坐力如何计算,一直是很多军事爱好者争论的话题,前几日看到某贴关于这个问题吵翻

了天,我随便说了几句,就被扣上了无数的大帽子,心里很不舒服。今天有时间,我想就身管武器后坐

力的计算简要说两句,大家如果有问题欢迎讨论。
    为研究方便起见,常假设将武器系统设置在一套滑轨之上,武器在滑轨上可以自由运动,而不计摩

擦力和其他任何阻力,这样武器在火药气体作用时期终了获得最大的后座速度,并以这个速度继续运动

下去,通常把这种假象情况叫做“自由后座”
    武器在火药气体作用终了之前,后座速度的增加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内弹道时期;2.后效期

。首先计算内弹道时期的后座速度。
    在自由后座的条件下,由弹头,装药,和后座部分所组成的运动系统的运动只是在内力作用下发生

的,服从动量守恒定律。射击前,运动系统各部分的速度为0,因而后做运动满足下面的动量方程式
                  (q/g)*v+(w/g)u-(Q/g)V=0 (WORD公式编辑器编辑好的居然贴不上来...)
         式中q,w,和Q---分别为弹头装药和后座部分重量
             v,u和V----分别为弹头,装药质心和后座部分的绝对速度。
    只要在动量方程式中将装药的速度消去,就可以找出后座部分运动和弹头运动的联系,从而求出后

座速度的计算公式。
    假设装药质量在弹后空间是均匀分布的,并在弹头飞出膛口前保持均匀,则有:
                            x2=(x1-X)/2
式中x1,x2和X----分别为弹头,装药质心和后座部分的位移(图很简单,大家可以自己动手画一下)
速度是位移的导数,因而将上式中的位移改为速度就得到:
                            u=(v-V)/2
   将u值代入动量方程式,得:(q/g)v+0.5*(w/g)(v-V)-(Q/g)V=0
   弹头对枪管的相对速度v2=v-(-V)=v+V,因而上式可以改为:
                    (q+0.5w)v2-(Q+q+w)V=0
    由于装药及弹头重量比后座部分重量小得多,(在一般武器中(q+w)/Q小于1.2%),所以后座部分

的运动速度,与弹头的相对速度的关系可以简化为:
                        V=【(q+0.5w)/Q】v2
    在弹头飞出膛口瞬间,后座部分的速度为Vk=【(q+0.5w)/Q】v0
             式中v0----弹头的初速

   接着计算火药气体作用的后效期:弹头飞出枪口时,膛内火药气体平均压力为Pk,随着气体自膛口流

出,压力从Pk降到大气压Pa,在这个时期内,膛内火药气体的压力继续对膛底发生作用,这个时期叫做

火药气体的后效期。(后效期膛口气流和膛内压力分布在此不作讨论,以后另做叙述)

   在后效期内火药气体自膛口喷出,膛内火药气体静压力和气流的反力作用到后座部分上,使其自由后

座速度继续增加一直到后效期终了。
   弹头飞出枪膛瞬间,后座部分的速度Vk可以用下面这个公式算出
                     Vk=【(q+0.5w)/Q】v0
可以还原为动量方程式的形式:
           (q/g)v0+(0.5w/g)v0-(Q/g)Vk=0     (1)
  式中Q,q和w---后座部分,弹头和装药的重量
     Vk和v0---后座部分和弹头初速
    在w前乘0.5可以解释为装药的平均速度在弹头飞出枪膛瞬间为0.5v0.由内弹道计算中对装药运动的

一些假设就可以得出这个结论,这些假设是:火药气体在弹后空间均匀分布,枪膛各断面的气体速度与

该断面距膛底的距离成正比,膛底处为0,弹底处与弹头相同。
  比照弹头出膛瞬间,Vk的计算公式的形式,我们可以写出一个后效期终了时后座部分速度Vm的计算公

式            Vm=【(q+Bw)】v0   (此处B为希腊字母贝塔,TXT文档打不出来,大家将就看,在这

里,我们引入一个系数B,其意义就是后座终了时,火药气体的最终速度和弹头初速v0的比值,由于火药

气体是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陆续自枪膛流出,流经膛口时,速度为当地音速,流出后,气体膨胀,速度

增加为超音速,所以此处火药气体平均速度应理解为各质点的最终速度平均值。)
  我们将上面的公式还原为动量方程式的形式,得到:
   (q/g)v0+(Bw/g)/v0-(Q/g)Vm=0                (2)
用(2)式减去(1)式,可以得到:
        (Q/g)*(Vm-Vk)=(B-0.5)*(w/g)v0 (再次解释,火药气体在后效期开始时,平均速度

为0.5v0,火药气体在后效期终了时,平均速度为Bv0)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有了后效系数B之值,可以方便的求出后座部分最大速度Vm;火药气体的

最终速度,可以由测试加计算的方法求得(计算过程以后另作叙述)
     不同的国家,对于火药气体的平均速度有不同的数据,法国为1300m/s  美国为1433m/s  苏联和中

国都采用1275m/s
    这里应当指出,对于不同装填条件下的枪弹,火药气体在后效终了的平均速度是不同的。在弹头飞

出枪膛时,膛内平均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后效期延续时间必然长,火药气体对后座部分的作用就大。当

弹头不变,而装药量减少时,火药气体最终速度就减小,例如用弹头重量9.6g的某型步枪弹做实验,装

药量由3.25g减少到2.2g时,火药气体最终速度值,由1270m/s减到了1090m/s
   实验证明,在计算56式枪弹的后效系数时,取最终速度为1100m/s比较接近实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

自行计算一下各种武器的后座速度,通过计算我们可以知道,身管武器的主要后坐力的产生,是发生在

后效期,在此期间,膛内高压高速的火药气体,自膛口喷出,造成后座部分速度急剧增加。这也是为什

么我们说轻武器后坐力的大小,对于首发命中精度的影响很小,而对于连发射击精度很大,当弹头出膛

时,后座部分的位移是相当微小的............

抄的太复杂了!
这个太复杂了,看起来头晕
不用这么复杂,这个东已经研究多年,教科书上就有。
另外对后坐力的说法感到奇怪,后坐力涉及到人体刚性的模拟,没有上面说得那么简单。
教科书俺有,但看得不是很仔细,有些地方理解或许不对,但似乎不是楼主说的情况。
TSQ 发表于 2012-1-16 11:10
不用这么复杂,这个东已经研究多年,教科书上就有。
另外对后坐力的说法感到奇怪,后坐力涉及到人体刚性的 ...
是的!都是衡量冲量指标.然后根据这个去研究减小后坐力的措施.LZ根本没见过相关的研究资料.........
TSQ 发表于 2012-1-16 11:10
不用这么复杂,这个东已经研究多年,教科书上就有。
另外对后坐力的说法感到奇怪,后坐力涉及到人体刚性的 ...
     请注意,我的帖子里面通篇没有出现后坐力的数值计算内容,所有自动武器在计算后坐力时,首先量化的标准就是后坐部分的后坐速度,进而得出动量数值,自由后坐计算部分之后是制动后坐,所有关于可感后坐力的计算,都是制动后坐的范畴。。。。。。。。。。。
请各位大佬补充科普,小弟支持
天之饺子 发表于 2012-1-16 11:19
是的!都是衡量冲量指标.然后根据这个去研究减小后坐力的措施.LZ根本没见过相关的研究资料.........
对于您的发言我表示很无语,不知道您所谓的相关资料是哪一本书?
白发如雪 发表于 2012-1-16 11:33
对于您的发言我表示很无语,不知道您所谓的相关资料是哪一本书?
找《火炮与自动武器动力学》之类的看下吧。
找《火炮与自动武器动力学》之类的看下吧。
本贴主要内容皆来自于姚养无老师编写的<火炮与自动武器动力学>,第一章,自动机原动件在火药燃气压力作用下的运动,谢谢……

白发如雪 发表于 2012-1-16 14:55
本贴主要内容皆来自于姚养无老师编写的,第一章,自动机原动件在火药燃气压力作用下的运动,谢谢……


噢..........居然没有任何火药燃气总压力在管内径面压力总冲量就计算了 失敬失敬.........;P
而且前提还不是枪支始终保持绝对静止..........
白发如雪 发表于 2012-1-16 14:55
本贴主要内容皆来自于姚养无老师编写的,第一章,自动机原动件在火药燃气压力作用下的运动,谢谢……


噢..........居然没有任何火药燃气总压力在管内径面压力总冲量就计算了 失敬失敬.........;P
而且前提还不是枪支始终保持绝对静止..........
楼主的立意是好的,但后坐力是个综合因素,教材上的公式只是一些计算方法的理论推导过程,而且把许多东西理想化后才得出,在实际中是要进行修正的。

实际上,工程应用学科中有很多经验公式,真正的后坐力计算非常复杂,包括多刚体力学等方面的东西,还有多次碰撞,缓冲设计等,所以楼顶的计算只是整个计算的一部分。所以个人认为在论坛上用这些公式来估算东西虽然值得鼓励,但不现实。

其实,在轻武器设计上,计算很重要,但有时候经验和直觉也挺有用。就说92 5.8mm手枪震手问题,其实理论上怎么造成这个大家都知道,但通过什么结构来降低这个更为重要,最终产品是靠卿老的结构设计来达到降低震手作用,从而投入实用。
噢..........居然没有任何火药燃气总压力在管内径面压力总冲量就计算了 失敬失敬.........
而且前提 ...
首先,不论是内弹道时期的枪,弹,气系统还是后效期的枪,气系统,火药燃气总压力作用在膛底或是弹底的力都是内力,本身就不需要计算,只有在计算某一确定瞬间或确定位置时的膛压时,才需要用到布拉文经验公式来积分
    第二,上面我已经说过了,一切计算的基础是自由后坐,通过自由后坐计算出后坐部分总动量,就自然得出后坐总冲量了,在得到这个数值作为已知量之后,才会进行到下一步的制动后坐计算当中。
楼主的立意是好的,但后坐力是个综合因素,教材上的公式只是一些计算方法的理论推导过程,而且把许多东西理 ...
我本身就是搞轻武器设计的,一般来说用到计算的机会不多,只有在进行新结构,尤其是枪机或闭锁元件设计时,需要一个估算值,来估算最小尺寸值,我发这篇东西的目的,只是希望从理论上证明枪械后坐力的来源,因为之前在消音器那篇帖子当中,有人用驴唇不对马嘴的计算忽悠了大批同志……
这公式太多了。还是举个详细的例子吧,让我们有个直观的感受。比如拿95来举例,算算后座是个什么概念?
TSQ 发表于 2012-1-16 16:06
楼主的立意是好的,但后坐力是个综合因素,教材上的公式只是一些计算方法的理论推导过程,而且把许多东西理 ...
说的不错,如此简单的计算,用在土造“单打一”上还可以。:D
后坐力与自动机形式也是相关的,的确很复杂。
白发如雪 发表于 2012-1-16 16:26
首先,不论是内弹道时期的枪,弹,气系统还是后效期的枪,气系统,火药燃气总压力作用在膛底或是弹底的力 ...
说下理论情况,后坐力最大值是枪在静止条件下产生的.枪最简单的构型无非就是一个大尾巴(枪托)小口的管子,计算后坐冲量的结点就是弹头飞离枪口时刻........计算此时膛内平均压力,弹丸经过时间;管长度,管径均可测知道这些应该能算出来吧...........
说下理论情况,后坐力最大值是枪在静止条件下产生的.枪最简单的构型无非就是一个大尾巴(枪托)小口的管子, ...
我已经说明过了,后坐冲量的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你所说的情况只是第一阶段内弹道时期,而后坐力的大头是第二阶段后效期才产生的,至于你说的枪械后坐力在固定情况下最大,我没有否认啊?按照自由后坐计算算出来的后坐冲量值,再在制动后坐计算中处以后坐时间值,自然得出峰值后坐力了……
说的不错,如此简单的计算,用在土造“单打一”上还可以。
后坐力与自动机形式也是相关的,的确很复杂 ...
这是自动武器计算中最简单,最基础的,自动机有自动机的计算,我怕你看不懂……
看了那个帖子的争论,这个帖子里也简单谈谈个人看法,个人觉得一些人把事情想象的太复杂了,把作用过程和作用结果混合在一起来讨论,就不容易把事情弄清楚。(没有翻教科书,只根据自己的力学知识来论述)。

一、枪后坐力产生过程

首先看后坐力到底什么时候产生:这里先不看人体可感后坐力,而只考虑枪作为一个体系来看后坐力产生过程。

后坐力其实是个持续过程,膛内阶段和出膛瞬间都会有持续的后坐力产生。

1、在膛内阶段也有后坐力
   膛内阶段有后坐力,只不过此时枪弹与枪管之间有摩擦力,而这个摩擦力方向与发射药燃气对弹膛的压力方向相反,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一些后坐力。前面有人提到把枪当做一个整体来看,认为此时不会产生后坐力,个人认为这种看法并不正确,因为当做整体来看,整个枪的质量重心也在变化,重心的位移也就是有冲量的产生。

2、子弹出膛时刻的后坐力
  子弹出膛时刻为什么后坐力会增大,增大的主要原因可以认为是火药燃气作用在弹膛,因为这是直接作用的工质,但这也看以看做是突然消失了一个子弹与弹膛的摩擦力突然消失而对枪少了前拉作用而产生的一个力。

3、空包弹后坐力的问题
   谈到这里时不得不提到前面大家讨论时可能误解的一个东西,是不是没有弹头后坐力会更大,也就是空包弹的问题。很显然同样装药量情况下发射空包弹肯定比实弹小,因为空包弹膛压低,膛内阶段对整个枪的重心变化量很小,而在燃气出膛口时虽然也会增加一些压力,但总体上给整个枪的作用力仍然比较小。那么空包弹增加助推器能否增加后坐力,个人人体认为可感后坐力会增加一些,因为膛压升高仍然会使得枪机框能够向后运动,枪机框后座到位时会撞击产生后坐力;但是,整个枪的后坐力仍然是降低的,因为燃气在膛口速度进一步降低,所以后坐力还是不高。

4、把问题推到极限情况,各位考虑一下几种特殊情况下的后坐力的问题:
(1)、三无发射器原理的微声弹的后坐力
   原苏联有一种弹药,里面是个活塞,发射后弹头出去而发射药燃气不外泄,这个时候是否还有后坐力?
    个人认为当然有,而且后坐力产生实际上是整个发射过程中产生。这个后坐力与弹簧气枪原理类似,只不过能量是发射药而不是弹簧而已。三无发射器自然有后坐力,否则也不需要抵住地发射了。其实道理很简单,子弹获得能量,自然需要对其施加力,有施加力自然有反作用力,当然就有后坐力了。这个后坐力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发射药,但体现在后坐力方面却不是发射药燃气直接作用,而是子弹的反作用力。

(2)、假设我们用一种特别的材料造出一种非常重的子弹可以放到枪管中,譬如是3公斤的子弹,此时后坐力会如何?
   个人认为此时后坐力很增加很大,而且在膛内时子弹与弹膛的摩擦力影响因素在整个后坐力中占比较小,更大的因素是子弹向前运动在膛内的时间长,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通过高温燃气一方面让子弹向前运动,自然也使得枪向后运动,无论是从能量角度还是动量角度来看,后坐力都是大增的。在子弹出膛的瞬间,燃气作用也有一个变化,但整体上变化没有发射正常子弹大,因为此时摩擦力影响因素较小,摩擦力突然消失带来的不平衡引起的冲力变化就小。

   总之,后坐力计算和后坐力产生过程是两个事情,后坐力总体冲量和能量和后坐力峰值最高点也不是一回事。

二、可感后坐力
   可感后坐力也是个复杂过程,这个与前面谈的枪产生后坐力有关,但那只是一个因素,还与枪的自动过程有关。
(1)非自动枪械的可感后坐力
   非自动枪械后坐力可感后坐力基本上就是子弹给枪的能量和冲量,然后在人体这种特殊结构下向后运动,在一定时间内给人体施加的力。很显然,此时如果枪越重,枪械冲量虽然大,但能量低,后坐速度小,给人的后坐力感就小。如果再在枪托底部加上橡胶垫,那么有这样的缓冲自然可进一步降低后坐力。
(2)自动枪械的可感后坐力
   自动枪械后枪机运动,这个枪机运动需要时间,正好与子弹运动相反,所以在枪机还没有后坐到位时枪身虽然也后坐,但这个后坐速度会慢一些,当枪机后坐到位于机匣相撞时,此时后坐力会有一个显著增加。由于这个连续的后坐过程时间较长,整体上的后坐力比同等重量的飞自动枪械要小一些。
说下理论情况,后坐力最大值是枪在静止条件下产生的.枪最简单的构型无非就是一个大尾巴(枪托)小口的管子, ...
或者换一个更物理化的例子,也是之前很多人所忽视的,弹丸出膛瞬间,枪膛里装满了高温高速高压的火药燃气,这相当于什么?没错,一枚大推力火箭!而且是燃烧室压力高达300Mpa的火箭!这些燃气的动能,压力能和一部分热能都要转化为后坐部分的动能!这也就是后效期后坐力的物理本质……
白发如雪 发表于 2012-1-16 18:11
我已经说明过了,后坐冲量的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你所说的情况只是第一阶段内弹道时期,而后坐力的大头是第 ...
在理想情况下枪口处测算的总冲量等于你说的内外之和.你可以算算看......
白发如雪 发表于 2012-1-16 18:20
或者换一个更物理化的例子,也是之前很多人所忽视的,弹丸出膛瞬间,枪膛里装满了高温高速高压的火药燃气 ...
你的例子正好可以说明通过平均压力和管长,径,弹丸过管时间就能算出来.........
或者换一个更物理化的例子,也是之前很多人所忽视的,弹丸出膛瞬间,枪膛里装满了高温高速高压的火药燃气 ...
嗯,俺前面的说法中没有考虑到这点,即燃气的推动力。不过个人认为后坐力产生与弹头重量,枪管长度,装药量大小都有关系,在不同情况下其在后坐力的所占比例不同。
或者换一个更物理化的例子,也是之前很多人所忽视的,弹丸出膛瞬间,枪膛里装满了高温高速高压的火药燃气 ...
燃气产生后坐力的本质也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只不过是气体把自己推跑了,个人认为后效期在后坐力中占据一定的比例,但可能没那么大。个人晚上到家翻翻书。
其实,简单估算1.5g 重发射药以一定速度把自己抛出去的反作用力和推动5g 子弹运动到大约三倍音速的反作用力到底那个更大。
你的例子正好可以说明通过平均压力和管长,径,弹丸过管时间就能算出来.........
如果可以精确测量出每一时刻的后坐力值,你的方法当然可以,问题是可能吗?……
白发如雪 发表于 2012-1-16 18:44
如果可以精确测量出每一时刻的后坐力值,你的方法当然可以,问题是可能吗?……
你自己开贴的前提都说了一切都是理想化..........而且后坐力感觉的只是最大值而已,所谓每一时刻的后坐力值如果不产生叠加效应根本不用考虑
嗯,仔细想了想,步枪这类武器的后坐力还真有可能是在后效期大。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制退器,可以看作是把发射药燃气向后抛,现在制退器可降低后坐力如果超过40%的话,就能判断燃气流动产生后坐力比例较大。
在理想状态下讨论后坐力效果,必须设定枪自始至终为静止.燃气出枪口时候无逃逸如果这两个是浮动的,呵呵还是上微分方程和迭代计算吧
在理想状态下讨论后坐力效果,必须设定枪自始至终为静止.燃气出枪口时候无逃逸如果这两个是浮动的,呵呵还是上 ...
欢迎赐教……
一切不能举例演算的理论、公式都是水中月,镜中花。说了那么多,一个例子都演算不了。当年刚做磁性元件时,书上那么多公式,那么多理论全是无用的,根本没有可能得到那些必须预知的参数或数据,连磁芯供应商的老工程师都提供不了。实际工作中都是用近似公式和经验值,分分钟就算出来了,制样出来后实测完全符合。要证明这些算法正确,唯一的有效的就是演算一例,比如老95的参数都是公开的,完全可以演算一下,看看是否与公开的数据相符,这是最有效最简单的途径了。
而所谓后座的能量完全由后期喷气产生,那枪炮的制退器完全可以通过将喷气向后喷出,不仅完全可以抵消后座能量,甚至还应该将枪炮向前拉动一些。这么一个明显的悖论居然都忽略了?尤其是坦克炮、舰炮,后喷的气体无任何伤害。还有机炮,不仅无后座力,还可以为飞机加速呢
迎水寻蚌 发表于 2012-1-17 00:20
一切不能举例演算的理论、公式都是水中月,镜中花。说了那么多,一个例子都演算不了。当年刚做磁性元件时, ...
枪炮的制退器完全可以通过将喷气向后喷出,不仅完全可以抵消后座能量,甚至还应该将枪炮向前拉动一些


制退器的效率60%~70%就很高了吧。
向前拉动?子弹往前飞,枪也往前飞,那往后的气流该有多大?

尤其是坦克炮、舰炮,后喷的气体无任何伤害。


我们早年打靶的时候,炮口后方大约1米5处,5公分粗的木杆直接被气流打断。
hhffcc 发表于 2012-1-17 00:49
制退器的效率60%~70%就很高了吧。
向前拉动?子弹往前飞,枪也往前飞,那往后的气流该有多大?
这是按LZ的理论说的,他说后座主要是弹丸出膛后由喷气提供的,按他的说法喷气向后射, 主要的后座力全改向前,当然是炮和炮弹全向前飞喽

你打过炮,你来说说后座主要是弹出膛前膛压提供的,还是出膛后迅速下降的膛压提供的?真心求教。
一切不能举例演算的理论、公式都是水中月,镜中花。说了那么多,一个例子都演算不了。当年刚做磁性元件时, ...
我没算不代表不能算,我白天上班晚上加班,牙缝里抽时间才趁打印文件的时间把这帖子发上来,以后有时间我会举例计算,但在此之前,您就不能自己算一下吗?
  第二,我一直强调被大家所忽略的后效期后坐力,但我没说过后坐力完全由后效期产生,不要随意更改别人的论点谢谢!
白发如雪 发表于 2012-1-17 08:15
我没算不代表不能算,我白天上班晚上加班,牙缝里抽时间才趁打印文件的时间把这帖子发上来,以后有时间我 ...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知道,身管武器的主要后坐力的产生,是发生在 后效期,

----------------------
这不是你的原话吗
重新梳理一下,关于后坐力的定性分析。

一、“后坐力”—形象但不确切的说法,关于“后坐力”的内涵的解释

“后坐力”是人对枪械发射后产生后坐现象对人体作用的一种直观感受的描述,这个说法很形象,但不确切。严格来说,力是个某个时刻瞬间现象,而真正作用到人体上的是枪有后坐的动能和动量,真正起作用的是动能和冲量,人体感知的“后坐力”其实是枪的动能和动量传递给人体而已。在人体感知的后坐力中,实际上动量效果更明显,动能相同但有可能动量小,此时枪向后运动的速度小,人体感知的冲量时间长,所以可感后坐力就小,这也就是为什么枪重感觉后坐力小的缘故。

二、后坐力(后坐能量和后坐动量/动量)产生的过程
   这里只谈枪身发射过程中枪身获得后坐力,严格来说是后坐的动能和动量,先不考虑自动枪械的枪机框运动等因素。
    后坐力产生的原理很简单,就是高温燃气推动子弹前进的同时也推动枪向后运动获得动能和动量,其根本的力学原理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后坐力(后坐动能和动量)产生的原因就是高温燃气把弹头先推到枪外,然后再把燃气自己推到枪外而已,子故弹运动分枪管内和离开枪口外两种情况:
1、枪管内时期:推动弹头向前运动
在枪管内弹头向枪口运动,其反作用力使得枪向后运动,此时还有一个力是弹头与枪管的摩擦力,与弹头运动方向相反,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后坐力。所以不能把此时的枪上受到的向后力等同于膛压乘以枪管内部有效面积,还要减去摩擦力。
2、离开枪管后的情况:燃气把自己抛出枪外
离开枪管后,高温高压气体向外冲出,这点相当于火箭发射向外喷燃气,自然也还会给枪传递力和能量、动量,这个时候仍然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只不过是气体推动自己向外而已。
二、关于后坐力大小的定性分析
1、后坐力因素中上述两种事情那种产生的能量和动量比例大
   对于两者那个比例大,这与装药量、枪管长度、弹头重量关系很大,不能一概而论。装药量大,弹头轻,枪管长度适中,燃气燃烧完全,那么弹头在枪管内运动时间短,那么给枪身的动能和动量就小,故其所占比例就小。这种比较极端的例子是空包弹,由于弹头几乎没有什么重量,所以弹头很难给枪后坐力。反过来,如果弹头足够重,装药量相对较小,枪管长,那么弹头在枪管内运动时间长,弹头给枪的作用力时间就长,这时间段给枪的后坐力就大,这种情况的极端例子是三无发射器,燃气没有直接快速外泄,但仍然有很大的后坐力,主要是弹头足够重。
    对于一般步枪,个人定性分析,根据AK-74的膛口制退器的效率,估计弹头离开枪口后燃气外泄造成的后坐力占的比例可能会大些,因为制退器只是把部分燃气向后偏转就已经能够减少不少的后坐能量,这表明高温燃气高速冲出枪口的动能相当大,后坐能量也相当大。
    另外,综合后坐力产生的原理,也比较能够简单的分析出,同一系列子弹,发射药种类和重量相同,弹头稍轻其后坐力会稍小,而弹头重则后坐力稍大。

2、空包弹为什么后坐力小
   即便装药量相同,空包弹后坐力还是小,这是因为发射药燃烧需要压力,空包弹往往达不到很高的压力燃烧完全,燃气已经到枪口开始外泄,也就是说,燃气把自己向外抛得不给力,没有尽到全力,其反作用给枪的力也不大。另外,即便空包弹完全燃烧,膛压也能上去,但由于没有弹头反作用力,其传递给枪的后坐动能和动量也比正常子弹要小。

   


本人就是LZ这位搞轻武器设计的专业人士所提及的“用驴唇不对马嘴的计算忽悠了大批同志”那位“白痴”(LZ原话),在此,本军盲自不量力,抖胆向诸位专业人士讨教。

首先声明,本人标准军盲,也就大学军训时摸过56半,打过5发,成绩不详。自此后与真铁无缘,因遵纪守法连仿真木仓都木有摸过。因为自身专业原因,物理水平止步于中学。

另外本人学识一般,智商一般,人品也一般,不过还不算太次,不喜欢骂脏话搞人身攻击,做人的最基本的素质还有一点。

在这里本军盲不认同“身管武器的主要后坐力的产生,是发生在后效期”的观点:
1.本军盲认为因“后座力”概念复杂,描述困难,因此认同后座冲量是描述“后座力”中唯一能够清晰量化的指标。
2.本军盲认为枪机和复进簧能够储存一部分后座冲量,延迟后再释放,可以改变瞬间的力和人对后座的直观感,但不能改变后座冲量的值,因此在计算中暂不做额外计算。
3.本军盲认为枪口制退制退装置可以减小后座冲量,但幅度有限。
4.本军盲认为后座冲量包含两部:1.弹壳底受到的膛压压力,包括弹头出膛前和出膛后。2.弹头出膛后枪口受到的枪口废气压压力。
5.本军盲认为后座冲量的主要来源为弹壳底在弹头出膛前由高压火药气体提供的后座冲量,即专业人士所说的前期效应。



下图为膛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来源:http://warstudy.com/theory/modern/weapon_system/05/002.xml

因只需要膛压,PS掉弹头速度,图如下:



冲量=Ft=力量x作用时间=膛压x枪管内面积x时间,在此枪管内面积设置为基值1。从下图可直观地将红色部分的面积视为出膛前弹壳底获得的冲量值。蓝色部分的面积即为出膛后弹壳底获得的冲量值。这两块面积,哪个更大,一目了然。供用PS的像素统计,红色部分像素为6513,蓝色部分为961,前者是后者的6.8倍



关于弹头出膛后枪口从枪口废气压获得的冲量因为没有详细数据,无从计算。只记得废气压值在400-600个大气压,枪口环形面积大约是内管面积的6倍以上,但枪口的坡面可切割废气气流,计算困难,在此无法提供直观观感。

至于从上图中所知弹壳底所获得的后座冲量中,出膛前所获得的是主要的部分。出膛后所获得的较少。
另外对于导气式中,枪机所储存的部分从弹头划过导气箍开始,则即有红色部分,又有蓝色部分。


关于本军盲那个所谓“狗血”的算法,是前人的结晶,无任何自创、臆造成分。这种单纯以动量守恒定律为基础的算法自然是近似的算法,不可能精确。至于是不是“狗血”的算法,就拿实例来比较一下吧,本军盲用枪炮世界的数据计算一些枪枝的后座冲量。因为只计算后座冲量,只需要弹头重量、装药量、废气速度、初速四个数据即可,废气速度就用软件的默认值 1219.2 m/sec(4000 fps)。

计算软件及方法出处:http://home.comcast.net/~light123/class/recoil.htm

枪炮世界的数据:http://www.gunsworld.net/china/rifle/qbz95/qbz95family.htm

比对如下:

枪型   弹头重(g)   装药量(g)  初速 (m/s)   计算的后座冲量(kg·s)  枪炮世界的后座冲量 (kg·s)

56冲   7.75~8.05    1.6       710~730 m/s          0.78               0.864

81式   7.75~8.05    1.6       720米/秒             0.78               0.876
   
87式    4.156g      1.8       920 m/s              0.61               0.605

95式    4.156g      1.8       930m/s               0.61               0.614
  
95式班    5         1.8       970m/s               0.71               0.640


欢迎大家理性拍砖,谢绝脏话和人身攻击!!!欢迎提供其他更好的算法和计算结果,与原数据比对。









本人就是LZ这位搞轻武器设计的专业人士所提及的“用驴唇不对马嘴的计算忽悠了大批同志”那位“白痴”(LZ原话),在此,本军盲自不量力,抖胆向诸位专业人士讨教。

首先声明,本人标准军盲,也就大学军训时摸过56半,打过5发,成绩不详。自此后与真铁无缘,因遵纪守法连仿真木仓都木有摸过。因为自身专业原因,物理水平止步于中学。

另外本人学识一般,智商一般,人品也一般,不过还不算太次,不喜欢骂脏话搞人身攻击,做人的最基本的素质还有一点。

在这里本军盲不认同“身管武器的主要后坐力的产生,是发生在后效期”的观点:
1.本军盲认为因“后座力”概念复杂,描述困难,因此认同后座冲量是描述“后座力”中唯一能够清晰量化的指标。
2.本军盲认为枪机和复进簧能够储存一部分后座冲量,延迟后再释放,可以改变瞬间的力和人对后座的直观感,但不能改变后座冲量的值,因此在计算中暂不做额外计算。
3.本军盲认为枪口制退制退装置可以减小后座冲量,但幅度有限。
4.本军盲认为后座冲量包含两部:1.弹壳底受到的膛压压力,包括弹头出膛前和出膛后。2.弹头出膛后枪口受到的枪口废气压压力。
5.本军盲认为后座冲量的主要来源为弹壳底在弹头出膛前由高压火药气体提供的后座冲量,即专业人士所说的前期效应。



下图为膛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来源:http://warstudy.com/theory/modern/weapon_system/05/002.xml

因只需要膛压,PS掉弹头速度,图如下:

000.jpg (26.4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1-17 11:04 上传



冲量=Ft=力量x作用时间=膛压x枪管内面积x时间,在此枪管内面积设置为基值1。从下图可直观地将红色部分的面积视为出膛前弹壳底获得的冲量值。蓝色部分的面积即为出膛后弹壳底获得的冲量值。这两块面积,哪个更大,一目了然。供用PS的像素统计,红色部分像素为6513,蓝色部分为961,前者是后者的6.8倍

002.jpg (39.2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1-17 11:04 上传



关于弹头出膛后枪口从枪口废气压获得的冲量因为没有详细数据,无从计算。只记得废气压值在400-600个大气压,枪口环形面积大约是内管面积的6倍以上,但枪口的坡面可切割废气气流,计算困难,在此无法提供直观观感。

至于从上图中所知弹壳底所获得的后座冲量中,出膛前所获得的是主要的部分。出膛后所获得的较少。
另外对于导气式中,枪机所储存的部分从弹头划过导气箍开始,则即有红色部分,又有蓝色部分。


关于本军盲那个所谓“狗血”的算法,是前人的结晶,无任何自创、臆造成分。这种单纯以动量守恒定律为基础的算法自然是近似的算法,不可能精确。至于是不是“狗血”的算法,就拿实例来比较一下吧,本军盲用枪炮世界的数据计算一些枪枝的后座冲量。因为只计算后座冲量,只需要弹头重量、装药量、废气速度、初速四个数据即可,废气速度就用软件的默认值 1219.2 m/sec(4000 fps)。

计算软件及方法出处:http://home.comcast.net/~light123/class/recoil.htm

枪炮世界的数据:http://www.gunsworld.net/china/rifle/qbz95/qbz95family.htm

比对如下:

枪型   弹头重(g)   装药量(g)  初速 (m/s)   计算的后座冲量(kg·s)  枪炮世界的后座冲量 (kg·s)

56冲   7.75~8.05    1.6       710~730 m/s          0.78               0.864

81式   7.75~8.05    1.6       720米/秒             0.78               0.876
   
87式    4.156g      1.8       920 m/s              0.61               0.605

95式    4.156g      1.8       930m/s               0.61               0.614
  
95式班    5         1.8       970m/s               0.71               0.640


欢迎大家理性拍砖,谢绝脏话和人身攻击!!!欢迎提供其他更好的算法和计算结果,与原数据比对。







本人就是LZ这位搞轻武器设计的专业人士所提及的“用驴唇不对马嘴的计算忽悠了大批同志”那位“白痴”(LZ ...
我承认,之前的话说重了,但驴唇不对马嘴之类的是说计算方式,并没有针对你个人的意思,这几天有很多工作要忙,没有时间回帖详细计算,周末回家过年,我会抽时间把计算补上,另外这篇帖子的计算虽然繁琐,但核心其实只有两个阶段末期的速度计算公式,这是被前人反复证明过的,与实验结果非常相符
一个很有用的说明后坐力的图,摘自北理工《火炮概论》中间一部分,注意看红色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