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年度防务之防务2011:变革之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3:11:05
http://www.infzm.com/content/67203
新版《内务条令》军人誓词中,多了一句话,“时刻准备战斗。”这句话足以浓缩中国军队大变革所追求的精、气、神。
如何描述刚刚过去的2011年在中国军队现代化进程中的坐标?或者,换一个问法,如何透过那些充满科幻感的新式兵器、大大小小的联合军演、越来越频繁的出没于热点的中国军人的身影,来评估中国军队追赶世界一流的步伐?“每步75厘米”,或许会是一个能让熟悉内情的人会心一笑的回答。
中国军队的“化”学
当网络热炒外国军队将iPhone4用于狙击时(用智能手机上的软件显示风速、重力、地球转速等微小因素对弹道的影响,修正射击诸元),中国空军运输机的领航员也忙着在把航空数据、地图输入iPad中。没办法,“用起来方便太多了”。这也许是关于信息化最庸常但也最深刻的例子。
化者,变也。中国军队的“化”学,不外乎信息化建设,执行多样化任务,训练施行基地化、模拟化、实战化,以及由此对后勤提出的保障一体化、保障方式社会化、保障手段信息化、管理科学化……这是一场由“钢铁”向“比特”的“化”学反应。用邓小平话说:“我们搞指挥系统现代化,从自己落后的方面去看看人家的,找一找差距,很有必要。打起仗来和过去一样光靠电话行吗?”
2011年,中国军队议程上有一系列的会议,都是在努力催化这些个“化”学反应。比如年初的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2月拉开序幕的全军信息化建设专题宣讲活动……直至年终。
“化”学变化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新装备。政工网在中国军队基本实现了联通。据统计,目前军级以上单位联通率为100%,建制师为99.65%,旅团为95.04%,营连为82.44%。与此同时,信息安全也相应开始升级。视频监控系统、保密U盘、电磁信号干扰器等设备走进了军队的关键部门。
信息化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改变了传统的指挥模式。2011年,成都军区司令部机关上至将军,下至尉官,展开了学习掌握一体化指挥平台的大比武。这一新型指挥信息系统被专家断定,“将颠覆机械化条件下传统的思维模式,引发我军指挥方式的巨大变革。”而其效益同样巨大,比如在涉及陆、空、第二炮兵等多个军兵种、近万人参加的“使命行动—2010”跨区机动演习中,运用一体化指挥平台的指挥机构不到30人。
在训练方面,中国军队由于不像美军一样可以四处打仗,所以只能是“在训练中学习打仗”。事实上,美军每年仅旅以上司令部的演习就达1000多次,其中较大规模的演习500次左右。而中国军队在训练水准上正在奋起直追。
对接,不仅是天宫与神八
2011年11月3日1时35分58秒,神八飞船与天宫一号深情相拥。突破了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的最后一项——空间交会对接。
而更重要的对接其实不是在太空,而是在指挥控制中心。纵览整个团队,40岁上下的技术领军人物,35岁左右的技术专家,30岁左右的岗位骨干,25岁左右的一线新秀。难怪中国工程院名誉主席宋健由衷感叹:“现在都是三四十岁的年轻人在干,都干得很好。伟大的时代选择了年轻一代,伟大的事业造就了年轻一代。”
2010年末,征兵难成为一时的话题,这直接危及中国军队最重要的“人”的现代化升级能否顺利完成。2011年10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决议修改兵役法,让年轻人在军地之间的跳跃变得更加顺畅,比如北京、上海等地的定向考录退役大学生士兵为公务员、从本市入伍的非京(沪)籍士兵可落户等征兵等新政策,大大增强了军人这个职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
需与求的对接,绝不仅仅只限于一个环节或者瞬间。2011年3月1日上午,中国海军“徐州号”导弹护卫舰与搭乘2142名从利比亚撤离的中国人的希腊籍商船“卫尼泽洛斯”号在地中海会合,首次实施撤离护航。1日晚,中国空军4架伊尔-76型运输机降落在利比亚塞卜哈机场,开始接运中国公民。从利比亚撤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最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海陆空撤离海外中国公民行动。而此次军事力量的体现,绝不仅是接公民安全回家,更以一种直达内心的对接方式让世界瞩目。
一年过去,诸如提高军人待遇,深化军队职工管理制度改革等渐进式步伐让军中的每一名个体心安。国防与国家相生,军队与人民相伴。军、民融合对接才是建军强国之本,军民融合“孵化器”更是催生多项成果。2011年2月28日,国防科技大学历经30年不懈攻关掌握的中低速磁浮交通核心技术,在北京S1线建设中启用。而由空军预警学院等军事科研院所研制的“通用防雷系统”、“城市应急联动信息系统”等32项军转民成果荣获科技进步奖,全面应用于武汉市社会建设,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曾担任‘神舟’六号载人飞行发射场系统总指挥,“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研制工程领导小组组长的国防科技大学原校长,现任总装备部副部长张育林说,“大力推进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要坚持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自主创新之路,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创新机制,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和战斗力转化。”
更透明,更紧密
2011年5月16日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和美国陆军军乐团——潘兴军乐团,在美国著名艺术殿堂肯尼迪艺术中心联袂出演。这被誉为中美两军之间的“乒乓外交”。
中美军事交流,一直是世界重要的军事双边关系之一。2011两军的交流充分体现了这种“重要”。1月,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走进第二炮兵司令部。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访美。这是中美军方自2009年以来首次最高层级的对话。7月,美军参联会主席迈克尔?马伦访华。4天时间,他把中国陆海空军、第二炮兵看了个遍,进了潜艇上了中国三代战机,还与基层官兵进行了直接的交流。此外,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马晓天和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米歇尔·弗卢努瓦共同主持的第12次中美国防部防务磋商12月7日在北京举行。两国一众陆海空军中高级军官坐在一个屋檐下,在和平时期谓为壮观。
除了中美军事交流,解放军除与外军的交流进一步增强外。整个2011年,中国军事交流表现为全方位、多层次,涉及防务对话、联合演习、国际救援、海军护航等一系列行动,“走出去”的步伐也越来越大。3月,“和平-11”多国海上联合军演在巴基斯坦卡拉奇附近海域举行。6月,中国与印度联合举行的“利刃-2011”特种部队反恐训练在印尼万隆进行。这是中印尼两军的首次联合训练,旨在提高两国军队遂行反恐行动的能力。7月,中国与白俄罗斯进行了空降兵联合训练。此次联训是中国与白俄罗斯武装力量首次举行联合训练,也是中国空降兵首次成建制单独出境与外军举行联合训练。
探讨本年度军事交流题中之义,不应忽略“透明”。2011年4月27日,中国军队正式建立国防部例行记者会制度。国防网也于建军节正式上线,试运行期间,最高点计量达到1.3亿次。
不只“走出去”,2011年军事交流的关键词中还应有“请进来”。2011年7月21日,共有77家中外媒体的145名记者,其中境外媒体64家104名记者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军营。自2008年以来,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每年“八一”建军节前夕都会组织中外媒体记者赴人民解放军基层部队参观采访。“中外媒体记者走进军营”活动已成为外界了解中国军队建设情况的一个窗口。
至于,中国军事院校与世界各国的军校之间的交流日渐常态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国防大学防务学院,2011年有来自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的近500名外国高级军官和政府防务官员前来学习交流,已打造成中国外训教学品牌。通过学习、生活以及中外文化的和谐相处,学员在毕业时,彼此之间往往会建立良好的友谊。而这友谊则带动了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化解了不少国家间矛盾和分歧,增加了彼此的互信,在促进国际军事交流与合作方面发挥了独有作用。
2011年,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整十年。曾任维和指挥员陈长青对此感悟颇深,“当代军人须学会和世界打交道”。而10年来,中国军人的脚步无论在陆地还是在天空、海洋,正越走越远。
亮相,不只航母与“黑丝带”
假如它有生命,当它驶向中国海,迎接自己崭新的命运时,一定会想起多年前锈迹斑斓辗转数千海里被拖船拖进大连港时的悲怆与沮丧。他的兄弟,俄罗斯现役唯一航母“库兹涅佐夫”号正在奔赴地中海的途中。
2011年的年尾属于“瓦良格”,年头则属于“黑丝带”的。2011年1月11日,“黑丝带歼-20”首飞。它的亮相恰逢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访华。四代机:隐身、超音速巡航、超机动、超高效航电设备——随便一个特征就意味着中国在航空、电子、材料、精密机械等方面的大突破。
如果说“瓦良格”、“黑丝带”代表了中国军队在“用”层面之大成,那么由总参通信部改编成立的总参信息化部、新成立的战略规划部、新改编的总参军训部,则代表了中国军队在“用”的层面上的升级。
信息化部,看名字即明了重点。稍显陌生的战略规划部,如果用美军的类似机构——美国参联会下辖的战略规划局来做个类比,其用意也就明了了。说白了就是在信息化转型以及执行多样化任务时,负责协调军队、地方,跨总部、跨领域的相关问题。当然,它的基本职能还有,提出军队建设发展规划,同时评估军队建设规划落实情况。
至于军训部,恐怕就涉及到在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训练大纲的修订、调整,显然空地一体、联合将会成为未来军事发展的核心词。
事实上,军队的变化早已经看得到。2011年,中国军队更多了参与了联合军演、抢险救灾、反恐维稳、国际维和、远洋护航等多样化任务。同样是在这一年,中央军委颁布了《2020年前军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新装备操作和维护人才”为培养重点。中国军事院校的大调整在2011年开始启动,像预警学院、特种作战学院、国防信息学院、海军陆战学院、空军空降兵学院、边防学院等,仅仅是这些院校新名字,就代表了中国国防建设高层的战略考量与判断。
2011年,更透明的国防白皮书、更有效率的数字化场站、更人性化的“左撇子”手枪、更环保的新概念节能营房、拥有自我知识产权的北斗导航系统、中国海军排水量近2万吨的综合船坞登陆舰、中国空军“天之翼”和“红鹰”两支飞行表演队等次第横空出世;《光荣使命》电脑游戏、新型荣誉奖章,军人保障卡,新型常服下发全军。甚至,军事医学科学院研制的一种叫做“夜鹰”的蓝色药丸,由于其服用后可以保持72小时正常的思维和体能,也获得了军内外的“围观”。
一般来说,变革有器物、制度以及文化等三个维度。和平的意志与变革的决心,也许这全都浓缩于新版《内务条令》军人誓词中,特别加上的那句话,“时刻准备战斗。”

上一页http://www.infzm.com/content/67203
新版《内务条令》军人誓词中,多了一句话,“时刻准备战斗。”这句话足以浓缩中国军队大变革所追求的精、气、神。
如何描述刚刚过去的2011年在中国军队现代化进程中的坐标?或者,换一个问法,如何透过那些充满科幻感的新式兵器、大大小小的联合军演、越来越频繁的出没于热点的中国军人的身影,来评估中国军队追赶世界一流的步伐?“每步75厘米”,或许会是一个能让熟悉内情的人会心一笑的回答。
中国军队的“化”学
当网络热炒外国军队将iPhone4用于狙击时(用智能手机上的软件显示风速、重力、地球转速等微小因素对弹道的影响,修正射击诸元),中国空军运输机的领航员也忙着在把航空数据、地图输入iPad中。没办法,“用起来方便太多了”。这也许是关于信息化最庸常但也最深刻的例子。
化者,变也。中国军队的“化”学,不外乎信息化建设,执行多样化任务,训练施行基地化、模拟化、实战化,以及由此对后勤提出的保障一体化、保障方式社会化、保障手段信息化、管理科学化……这是一场由“钢铁”向“比特”的“化”学反应。用邓小平话说:“我们搞指挥系统现代化,从自己落后的方面去看看人家的,找一找差距,很有必要。打起仗来和过去一样光靠电话行吗?”
2011年,中国军队议程上有一系列的会议,都是在努力催化这些个“化”学反应。比如年初的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2月拉开序幕的全军信息化建设专题宣讲活动……直至年终。
“化”学变化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新装备。政工网在中国军队基本实现了联通。据统计,目前军级以上单位联通率为100%,建制师为99.65%,旅团为95.04%,营连为82.44%。与此同时,信息安全也相应开始升级。视频监控系统、保密U盘、电磁信号干扰器等设备走进了军队的关键部门。
信息化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改变了传统的指挥模式。2011年,成都军区司令部机关上至将军,下至尉官,展开了学习掌握一体化指挥平台的大比武。这一新型指挥信息系统被专家断定,“将颠覆机械化条件下传统的思维模式,引发我军指挥方式的巨大变革。”而其效益同样巨大,比如在涉及陆、空、第二炮兵等多个军兵种、近万人参加的“使命行动—2010”跨区机动演习中,运用一体化指挥平台的指挥机构不到30人。
在训练方面,中国军队由于不像美军一样可以四处打仗,所以只能是“在训练中学习打仗”。事实上,美军每年仅旅以上司令部的演习就达1000多次,其中较大规模的演习500次左右。而中国军队在训练水准上正在奋起直追。
对接,不仅是天宫与神八
2011年11月3日1时35分58秒,神八飞船与天宫一号深情相拥。突破了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的最后一项——空间交会对接。
而更重要的对接其实不是在太空,而是在指挥控制中心。纵览整个团队,40岁上下的技术领军人物,35岁左右的技术专家,30岁左右的岗位骨干,25岁左右的一线新秀。难怪中国工程院名誉主席宋健由衷感叹:“现在都是三四十岁的年轻人在干,都干得很好。伟大的时代选择了年轻一代,伟大的事业造就了年轻一代。”
2010年末,征兵难成为一时的话题,这直接危及中国军队最重要的“人”的现代化升级能否顺利完成。2011年10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决议修改兵役法,让年轻人在军地之间的跳跃变得更加顺畅,比如北京、上海等地的定向考录退役大学生士兵为公务员、从本市入伍的非京(沪)籍士兵可落户等征兵等新政策,大大增强了军人这个职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
需与求的对接,绝不仅仅只限于一个环节或者瞬间。2011年3月1日上午,中国海军“徐州号”导弹护卫舰与搭乘2142名从利比亚撤离的中国人的希腊籍商船“卫尼泽洛斯”号在地中海会合,首次实施撤离护航。1日晚,中国空军4架伊尔-76型运输机降落在利比亚塞卜哈机场,开始接运中国公民。从利比亚撤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最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海陆空撤离海外中国公民行动。而此次军事力量的体现,绝不仅是接公民安全回家,更以一种直达内心的对接方式让世界瞩目。
一年过去,诸如提高军人待遇,深化军队职工管理制度改革等渐进式步伐让军中的每一名个体心安。国防与国家相生,军队与人民相伴。军、民融合对接才是建军强国之本,军民融合“孵化器”更是催生多项成果。2011年2月28日,国防科技大学历经30年不懈攻关掌握的中低速磁浮交通核心技术,在北京S1线建设中启用。而由空军预警学院等军事科研院所研制的“通用防雷系统”、“城市应急联动信息系统”等32项军转民成果荣获科技进步奖,全面应用于武汉市社会建设,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曾担任‘神舟’六号载人飞行发射场系统总指挥,“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研制工程领导小组组长的国防科技大学原校长,现任总装备部副部长张育林说,“大力推进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要坚持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自主创新之路,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创新机制,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和战斗力转化。”
更透明,更紧密
2011年5月16日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和美国陆军军乐团——潘兴军乐团,在美国著名艺术殿堂肯尼迪艺术中心联袂出演。这被誉为中美两军之间的“乒乓外交”。
中美军事交流,一直是世界重要的军事双边关系之一。2011两军的交流充分体现了这种“重要”。1月,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走进第二炮兵司令部。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访美。这是中美军方自2009年以来首次最高层级的对话。7月,美军参联会主席迈克尔?马伦访华。4天时间,他把中国陆海空军、第二炮兵看了个遍,进了潜艇上了中国三代战机,还与基层官兵进行了直接的交流。此外,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马晓天和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米歇尔·弗卢努瓦共同主持的第12次中美国防部防务磋商12月7日在北京举行。两国一众陆海空军中高级军官坐在一个屋檐下,在和平时期谓为壮观。
除了中美军事交流,解放军除与外军的交流进一步增强外。整个2011年,中国军事交流表现为全方位、多层次,涉及防务对话、联合演习、国际救援、海军护航等一系列行动,“走出去”的步伐也越来越大。3月,“和平-11”多国海上联合军演在巴基斯坦卡拉奇附近海域举行。6月,中国与印度联合举行的“利刃-2011”特种部队反恐训练在印尼万隆进行。这是中印尼两军的首次联合训练,旨在提高两国军队遂行反恐行动的能力。7月,中国与白俄罗斯进行了空降兵联合训练。此次联训是中国与白俄罗斯武装力量首次举行联合训练,也是中国空降兵首次成建制单独出境与外军举行联合训练。
探讨本年度军事交流题中之义,不应忽略“透明”。2011年4月27日,中国军队正式建立国防部例行记者会制度。国防网也于建军节正式上线,试运行期间,最高点计量达到1.3亿次。
不只“走出去”,2011年军事交流的关键词中还应有“请进来”。2011年7月21日,共有77家中外媒体的145名记者,其中境外媒体64家104名记者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军营。自2008年以来,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每年“八一”建军节前夕都会组织中外媒体记者赴人民解放军基层部队参观采访。“中外媒体记者走进军营”活动已成为外界了解中国军队建设情况的一个窗口。
至于,中国军事院校与世界各国的军校之间的交流日渐常态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国防大学防务学院,2011年有来自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的近500名外国高级军官和政府防务官员前来学习交流,已打造成中国外训教学品牌。通过学习、生活以及中外文化的和谐相处,学员在毕业时,彼此之间往往会建立良好的友谊。而这友谊则带动了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化解了不少国家间矛盾和分歧,增加了彼此的互信,在促进国际军事交流与合作方面发挥了独有作用。
2011年,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整十年。曾任维和指挥员陈长青对此感悟颇深,“当代军人须学会和世界打交道”。而10年来,中国军人的脚步无论在陆地还是在天空、海洋,正越走越远。
亮相,不只航母与“黑丝带”
假如它有生命,当它驶向中国海,迎接自己崭新的命运时,一定会想起多年前锈迹斑斓辗转数千海里被拖船拖进大连港时的悲怆与沮丧。他的兄弟,俄罗斯现役唯一航母“库兹涅佐夫”号正在奔赴地中海的途中。
2011年的年尾属于“瓦良格”,年头则属于“黑丝带”的。2011年1月11日,“黑丝带歼-20”首飞。它的亮相恰逢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访华。四代机:隐身、超音速巡航、超机动、超高效航电设备——随便一个特征就意味着中国在航空、电子、材料、精密机械等方面的大突破。
如果说“瓦良格”、“黑丝带”代表了中国军队在“用”层面之大成,那么由总参通信部改编成立的总参信息化部、新成立的战略规划部、新改编的总参军训部,则代表了中国军队在“用”的层面上的升级。
信息化部,看名字即明了重点。稍显陌生的战略规划部,如果用美军的类似机构——美国参联会下辖的战略规划局来做个类比,其用意也就明了了。说白了就是在信息化转型以及执行多样化任务时,负责协调军队、地方,跨总部、跨领域的相关问题。当然,它的基本职能还有,提出军队建设发展规划,同时评估军队建设规划落实情况。
至于军训部,恐怕就涉及到在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训练大纲的修订、调整,显然空地一体、联合将会成为未来军事发展的核心词。
事实上,军队的变化早已经看得到。2011年,中国军队更多了参与了联合军演、抢险救灾、反恐维稳、国际维和、远洋护航等多样化任务。同样是在这一年,中央军委颁布了《2020年前军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新装备操作和维护人才”为培养重点。中国军事院校的大调整在2011年开始启动,像预警学院、特种作战学院、国防信息学院、海军陆战学院、空军空降兵学院、边防学院等,仅仅是这些院校新名字,就代表了中国国防建设高层的战略考量与判断。
2011年,更透明的国防白皮书、更有效率的数字化场站、更人性化的“左撇子”手枪、更环保的新概念节能营房、拥有自我知识产权的北斗导航系统、中国海军排水量近2万吨的综合船坞登陆舰、中国空军“天之翼”和“红鹰”两支飞行表演队等次第横空出世;《光荣使命》电脑游戏、新型荣誉奖章,军人保障卡,新型常服下发全军。甚至,军事医学科学院研制的一种叫做“夜鹰”的蓝色药丸,由于其服用后可以保持72小时正常的思维和体能,也获得了军内外的“围观”。
一般来说,变革有器物、制度以及文化等三个维度。和平的意志与变革的决心,也许这全都浓缩于新版《内务条令》军人誓词中,特别加上的那句话,“时刻准备战斗。”

上一页
f22 大叔 是在为南方系洗地吗?
邪恶西红柿 发表于 2012-1-12 13:32
f22 大叔 是在为南方系洗地吗?
为"时刻准备战斗"洗地!
如果需要的话!
这是军人的精!气!神!
时刻准备捞上一分吧今天新帖不多多谢萌禽蜀黍发帖{:soso_e104:}
在训练中学习打仗
说得再好也没人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