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巴伐利亚级战列舰 原载于《军事评论》 2011年第10期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6:29:59
一战期间德国海军舰队具有这样的特点——同级别的军舰主炮口径总是小于英国皇家海军的舰艇,从轻巡洋舰到战列舰莫不如此。日德兰海战中,英舰队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装备了381毫米巨炮、另有装备356和343毫米主炮的主力舰参战,而德舰队最大口径主炮却只有305毫米。德国海军非常清楚双方主力舰在火力上的巨大差异,早在日德兰海战之前,德国海军就秘密开工了第一型重炮战列舰——巴伐利亚级。

二十世纪初,欧洲最强大的两个国家,老牌的英帝国和新兴的德意志帝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海军军备竞赛。英国人在舰型的发展上先走一步,对后世战列舰发展影响很大的无畏舰开山鼻祖“无畏”号和第一艘战列巡洋舰“无敌”号都是英国人率先建成服役的。德国人一开始走了不少弯路:德国海军第一级无畏舰拿骚级用的还是往复式三胀蒸汽机,,六座炮塔成6边型布置在舰体四周,最多只能有4座炮塔可以进行侧舷齐射。由于情报失误,德国人还建造了后来证明没有任何作用的装甲巡洋舰“布吕歇尔”号。

1909年,英国海军确定了新的战列舰主炮技术指标,开始设计343毫米/45倍径火炮,身管重达76吨,穿甲弹重635公斤初速为757米/秒。而德国计划于1911年才能完成用于新式军舰的305毫米/50倍径火炮,弹重405公斤初速为855米/秒,威力比英国343毫米炮弱20%左右。英国随即开工了大批343毫米炮军舰,如著名的“猎户座”号、“铁公爵”号战列舰和“狮”号战列巡洋舰等,而德国由于缺乏大口径火炮的研制经验,同期完工的“赫尔戈兰”、“国王”号战列舰和“德•弗林格尔”号战列巡洋舰等只能安装305毫米炮,在火力上明显出于下风。当时德国陆军的扩军又获得了政府财政开支的倾斜,德国主力舰的发展顿时陷入低谷。虽然德国战列巡洋舰队后来在日德兰海战中表现异常出色,但是并不能挽回德国海军在整体实力上的劣势地位。

美国的“德克萨斯”和“纽约”号战列舰,以及日本的“金刚”号战列巡洋舰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海军竞赛,她们已经准备配备356毫米主炮。作为回应,英国开始设计381毫米舰炮。德国海军部同样忧心忡忡,于1911年7月责成克虏伯公司研究340毫米舰炮的可行性。1911年8月4日,德国海军大臣提尔皮茨命令在9月1日前详细的对350、380和400毫米舰炮进行考察,以便为1913年开始的强火力战列舰建造计划装备足够威力的大炮。德国海军面临两难抉择,倘若选择350毫米炮,则火炮的开发进度刚刚赶得上军舰的建造,但到时英美等国可能以及制造出更大口径的舰炮。若选择380或400毫米炮,由于存在较大的技术难度,不可能在1913年计划中为军舰配齐主武器。
一战期间德国海军舰队具有这样的特点——同级别的军舰主炮口径总是小于英国皇家海军的舰艇,从轻巡洋舰到战列舰莫不如此。日德兰海战中,英舰队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装备了381毫米巨炮、另有装备356和343毫米主炮的主力舰参战,而德舰队最大口径主炮却只有305毫米。德国海军非常清楚双方主力舰在火力上的巨大差异,早在日德兰海战之前,德国海军就秘密开工了第一型重炮战列舰——巴伐利亚级。

二十世纪初,欧洲最强大的两个国家,老牌的英帝国和新兴的德意志帝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海军军备竞赛。英国人在舰型的发展上先走一步,对后世战列舰发展影响很大的无畏舰开山鼻祖“无畏”号和第一艘战列巡洋舰“无敌”号都是英国人率先建成服役的。德国人一开始走了不少弯路:德国海军第一级无畏舰拿骚级用的还是往复式三胀蒸汽机,,六座炮塔成6边型布置在舰体四周,最多只能有4座炮塔可以进行侧舷齐射。由于情报失误,德国人还建造了后来证明没有任何作用的装甲巡洋舰“布吕歇尔”号。

1909年,英国海军确定了新的战列舰主炮技术指标,开始设计343毫米/45倍径火炮,身管重达76吨,穿甲弹重635公斤初速为757米/秒。而德国计划于1911年才能完成用于新式军舰的305毫米/50倍径火炮,弹重405公斤初速为855米/秒,威力比英国343毫米炮弱20%左右。英国随即开工了大批343毫米炮军舰,如著名的“猎户座”号、“铁公爵”号战列舰和“狮”号战列巡洋舰等,而德国由于缺乏大口径火炮的研制经验,同期完工的“赫尔戈兰”、“国王”号战列舰和“德•弗林格尔”号战列巡洋舰等只能安装305毫米炮,在火力上明显出于下风。当时德国陆军的扩军又获得了政府财政开支的倾斜,德国主力舰的发展顿时陷入低谷。虽然德国战列巡洋舰队后来在日德兰海战中表现异常出色,但是并不能挽回德国海军在整体实力上的劣势地位。

美国的“德克萨斯”和“纽约”号战列舰,以及日本的“金刚”号战列巡洋舰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海军竞赛,她们已经准备配备356毫米主炮。作为回应,英国开始设计381毫米舰炮。德国海军部同样忧心忡忡,于1911年7月责成克虏伯公司研究340毫米舰炮的可行性。1911年8月4日,德国海军大臣提尔皮茨命令在9月1日前详细的对350、380和400毫米舰炮进行考察,以便为1913年开始的强火力战列舰建造计划装备足够威力的大炮。德国海军面临两难抉择,倘若选择350毫米炮,则火炮的开发进度刚刚赶得上军舰的建造,但到时英美等国可能以及制造出更大口径的舰炮。若选择380或400毫米炮,由于存在较大的技术难度,不可能在1913年计划中为军舰配齐主武器。
9月1日的讨论会上提出了两个方案,第一采用5座350毫米双联装炮塔第二采用4座400毫米双联装炮塔。德国海军武备部长古德萨将军强烈支持第一方案。古德萨称,10门主炮的齐射具有足够的散布密度和平均弹着间距,能够最有效的打击敌战列舰。350毫米炮研制周期短,威力亦足以击穿英舰装甲,是最合适的布局。但是德国舰队舰艇设计部长布鲁克纳从造船技术角度提出了反对意见:5座炮塔布置困难,中央炮塔斜向侧射时炮口距上层建筑较近,炮口风暴容易将探照灯、舰载艇等附属设备破坏(几年后日本的扶桑级战列舰证明了这个观点),5炮塔布局在舰体重量上难以平衡。布鲁克纳主张采用4炮塔方案,并称该方案要比5炮塔方案节省700吨的排水量。但是提尔皮茨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对大型炮塔的轴承制造,火炮是否具有足够的射界和便于装填,主炮弹药库与锅炉舱间距太近可能引起发射药温度过高等安全问题提出了置疑。一时间会议陷入僵局。

古德萨提出了4座350炮塔全水平布置的折中方案,但仍被提尔皮茨以没有前途驳回。与会者逐渐倾向于8门400毫米炮方案。9月24日提尔皮茨再次招集会议,他指出海军对400毫米炮的渴望缺乏理性,更多的是出于对完全压倒英国海军不切实际的幻想,工业界不可能在能够预料的期限内提供如此庞大的火炮。而且从海军舰只的日常勤务和战斗运用来考察,要想掌握从305毫米口径一跃至400毫米口径火炮的操作技能也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如果强制开发400毫米炮,战列舰的排水量将突破3万吨,德国造船业对建造如此大的船还缺乏经验和信心。但是他最后同意将讨论结果报告给德皇威廉二世,由圣上来最终决断。

1911年9月底,提尔皮茨陪同威廉二世到东普鲁士进行一年一度的皇室围猎。在远离柏林烦杂政治事务的清静环境下,提尔皮茨向威廉二世介绍了代号“多拉”的新式战列舰的方案,两套方案均采用类似的舰体的设计,基准排水量均为28250吨,副炮为14门150毫米炮,另有10门88毫米防鱼雷艇炮,采用传统的三轴推进,中央轴为柴油机动力,用以增加续航力,动力系统还备有高效冷却装置。喜好大型军舰的威廉对此很感兴趣,要求提尔皮茨提供更详细的设计结果。年底,提尔皮茨又向威廉二世介绍了两个初步设计,第一个采用5座SM 350毫米/L45炮塔,排水量29000吨,单舰预算造价五千九百七十万帝国马克,第二个采用4座400毫米炮塔,排水量超过29000吨,造价不低于六千万帝国马克。

昂贵的造价使好大喜功的威廉二世也不得不慎重考虑。他向提尔皮茨提出反建议,认为4座380毫米炮塔的战列舰具有最优的性价比。这与在新舰设计中主张不过分增加技术与资金难度的提尔皮茨不谋而合。1912年1月6日,威廉二世决定采用排水量28100吨,安装8门380毫米/L45炮,预算造价五千七百五十万帝国马克的最终方案。这样,提尔皮茨巧妙的利用德皇的权威和对军舰的浓厚兴趣,争取到了自己中意的方案,后来证明,这个选择是完全正确的。

曾经有资料称德国是因为英国海军开工了安装381毫米主炮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才决定建造380毫米主炮战列舰。这是个误解,当德国舰队舰艇设计部长布鲁克纳于1912年1月6日接到设计命令时,他还根本不知道伊丽莎白女王级的存在,更别提详细的技术指标辆,其实伊丽莎白女王级在10个月后才动工兴建。1月16日,德国海军部召开了1913型战列舰技术会议,正式开始军舰的初步设计。后来提尔皮茨获知伊丽莎白女王级的情况后说道:“我们获知英国人增加了军舰的火力和装甲厚度时,我们决定在1912-13年间开工的战列舰主炮口径从305毫米直接放大到380毫米。没想到英国人竟与我们的思路完全一样,也装备了同样口径的大炮来打击我们。”6月底,提尔皮茨向德皇威廉二世展示了新战列舰的1:200设计草图,并受到皇帝的好评。

1912年9月30日,威廉二世正式签署命令从12月20日起为建造T号和“瓦尔特”号替代舰、实为建造巴伐利亚级战列舰计划拨款。为了在外交上争取优势和保密,德国海军将新开工的大型军舰冠以某某替代舰的保密代号,使外界误认为德国海军为替代退役军舰才开工新舰,掩饰了德国海军扩军的真实企图。

德国海军部按惯例进行了招标。东部但泽市的腓特烈大帝造船厂开出了1727万帝国马克的建造费用,工期36个月。汉堡的伏尔锵船厂和布隆-福斯造船厂、基尔的霍瓦尔德船厂以及布莱梅的维泽尔船厂给出的工程费用是2060万帝国马克。最终腓特烈大帝造船厂、伏尔锵船厂和霍瓦尔德船厂竞标成功。1913年6月29日,克虏伯和德国政府投资的大型造船厂克虏伯-德意志船厂在基尔竣工,并很快夺取了1艘巴伐利亚级舰的建造合同。巴伐利亚级战列舰计划建造4艘,实际开工4艘竣工2艘,情况如下

舰名        代号        计划
财年        建造单位        合同订立
日期        开工        下水        竣工
“巴伐利亚”号        T        1913        霍瓦尔德船厂        1913.4.3        1914.1.22        1915.2.18        1916.3.18
“巴登”号        瓦尔特
        1913        腓特烈大帝
船厂        1913.4.1        1913.12.20        1915.10.30        1916.10.19
“萨克森”号        腓特烈三世        1914        克虏伯-德意志
船厂        1913.11        1914.4.4        1916.11.21        未完成
“符滕堡”号        威廉二世        1914        伏尔锵船厂        1914.8.12        1915.1.4        1917.6.20       
“巴伐利亚”号和“巴登”号的开工典礼于1913年9月20日和9月22日举行,但是由于船体材料的供应跟不上进度,实际动工日期要晚几个月。有些资料把这个日期当做两舰的开工日期,其实是不对的

巴伐利亚级沿用了德国大型军舰的长首楼舰型,首楼一直延伸至C炮塔处。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从上至下依次是上甲板、副炮甲板、中甲板、装甲甲板、第一平台甲板、第二平台甲板和底舱板,共7层甲板。舰首有30-300毫米厚的破冰加强筋,舰体从前到后共设145个肋骨站,分成16个主横隔舱,舰体内有6道主纵隔壁将舰内空间分割为各水密舱室,船底为双重底结构,占舰体全长的88%。

巴伐利亚级乘员组编制1158人,其中包括军官32人,军官候补生4人,军官见习学员33人,士官和水兵1083人,另有主厨3人和餐厅勤务兵3人。除此之外,舰上还有1个54人的预备军官队和118名机动替补人员。“巴登”号担任公海舰队旗舰时,舰上还增加了1个117人的司令部编制,包括舰队司令,17名军官及其他人员。这样旗舰“巴登”号上一共有1393人,仅有舰队司令拥有1个约60平米的独立舱室。
巴伐利亚级是第一级采用了三足主桅的德国战列舰。这是因为海上交战距离的不断增加,用于了望和修正炸点的观察哨的位置也必需随之上升。德国战列舰传统的单柱桅虽然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的优点,但抗振性和抗损性差,易产生摇动,无法在其上布置较多的设备。英国已经开始在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上配备中央火力控制系统,德国也要求为巴伐利亚安装同类系统。不难想象,火控系统的瞭望台要比只能占几个瞭望手的平台重的多,而且要求更好的稳定性还需要一定的装甲防护。巴伐利亚级的强力三足桅保证可以在顶部布置了望所,主桅钢管直径900毫米,斜支架钢管直径800毫米,水线至桅顶高达66.02米,水线至天线高66米,至了望所高35米,至桁架高32米。由于三足桅占地面积大,烟囱不得已向后挪了4.2米。

由于巴伐利亚级是作为舰队旗舰设计的,要求具有很强的通讯能力应配备长波电台。最初计划在舰首和4号炮塔后方再安装2根主桅便将天线的长度尽可能的拉长,不过随着技术进步,该设想在军舰进入详细设计前就放弃。

巴伐利亚级乘员组编制1158人,其中包括军官32人,军官候补生4人,军官见习学员33人,士官和水兵1083人,另有主厨3人和餐厅勤务兵3人。除此之外,舰上还有1个54人的预备军官队和118名机动替补人员。

“巴登”号担任公海舰队旗舰时,舰上还增加了1个117人的司令部编制,包括舰队司令,17名军官,84名士官,另增加一直包括7名厨师和服务员的餐饮服务队伍。这样旗舰“巴登”号上一共有1274人,包括正规军人和104名编外人员,舰队司令拥有1个约60平米的带独立卫生间的舱室。由于舰体肿部不设炮塔,巴伐利亚级的军官住舱第一次从舰尾挪到了肿部,这里比原来的位置更干燥明亮,大受欢迎。据说曾有在其他舰上服役的军官仅仅因为巴伐利亚级更好的居住环境要求调来此舰。英国海军后来参观“巴登”号时无不羡慕德国战列舰宽敞的生活空间。

巴伐利亚级战列舰的基本技术指标如下:
排水量分配        技术数据
舰体        8436吨(29.5%)        全长/水线长        180.3/179.4米
装甲        11610吨(40.5%)        最大宽度        30米
武器        3773吨(13.5%)        正常吃水        8.43米
动力        2029(7.1%)        型深(到主甲板)        12.53米
舰上设备        1000吨(3.5%)        底舱至上甲板高        11.58米
给养        629吨(2.5%)        肋骨内舰体容积        27990立方米
锅炉给水        1029吨(3.6%)        双层底容积        2800立方米
标准排水量        28506吨(100.0%)        最大中横剖面积        248.745平方米
满载排水量        32850吨        水线面积        3859.62平方米
                倾覆力矩        3650吨•米
                0.1米吃水变化量        391.75吨

巴伐利亚级的长宽比国王级的5.92上升到5.98,方形系数也从0.592增加到0.623 。巴伐利亚级虽然是国王级的后续舰,在主尺度和排水量增加有的情况下,将火力一举由10门305毫米炮增强到8门380毫米炮,付出的代价仅仅是舰体长了4.7米,宽了0.5米,舰体干舷高度增加了0.5米,排水量大了2750吨而已。由于舰体长度较小,巴伐利亚级保持了国王级强劲的防护,在许多部位还有所加强。380毫米炮塔的重量是305炮塔的两倍,因此特意加强了炮座和附加承力结构。
武器系统

巴伐利亚级战列舰的主武器是4座双联装380毫米炮塔,副炮有16门150毫米炮,布置在两舷的炮廓里,还有10门安装在甲板上防轻型舰艇的88毫米炮。巴伐利亚级的炮塔外观与以往的德国战列舰明显不同,炮塔侧壁呈垂直状,与顶装甲之间通过一段倾斜装甲连接起来。后来这一设计被一直延续下来,未完成的约克级战列巡洋舰以及一战后德国重巡洋舰以上的舰只炮塔外观均与与之相似。由于主炮塔重量较国王级大幅度上升,为了维持重心高度,巴伐利亚级将副炮群降低了一层甲板。

巴伐利亚级主炮塔长13.8米,宽8.9米,高2.8米,炮塔基座直径达10米,回转滚珠轴承直径8.9米,里面有144个165毫米直径钢球作为滚动体。炮塔底部旋转座直径3.7米,从上至下共分7层,全重达1020吨。每座炮塔均备有1具基线长8.3米的Drhl C13型体视测距仪。与众不同的是,测距仪布置在炮塔中前部,而常见的军舰炮塔测距仪往往布置在尾舱。各主炮独立俯仰,每管均备有1台60马力电动机驱动高低机,炮塔的回转动力是2台150马力水压机,它还是回转扬弹机和移弹器的能源。链式推弹机由2台8.4马力电机驱动。弹丸和装药通过两个提弹升井筒提入炮塔尾舱的待发弹舱内。由于德国战列舰主炮发射装药均采用一个黄铜药筒加一个副装药药包的形式,因此射击后将弹壳退出后从抛壳窗抛出炮塔,同时对炮塔内进行强制通风排去有毒废气。值得一提的是,巴伐利亚级的主炮塔尾舱内备有8发待发弹,对提高火炮的战斗射速很有帮助,但不可避免的增大了炮塔的体积和重量,炮塔被击穿后殉爆的风险也上升了。黄铜药筒有利于提高射速和安全性,但是增加了重量。巴伐利亚级所携带的黄铜药筒空重就有43吨。根据英国海军炮术学校后来对“巴登”号的实验,主炮只需23秒即可装填完毕,比伊丽莎白女王级快了13秒。

每门副炮装有1台6.5马力电动扬弹机,供弹速度达18发/分。

和同时代的主力舰一样,巴伐利亚级也装有水下鱼雷发射管,舰首1具,侧舷各2具。鱼雷管口径600毫米,全长7.9米。艏部发射管位于水线下方5.8米的艏艉中心线上,水平布置,侧舷发射管位于水下4米,管口向下倾斜2度,向舰艏方向倾斜20度。发射G型蒸汽动力鱼雷,鱼雷长7米,重2194公斤,装药250公斤,28节航速时的射程为13000米。每鱼雷管备雷4条。鱼雷采用气压4公斤的压缩空气发射方式,每个鱼雷室均有1台80马力电动空气压缩机为其提供动力。

巴伐利亚级在前桅楼了望所顶部、前部舰桥司令塔顶部和后司令塔顶部各设1个2X2米见方的射击指挥所,装甲厚25毫米,其顶部有1具可全向回旋的2.8米体视式主炮射击测距仪,备有电热除霜除湿系统,提高了观测系统的使用寿命和环境适应性,在两舷装有3米副炮射击测距仪,全舰一共有12具光学测距机。
巴伐利亚级战列舰的火炮武器性能
型号        SK LС/13        SK LС/06        Flak С/13
口径, 毫米        380         149,1         88
身管重, 公斤        76200
(77500,包括炮尾)        5730
(6120,包括炮尾与炮架)        1225
身管长, 倍径        45        45        45
火炮全长, 毫米        17100        6710        3960
身管长, 毫米        16110        6326         
药室长, 毫米        2084         1150        
药室容积, 升        270,0        21,7       
膛线缠距        30        30         
膛线数        100        44         
阴线深, 毫米         3,80         1,75        
阳线宽, 毫米         5,74或7,73(确切情况有待进一步考证)        6,14        
阴线宽, 毫米        6,20或4,20        4,5       
火线高, 毫米        A炮塔:8690
B炮塔:11860
C炮塔:9580
D炮塔:6430        5500         
高低射界, 度        -8/+16        -8/+19        -10/+70
最大射程, 射角
        20250(16)
23200(20)
1917年巴伐利亚级进行了改进将主炮最大仰角增加到20度,俯角降低到5度        14945(19)        11800(45)
装填角度, 度        +2,5         不限        不限
弹丸重, 公斤        750        45.3        10
穿甲弹炸药重, 公斤        23.5        3.0        0.09
榴弹爆炸药重, 公斤        67.1        4.4        2.3
发射装药全重, 公斤
发射药重, 公斤
药筒重, 公斤        245
183
62        22.5
13.7
8.8         5.6
初速, 米/秒        800        835        890
射速, 发/分        1,5-2        7        10

由于德国出色的金属加工和火炮制造水平,380毫米/L45炮要比英国的381毫米/L42炮轻25吨,炮口处身管壁厚仅有90毫米。巴伐利亚级主炮炮口动能较英国381毫米炮略大,由于采用了轻弹高初速组合,15000米以内的弹道性能较好,距离再远时,炮弹将因为速度损失过大丧失较多的侵彻威力,并且更容易受到横风的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英国381炮和德国380炮的穿甲弹射表来对两者进行简单的比较


英国381毫米/L42炮        德国380毫米/L45炮
弹重871公斤,初速732米/秒        弹重750公斤,初速800米/秒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2        721        0.17        0.22        0.52        226.39         2        786        0.15        0.18        0.47        231.67
5        704        0.49        0.51        1.29        215.84         5        764        0.41        0.45        1.20        218.89
10        676        1.02        1.08        2.64        199.01         10        730        0.85        0.93        2.43        199.84
15        649        1.57        1.70        4.01        183.43         15        696        1.32        1.48        3.72        181.66
20        622        2.16        2.44        5.51        168.49         20        663        1.84        2.11        5.11        164.84
25        597        2.76        3.20        6.98        155.22         25        631        2.38        2.82        6.54        149.31
30        572        3.45        4.09        8.63        142.49         30        601        2.95        3.61        8.03        135.45
35        549        4.11        5.03        10.23        131.26         35        572        3.56        4.50        9.61        122.69
40        525        4.86        6.13        12.01        120.03         40        544        4.22        5.49        11.24        110.98
45        504        5.66        7.32        13.83        110.62         45        517        4.97        6.66        13.06        100.23
50        484        6.51        8.59        15.69        102.02         50        492        5.70        7.94        14.89        90.77
55        465        7.37        10.05        17.68        94.17         55        469        6.53        9.36        16.83        82.49
60        447        8.35        11.64        19.79        87.02         60        448        7.44        10.96        18.89        75.26
65        432        9.39        13.34        21.95        81.27         65        429        8.38        12.69        21.01        69.02
70        417        10.43        15.20        24.19        75.73         70        411        9.44        14.68        23.35        63.35
75        404        11.64        17.25        26.63        71.08         75        396        10.51        16.74        25.68        58.81
80        393        12.85        19.39        29.10        67.26         80        384        11.72        19.02        28.20        55.30
85        384        14.16        21.62        31.66        64.22         85        374        12.97        21.38        30.77        52.45
90        377        15.57        24.00        34.37        61.90         90        365        14.30        23.86        33.45        49.96
95        371        17.01        26.41        37.11        59.94         95        359        15.75        26.48        36.30        48.33
100        367        18.54        28.91        39.98        58.66         100        355        17.27        29.12        39.22        47.26
105        364        20.25        31.53        43.08        57.70         105        352        18.88        31.81        42.25        46.46
                                                110        350        20.57        34.53        45.40        45.94

各栏目说明,1,射程 单位/链,即0.1海里=185米 2,弹丸着速 米/秒3,射弹在该射程对应的射角 4,射弹在该射程的着角5, 飞行时间/秒6,弹丸动能,单位兆焦耳

不难看出,德国火炮在的弹道更平直,但是由于弹丸太轻,在弹道上的速度损失特别明显,在弹丸动能上特别是在中远距离上始终不及英国火炮。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大口径舰炮均使用了横楔式炮闩,而其余国家都采用了使用发射药包的螺式炮闩。

装甲防护系统


巴伐利亚级战列舰的装甲防护是同时代最强的,采用了传统的穹甲式装甲舱布局。该级舰的装甲分部非常复杂,其侧舷弹道防护由舯部的主防御区与艏艉的次级防御区组成。

A炮塔至D炮塔间的主防御区间全长达到了舰体的58%。其侧舷防护如下:最上层的是副炮位的170毫米装甲,副炮甲板至中甲板之间的侧舷的上装甲带厚250毫米,然后是350毫米厚的主装甲带,主装甲带全高3720毫米,其下部分逐渐减薄至170毫米,一直延伸至标准吃水线一下1700毫米处,下部装甲带再往下是16毫米厚的外壳板。主装甲带安装在50毫米厚的坚固框架上,彼此之间采用榫头连接,提高了接头部分的抗打击能力和装甲带的整体性。

舯部舰体内第一道纵隔壁布置了30毫米的防破片装甲。各副炮炮位间以20毫米厚装甲板隔为独立的战斗室。A、D炮塔处的艏艉横装甲板厚300毫米,两侧的装甲板削薄到200毫米。主炮塔基座的防御装甲相当复杂,突出在装甲舱之外的侧壁装甲厚350毫米,A、B和C炮塔包围在装甲舱之内的前方装甲侧壁厚250毫米,上甲板与副炮甲板之间的后部装甲侧壁厚170毫米,其下副炮甲板与装甲板间侧壁厚80毫米,再向下由于已有多层装甲板的保护,仅敷设了25毫米的防破片装甲板。D炮塔上甲板与副炮甲板之间的后部装甲侧壁厚200毫米,其下副炮甲板与装甲板间侧壁厚115毫米。

各主炮塔正面装甲厚350毫米,侧面厚250毫米,顶部厚100毫米,炮塔正面与顶部之间的倾斜装甲厚200毫米,后部装甲厚290毫米。巴伐利亚级的主炮塔防御嫌不足,特别是正面和两侧的顶部侧装甲在敌战列舰打着角远程射弹的打击下特别脆弱。但是德国二战前开工的两型战列舰仍然沿用了这种存在明显缺陷的设计。

主防御区内还包括前后司令塔。巴伐利亚级的前部司令塔前装甲厚350毫米,侧装甲厚240毫米,顶部厚100-150毫米,后部装甲厚250毫米,向下削薄至240、70毫米。司令塔通过一个筒形升降梯与舰内连接,外筒装甲厚100毫米。后部司令塔侧装甲厚170毫米,顶装甲厚80毫米,升降梯装甲外筒厚80毫米。三足桅顶部的了望所侧壁厚25毫米。

由于一战期间炮战距离较近,炮弹着角较小,不容易击穿水平舰体,当时又不存在飞机的威胁,巴伐利亚级的水平装甲很薄,主防御区内上甲板装甲厚30毫米。巴伐利亚级的烟囱采取了额外的保护,烟道通过40毫米厚的带孔装甲穿透甲板,倾斜烟道的上方甲板也加厚的40毫米。作为主水平装甲的装甲甲板厚度也仅有30毫米,两侧与宆甲的连接部以50毫米装甲板予以加强,宆甲厚30毫米。

主防御区外的次级防御也布置了相当强的装甲,舰首主装甲带向前至第131号肋骨间侧装甲厚达200毫米,第二平台甲板厚达60毫米,131至137肋骨间侧装甲厚150毫米,再向前14米至舰首间的水线侧装甲厚30毫米。尾部侧装甲厚度也达到了200毫米,宆甲厚20毫米,舵机舱设置了170-120毫米的装甲予以保护,其他部分的隔壁与甲板厚度为6毫米。

巴伐利亚级装甲板均为克虏伯镍合金表面硬化板材,该装甲于20年代初由著名的军火巨头克虏伯公司开发成功,是镍铬合金钢的一个变种,化学成分包括:碳0.35%,镍3.9%,铬2.0%,锰0.35%,硅0.07%,有害元素磷和硫的含量分别控制在0.025%和0.02%以下。表面采用气相法渗碳,背板保持了比较好的柔韧性,被弹丸击中后,不像常规渗碳装甲的背板那样容易开裂、崩落掉块。巴伐利亚级装甲全重11410吨,占排水量的40.4%,强劲的防护性能可见一斑。

巴伐利亚级的水下防御系统以防鱼雷隔舱为基础,防鱼雷装甲隔板厚50毫米。


巴伐利亚级具有很强的排水能力,有利于军舰战伤进水后的抢救,其主排水管直径达350毫米,分为5组,管口分别置于弹药库、轮机舱等大容积要害舱室的底部。,另有直径120和70毫米的排水歧管通往除油舱和水舱的水线下各舱和双层底舱。具体技术指标如下:

级别        排水泵类型        数量        单台流量
(立方米/小时)        总排水量
(立方米/小时)        备注
德国巴伐利亚级        主冷凝水
循环泵        3        1200        3600        另有5台小泵排水量合计366立方米/小时,全舰总排水流量11166立方米/小时
        辅冷凝水
循环泵        2        900        1800       
        应急排水泵        6        900        5400       
英国皇权级        主冷凝水
循环泵        4        1500        6000        另有14台辅助泵排水量合计875立方米/小时,全舰总排水流量10375立方米/小时
        辅冷凝水
循环泵        2        300        600       
        应急排水泵        3        500        1500       
        蒸汽喷射泵        7        200        1400       

该舰的注排水系统能够在15分钟内纠正5度的舰体横顷。巴伐利亚级是第一级装备533毫米进水管的德国战列舰。该舰的通海阀连接在进水管上,共有15个金士顿通海阀,其中侧舷10个,用于淹没煤舱等大容积舱室,艏部和艉部分别有2个和3个,主要用来向平台甲板注水或使军舰保持艏艉平衡。通海阀由液压驱动,可由下层甲板的控制室发出打开信号,紧急情况下也可人力现场开启。每座主炮塔弹药库内有4台应急注水泵,进水管直径300-430毫米,单台排水量900立方米/小时。一旦炮塔有起火爆炸的危险,可以立即向内注水,5分钟便可将最危险的火药舱全部淹没。军舰入坞后,还可从舷外引入弹药库应急注水管(顺便说一句,二战期间德国“格奈森诺”号战列舰就是在浮船坞内被英国轰炸机命中前部弹药库爆发后退役的)

巴伐利亚级具有完善的消防系统。主消防水管直径140毫米,分支水管直径为120和70毫米。全舰分划为4个防护区域,有3台蒸汽喷射泵为消防系统提供动力,艏舯艉部各1台,每台泵流量为75立方米/小时,系统水压6个大气压。舰员可以利用战位附近的消防报警盘向舰桥发出警报和启动消防系统。其中后两台泵还为洗衣房烘干机提供能源。另外尾部舵机舱附近还有1台辅助消防泵,流量为36立方米/小时。

巴伐利亚级备有冷库和以液氨为冷媒的冰机设施。冷库用来保存肉类和新鲜蔬菜,共有艏艉各一台冰机装置,每台冰机可以在水温不超过30度,气温不超过35度的情况下,将弹药库温度保持在30度以下,将冷库温度保持在4度左右,并具有7公斤/小时的制冰能力。
动力装置

作为内燃机的发明国,德国在柴油机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与蒸汽轮机相比,柴油机推进机组结构简单不需要主锅炉、燃烧器、冷凝器和工质输送管道等复杂辅助机械设备,启动和运行操作更加方便,其较低的油耗率也能使舰艇获得更大的续航力。德国在多艘试验船上尝试安装柴油机,也取得了一定成功。并试图在国王级战列舰上正式安装(未实施)。

但是柴油机却无法满足战列舰独特的战术需求。倘若使用一台功率较低的柴油机驱动中央螺旋桨,那么必需在两侧配备更大功率的蒸汽轮机。而且必需在三根主轴间配置齿轮分动箱,以使军舰高速航向时由两侧汽轮机向中央螺旋桨输出动力。这将极大增加传动装置的复杂程度。而且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2000马力级以上的柴油机对蒸汽轮机已经没有重量优势。1912年德国功率最大的柴油机仅为2000马力,而战列舰至少需要12000马力的柴油机推进机组。最终巴伐利亚级不得不选择了单一的蒸汽轮机动力。

巴伐利亚级安装了14台桑尼克罗夫特/舒尔茨式细管径三锅筒水管锅炉,每台锅炉均布置在独立的水密锅炉舱内,前部燃油锅炉舱与后部混烧舱间布置辆锅炉控制室。除最前部一排3台锅炉为燃油炉外,其余11台均为油-煤混燃炉。德国人出于本国煤资源较丰富,而石油大部依赖进口的实际情况考虑,在锅炉的搭配上做出了这样的处理。每台燃油锅炉有3台燃油输送泵,混燃锅炉则只有1台。巴伐利亚级舰锅炉系统性能如下:工作压力16个大气压,炉篦总面积116.6平方米,油-煤混燃炉受热总面积5830平方米,燃油炉受热总面积1833平方米,锅筒最高液位和最低液位给水总容量分别为126和56立方米。为向锅炉提供足够的空气,巴伐利亚级总共布置了14台引风机,每台均由2台透平机驱动。其中3台布置在装甲甲板下的舱室内。

为了增加烟气排气自然吸力和将烟气送到更高的地方,减轻对甲板和上层建筑的污染,“巴伐利亚”号布置了2根高达24米的烟囱。值得一提的是,巴伐利亚级战列舰安装了2套海水制淡设备。该设备为锅炉蒸发式,每套均有2台蒸发器、水泵和1台冷凝器组成,另有2台饮用水过滤器。1套布置在舰体舯部的舱室里,周围是锅炉舱,另1套安装在尾部轮机后部。单台设备额定制淡量为每天150吨,足够舰上锅炉给水和人员饮用水之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舰员的生活舒适性。不过波罗的海和北海均不宽阔,再加上英国舰队的封锁,巴伐利亚级从未有机会到大洋进行过远航,德国海军又长期困在港内,舰上淡水其实一直不缺。

巴伐利亚级战列舰可携带燃煤3560吨,其中1740吨位于在侧舷装甲甲板以下,1020吨位于在纵装甲隔舱外,剩下的800吨位于纵装甲隔壁内。德国设计师认为把煤仓围绕在主炮弹药和军官住舱外,可以将其纳入侧舷弹道防护体系,但是距锅炉舱相对较远的煤舱则不易快速向锅炉输送燃料。舰内还有620吨重油,布置在独立的双层油舱内,侧舷各有1台低压输油泵,工作压力2公斤。军舰的续航力为5000海里/12节,4485海里/15节,3740海里/17节和2390海里/21节,对于暂时没有远洋作战要求的德国公海舰队来说已是绰绰有余了。

巴伐利亚级战列舰安装了3台帕森斯冲动式齿轮减速蒸汽轮机,每台机组包括高压、中压和兼做倒伡机组的低压汽轮机个一台,单台机组均备有独自的冷凝器(换热面积1050平方米)、压力循环润滑系、滑油风冷散热器及其他附属装置。为了提高汽轮机在中压工况下的效率,还在高-低压机组间增加了蒸汽膨胀器。军舰巡航时旁路掉膨胀器,蒸汽乏汽从高压机组派出后直接引入低压机组以充分利用蒸汽能量。

动力装置总功率56000轴马力,倒伡最大功率15600轴马力,主轴转速205转/分。轮机舱进行了仔细的分划,每台汽轮机均布置在独立的水密纵隔舱内,高低压汽轮机间又用隔壁分割开。

巴伐利亚级采用了三轴三桨并列双舵的推进方式,右舷螺旋桨右旋,中央和左舷螺旋桨左旋。推进器为青铜制三叶螺旋桨,直径3.88米,应特别说明的是采用了高效率的径向不等螺距设计,桨稍螺距3.65米,叶中螺距3.5米,螺旋桨投影面积7平方米。螺旋桨叶梢厚度11毫米,叶根厚度133毫米。根据英国造船师后来对“巴登”号的研究,德式不等螺距螺旋桨推进效率比英国的常规定距桨略,重量增加约1~1.5%,中央螺旋桨推进效率为0.56.侧舷桨为0.6。主轴采取了战列巡洋舰的安装方式,即尽量缩短主轴在舰体外的的湿润长度,取消了舰体外主轴支架,以减少阻力。不过该设计后来证明得不偿失,增加的舰体湿润面积在中低速时带来的摩擦阻力更大,而且由于螺旋桨离舰体太近,来流更加紊乱,影响螺旋桨的实际效率。巴伐利亚级在主轴转速260转/分时的航速为21节。从巴伐利亚级舰的试航情况可以详细了了解该级舰动力系统的性能:

1916年9月9月,“巴登”号试航情况一览
航速(节)        主轴
(转/分)        总功率
(轴马力)         混燃锅炉压力
(大气压)        锅炉压力
(大气压)
22.301        259         52815        
6.19


237         38130         16.08        16.1

208         24978         16.05        16.07

169         13130         16.02        16.04
12.451         132         6208         16.01        16.02
试航标称28500吨,试航水域深34-35米,海风东南东3级,气压745毫米汞柱,艏\舯\艉部吃水分别为8.410\8.520\8.455米

1916年12月13日,“巴登”号试航结果
航速(节)        转速
(转/分)        总功率
(轴马力)        混燃锅炉压力
(大气压)        锅炉压力
(大气压)
水深35米
22.086        261        54113        16.19        16.16
20.931        236        38574        16.09        16.15
18.250        201        22981        16.04        16.07
15.095        166        13056        16.02        16.03
11.983        131        6574        16.00        16.03
水深25米
21.803        260        54746        16.20        16.17
20.661        234        38569        16.08        16.15
17.844        198        22935        16.03        16.07
14.516        163        13024        16.04        16.04
试航标称排水量30780吨,海风南南西6级,气压737.6毫米汞柱,艏\舯\艉部吃水分别为9\9.02\9.01米 不拿看出,巴伐利亚级略带中垂,即肿部吃水较艏艉略深。

巴伐利亚级采用了双主舵操纵系统,两面舵的面积各为38.36平方米,舵轴与舰体夹角6度,与水平面夹角12度。各舵均以蒸汽机为动力,通过蜗杆-蜗轮传动机构由舵机舱前部的操舵室进行控制。紧急情况下也可人力操舵,但实际操作非常困难。最大舵角35度,舵从正舵位置打到满舵位置仅需15秒。当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以21节航速进行满舵转向时,战术回转半径较小,仅为320米,有利于在海战中尽快占位。军舰具有较好的航向操纵响应性,21节航速舵角35度时航行50米内即开始转向,低速时最多延迟100米即开始转向。由于舰体重量很大,惯性很大,操纵滞后较驱逐舰之类的轻型舰艇慢,操舵需要很高的技巧。例如军舰需要右转8个罗经点时,需向右转3圈舵轮,军舰接近预定航向时,迅速左舵打到底,舰体逐渐停止转向后再快速回舵,以防止军舰转向超偏或不到位。只有操作老手才能够根据经验只需几次转舵就能迅速准确的把军舰的航向控制好。军舰在全速前进时若下达全速倒伡命令,轮机只需1分半钟即可完成转换,军舰向冲780米即可停住。

巴伐利亚级舰有3个主锚,各重8380公斤,艏部左舷2个右舷1个,其中左舷2号锚为应急锚,用一条短锚链固定在甲板上,紧急情况下如主锚走锚时可将固定绳砍断将锚抛下,只不过想重新起回应急锚就得费一番功夫了。主锚链连锁直径750毫米,长达525米,全重66740公斤,艉部两舷各有1个辅锚,重4000公斤。锚机均为电动蜗杆-蜗轮式,直接在甲板工作面上操作
辅机及电力系统

巴伐利亚级的主电站是4台汽轮发电机组,单台转速2000转/分时额定功率400千瓦,电制为220伏33赫兹交流电。应急机组2台单台功率400马力的柴油发电机组,输出功率300/400千瓦。各发电机组均并入全舰电网,每个发电机舱均布置有4个配电板,在舰的艏艉及两舷舱室内,还有附加的配电设备。电网主要为以下设施供电:主炮射击指挥仪回转装置,主炮塔扬弹机和推弹机、主炮电液驱动装置、副炮回转装置和输弹装置、空气压缩机、2台锚机、2套主电动吊艇柱、16台甲板绞车、各电动风扇、6台主排水泵、8台110厘米探照灯、生活水泵和机械维修车间的车/钻床等。另外,电网的强动力电经变电后,还向一些信号设备提供能源。有4台变压器输出50伏交流电,专供弹道解算器、电气操纵装置和舰内电话系统,消防注排水系统也使用该路电源供电。无线电通讯装置有两套独立的交流电源。

与其他大型军舰一样,巴伐利亚级也携带了多艘小型勤务艇,类型和性能如下:
类型        数量        长(米)        宽(米)        型深(米)        排水量(吨,包括燃料)
司令艇        1        15.2        2.82        1.54        10.9
舰长摩托交通艇        2        14.5        2.7        1.34        10.9
摩托小艇        1        7.6        1.86        0.895        1.685
蒸汽交通艇        1        10        2.68        1.27        7.236
划艇        3        14        3.6        1.19        5.6
小艇        1        6        1.9        0.77        0.995
拖靶艇        4        6        1.9        0.77        1.045
巴伐利亚级侧舷的主吊艇柱可以以20米/秒的速度,收放13700公斤重的摩托艇。其他的小艇可以通过另外15副轻型吊艇柱收放。

“萨克森”号和“符滕堡”号舰体比姊妹舰加长了2.4米,而且“萨克森”号中央轴使用柴油机推进,柴油机功率10000马力,应急功率可达12000马力,混合动力装置总重2224吨,比全蒸汽动力增加了近200吨重量。由于柴油机比蒸汽轮机高,因此“萨克森”号柴油机舱比另两个机舱高出1米,突出部分增加了80毫米侧装甲防护。“符滕堡”号则准备将艉部舵机舱外围装甲加厚到200毫米。两舰均采用了1914式主炮塔设计,把主炮最大仰角增加到20度。“萨克森”号与“符滕堡”号下水后,德国在陆地战场上已日现颓势,海上则完全依赖潜艇战。大型军舰建造工程的供应经常被紧急开工的潜艇打断,由于钢铁产量不足,主装甲板的生产计划迟迟不能完成。德国海军期望两舰能够于1917年春完工,可是直到1918年1月海军部与造船工业界举行了联合会议后,才发现巴伐利亚级后续舰的工程存在太多问题,已基本出于停工状态。由于看不到两舰有服役的希望,德国海军把7门380毫米主炮改为海岸炮,已经安装完毕的柴油发电机组的柴油机也被拆下挪用做U-151和U-157号潜艇的主机。

1918年上半年,“萨克森”号与“符滕堡”号完全停工,此时两舰的施工完成量已达到了10800吨和10930吨,舰体工程完成率达90%。“萨克森”号已经完成了4个主炮座圈和部分上层建筑的工程。德国投降后根据凡尔赛和约,两舰于1919年11月3日被开除德国海军序列,并于次年出售解体。1921年,“萨克森”在基尔“符滕堡”在汉堡被拆毁。
服役历史

1916年3月18日,“巴伐利亚”号服役后首先进行了试航,乘员开始逐步熟悉如何操作这艘德皇陛下最大的军舰。5月31日,“巴伐利亚”号结束试航开始进行战术训练,这一天德国舰队主力正在日德兰拼死作战,而“巴伐利亚”号却无法参战支援。德国海军规定,除非英国主力舰队攻击威廉港的德国舰队或试图在德国北海沿岸登陆才允许出动战斗力尚不全面的“巴伐利亚”号。7月15日,“巴伐利亚”号正式加入德国海军第三战列舰队第五分队,成为继“国王”号、“大选帝侯”号、“边境总督”号和“王储”号后的分队第5号舰。7月25日,锚泊在威廉港的“巴伐利亚”号在接受了巴伐利亚亲王路德维希亲王三世的登舰检阅。

进入8月后,除重伤的“德弗林格尔”号和“赛德利茨”号还在修理外,在日德兰海战中受创的德主力舰只已全部修复重新入列。舰队司令舍尔中将又想出海向英国舰队挑战。舍尔计划在海上布置一条潜艇警戒线,以“巴伐利亚”号、“边境总督”号、“大选帝侯”号战列舰和“毛奇”号和“冯•德•塔恩”战列巡洋舰号编成一个前卫群,由弗雷德里克•彼•戴克少将指挥,在主力舰群前20海里前活动,公海舰队其余14艘战列舰跟进。舍尔认为前卫群的火力足以消灭在海上的英国小舰队或者与英国海军贝蒂中将的战巡编队抗衡,而且可以作为诱饵引出英国主力舰队。

8月18日晚上9点,德海军舰队秘密出海。但是由于英国人破译了从俄国送来的从“马格德堡”号上缴获的德国密码,英国大舰队司令杰利科上将获知了舍尔的计划,由于本人不在港内,命令贝蒂中将指挥舰队先于德国人几个小时从斯卡帕弗洛出港迎战,自己则搭乘“皇家”号轻巡洋舰于8月19日早上与其会和并重掌指挥权。英国主力舰队有29艘战列舰和6艘战列巡洋舰,其中8艘装备有381毫米炮。双方的基本战术部署和思想惊人的相似。杰里科也在德国舰队可能出没的海域部署了25艘潜艇。贝蒂的6艘战列巡洋舰和第5中队的5艘高速战列舰也编为前卫群,超前主力舰群30海里活动,另配属了特拉维特准将的5艘轻巡洋舰和20艘驱逐舰。

8月19日,能见度良好,是进行海战的好天气。凌晨5时05分,英国潜艇击伤德国“威斯特法伦”号战列舰并迫使其退出战列返航,随后E-23大胆浮出水面用无线电向杰里科报告了德国舰队的编成和确切位置,出师不利动摇了舍尔的决战信心,但是他并没有立即下令返航。E-23德国潜艇首先与英舰队前卫群触发了遭遇战,清晨6时英军“诺丁汉”号轻巡洋舰被德U-52号潜艇的三条鱼雷击中沉没。6时15分,杰里科从海军部获知情报,称德国舰队在他南方200海里处。此时双方正以32节的相对航速互相接近,预计到下午一两点即可能爆发战斗。但是刚刚沉没的己方轻巡洋舰让杰里科忧心忡忡,担心德国潜艇和雷场的威胁。直到早上9点,巡洋舰指挥官古德诺斯少将建议转向后,杰里科才命令全军转向东南方,迎击德国舰队。不久,海军部又发来电报称按现在双方的航迹判断,到下午2点左右,德舰队将驶至距杰里科40海里处。英舰队在日落前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战斗,由于德舰队距基地较远,贝蒂的战巡舰群也与充分的空间活动,可以向德舰队后方迂回拦截,一举将德舰队全歼。

中午时分,德国L-13号齐柏林飞艇发现了英国前卫群的轻巡洋舰,但是误将其报为战列舰。舍尔获知情况后极为失望,他可不敢随便招惹英国主力舰群,于中午12时15分命令全舰队改回东南航向返航,避开了正在接近的英国舰队。随后再没有飞艇发送来的敌情通报,但是一艘德国潜艇不久再次发现了舍尔以北65海里处的英舰队。可以说,正是由于L-13阴差阳错的误报,使德国舰队避免了一次灾难。但是德U-63和U-66号潜艇被击沉。下午4时,杰杰里科获知舍尔已经放弃作战遂命令主力舰队调转船头返航,一次与日德兰规模相当的海战还没有开始便结束了。这还不是终结,英前卫群的轻巡洋舰还在继续追击敌人,“法尔茅斯”号巡洋舰16时52分被德U-63号潜艇的2条鱼雷击中,不得不拖带返航,第二天由被U-66的2条鱼雷击中,沉没。特拉维特准将的轻巡洋舰于晚上17时45看见了南撤的德国舰队,但是已经没有任何机会与其交战了。
“巴伐利亚”号的主炮没有找到展表威力的时机,不过一旦落入英国舰队的圈套中,力量对比明显处于劣势的德国舰队必定凶多吉少。此次行动中虽然水面舰艇没有交火,但是双方的潜艇,飞艇等新兵器又一次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从此以后,德国海军将北海战区作战重心从舰队决战调整到以潜艇为主进行破交战和以驱逐舰鱼雷艇进行的破袭战上来。英国海军也决定尽量不在北纬55.5度以南使用主力舰队,以避开德国潜艇的威胁。有意思的是,战前英德两国花大价钱打造的舰队现在反倒成了看客。


不过在波罗的海,德国海军对俄国海军占据相当大的优势。而且德国陆军在西线已经与英法联军打了3年的阵地战,战局呈胶着状态难分胜负。而德军在东线对俄军则连战连捷,德国最高统帅部遂将注意力转向东方,试图通过几次决定性的胜利,迫使俄国割让土地并退出战争,以便将全部资源投入西线战胜英法。

在这种战略思想指导下,德皇威廉二世于1917年9月17日批准决在波罗的海里加湾进行一次海陆空联合进攻行动,计划占领里加湾的以北的赫塔格拉湾沿岸及外海的波罗的海诸岛,消灭或驱逐在这一带频繁活动的俄海军轻兵力,进而威逼俄国首都彼得格勒或将其一举攻克,代号阿尔比翁行动。德军为实施这次战役调集了近300艘舰艇,其中有10艘战列舰、1艘战列巡洋舰和9艘轻巡洋舰,另有56艘驱逐舰,约100艘扫雷艇和许多轻型舰艇,总兵力占德海军兵力70%左右。德国陆军由第8集团军司令官奥斯卡•冯•戈特将军统一指挥,登陆部队为又加强了2个步兵团的第8集团军第42步兵师,另外还配属了5个重炮连和几个突击营和工程工兵营,以及迫击炮、战斗工兵和汽车等分队,合计24600人,220挺机枪和54门火炮和12门迫击炮,1400辆各型车辆和5000匹马,登陆部队还携带了够用30天的弹药和补给品。由于里加湾密布俄军水雷,又有岸炮掩护,再加上对俄国海军可能出动塞瓦斯托波尔级战列舰拦截的担心,德军的护航主力舰群是清一色的无畏舰:海上编队由厄哈德•施密特中将统一指挥以“毛奇”号为旗舰,施密特中将还指挥了1915年8月突入里加湾的行动,对波罗的海的战场环境非常熟悉。威廉•苏雄中将指挥的第4中队5艘恺撒级战列舰,即“凯撒”号、“皇后”号、“腓特烈大帝”号、“阿尔伯特亲王”号和“路易波特尔亲王”号,和贝伦克中将指挥的第3中队4艘国王级,即“国王”号“大选帝侯”号、“边境总督”号和“王储”号以及“巴伐利亚”号担任远程护航和对岸炮轰任务。另有94架岸基和水上飞机以及6艘飞艇进行空中支援。

然而,此次作战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使德国主力舰队再一次进入作战状态,以维持已经比较低落的水面舰艇官兵士气。德国总参谋长鲁登道夫将军在回忆录中直言不讳的写到“对于海军能够有机会主动参战,我感到满意。舰队长时期的低迷助长了社会民主党分子在水兵群体中的反战和其他反动政治活动。由于总是不能参加战斗,舰队人员对祖国和战争缺乏认同感。将年富力强的海军指挥军官和轮机官兵从战列舰调往潜艇不应是一支‘蓝水’海军的所作所为。新的军事行动必将提升和巩固海军的战斗精神。”不难看出鲁登道夫对德国海军冲出北海,重返大洋仍旧充满希望。但是从历史及其发展趋势上看,德国海军从来没有,也永远不可能成为一支真正的“蓝水”海军了。

10月11日夜,德国舰队主力和运输船队秘密从利耶帕亚出港,在第6和第8驱逐舰队的护航下,小心翼翼的绕过自己布设的水雷,驶往登陆地域。12日凌晨2点,德国舰队旗舰“毛奇”号驶抵塔加拉赫湾以北9海里预定的“德尔塔”点后,德国主力舰队停航,技艺高超的冯•罗森博格上校率领的扫雷艇队前出,为主力舰群前开辟了一条宽1200米的安全航道。“凯撒”号、“皇后”号、和“路易波特尔亲王”号射击汉达维角的拥有4门152毫米炮的俄军第45号炮连,“腓特烈大帝”号、“国王”号和“阿尔伯特亲王”号射击采勒尔角的俄军第43号炮连,该连的火力最为强大,有4门305毫米/L52炮。 “巴伐利亚”号的任务是轰击塔加拉赫湾的第34号俄军120毫米岸炮连(4门),该连的火力掩护着德国预计登陆地点萨尔玛岛的海岸。12日5:30天还未明,“巴伐利亚”号正向预定海域的射击阵位全速前进,突然一次猛烈的爆炸震撼了全舰。很快有报告称水面上发现不明潜艇潜望镜,150毫米副炮开始向四面八方狂射,试图击退偷袭的俄国潜艇。“毛奇”号上的施密特中将忧心忡忡,“巴伐利亚”号一定是被俄国人的海岸炮兵击中了。他立即向全军下达命令,阿尔比翁作战提前开始。

当时正在值班的轮机中尉鲁瑞茨回忆:“随着一阵剧烈的震动,主机控制室的车钟指示针突然从黑区直接跳到红区。‘全速倒伡!’、‘停伡!’舰桥下达的操控指令被迅速的执行了。接着从传令筒和广播系统传来了受损通报,前鱼雷舱和右舷鱼雷舱(实际是左舷,原文如此)全部进水,估计舰内进水约1000吨,进水速率处于可控状态,本舰正在执行损管,4个水密舱已经进水,暂有7人联系不上…”
罗贝中校从中央损害管制控制室下达命令,关闭了第117号肋位附近的水密门,并用广播通知损管队向进水附近舱室集结,发现水已经从被的震松横隔板接头和螺栓孔开始向外泄漏,于是一边使用原有排水系统的机泵管线,一边接上便携电动泵加速向外排水。
5时24分,“巴伐利亚”号又发布了左舷发现潜艇的警报。军舰打右舵转向到偏南航向躲避,见长罗哈德上校询问是否确认是潜艇攻击,舰上的第3、第4枪炮官称确实发现了潜望镜在海面拉出的痕迹和鱼雷的尾流。舰长命令副炮和88毫米防鱼雷艇炮向敌潜艇出没的位置射击。“巴伐利亚”号的炮火被在“毛奇”号上的施密特中将发现了。施密特中将忧心忡忡,以为“巴伐利亚”号是被俄国潜艇或岸炮击中了,遂于5时27分命令阿尔比翁行动提前开始。
其实附近根本没有英俄潜艇活动。原来,德国海军趁夜出航,没办法使用六分仪测太阳高度,只能利用航迹法导航,航线偏差较大,预定的集结点“德尔塔”点较理论预定点偏了3海里。扫雷艇队按照错误的起始点进行扫雷,而战列舰队对此毫不知情。因此,德国主力舰队实际上是在没有清扫的危险海域活动。除“巴伐利亚”号外,“大选帝侯”号战列舰右舷于5时9分触雷,双重底和几个小水密舱破损,但是进水仅有280吨,吃水不过增加了30厘米,并未影响战斗力。
其实“巴伐利亚”号是被俄军布设的水雷炸伤了。左舷前部鱼雷管口外侧壁触发了1枚装药115公斤TNT 的1908式锚雷。命中了该舰左舷A炮塔附近水线下方3.5米处侧舷的前部鱼雷舱。这里恰巧是侧舷水下防御系统的前端,防御薄弱。更加倒霉的是,爆炸导致鱼雷舱内的12个压缩气瓶也跟着爆破了,每个气瓶都充装有为发射鱼雷准备的30公斤压力的压缩空气,大大增加了破坏威力。万幸的是鱼雷没有被引发殉爆,不然可能造成“巴伐利亚”号沉没。即便如此,猛烈的爆炸在“巴伐利亚”号的侧舷上撕开了一个10米长2.5米高16.5平方米见方的大口子,A炮塔弹药库水密隔壁被炸开,弹药库被淹没,舰内进水1000吨,舰体开始向左侧倾斜。
进水得到初步控制后,“巴伐利亚”号再次准备对岸炮轰, 早上6时,托菲角的俄军目标已经清醒可见。2分钟后,380毫米主炮开火了,随后150毫米副炮也开始射击。“巴伐利亚”在9300至10200距离上射击了约45分钟,总共发射了24发380毫米炮弹和70发150毫米炮弹。“巴伐利亚”打完第3次齐射后,俄军炮兵连开火了,但目标是德军登陆舰队的轻型舰艇,几条运输船被击中起火,A28号鱼雷艇还挨了一发哑弹。原来“埃姆登”号的观察员发现“巴伐利亚”号的齐射打过了头,落在了俄炮兵阵地后方,虽然把一座仓库和几间兵营打的烈火熊熊,但是俄军炮连本身没有受到打击。“埃姆登”号于6时08分在8000米距离上开始射击,头两次射击得近弹,炮弹都落在了俄军炮位前的海岸上,第3次齐射射弹击中了俄炮兵阵地,俄国炮手放弃了大炮四散而逃。德军登陆部队的舰艇遂一拥而上,德军突击连于早上7时上岸后占领了防波堤。8时12分,俄军炮连曾短时间复活,但很快又被“巴伐利亚”的火力打哑了。
随后“巴伐利亚”号在第4艇队的一圈鱼雷艇的保护下在登陆地点附近海域低速游弋,随时准备射击复活的俄军岸炮连,不过由于德军地面部队很快占领并摧毁了俄炮兵阵地,“巴伐利亚”号于17时下锚,德国一战期间最强的战列舰的第一次实战,实际上就这么不疼不痒的结束了。
10月12日下午,施密特中将接到情报通告,称破译的俄海军电报表面,4条俄国潜艇于13时从汉科基地出港了。鉴于登陆已经完成,继续把战列舰队留在狭窄的赫塔格拉湾海域是危险的,施密特决定除“边境总督”号开往普希格维克外,其余各主力舰向基尔港返航。
16时30分,“巴伐利亚”号和“大选帝侯”号随第3中队一道起锚开航返回基尔。编队航速不超过10节以便“巴伐利亚”号能跟上纵队。18时20分,“巴伐利亚”号以11节的航速赶上编队,但是很快发现从舷外破口传来的浪涌压力作用在干-湿舱室的横隔壁上,导致横隔壁变形,裂口增大,舰内进水有无法控制的威胁。“巴伐利亚”号马上减速,并最终于20时停伡以减少进水。伦贝克中将不敢冒险,命令“巴伐利亚”号在“王储”号和3艘鱼雷艇的掩护下低速返回比较安全的赫塔格拉湾。10时30分,施密特中将又派遣了半个第3艇队的轻型舰艇前来增援。“巴伐利亚”号以4节的航速蹒跚而行,到13日凌晨1时30分才抵达赫塔格拉湾入口,然后又不得不停航对漏水隔板进行修补。5时30分,“巴伐利亚”再次起航,以最低舵效航速开进赫塔格拉湾,鱼雷艇排成一圈在战列舰外围作为反潜屏障。早上9时30分,“巴伐利亚”终于驶抵有反潜网防卫的赫塔格拉湾中部海域,随机停伡开始进行紧急抢修。从其他舰艇上增援了人手和损管器材。舰员在进水舱室外围的横隔板后安装了三角撑杆,以增加隔壁的抗压能力,用木楔子封死了一些漏洞。期间德国海军一直在为子虚乌有的俄国潜艇担惊受怕。直到10月17日,留在赫塔格拉湾内继续作业的德国扫雷艇在“巴伐利亚”触雷附近海域发现了残存的锚雷锚链,这才确认“巴伐利亚”是被水雷炸伤的。
由于赫塔格拉湾没有能停泊“巴伐利亚”号的码头,受伤的德国战列舰不得不锚泊在海上进行抢修。横隔板的变形鼓出量达20毫米,若果这道隔板崩溃,进水将再扩大1~2个舱。艏艉吃水分别为11和2米,纵倾约1.2度,进水约1500吨。除应急照明电缆外,其余穿过破损舱室隔壁的电缆全部割断,用水泥将隔壁上的电缆套管、水管、传令筒和通风管等全部封死,漏水的孔洞和松开的螺栓孔用包着橡胶皮的木楔子钉死,潜水员潜入水下用窄木条和橡胶密封条塞进开裂的各隔板铆接接头将其封住。艰难的工作持续了2个星期,直至专家判断“巴伐利亚”能够适应返航的海情,修补工作才告结束。10月27日海上风平浪静,天气预报估计接下来会有一阵好天气,这天“巴伐利亚”号在“腓特烈大帝”号战列舰和“科尼斯堡”号轻巡洋舰的护卫下,在S-92、S-64、S-61、S-63、S-74号驱逐舰组成的环形反潜屏卫中向基尔返航。下午15:00,“巴伐利亚”号缓缓起航了,由于担心隔板耐不住高速下的水压,编队只能以9节的航速前进,20个小时后因海上刮起西南风又降低到7节,随后又减速到6节。大风卷着浪头不断碰击军舰的左舷,此前以及被抽干的舱室又开始进水,水线下进水又恢复到1000吨左右。28日凌晨2时左右,舰长罗哈德上校认为与其在风浪中蹒跚不前慢慢进水,还不如冒险加速驶出大浪区。他对横隔板的加强报有充分信心,命令加速到10节,后来提升到13节航速,到10月31号上午9时45分,“巴伐利亚”号终于完成了这一段艰难的航程返回基尔港,于11月3日开进干船坞维修。

12月27日,“巴伐利亚”号修复重新入役,此时距大战结束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了。

  1916年10月13日,“巴登”号开始进行交接后的第一次试航,直到11月5日才完成全部试航任务。次年3月14日,“巴登”号编入公海舰队,并接替“腓特烈大帝”号担任舰队的总旗舰。10月5-16日间,为防御英军对赫尔戈兰半岛的袭扰,“巴登”和没有参加赫塔格拉湾行动的军舰一起在近海执行巡逻任务。除此之外,就是和包括“巴伐利亚”号在内的其他德国战列舰在但泽附近的波罗的海安全海域进行航行和战术训练。5月24日,“巴登”号再次驶往赫尔格兰,并接受了舍尔上将和腓特烈•冯•巴登大公爵的登舰访问。

1918年4月23日凌晨5时,德国海军主力再次出港在挪威斯塔万格附近海域活动,试图拦截英国护航运输队。“巴伐利亚”号和“巴登”首次一道出航作战,新完工的“兴登堡”号战列巡洋舰也与德海军其余全部战巡倾巢出动。德舰队航渡途中,“毛奇”号又发生了轮机故障,一只螺旋桨脱落,舰体进水2000吨。下午2点,希佩尔的舰队抵达情报中描述的英国护航运输队的位置,却没有发现任何船只。这是由于英军已获知情报,一支护航队航线向北进行了调整,另一支干脆推迟到第2天再起航。舍尔见不能达成作战目的,只能于14时10分命令全舰队返回基地。这是德国公海舰队最后的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此后随着德国陆军的节节失利,国内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庞大的舰队只能看着几百吨的小潜艇兴风作浪,大批熟练军官和水兵被调往潜艇部队,水面舰艇的士气一落千丈,公海舰队的战斗精神迅速的垮掉了。

1918年10月27日,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即将崩溃的前夕,已升任的德国海军总司令的舍尔上将签发命令,命令公海舰队主力由基尔港全体出动寻找英舰队主力决战,如不胜利便光荣的自沉,以保全海军的荣誉。由于当时军纪已十分涣散,各舰上的水兵很快就获知了本该保密的军令。“巴伐利亚”号、“国王”号和“边境总督”号等主力舰上的85名水兵聚集在一起,高声议论和平并表示反对出海送死。不满和反抗情绪在舰员中愈演愈烈。10月29日夜10点,也就是舰队预订出港前的2小时,已升任公海舰队司令官的希佩尔中将召开作战会议,“巴登“号舰长戈尼克斯•朗格曼上校指出他的舰上还有第3分队的下级人员均不服从命令,拒绝升火出港。后来还发生了支持出海和反对作战的水兵交火的事情,德国舰队实际上已出于失控状态。当局虽然收回了出港命令,但逮捕了约500名闹事水兵,直接诱发了震惊全德的基尔水兵起义。

11月3日,公海舰队的水兵走上基尔街头YX表威,抗议海军当局,要求释放被捕者。YX表威随后发展为武装起义,水兵们解除了军官的武装,迅速占领了战略要地,控制了全城。工人也举行武装起义响应,并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至4日晚,基尔及附近郊区均为起义者占领。5日,基尔全城总BG支持水兵起义。基尔港水兵起义成为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的信号,革命在全国迅速蔓延。到11月8日止,几乎所有的德国大城市中都发生了武装起义,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此次起义是德国十一月革命的起点,同时也导致德国被迫宣布停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

包括“巴伐利亚”号在内74艘德国军舰被协约国扣压。这支舰队于11月19日根据停战协定由驶往英国斯卡帕湾,21日抵达锚地后锅炉熄火接受协约国的监督。英国海军发现德国“马肯森”号未建成后,又要求“巴登”号开往斯卡帕湾,该舰于1919年1月7日驶抵斯卡帕湾。

此时德国虽然已经宣布停战,但尚未与协约国签订最终和约。双方在凡尔赛的谈判十分艰难,德国人认为并没有输掉战争,把和谈看作是争取权利的最后机会,然而英国却不这样认为。最后,英国政府向德国政府下达最后通牒:要么6月21日晚上7点之前全盘接受,要么再次面临战争。此时的德国人决定屈服,但需要两天时间“体面的准备”。英方遂将最后期限推迟到23日晚7时。但没有人把谈判最新进展及时告诉在斯卡帕湾的舰队指挥官路德维希•冯•鲁特少将。看到当地英国报纸关于“停战谈判濒临破裂”和“可能恢复军事敌对”的报道使德国军官们以为双方的谈判已经破裂,敌对状态已经恢复,防止舰队落入敌人手中的唯一机会,只有在敌人行动之前自行将其凿沉。不甘让这些重型水面舰艇落入敌人手中的德国舰队官兵,事前就做好了沉船准备。有人拆掉了水密门,还有人在水密隔板上钻孔使各舱室连在一起以便加速进水。
英国海军并不是对德国舰队打算自沉的情况一无所知。6月13日,第一战列舰中队司令官费曼特将军就制定了万一谈判到期无法达成协议的情况下,于6月21日夜间强行夺取德国军舰的计划,并得到了大西洋舰队司令麦登上将的批准。后来两位将军获知谈判协议终止期限挪到了23日晚上9点,但是这个重要的时刻却没有人正式通知鲁特少将。同时英国第一战列舰中队计划了一次战列舰躲避鱼雷攻击的操练,需要一个好天气来发现漂在水上的操雷以便回收。6月20日夜间天气好转,费特曼遂率领舰队于21日清晨出航到外海进行演习。
    港内只留下3艘维修中的德国小型驱逐舰。鲁特少将见状认为沉船已不再有阻碍,便于11:30从旗舰“腓特烈大帝号”发出“彩虹”密语电报,并于10分钟内重复了11次。除此之外还用手旗和探照灯向周围的舰艇不断下达命令。德国舰队一边升起海军旗一边打开通海阀,集体自沉开始了。
并排锚泊在一起的“巴伐利亚”号和“巴登”号也迅速开始行动。两舰舰员不仅打开了通海阀,还打开了鱼雷管前后盖、锅炉冷凝器海水进水阀和消防水管等,加快进水速度。“巴伐利亚”号于14:30向左舷倾斜沉没,而“巴登”号则被英国驱逐舰拖到浅水海域,坐底搁浅。
“巴伐利亚”号左舷朝下,侧躺在海床上。1924年,此前曾经打捞了很多沉船的考克斯和丹克斯公司从英国海军手里拿到了合同,开始打捞“巴伐利亚”。第一次行动因一条高压空气管意外超压破损而失败,海水重新涌入此前被排干的舱室,“巴伐利亚”号在上升过程中重新沉入海底,并且翻了个身,4个炮塔全部脱落,舰体倒扣在海床上。1933年9月1日,考克斯和丹克斯公司又花费了11万英镑最终将其舰体浮起。舰钟后来被交还给联邦德国海军,至今仍在博物馆里保存。
舍尔获知情况高兴的说:“我很欣赏。强加在德国舰队光荣的舰徽上的‘投降者’污点被抹去了。这些军舰的沉没证明舰队的精神并没有死亡。最后一次行动与德国海军最好的传统是完全吻合的。”当然,德国舰队自沉后,德国政府后来不得不又从被保留下来的老式舰艇和船舶及码头设备中分出一部分补偿给协约国

包括“边境总督”号舰长瓦尔特•舒曼和副长赫尔曼•迪特曼在内的9名德国军人在英军试图强行登舰时被打死,鲁特被费特曼逮捕,与德国舰队剩余的1773人一道被关入集中营,后来返回德国,并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1939年8月,早已赋闲在家的鲁特被希特勒授予海军上将军衔,1943年死于波茨坦。

在巴黎和会上,法国和意大利表现的特别想得到羁押在斯卡帕弗洛的德国舰队,特别是主力舰群来加强自己的海军。而英国政府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并不希望性能优越的德国军舰补充给法意两国,因为这样同样会威胁到英国自身的海上权益,但是英国又无法公开表示反对正烦恼不已。因此德国舰队自沉后,英国政府和海军高层并不难过,相反还为德国人干了英国人想做而无法做到的事情感到窃喜。

英国随后几次试图打捞“巴伐利亚”号,最后于1933年9月1日打捞成功,舰体被解体拆毁。英海军将“巴登”号浮起后用作靶舰,此前由英国海军炮术学校的专家对全舰进行了详细研究。1921年8月16日的最后打靶中,为了提高命中率,英国“恐怖”号和“艾瑞巴斯”号浅水重炮舰用伊丽莎白女王级的381毫米炮在5链(920米)的距离上向其发射了31发381毫米穿甲弹、半穿甲弹和被帽榴弹。英军使用两个标号的减装药发射炮弹,初速分别为472和421米/秒,用来模拟77.5和109链距离的射弹。“巴登”号左舷的燃煤、装甲及其他负载被全部拆掉,以造成约5度的右倾来模拟真实的射弹着角。A炮塔被拆除,B、C炮塔转向右舷90度,以测试正面防御效果。

结果证明,472米/秒初速射弹以18.5度的着角命中“巴登”号350毫米厚炮塔基座围阱仍能将其击穿,但炮弹未爆炸。命中250毫米上部装甲带的472米/秒弹丸也成功的贯穿的装甲,并击穿了内部30毫米防破片装甲后又击穿了锅炉舱甲板,炸毁了2座锅炉。420米/秒初速弹丸可以击穿170毫米厚的副炮装甲带进入舰体爆炸,但无法击穿主装甲带。

英军试验表明,381毫米穿甲弹能够击穿巴伐利亚级炮塔和主装甲带,但是引信在侵彻在过程中经常提前起爆,导致炮弹失效,因此要求改善引信的可靠性和灵敏度。但是根据历史上的情况来看,穿甲弹弹底引信的灵敏度和可靠性的平衡取舍始终是一个难以克服的难题。

  除了弹道防御试验外,英军还在舰内各处布置了炸弹以考核“巴登”号对飞机的防御效果。舰体内布置了1个816公斤装药和1个240公斤装药,以及3个236公斤装药,在甲板装甲上布置了1个240公斤装药,在D炮塔顶部安放了1个236公斤装药。炸药起爆后,已经被381毫米炮弹打的千疮百孔的“巴登”号再次遭受重创,但舰体结构仍然保持完整,没有立即沉没。最后英军试验人员打开通海阀,“巴登”号终于于朴茨茅斯港东南方北纬49度20分20秒,西经2度21分20秒处沉没。此次试验英军的另一个重要结论时,全面防护已经不能抵御重炮弹的射击,必需开发新式防御体系,即重点防御(All or nothing),并首先应用在纳尔逊级战列舰上。

“巴伐利亚”号历任舰长
1916年3月-1916年12月,马克斯•哈恩上校
1916年12月-1918年8月,戈尼克斯•隆哈特上校
1918年8月-1918年12月,胡戈•多曼尼克上校
1918年12月-1919年6月21日,阿尔贝里哈特•梅斯尼尔中校

“巴登”号历任舰长
1916年10月-1918年8月,维克托•哈德尔上校
1918年8月-1918年11月,戈尼克斯•朗格曼上校
1918年11月-1919年6月21日,奥托•齐索夫中校

有两型德国计划战列舰也与巴伐利亚级有密切关系,在此进行简要介绍。

L2级高速战列舰是在德国获知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的相关情报后要求设计的。她的标准和满载排水量为34000和38500吨,使用5座背负式380毫米双联装炮塔,前2后3,长220米,宽30米,正常和满载吃水分别为8.6和10.5米,主机功率约10万马力,航速为23.5-25节,装甲防护水平较巴伐利亚级略有降低,后来被L20阿尔法级设计取代。
L20阿尔法级战列舰是根据舍尔中将在日德兰的经验而设计的。舍尔要求军舰使用420毫米炮,航速要达到32节,使用350毫米的侧舷装甲。1917年10月2日完成了除火炮和炮塔外的舰体设计,由于主要船厂的工期已经被巴伐利亚级和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的工程排满,德国海军打算于次年9月11日开工建造。
L20阿尔法级战列舰标准排水量43800吨,满载排水量48700吨,一开始打算使用3座双联装420毫米炮塔,正式设计中改为4座,长238米,宽33.5米,标准和满载吃水分别为9米和9.9米。安装6座燃油锅炉和16座燃煤锅炉,全部排烟汇集到一只烟囱排出,可携带2950吨煤和1970吨重油。主机是4台蒸汽轮机,总功率10万马力,航速26节。装甲防护水平与巴伐利亚级相当,侧装甲带和炮塔正面厚度均为350毫米。如果能够将其建成,将成为能够和后来的世界七大战舰匹敌的巨舰。
不过此时德国败像已现,克虏伯公司以潜艇建造计划太紧为由提出420毫米炮塔的设计还要延期,1918年2月1日德国海军部下达命令要求停止建造一切主力舰,全力建造潜艇以满足无限制潜艇战的要求。L20阿尔法级最终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英德海军主力舰火力对比,可见英军始终占据压倒优势

主炮口径
毫米        1914年8月        1916年5月31日        1918年11月11日
        英海军        德海军        英海军        德海军        英海军        德海军
381                        64                100        16
356                        10                10       
343        124                152                144       
305        148        118        162        162        136        154
280                86         -
86         -
86
小计        272        204        388        248        390        256
齐射全重,吨        127        62        214        80        230        89


最后说明,“巴伐利亚”号的4个炮塔现在仍然躺在斯卡帕弗洛海底,并成为潜水爱好者的天堂。不过即使是最有经验的潜水员也不会进入炮塔内部探险——“可别为了好奇心给自己找一个600吨的克虏伯铁棺材!”
好文章
新的巨舰大炮时代还能来临吗
真的拉出去还是要被QE干死,只能虐虐俄国人了
类似的战列巡洋舰是马肯森?
德国的轻蛋和炮塔设计是 悲催的传统
不仅仅是德国海军的折戟沉沙,德国数次失败的崛起之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拜仁的皮还是厚一点的,速度坑爹...
我也买了这本书,当时最大的疑惑时一战时德国45倍径380火炮只有76吨重,而二战时俾斯麦上的52倍径炮一下子涨到了110吨以上,就算是工艺没进步、倍径拉长也不至于啊!!
如果不在斯卡帕湾自沉,到二战与改装过的伊丽莎白女王 交手,结果会怎样?
mark一下
话说两舰的舰长都是校官?一般BB的舰长少将为主吧
yudeshen 发表于 2012-1-7 16:15
我也买了这本书,当时最大的疑惑时一战时德国45倍径380火炮只有76吨重,而二战时俾斯麦上的52倍径炮一下子涨 ...
按照美英的算法,俾斯麦的SK C/34是47.2倍径。二战德国人的主炮都重,H舰的406更重
百科 发表于 2012-1-7 18:04
如果不在斯卡帕湾自沉,到二战与改装过的伊丽莎白女王 交手,结果会怎样?
说不定换SK C/34
除了航速差点,其它比沙恩霍斯特强
第二句话就让我挑出刺了,日德兰时英国没有356的舰炮,356这个口径得要到20年后才能在英国海军里面找到...
德国的大船,只要炮塔或座圈挨上一发,就立马卡壳,啥传统?有人科普一下吗?
写的很详细很给力。可惜杂志没买到。。。。
英德百年恩怨史!!
derfflinger 发表于 2012-1-7 20:05
第二句话就让我挑出刺了,日德兰时英国没有356的舰炮,356这个口径得要到20年后才能在英国海军里面找到...
被英国租借的智利战列舰拉托雷海军上将号,即皇家海军的加拿大号战列舰是10门356毫米主炮,日德兰海战中隶属于斯图第中将的第四战列舰分舰队(4BD)的第三战列舰中队(3BS),跟在壮丽号之后。
蒸汽装甲舰 发表于 2012-1-7 21:35
被英国租借的智利战列舰拉托雷海军上将号,即皇家海军的加拿大号战列舰是10门356毫米主炮,日德兰海战中隶 ...


我一直以为虎号是356

错误了10来年   
好文章。可惜巴伐利亚和巴登号强大的381mm主炮最后连一个英国人都没轰死。为什么无耻下贱的英国人却总能幸运地逃脱正义的惩罚?
德国的大船,只要炮塔或座圈挨上一发,就立马卡壳,啥传统?有人科普一下吗?
德国的好多壁虎船呀,就是炮弹落到两炮塔中间都能卡住两个。
没图你说个蔡国庆啊
楼主辛苦。
好像是11期的吧
德国炮塔防护就是一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