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和11能否在舰上共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7:11:36
大家为J10和J11谁更适合上舰争论了很久了。为什么两者不能搭配同时上舰呢??很多航空母舰都有两型战机。起码这两者在发动机上是相通的。J11载蛋量大,适合于对海攻击;J10体积小,适合于空优作战。两者在一起不是很好吗???欢迎拍砖。大家为J10和J11谁更适合上舰争论了很久了。为什么两者不能搭配同时上舰呢??很多航空母舰都有两型战机。起码这两者在发动机上是相通的。J11载蛋量大,适合于对海攻击;J10体积小,适合于空优作战。两者在一起不是很好吗???欢迎拍砖。
想法不错,不过要看看一集团愿不愿意了。
俺想,就俺们来说,不会~~~~~~~~~~连老美都在减少舰载机的种类呢~~`~~~~~
要看我们的航母能不能上8万吨。
不过尽量减少后勤系统的压力是趋势
方针决定技术,不是技术决定方针,如果定下来10系列上舰,决不会仅仅因为起落架的原因就不上。
应该是没有必要

关于空优,我还真不太觉得海军作战有多少真正的空优战斗.
对于自身的编队防空,需要的其实是截击机而不一定是空优作战机
他真正的目标是干掉对编队有威胁的轰炸机,攻击机或者迫使他们放弃沉重的反舰导弹进行空战,这样目的就达到了,也就是说对编队本身的威胁就解除了
这需要更多的高空高速,远航程和长时间的滞空,而不是空空战斗能力.

需要空优能力的时候其实倒不是在防守方面,恰恰相反,需求来自于攻击方面
舰载机对地攻击时需要强势战斗机先行撕开对方的防空体系后继机群跟进攻击.

对海攻击时(主要是对敌方航母编队进行攻击时),需要执行战斗任务的飞机将对方的拦截飞机和自己的攻击任务战机隔离开来,确保攻击任务飞机的安全.

这两种任务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要求战斗飞机具有大航程,强滞空能力.以确保
防守时可以将对方的攻击能力拦截在尽可能远离航母编队的距离上.
进攻时无论是对海还是对地,都可以尽可能的将攻击的触角伸远,让攻击变成单方面的,不至于在攻击对方的同时,自身也在对方的攻击半径之内.

所以说个人认为10号的改型不是很容易满足这种舰载战斗任务的需求的.
他的腿可能伸得不够远,滞空时间估计要改到理想的情况难度也不小
个人觉得我们可以在11系列里发展一种多用途的战斗机来满足两者的需要.
达到减少后勤的目的

如果暂时因为技术限制无法完美的平衡这两种能力,也可以发展一机两型
作到只有一种发动机和大部分的零件通用,这样是大有裨益的
如果真的要10系列上舰,你这些都不是理由,这些技术问题,都可以改进。
关键是多大的航母
3.4万吨的10就可以了
7.8万的当然上苏
原帖由 lvjunyi 于 2007-4-1 13:41 发表
如果真的要10系列上舰,你这些都不是理由,这些技术问题,都可以改进。

改进什么?怎么改进?
换发?换机体?还有什么不换的,除了编号?
技术问题?
是的,就是技术原因10号不适合上舰.
而且10并不像某些粉丝想象的那样神通广大,起码所谓的不怎么占空间就是个笑话;P
起落架是可以改,进气道强度也不是不可以加强.
航母本来就是船体性能和飞机性能相妥协的结果
最多不过是一个付出程度的问题.

但是要巨大幅度的提高其航程,增加其滞空能力呢
这样就算可以作到,他原来的高机动性带来的空战能力还能保留吗?
又有什么原因要求作到无论如何也要10上舰呢?
:P 正在看《智取威虎山》 “三爷,今天是有他没我,有我没他,您看着办把”画外音:“老九不能走”
老九会是谁?????;P
33得9?胡乱猜的
原帖由 xjcd1980 于 2007-4-1 12:32 发表
想法不错,不过要看看一集团愿不愿意了。


这不是由一集团决定的,要什么飞机是由海军决定的,得看海军愿不愿意!
]]
棍子上舰改动太多,而且先天不足:单发,机翼难以折叠,前起落架难以加强......而两拐有现成的SU-33,可以先买少量应急,然后沈飞再搞个J-11J(舰载)不是难事吧?!相对来说,钱花得不多,既可以应急,又不会受制于人,可谓上策.
原帖由 洞庭潜水艇 于 2007-4-1 12:29 发表
大家为J10和J11谁更适合上舰争论了很久了。为什么两者不能搭配同时上舰呢??很多航空母舰都有两型战机。起码这两者在发动机上是相通的。J11载蛋量大,适合于对海攻击;J10体积小,适合于空优作战。两者在一起不 ...


11:10=1:2正合适
“体积小,适合于空优作战“?;P
原帖由 zhgf-2000 于 2007-4-1 12:33 发表
俺想,就俺们来说,不会~~~~~~~~~~连老美都在减少舰载机的种类呢~~`~~~~~


老美上F35也没把FA18淘汰
原帖由 qnxchina 于 2007-4-1 19:36 发表


老美上F35也没把FA18淘汰

是吗??等到看吧~~~~~~~~~~
]]
原帖由 zhgf-2000 于 2007-4-1 07:38 PM 发表

是吗??等到看吧~~~~~~~~~~

如过美国还有像苏联那么强大的对手的话,绝对不会只用F35上舰的
:lol 记得35C和 A12被其取消的渊源比 F/A18E/F更多些
应该不会的,那样后勤会麻烦了!
10能干的,苏都能干,苏能做到的,10就不一定行了,为何非得要10。:o
都搞出来上舰比比就知道了~~
原帖由 lx6a 于 2007-4-1 18:58 发表
棍子上舰改动太多,而且先天不足:单发,机翼难以折叠,前起落架难以加强......而两拐有现成的SU-33,可以先买少量应急,然后沈飞再搞个J-11J(舰载)不是难事吧?!相对来说,钱花得不多,既可以应急,又不会受制于人,可谓上策.


机翼怎么难以折叠?阵风不是折叠得挺好。
前起落架难以加强?也看不出有什么难的。
看来你比较喜欢仿制33,可惜老毛子不卖生产线。只好自己慢慢摸索,继续照猫画虎
原帖由 Enjoy 于 2007-4-1 20:20 发表
10能干的,苏都能干,苏能做到的,10就不一定行了,为何非得要10。:o


看来你喜欢舰载机进口,喜欢受制于人。
原帖由 skyfox2006 于 2007-4-1 22:07 发表


看来你喜欢舰载机进口,喜欢受制于人。


        你这是对11有成见,事实上11系列比10更先做到了不受制与人。
        

        另外,阵风的机翼貌似是不能折叠的。

         最后,土共貌似也没打算仿制苏-33
原帖由 英国病人 于 2007-4-1 22:17 发表


        你这是对11有成见,事实上11系列比10更先做到了不受制与人。
        

        另外,阵风的机翼貌似是不能折叠的。

         最后,土共貌似也没打算仿制苏-33

美其名曰:逆向工程嘛。

还有,按照LIZYU的说法就算27SK用上法国阵风的复合材料也只能减700来公斤。上舰的33可是多了将近两吨。
某些老大不是号称十绝对不会上舰么??
出来排砖啊!
]]
原帖由 英国病人 于 2007-4-1 22:29 发表


          呵呵,如果我对J-7G有成见的话,我也可以说它也是米格-21的逆向工程。
          苏-27上舰是多了两吨,不过好在本来的推重比还凑合。
          我只是希望大家都能够以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来对 ...

只问你一个简单的问题,都说F-18E/F大迎角性能比27强,因为机头指向可控。

而11B不是用了新电传优化了控制律么,能实现机头指向可控?其实可用舵面大家差不多,F-18E/F也没有采用TVC。

如果这么个简单的问题不搞清楚,成天YY11B有什么脱胎换骨的变化,岂不是梦呓。

至于雷达航电上瞧不起毛子是错误的,人家也一直在努力,TG能买到西方元器件毛子一样能买到。33UB上面的航电进步也是有目共睹的。
原帖由 英国病人 于 2007-4-1 22:17 发表


        你这是对11有成见,事实上11系列比10更先做到了不受制与人。
        

        另外,阵风的机翼貌似是不能折叠的。

         最后,土共貌似也没打算仿制苏-33


为了保证与空军型的通用,阵风M的机翼不能折叠的。谢谢指正。
我不是对11有成见,是担心大家对11上舰存在的缺陷认识不足。老毛子比我们了解27吧,比我们设计经验丰富吧,居然对27上舰作了如此大的改动,我们有多少把握能超越老毛子?抑或只有继续跟着老毛子仿制?
]]
]]
正式建造的HM用跃滑估计不大可能,这个很多大大都说过
原帖由 英国病人 于 2007-4-1 22:51 发表
我觉得一对数字电传的理解有误差。
     实际上数字电传更多对应的是飞行品质问题,也就是飞机对飞行员指令的响应问题。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次要的方面。
     苏-27的气动决定它在迎角30多度到70多度是不稳定的 ...

任务计算机用啥芯片?雷达用的哪个国家的DSP?

别的接收/放大/RAM什么的就不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