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倭”到“日本”—日本国名的由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1:42:16
-
1在我国古代,起先称日本为“倭”。

中国典籍中最早出现“倭”这一称呼,是“海内东北陬以南者。巨燕在东北陬。盖国在巨燕,倭北,倭属燕。”《山海经•海内北经》

较早的还有,“周时天下太平,越裳献白雉,倭人贡鬯草。”。王充:《论衡•恢国篇》

“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东汉班固:《前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第八下-燕地  )东汉最北边的管辖范围到朝鲜半岛,设乐浪、带方二郡。乐浪海应指黄海及东海一带。
分为百余国的“国”,应还是部落或部落联盟。其中的“百余国”,虽非确数,但也反映了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世纪这一时期,在日本列岛小国林立的状况。

“倭在韩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居凡百余国。自武帝灭朝鲜,使驿通于汉者三十许国,国皆称王丗,丗传统。其大倭王居邪马台国,乐浪郡徼去其国万二千里,去其西北界拘邪韩国七千余里,其地大较在会稽东冶之东与朱崖担耳相近。故其法俗多同”(《后汉书•倭传》 )当时日本列岛的人接受了中国这一称呼。自称为倭。“三十许国”的数字要比“百余国”少了许多。这大约可以反映出这些小国在逐渐向地域统一的方向发展。其中与汉设在朝鲜半岛乐浪、带方二郡有联系的有30余国,其中一个叫奴国的,曾在东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派遣使节前往东汉都城洛阳,被光武帝刘秀赐以“汉倭奴国王”金印。日本史学界认为“倭奴国”是“倭人奴国”之意。“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  (《后汉书•倭传》 ) 汉光武帝于公元57年赐给倭奴国王的印章,在1784年于福冈县志贺岛被发现了。这是一枚长宽约为2.3厘米,厚0.8厘米的金印,蛇形纽,阴文篆书“汉委奴国王”5个字。 “滇王之印”、“广陵王玺”、“文帝行玺” “汉委奴国王”在纽式、形制、重量或字体上相似。由此可断定“汉委奴国王”金印确系汉代遗物,也可证明中国史籍对当时日本国家状况的记载大体无误。


2. “倭”到“日本”的史料

关于“倭国”的记载不绝史册,列表如下(张雅秋《新旧唐书倭国传、日本传之研究》):

正史名称         编撰者           (生卒年)         卷次         志传名         称谓
后汉书         刘宋  范晔     (398-445)         115         东夷         倭
三国志         晋    陈寿     (233-297)         30         东夷         倭人
晋书         唐    房玄龄   (558-649)         97         东夷         倭人
宋书         梁    沈约     (441-513)         97         夷蛮         倭国
南齐书         梁    萧子显   (498-537)         58         东南夷         倭国
梁书         唐    姚思廉   (557-637)         57         东夷         倭
南史         唐    李延寿   (不 详)                         79         夷貊         倭国
北史         唐    李延寿   (不 详)                         94         四夷         倭
隋书         唐    魏征     (580-643)         81         东夷         倭国
旧唐书          后晋  刘       (887-946)         199上         东夷         倭国/日本国  
新唐书         宋    宋祁     (998-1061)
                       欧阳修   (1007-1072)         220         东夷         日本
宋史         元    脱脱     (1314-1355)         491         外国         日本国
元史         明    宋濂     (1310-1381)         208         外国         日本
新元史         民国  柯绍     (1885-1933)         250         外国         日本
明史         清    张廷玉   (1672-1755)         322         外国         日本
清史稿         民国  赵尔巽   (1844-1927)         164         邦交         日本


随便抄书:

“倭人在带方东南大海之中依山岛为国,邑旧百余国,汉时有朝见者今使译所通三十国。。。其南有狗奴国,男子为王,其官有狗古智卑狗不属女王自郡至女王国万二千余里”西晋陈寿: 《三国志•魏志•东夷传•倭传》

“倭人在帯方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国地多山林无良田食海物旧有百余小国相接”-- 《晋书》倭人传

“倭国在高骊东南大海中世修贡职”《宋书》倭国传

“倭国在は带方东南大海岛中汉末以来立女王土俗巳见前史建元元年进新除使持节都督倭新罗任那加罗秦韩六国诸军事安东大将军倭王武号为鎭东大将军”《南斉书》倭国传全文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三十余国皆自称王夷人不知里数但计以日其国境东西五月行南北三月行各至于海其地势东高西下都于邪靡堆则魏志所谓邪马台者也古云去乐浪郡境及带方郡并一万二千里在会稽之东与担耳相近” 《隋书》倭国传

“日本国者,倭国之别种也,以其国在日边,故以日 本为名.或曰:倭国自恶其名不雅,改为日本.或云:日本旧小国,并倭国之地."
” ”倭国者古倭奴国也去京师一万四千里在新罗东南大海中依山岛而居东西五月行南北三月行世与中国通其国居无城郭以木为栅以草为屋四面小岛五十余国皆附属焉”《旧唐书》日本传/倭国传 (《旧唐书》中分立“倭国”、“日本国” 两传,两篇记载名称虽然不同,但在记事上还是相衔接的。)

“日本古倭奴也去京师万四千里直新罗东南在海中岛而居东西五月行南北三月行国无城郭联木为栅落以草茨屋左右小岛五十余皆自各国而臣附之置本率一人检察诸部”《新唐书》日本传

3.“ 日本 ”的来历

中国正史自《新唐书》起取消倭国传,只列日本传, 与此同时,“日本”之国名亦开始出现于中国史料中。唐人柳芳所撰《唐历》:“日本国者、倭国之别名也” 杜佑《通典》卷一八五•边防上载:“倭, 一名日本”, 亦对日本历史之沿革有明晰而准确之记录。

对于“倭国”改称“日本”,向来有三种说法:(这里摘抄不少张雅秋在《新旧唐书倭国传、日本传之研究》中的文字)

1、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人自称说

公元6世纪, 倭国国王认为居于国之东,乃日出之处,便逐渐用“日”字代国名。这个想法于是德太子(公元574-622年)与隋大业三年(607)遣使带给隋炀帝的“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的国书有关。「日出处」(太阳升起的地方)。「日本」(日出之国)这一国号就是受此启发于七世纪中叶开始使用。

据《隋书•倭国传》记载:公元607前倭国派遣小野妹子使隋,国书上写着:“日出出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由过去自称倭王改为称“日出处天子” 。 公元645年(大化元年)日本孝德天皇即位,通过大化革新,完成了日本全境的统一,将国名正式定为日本国。日本文武天皇大宝元年(公元710年)颁布的大宝律令正式定为国名。

我倾向于日本人自称说。此间史料颇多:

"日本"这个国名第一次出现在中国正史中的《旧唐书,日本传》 :"日本国者,倭国之别种也。以其国在日边,故以日本为名,或曰倭国自恶其名不雅,改为日本,或云日本旧小国,并倭国之地。其人入朝者,多自矜大,不以实对,故中国疑焉。“

《新唐书•日本传》“ 后稍习夏音,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国近日所出,以为名。或云日本乃小国,为倭所并,故冒其号,使者不以情,故疑焉。”

《通典》中云:“倭,一名日本,自云国在日边,故以为称。”

北宋时编撰的《唐会要》云:“则天时自言,其国近日所出,故号日本国,盖恶其名不雅而改之。”

又如《日本书纪私记》:日本者,倭国之别名者。然则唐朝以在日出之方,号云日本国。东夷之极,因得此号欤。

另外,《善邻国宝记》:则天长安三年,日本国遣其大臣朝臣真人贡方物。因言其国近日所出,故号曰日本国。

2、韩国人始称说
棒子的话也有人信?不懈一提。个人认为纯属yy。

3、中国人改名说
主要依据只有唐人张守节所著的《史记正义》夏本纪“岛夷卉服”条注:“括地志云……又倭国,武皇后改曰日本国,在百济南,隔海依岛而居,凡百余小国。此皆扬州之东岛夷也。” 大都无法和日本,朝鲜史料印证。个人认为不太可信。
http://www.cqzg.cn/viewthread-471503.html-
1在我国古代,起先称日本为“倭”。

中国典籍中最早出现“倭”这一称呼,是“海内东北陬以南者。巨燕在东北陬。盖国在巨燕,倭北,倭属燕。”《山海经•海内北经》

较早的还有,“周时天下太平,越裳献白雉,倭人贡鬯草。”。王充:《论衡•恢国篇》

“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东汉班固:《前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第八下-燕地  )东汉最北边的管辖范围到朝鲜半岛,设乐浪、带方二郡。乐浪海应指黄海及东海一带。
分为百余国的“国”,应还是部落或部落联盟。其中的“百余国”,虽非确数,但也反映了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世纪这一时期,在日本列岛小国林立的状况。

“倭在韩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居凡百余国。自武帝灭朝鲜,使驿通于汉者三十许国,国皆称王丗,丗传统。其大倭王居邪马台国,乐浪郡徼去其国万二千里,去其西北界拘邪韩国七千余里,其地大较在会稽东冶之东与朱崖担耳相近。故其法俗多同”(《后汉书•倭传》 )当时日本列岛的人接受了中国这一称呼。自称为倭。“三十许国”的数字要比“百余国”少了许多。这大约可以反映出这些小国在逐渐向地域统一的方向发展。其中与汉设在朝鲜半岛乐浪、带方二郡有联系的有30余国,其中一个叫奴国的,曾在东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派遣使节前往东汉都城洛阳,被光武帝刘秀赐以“汉倭奴国王”金印。日本史学界认为“倭奴国”是“倭人奴国”之意。“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  (《后汉书•倭传》 ) 汉光武帝于公元57年赐给倭奴国王的印章,在1784年于福冈县志贺岛被发现了。这是一枚长宽约为2.3厘米,厚0.8厘米的金印,蛇形纽,阴文篆书“汉委奴国王”5个字。 “滇王之印”、“广陵王玺”、“文帝行玺” “汉委奴国王”在纽式、形制、重量或字体上相似。由此可断定“汉委奴国王”金印确系汉代遗物,也可证明中国史籍对当时日本国家状况的记载大体无误。


2. “倭”到“日本”的史料

关于“倭国”的记载不绝史册,列表如下(张雅秋《新旧唐书倭国传、日本传之研究》):

正史名称         编撰者           (生卒年)         卷次         志传名         称谓
后汉书         刘宋  范晔     (398-445)         115         东夷         倭
三国志         晋    陈寿     (233-297)         30         东夷         倭人
晋书         唐    房玄龄   (558-649)         97         东夷         倭人
宋书         梁    沈约     (441-513)         97         夷蛮         倭国
南齐书         梁    萧子显   (498-537)         58         东南夷         倭国
梁书         唐    姚思廉   (557-637)         57         东夷         倭
南史         唐    李延寿   (不 详)                         79         夷貊         倭国
北史         唐    李延寿   (不 详)                         94         四夷         倭
隋书         唐    魏征     (580-643)         81         东夷         倭国
旧唐书          后晋  刘       (887-946)         199上         东夷         倭国/日本国  
新唐书         宋    宋祁     (998-1061)
                       欧阳修   (1007-1072)         220         东夷         日本
宋史         元    脱脱     (1314-1355)         491         外国         日本国
元史         明    宋濂     (1310-1381)         208         外国         日本
新元史         民国  柯绍     (1885-1933)         250         外国         日本
明史         清    张廷玉   (1672-1755)         322         外国         日本
清史稿         民国  赵尔巽   (1844-1927)         164         邦交         日本


随便抄书:

“倭人在带方东南大海之中依山岛为国,邑旧百余国,汉时有朝见者今使译所通三十国。。。其南有狗奴国,男子为王,其官有狗古智卑狗不属女王自郡至女王国万二千余里”西晋陈寿: 《三国志•魏志•东夷传•倭传》

“倭人在帯方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国地多山林无良田食海物旧有百余小国相接”-- 《晋书》倭人传

“倭国在高骊东南大海中世修贡职”《宋书》倭国传

“倭国在は带方东南大海岛中汉末以来立女王土俗巳见前史建元元年进新除使持节都督倭新罗任那加罗秦韩六国诸军事安东大将军倭王武号为鎭东大将军”《南斉书》倭国传全文

“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魏时译通中国三十余国皆自称王夷人不知里数但计以日其国境东西五月行南北三月行各至于海其地势东高西下都于邪靡堆则魏志所谓邪马台者也古云去乐浪郡境及带方郡并一万二千里在会稽之东与担耳相近” 《隋书》倭国传

“日本国者,倭国之别种也,以其国在日边,故以日 本为名.或曰:倭国自恶其名不雅,改为日本.或云:日本旧小国,并倭国之地."
” ”倭国者古倭奴国也去京师一万四千里在新罗东南大海中依山岛而居东西五月行南北三月行世与中国通其国居无城郭以木为栅以草为屋四面小岛五十余国皆附属焉”《旧唐书》日本传/倭国传 (《旧唐书》中分立“倭国”、“日本国” 两传,两篇记载名称虽然不同,但在记事上还是相衔接的。)

“日本古倭奴也去京师万四千里直新罗东南在海中岛而居东西五月行南北三月行国无城郭联木为栅落以草茨屋左右小岛五十余皆自各国而臣附之置本率一人检察诸部”《新唐书》日本传

3.“ 日本 ”的来历

中国正史自《新唐书》起取消倭国传,只列日本传, 与此同时,“日本”之国名亦开始出现于中国史料中。唐人柳芳所撰《唐历》:“日本国者、倭国之别名也” 杜佑《通典》卷一八五•边防上载:“倭, 一名日本”, 亦对日本历史之沿革有明晰而准确之记录。

对于“倭国”改称“日本”,向来有三种说法:(这里摘抄不少张雅秋在《新旧唐书倭国传、日本传之研究》中的文字)

1、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人自称说

公元6世纪, 倭国国王认为居于国之东,乃日出之处,便逐渐用“日”字代国名。这个想法于是德太子(公元574-622年)与隋大业三年(607)遣使带给隋炀帝的“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的国书有关。「日出处」(太阳升起的地方)。「日本」(日出之国)这一国号就是受此启发于七世纪中叶开始使用。

据《隋书•倭国传》记载:公元607前倭国派遣小野妹子使隋,国书上写着:“日出出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由过去自称倭王改为称“日出处天子” 。 公元645年(大化元年)日本孝德天皇即位,通过大化革新,完成了日本全境的统一,将国名正式定为日本国。日本文武天皇大宝元年(公元710年)颁布的大宝律令正式定为国名。

我倾向于日本人自称说。此间史料颇多:

"日本"这个国名第一次出现在中国正史中的《旧唐书,日本传》 :"日本国者,倭国之别种也。以其国在日边,故以日本为名,或曰倭国自恶其名不雅,改为日本,或云日本旧小国,并倭国之地。其人入朝者,多自矜大,不以实对,故中国疑焉。“

《新唐书•日本传》“ 后稍习夏音,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国近日所出,以为名。或云日本乃小国,为倭所并,故冒其号,使者不以情,故疑焉。”

《通典》中云:“倭,一名日本,自云国在日边,故以为称。”

北宋时编撰的《唐会要》云:“则天时自言,其国近日所出,故号日本国,盖恶其名不雅而改之。”

又如《日本书纪私记》:日本者,倭国之别名者。然则唐朝以在日出之方,号云日本国。东夷之极,因得此号欤。

另外,《善邻国宝记》:则天长安三年,日本国遣其大臣朝臣真人贡方物。因言其国近日所出,故号曰日本国。

2、韩国人始称说
棒子的话也有人信?不懈一提。个人认为纯属yy。

3、中国人改名说
主要依据只有唐人张守节所著的《史记正义》夏本纪“岛夷卉服”条注:“括地志云……又倭国,武皇后改曰日本国,在百济南,隔海依岛而居,凡百余小国。此皆扬州之东岛夷也。” 大都无法和日本,朝鲜史料印证。个人认为不太可信。
http://www.cqzg.cn/viewthread-471503.html
倭就是“委人”,看来春秋时期就知道日本人那话儿短小了
分析日本国名的来源我看简单,如果在日本岛上看,如何能得出它是太阳出处或太阳的边上的结论,那感觉不是同大陆上的人一样东出西落?

叫日本只能是从中国大陆向东看才能有这样的感觉,所以日本国名一定是中国给他的。
某QQ聊天
AA:我艹你妈,日本人
群主:不许骂人说粗话
AA:好的
AA:我艹你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