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用汉臣,让清廷走向灭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3:31:37
清廷重用汉臣,解决了一时的无人可用,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重用汉族大臣,导致权力的天平向汉族大臣和地方官员一面倾斜,到慈禧当政的后期,地方上的汉族大臣完全可以和中央朝廷分庭抗礼了,如果“中央”的政策不对,地官督抚们就敢拒不执行。
最突出的例子是1900年的“东南互保”,当时,慈禧太后在北京支持义和团的排外行为,对八个西方国家同时宣战,但两广总督李鸿章、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山东巡抚袁世凯等,宣布他们所辖的省份自保安全并镇压义和团,不参加朝廷对洋人的战争,这相当于中央政府对外宣战,可地方政府却宣布恪守中立一样。对这些明显抗命的举措,慈禧并没有追究责任,反而因为这些人保住了她后来与洋人可以谈判的地位,而继续重用这些大臣。这个事实说明,当时已形成皇太后(皇帝)和汉族大臣,特别是地方大臣共治天下、分享权力的格局。
重用汉族大臣的另一个后果是汉族人民的民族主义抬头,排满言论日益强劲,越来越多的汉人士子把国家衰亡的原因归结为满人的堕落与无能,鼓吹只有推翻满人的统治,中国才可能有新的前途。正是在汉族官员的默许下,排满言论才散布于新式学堂,进而渗入到官府和军队的。
对于社会上逐渐弥漫起的反满情绪,慈禧太后也做了适应性的改革,1907年9月27日,她下达一道谕旨,取消旗民的特权地位(当时全国在籍的满人和蒙古人旗民共约有500万人),让旗民和汉人一样自食其力。而且稍早些时候,1907年8月10日,慈禧太后发布谕旨,允诺在任命政府各级官员时不歧视汉员,在法律面前汉人享有平等的待遇。慈禧太后的这种让步政策,虽然得到了一部分汉族官员的拥护,他们获得了更多的升迁机会,但并没有完全消弭社会下层如新军士兵和下级军官中的排满情绪,原因在于取消旗人特权的过程较为缓慢,而大多数的下层汉人并没有从取消旗人特权方面获得好处。

本文节选自《休闲读品•天下》2011年第三辑:《也说辛亥革命》
清廷重用汉臣,解决了一时的无人可用,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重用汉族大臣,导致权力的天平向汉族大臣和地方官员一面倾斜,到慈禧当政的后期,地方上的汉族大臣完全可以和中央朝廷分庭抗礼了,如果“中央”的政策不对,地官督抚们就敢拒不执行。
最突出的例子是1900年的“东南互保”,当时,慈禧太后在北京支持义和团的排外行为,对八个西方国家同时宣战,但两广总督李鸿章、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山东巡抚袁世凯等,宣布他们所辖的省份自保安全并镇压义和团,不参加朝廷对洋人的战争,这相当于中央政府对外宣战,可地方政府却宣布恪守中立一样。对这些明显抗命的举措,慈禧并没有追究责任,反而因为这些人保住了她后来与洋人可以谈判的地位,而继续重用这些大臣。这个事实说明,当时已形成皇太后(皇帝)和汉族大臣,特别是地方大臣共治天下、分享权力的格局。
重用汉族大臣的另一个后果是汉族人民的民族主义抬头,排满言论日益强劲,越来越多的汉人士子把国家衰亡的原因归结为满人的堕落与无能,鼓吹只有推翻满人的统治,中国才可能有新的前途。正是在汉族官员的默许下,排满言论才散布于新式学堂,进而渗入到官府和军队的。
对于社会上逐渐弥漫起的反满情绪,慈禧太后也做了适应性的改革,1907年9月27日,她下达一道谕旨,取消旗民的特权地位(当时全国在籍的满人和蒙古人旗民共约有500万人),让旗民和汉人一样自食其力。而且稍早些时候,1907年8月10日,慈禧太后发布谕旨,允诺在任命政府各级官员时不歧视汉员,在法律面前汉人享有平等的待遇。慈禧太后的这种让步政策,虽然得到了一部分汉族官员的拥护,他们获得了更多的升迁机会,但并没有完全消弭社会下层如新军士兵和下级军官中的排满情绪,原因在于取消旗人特权的过程较为缓慢,而大多数的下层汉人并没有从取消旗人特权方面获得好处。

本文节选自《休闲读品•天下》2011年第三辑:《也说辛亥革命》
亡清者非汉,民族之独立势在必行,清廷若不顺应大势而继续沉溺于少族统治奴役主体民族,于国于汉不仁不义逆于国际之潮流站在中华民族利益的对立面,自取灭亡与人无干。
不用汉臣 清廷早就没了
……不用汉臣用什么人?……


1898年 康有为上书剪辫子
1898年 张元济上书融满汉
1901年 朝廷缩减八旗钱粮
1901年 刘坤一 张之洞上书解除旗人禁锢 促其自谋生路
1902年 旗民正式允许通婚
1905年 出洋考察团队 一半人剪了辫子
1907年 朝廷颁布《裁停旗饷》诏书
1907年 东北取消旗民分治
1907年 举人李蔚然上书废除国语(满语)
1909年 正白旗人陆军部大臣荫昌 剪了辫子,载涛 善耆 良弼 先后也剪了
1909年 朝廷修订刑律 旗民案件一律一体处理

关键不是在于用谁不用谁 而是在于何必要分出民人和旗人 这在清末是个热点议题
如果旗人可以与民人通婚 可以脱离八旗军队自谋职业 不讲满语也没辫子都穿西式服装 都改了汉姓贯于名前
那么实际上谁是旗人 谁是汉人就并不重要了

最后朝廷不是不想废除八旗 而是怎么个废除法 哪里来的钱安置 安置到哪里去

1898年 康有为上书剪辫子
1898年 张元济上书融满汉
1901年 朝廷缩减八旗钱粮
1901年 刘坤一 张之洞上书解除旗人禁锢 促其自谋生路
1902年 旗民正式允许通婚
1905年 出洋考察团队 一半人剪了辫子
1907年 朝廷颁布《裁停旗饷》诏书
1907年 东北取消旗民分治
1907年 举人李蔚然上书废除国语(满语)
1909年 正白旗人陆军部大臣荫昌 剪了辫子,载涛 善耆 良弼 先后也剪了
1909年 朝廷修订刑律 旗民案件一律一体处理

关键不是在于用谁不用谁 而是在于何必要分出民人和旗人 这在清末是个热点议题
如果旗人可以与民人通婚 可以脱离八旗军队自谋职业 不讲满语也没辫子都穿西式服装 都改了汉姓贯于名前
那么实际上谁是旗人 谁是汉人就并不重要了

最后朝廷不是不想废除八旗 而是怎么个废除法 哪里来的钱安置 安置到哪里去
fales2007 发表于 2011-12-20 11:17
不用汉臣 清廷早就没了
跟我看标题时想地一个字不差,不用汉人,康老头那会就挂了
旗人这种结果是他们自己找的
家族企业无人可用,不然谁会用外人?
满清入关的时候人才济济,咋就没人了呢?难道说退化了?
AdayWang 发表于 2011-12-20 13:52
满清入关的时候人才济济,咋就没人了呢?难道说退化了?
人才指的哪方面的人才?是满人还是包衣?
昔者胡虏当道,若有此论者,吾不异也。夫今华夷皆国人也,君乌有此论耶?况国主重臣、诸部尚书、封疆大吏多为汉人,书写议论具以汉文。鞑虏本居边陲,不尽人臣之道,擅起暴兵,弑虐上邦,窃据中原,僭有伪位,以大过矣,尚思特权!且人皆天地所生,自食其力理所当然,人人莫能外也,况旗人乎!
楼主说的这时候已经离亡国不远了,各种情况都有,怎么能这样断章取义呢?而且旗人和汉人同等待遇不应该吗?你不是汉人吧?这种言论,管事的怎么不罚他?
我忧国忧民就不行,他发表这种言论就行吗?
不好意思我错了,没看清楚瞎鸡冻,不要和谐我啊,言论自由,言论自由
不重用汉臣,同治时代就不行了

肃顺自己就把旗人贬低的一钱不值
不用汉臣用什么人?用日本人?
qqweee 发表于 2011-12-20 15:36
人才指的哪方面的人才?是满人还是包衣?
满人。 顺便请问下包衣什么意思?
不用汉臣,顺治朝都过不去,今天仍是汉家天下

要大炮不要黄油 发表于 2011-12-20 19:27
不用汉臣,顺治朝都过不去,今天仍是汉家天下


今日乃所有国人之中国,何来谁家之天下
要大炮不要黄油 发表于 2011-12-20 19:27
不用汉臣,顺治朝都过不去,今天仍是汉家天下


今日乃所有国人之中国,何来谁家之天下
AdayWang 发表于 2011-12-20 13:52
满清入关的时候人才济济,咋就没人了呢?难道说退化了?
满清入关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带路党。
AdayWang 发表于 2011-12-20 17:38
满人。 顺便请问下包衣什么意思?
包衣就是家奴 但是这个家奴并不一定地位低下

全体旗人都是皇帝的包衣 包衣还有包衣

一种带有一定人身依附关系的和氏族部落残余的制度
若非曾文正公等汉臣 当年长毛就能灭了满清
不用汉臣就得不了天下,不用汉臣太平天国时就没了
除了一个成功,一个失败以外,实在无法说服自己看出满清入关和日本侵华有什么区别
中国人民志愿军 发表于 2011-12-24 20:34
除了一个成功,一个失败以外,实在无法说服自己看出满清入关和日本侵华有什么区别
满清曾为明朝边臣 也算是关外少数民族造反

鬼子完全是外国入侵 与蒙古一样
隼鹰 发表于 2011-12-25 18:25
满清曾为明朝边臣 也算是关外少数民族造反

鬼子完全是外国入侵 与蒙古一样
终于有人同意我的观点了

而且很明显,满清没用日本和蒙古那么残暴

中国人民志愿军 发表于 2011-12-24 20:34
除了一个成功,一个失败以外,实在无法说服自己看出满清入关和日本侵华有什么区别


胡说八道,混淆是非,搅乱混水
满族再怎么说也是自己人,日本鬼子是真正的异国人。
皇汉思想最讨厌了
中国人民志愿军 发表于 2011-12-24 20:34
除了一个成功,一个失败以外,实在无法说服自己看出满清入关和日本侵华有什么区别


胡说八道,混淆是非,搅乱混水
满族再怎么说也是自己人,日本鬼子是真正的异国人。
皇汉思想最讨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