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飞扬本人的发言-尾舱中弹概率会比车体高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2:38:11


原文链接: http://www.fyjs.cn/bbs/htm_data/26/1112/650396.html
我们来看看某人的移花接木的手段:
      “根据自二战以来的统计,炮塔的中弹概率高达45%,而车体正面只有21%炮塔要高出近一倍”这里面非常奇怪,炮塔中弹比例45%,那么剩下的地方都是哪里中弹了呢?当然都是车体了,如果把炮塔和车体的中弹比例直接拿来比较,就显不出炮塔中弹比例高了,因此红外很机灵得拿出一个车体正面中弹比例来和炮塔的总中弹比例来比较,以此凸现炮塔中弹比例之高
      “这里面还没计算炮塔和车体中弹概率的高低。。。。。要是按照21% : 45%的概率计算。。。”接下来在后面红外再次引用了21%和45%的数据,这个时候大笔一挥,就把车体正面的正面两个字给去掉了,变成了车体中弹比例21%。实际上只要上过高中概率统计初步的人就可以看出不对,炮塔中弹比例45%,车体中弹比例21%,这45+21小于100啊。
      就算如此,红外还是不满足这样的比例,在接下来的一句话“弹药放在尾舱里,中弹概率高达45"里面又把炮塔的中弹比例改成了尾舱的中弹比例
       我们总结一下,红外在这里面偷换了什么概念呢? 红外的原文可以看版块里面的帖子,http://lt.cjdby.net/thread-1273620-1-1.html
        这里摘录一段 先声明,不是我写的,是尚智,或者叫红外
        第一部分,关于西方坦克尾仓与俄系坦克车体储弹的争论 第一 尾舱,M1的尾舱何时能发挥作用?我说一下实际中弹后的情况,首先,侵彻物倘若能够穿透主装甲切伴随有剩余杀伤能力(剩余一段弹芯,剩余较强的射流)是有足够的能力穿透尾舱和战斗舱之间那薄薄的一层门板的,继而引爆弹药。而此时门板已经被穿透一个孔洞,殉爆的冲击波会顺着这个孔洞进入并轻而易举的撕裂这层门板(应力破坏,道理不解释)继而进入战斗舱杀伤成员,此时有无尾舱以无任何意义。
       第二 根据自二战以来的统计,炮塔的中弹概率高达45%,而车体正面只有21%炮塔要高出近一倍,可见炮塔储弹的危险性有多大。此时很多人会问,那尾舱所谓的隔离泄压的作用何时才能发挥?本菜给出如下条件,只有满足如下条件时,炮塔尾舱隔离泄压的功能才能正常发挥:A,首先尾舱隔离门确保关闭状态切未被任何侵彻物穿透。B 炮塔侧面被击中时,必须保证侵彻物未穿透隔离门且泄压装置正常泄压 。C 若想达到B条件,则必须弹药必须从两侧向炮塔后部侵彻,倘若是从侧后方向前方侵彻,则有极大的概率穿透隔离门进而导致整车阵亡。D M1的尾舱内未配备灭火抑爆系统,倘若爆燃的火球突破已经有破损的隔离门进入战斗舱,则战斗舱内的灭火抑爆系统已经无法发挥作用,成员生存的概率极低。。。。。
       第三 车体正面加强的问题,西方的坦克重量已经到了极限,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在不削弱其他装甲的情况下想大幅提高车体正面防护能力,基本不可实现。。。。 第四所谓的水套,不是防止弹药被击中后殉爆(因为那根本无法阻止)水套的作用是防止弹药在车内起火而灭火系统无法扑灭的情况下,延缓弹药的爆炸时间,让成员有时间撤离。但是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大的(倘若灭火抑爆系统都失效,水套能起的作用更多的只是撤离而非挽救,因为迟早要爆炸,只能延缓几分钟而已(前提是还有成员活着且能够自由行动的情况下) 第五 按照危险几率计算,车体苏制和土鳖的坦克只有一条途径能够引起整车报废且成员死亡 即 车体正面被穿透,弹药被引爆且灭火抑爆系统失效。 相比出了西方坦克则是 炮塔正面被穿透引起殉爆(穿透隔舱门引起殉爆),车体正面被穿透引起殉爆,炮塔侧后方被穿透(向隔离门方向穿透)且引起殉爆。看了这个对比,不知道到底哪种的储弹方式安全。。。。。。 这里面还没计算炮塔和车体中弹概率的高低。。。。。要是按照21% : 45%的概率计算。。。。真的不知道究竟谁更安全。。。。。 尾舱的作用其实是非常有限的,前面说了,弹药放在尾舱里,中弹概率高达45,而那个所谓的隔舱门,发挥作用的几率也是很低的,所谓的关上了而又没有被打穿,只能是斜向45度侵入的弹药造成殉爆时发挥作用





   关于此概率问题的后续发展





             在本帖后面35楼,红外版主明确说: 炮塔正面被有效击穿,尾舱还有用吗?车体正面被击穿,装弹机也要殉爆,为何说我偷换概念呢?尾舱被击中的概率远远高于车体,为何不能这么说呢?本版讲过那么多次的 有效击穿,为何视而不见呢

             在38楼 刚才那个还仅仅是尾舱被直接命中的程度,要是连炮塔正面的概率都计算进去,估计。。。。。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解释才能让某些人满意。。。。。另外,坦克不是TD,炮塔总要往左右转转,这一转,那个啥就露出来了,敌人也不可能永远在正面,这样再算算,可能有些东西真的就杯具了



       看来红外是真心认为“尾舱被击中的概率远远高于车体”,而不是刻意蒙骗人了。
       那么我在这边说两句,炮塔被击中概率是45%,车体被击中概率应该是多少?难道不是1-45%=55%?尾舱被击中的概率还能远远高于车体?
      “刚才那个还仅仅是尾舱被直接命中的程度,要是连炮塔正面的概率都计算进去,”难道红外认为尾舱被直接击中的概率加上炮塔正面被击中的概率还可以超过炮塔被击中的概率45%吗?



   另外本人承认自己是外行,不过外行也有讨论的权利吧,虽然在很多坦克相关知识上有欠缺,但是在这个尾舱中弹概率问题上,我看到的是逃避。

禁止使用挑衅性质的标题,警告一次,下不为例。----agein

版主你改我的标题也罢了,打乱我的编辑又是何为?

原文链接: http://www.fyjs.cn/bbs/htm_data/26/1112/650396.html
我们来看看某人的移花接木的手段:
      “根据自二战以来的统计,炮塔的中弹概率高达45%,而车体正面只有21%炮塔要高出近一倍”这里面非常奇怪,炮塔中弹比例45%,那么剩下的地方都是哪里中弹了呢?当然都是车体了,如果把炮塔和车体的中弹比例直接拿来比较,就显不出炮塔中弹比例高了,因此红外很机灵得拿出一个车体正面中弹比例来和炮塔的总中弹比例来比较,以此凸现炮塔中弹比例之高
      “这里面还没计算炮塔和车体中弹概率的高低。。。。。要是按照21% : 45%的概率计算。。。”接下来在后面红外再次引用了21%和45%的数据,这个时候大笔一挥,就把车体正面的正面两个字给去掉了,变成了车体中弹比例21%。实际上只要上过高中概率统计初步的人就可以看出不对,炮塔中弹比例45%,车体中弹比例21%,这45+21小于100啊。
      就算如此,红外还是不满足这样的比例,在接下来的一句话“弹药放在尾舱里,中弹概率高达45"里面又把炮塔的中弹比例改成了尾舱的中弹比例
       我们总结一下,红外在这里面偷换了什么概念呢?

概率?.GIF (15.22 KB, 下载次数: 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10 08:50 上传

红外的原文可以看版块里面的帖子,http://lt.cjdby.net/thread-1273620-1-1.html
        这里摘录一段 先声明,不是我写的,是尚智,或者叫红外
        第一部分,关于西方坦克尾仓与俄系坦克车体储弹的争论 第一 尾舱,M1的尾舱何时能发挥作用?我说一下实际中弹后的情况,首先,侵彻物倘若能够穿透主装甲切伴随有剩余杀伤能力(剩余一段弹芯,剩余较强的射流)是有足够的能力穿透尾舱和战斗舱之间那薄薄的一层门板的,继而引爆弹药。而此时门板已经被穿透一个孔洞,殉爆的冲击波会顺着这个孔洞进入并轻而易举的撕裂这层门板(应力破坏,道理不解释)继而进入战斗舱杀伤成员,此时有无尾舱以无任何意义。
       第二 根据自二战以来的统计,炮塔的中弹概率高达45%,而车体正面只有21%炮塔要高出近一倍,可见炮塔储弹的危险性有多大。此时很多人会问,那尾舱所谓的隔离泄压的作用何时才能发挥?本菜给出如下条件,只有满足如下条件时,炮塔尾舱隔离泄压的功能才能正常发挥:A,首先尾舱隔离门确保关闭状态切未被任何侵彻物穿透。B 炮塔侧面被击中时,必须保证侵彻物未穿透隔离门且泄压装置正常泄压 。C 若想达到B条件,则必须弹药必须从两侧向炮塔后部侵彻,倘若是从侧后方向前方侵彻,则有极大的概率穿透隔离门进而导致整车阵亡。D M1的尾舱内未配备灭火抑爆系统,倘若爆燃的火球突破已经有破损的隔离门进入战斗舱,则战斗舱内的灭火抑爆系统已经无法发挥作用,成员生存的概率极低。。。。。
       第三 车体正面加强的问题,西方的坦克重量已经到了极限,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在不削弱其他装甲的情况下想大幅提高车体正面防护能力,基本不可实现。。。。 第四所谓的水套,不是防止弹药被击中后殉爆(因为那根本无法阻止)水套的作用是防止弹药在车内起火而灭火系统无法扑灭的情况下,延缓弹药的爆炸时间,让成员有时间撤离。但是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大的(倘若灭火抑爆系统都失效,水套能起的作用更多的只是撤离而非挽救,因为迟早要爆炸,只能延缓几分钟而已(前提是还有成员活着且能够自由行动的情况下) 第五 按照危险几率计算,车体苏制和土鳖的坦克只有一条途径能够引起整车报废且成员死亡 即 车体正面被穿透,弹药被引爆且灭火抑爆系统失效。 相比出了西方坦克则是 炮塔正面被穿透引起殉爆(穿透隔舱门引起殉爆),车体正面被穿透引起殉爆,炮塔侧后方被穿透(向隔离门方向穿透)且引起殉爆。看了这个对比,不知道到底哪种的储弹方式安全。。。。。。 这里面还没计算炮塔和车体中弹概率的高低。。。。。要是按照21% : 45%的概率计算。。。。真的不知道究竟谁更安全。。。。。 尾舱的作用其实是非常有限的,前面说了,弹药放在尾舱里,中弹概率高达45,而那个所谓的隔舱门,发挥作用的几率也是很低的,所谓的关上了而又没有被打穿,只能是斜向45度侵入的弹药造成殉爆时发挥作用





   关于此概率问题的后续发展





             在本帖后面35楼,红外版主明确说: 炮塔正面被有效击穿,尾舱还有用吗?车体正面被击穿,装弹机也要殉爆,为何说我偷换概念呢?尾舱被击中的概率远远高于车体,为何不能这么说呢?本版讲过那么多次的 有效击穿,为何视而不见呢

             在38楼 刚才那个还仅仅是尾舱被直接命中的程度,要是连炮塔正面的概率都计算进去,估计。。。。。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解释才能让某些人满意。。。。。另外,坦克不是TD,炮塔总要往左右转转,这一转,那个啥就露出来了,敌人也不可能永远在正面,这样再算算,可能有些东西真的就杯具了



       看来红外是真心认为“尾舱被击中的概率远远高于车体”,而不是刻意蒙骗人了。
       那么我在这边说两句,炮塔被击中概率是45%,车体被击中概率应该是多少?难道不是1-45%=55%?尾舱被击中的概率还能远远高于车体?
      “刚才那个还仅仅是尾舱被直接命中的程度,要是连炮塔正面的概率都计算进去,”难道红外认为尾舱被直接击中的概率加上炮塔正面被击中的概率还可以超过炮塔被击中的概率45%吗?



   另外本人承认自己是外行,不过外行也有讨论的权利吧,虽然在很多坦克相关知识上有欠缺,但是在这个尾舱中弹概率问题上,我看到的是逃避。

禁止使用挑衅性质的标题,警告一次,下不为例。----agein

版主你改我的标题也罢了,打乱我的编辑又是何为?
,作者没想到会有群语言专家来找茬挑刺,故并没有太在意文字
搬小马扎前排观战
是,确实是语言专家,才能把尾舱中弹概率变成车体中弹概率的两倍
此贴有潜力
{:soso_e120:}车体正面中弹概率,人家只说正面,无非没给出侧面跟后面的,某就自己给偷换概念然后来兴师问罪{:soso_e120:}


楼主你到底是在CD被拍的受不了转进FY还是在FY被拍的受不了转进CD?

楼主你到底是在CD被拍的受不了转进FY还是在FY被拍的受不了转进CD?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发表于 2011-12-10 10:30
楼主你到底是在CD被拍的受不利怕转进FY还是在FY被拍的受不了转进CD?
楼主是在CD被拍之后去FY,到FY被拍之后再回CD

牛虎 发表于 2011-12-10 10:06
车体正面中弹概率,人家只说正面,无非没给出侧面跟后面的,某就自己给偷换概念然后来兴师问罪 ...


请看这两句

“这里面还没计算炮塔和车体中弹概率的高低。。。。。要是按照21% :  45%的概率计算。。。。”

“弹药放在尾舱里,中弹概率高达45”


这个可是红外版主的原话,是我偷换了他的概念吗?


牛虎 发表于 2011-12-10 10:06
车体正面中弹概率,人家只说正面,无非没给出侧面跟后面的,某就自己给偷换概念然后来兴师问罪 ...


请看这两句

“这里面还没计算炮塔和车体中弹概率的高低。。。。。要是按照21% :  45%的概率计算。。。。”

“弹药放在尾舱里,中弹概率高达45”


这个可是红外版主的原话,是我偷换了他的概念吗?

楼主为何不把在飞扬的全部帖子都放出来呢?我来帮帮忙吧


楼主的挑刺毫无意义,中弹率是一个统计数据不是数学公式。坦克对决时,炮塔射出的炮弹最可能击中的就是和他同高度的另一炮塔(全相),其次是车体正面,再次是车体侧面,再次是车后。


楼主的挑刺毫无意义,中弹率是一个统计数据不是数学公式。坦克对决时,炮塔射出的炮弹最可能击中的就是和他同高度的另一炮塔(全相),其次是车体正面,再次是车体侧面,再次是车后。
红外6904 发表于 2011-12-10 12:07
楼主为何不把在飞扬的全部帖子都放出来呢?我来帮帮忙吧
   作为一个外行,自然会犯错,这没什么奇怪,在飞扬的讨论让我学习了不少,订正了以前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
   牛虎的图片也让我收益不浅。

outman 发表于 2011-12-10 12:10
作为一个外行,自然会犯错,这没什么奇怪,在飞扬的讨论让我学习了不少,订正了以前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 ...


我的图片,均是拾人牙慧,很多都是红版直接放出来的,说受益不浅,还是谢这些图的放出者,至于讨论,都是红版东进老大猎杀707跟布鲁这些研究过的人告知的常识与专业知识。

像非专业的人员还是不要轻易去给一些东西下结论性的观点,也不要那种高高在上随意就靠自己非专业的推理去否定一些事物,否则诸如我计算时的洋相跟类似你这样不受待见就是必然不可避免的。

谦虚点儿要不了命,我们就是把楼顶吵塌了又有何用?
outman 发表于 2011-12-10 12:10
作为一个外行,自然会犯错,这没什么奇怪,在飞扬的讨论让我学习了不少,订正了以前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 ...


我的图片,均是拾人牙慧,很多都是红版直接放出来的,说受益不浅,还是谢这些图的放出者,至于讨论,都是红版东进老大猎杀707跟布鲁这些研究过的人告知的常识与专业知识。

像非专业的人员还是不要轻易去给一些东西下结论性的观点,也不要那种高高在上随意就靠自己非专业的推理去否定一些事物,否则诸如我计算时的洋相跟类似你这样不受待见就是必然不可避免的。

谦虚点儿要不了命,我们就是把楼顶吵塌了又有何用?
   既然版主来了,解释一下你的概率是怎么变来变去的吧。不要顾左右而言他。

   飞扬的事情飞扬解决,cd的板规太多太复杂,实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又触犯了哪条板规,还是飞扬发言比较自在。
纯粹进来看热闹的。接着打。。。。
楼主的脸的中弹率高于90%
嘛,我是指臭鸡蛋
  三氧化二铝这东西自然可以是陶瓷,不过苏联坦克装甲里面埋的三氧化二铝球仅仅是普通的陶瓷级别的吗?

   如果这样的话,为什么会装备不起呢?

   著名的红兰宝石其实主要成分就是三氧化二铝,坦克里面的三氧化二铝当然达不到制作珠宝的量级。不过想来也不是普通的三氧化二铝陶瓷吧

    请达者解惑,不要纠缠于术语是否准确。


t72里面没有三氧化二铝球体我是知道的,红外的帖子又不是没有看过。

我的意思是问,这样的东西,为什么苏联没法大量装备呢?只能装备T64 T80

它的成本到底是多少?还是因为产量的影响?

另外对于球体比片状好,我本人持怀疑态度,球体容易生产,达到需要的强度,但是毕竟对于射流和弹芯存在一个是否发挥作用的问题。
  万一射流或者弹芯没有和球体硬碰硬而是从旁边擦过去呢?当然只要有足够多的球体,这也不是问题。但是成本问题就出来了。

  另外能否科普一下T80U的首上装甲的结构,按照红外的说法,它可以抵挡80年代末以前的西方穿甲弹,当然我们知道T80U服役的时候已经是八十年代中期了。

  因为论坛上的发言多半是断断续续的,有时候错误得张冠李戴了。

   那么这个东西的成本如何?

^_^,某版主要是不心虚会扣经验。

  
   算了把,看了某版主的博客,通篇没有任何参考资料,这要是作本科论文啊,连及格都算不了。


    当然,这种文章很适合只想要一个结论,而不是真相的人。

呵呵,可惜的是,不考虑两者在火控技术上的巨大差距,就定装弹药和分装弹药这两者的区别,就使得两者火炮的精度天差地别。

因此,实战中对抗,虽然西方坦克的中弹面积大,但是中弹概率未必就会高多少。

出口t80的穿甲弹只敢标460mm的穿深指标,当然有些人可以用猴版来解释。

   这样的穿深,就算现在西方坦克的炮塔再大,有能发挥什么作用呢。
本朝的125火炮精度不如引进的L7,这是从设计师到炮手都承认的事情,也就有些人视而不见
hehe,射击精度不影响命中概率这种话也有人说得出来啊。

 99动对动命中率90%,反正吹牛不用上税。

 至于定装和分装的精度问题,分装弹药公差再小,也没法和定装弹药比较。这些都对精度有影响。

 当然有些人可以视而不见。

 至于毛子之所以用分装,当然是因为发射药水平低,必须用大装药来弥补,这样的话做成定装就太长了,影响装弹机的使用。

本人本来就是个外行,不过是从常识方面来思考,有些用词自然不够准确,
   如果有认为是业内的可以驳倒我的观点可以来科普啊,如果觉得没有必要在这里浪费时间也可以去杂志投稿赚点小钱顺便宣言自己的观点。
   引进的L7  比125 精度高有人不承认吗?
   是什么原因呢?

车体里面放弹药别的坦克自然也有,但是为了装弹机把炮弹摆成一圈恐怕还是不多吧,当然本朝的炮弹如何布置偶是不清楚。

    不管是谁,都没法否认,同样数量的炮弹,摆成空心圆筒比堆在一起被击中的概率要高。

     当然,有些人把几何知识扔到一边,自然可以不承认这个显而易见的事实。


t90的图看了,如果不考虑扬弹机里面的弹药,在车体底部的弹药确实投影面积不大,并且不容易被击中。



不过按照网上的说法,T72备弹39发,这里面其他的弹药在什么地方呢?



我的印象是(看杂志和论坛得来的印象)苏联坦克的125mm火炮药室大于西方的120mm火炮,原因是因为发射药技术不如西方,因此只好增加发射药。

  在这种情况下,整装蛋的长度就会大于自动装弹机能承受的长度。因此采用了分装弹。


  那么,是不是可以解释,苏联的分装蛋的两部分的体积之和应该大于西方的整装蛋呢?考虑到西方的定装弹的弹芯可以埋入发射药中,而苏联的分装弹只能埋入一小部分发射药(弹芯部分带的发射药)这个长度是不是应该有明显的优势呢?

我们先考虑t80吧,t72暂时没有准确的说法。

T80明显的空心圆筒,这个投影面积大没有问题吧?

  至于T72,没有线图之前不好下结论,T72的弹仓如果真的能做到弹药(包括弹芯部分和发射药部分)之中没有空心部分,那么占体积确实不会大很多,不过我很怀疑这样能行吗?因为内外径明显不同啊。如果有空心部分那么体积肯定要增加吧。
谢谢你的解释。

在那个帖子里面,我本来就是怀疑苏联这种坦克装弹机弹药的中弹面积会很大。

作为一个外行,确实不知道这个是T80的。

那么能给个T72的线图给我吗?

我想了解一下苏联两种装弹机的区别。
问题总要分解开来弄清楚在合在一起分析。

数据基础都错误的话,合在一起的结论就能正确。

本人是外行,数据和图片确实没有那些业内人士多,有时候也会张冠李戴,但是,就算是外行,也有思考的能力和思考的权利。
再看看关于M1的弹仓,画出了多大一块。这还是陆虎大人胳膊往外拐的结论呢?


我就照顾一下,尽量把毛子的投影往大画,尽量把你西方无敌的坦克往小画,这些见过实物的例如红外火花流氓跟东进老大跟其他专业的人一下就看明白我画的明显偏袒西方了

尾舱布局:

正面:最少三层,一般是四层,高度:4*120高,(弹药架同理,算一个高度)一共就算 整装比分装更长,整长必然比分装弹头长,而且毛子土鳖就没有前段长800的,但白头鸡的可比800长照顾你,按850mm

宽:同样放22枚弹,3*7=21,弹药架还只算一个的量:8*120

侧面:长:4*850,高 8*120  










红外6904 发表于 2011-12-10 12:18
三氧化二铝这东西自然可以是陶瓷,不过苏联坦克装甲里面埋的三氧化二铝球仅仅是普通的陶瓷级别的吗?

...


老大,最后那段我的计算洋相你就别扒皮了,我那算法生生把苏系弹仓的投影给算的比西方的投影大了,我可没复合装甲往脸上挂啊
红外6904 发表于 2011-12-10 12:18
三氧化二铝这东西自然可以是陶瓷,不过苏联坦克装甲里面埋的三氧化二铝球仅仅是普通的陶瓷级别的吗?

...


老大,最后那段我的计算洋相你就别扒皮了,我那算法生生把苏系弹仓的投影给算的比西方的投影大了,我可没复合装甲往脸上挂啊
outman 发表于 2011-12-10 12:12
既然版主来了,解释一下你的概率是怎么变来变去的吧。不要顾左右而言他。

   飞扬的事情飞扬解决,cd ...
那你把飞扬的贴转过来干啥?
http://www.fyjs.cn/bbs/htm_data/26/1112/650396.html
车体里面放弹药别的坦克自然也有,但是为了装弹机把炮弹摆成一圈恐怕还是不多吧,当然本朝的炮弹如何布置偶是不清楚。

    不管是谁,都没法否认,同样数量的炮弹,摆成空心圆筒比堆在一起被击中的概率要高。

     当然,有些人把几何知识扔到一边,自然可以不承认这个显而易见的事实。
外行自然不可能像内行一样知道精确的定义,只能知道一个大概。
   公差的解释我能看到的也都是网上的,不用我复述。

   我就说一下我的看法吧。

  不考虑火炮的问题,只考虑弹药的问题。

   发射药的数量、弹杆的装配精度对火炮精度有没有影响?


   发射药的燃烧速度对火炮精度有没有影响?


   分装弹药在这两者上面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吗?


   谈到L7那是因为杂志上提到了L7。

   至于国产120和125以及西方120火炮的散布,本人确实不是很了解。
哦,本版忘记了一句神论:苏联不能生产合格的装甲板!!!
很搞笑的人,很有意思的人,从来不仔细看发言的人。本版N年前就说过:  在有效击穿的前提下!!!!!在有效击穿的前提下,尾舱是无效的,可是为什么很多人总是视而不见涅?
一个不知道T72弹药布局的人,一个不明白火线的人,一个不知道坦克防护基础设计概念的人,一个不知道氧化铝陶瓷的人,一个人为三氧化二铝是宝石的人,一个认为分装弹精度差的人,一个缺乏基础常识的人,一个。。。。。。。。
不知道该说什么了,算了,群众的眼睛自然雪亮,本版也就不多说什么了,周末了,给CDER们发点福利!!
hukehao111 发表于 2011-12-10 12:22
那你把飞扬的贴转过来干啥?
http://www.fyjs.cn/bbs/htm_data/26/1112/650396.html
  因为这个帖子讨论的内容在cd也有人贴出现过。

  
一面说自己外行 一面大嘴巴说一些自己凭着一个空脑袋想出来的概念
典型的文科生啊 不是我歧视文科生
红外转的贴里面可以看出来 不但是文科生 而且是高中生 思维很幼稚

红外6904 发表于 2011-12-10 12:25
很搞笑的人,很有意思的人,从来不仔细看发言的人。本版N年前就说过:  在有效击穿的前提下!!!!!在有效 ...


   你先把尾舱中弹几率怎么变成45%的过程解释一下吧。怎么变成比车体大得多的过程解释一下吧。

  外行不可怕,可怕的是内行蒙骗外行。


  至于击穿不击穿,我会继续学习的。
红外6904 发表于 2011-12-10 12:25
很搞笑的人,很有意思的人,从来不仔细看发言的人。本版N年前就说过:  在有效击穿的前提下!!!!!在有效 ...


   你先把尾舱中弹几率怎么变成45%的过程解释一下吧。怎么变成比车体大得多的过程解释一下吧。

  外行不可怕,可怕的是内行蒙骗外行。


  至于击穿不击穿,我会继续学习的。
能问出氧化铝陶瓷和红宝石究竟有什么不同的人 可以看出高中物理起码是学了个稀烂
outman 发表于 2011-12-10 12:29
因为这个帖子讨论的内容在cd也有人贴出现过。
不用有人了,就是你自己么。。。。
貌似分装弹药实际是由于车内空间小造成的,由于要保持较小的投影面积,所以苏联坦克炮塔尺寸较小,在仰俯角一定的情况下,炮弹装填时运动的空间有限,所以做成分装才能满足要求。增大炮塔空间涉及的问题就太多了,最终动力、悬挂、火控都要受影响
看了某版主的博客,通篇没有任何参考资料,这要是作本科论文啊,连及格都算不了。

看到这句,本版表示,全体CDER都可以开心的笑了,原来论文可以这样写
三氧化二铝又叫刚玉吧
宝石类好像应该是碳类的吧
记得高中课本是这样讲得,要么就是我记错了
hukehao111 发表于 2011-12-10 12:35
不用有人了,就是你自己么。。。。
难道你没在cd看到过我前面大段引用的红外语录?

红外6904 发表于 2011-12-10 12:49
看了某版主的博客,通篇没有任何参考资料,这要是作本科论文啊,连及格都算不了。

看到这句,本版表示, ...


   呵呵,先解释一下你的概率怎么变化的吧。

  至于本人的错误,只要知道错了,自然会改正。
红外6904 发表于 2011-12-10 12:49
看了某版主的博客,通篇没有任何参考资料,这要是作本科论文啊,连及格都算不了。

看到这句,本版表示, ...


   呵呵,先解释一下你的概率怎么变化的吧。

  至于本人的错误,只要知道错了,自然会改正。
炮塔正面被有效击穿,尾舱还有用吗?车体正面被击穿,装弹机也要殉爆,为何说我偷换概念呢?尾舱被击中的概率远远高于车体,为何不能这么说呢?本版讲过那么多次的 有效击穿,为何视而不见呢?
2011-12-10 13:04 上传

不知道这样的对比是不是能看出点端倪?
这就是传说中的福利?
刚才那个还仅仅是尾舱被直接命中的程度,要是连炮塔正面的概率都计算进去,估计。。。。。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解释才能让某些人满意。。。。。另外,坦克不是TD,炮塔总要往左右转转,这一转,那个啥就露出来了,敌人也不可能永远在正面,这样再算算,可能有些东西真的就杯具了
呵呵,先解释一下你的概率怎么变化的吧。 至于本人的错误,只要知道错了,自然会改正。
先补补基础知识吧,别把氧化铝陶瓷不当陶瓷看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发表于 2011-12-10 13:10
先补补基础知识吧,别把氧化铝陶瓷不当陶瓷看
三氧化二铝还还能叫铝矾土呢,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