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航空电子现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2:08:27
]]
晚上快3点还在线上,精神可嘉,另,要想受欢迎,必要的图片是必须的.............................................
偶……不会发图……[em06]
可以发给偶
<B>以下是引用<I>pupu</I>在2004-10-17 12:45:00的发言:</B>
偶……不会发图……[em06]

<P>晕.......................................倒..............................................................</P>
<B>以下是引用<I>pupu</I>在2004-10-17 12:45:00的发言:</B>
偶……不会发图……[em06]

<P>
<P>昏倒……真的假的?</P>
<P>回复栏顶上有插入图片按钮,网上的图片复制地址进去就可以了</P>[em06]

  前苏联的相控阵雷达起步很早,机载计算机虽然落后西方多年,但他们正在通过与西方合作等方式迅速改变其在航电研发上的落后局面
  人人皆知,前苏联有着强大的航空工业。尽管经济不景气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俄罗斯航空技术放慢了发展的脚步,但它在某些技术领域所达到的高度仍然是令人敬畏的。在航空电子方面,总体发展水平虽然落后于西方,但也有一些真实的情况鲜为人知,近期的变化更引人关注。
  相控阵雷达起步很早
  早在1968年,前苏联就已经开始研究用于米格-31飞机的Zaslon相控阵火控雷达。1976年该雷达首次装机试飞,1978年就做到以"边扫边跟"模式同时捕获10个目标。
   规模不大的季霍米洛夫仪表制造研究院一直站在俄罗斯相控阵雷达研制的前沿,但长久以来却鲜为人知。它拥有较强的科研力量,与之协作的梁赞仪表厂可为其提供强大的生产能力。
  在研制米-31,苏-30MKI雷达的基础上,该研究所不断改进无源相控阵雷达的性能,在波束成形以及更宽的工作频带、更大的调谐频率等方面取得进展。主要体现在,当目标被锁定之后,雷达在连续监视空域的同时,可以跟踪多个目标并与之交战。它也被称作空空、空面模式交替的组合模式,即可同时攻击空中和地面目标。
  目前,他们面临的最大任务是研制俄第5代战斗机的雷达,在新雷达研制的第一阶段,他们准备先采用无源相控阵雷达来满足要求,季霍米洛夫仪表制造研究院作为俄罗斯空军有源相控阵雷达的主要合同商,目前正致力于有源相控阵的技术开发,但进展的程度还要取决于资金是否到位。
  还有稳相加速器公司,他们曾开发了zhuk、Kopyo、Arbalet等雷达,在1990~1999年期间大批量进行生产。它所生产的雷达和控制系统占领了80%的俄罗斯国内市场和30%的国际市场。与此同时,他们非常看重雷达更新市场,着手引入开放式系统结构,完成了大批现役机雷达的更新。这家公司的总设计师表示,一架飞机如果发动机定期维护的话,起码可以用25~40年,但航空电子和机载雷达的使用周期则没有如此之长,由于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不做及时更新的雷达将使飞机的作战性能大打折扣。
   此外,针对俄罗斯过去一直对雷达罩影响雷达的性能问题不够重视的情况,他们专门建造了一精密的实验台,采用计算机软件对雷达罩的生产误差进行校正。他们已经意识到,没有新的雷达罩,用机载炸弹精确地攻击地面目标就是一句空话。
  机载计算机的发展
  从前苏联到俄罗斯,其计算机产业一直落后西方多年。很长一段时间,俄罗斯计算机无论从处理速度和存储量,还是体积和重量都很难满足装机要求。可以说,俄罗斯的数字式机载计算机真正走向实用是上世纪70年代的事。
   位于莫斯科的拉缅斯克仪表设计局是俄罗斯航空计算机设计与整合中心。多数航电计算机由其科学研究所负责生产,并称之为"氦"系列处理器。前苏联的机载处理系统从导航计算机开始。第一代称之为NI-50PM的模拟式导航计算机与大型多普勒雷达接口,曾安装于前苏联的远程防空截击机上。
   1970年,随着计算机体积和重量的减少,米格-23B配备了一个K-23型导航系统。其中包括一台模拟计算机。4年后,米格-23BM飞机的航空电子装备升级,配备了一台包含数字计算机的KN-23导航系统。
   此后出现了将不同功能组合在一起的大型中央导航计算机组TsNV。但它体积十分庞大,只有像图-20型远程轰炸机和伊尔-76运输机那样的飞机才能容纳它。
  前苏联第一架配备飞控计算机的军用飞机是1971年生产的2人制机组的苏-24。它是专门为执行地面袭击任务而设计的战斗轰炸机,是与美国F-111战斗机相抗衡的全天候战斗机。带有可变后掠机翼的苏-24装有一个数字TsVU 10-058型计算机。其后又出现了不断改进的10-058K TsVM飞控计算机和更新的MVK计算机组件。
   带有侧视机载雷达的米格-25是前苏联第一架装有数字式惯性导航系统(INS)的飞机,其数字式"氦"-15机载计算机已经与多谱勒雷达和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以及数字式惯性导航系统等连接起来。
  第三代米格-29和苏-27战斗机配备了更先进的"氦"Ts-101系列计算机。就计算机性能而言,苏-27和米格-29水平相当。苏-27的TsVM- 80的火控计算机开创了俄罗斯飞机将红外瞄准、激光、光学和多模式雷达输入综合起来向平显提供信号之先河。苏-27同时配备了俄罗斯第一代头盔目标指示器 NSTs-27,它在Ts-101计算机的支持下能够反映36SH激光雷达的信号。
  计算机的升级在俄罗斯也很普遍,1998升级后的米格-29安装了功能更强大的MVK计算机。而图-142涡扇飞机在使用了30多年后依然活跃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80年代中,他们在图-142M改进型中,用更先进的"Ortita"计算机代替原有的TsVM-260计算机,在搜索雷达计算机更新的同时,伴有大规模软件升级。与此同时,图-160战略轰炸机由于采用更加复杂的导航系统(三余度自动定向仪/惯导和GLONSS卫星导航系统)而使用了8台TsNV计算机,但其电传系统还是模拟式组件。
   在民用飞机方面伊尔-86称得上是其机载计算机进步的里程碑。飞控系统和导航系统可以让飞行员自动爬升到选定高度、自动下降或控制爬升速度。驾驶员可在屏幕上看到带有导航数据的微型胶片地图,其机载信息处理器能驱动显示屏上的一个指针,指示飞机的位置。
   最初的伊尔-86结构设计的问题导致飞机还未试飞就重新设计。不过,伊留申设计局从伊尔-86的改进中收获不小。于1988年开发的伊尔-96,其80-400型计算机支撑了惯导、欧米茄和GLONASS三余度导航,其数据可反映在平显上。
  前苏联解体后,许多飞机设计部门和制造商都失去了政府的财力资助,于是他们开始走向市场。20个生产航空和空间技术设备的工厂组成了一个卡姆波马什大型联合企业,。俄罗斯的航空计算机公司也不失时机地与西方的公司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其中包括位于圣彼德堡的仪表公司(主要生产航空电子和电气设备)和位于莫斯科的安泰公司(主要生产计算机和导航设备)。精密结构计算机技术研究院(IPMC)也和Sun公司合作,在莫斯科研制先进的机载工作站。
   俄罗斯计划重组包括3个生产航空电子设备公司在内的10个主要航空工业公司。实际上也重建了俄罗斯的航电工业。
  筹建第5代航电系统
  在资金短缺的形势下,俄罗斯飞机的年产量从1300架跌至几十架,这种情况破坏了航空电子设备正常的研究、生产和销售。 俄罗斯很大程度上依赖苏-30MK和米格-31等战斗机的出口来支持下一代航电技术的开发。
   与此同时,他们还与以色列、法国等西方国家的航电制造商合作,签订子承包合同。这对其提高航电水平大有好处。他们为印度制造的米格-29K就是俄第一代配备完全数字式电传的战斗机。它所带来的局面是,俄外销的飞机性能比它自己空军拥有的飞机性能更先进。
   俄罗斯目前正致力于第5代航电系统的研制,它主要由以下组件构成:
   ● 多功能监视和瞄准系统
   ● 多功能LCD和驾驶舱控制板
   ● 带有卫星数据链的高精度惯导系统
   ● 为机组生成数字式地图的图像生成器
   ● 拥有高速数据总线的功能强大的计算机。此外,还有与这些系统能力相匹配的软件和高精度的武器投放系统。
   5年前,以拉缅斯克仪表设计局为首成立了一家叫作联合技术JSC的公司。这是一家国家控股51%的公司。参与的单位还有:航空电子公司(位于莫斯科)、东升仪表制造设计局(位于莫斯科)、仪表联合股份公司、仪表技术联合股份公司(位于圣·彼德堡)、拉缅斯克公司的加工厂以及埃拉拉机械加工厂。俄罗斯第5代航电系统将由这家公司负责设计生产。
   综上述可以看出,俄罗斯第5代航电的开发模式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没有了充足的国家资金支持,但它通过行业结构的调整,整合有生力量,更加注重新技术的应用,而且在设计之初就开始着手市场方面的工作,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唉。那时的PUPU,是多么的纯洁啊。。。。
难道现在的PUPU就必须象那时一样纯洁吗?:D :D :D
男人是要不断“可爱”来成长地〉。。。
顶了再看:D
老文章!!:L
hehe

支持一下纯洁的pupu
谁敢说现在的PU爷不纯洁?:@ ;P
挖坟???????:Q
:D PUPU大爷去把机载雷达手册扫上来吧,这样一切都清静了啊;P
真是不公平,我的帖子就给扔到站务流言区,pupu的帖子就大力帮忙编辑啊?

该文原载于国际航空2002年07期作者吴克捷、杨印根,可是有点年头了。。。
我也不会发图啊!!!!!谁来救我!!!!
据EE Times网站报道,俄罗斯当前正与被称为“Kedah Group”的组织合作,在俄罗斯Nizhny Novgorod地区建设一座300mm晶圆厂。有关该项目的细节目前尚无从知晓,但俄罗斯联邦电子产业基金会(Russian Federal Fund for Electronics)副主席Alexander Kalinin日前在其一次演讲中提到了上述项目。

据Kalinin称,该基金会有一笔7亿美元的预算是用于资助Kedah Group在俄罗斯建造一座晶圆厂,这座晶圆厂能够容纳8寸和12寸生产线,月产能可达30,000片晶圆,并采用0.18微米至90纳米制造工艺。

Kedah Group的成员目前尚不清楚。Kedah是马来西亚的一个邦,该邦的Kulim市拥有一座高科技园。Kulim高科技园区入驻的企业包括马来西亚代工厂Silterra、英特尔、英飞凌、Fuji Electric和AIC Semiconductor。

当前,Silterra正同位于比利时的欧洲半导体研发机构IMEC合作开发90nm CMOS工艺,并计划进一步推进至65nm节点。据悉,该公司90nm工艺预计将与明年下半年投产。Silterra曾表示,该工艺将为公司与其他代工厂商的合作以及公司向300mm生产线过渡铺平道路。

建设一座先进的300mm晶圆厂通常耗资30亿美元以上,即便技术不是那么先进的晶圆厂往往也需要10亿美元以上才能投产。目前俄罗斯这座神秘的在建晶圆厂究竟将采用何种技术与生产战略尚不得而知。
原帖由 火花四射 于 2007-6-20 15:51 发表
:D PUPU大爷去把机载雷达手册扫上来吧,这样一切都清静了啊;P

这个要支持的。:D
这个帖子应该送给独狐雯女王看,省的她一天到晚~~~
俄罗斯比前苏联幸运多了,可以几乎不受限制大量使用西方民用电子技术了
fab有什么了不起的,不都是美国日本买设备,买试剂,然后芯片设计也是其它公司完成的
SMIC就是这样混的

而且只能生产一部分集成电路产品
这百年古坟.....
毛子老师傅是值得我们天朝虚心的学习的。。。。

俺来围观这古坟!
还有挖坟者!
这已经是二盗了。。。
当年pupu好能写啊
这古坟挖的。。。。。。
这-------这谁挖的?鞠躬致谢哦!!!!!
当年pu的帖子,回复好少
这坟挖的~~~
遥想某神当年,也曾是个不会发图的毛头哈,心情大好嘢,浮一白!!!!
感谢pupu科普
不知在砷化镓器件上 老毛子落后我们多少年
老毛子的集成能力令人钦佩。
当年pupu好清纯…
...一座古坟啊~PUPU被挖了
PUPU被挖坟两次???
屁幼在地下都不安生啊,连被盗了两次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