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心酸往事——记特拉布宗末代三帝阿莱克修斯、约翰与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0:21:31


当阿莱克修斯四世(Alexios IV of Trebizond,1382-1429,全称为Alexios IV Megas Komnenos)于1416年登上王位时,距离其先祖,拜占庭帝国科穆宁王室成员阿莱克修斯一世于1204年十字军洗劫君士坦丁堡后定都特拉布宗,建立希腊人“流亡政权”,已过去200余年。阿莱克修斯为约翰三世之子,早在1395年便被父亲授予“专制君主”头衔(despote),获得了太子地位。登基之时,帝国已是风雨飘摇,领土大不如昔,新帝甚至受到所谓他加速了父亲死亡这样的流言困扰。他不仅继承了高贵的头衔,还继承了与热那亚共和国的战争。


   

                 特拉布宗帝国国旗,继承了拜占庭传统的双头鹰标志



    热那亚人不仅击败了特拉布宗舰队,还攻占了一座修道院,并改建为要塞。阿莱克修斯不得不于1418年和热那亚签署和约,向后者缴纳一笔战争赔款,直至1422年。因祸得福的是,帝国与威尼斯的关系反倒因此获得了改善。



    帖木儿去世后,小亚细亚陷入了一篇混乱之中。黑羊王朝的卡拉·尤素夫乘势崛起,打败了亚美尼亚王国与白羊王朝。阿莱克修斯是一个老练的统治者,他一方面主动向黑羊王朝示好,将一个女儿嫁给尤素夫之子,同时上供年金(参照当年进贡帖木儿的金额);另一方面,却又将另一个女儿嫁给了白羊王朝王子阿里(据说亦有可能是白羊王朝埃米尔卡拉·奥斯曼)。皇帝也没有遗忘他的基督教邻居。他的女儿玛利亚后来嫁给了拜占庭皇帝约翰八世(属于帕列奥列格王朝);妹妹Eudokia嫁给了塞浦路斯的意大利裔岛主。——真可谓长袖善舞,左右逢源。



   

   
         1400年的特拉布宗帝国

     

    虽然在外交事务上颇为得意,但家庭事务却令皇帝寝食难安。阿莱克修斯四世共有三子,按长幼顺序分别为约翰、亚历山大和大卫。按照惯例,阿莱克修斯1417年册封长子约翰为“专制君主”(当时约翰仅14岁),此举事实上确定了后者的皇储身份。然而,父子因一桩离奇的事件反目了。1426年,约翰谋杀了据说与母后西奥多拉有染的帝国司库,事情败露后发起叛乱,企图攻击父母。但他的起事遭到了宫廷贵族的一致反对,太子被击败,并不得不流亡格鲁吉亚,期间迎娶了格鲁吉亚公主巴格拉提奥尼(Bagrationi)。

   同年11月,皇后西奥多拉去世,据说皇帝为此悲痛欲绝(至于皇后是否存在奸情,众说纷纭,未有定论,),著名拜占庭学者贝萨里翁特意创作了至少三首挽歌,以期安慰阿莱克修斯。看上去,特拉布宗的皇室纷争会告一段落了,大约同年,皇帝为次子亚历山大迎娶了莱斯博斯岛与萨索斯岛领主多里诺·加提卢西之女玛利亚·加提卢西,并册立他为皇储。不料,1427年,流亡的约翰来到了热那亚位于克里米亚的殖民地卡法,获得热那亚政府支持后,组织了一支庞大舰队,于1429年卷土重来,在特拉布宗登陆。阿莱克修斯御驾亲征,前去讨伐逆子,不料身边的贵族被约翰收买,于10月某日夜在营帐中被刺身亡。政府军的抵抗因此土崩瓦解,太子亚历山大御敌无望,携妻子逃亡君士坦丁堡。约翰终于获得内战胜利,加冕登基。



   即位之初,约翰首先故作姿态,处死了刺杀父亲的“凶手”,并为父皇举行了盛大葬礼。随后,约翰致力于抵御土库曼与奥斯曼人的威胁。1422年土耳其苏丹穆拉德二世派出舰队洗劫了特拉布宗帝国沿岸并企图夺取该市,然而未获成功,他们顺势攻击了特拉布宗在克里米亚的属国,却在回程时因遭遇风暴而损失惨重。至此,直到穆罕穆德二世统治时期,土耳其方重启对特拉布宗的攻势。



   1451年,拜占庭特使弗朗茨来到特拉布宗为新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寻觅一位合适的新娘,恰逢土耳其苏丹穆拉德驾崩,约翰就此向弗朗茨表示祝贺,因为他认定新任苏丹穆罕穆德二世乳臭未干,不足为患。但弗朗茨却感到忧心忡忡,在他看来,穆拉德苏丹在其执政后期致力于维护和平与帝国的稳固,无心发动新的扩张;而新苏丹穆罕穆德二世,虽然表面上主张与邻国和平共处,但骨子里对基督教国家却抱有很深敌意,并会致力于摧毁临近的基督教王国,拜占庭与特拉布宗恐怕都难以置身事外。事情不幸被弗朗茨言中了。1453年,君士坦丁堡遭到土耳其围攻,特拉布宗袖手傍观,无心,亦无力施加援手。拜占庭首都陷落后,特拉布宗与希腊南部的摩里亚君主国(此时由君士坦丁的兄弟,托马斯与德米图斯共治)成为了拜占庭的“继承者”。穆罕穆德二世勒令特拉布宗缴纳年金,并在达达尼尔海峡对过往的特拉布宗与威尼斯船只课以重税。约翰终于忍无可忍,拒不听命,苏丹的回应是勒令驻扎在阿马西亚的帝国官员发动对特拉布宗的水陆围攻。



   看上去,特拉布宗是在劫难逃了。危急关头,约翰终于屈服,并同意缴纳高达2000达卡特(金币)的年贡。1458年,他派遣弟弟大卫亲赴君士坦丁堡,与穆罕穆德苏丹谈判,然而协议的最终结果,却是年贡被提升至3000达卡特。约翰注意到此时土耳其正致力于攻取拜占庭在希腊的残余领地,于是便采取联姻手段,广结盟友以图自保。他将女儿西奥多拉(Theodora)嫁给了白羊王朝埃米尔乌宗·哈桑(此女被同时代威尼斯旅行家称为天下第一美人),另一女(或姐妹)则嫁给塞浦路斯领主尼科洛·克里斯波。



   随着形势的越发绝望,约翰也试图走上与天主教会共融的老路(特拉布宗属于东正教会,与天主教会长期不和)。1434年他曾向教皇犹金四世修书一封表达和好之意,并且特拉布宗主教区也派出代表,随拜占庭帝国一并参加了1431-1439年举行的巴塞尔-费拉拉-佛罗伦萨大公会议,会上原则达成了东西教会和解共融的协议。

但以上努力并未改善特拉布宗与最重要的西方国家之一——热那亚共和国的关系。虽然他是依靠热那亚支持而上台的,却于1431年拒绝偿还帝国所欠债务,更于1441年拒绝因扣押并洗劫一艘热那亚商船而提供赔偿。这导致了两国关系的恶化,以至于1447年卡法的热那亚人出动舰队,威胁要封锁特拉布宗港口,好在这一计划并未真正实施,也并未真正损害黑海地区的贸易。

   其实,约翰对热那亚抱有敌意的深层原因是,担心该国与拜占庭结成联盟,并会帮助流亡君士坦丁堡的兄长亚历山大夺回王位。于是帝国在外交政策上向热那亚的死敌威尼斯倾斜,可是威尼斯在黑海影响力薄弱。这一点为日后的灾难也埋下了伏笔。



   约翰曾两度结婚,他的第一任妻子于1455年为他诞下皇子阿莱克修斯,然而皇帝在1459年便撒手人寰,皇子此时年仅4岁。虽然理论上应当由他继承大统,然而这必然导致漫长的摄政期与政局动荡,这是危机中的特拉布宗人无法容忍的。于是未经多少异议,约翰的皇弟大卫在同年登基加冕,他也是特拉布宗的末代君主。



  大卫估计苏丹此刻正忙于欧洲事务,无暇侵扰他位于安纳托利亚东部的王国。他一面与威尼斯、热那亚共和国及教皇保持接触(它们均表示愿意提供援助);一面与当地最杰出的土库曼酋长,白羊王朝奠基者乌宗·哈桑(Uzun Hasan)建立了深厚友谊。哈桑实力强大,被公认为东安纳托利亚抵抗土耳其的领袖。锡诺普与卡拉曼的埃米尔、格鲁吉亚国王(大卫的女婿)、闵格雷利亚与阿布哈兹国王(格鲁吉亚血统)均为哈桑的盟友。哈桑本人有基督教徒血统,他的曾祖母是一位特拉布宗公主,而他的母亲是一位来自北塞尔维亚的名媛,并且哈桑的皇后也来自特拉布宗,即前文所述的约翰皇帝之女西奥多拉。有了如此强力的后援,看上去特拉布宗可以高枕无忧了。

  穆罕穆德苏丹的确无法忽视这样的盟友,然而大卫却愚蠢地主动挑起了战事。他通过哈桑派往君士坦丁堡的使节,向苏丹转达了免除其兄长允诺的年贡的要求,而哈桑使节提出的动议甚至更加傲慢自负。1461年夏,穆罕穆德决定派遣水路大军去惩罚那些无礼之徒。苏丹本人率陆军从布尔萨出发,卡西姆(Kasim)帕夏则率舰队驶向安纳托利亚的黑海沿岸。目睹敌军的骇人声势,哈桑的联盟土崩瓦解。6月,当陆军向锡诺普进发时,海军舰队短暂停留,征服了热那亚港口城市阿玛斯特里斯(Amastris)。大约在月末,海陆两军顺利于锡诺普城前会师。锡诺普埃米尔伊斯梅尔为穆拉德二世的女婿,徒劳地派出自己儿子(也是现任苏丹外甥)前去斡旋。但穆罕穆德坚持锡诺普必须投降,不过伊斯梅尔可获得菲利普珀珀利斯(Philippopolis,也就是今天所称的Shahba,位于叙利亚大马士革以南87公里处,译注)及其周边乡村作为采邑。伊斯梅尔不情愿地接受了条件。于是苏丹的军队兵不刃血,进入了锡诺普,继续向哈桑的领土开进,并开始围攻其边境要塞克尤鲁堡(Koylu Hisar)。而卡拉曼则对此袖手旁观。乌宗·哈桑抵挡不住,一面向东撤退,一面派出母后萨拉可敦(Sara Khatun)携带重礼前往苏丹的营帐。穆罕穆德亲切地接待了她,苏丹此时并不想与白羊王朝全面对抗,于是也同意停战,条件是他可继续领有克尤鲁堡。然而萨拉拯救儿媳祖国的努力失败了。她劝说苏丹道:“何必为自己徒增烦恼,我的孩子,难道没有比特拉布宗更好的目标了吗?”苏丹则回答:我手持伊斯兰之剑,为信仰而战是我的使命。

7月初,土耳其舰队抵达了特拉布宗,水兵们登陆后蹂躏了整个城郊。但他们面对牢固的城墙无计可施。8月初,陆军的前锋来到了城下,领军的是大维齐马哈茂德(Mahmud)。同许多苏丹的新进大臣一样,他也是一名改宗者,其父为一塞尔维亚王子,而母亲恰好是特拉布宗贵妇。他有一位表兄,知名学者乔治·阿米罗特斯(George Amiroutzes),正住在特拉布宗城。此君在昔日的佛罗伦萨大公会议上是著名的统一派,深受大卫皇帝的器重——不仅因其学识渊博,更在于他和罗马的关系有利于帝国与西方的外交谈判。马哈茂德派遣他的希腊裔秘书托马斯(Thomas Katabolenou)出使特拉布宗,表面上是为了劝降皇帝大卫,暗地里却和阿米罗特斯秘密接触。大卫起初态度强硬。他和皇后,来自拜占庭名门坎塔库震努斯家族的海伦娜(Helena),此刻正在格鲁吉亚乞求其女婿(即格鲁吉亚国王)的援助。然而阿米罗特斯已被马哈茂德重金收买(此公虽然学术上不乏造诣,但卖国求荣,为世人所不齿),告诉皇帝乌宗·哈桑已经与土耳其单方面停战(这一消息稍后被萨拉可敦的信件所证实),随后阿米罗特斯进一步向皇帝报告说,马哈茂德向他保证,如果投降,苏丹会在别处补偿皇室一块封地——后者终于也动摇了。大卫遣使向正随主力行军的苏丹提出,他愿意投降,前提是苏丹在帝国境内任选一块面积与价值和特拉布宗相当的土地作为补偿,并且与他的幼女安娜联姻。可苏丹正为特拉布宗皇后的外交努力震怒不已,表示只能接受无条件投降。在阿米罗特斯屡次谏言表示抵抗绝无出路,并且萨拉可敦私下保证皇室会得到礼遇之后,大卫不得不做出让步。这并非他的过错。乌宗·哈桑与其他盟友均背他而去,也没有西方的援助可以期待,格鲁吉亚势单力薄,也不愿独自干涉。特拉布宗凭借坚固城防或许能坚持数周,但缺乏外援,终不免陷落。

  1461年8月15日,最后一座希腊人的首都被土耳其苏丹占领了。此时距米哈伊尔·帕列奥列格(即拜占庭帕列奥列格王朝皇帝米哈伊尔八世,1261年8月15日在君士坦丁堡举行入城式,宣告帝国首都光复,译注)从拉丁人手中收复君士坦丁堡并为希腊世界带来一缕中兴曙光,正好200年。萨拉的许诺得到了履行。皇帝及其子女,包括侄子阿莱克修斯得到了苏丹优待,后者派专船护送他们及帝国官员、王室财产转移至君士坦丁堡,不过有部分珠宝被赠与萨拉可敦以感谢她居中调停。但并非所有皇室成员都获得了自由。大卫的嫂子玛利亚·加提卢西大约20年前嫁给了他流亡君士坦丁堡的兄长亚历山大,丈夫过世后便携幼子居住在特拉布宗——此刻因其风韵犹存得到了苏丹的垂青,并被召入后宫。子以母贵,她的儿子也进入宫廷,日后成为苏丹最为宠幸但声名狼藉的侍卫之一。

  剩余的特拉布宗人就没有如此幸运了。贵族阶层被剥夺财产,净身送往君士坦丁堡,在那里苏丹提供了住宅和足够金钱,使他们可以开始新的生活。全体男性市民与部分妇女儿童沦为了奴隶并被苏丹及其大臣们瓜分。剩下的妇女也被送往君士坦丁堡,另有800男童被强制加入了土耳其新军。

  帝国的偏远地区也很快陷落了。吉雷松城坚持了一段时间,最后在希腊居民安全得到保障的条件下投降了。一些山村进行了抵抗。科蒂莱城堡在一名农村女孩的领导下据守了很久,后者甚至成为了一些本都希腊歌谣的主角。但在强大的土耳其军队面前,没有一座要塞可以永远抵抗下去。10月,穆罕穆德苏丹返回了君士坦丁堡,昔日“大科穆宁”(Grand Comnenus)的领土已成为他的囊中之物。



         
一名身着传统民族服装的特拉布宗人,因其国土位于历史上本都王国境内,也被称为“本都希腊人”


   大卫虽已沦为亡国之君,但按照早前协议,至少其家族还可保留富贵的生活。他们定居在土耳其前首都亚得里亚堡,每年拥有30万银币的可观收入。然而,命运的捉弄并未停止,一场突发的变故终止了大卫的舒适生活。与皇室同处一地的乔治·阿米罗特斯偶然得知,大卫正与哈桑秘密商议,将一名大卫的儿子,或他的侄子阿莱克修斯送到后者宫廷抚养,以便有朝一日可以光复故国——阿米罗特斯背叛了昔日主公,向穆罕穆德告密了。这给了苏丹绝佳的口实。1463年3月,大卫及儿子被逮捕下狱,11月1日,他与三个儿子及阿莱克修斯被明正典刑,只有幼子乔治得以幸免(他后来改信伊斯兰教,最终流亡格鲁吉亚)。

   大卫的其余家人则处境迥异,他的背叛似乎并未影响玛利亚在后宫受到苏丹宠幸,他进献给穆罕穆德的女儿安娜也安然无恙,不过后来改嫁给苏丹麾下一名将领。他的遗孀海伦娜也幸存了下来,不过为了收殓丈夫及儿子们,她不得不向苏丹缴纳巨额罚金,余生都在穷困潦倒中度过。



  拜占庭科穆宁王朝后人建立,偏安于黑海南岸的“帝国”寿终正寝,帝国末期三帝人生虽跌宕起伏,却不免结局凄凉。帝国后人也枝叶凋零,唯有格鲁吉亚的Gurieli家族因与大卫一女的婚姻关系,多年以后,还在自豪的声称,自家拥有特拉布宗皇室及罗马帝国皇帝的血统,不知大卫地下有知,会作何感想。




当阿莱克修斯四世(Alexios IV of Trebizond,1382-1429,全称为Alexios IV Megas Komnenos)于1416年登上王位时,距离其先祖,拜占庭帝国科穆宁王室成员阿莱克修斯一世于1204年十字军洗劫君士坦丁堡后定都特拉布宗,建立希腊人“流亡政权”,已过去200余年。阿莱克修斯为约翰三世之子,早在1395年便被父亲授予“专制君主”头衔(despote),获得了太子地位。登基之时,帝国已是风雨飘摇,领土大不如昔,新帝甚至受到所谓他加速了父亲死亡这样的流言困扰。他不仅继承了高贵的头衔,还继承了与热那亚共和国的战争。


   

Empire_of_Trebizond_by_monkeyflung.jpg (30.45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9-24 23:58 上传



                 特拉布宗帝国国旗,继承了拜占庭传统的双头鹰标志



    热那亚人不仅击败了特拉布宗舰队,还攻占了一座修道院,并改建为要塞。阿莱克修斯不得不于1418年和热那亚签署和约,向后者缴纳一笔战争赔款,直至1422年。因祸得福的是,帝国与威尼斯的关系反倒因此获得了改善。



    帖木儿去世后,小亚细亚陷入了一篇混乱之中。黑羊王朝的卡拉·尤素夫乘势崛起,打败了亚美尼亚王国与白羊王朝。阿莱克修斯是一个老练的统治者,他一方面主动向黑羊王朝示好,将一个女儿嫁给尤素夫之子,同时上供年金(参照当年进贡帖木儿的金额);另一方面,却又将另一个女儿嫁给了白羊王朝王子阿里(据说亦有可能是白羊王朝埃米尔卡拉·奥斯曼)。皇帝也没有遗忘他的基督教邻居。他的女儿玛利亚后来嫁给了拜占庭皇帝约翰八世(属于帕列奥列格王朝);妹妹Eudokia嫁给了塞浦路斯的意大利裔岛主。——真可谓长袖善舞,左右逢源。



   

   

Trebizond1400.jpg (122.25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9-24 23:59 上传


         1400年的特拉布宗帝国

     

    虽然在外交事务上颇为得意,但家庭事务却令皇帝寝食难安。阿莱克修斯四世共有三子,按长幼顺序分别为约翰、亚历山大和大卫。按照惯例,阿莱克修斯1417年册封长子约翰为“专制君主”(当时约翰仅14岁),此举事实上确定了后者的皇储身份。然而,父子因一桩离奇的事件反目了。1426年,约翰谋杀了据说与母后西奥多拉有染的帝国司库,事情败露后发起叛乱,企图攻击父母。但他的起事遭到了宫廷贵族的一致反对,太子被击败,并不得不流亡格鲁吉亚,期间迎娶了格鲁吉亚公主巴格拉提奥尼(Bagrationi)。

   同年11月,皇后西奥多拉去世,据说皇帝为此悲痛欲绝(至于皇后是否存在奸情,众说纷纭,未有定论,),著名拜占庭学者贝萨里翁特意创作了至少三首挽歌,以期安慰阿莱克修斯。看上去,特拉布宗的皇室纷争会告一段落了,大约同年,皇帝为次子亚历山大迎娶了莱斯博斯岛与萨索斯岛领主多里诺·加提卢西之女玛利亚·加提卢西,并册立他为皇储。不料,1427年,流亡的约翰来到了热那亚位于克里米亚的殖民地卡法,获得热那亚政府支持后,组织了一支庞大舰队,于1429年卷土重来,在特拉布宗登陆。阿莱克修斯御驾亲征,前去讨伐逆子,不料身边的贵族被约翰收买,于10月某日夜在营帐中被刺身亡。政府军的抵抗因此土崩瓦解,太子亚历山大御敌无望,携妻子逃亡君士坦丁堡。约翰终于获得内战胜利,加冕登基。



   即位之初,约翰首先故作姿态,处死了刺杀父亲的“凶手”,并为父皇举行了盛大葬礼。随后,约翰致力于抵御土库曼与奥斯曼人的威胁。1422年土耳其苏丹穆拉德二世派出舰队洗劫了特拉布宗帝国沿岸并企图夺取该市,然而未获成功,他们顺势攻击了特拉布宗在克里米亚的属国,却在回程时因遭遇风暴而损失惨重。至此,直到穆罕穆德二世统治时期,土耳其方重启对特拉布宗的攻势。



   1451年,拜占庭特使弗朗茨来到特拉布宗为新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寻觅一位合适的新娘,恰逢土耳其苏丹穆拉德驾崩,约翰就此向弗朗茨表示祝贺,因为他认定新任苏丹穆罕穆德二世乳臭未干,不足为患。但弗朗茨却感到忧心忡忡,在他看来,穆拉德苏丹在其执政后期致力于维护和平与帝国的稳固,无心发动新的扩张;而新苏丹穆罕穆德二世,虽然表面上主张与邻国和平共处,但骨子里对基督教国家却抱有很深敌意,并会致力于摧毁临近的基督教王国,拜占庭与特拉布宗恐怕都难以置身事外。事情不幸被弗朗茨言中了。1453年,君士坦丁堡遭到土耳其围攻,特拉布宗袖手傍观,无心,亦无力施加援手。拜占庭首都陷落后,特拉布宗与希腊南部的摩里亚君主国(此时由君士坦丁的兄弟,托马斯与德米图斯共治)成为了拜占庭的“继承者”。穆罕穆德二世勒令特拉布宗缴纳年金,并在达达尼尔海峡对过往的特拉布宗与威尼斯船只课以重税。约翰终于忍无可忍,拒不听命,苏丹的回应是勒令驻扎在阿马西亚的帝国官员发动对特拉布宗的水陆围攻。



   看上去,特拉布宗是在劫难逃了。危急关头,约翰终于屈服,并同意缴纳高达2000达卡特(金币)的年贡。1458年,他派遣弟弟大卫亲赴君士坦丁堡,与穆罕穆德苏丹谈判,然而协议的最终结果,却是年贡被提升至3000达卡特。约翰注意到此时土耳其正致力于攻取拜占庭在希腊的残余领地,于是便采取联姻手段,广结盟友以图自保。他将女儿西奥多拉(Theodora)嫁给了白羊王朝埃米尔乌宗·哈桑(此女被同时代威尼斯旅行家称为天下第一美人),另一女(或姐妹)则嫁给塞浦路斯领主尼科洛·克里斯波。



   随着形势的越发绝望,约翰也试图走上与天主教会共融的老路(特拉布宗属于东正教会,与天主教会长期不和)。1434年他曾向教皇犹金四世修书一封表达和好之意,并且特拉布宗主教区也派出代表,随拜占庭帝国一并参加了1431-1439年举行的巴塞尔-费拉拉-佛罗伦萨大公会议,会上原则达成了东西教会和解共融的协议。

但以上努力并未改善特拉布宗与最重要的西方国家之一——热那亚共和国的关系。虽然他是依靠热那亚支持而上台的,却于1431年拒绝偿还帝国所欠债务,更于1441年拒绝因扣押并洗劫一艘热那亚商船而提供赔偿。这导致了两国关系的恶化,以至于1447年卡法的热那亚人出动舰队,威胁要封锁特拉布宗港口,好在这一计划并未真正实施,也并未真正损害黑海地区的贸易。

   其实,约翰对热那亚抱有敌意的深层原因是,担心该国与拜占庭结成联盟,并会帮助流亡君士坦丁堡的兄长亚历山大夺回王位。于是帝国在外交政策上向热那亚的死敌威尼斯倾斜,可是威尼斯在黑海影响力薄弱。这一点为日后的灾难也埋下了伏笔。



   约翰曾两度结婚,他的第一任妻子于1455年为他诞下皇子阿莱克修斯,然而皇帝在1459年便撒手人寰,皇子此时年仅4岁。虽然理论上应当由他继承大统,然而这必然导致漫长的摄政期与政局动荡,这是危机中的特拉布宗人无法容忍的。于是未经多少异议,约翰的皇弟大卫在同年登基加冕,他也是特拉布宗的末代君主。



  大卫估计苏丹此刻正忙于欧洲事务,无暇侵扰他位于安纳托利亚东部的王国。他一面与威尼斯、热那亚共和国及教皇保持接触(它们均表示愿意提供援助);一面与当地最杰出的土库曼酋长,白羊王朝奠基者乌宗·哈桑(Uzun Hasan)建立了深厚友谊。哈桑实力强大,被公认为东安纳托利亚抵抗土耳其的领袖。锡诺普与卡拉曼的埃米尔、格鲁吉亚国王(大卫的女婿)、闵格雷利亚与阿布哈兹国王(格鲁吉亚血统)均为哈桑的盟友。哈桑本人有基督教徒血统,他的曾祖母是一位特拉布宗公主,而他的母亲是一位来自北塞尔维亚的名媛,并且哈桑的皇后也来自特拉布宗,即前文所述的约翰皇帝之女西奥多拉。有了如此强力的后援,看上去特拉布宗可以高枕无忧了。

  穆罕穆德苏丹的确无法忽视这样的盟友,然而大卫却愚蠢地主动挑起了战事。他通过哈桑派往君士坦丁堡的使节,向苏丹转达了免除其兄长允诺的年贡的要求,而哈桑使节提出的动议甚至更加傲慢自负。1461年夏,穆罕穆德决定派遣水路大军去惩罚那些无礼之徒。苏丹本人率陆军从布尔萨出发,卡西姆(Kasim)帕夏则率舰队驶向安纳托利亚的黑海沿岸。目睹敌军的骇人声势,哈桑的联盟土崩瓦解。6月,当陆军向锡诺普进发时,海军舰队短暂停留,征服了热那亚港口城市阿玛斯特里斯(Amastris)。大约在月末,海陆两军顺利于锡诺普城前会师。锡诺普埃米尔伊斯梅尔为穆拉德二世的女婿,徒劳地派出自己儿子(也是现任苏丹外甥)前去斡旋。但穆罕穆德坚持锡诺普必须投降,不过伊斯梅尔可获得菲利普珀珀利斯(Philippopolis,也就是今天所称的Shahba,位于叙利亚大马士革以南87公里处,译注)及其周边乡村作为采邑。伊斯梅尔不情愿地接受了条件。于是苏丹的军队兵不刃血,进入了锡诺普,继续向哈桑的领土开进,并开始围攻其边境要塞克尤鲁堡(Koylu Hisar)。而卡拉曼则对此袖手旁观。乌宗·哈桑抵挡不住,一面向东撤退,一面派出母后萨拉可敦(Sara Khatun)携带重礼前往苏丹的营帐。穆罕穆德亲切地接待了她,苏丹此时并不想与白羊王朝全面对抗,于是也同意停战,条件是他可继续领有克尤鲁堡。然而萨拉拯救儿媳祖国的努力失败了。她劝说苏丹道:“何必为自己徒增烦恼,我的孩子,难道没有比特拉布宗更好的目标了吗?”苏丹则回答:我手持伊斯兰之剑,为信仰而战是我的使命。

7月初,土耳其舰队抵达了特拉布宗,水兵们登陆后蹂躏了整个城郊。但他们面对牢固的城墙无计可施。8月初,陆军的前锋来到了城下,领军的是大维齐马哈茂德(Mahmud)。同许多苏丹的新进大臣一样,他也是一名改宗者,其父为一塞尔维亚王子,而母亲恰好是特拉布宗贵妇。他有一位表兄,知名学者乔治·阿米罗特斯(George Amiroutzes),正住在特拉布宗城。此君在昔日的佛罗伦萨大公会议上是著名的统一派,深受大卫皇帝的器重——不仅因其学识渊博,更在于他和罗马的关系有利于帝国与西方的外交谈判。马哈茂德派遣他的希腊裔秘书托马斯(Thomas Katabolenou)出使特拉布宗,表面上是为了劝降皇帝大卫,暗地里却和阿米罗特斯秘密接触。大卫起初态度强硬。他和皇后,来自拜占庭名门坎塔库震努斯家族的海伦娜(Helena),此刻正在格鲁吉亚乞求其女婿(即格鲁吉亚国王)的援助。然而阿米罗特斯已被马哈茂德重金收买(此公虽然学术上不乏造诣,但卖国求荣,为世人所不齿),告诉皇帝乌宗·哈桑已经与土耳其单方面停战(这一消息稍后被萨拉可敦的信件所证实),随后阿米罗特斯进一步向皇帝报告说,马哈茂德向他保证,如果投降,苏丹会在别处补偿皇室一块封地——后者终于也动摇了。大卫遣使向正随主力行军的苏丹提出,他愿意投降,前提是苏丹在帝国境内任选一块面积与价值和特拉布宗相当的土地作为补偿,并且与他的幼女安娜联姻。可苏丹正为特拉布宗皇后的外交努力震怒不已,表示只能接受无条件投降。在阿米罗特斯屡次谏言表示抵抗绝无出路,并且萨拉可敦私下保证皇室会得到礼遇之后,大卫不得不做出让步。这并非他的过错。乌宗·哈桑与其他盟友均背他而去,也没有西方的援助可以期待,格鲁吉亚势单力薄,也不愿独自干涉。特拉布宗凭借坚固城防或许能坚持数周,但缺乏外援,终不免陷落。

  1461年8月15日,最后一座希腊人的首都被土耳其苏丹占领了。此时距米哈伊尔·帕列奥列格(即拜占庭帕列奥列格王朝皇帝米哈伊尔八世,1261年8月15日在君士坦丁堡举行入城式,宣告帝国首都光复,译注)从拉丁人手中收复君士坦丁堡并为希腊世界带来一缕中兴曙光,正好200年。萨拉的许诺得到了履行。皇帝及其子女,包括侄子阿莱克修斯得到了苏丹优待,后者派专船护送他们及帝国官员、王室财产转移至君士坦丁堡,不过有部分珠宝被赠与萨拉可敦以感谢她居中调停。但并非所有皇室成员都获得了自由。大卫的嫂子玛利亚·加提卢西大约20年前嫁给了他流亡君士坦丁堡的兄长亚历山大,丈夫过世后便携幼子居住在特拉布宗——此刻因其风韵犹存得到了苏丹的垂青,并被召入后宫。子以母贵,她的儿子也进入宫廷,日后成为苏丹最为宠幸但声名狼藉的侍卫之一。

  剩余的特拉布宗人就没有如此幸运了。贵族阶层被剥夺财产,净身送往君士坦丁堡,在那里苏丹提供了住宅和足够金钱,使他们可以开始新的生活。全体男性市民与部分妇女儿童沦为了奴隶并被苏丹及其大臣们瓜分。剩下的妇女也被送往君士坦丁堡,另有800男童被强制加入了土耳其新军。

  帝国的偏远地区也很快陷落了。吉雷松城坚持了一段时间,最后在希腊居民安全得到保障的条件下投降了。一些山村进行了抵抗。科蒂莱城堡在一名农村女孩的领导下据守了很久,后者甚至成为了一些本都希腊歌谣的主角。但在强大的土耳其军队面前,没有一座要塞可以永远抵抗下去。10月,穆罕穆德苏丹返回了君士坦丁堡,昔日“大科穆宁”(Grand Comnenus)的领土已成为他的囊中之物。



         

Pontic_Greek_man_from_Trebizond_in_traditional_clothes.jpg (105.26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9-24 23:58 上传


一名身着传统民族服装的特拉布宗人,因其国土位于历史上本都王国境内,也被称为“本都希腊人”


   大卫虽已沦为亡国之君,但按照早前协议,至少其家族还可保留富贵的生活。他们定居在土耳其前首都亚得里亚堡,每年拥有30万银币的可观收入。然而,命运的捉弄并未停止,一场突发的变故终止了大卫的舒适生活。与皇室同处一地的乔治·阿米罗特斯偶然得知,大卫正与哈桑秘密商议,将一名大卫的儿子,或他的侄子阿莱克修斯送到后者宫廷抚养,以便有朝一日可以光复故国——阿米罗特斯背叛了昔日主公,向穆罕穆德告密了。这给了苏丹绝佳的口实。1463年3月,大卫及儿子被逮捕下狱,11月1日,他与三个儿子及阿莱克修斯被明正典刑,只有幼子乔治得以幸免(他后来改信伊斯兰教,最终流亡格鲁吉亚)。

   大卫的其余家人则处境迥异,他的背叛似乎并未影响玛利亚在后宫受到苏丹宠幸,他进献给穆罕穆德的女儿安娜也安然无恙,不过后来改嫁给苏丹麾下一名将领。他的遗孀海伦娜也幸存了下来,不过为了收殓丈夫及儿子们,她不得不向苏丹缴纳巨额罚金,余生都在穷困潦倒中度过。



  拜占庭科穆宁王朝后人建立,偏安于黑海南岸的“帝国”寿终正寝,帝国末期三帝人生虽跌宕起伏,却不免结局凄凉。帝国后人也枝叶凋零,唯有格鲁吉亚的Gurieli家族因与大卫一女的婚姻关系,多年以后,还在自豪的声称,自家拥有特拉布宗皇室及罗马帝国皇帝的血统,不知大卫地下有知,会作何感想。


本都希腊人至今还在土耳其有不少~算是一个希腊文化区了~
不过一战结束后的叛乱和之后的洛桑协定都将大批本都希腊人交换出去了~
学习过啦,好历史
历史主干的一个分支,也同样精彩
楼主翻译的相当好啊,文笔熟练却不带有那些网络文字的痞味,还常常标记文献出处,这是史学文章的的价值所在。

我也是中世纪史乃至拜占庭史的爱好者,收集了几乎全部的汉文版相关书籍,但始终遗憾的是,这些书籍全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事件的细节交代不清,常常是空洞地泛泛而谈。而诸如瓦西列夫多卷本《拜占庭帝国史》这样的经典著作,国内却始终没有出版,真是遗憾。

楼主这篇谈到的特拉比仲德帝国史,更是冷门了,希望楼主能翻译或写出该国以及罗姆苏丹国、卡拉曼公国、艾丁公国等早期突厥政权的作品,一定会顺利出版的,也一定会很受欢迎。
特拉比松帝国其实蛮可怜的~
其军事实力的薄弱程度比比最后的古城拜占庭和伊庇鲁斯、伯罗奔尼撒都十分发指~
最高一次集结才2000人~还是为了像盟友白羊王朝的使者展示~
军事制度基本就是颓败的军区制的延续~
最后直接放弃了军事建设~直接靠与四周的非奥斯曼政权不断联谊来自保了~
浮生尘缘 发表于 2011-10-30 14:09
楼主翻译的相当好啊,文笔熟练却不带有那些网络文字的痞味,还常常标记文献出处,这是史学文章的的价值所在 ...
已翻译完斯蒂文·朗西曼《1453,君士坦丁堡陷落》。正在校对修订中。
asherhoa 发表于 2011-10-31 23:06
已翻译完斯蒂文·朗西曼《1453,君士坦丁堡陷落》。正在校对修订中。
啊,希望能尽快看到实体书!

另外,也希望兄弟能将特拉比松帝国史编译出版,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