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元的末路:蒙古帝国末代可汗————察哈尔林丹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6:20:37


套用一句有关家庭的名言,“兴盛的王朝总是一样的,灭亡的王朝各有各的死法”。
  也许这话算不得亘古不变,但翻看史书,开国、兴国之君,几乎个人素质都有相似的一面,事功也大同小异。而亡国之君却是千变万化,荒淫者有之,残暴者有之,无能者有之,怠惰者有之……,总之,亡国毁身,结果虽同,手段却各有千秋。
  17世纪中期,一直争雄东亚的两大帝国蒙古与明几乎同步走向衰落,而在相差9年的时间里相继亡于后起之秀的后金——清帝国。世代为敌而最终被第三者一举并吞的例子在历史上并不稀奇,辽与北宋先后灭亡于金,金与南宋先后灭亡于蒙古均是如此。但,两个相争二百多年的帝国,不仅灭亡时间相差极短,且两个亡国之君,也有颇多相似之处,这就是比较难得的历史机缘了。
  明帝国的末代皇帝崇祯帝朱由检名气很大,稍微接触历史的人都知道。尤其是现在的明清热,更让他的大名如雷贯耳。崇祯总的来说算不得合格的亡国之君,本人的缺陷更多是被时代所彰显,显得不可原谅。“时代的局限才是真正的局限”,这句话实不能否认。
  蒙古帝国末代可汗林丹汗,为人所了解的事迹与崇祯相比少得可怜。这也难怪,都知道靖康之耻的徽钦二帝,而辽的天祚帝是怎么回事,很少有人说得明白。宋元的崖山海战,宋帝蹈海,知者如云,而金哀宗的国君死社稷,就没什么人了解。正统观还是有市场的。
  从整个东亚的全局来看,林丹汗重新统一蒙古的失败以及最后的败亡,就如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倒下之后,一百年内的事件便依次迸出,无论直接还是间接,都无法忽略。明、蒙古、满清,就如一个大鼎的三条腿,在广大的东亚土地上保持着平衡,再来往的较量中,前两者终于折断。满清一枝独秀,得以问鼎天下。
  林丹汗与崇祯帝的相似,首在两人承担大任时都很年轻,一个13岁,一个17岁;性格上,都是刚烈、暴躁;志向上,都希望达到本民族最高的要求,崇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尧舜之君”,而林丹汗更是自称“神中之神全智成吉思隆盛汗”;事功上,都进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要挽回颓势,与自己的前任相比,有作为得多,但最后都恨水东逝。
   人们的眼光关注明末已经太多,虽然那段历史值得人们千百遍的扼腕与回味。现在,我们可以把眼睛稍稍从北京向北移动,看看在大明王朝大厦将倾的前夜,蒙古草原上,发生了什么。注定而又不甘心成为末代可汗的林丹汗,是个什么样的人?对于自己的命运,又作了哪些挣扎?

套用一句有关家庭的名言,“兴盛的王朝总是一样的,灭亡的王朝各有各的死法”。
  也许这话算不得亘古不变,但翻看史书,开国、兴国之君,几乎个人素质都有相似的一面,事功也大同小异。而亡国之君却是千变万化,荒淫者有之,残暴者有之,无能者有之,怠惰者有之……,总之,亡国毁身,结果虽同,手段却各有千秋。
  17世纪中期,一直争雄东亚的两大帝国蒙古与明几乎同步走向衰落,而在相差9年的时间里相继亡于后起之秀的后金——清帝国。世代为敌而最终被第三者一举并吞的例子在历史上并不稀奇,辽与北宋先后灭亡于金,金与南宋先后灭亡于蒙古均是如此。但,两个相争二百多年的帝国,不仅灭亡时间相差极短,且两个亡国之君,也有颇多相似之处,这就是比较难得的历史机缘了。
  明帝国的末代皇帝崇祯帝朱由检名气很大,稍微接触历史的人都知道。尤其是现在的明清热,更让他的大名如雷贯耳。崇祯总的来说算不得合格的亡国之君,本人的缺陷更多是被时代所彰显,显得不可原谅。“时代的局限才是真正的局限”,这句话实不能否认。
  蒙古帝国末代可汗林丹汗,为人所了解的事迹与崇祯相比少得可怜。这也难怪,都知道靖康之耻的徽钦二帝,而辽的天祚帝是怎么回事,很少有人说得明白。宋元的崖山海战,宋帝蹈海,知者如云,而金哀宗的国君死社稷,就没什么人了解。正统观还是有市场的。
  从整个东亚的全局来看,林丹汗重新统一蒙古的失败以及最后的败亡,就如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倒下之后,一百年内的事件便依次迸出,无论直接还是间接,都无法忽略。明、蒙古、满清,就如一个大鼎的三条腿,在广大的东亚土地上保持着平衡,再来往的较量中,前两者终于折断。满清一枝独秀,得以问鼎天下。
  林丹汗与崇祯帝的相似,首在两人承担大任时都很年轻,一个13岁,一个17岁;性格上,都是刚烈、暴躁;志向上,都希望达到本民族最高的要求,崇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尧舜之君”,而林丹汗更是自称“神中之神全智成吉思隆盛汗”;事功上,都进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要挽回颓势,与自己的前任相比,有作为得多,但最后都恨水东逝。
   人们的眼光关注明末已经太多,虽然那段历史值得人们千百遍的扼腕与回味。现在,我们可以把眼睛稍稍从北京向北移动,看看在大明王朝大厦将倾的前夜,蒙古草原上,发生了什么。注定而又不甘心成为末代可汗的林丹汗,是个什么样的人?对于自己的命运,又作了哪些挣扎?


(一) 先祖们
  
  林丹汗的名字,叫做林丹巴图尔,他的汗号是“呼图克图汗”,也就是明史上音译出来的“虎墩兔汗”。对于蒙古史不了解的人,总认为在蒙古可汗的汗号就是在名字后面加上“汗”便可以了,这是误会。就如成吉思汗是汗号,名字是铁木真,忽必烈虽然成为元朝皇帝,庙号“世祖”,但也是蒙古帝国大汗,汗号为“薛禅汗”,元朝末代皇帝妥欢帖木尔庙号惠宗,汗号“乌哈噶图汗”等等。就是这个误会,很多史书中,一个人分成几个人来说,弄得人们云山雾罩,实在有必要正一下视听。
  说起先祖,倒是可以说到成吉思汗,但四百年的时光委实太遥远了。我们把时光倒回二百三十年,从元朝的灭亡说起。
  1368年,明太祖的北伐军兵临通州,元惠宗率朝臣百官北走上都,开始了北元的历史。
  1370年,惠宗病死应昌,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是为昭宗,建年号“宣光”,取意于杜甫《北征诗》“周汉或再兴,宣光果明哲” 。意图光复元朝,如周宣王、汉光武帝那样实现中兴。其在位8年中,联络云南,招抚高丽,取得击退明朝北伐军的岭北大捷,使明太祖派人送还俘虏的昭宗子买的礼巴剌,并致书修好。北元国力“几于中兴”。
  但刚建立的明朝如日中升,昭宗的能为也只能到此为止,随着1378年他的去世,北元便一泻千里。
  昭宗之弟脱古斯铁木尔继位,改元“天元”,继续其兄的志向。明朝曾遣使吊唁昭宗,欲缓和与北元的关系,但脱古斯铁木尔没有响应。既然做不了友邦,便只能是敌国。明朝开始积极针对北元用兵。1381年攻占云南,元梁王自尽。1388年兵发辽东,纳哈出率众出降,同年,在捕鱼儿海歼灭脱古斯铁木尔主力。脱古斯铁木尔逃到土拉河时,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尔杀害。阿里不哥当年与忽必烈争汗位失败,他的后裔倒是了了他未尽的心愿。
  但也速迭尔和他的先祖一样不争气,自己并没有什么过人的才能,落井下石的杀害脱古斯铁木尔也是由于卫拉特贵族的支持,此后,他在卫拉特贵族的拥立下,做了4年傀儡可汗,号“恩克卓里克图汗”,1391年病死。其子继位,号“昂克汗”,在位3年,因为不安于做傀儡,卫拉特贵族将他在1394年杀死。这之后昭宗独子买的礼巴剌被拥立为汗,号“额勒伯克尼古埒苏克齐可汗”,这实在是有些乱,好像是汗位又回到忽必烈一系了,但实际上,现在的可汗只不过是权臣手中木偶,爱谁是谁,什么规矩都不讲了。也速迭尔的作为似乎能让祖先瞑目,却苦了子孙。这位可汗在位5年,期间试图利用吉利吉思贵族忽哥赤与卫拉特贵族马哈木的矛盾恢复汗权,将自己的女儿嫁给马哈木,但被忽哥赤所杀。
  忽哥赤随后拥立的坤铁木尔又是阿里不哥一系,号“脱欢汗”,也是一位傀儡,在位3年后在马哈木与忽哥赤的权力斗争中被杀。
  1403年,窝阔台庶子合丹后裔月鲁帖木尔崛起,任命阿苏特贵族阿鲁台对抗卫拉特,成为可汗。但当1408年买的礼巴剌之子本雅失里从中亚铁木儿帝国回来后,被阿鲁台认为“奇货可居”,于是阴谋杀掉月鲁帖木儿拥立本雅失里为汗,号“完者帖木儿汗”。
  经历了这么多傀儡,本雅失里是难得的有权力的汗,而他与阿鲁台竟然也没有了屡见不鲜的敌视和猜忌,显得琴瑟合鸣。不但对于炙手可热的卫拉特贵族实施了有效打击,还在1409年精诚合作,全歼明成祖所派的丘福10万北征军。似乎,可汗的荣耀要重新来临了。
  然而,1410年,明成祖亲率大军北伐,本雅失里和阿鲁台无法抵抗,在撤退途中又发生分歧,于是各奔东西。本雅失里逃亡到卫拉特马哈木处,以为可以在妹夫这里寻求平安。从这点看,这位“完者帖木儿汗”政治头脑属于小学级别,以为亲情可以强过政治利益。结果毫无悬念的死在马哈木手中。
  阿鲁台无奈,立月鲁帖木儿之子阿台为汗,统治东蒙古。而马哈木立阿里不哥后裔答力巴为汗控制西蒙古,蒙古高原形成东西两大政治中心,双方不停的征战。开始时,有着正统地位的阿台、阿鲁台东蒙古一度取胜,杀死马哈木和答力巴,几乎要统一蒙古。而明朝在关键的时刻给予卫拉特以决定性支持,于1422、1423年两次攻打东蒙古,使得情势逆转。1430年,卫拉特取得了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击溃东蒙古主力,1434年更是打败杀死了阿鲁台。失去了重要辅臣的阿台在西蒙古和明朝的夹击下又苦撑了4年,终于败死。
  在答力巴和马哈木败死之后,卫拉特贵族先后拥立阿里不哥后裔斡亦剌歹和忽必烈后裔脱脱不花为汗,斡亦剌歹1415至1425年在位,纯属傀儡。脱脱不花号“岱总汗”,为马哈木之子脱欢于1433年所立,脱欢死后,逐渐摆脱了其子也先的控制,有了自己的实权。但这位岱总汗太过操之过急,羽毛没有完全丰满便起兵攻打也先,结果1452年兵败被杀。
  于是,便出现了蒙古历史上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非黄金家族的可汗“大元天圣可汗”也先。在打败脱脱不花后,也先疯狂屠杀黄金家族成员,脱脱不花之弟阿巴丁济农、侄子哈剌苦出,成吉思汗弟弟合撒儿后裔小失的王等均命丧其手,脱脱不花弟满都鲁逃到哈赤温后裔领地,脱脱不花两个儿子受到外公兀良哈贵族沙不丹保护才幸免遇难。看到已经没有合法的竞争者之后,也先于1453年继大汗位。
  这位打败明朝五十万大军,俘虏明朝皇帝,又统一蒙古,势力波及中亚的英雄人物,在做蒙古的曹操时顺风顺水,一旦称汗作了曹丕,就犯了大忌,只坐了一年可汗宝座便被部下暗杀,蒙古重新分裂。
  1454年,成吉思汗弟别里古台后裔毛里孩和喀喇沁贵族孛来等人在大乱中拥立脱脱不花幼子马儿古儿吉思为汗,但不久毛里孩和孛来又互相攻杀,马儿古儿吉思于1465年被孛来所杀,孛来又被毛来孩所杀。毛里孩旋即拥立脱脱不花长子脱古思猛可为汗,号“摩伦汗”,仅在位一年便被毛里孩所杀,从此十余年间,再没有大汗,出现空前混乱。
  直到1475年,脱脱不花异母弟满都鲁才在癿加思兰的拥立下继位为汗。在吸取了前代诸位可汗的教训后,满都鲁表现出了少有的老辣,在位的短短3年中,先是对于癿加思兰言听计从,利用其吞并其他贵族属民,壮大自己的实力。后又联合癿加思兰的两个弟弟杀死了癿加思兰,恢复了旁落91年的汗权。
  满都鲁去世后,没有男性后裔,他的侄太孙巴图孟克是元惠宗仅存的后裔,被拥立为汗,号“达延汗”。这位“蒙古中兴之主”继承了满都鲁的事业,继续剪灭权臣,收复部众,彻底改革官制,废除了元朝遗留下来的太师、太尉、太傅、太保、平章、知院等官职。重新统一各部后,达延汗将自己的子孙分封到北元大汗直属各万户、鄂托克。在达延汗去世前,东蒙古大汗本部六万户,除兀良哈万户以外,都落入达延汗子孙的直接统治之下,昔日异姓贵族对各万户、各鄂托克的世袭统治权被剥夺,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在东蒙古确立了全面、直接的统治,近两个世纪以来成吉思汗黄金家族衰败、没落的命运被逆转。
  1516年,在位37年的达延汗去世,其孙博迪继位,号“阿剌克汗”,因为年幼被三叔巴儿速孛罗废黜,直到三年后才恢复汗位。在位期间,继续巩固汗权,瓜分了兀良哈万户。为了安抚三叔一系,封其子俺答和伯斯哈尔为汗,称为土谢图汗和昆杜伦汗,埋下了日后汗号满天飞的伏笔。
  1547年,博迪死,长子达赉逊继位,号“库腾汗”。在位期间,土默特俺答日益强大,对汗位产生威胁,达赉逊处处与之较量,但终不能压服,以至于施行惹不起躲得起方针,将汗廷迁往辽东以避锋芒。大汗权威又开始衰微,各部或多或少都开始离心离德,稍有实力的贵族都开始称汗,虽然都还承认蒙古共主,大乱之象已经显露。
  1557年,达赉逊长子图门继位,号“扎萨克图汗”,大汗的权威有所恢复。对于各部的控制加强,并颁布法典形成内政外交的统一。同时征服了达斡尔人和今鄂温克族先民额里克特人。

  1592年,图门长子布延继位,号“彻辰汗”,汗权再次衰落。除了本部察哈尔之外,已经到了“政令不出午门”的地步。布延甚至做出出示元朝传国玉玺“哈斯宝玉印”来让各部承认自己是共主的事情,可算可笑复可悲了。
  1604年,布延去世,因为长子莽古斯早逝,便由长孙林丹巴图尔继位。
  在叙述了如此之长的前世之后,本文的主人公终于出场了。
  1604年,从元朝灭亡至今已经二百三十六年,北元蒙古经历了二十二位可汗,傀儡也好,强者也罢,战乱也好,统一也罢,长城以北的蒙古高原的主人一直是蒙古人;除了也先那一年不成功的篡位外,蒙古人的可汗一直是成吉思汗的子孙。十三岁的林丹巴图尔,还能使这一切继续下去吗?祖父的功业父亲没有继承,自己除了大汗的称号和察哈尔的部众外,并没有继承整个蒙古,虽不能说白手起家,但总是要重新开始。
  1604年,明朝的万历三十二年,大明朝虽然在万历皇帝的怠惰下,迅速的走向积重难返的末路,但此时还是“看上去很强”,它的末代皇帝崇祯帝还有6年才会出生。
  1604年,日后雄霸东亚的后金——满清帝国还有12年才会崛起,但努尔哈赤已经统一了建州女真,正在向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下手。1593年的古勒山一役,他已经和蒙古人交过手,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一代天骄的子孙们已经和大明的军队一样在他眼里成了羔羊。
  
  一个时代即将开始,一个时代即将落幕。

(一) 先祖们
  
  林丹汗的名字,叫做林丹巴图尔,他的汗号是“呼图克图汗”,也就是明史上音译出来的“虎墩兔汗”。对于蒙古史不了解的人,总认为在蒙古可汗的汗号就是在名字后面加上“汗”便可以了,这是误会。就如成吉思汗是汗号,名字是铁木真,忽必烈虽然成为元朝皇帝,庙号“世祖”,但也是蒙古帝国大汗,汗号为“薛禅汗”,元朝末代皇帝妥欢帖木尔庙号惠宗,汗号“乌哈噶图汗”等等。就是这个误会,很多史书中,一个人分成几个人来说,弄得人们云山雾罩,实在有必要正一下视听。
  说起先祖,倒是可以说到成吉思汗,但四百年的时光委实太遥远了。我们把时光倒回二百三十年,从元朝的灭亡说起。
  1368年,明太祖的北伐军兵临通州,元惠宗率朝臣百官北走上都,开始了北元的历史。
  1370年,惠宗病死应昌,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是为昭宗,建年号“宣光”,取意于杜甫《北征诗》“周汉或再兴,宣光果明哲” 。意图光复元朝,如周宣王、汉光武帝那样实现中兴。其在位8年中,联络云南,招抚高丽,取得击退明朝北伐军的岭北大捷,使明太祖派人送还俘虏的昭宗子买的礼巴剌,并致书修好。北元国力“几于中兴”。
  但刚建立的明朝如日中升,昭宗的能为也只能到此为止,随着1378年他的去世,北元便一泻千里。
  昭宗之弟脱古斯铁木尔继位,改元“天元”,继续其兄的志向。明朝曾遣使吊唁昭宗,欲缓和与北元的关系,但脱古斯铁木尔没有响应。既然做不了友邦,便只能是敌国。明朝开始积极针对北元用兵。1381年攻占云南,元梁王自尽。1388年兵发辽东,纳哈出率众出降,同年,在捕鱼儿海歼灭脱古斯铁木尔主力。脱古斯铁木尔逃到土拉河时,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尔杀害。阿里不哥当年与忽必烈争汗位失败,他的后裔倒是了了他未尽的心愿。
  但也速迭尔和他的先祖一样不争气,自己并没有什么过人的才能,落井下石的杀害脱古斯铁木尔也是由于卫拉特贵族的支持,此后,他在卫拉特贵族的拥立下,做了4年傀儡可汗,号“恩克卓里克图汗”,1391年病死。其子继位,号“昂克汗”,在位3年,因为不安于做傀儡,卫拉特贵族将他在1394年杀死。这之后昭宗独子买的礼巴剌被拥立为汗,号“额勒伯克尼古埒苏克齐可汗”,这实在是有些乱,好像是汗位又回到忽必烈一系了,但实际上,现在的可汗只不过是权臣手中木偶,爱谁是谁,什么规矩都不讲了。也速迭尔的作为似乎能让祖先瞑目,却苦了子孙。这位可汗在位5年,期间试图利用吉利吉思贵族忽哥赤与卫拉特贵族马哈木的矛盾恢复汗权,将自己的女儿嫁给马哈木,但被忽哥赤所杀。
  忽哥赤随后拥立的坤铁木尔又是阿里不哥一系,号“脱欢汗”,也是一位傀儡,在位3年后在马哈木与忽哥赤的权力斗争中被杀。
  1403年,窝阔台庶子合丹后裔月鲁帖木尔崛起,任命阿苏特贵族阿鲁台对抗卫拉特,成为可汗。但当1408年买的礼巴剌之子本雅失里从中亚铁木儿帝国回来后,被阿鲁台认为“奇货可居”,于是阴谋杀掉月鲁帖木儿拥立本雅失里为汗,号“完者帖木儿汗”。
  经历了这么多傀儡,本雅失里是难得的有权力的汗,而他与阿鲁台竟然也没有了屡见不鲜的敌视和猜忌,显得琴瑟合鸣。不但对于炙手可热的卫拉特贵族实施了有效打击,还在1409年精诚合作,全歼明成祖所派的丘福10万北征军。似乎,可汗的荣耀要重新来临了。
  然而,1410年,明成祖亲率大军北伐,本雅失里和阿鲁台无法抵抗,在撤退途中又发生分歧,于是各奔东西。本雅失里逃亡到卫拉特马哈木处,以为可以在妹夫这里寻求平安。从这点看,这位“完者帖木儿汗”政治头脑属于小学级别,以为亲情可以强过政治利益。结果毫无悬念的死在马哈木手中。
  阿鲁台无奈,立月鲁帖木儿之子阿台为汗,统治东蒙古。而马哈木立阿里不哥后裔答力巴为汗控制西蒙古,蒙古高原形成东西两大政治中心,双方不停的征战。开始时,有着正统地位的阿台、阿鲁台东蒙古一度取胜,杀死马哈木和答力巴,几乎要统一蒙古。而明朝在关键的时刻给予卫拉特以决定性支持,于1422、1423年两次攻打东蒙古,使得情势逆转。1430年,卫拉特取得了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击溃东蒙古主力,1434年更是打败杀死了阿鲁台。失去了重要辅臣的阿台在西蒙古和明朝的夹击下又苦撑了4年,终于败死。
  在答力巴和马哈木败死之后,卫拉特贵族先后拥立阿里不哥后裔斡亦剌歹和忽必烈后裔脱脱不花为汗,斡亦剌歹1415至1425年在位,纯属傀儡。脱脱不花号“岱总汗”,为马哈木之子脱欢于1433年所立,脱欢死后,逐渐摆脱了其子也先的控制,有了自己的实权。但这位岱总汗太过操之过急,羽毛没有完全丰满便起兵攻打也先,结果1452年兵败被杀。
  于是,便出现了蒙古历史上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非黄金家族的可汗“大元天圣可汗”也先。在打败脱脱不花后,也先疯狂屠杀黄金家族成员,脱脱不花之弟阿巴丁济农、侄子哈剌苦出,成吉思汗弟弟合撒儿后裔小失的王等均命丧其手,脱脱不花弟满都鲁逃到哈赤温后裔领地,脱脱不花两个儿子受到外公兀良哈贵族沙不丹保护才幸免遇难。看到已经没有合法的竞争者之后,也先于1453年继大汗位。
  这位打败明朝五十万大军,俘虏明朝皇帝,又统一蒙古,势力波及中亚的英雄人物,在做蒙古的曹操时顺风顺水,一旦称汗作了曹丕,就犯了大忌,只坐了一年可汗宝座便被部下暗杀,蒙古重新分裂。
  1454年,成吉思汗弟别里古台后裔毛里孩和喀喇沁贵族孛来等人在大乱中拥立脱脱不花幼子马儿古儿吉思为汗,但不久毛里孩和孛来又互相攻杀,马儿古儿吉思于1465年被孛来所杀,孛来又被毛来孩所杀。毛里孩旋即拥立脱脱不花长子脱古思猛可为汗,号“摩伦汗”,仅在位一年便被毛里孩所杀,从此十余年间,再没有大汗,出现空前混乱。
  直到1475年,脱脱不花异母弟满都鲁才在癿加思兰的拥立下继位为汗。在吸取了前代诸位可汗的教训后,满都鲁表现出了少有的老辣,在位的短短3年中,先是对于癿加思兰言听计从,利用其吞并其他贵族属民,壮大自己的实力。后又联合癿加思兰的两个弟弟杀死了癿加思兰,恢复了旁落91年的汗权。
  满都鲁去世后,没有男性后裔,他的侄太孙巴图孟克是元惠宗仅存的后裔,被拥立为汗,号“达延汗”。这位“蒙古中兴之主”继承了满都鲁的事业,继续剪灭权臣,收复部众,彻底改革官制,废除了元朝遗留下来的太师、太尉、太傅、太保、平章、知院等官职。重新统一各部后,达延汗将自己的子孙分封到北元大汗直属各万户、鄂托克。在达延汗去世前,东蒙古大汗本部六万户,除兀良哈万户以外,都落入达延汗子孙的直接统治之下,昔日异姓贵族对各万户、各鄂托克的世袭统治权被剥夺,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在东蒙古确立了全面、直接的统治,近两个世纪以来成吉思汗黄金家族衰败、没落的命运被逆转。
  1516年,在位37年的达延汗去世,其孙博迪继位,号“阿剌克汗”,因为年幼被三叔巴儿速孛罗废黜,直到三年后才恢复汗位。在位期间,继续巩固汗权,瓜分了兀良哈万户。为了安抚三叔一系,封其子俺答和伯斯哈尔为汗,称为土谢图汗和昆杜伦汗,埋下了日后汗号满天飞的伏笔。
  1547年,博迪死,长子达赉逊继位,号“库腾汗”。在位期间,土默特俺答日益强大,对汗位产生威胁,达赉逊处处与之较量,但终不能压服,以至于施行惹不起躲得起方针,将汗廷迁往辽东以避锋芒。大汗权威又开始衰微,各部或多或少都开始离心离德,稍有实力的贵族都开始称汗,虽然都还承认蒙古共主,大乱之象已经显露。
  1557年,达赉逊长子图门继位,号“扎萨克图汗”,大汗的权威有所恢复。对于各部的控制加强,并颁布法典形成内政外交的统一。同时征服了达斡尔人和今鄂温克族先民额里克特人。

  1592年,图门长子布延继位,号“彻辰汗”,汗权再次衰落。除了本部察哈尔之外,已经到了“政令不出午门”的地步。布延甚至做出出示元朝传国玉玺“哈斯宝玉印”来让各部承认自己是共主的事情,可算可笑复可悲了。
  1604年,布延去世,因为长子莽古斯早逝,便由长孙林丹巴图尔继位。
  在叙述了如此之长的前世之后,本文的主人公终于出场了。
  1604年,从元朝灭亡至今已经二百三十六年,北元蒙古经历了二十二位可汗,傀儡也好,强者也罢,战乱也好,统一也罢,长城以北的蒙古高原的主人一直是蒙古人;除了也先那一年不成功的篡位外,蒙古人的可汗一直是成吉思汗的子孙。十三岁的林丹巴图尔,还能使这一切继续下去吗?祖父的功业父亲没有继承,自己除了大汗的称号和察哈尔的部众外,并没有继承整个蒙古,虽不能说白手起家,但总是要重新开始。
  1604年,明朝的万历三十二年,大明朝虽然在万历皇帝的怠惰下,迅速的走向积重难返的末路,但此时还是“看上去很强”,它的末代皇帝崇祯帝还有6年才会出生。
  1604年,日后雄霸东亚的后金——满清帝国还有12年才会崛起,但努尔哈赤已经统一了建州女真,正在向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下手。1593年的古勒山一役,他已经和蒙古人交过手,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一代天骄的子孙们已经和大明的军队一样在他眼里成了羔羊。
  
  一个时代即将开始,一个时代即将落幕。
(二)十年生聚
  
  今天十三岁的孩子,应该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坐在教室里学着或感兴趣或不感兴趣的课程,课外时间,或公开或秘密的开始了恋爱。
  而林丹巴图尔十三岁的时候,接替自己的祖父,成为了蒙古可汗,一个根本不该由未成年人担任的职位。如果是明朝的皇帝,也还可以垂拱而治,不用担心会有什么不测——大明天子有着礼法制度、儒家学说以及官僚、宦官相互制约的三重保护,无论是无能、贪玩还是懒惰,都不会影响到作为皇帝的神圣与无上的权威。
  而蒙古可汗则没有这些,要获得尊重和服从,必须要有强大的实力,显赫的战功。草原上不相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相信的只有马刀和弓箭,即使你是成吉思汗的子孙,没有力量,虽然可以成为可汗,生命仍然会和野草一样被任意践踏。前面,我们已经举出太多的例子了。
  而此时林丹巴图尔所面对的蒙古,是绝对需要拥有强大武力的可汗的——漠北的喀尔喀三部只是名义上还尊重共主,面子虽然给,实惠却是自己的。漠西卫拉特蒙古是危险的敌人,所幸现在正忙着和哈萨克人征战,还面临着俄罗斯的压力,不会东顾。原本应该能够完全统治的漠南蒙古,现在也是诸侯林立,各自为战。东北部大兴安岭地区,分布着成吉思汗弟弟们后裔的部落:哈萨尔系的阿鲁科尔沁、乌拉特、茂明安部;斡赤斤系的四子部落、翁牛特、喀剌车里克部;别勒古台系的阿巴嘎、阿巴哈纳尔部。这些部落从来都与可汗若即若离。嫩江流域是科尔沁部,这是长期独立自主的部落。与其相邻的则是游牧于西辽河和辽河流域的内喀尔喀五部:乌齐叶特、弘吉剌、巴特岳、扎鲁特和巴林部,他们组成了一个松散的联盟,隐隐与可汗分庭抗礼。俺答后裔的土默特部仍然占据着呼和浩特城与土默川地区,俺答弟伯斯哈尔的后裔哈剌嗔部与永绍布部则占据着土默特与可汗属地察哈尔之间的地区。至于富饶的黄河河套地区,则是鄂尔多斯部的领地。
  至于身为全蒙古可汗的林丹巴图尔,手头的实力是察哈尔八大营:浩齐特、奈曼、克什克腾、乌珠穆沁、苏尼特、敖汉、阿喇克卓特和主锡惕,控制的土地则是老哈河以东,广宁以北的辽河河套地区,人口大概有10万左右,算是实力最强的。但十三岁的林丹巴图尔还不能完全驾驭的了这份家业,从1604年继位开始,整整十年,我们从历史中几乎看不到他的影子。
  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几个极为不屑的评价。
  万历三十四年(1606) 十月戊申,兵科都给事中宋一韩关于《边事大略》的上奏中谈到辽东方面时写到:“自酉戌两殒大师,辽尚可言哉。所幸天厌夷种,土蛮物故,稍稍息肩。独凌丹憨新立,众虏煽惑,都会,歹青等阳顺阴逆,安能不相率响应,此辽东之情形也。”
  而对于新立的“凌丹憨”,宋一韩给了五个字的评价:“穷饿之虏也”。
  第二年,万历三十五年的七月壬辰,兵部尚书萧大亨的上奏中,则下了“幼憨嗣立,懦弱未威”的考语。
  十三岁的孩子,给人的印象,除了“穷饿”、“懦弱”还会有什么呢?各部的贡奉全部停止,甚至连派往明蒙边境进行贸易的商队也被杀人越货。
  除了耻辱,可汗的宝座带给林丹巴图尔的,确实不多。年纪还小的他也许会偷偷得掉下眼泪。但随后,他还会以威严的面目出现在众人面前。这是个不相信眼泪的时代,他必须要坚强的走下去。
  整整十年,我们不知道林丹巴图尔干了些什么,我们只能从后来的事件中看出,他积蓄了整整十年的力量。为了日后的雄图大志做个方面的准备,他要成为一个英勇战士、一个合格的统帅,让所有对手都不敢小看的敌人。
  最重要的,他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可汗。
(三)华彩的亮相
  
  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8月甲午。
  大明王朝辽东巡抚郭光俊得到军报,在新寺一带发现大量蒙古骑兵,数量约有数万,领兵的就是那个曾经被称为懦弱的“凌丹憨”,。这支大军的意图很明显,是要进攻广宁至锦州一线的河西地区。更使人感到不安的,是同时与之协同作战的,是内喀尔喀五部联盟的盟主卓里克图洪巴图鲁。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那个十年前还是名以上的蒙古共主,已经能够号召漠南第二大势力的内喀尔喀联盟了。
  身为边陲大吏,郭光俊不敢怠慢,一面布置兵力防守,一面向朝廷奏报:“西虏虎墩兔汗会部夷数万,屯驻新寺,且密约炒花,将于后八月内犯抢河西,势甚猖獗。”
  进攻,比郭巡抚想象的要来得快,来得猛。8月17日,林丹汗率军6万,号称十万进攻广宁,围城半日,未能破城而走。明军刚缓口气,22日林丹汗率领约六千骑兵紧逼锦州,并分二路攻入。这一次,仍然没有破城。
  两次似乎都是虚张声势,明军开始懈怠了。不料,25日,林丹汗的五万大军突袭义州,击溃明守军,攻破大安堡,明守将阵亡,城池被洗劫一空。
  八天时间,声东击西,气势如虹。十年的韬光养晦换来了一朝华彩的亮相。对于蒙古各部的影响,也是巨大。鄂尔多斯、土默特等部又开始恢复对可汗的朝贡。
  这一年,林丹汗24岁。这一次的一鸣惊人,让所有人刮目相看。大明朝廷也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崛起于北方的年轻可汗。蓟辽总督薛三才用八个字否定了十年前对于林丹汗的评语:“虏中名王,尤称桀骜”。  但是,如果这一次对于明朝的进攻,林丹汗仅仅是证明自己已经成熟,已经可以成为大明朝新的对手,或者是了用战争的缴获来补充自己的经济,那就小看了他。他的眼光更为长远,出山的第一刀砍向明朝,只是希望用这个方式告诉大明皇帝,我是有实力的,对付我的办法,最好是和平。
  他需要和明朝做贸易,求得互市来增进自己的经济力量。他所要的,是重新统一蒙古,成为和成吉思汗和达延汗那样的真正的可汗。而他明白,阻止他实现理想的,不是那个认为“长城之外非我土也”的大明王朝,也不是蒙古内部那些割地自雄的诸侯们,而是在自己的东边,那个在白山黑水已经越来越强大的民族——女真。
  1593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一举击溃扈伦与蒙古九部联军,在嫩江流域的科尔沁部经过此役完全倒向了努尔哈赤,两家成了亲家。而内喀尔喀联盟中的扎鲁特部、巴岳特部也和努尔哈赤联姻,女真人对于蒙古的渗透越来越深。林丹汗感到来自东边的乌云压城欲摧。
  于是,在和明朝这一次交锋之后,林丹汗马上停止了军事行动,于次年向明朝派遣了使节,希望互市,而明朝虽然认为他不好对付,但毕竟天朝的面子拉不下来,没有同意。林丹汗没有再次举兵,他耐心的等到1617年,再次派出使者,送还俘虏,希望互市。
  这时候,努尔哈赤已经建立了后金汗国,明确的打出了向明朝复仇的旗号。在边关上同时出现两个强敌,明朝再糊涂也不会去做,于是,终于同意互市,同时,为了和林丹汗一同对付后金,明朝对于也一再扩大市赏额度,到天启末年,达到十二万两白银。
  林丹汗获得了和明朝稳固的联系,可以集中精力面对后金了,无论明朝的想法如何,是利用,还是坐山观虎斗都无所谓。他已经把明朝当作了自己的盟友,用来对付后金的盟友。
  第一次的出场,林丹汗的表现委实不俗。军事上表现出了才干,政治上也很有眼光。但年轻的他,却在宗教上,犯了不可挽回的错误。
  宗教,也是政治的延续甚至是升华。而林丹汗却把宗教纯粹当成了信仰。
  蒙古地区自从俺答汗引入藏传佛教之后,格鲁派的黄教便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到林丹汗时期,已经成为蒙古地区至高无上的信仰,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对之顶礼膜拜。
  林丹汗起先也是信仰黄教的,而且还相当虔诚。在他登基那一年,四世达赖喇嘛云丹嘉措派遣迈达里活佛经鄂尔多斯抵达呼和浩特,作为蒙古地区黄教的坐床喇嘛。闻讯的林丹汗将迈达里活佛迎请到自己的统治中心察汉浩特,不但自己信奉黄教,而且让他们在察哈尔地区活动,进行传教。
  而在1618年,当林丹汗26岁时,西藏红教宁玛派活佛沙尔巴呼图克图到达蒙古地区,寻找自己的支持者。在面见林丹汗后,沙尔巴呼图克图施展了自己的法术,使得年轻的林丹汗深为折服,封他为国师,并接受灌顶,从此改信了红教。
  沙尔巴呼图克图为了取得林丹汗的信任,从五台山取来元世祖时红教八思巴用千金所铸嘛哈噶喇金佛。八思巴是元世祖的国师,创造了“八思巴蒙文”,那时是红教的鼎盛时代,也是元朝的鼎盛时代。迎来八思巴所铸德金佛,似乎有着明显的吉兆。
  林丹汗更坚信自己改宗的正确性,他修建金顶白庙,将金佛供于其中同时召集昆噶敖德斯尔、班第达顾实、阿南达顾实为首的33名大翻译家,在1628-1629年期间翻译了108卷《甘珠尔经》。林丹汗把祖传下来的传国玉玺和嘛哈噶喇金佛、金《甘珠尔经》视为三大法宝。
  这是信仰问题,但在政治上产生了巨大波澜。信仰黄教的各部首领都心怀不满,对于林丹汗逐渐疏远。而黄教的僧侣们,也把林丹汗统一蒙古的战争看作是宗教战争,开始支持他的反对者。
  当然,这时的林丹汗血气方刚,雄视四周,还不会看到这次改宗给他带来的消极影响,这无疑是他的极大败笔。
(四)攘外
  
  内部不稳且面临着强敌在外的的时候,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领袖该有什么样的抉择?
  蒙古人忽必烈的选择是先安内后攘外,打败了和自己争夺汗位的阿里不哥,然后再大军南征,灭南宋,建立元朝。
  汉人朱元璋选择的也是先安内后攘外,将江南的张士诚、陈友谅一一消灭之后,才打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旗号北伐,将元朝赶回草原。
  历史证明,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而他们的子孙,却没有如祖先那样的睿智,面对着双向的压力,都实行双拳敌四手的方针。
  面对着中原农民军和东北的后金,崇祯皇帝一面要剿灭“闯贼”,一面要抵御“建虏”,最后,国家元气丧尽,“闯贼”进了北京城,“建虏”成了大清朝。
  而面对着各部林立,后金压逼的林丹汗,起初时也还算清醒,觉得自己要整合蒙古内部再与后金争雄,“南朝止有一大明皇帝, 北边止我一人, 何得处处称王? 我当先处里, 后处外”。可在实际操作中便不是按着这个既定方针来办了。
  为了回报明朝给予的互市权益,林丹汗初期积极攘外。
  1619年,努尔哈赤取得了萨尔浒大捷,明朝再也没有了进攻,完全陷入防守。同年七月,努尔哈赤率得胜之师进攻辽东重镇铁岭,明军兵少将寡,士气低落。铁岭岌岌可危。
  盟友的损失便是自己的损失,林丹汗迅速采取了行动。内喀尔喀联盟的宰赛率军一万驰援铁岭。可惜,新败的明军没有坚持到这支志愿军的赶到,铁岭陷落,努尔哈赤的得胜之师正面迎击宰赛的援军。士气正盛以逸待劳的八旗军再一次取得了胜利,蒙古军全线溃败,连统帅宰赛及其两个儿子都被俘虏。
  铁岭之败,对于林丹汗来说,还可算是胜败兵家常事。但对于内喀尔喀联盟来说却是极大的打击,此时,盟主卓里克图洪巴图鲁年事已高,联盟的主要事务,都是由年富力强的宰赛来承当,其人已经成为实际上的盟主和未来盟主的候选人。他的被俘,内喀尔喀联盟惊惧不已,一时不知所措。
  而努尔哈赤却显示出了自己的手腕,对于宰赛父子,没有简单的杀掉,而是作为自己手中挟制内喀尔喀的人质。内喀尔喀联盟被人捏住了要害,不得不在是年十月遣使求和,要求与努尔哈赤会盟。十一月,内喀尔喀五部所有有实力的首领以卓里克图洪巴图鲁为首与努尔哈赤举行了会盟大会,相约一同针对明朝作战。而对于林丹汗,虽然没有针对性地盟约,但这次会盟,内喀尔喀联盟秉承林丹汗意志抵抗后金的情势,被一朝消解。
  可以想见,林丹汗的愤怒会是何等的强烈,他派遣使者向努尔哈赤递交了国书,开头便道“统四十万众蒙古国主巴图鲁成吉思汗,问水滨三万人满洲国主英明皇帝,安宁无恙耶”,彻底的居高临下,之后,向努尔哈赤提出警告,不得进攻广宁,因为那是自己和明朝互市的贸易基地,同时,不得再拉拢喀尔喀诸部。
  已经60岁的努尔哈赤被27岁的林丹汗羞辱,后金诸贝勒大臣全都大怒,“欲斩其使者半,欲将使者剜鼻或耳而后放归者半”。努尔哈赤倒没有立即杀掉使者,只是将使者监押。两个月后,也向林丹汗递交了国书。年纪比林丹汗大出两轮半的努尔哈赤不但对于警告置之不理,而且对于其自称也给予了嘲弄:“尔奈何以四十万蒙古之众骄吾国耶。我闻明洪武时,取尔大都,尔蒙古以四十万众,败亡殆尽。逃窜得脱者,仅六万人。且此六万之众,又不尽属于尔。属鄂尔多斯者万人,属十二土默特者万人,属阿索忒、雍谢布、喀喇沁者万人。此右三万之众,因各有所主也。于尔何与哉。即左三万之众,亦岂尽为尔有。以不足三万人之国,乃远行陈言,骄语四十万,而轻吾国为三万人,天地岂不知之。”
  举重若轻,努尔哈赤捅到了林丹汗的痛处——你对于蒙古,还做不到一统天下啊!最后还对林丹汗和明朝进行了挑拨:“明畏我,姑以利诱汝耳。且明与朝鲜,言语虽殊,服制亦类,二国尚结为同心。尔与我,言语虽殊,服制亦类。尔果有知识,来书宜云:明,吾深仇也。皇兄征之,天地眷佑,俾堕其城,破其众,愿与天地眷佑之主合谋,以伐深仇之明。如是立言,岂不甚善焉。乃不思祈福于天,全合各主大业,惟利是嗜,以有限金帛,而与我素无嫌怨之国,甘心构怨,皇天后土宁不鉴之。”
  斗嘴,年轻气盛不是老谋深算的对手,气恼不已的林丹汗也扣押了后金的使者。可在心狠手辣上又输了一招,努尔哈赤已将他的使者杀害。
  双方已经没有了调和的余地,必须刀枪上见真章。林丹汗积极备战,因为宰赛还在努尔哈赤手中,喀尔喀联盟不能出兵,他暂时忍下了使者被杀的耻辱,寻找着时机。
  1621年,努尔哈赤攻克明朝辽东重镇沈阳,留少量部队留守,其余大军一鼓作气连下70余城。林丹汗见后金后方空虚,率军兵临沈阳城下,试图解救被拘押的宰赛。但不得不承认,此时的八旗军委实战力惊人,少量的留守部队仍然使这次解救行动流产,林丹汗败退。
  内喀尔喀联盟见武力解决无望,只得用上万头牲畜的赎金赎回了宰赛,无疑,这对林丹汗的声望,又是一次打击。
  为了挽回渐渐失去的人望,1622年,领军至山海关协助明军牵制后金的攻势。可这一次再次失败,明朝重镇广宁被努尔哈赤攻陷,林丹汗重要的贸易基地丧失。
  一连串的失败,兵员、物资以及最重要的声望都损失惨重,林丹汗不得不改变了自己的攘外的方针,收束兵力转为对蒙古部落的统一,挽回自己所失去的。
  而他下降的威望,将他当初改信红教造成的负面影响放大了。当败退山海关之后,原本就反对信仰红教的重臣,管理左翼三万户的特命大臣锡尔呼纳克杜棱率领所属乌齐叶特部与明安谔勒哲依图台吉所属乌噜特部共三千多户,投奔辽阳城,归顺了努尔哈赤。
  看到林丹汗已经开始了众叛亲离,努尔哈赤这才开始了对于林丹汗的反击。1623年,单方面要求内喀尔喀联盟改变盟约条款,将共同针对明朝改为针对林丹汗。最有实力的宰赛在上次被俘之后,精神上已经臣服了努尔哈赤,不敢反对。而盟主卓里克图洪巴图鲁虽年迈体衰,倒不失草原英雄的本色,断然拒绝。努尔哈赤杀鸡儆猴,四月出兵攻打喀尔喀联盟中持反对意见最坚决的扎鲁特部首领昂安,昂安猝不及防,本人及儿子战死,所部属民和牲畜全被后金军虏获。
  卓里克图洪巴图鲁面对公然侵略再不愿忍受,相约林丹汗一同讨伐后金。而此时的林丹汗不愿再冒险面对后金军,而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整合内部上,何况,在锡尔呼纳克杜棱投奔后金后,察哈尔八大营中信奉黄教的乌珠穆沁部贵族多尔济、塞棱,苏尼特部贵族素塞巴图噜、浩齐特部贵族策凌伊尔登、阿巴噶部贵族都思噶尔各率所部离开他,投奔了笃信黄教的漠北喀尔喀。
  他没有回应卓里克图洪巴图鲁的约请,这意味着,积极攘外的林丹汗退缩了,他要先安内。
(五)安内
  
  安内的第一目标,便是死心塌地归附后金的科尔沁。
  如果说汉人明帝国的崩溃,和大量的汉奸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话。北元蒙古的覆亡,也得益于众多蒙奸与后金的精诚合作。
  科尔沁部首领奥巴,便是蒙奸的代表人物。
  在与后金联姻的蒙古各部中,科尔沁较为特殊,其他人都可说是自保的权宜之计,而他却是自觉自愿的背叛了自己的民族。
  1624年,奥巴觉得联姻还不过瘾,干脆和后金举行了会盟,将矛头直指蒙古共主林丹汗。这标志着,科尔沁完全和林丹汗决裂,脱离了蒙古阵营。
  如果不剪除内奸,安内是无从谈起的。林丹汗厉兵秣马,决定武力解决科尔沁。但作为共主,林丹汗还是做了最后的和平努力,1625年,派卓尔济喇嘛前往科尔沁,与奥巴谈判,希望科尔沁能够回头,但结果是不欢而散。
  是年十一月,林丹汗开始组织东征,调主力山阴察哈尔和山南察哈尔两路并举,计划在十一日会合,十五日出征。同时,向喀尔喀联盟发出命令要求他们参战。
  然而,林丹汗东征科尔沁的计划,却让内喀尔喀联盟盟主卓里克图洪巴图鲁感到了不安,他完全清楚,如果林丹汗彻底控制了科尔沁,必然实力大增,那时,自己就不再是有条件的服从而是要令行禁止不得违抗了。但要公然帮助科尔沁这个蒙古的叛徒,又说不过去。于是,这个糊涂的老人开始了暗箱操作。
  当林丹汗正在集合兵马的时候,不但喀尔喀联盟只有扎鲁特部出兵帮忙。而且,他的部队何时会合,何时出征,走哪条路线,主攻方向是哪里等等军事情报,全都通过卓里克图洪巴图鲁传到了奥巴的耳朵里。
  奥巴得报,知道自己不是林丹汗的对手,连忙向后金求援,努尔哈赤自然不能让归附于自己的人失望,亲率大军增援。林丹汗未战而失先机。
  十一月初五,林丹汗率部抵达科尔沁境内,科尔沁贵族们不战而溃,四处奔逃。林丹汗兵临奥巴的治所格勒珠尔根城下,四面包围,昼夜攻城。奥巴深知,一旦城破,自己决不会有好下场,因此抱定“死则一命;干则一尘”的信念,拼死固守城池。林丹汗围攻数日不能克。
  而努尔哈赤初十日便抵达镇北堡,大军驻扎后,派莽古尔泰率领五千精骑驰援,是夜便到达农安塔,出现在林丹汗侧后。
  钝兵坚城之下,又有腹背受敌的危险,林丹汗无奈,只得撤围。攻而不能胜,又不能打援,撤退似乎是明智的选择。然而,历史却给林丹汗开了一个大玩笑。《满文老档》中留下的记载,让后人看到,努尔哈赤这次支援科尔沁,仅仅是表明一种姿态,他在镇北堡之后稍作休整便北返,给莽古尔泰的命令也是到农安塔为止,不得再前进。如果林丹汗破釜沉舟,科尔沁的覆灭也就是注定的了。
  可惜,林丹汗并不知道这一切,现在的他除了对功亏一篑的遗憾,便是对卓里克图洪巴图鲁暗中作梗的恼怒。
  看着林丹汗的功败垂成,卓里克图洪巴图鲁也许还在暗自庆幸自己的得逞——拿不下科尔沁的林丹汗,对自己暂时是不会有威胁的。
  老人一般会老谋深算,但衰老的脑子也会是顽固、短视的,卓里克图洪巴图鲁葬送了林丹汗的东征,而自己不但让林丹汗恨之入骨,更是首当其冲面对着后金的强大攻势,给自己和部族带来了灭顶之灾。
  林丹汗东征失败后不到半年,1626年四月,努尔哈赤以大贝勒代善为先锋,兵分八路进攻喀尔喀联盟诸部。卓里克图洪巴图鲁这时才发现自己无处求援,只得率主力与努尔哈赤会战于西拉木伦河。草原上战斗力最强的林丹汗尚且屡败于八旗军,卓里克图洪巴图鲁的孤注一掷自然也不能抵挡征服的铁蹄。一场激战之后,卓里克图洪巴图鲁的侄孙囊努克被杀,部众死伤被俘殆尽,牲畜物资被抢掠一空。喀尔喀联盟乌齐叶特部至此覆灭。
  后金军乘胜追击,又先后破扎鲁特、巴林等部,各部首领不是战死便是被俘,相继溃灭。
  卓里克图洪巴图鲁走投无路,只好率残部投奔林丹汗,希望能得到他的庇护。而林丹汗却没有原谅他,乘其穷极来投,兼并了他的人马,并出兵将喀尔喀其他各部被后金击溃的部众收归自己管辖,“服从者收之,拒敌者被杀”,用铁血给予喀尔喀联盟最后一击。原本在草原上有举足轻重位置的喀尔喀五部,在后金和林丹汗的交替打击下,烟消云散。
  这一年八月,后金开国可汗努尔哈赤病逝,给他的子孙留下了一个蒸蒸日上的国家。他死前发动的宁远之战,是他最大的失败,也是终身的遗憾。而针对喀尔喀的战争,以林丹汗来看似乎是帮了自己一个大忙。若即若离的喀尔喀联盟被干净彻底的解决掉了,林丹汗对各部属民设置“达鲁花赤”,实施直接监管。对于安内的政策来说,似乎是很好的成绩。
  但喀尔喀各部与科尔沁不同,虽然有过过错,但毕竟是坚决抵抗后金的中坚力量,不止一次的和林丹汗并肩战斗过。何况,他们是在后金的侵略之下而溃散的,本应该得到蒙古共主的怀柔。林丹汗的铁血政策,不但让喀尔喀各部属民伤心,更上原本就矛盾重重的察哈尔本部八大营愈加动荡不安。
  继承努尔哈赤的皇太极,军事能力稍逊乃父,政治能力却还要高明。登基不久,便开始了对察哈尔本部的分化瓦解工作。1627年初,皇太极派遣黄教的乌木萨特绰尔济喇嘛到奈曼、敖汉两部进行拉拢,两部首领都是林丹汗近支,对于汗廷都是忠心耿耿,虽然对于林丹汗的政策不满,却也不愿背叛。但看到察哈尔内部不稳,后金又咄咄逼人,奈曼部首领衮楚克巴图鲁便希望在林丹汗和后金之间作个调人,促成双方和解,给蒙古以修养生息的机会。于是和敖汉部首领岱青杜棱一起遣使后金,提出讲和。
  皇太极当然不会同意讲和,但他却把敖汉、奈曼两部遣使后金的消息透露给林丹汗。这出反间计简直就是日后明朝袁崇焕被杀的翻版,只不过早了三年。
  林丹汗见到自己近支的叔父辈老人竟然也会暗通后金,愤然举兵功掠敖汉、奈曼等部,连克什克腾部也受到牵连。这正入了皇太极的彀中,敖汉、奈曼等部受到这样的打击,心灰意冷,各部首领于是年九月“以数万人东投建虏”,虽然各部属民不愿意跟着首领们背叛大汗,“其部分不肯往,多西投虎墩兔”,可此事件使得察哈尔本部动摇。林丹汗的统治基础开始崩坏。
  东面的喀尔喀联盟已经不复存在,内部的整合不但没有完成,反而更加混乱,作为盟友的明朝在战略上实施收缩,自己已经孤立无援。面对后金步步紧逼,林丹汗决定西迁,暂避其锋镝,待将西面土默特、哈剌嗔、鄂尔多斯等部收服后再做计较。
  1627年三月底四月初,林丹汗留多罗特部留守故地,自己率数十万部众西迁,拉开了他人生,也是蒙古历史上的大悲剧序幕。
(六)西迁悲风
  
  1627年,明朝天启皇帝驾崩,崇祯皇帝登上了历史舞台。
  登基伊始,年轻的皇帝便对明朝北部边疆的诸蒙古部落“尽革其赏”。右翼蒙古土默特、哈剌嗔、永邵、鄂尔多斯等部一贯是所有蒙古部落中最富足的,除了其所占之地水草丰美外,很大程度在于和明朝的互市获得巨额利益,这也是“俺答封贡”以来数十年间明朝北部边防晏然无事的原因。崇祯帝的作为,使得“诸部哗然”,但崇祯帝并不在意——哗然又如何,尔等还敢犯我天朝乎?
  但战火就是烧起来了,1628年六月,大同受到蒙古军攻击,军民损失数万,连大同也险些丢失。而率领蒙古军的,不是土默特等部的首领,竟然是曾经明朝的盟友—林丹汗。
  林丹汗怎么了?莫非疯狂了不成?
  不错,此时的林丹汗被暂时胜利的虚火烧得已经接近疯狂了。
  从西迁开始,林丹汗便没有丝毫的手软,没有派使者,没有劝降,只有一个字:打。
  四月至七月,扫荡哈剌嗔部,回归到元上都所在地;
  十月,攻克土默特统治中心呼和浩特,土默特顺义王朴什图的兄弟鄂木布、色令等投降;
  十一月末十二月初,歼灭哈剌嗔部主力,哈剌嗔汗及儿子仅率800人出逃;
  1628年正月,攻掠永邵部;
  三月,击杀顺义王朴什图大将五路黄台吉。
  不到一年,西部右翼蒙古诸部被林丹汗秋风扫落叶般击溃,西迁的步伐出奇的顺利。而除了收服各部外,林丹汗西征还有一个重要目的便是获得右翼诸部占有的与明朝互市的利益,不料自己获得这一切的时候,明朝皇帝却停了市赏,林丹汗自然不想吃这个哑巴亏,崇祯元年的大同之战,便是对崇祯皇帝的警告。
  已经在辽东焦头烂额的明王朝,实在没有力量再全面和北方的强敌交战。骄傲的崇祯皇帝无奈,向五朝元老,此时已经八十三岁,总督宣大军务的王象乾问计。这位老臣提出了以夷制夷的计策:“臣能召永邵诸部,合从以抗插。”
  于是,在明朝的安排下,1628年九月,土默特、永邵、鄂尔多斯三部联军在艾布盖河与林丹汗展开会战。林丹汗大获全胜,各部四散,鄂尔多斯归顺。明朝的以夷制夷之策破产,经过此役,“东起辽西,西尽洮河,皆受插要约,威行河套以西矣。”
  1629年,后金的攻势愈来愈频繁,对林丹汗的策略又失效。经过激烈辩论,明朝决定恢复市赏,与林丹汗议和。
  右翼各部或逃或降,明朝也在军事压力下恢复了互市。军事上,经济上林丹汗的收获是空前的,他有理由相信,自己只要再巩固一下到手的成果,便可以和后金正面交锋,夺回自己的尊严。
  这看似凯歌频传的喜剧,却是悲剧高潮的开幕。
  一个政治人物,可以暂时放弃经济利益,也可以承受军事上的暂时失败,但决不能在政治上犯错,更不能一错再错。
  在西迁的过程中,林丹汗完全反其道而行之。
  右翼蒙古诸部虽然一贯不听从调遣,甚至有截杀商队,停止朝贡等情事。但在内部已经不稳,外部又强敌环伺的时候,最明智的选择是与之联合,即使不能完全为己所用,也会是莫大的助力。
  一味的施以兵威,虽然取得了胜利,所获得的却是一个残破的局面。原本的富庶之地,因为战争,“畜牧匮乏”, 各部流离失所。加上“塞外霜早, 颗粒无收兼厉疫盛行”, 蒙古诸部几入绝境。而各部的抵抗也大大削弱了察哈尔本身的力量:“插之疲甚、饿甚、穷甚”, 其兵员严重减耗,“插有马约备仅收四万, 插众不满五万”。
  更可怕的是,为了市赏与明朝动武,虽然逼迫明朝恢复互市,但也标志着明蒙联合对抗后金的局面没有挽回余地的破坏了。崇祯帝君臣将林丹汗视作和后金一样的敌人,这比在辽东时,更为孤立。
  如此境地,欲说巩固成果,无异缘木求鱼。
  为了躲避灾荒和瘟疫,更是不愿再继续战争,林丹汗属部的乌珠穆沁、苏尼特、浩齐特等部纷纷离开了他,投奔了漠北喀尔喀。
  林丹汗此时已经利令智昏,干脆又出兵攻打漠北喀尔喀,如果失败,也许还能让他冷静下来,可惜,他又胜利了,漠北的扎萨克图部和托辉特部被击败。同室操戈的鲜血,越流越多。
  当林丹汗血战宣大塞外的时候,后金的皇太极却在蚕食林丹汗在故地的领土。1628年二月,后金兵抵大凌河,留守的多罗特部首领古鲁出兵迎击,兵败战死,所部损失一万一千二百余人;五月,后金兵犯阿拉克绰特,因特塔布囊战死;九月,皇太极纠合敖汉、奈曼、扎鲁特、哈剌嗔等部扫荡锡尔博锡哈图、英汤图等地,察哈尔部众“抗拒者杀之,其降者编户”。
  也是不到一年,林丹汗留守故地的人马全军覆没,辽东一带,完全划归后金版图。
  林丹汗已经每况愈下,皇太极开始了他的最后一击。
  1632年四月,皇太极率后金军与土默特、喀喇嗔、伊苏特、扎鲁特、敖汉、奈曼、科尔沁、阿鲁科尔沁等几乎所有归附的蒙古部落,起兵10万,远征林丹汗。
  大兵压境,林丹汗准备决一死战,但“疲甚、饿甚、穷甚”的部众早已经没有了抵抗的意志,“所部解体”。无奈中,林丹汗率众渡黄河西撤。这场突如其来的撤退,部民大部分毫无准备,人马辎重遗弃的遍地都是,待度过黄河时,已“沿途离散十之七八”。后金军仿佛不是来交战,而是来收集难民和战利品的。
  这一场攻伐和溃逃,近在咫尺的明朝军队津津有味的做着看客,甚至还帮了后金不少忙。当蒙古余部不少逃入明边,后金方面致书沙河堡明方官员索取察哈尔属部土默特人时, 明人尽还逃入堡中之人和林丹汗的财物。之后,后金趋宣府, 明官吏又献出犒赏林丹汗所余财物, 计缎布及虎豹等皮, 共一万二 千五百件。
  虽然是不共戴天的敌人,明朝仍然愿意在小范围的和后金合作,全然不顾当年的盟友情分。这枚苦果,却是林丹汗自己种下的。
  用鲜血换来的西部根据地,没有经过一场像样的战斗,便全部失去,克什克腾部也投降了后金。林丹汗的主力无存,倒是新归附的鄂尔多斯部和他一起进入了千里瀚海的毛乌素沙漠。
  在那不毛之地,林丹汗将度过他生命的最后两年。
(七)末路
  
  沙漠,不适合人类生存,尤其是数万尽失粮秣,仓皇逃命的人。
  顺理成章的,林丹汗所剩的部众开始“杀人易食”,凄惨之状,无以复加。一些部众忍受不了这样的苦楚,纷纷东归投奔后金,1633年四月,两翼大总官塔什海、虎鲁克寨桑投降后金。六月,巴达西寨桑等5 个头目, 率千余户投降。
  图谋恢复是以后的事情,现在必须解决吃饭问题。自己没有,就只能去抢。
  1633年,林丹汗五次攻掠明边,1634年,更是连续在三、四、五月出兵,闰八月甚至和洪承畴交手。这没有什么政治意图,目的只有一个:粮食。
  这时的林丹汗,几乎又回到了刚刚继位时“穷饿之虏”的起点上,人生的循环,就是如此残酷。
  跌落到命运的谷底,或者彻底沉沦,或者再继续拼搏下去。林丹汗选择了后者,他不甘心就这样宣布自己的失败。
  1634年,经过多方联络,统治西藏的藏巴汗、游牧青海的绰克图台吉以及控制康区的白利土司与林丹汗结成了“反黄教联盟”。既然黄教的活佛和僧侣们已经视我为敌人,那就决裂的彻底一些吧。黄教不是庇佑后金吗?那我就反黄教。
  联盟成立之后,获得了物资补充的林丹汗,向青海转移,那里,可以建立根据地,东山再起。
  命运出现了转机,但这专机却更像是一次无情的嘲弄——1634年夏秋,林丹汗因天花病死于甘肃大草滩。
  他只有43岁,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瘟疫,他应该还有很多时间。
  他失去了重振旗鼓的可能,但也避免了亲眼看到自己灭亡的可能,如果当他面临崇祯皇帝所面临的最后选择时,他会如何去做?历史没有答案了。
  林丹汗的死,使蒙古的抗金阵营失去了最后一面旗帜,林丹汗身边最忠心的部众也开始星散,成群结队的人降于后金,仅是年十一月,便有五千户二万余人。那尊被林丹汗视为护法神像的嘛哈噶喇金佛也被人送到后金,在皇太极看来,它的载归,昭示着蒙古国运的终结。
  林丹汗的儿子额哲与母亲苏泰带着最后数千部众困守在大漠,父亲、丈夫不在了,他们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漠北喀尔喀车臣汗遣使额哲,希望他移帐漠北:“即宜来归,勿再迟延。”汗廷末路,有人便想做曹操了。留下来必然被后金消灭,而北上就会成为傀儡,额哲母子权衡犹豫,彷徨无计。
  而皇太极却不会给他们权衡的时间,1635年二月,后金以多尔衮、岳托、萨哈璘、豪格为统兵元帅,率精骑一万远征林丹汗余部。四月二十八日,趁着大雾包围了汗廷,后金军派苏泰之弟南楚劝降。额哲母子见大势已去,“遂归降后金”。那块世代相传的传国玉玺,终于落到了皇太极手中。
  429年的蒙古帝国,364年的元朝,267年的北元,至此终结。
  1636年三月,漠南蒙古十六部49个大小领主齐聚盛京沈阳,承认皇太极为汗,并奉上“博格达.彻辰汗”的尊号。
  同年,皇太极即皇帝位,改国号为“清”,改元崇德。
  林丹汗败死,“建虏无复西顾忧,而东谋朝鲜矣”。而随着朝鲜王国的归附,在东亚清朝最后的要消灭的对手,就是大明王朝了。
(八)后代们
  
  清朝的皇帝们对于投降者,倒是从来不吝啬怀柔之赏,额哲投降后被封为亲王,“位冠四十九旗贝勒之上”。
  1661年,额哲死,其弟阿布奈袭亲王爵位。阿布奈对于清朝甚为轻视,长达八年“不一朝请”,对于清朝公主为自己所生的儿子也不亲自抚养。1669年,康熙皇帝将他拘押于盛京沈阳。
  同年九月,阿布奈长子布尔尼袭位,年方十六岁。虽然年轻,却很有头脑,对于清帝十分恭顺,避免重蹈父亲覆辙。
  1673年十二月,“三藩之乱”爆发,一时间海内喧腾,天下大乱。一直在暗中训练兵马的布尔尼与其弟罗布藏等原察哈尔贵族于1675年起兵反清。
  清朝迅速以信郡王鄂扎为抚远大将军,大学士图海为副将军率军镇压。这时清朝精锐都南下平叛,京中空虚。图海等挑选八旗家奴之中的勇健者数万人组成军队,为了让乌合之众成为虎狼之师,鄂扎率军每到一处便纵兵抢掠,以激励士气。到达察哈尔境内后,更说“察哈尔旧国,数百年之基业,珠宝不可胜计,如能得之,可富贵终身”。清军人人踊跃,于四月二十日在达禄与察哈尔军交战。
  布尔尼原以为自己高举大旗,蒙古各部都会望风而来,岂料各部归顺清朝40余年,早已经“亲如一家”,无人前来响应。孤立之下,率所部3000人与清军交战,寡不敌众而败,布尔尼兄弟逃走,不久便被追及杀死。
  康熙皇帝平定布尔尼之后,将拘押在盛京的阿布奈绞杀,察哈尔汗室所有男性成员都被处死。
  林丹汗的子孙,便在这场不成功的造反当中,被绝灭。

http://hi.baidu.com/huanghanshenwei/blog/item/22ee7c2dd8c39d32359bf7c3.html
草包
学习了
反复无常被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