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日本武士道的利于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7:14:10
<P>这是我第一次在超大发表原创,请大家赐教</P>
<P>日本的武士道的历史是很悠久的,正因为如此,才在军队中根深地固,我们应用马克思的眼光来看待日本武士道精神,先说说他有利的一面</P>
<P>武士道精神是日军作战的重要精神支柱,正因为有这种精神,它们才明白为谁而战,这和二战意大利军队有些不同,意军的战斗力不行,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不知为何而战,所以在执行作战任务时,没有精神支柱,也就是没有战斗的那种坚持的信心,精神支柱,是很重要的因素,在中国就有很大的体现,在长征时的共军,把革命的精神当成精神支柱,才走完那极为艰难的路程,在抗战时,正因为我们把民族精神当成精神支柱,才坚持到胜利.</P>
<P>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不但让日军明白为谁而战,在攻击敌人变的勇猛,而且在防御作战时也变的更加顽强,在昆仑关中,日军第5师团的21旅团被我军困在山上,日军到了要削竹签来作战时,还不投降,在菲利宾,日军到了要吃受伤战友的肉时,大多数也没投降,在塞班岛,日军最后几百名士兵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选择了跳崖,还是没有投降.</P>
<P>日军是不是在弹尽粮绝时是不是就不想生存? 我举个例子,在硫磺岛战役中,有一次几百名日军被迫撤退到一个山洞里去,但很快就被美军所包围,因为封锁火力太强,没法突围,所以日军一直,待在洞里,美军采用心理攻势,但没起到丝毫作用,于是美军就只有按照常规的方法硬打了,可在这时,一个美军军官,提出了一条计谋,在后面的那个出口,故意减少封锁的火力和兵力,让日军出来后,将其一举歼灭,后来果然日军中计,都出来了,没走多远,就死在了美军的炮火之下,这表明日军在弹尽粮绝也有生存意志的.</P>

<P>好了,先写这么多,大家如果决得写的可以,我就写下面的</P><P>这是我第一次在超大发表原创,请大家赐教</P>
<P>日本的武士道的历史是很悠久的,正因为如此,才在军队中根深地固,我们应用马克思的眼光来看待日本武士道精神,先说说他有利的一面</P>
<P>武士道精神是日军作战的重要精神支柱,正因为有这种精神,它们才明白为谁而战,这和二战意大利军队有些不同,意军的战斗力不行,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不知为何而战,所以在执行作战任务时,没有精神支柱,也就是没有战斗的那种坚持的信心,精神支柱,是很重要的因素,在中国就有很大的体现,在长征时的共军,把革命的精神当成精神支柱,才走完那极为艰难的路程,在抗战时,正因为我们把民族精神当成精神支柱,才坚持到胜利.</P>
<P>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不但让日军明白为谁而战,在攻击敌人变的勇猛,而且在防御作战时也变的更加顽强,在昆仑关中,日军第5师团的21旅团被我军困在山上,日军到了要削竹签来作战时,还不投降,在菲利宾,日军到了要吃受伤战友的肉时,大多数也没投降,在塞班岛,日军最后几百名士兵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选择了跳崖,还是没有投降.</P>
<P>日军是不是在弹尽粮绝时是不是就不想生存? 我举个例子,在硫磺岛战役中,有一次几百名日军被迫撤退到一个山洞里去,但很快就被美军所包围,因为封锁火力太强,没法突围,所以日军一直,待在洞里,美军采用心理攻势,但没起到丝毫作用,于是美军就只有按照常规的方法硬打了,可在这时,一个美军军官,提出了一条计谋,在后面的那个出口,故意减少封锁的火力和兵力,让日军出来后,将其一举歼灭,后来果然日军中计,都出来了,没走多远,就死在了美军的炮火之下,这表明日军在弹尽粮绝也有生存意志的.</P>

<P>好了,先写这么多,大家如果决得写的可以,我就写下面的</P>
比较客观,写下去啊。。。。
写的怎样?
<P>你还真是。。。。。</P><P>写不错啊,快写下去啊,我可等着看呢。不一定要等大家都认同了,你才写下去吧。</P>
好的,明天继续写,多谢捧场
不如写完再贴,超大的帖子编辑时间有限。。。
日本的武士道~~又是起源于中国啊……
<B>以下是引用<I>闪光伯爵</I>在2004-10-7 16:41:00的发言:</B>
日本的武士道~~又是起源于中国啊……

<P>不是吧</P>
要论述武士道的利与弊,总要先解释一下什么是武士道吧,否则?连他是什么都还没说清楚其他的论述不是无根大树吗?不好意思只是大学里写论文都先要搞清楚这一点。
<B>以下是引用<I>kension</I>在2004-10-7 18:14:00的发言:</B>
要论述武士道的利与弊,总要先解释一下什么是武士道吧,否则?连他是什么都还没说清楚其他的论述不是无根大树吗?不好意思只是大学里写论文都先要搞清楚这一点。

<P>那你说说啊</P>
<P>是你要论述所以要你说啊,我就是不知道它具体是个什么概念?</P>
<P>鼓励鼓励!</P>
不错啊,可惜太短了~~
因为我还想写的更好(想加精),所以。。。。。。。,我决定重写,而且要进行一些知料的考证,时间要长点,对不起了,请个位见谅
送给你一些资料,刘岳兵的论日本近代的军国主义<p> ,看看日本人"武士道"的渊源..</p>以前我们对日本军国主义的研究多侧重于从社会结构和政治组织方面揭示其发展过程和形态特征。如果仅止于此,恐怕就很难解释清楚其在战后多次表现出来的死灰复燃的冲动。本文试图以历史事实为基础,从思想文化的层面分析不仅对日本传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且在近代日本依然具有相当的生命力的军国主义的关系。</P><p> </p></P>一、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特点</P><p> </p></P>这里不准备在对日本帝国主义、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超国家主义等概念的辨析上花过多的篇幅。从思想文化的视角来看,可以把它们视为同一层次的概念。选择其中任何一个概念放在标题中对本文的叙述都没有太大的影响。</P><p> </p></P>首先我们简略地考察一下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特征。日本军国主义与国际法西斯主义一样,都排斥自由主义的世界观、反对议会政治、歌颂战争、鼓吹扩张、宣扬国粹主义和民族神话,这是其共同的一面。但由于日本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日本的军国主义又显得与众不同,具有其自身的特点。</P><p> </p></P>第一,国家主义是其思想基础。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是国体烟幕下日本人自我意识的大爆炸与大幻灭。丸山真男把日本法西斯主义运动分为三个时期: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到“九·一八”事变,称为“准备时期”,或叫“民间右翼运动的时代”;从“九·一八”事变前后到1936年的“二·二六”事件,军部作为法西斯主义的推动力,在策动一系列恐怖事件之后,逐渐成为主宰国政的核心。这是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成熟期”;此后至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其“完成期”。(2)这主要是从显在的组织形式和政治结构来划分。如果从思想史的角度来分析,可以说从甲午战争之后帝国主义思想已经成为日本思想界的主流。(3)而日本帝国主义、军国主义的思想渊源则可以追溯到幕末维新时期的国家主义或民族主义(日本人对nationalism的两种不同译法)。</P><p> </p></P>面对西洋列强的威胁和侵略,保家卫国、富国强兵、民族大义等思想的兴起本来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但日本国家主义思想的兴起从一开始就包含有“超(ultra)”或“极端(extreme)”的因素。所谓“超”或“极端”的国家主义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侵略邻国来弥补本国对西洋列强屈服所造成的损失。这一思想由吉田松阴在1855年明确提出(4)之后,由他的学生即后来成为明治政府的领导者的木户孝允、伊藤博文等所继承和发展,并逐步变成现实。从“以强力的逻辑对待亚洲,以道义的原则对待欧美”(5)的政策成为亚洲的盟主,到通过“国体明征”运动和举国一致、尽忠报国、坚忍持久的“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事实上我们很难从思想上划清军国主义与国家主义的明确界线。(6)国家主义作为军国主义的思想基础,它们之间的确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系。(7)</P><p> </p></P>第二,缺乏逻辑的一致性,是各种思想杂交的怪胎。(8)据日本文部省文化厅1991年编的《宗教年鉴》统计,当时日本的宗教信徒为2.172亿,而日本总人口为1.235亿,这意味着平均每一个日本人都差不多信奉两种宗教。造成这种信仰状况的原因或许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这里且不去深究。实际上从1900年治安警察法的公布到1928年治安维持法对自由思想压制的变本加厉,思想警察已深入到社会各个角落,以致“转向”(自愿的也罢、不自愿的也罢)一词成为三十年代思想界的流行语。(9)同时“言论报国”、 “思想报国”的呼声也喧嚣尘上。思想的投机化和功利化倾向以及信仰的随意性和无节操在这一时期就已经表现得十分突出。所谓“转向”是指从原本各自的思想立场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自由主义、国家主义、农本主义等等纷纷转移到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的思想战线上,但很少有人直接以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者自我标榜。因为日本军国主义思想从整体看就缺乏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它本身就是上述各种思想杂交而形成的一种精神怪胎。</P><p> </p></P>血盟团的中心人物井上日召信奉破坏主义,认为破坏与建设乃一体之两面,但在对他公开审判时他自己也承认其破坏或建设“并没有一个有系统的思想。我是超越道理,全以直觉来行动”。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代表北一辉,从1906年自费出版《国体论及纯正社会主义》,到1919年被奉为日本军国主义圣典的《日本改造法案大纲》的出版,典型地展示了社会主义、革命思想等近代思想如何日本化、军国主义化的历程。更有象征意义的是,1933年6月,日本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佐野学和锅山贞亲在狱中发表共同声明“转向”之后,并没有表明自己脱党和提出辞去党的领导职务的声明,而是把自己的“转向”同时视为整个党的“转向”。(10)</P><p> </p></P>第三,是对日本传统思想资源的畸形利用和发展。日本传统的思想资源主要包括国学、神道、本土化的佛学和儒学。虽然神道与佛教、国学与儒学的关系在历史上一直错综复杂,恩怨难断。但是到近代随着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兴起,它们都不计前嫌,一同趋之若鹜,以至最终成为日本军国主义思想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国学神道精神是“日本精神论”的核心支柱。佛教和儒学则是扶翼“皇运”的得力助手。而“日本精神论”(11)、“天皇制绝对主义”(12)都是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在思想上的重要表现形式。国学神道与军国主义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如前所述的国家主义与军国主义的关系,佛教与军国主义的关系也有论及,(13)这里想着重就日本近代思想史上儒学与军国主义之间的关系展开初步论述。</P>下面还有,敢兴趣再发.</P><p> </p></P>[em01]
武士道最标准的解释是什么?很谢谢楼上的,但我写的多是武士道在作战中的事
问大家一个问题,二战日本是不是可以向德国学习生产坦克等高技术?(对学这篇原创有用)
敢问如果我这篇修改后原创如果比原先写的好,是不是可以加精(就为了这个)
能不能加精要看这文章能引起什么样的反响
顶..
<P>中国儒家文化在日本生出的怪胎。</P><P>有点想我们春秋时期的游侠,但是对自己对别人更残忍,缺了东西了。</P>
<B>以下是引用<I>核辐射</I>在2004-10-8 21:45:00的发言:</B>
能不能加精要看这文章能引起什么样的反响

<P>起什么样的反响可以加精</P>
<B>以下是引用<I>龙式坦克</I>在2004-10-8 17:59:00的发言:</B>
问大家一个问题,二战日本是不是可以向德国学习生产坦克等高技术?(对学这篇原创有用)

<P>没人回答吗</P>
<B>以下是引用<I>龙式坦克</I>在2004-10-8 17:59:00的发言:</B>
问大家一个问题,二战日本是不是可以向德国学习生产坦克等高技术?(对学这篇原创有用)

<P>如果德国人自己不反对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关键日本人消化得了吗?</P>
<P>活活,过了长假,工作的激情灵感都消失了,还在假日的惯性中。</P><P>呵呵,也就在这儿路过,旁边看看。</P>
日本陆军的地位和历史以及他的装甲思想,决定了他的坦克。德国有把一辆虎送到日本的打算,可是最后没成。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学不学的问题,而是日本想花多少精力在坦克上的问题。推演到极限,如果日本放弃建设海军,全心搞坦克,搞出来的坦克未必比美国的差了。但是,这可能吗?同样他的军事建设分配给装甲力量能有多少?即使引进了虎豹,要花多少时间多少力量去消化,是不是合适自己用?
<B>以下是引用<I>半瓶</I>在2004-10-9 17:24:00的发言:</B>
日本陆军的地位和历史以及他的装甲思想,决定了他的坦克。德国有把一辆虎送到日本的打算,可是最后没成。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学不学的问题,而是日本想花多少精力在坦克上的问题。推演到极限,如果日本放弃建设海军,全心搞坦克,搞出来的坦克未必比美国的差了。但是,这可能吗?同样他的军事建设分配给装甲力量能有多少?即使引进了虎豹,要花多少时间多少力量去消化,是不是合适自己用?

<P>不是送给日本,是日本要买虎,就算日本全部搞坦克也比美国差,因为科学技术比美国差,制造坦克不单是火炮和装甲和发动机,是多方面的,坦克的制造代表本国的科技,比如夜视仪,日本会比美国搞的好吗?</P>
<P>这个日本是一个典型海洋国家,以海洋立国,重点发展海、空军,这在战略上正确的也是唯一正确的。以日本当时的国力和其资源是不可能用两条腿走路。就算勉强走起来也会更迅速摔倒。</P>
<B>以下是引用<I>半瓶</I>在2004-10-9 17:24:00的发言:</B>
日本陆军的地位和历史以及他的装甲思想,决定了他的坦克。德国有把一辆虎送到日本的打算,可是最后没成。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学不学的问题,而是日本想花多少精力在坦克上的问题。推演到极限,如果日本放弃建设海军,全心搞坦克,搞出来的坦克未必比美国的差了。但是,这可能吗?同样他的军事建设分配给装甲力量能有多少?即使引进了虎豹,要花多少时间多少力量去消化,是不是合适自己用?

<P>
<P>我觉得这话很有道理. 任何一种武器的研发都需要与本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有关连.</P>
<P> 再谈谈,武士道 是一种畸形的狂热民族主义,  武士道精神的提出,是对日本人全民思想的一次洗脑.  民族主义,加上日本特有的武士阶层,以及日本民族的本身特性.   武士道是一种工具.</P>
<P> 你要说在二战的日本 武士道在战争中对每位士兵都是一种精神上的推力.  在那样的时候,武士道的利是很大的!</P>
<B>以下是引用<I>斯图卡轰炸机</I>在2004-10-10 18:18:00的发言:</B>


<P>
<P>我觉得这话很有道理. 任何一种武器的研发都需要与本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有关连.</P>
<P>再谈谈,武士道 是一种畸形的狂热民族主义,  武士道精神的提出,是对日本人全民思想的一次洗脑.  民族主义,加上日本特有的武士阶层,以及日本民族的本身特性.   武士道是一种工具.</P>
<P>你要说在二战的日本 武士道在战争中对每位士兵都是一种精神上的推力.  在那样的时候,武士道的利是很大的!</P>

<P>所以我要突破长规,多写一些弊,我争取在11月前写出来,不少于600字。</P>
好,我们期待着![em05]
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写完再贴,省得人等。
10月11日晚写了1000多字,还没写完,再过几天就要发表了,让大家久等了
<P>我也认为,在描写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利与弊的时候,首先一点就是应该让大家了解一下这种"精神"的文化根源,是一个什么样的文化背景之下形成的这么一个思想,搞清楚这些深层次的东西,我们才会对武士道以及以后的日本靖国神社问题,军国主义问题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据我所知,武士道的萌芽起源于平安时期.平安后期,朝庭的势力已经大不如以前,甚至基本丧失了对地方的统治.庄园领主之间争夺土地的斗争越来越激烈,他们知道,依靠政府已经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了,只有依靠自己才能使他们的利益得到保证,才有可能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是,他们纷纷出钱,广找人马,建立自己的武装集团.同时,地方的执政官为了保护自己,也纷纷建立属于自己的武装.这样,在日本各地,就出现了一种以武士为业的人.到了十一世纪以后,有逐渐形成了超越庄园范围的地区性武士集团.当然,那时还没有武士道这样的说法,武士道一语,是战国时代才出现的。在此之前,有“拿弓箭者之道”或“弓箭之道”、“兵之道”等称。探察武士道的渊源,可从《今昔物语》、《宇治拾遗物语》等故事、传说文学中找到较早的材料。这个集团是相对封闭的集团,其内部最重要的关系有两个,一个是主从关系;另一个是家族关系,维持这两种关系的道德规范是对于主君的忠与对于亲长的孝.由此可以看出,该精神的文化基础实际上就是来源于中国的儒家思想,但是,在日本武士的思想意识当中,对于忠与孝的认识与儒学的认识则相差很大,因为我国儒家学说里的忠与孝并非是单方面的,而是以礼和道为前提的,而武士道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由有条件的忠演变为无条件的忠诚了.日本佛教的净土宗,就许诺武士,只要在死前念佛就可以死后再生.就这样,绝对意义上的忠与本土宗教思想相结合,才最后产生了武士道的最初内容.至于说到了明治维新以后,这种精神在与德国的国家主义相结合,逐步发展成为了极端的军国主义思想.</P><P>   以上是小女对于日本武士道精神做的简单介绍,时间比较仓促,内容还不够完善,只是希望能使大家对于日本的近代史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这对于我们了解我们的邻国是非常有益的.</P>
我在写文章时,写武士道的介绍只有一小段,四十字左右,不知可以不
对了你一定要说明是对谁有利弊,对他自己来说可以这样,对别人只有伤害吧。
<B>以下是引用<I>plumage</I>在2004-10-12 20:28:00的发言:</B>
对了你一定要说明是对谁有利弊,对他自己来说可以这样,对别人只有伤害吧。

<P>到时看了就知道了</P>
还要加快速度啊,不然的话我可就要写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