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故事——军人、文人、商人、刺客、姐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17:09:26
—— 序 ——


习总说,要读一点历史。

Benedetto Croce 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很多名人都喜欢读历史说典故,不出名的老百姓们更是喜欢拿历史上的那些故事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远的不说,就说这民国吧,—— 我说的是民国。注意,这个民国,很有讲究。首先,这个民国指的是中国;其次,这个民国,已经是一个历史名词了;最后,现阶段,在中国的某一个岛上,当地民众还是服从民国的统治的。一般意义上的民国,是指中国在1911到1949年的这一时期了。

话说民国,就要说到党国。这党国,跟民国的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孙大总统有很大的关系。这位孙大总统,提出了一个“军政、训政、宪政”的理论。我们回顾一下近代世界的历史,无论美利坚还是英吉利、法兰西,似乎都没有训政这么一个时期。训政,即是以党治国,也无怪乎谓之党国了。以党治国的,在西方,比较有名的有两个国家,一个是苏维埃俄国,另一个就是德意志第三帝国了。从这一点上,也许比较能够理解KMT为什么有联俄的政策,以及曾经与德国的关系不错。

那么,当时的民国,对孙大总统的这个“军政、训政、宪政”理论是不是很认同呢。显然是不认同的。孙大总统的军事建国很不成功,几乎次次失败——准确的说,就没有一次是成功的。武昌首义,同盟会没有参与,以至于教科书上都很难把武昌首义附会成是孙大总统的功绩。而孙大总统的训政理论,简而言之,就是以党治国,就是一党专政。因为这个训政,是以国民党执政为前提的训政,党国要训导人民,当人民达到一定素质之后,才能实现宪政。言下之意,孙大总统似乎认为:不是KMT党员的,在1911年是没有宪政资格的。不知道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工农是怎么在没有加入KMT的前提下,就享受到了宪政的呢,大约是因为独立宣言里的那一句:人生而平等吧。话说孙大总统骨子里的这个训政思想,真是引起了很大的麻烦,因为民国正式的第一位大总统袁大总统就不是个国民党,可是这位党外人士偏偏就当上民国的总统了,这让训政还如何实施呢。当然,训政理论是在1923年才正式发表的,但是孙大总统要以同盟会建国、以国民党治国的想法恐怕不是在1923年才突然萌发的。

于是就产生了矛盾,因为国民党要执政。孙大总统、同盟会、国民党,不仅要推翻满清、建立民国,更要执政。不上台、不执政、不当官,革命还有什么意义呢。虽然武昌首义不是同盟会闹的,民国也不是国民党建的,但是,这总统孙先生还是想当的,老蒋也是。可老袁也不是善茬啊,自然是不吃这一套的。这老袁是什么人,那可是当年在朝鲜抗过日的(孙先生是旅居日本还拿了日本人给的钱吧,话说那个拿人手X、吃人嘴X)。武昌首义后,之所以能那么快推翻满清,不就是因为鸦片战争之后,一帮行伍之人逐渐在清军中得了势力么。小站练兵,北洋新军六镇,没有老袁发话,那是哪个亲王贝勒也调不动的。就是武昌首义,那不也是新军做成的么。同盟会,孙大总统,可曾调得动一营的兵起事过?黄花岗,统共也不过120余人,规模尚不及法塔赫,也想建国。

鸡蛋碰石头,这事孙先生自然是不做的。于是,这老袁就顺理成章的当上了的总统,还印在了大洋上,看上去,怎么都像一个个印制的像章。



(一)

老袁参加了建立民国,可他更想亡国,因为他不想当总统了。话说他这个不想当总统,可跟华盛顿不同,老袁是什么人物,不说骨子里是封建思想,那也是个喜欢有个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普天之下唯我号令的——军阀。老袁很直接,不想当农场主、更不想当地主,他想当赵匡胤、他想当朱元璋,这才是中国的传统。

要在一百年前,老袁起事成功,这事(当皇帝)也许能成。可惜,时代变了。要是在非洲闹,老袁这事也许也能成了,可谁让这是在中国呢。1915年,想想,那是个什么年代,鲁迅都回国了,老蒋都毕业了,老毛都快入党了,这老袁还想非主流一把——想当皇帝?!



(待续)—— 序 ——


习总说,要读一点历史。

Benedetto Croce 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很多名人都喜欢读历史说典故,不出名的老百姓们更是喜欢拿历史上的那些故事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远的不说,就说这民国吧,—— 我说的是民国。注意,这个民国,很有讲究。首先,这个民国指的是中国;其次,这个民国,已经是一个历史名词了;最后,现阶段,在中国的某一个岛上,当地民众还是服从民国的统治的。一般意义上的民国,是指中国在1911到1949年的这一时期了。

话说民国,就要说到党国。这党国,跟民国的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孙大总统有很大的关系。这位孙大总统,提出了一个“军政、训政、宪政”的理论。我们回顾一下近代世界的历史,无论美利坚还是英吉利、法兰西,似乎都没有训政这么一个时期。训政,即是以党治国,也无怪乎谓之党国了。以党治国的,在西方,比较有名的有两个国家,一个是苏维埃俄国,另一个就是德意志第三帝国了。从这一点上,也许比较能够理解KMT为什么有联俄的政策,以及曾经与德国的关系不错。

那么,当时的民国,对孙大总统的这个“军政、训政、宪政”理论是不是很认同呢。显然是不认同的。孙大总统的军事建国很不成功,几乎次次失败——准确的说,就没有一次是成功的。武昌首义,同盟会没有参与,以至于教科书上都很难把武昌首义附会成是孙大总统的功绩。而孙大总统的训政理论,简而言之,就是以党治国,就是一党专政。因为这个训政,是以国民党执政为前提的训政,党国要训导人民,当人民达到一定素质之后,才能实现宪政。言下之意,孙大总统似乎认为:不是KMT党员的,在1911年是没有宪政资格的。不知道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工农是怎么在没有加入KMT的前提下,就享受到了宪政的呢,大约是因为独立宣言里的那一句:人生而平等吧。话说孙大总统骨子里的这个训政思想,真是引起了很大的麻烦,因为民国正式的第一位大总统袁大总统就不是个国民党,可是这位党外人士偏偏就当上民国的总统了,这让训政还如何实施呢。当然,训政理论是在1923年才正式发表的,但是孙大总统要以同盟会建国、以国民党治国的想法恐怕不是在1923年才突然萌发的。

于是就产生了矛盾,因为国民党要执政。孙大总统、同盟会、国民党,不仅要推翻满清、建立民国,更要执政。不上台、不执政、不当官,革命还有什么意义呢。虽然武昌首义不是同盟会闹的,民国也不是国民党建的,但是,这总统孙先生还是想当的,老蒋也是。可老袁也不是善茬啊,自然是不吃这一套的。这老袁是什么人,那可是当年在朝鲜抗过日的(孙先生是旅居日本还拿了日本人给的钱吧,话说那个拿人手X、吃人嘴X)。武昌首义后,之所以能那么快推翻满清,不就是因为鸦片战争之后,一帮行伍之人逐渐在清军中得了势力么。小站练兵,北洋新军六镇,没有老袁发话,那是哪个亲王贝勒也调不动的。就是武昌首义,那不也是新军做成的么。同盟会,孙大总统,可曾调得动一营的兵起事过?黄花岗,统共也不过120余人,规模尚不及法塔赫,也想建国。

鸡蛋碰石头,这事孙先生自然是不做的。于是,这老袁就顺理成章的当上了的总统,还印在了大洋上,看上去,怎么都像一个个印制的像章。



(一)

老袁参加了建立民国,可他更想亡国,因为他不想当总统了。话说他这个不想当总统,可跟华盛顿不同,老袁是什么人物,不说骨子里是封建思想,那也是个喜欢有个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普天之下唯我号令的——军阀。老袁很直接,不想当农场主、更不想当地主,他想当赵匡胤、他想当朱元璋,这才是中国的传统。

要在一百年前,老袁起事成功,这事(当皇帝)也许能成。可惜,时代变了。要是在非洲闹,老袁这事也许也能成了,可谁让这是在中国呢。1915年,想想,那是个什么年代,鲁迅都回国了,老蒋都毕业了,老毛都快入党了,这老袁还想非主流一把——想当皇帝?!



(待续)
写的还可以,持续关注中
谢谢支持,持续更新的。
持续关注做个记号先
风格我喜欢,只要不太监绝对是精品
文笔风趣,LZ加油更新呢
民国故事——军人、文人、商人、刺客、姐儿


续(一)

老袁走了,他实现了梦想。虽然他被斥为“窃国大盗”,但是在二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有多少豪杰不是与他有着同一个梦想——当皇帝。

老袁走了,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帝王不是满清的宣统皇帝。

但是,是什么导致了中国不再能够出现皇帝呢。也许是因为,不合时宜了。权力分配,如果总要一二百年才能改变一次的话,已经不能让人满足了。谁都想当皇帝,所以朱元璋不得不火烧功臣楼。而共和体制下,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当上“皇帝”,即便只是那么几年,但轮流坐庄总比一家吃肉五家喝汤的过瘾。

老袁走了,然而,孙先生还在挣扎。孙先生不服啊,他咽不下这口气。老袁一介武夫,不仅当上了总统,还当上了皇帝。这就好比孙先生为了共和理想把梦中情人让给老袁了,老袁糟蹋了不说,还弃之,又另娶了正房。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啊。于是,又一次导致了孙先生的兵败逃亡。

老袁走了,孙先生跑了,如果历史继续循着这样一个轨迹走下去,那么,现如今可能也就没有TG什么事了,更没有KMT什么事。说不定军阀割据下,最后形成一个美利坚那样的联邦体制,直皖战争、直奉战争也就相当于南北战争了。如果没有北伐,那么张大帅可能就不会被炸,那么九一八又将是怎么一个情况呢。东三省还会不会沦陷,七七事变还有没有可能爆发。那么,二战又将是怎样一个情形。

然而,历史没有什么假如。在那个静寂的冬夜里,俄国十月的一声炮响,打乱了整个世界。之后的一系列事情的发生,让孙先生的内心再次沸腾了,KMT迎来了春天。1927年,KMT再次申请加入第三国际。第三国际决议承认KMT为准共/党的地位、蒋/中正同志为第三国际中执委名誉常任委。呜呼,难怪老蒋在这一年要清党,此乃一山不容二虎,形势所迫。

彼时,经国同学已经加入苏俄的共青团了。

历史总是这么经不起推敲。美利坚真的那么信任老蒋吗?

待续,待续...

感谢大家的支持。
望楼主坚持更新,千万别太监!!!顶一下!!!

东城西九 发表于 2011-9-23 19:54
民国故事——军人、文人、商人、刺客、姐儿


期待楼主的持续更新。历史在普通人的的解析下,才更全面。其实你我眼中的历史,才是真正的历史。{:3_82:}
东城西九 发表于 2011-9-23 19:54
民国故事——军人、文人、商人、刺客、姐儿


期待楼主的持续更新。历史在普通人的的解析下,才更全面。其实你我眼中的历史,才是真正的历史。{:3_82:}
多谢版主支持!多谢大家支持!

今天再续一节。
孙中山先生的三步走提法跟慈禧的三九立宪是一脉相承的,都看到了当时的中国普通民众对民主还缺乏认识的问题而提出过渡。但要说孙在辛亥前就有一档专政的想法就很值得怀疑了,毕竟如果真有这想法,就不会坐看光复会和同盟会同床异梦了。

楼主谐写民国的想法很好,不过历史事实上最好还要多推敲一下,尤其不要夹带私货。
民国故事——军人、文人、商人、刺客、姐儿

(二)

老蒋真的反/共吗?

确切的说,老蒋反的只是TG。老蒋反TG,从三个方面讲,是可以解释的:

首先,蒋在清剿TG的同时,却接受苏援。KMT在广东立足及黄埔建军,靠的是苏援。KMT北伐,还是靠的苏援。即便苏俄直接插手TG在广州起事,导致KMT与苏俄关系破裂,但仍然很快就将关系修复了。抗战之初,苏俄的航空队直接参战。如果不是苏俄为了自身利益与日本达成协议,从中国撤军,那么,也就没有飞虎队什么事了。最后,为了剿/共,KMT再次以外蒙为筹码,希望苏俄不要明确支持TG。1956年,也就是KMT迁台、朝战停火后,在蒋的授意下,以蒋的名义发表《苏俄在中国》一书,并译为英文版本。该书彻底的为KMT与苏俄划清界限。彼时,东西阵营已然形成,蒋于此时推出划清界限的《苏俄在中国》一文,详尽的解释了KMT从依靠苏援东山再起到北伐、抗战、剿/共等一系列时期与苏俄合作的缘由,大有表明KMT身在曹营心在汉、接受苏援然反/共之心不死之诚意,让人颇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感。

其实,蒋的剿/共与苏援是相辅相成的。TG如果做大,那么对苏俄而言,KMT就没有了利用的价值。蒋十分担心,“俄党对中国之唯一方针,乃在造成TG为其正统,决不信吾党可与之始终合作,以互策成功者也”。在这一点上,毛帮了蒋的大忙。毛是土生土长的真正的土共,不要说法兰西、莫斯科没去过(建国后才访的俄),就是英文版、德文版、俄文版的原著,毛委员也未必看得懂。因此在对政策的理解上、执行上,毛总是与苏俄、与国际,背道而驰。苏俄要夺取城市,毛却要先从农村下手;苏俄要奋战到底,毛却是敌进我退;苏俄要武装工人,毛却是组织农民。毛在台上的时候,苏俄与TG的关系总是不好;待到王明李德失败了,毛又是风生水起。末了,苏俄不顾同一个阵营的利益,要划江而治,毛却要宜将剩勇追穷寇、奋战到底了。建政后,先是含沙射影的批教条主义,接着,就直接十年论战,直到珍宝岛开火。没消停过。王明走了,TG变成了毛共,苏俄除了KMT外,再别无选择。

孙、蒋对苏俄模式、以及对第三国际的一些观点,是认同的。蒋提到,孙先生致廖仲恺的电报:今与马林谈,始知俄国的新经济政策,与我们的实业计划,相差无几,至为欣慰。而蒋本人赴苏俄考察,在莫斯科期间,与托洛斯基很谈得来。蒋认为:托洛斯基的言行最为爽直,同时担心,以托洛斯基为首要的国际派与史达林所领导的国内组织派,暗斗如此激烈。非常忧虑他们这样斗争,对于中俄合作的关系,更将发生严重的影响。显然,蒋不是在忧虑第三国际及苏俄的价值观,而是担心谁上台、怎么合作的问题。这难道也是反/共吗。


(待续)
谢谢支持,请多指教。
写得很好,期待后续,哈哈~
央视一套晚上正好在放《护国大将军》,就是蔡锷,袁世凯的那点事,拍的还不错,可以看看
……这么大的题目居然可以简写成这样。
民国故事——军人、文人、商人、刺客、姐儿



续(二)

袁大总统与孙先生,老蒋与毛委员,这构成了民国前期与后期的两条线。老袁投笔从戎,二十二岁入伍参加淮军,次年即东征入朝平叛。之后抗倭平叛有功,授驻朝大臣一职。直至甲午后,为李鸿章荐,督练北洋新军。相比之老袁,孙先生的履历那是相当的洋气,初入夏威夷(此时还不是美利坚领土),受洗为基督教,读的是教会学校;海归后,砸北帝庙,为乡人所不容,是年冬,赴香港,乃是不折不扣留洋海归富家子弟愤怒小青年一枚。而老蒋呢,留过洋(不过是东洋),海过归(可惜文凭弄得不怎么样),富家子弟应该算得上吧,愤怒青年那是响当当。更绝的是,这位还当过刺客,上海滩上拜过码头,并曾是大日本皇军的一员(是否宣誓过效忠天皇?)。

说罢袁、孙、蒋三位的履历,再看看毛同学,那真是相当的草根。往上查三代,没一个当官的,当差的都没有,更没有海外关系。二十五岁之前,别说没留过洋,似乎连湖南以外的地方都没去过。毛同学慷慨激昂的留下家书一封: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那可不是要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不过是进城读书而已。那一年,也就是民国元年,发布了一个利好消息:初小、师范、高等师范免收学费。这一举措,最终影响了中国。诗有云:民国,非亡于乱党,乃亡于师范也。

次年,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后并入第一师范)迎来了我们伟大的导师——毛/润之同学。

话说,这民国的师范,还真是了不得。这伟大导师自不必说了,戴笠,军统头子,乃是浙江第一师范出来的;陈诚,就读于浙江省立第十一师范;甚至胡汉民、黄兴等一干民国大佬,居然也是赴日读的师范科。这么多大名鼎鼎的人物,居然都读过师范,真不知道这时期的师范到底是教什么的。难不成仅仅是因为师范免学费,那还真都是穷学生。不过,要说这读过师范的,大抵能写一手好字,而且能说会道,兼有一手好文章。这样的人,太平年月可能穷得只能混一口饭吃,做个穷酸的先生。遇到乱世,那可就是当得了师爷,发得了贴,写得了布告,坑得起爹了。虽说刘项不读书,但刘伯温、徐茂公、张良一干人等,哪位不是满腹经纶、一肚子牢骚兼抱负的。

所以说这民国,非亡于乱党,乃亡于师范呢。假设当年,要不是师范免费,我们伟大的导师可能也就回乡了,中国的近代史也许也就波澜不惊了。历史的转折点往往最容易出现在细节上,毛同学最终还是走向了师范、走向了激情燃烧的北大校园、并在那一段峥嵘岁月里,点燃了心中的火种,进而迸发出了无限的革/\命热情,以燎原之势,改变了中国。




(待续。话说,这位伟大导师的故事,愚尽量一笔带过,免生争议与牢骚。感谢大家的支持、建议。
好帖,里面许多细节还是第一次看到。
支持lz啊,坐等更新。


民国故事——军人、文人、商人、刺客、姐儿



上回说到,伟大导师要进京、进北大了。于是买好了船票,亦或火车票,不可考——依当时国内的交通情况,Mr.毛(师范生、老师?)多半还是经武汉坐火车进京的(那一年,长沙到武昌段的铁路恰好是在毛老师进京之后的9月完工了)。那时候的武汉还不叫武汉,而是武昌府、汉阳县,以及汉口。1918年的汉口,很繁华,已经是国内三大贸易港口之一,依着九省通衢的位置,再加上水陆交通低成本的便利条件,汉水、湘江、长江上下游的物资都中转于此,比翻山越岭的去岭南走海运方便多了。依此优势,再加上人的精明能干,以至于贸易量超过传统的大商埠广州,仅次于上海。再加上汉冶萍、汉阳兵工厂、汉口租界的经济能量,武汉一地,已然成为当时中国的经济重心之一。经济决定政治,从这一点上看,民国武昌首义之于武汉、美国独立之于波士顿倾茶,都是偶然中的一种必然。

话说当年那个武昌首义,真是有点意思。孙先生筹款、起事无数,无一次成功,最后倒是八竿子打不着的武昌首义成功了。而武昌首义本身呢,原本也是失败了的,因为组织者出了意外而被抓,没被抓的也跑得没影了。但冥冥之中却有天意,武昌的新军们有如自带干粮的五/\毛,到处点火、四处放枪,自下而上的,组织起来,向楚望台进军、向总督署进军。最后,竟然就把武昌城给拿下了,首义成功。意外,真的是意外。觉悟、自觉性、成功率、效率,面对武昌首义的军士们,孙先生是否应当面壁乎、是否应当惭愧乎,是否应当将临时大总统的大印授予武昌首义的士兵们呢。然而,那些参加首义的士兵们却志不在此,功成身退,乃至解甲归田、铸剑为犁,当真是民国之元勋与楷模。

不过,人在江湖,往往身不由己。功成身退者有之,但这武昌首义推举出的都督黎元洪,却是想退也退不了了。敢情,这位原本就是被“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那当口,起事虽然成功,但军队讲究传统,不是军中之人,很难督军。不管是孙先生、黄兴、还是当时别的什么同盟会、共进会的人,都无法成为军队的代表,更不能了解那些士兵们、军官们真正想什么。没在一个灶里吃过饭、没在一个碗里喝过酒、没有一条沟里杀过敌,军人们,对那些昨天的乱党、今日的达官贵人,感到陌生,无法百分之百的信任。





(待续。感谢大家的支持!祝大家国庆节日快乐!

民国故事——军人、文人、商人、刺客、姐儿



上回说到,伟大导师要进京、进北大了。于是买好了船票,亦或火车票,不可考——依当时国内的交通情况,Mr.毛(师范生、老师?)多半还是经武汉坐火车进京的(那一年,长沙到武昌段的铁路恰好是在毛老师进京之后的9月完工了)。那时候的武汉还不叫武汉,而是武昌府、汉阳县,以及汉口。1918年的汉口,很繁华,已经是国内三大贸易港口之一,依着九省通衢的位置,再加上水陆交通低成本的便利条件,汉水、湘江、长江上下游的物资都中转于此,比翻山越岭的去岭南走海运方便多了。依此优势,再加上人的精明能干,以至于贸易量超过传统的大商埠广州,仅次于上海。再加上汉冶萍、汉阳兵工厂、汉口租界的经济能量,武汉一地,已然成为当时中国的经济重心之一。经济决定政治,从这一点上看,民国武昌首义之于武汉、美国独立之于波士顿倾茶,都是偶然中的一种必然。

话说当年那个武昌首义,真是有点意思。孙先生筹款、起事无数,无一次成功,最后倒是八竿子打不着的武昌首义成功了。而武昌首义本身呢,原本也是失败了的,因为组织者出了意外而被抓,没被抓的也跑得没影了。但冥冥之中却有天意,武昌的新军们有如自带干粮的五/\毛,到处点火、四处放枪,自下而上的,组织起来,向楚望台进军、向总督署进军。最后,竟然就把武昌城给拿下了,首义成功。意外,真的是意外。觉悟、自觉性、成功率、效率,面对武昌首义的军士们,孙先生是否应当面壁乎、是否应当惭愧乎,是否应当将临时大总统的大印授予武昌首义的士兵们呢。然而,那些参加首义的士兵们却志不在此,功成身退,乃至解甲归田、铸剑为犁,当真是民国之元勋与楷模。

不过,人在江湖,往往身不由己。功成身退者有之,但这武昌首义推举出的都督黎元洪,却是想退也退不了了。敢情,这位原本就是被“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那当口,起事虽然成功,但军队讲究传统,不是军中之人,很难督军。不管是孙先生、黄兴、还是当时别的什么同盟会、共进会的人,都无法成为军队的代表,更不能了解那些士兵们、军官们真正想什么。没在一个灶里吃过饭、没在一个碗里喝过酒、没有一条沟里杀过敌,军人们,对那些昨天的乱党、今日的达官贵人,感到陌生,无法百分之百的信任。





(待续。感谢大家的支持!祝大家国庆节日快乐!
mark一下。
lz接着更新啊,不要太监了
好好学习一下,对民国历史了解较少
写得不错,还望快点填坑
能不能做成个文档什么的,下载下来慢慢看


民国故事——军人、文人、商人、刺客、姐儿

黎大总统。

武昌首义的元勋里面,黎元洪算是最出人头地的。民国一共就出了五位正式的大总统(袁黎徐曹蒋),老黎算一个。这五位之外,要么是临时的、要么是代理署任的。相比之老袁、老蒋为当上总统而弄出的那些个不明不白的,相比之老曹为当上总统而弄出的那些个新闻,老黎是相当的低调。一没有策划武昌首义,二没有当乱党,三没有南征北伐,却无碍于老黎两次在总统府走马上任。

老黎在天津置办了几十处房产地产,晚年生活无忧。1928年6月3日,老黎病逝于天津。巧的很,3日当晚,张大帅乘专列从北京撤往到沈阳,几个小时之后,皇姑屯一声巨响。这一天,对很多人而言,真是一个劫数。

北京城一片乱糟糟。1928年6月的北京,还不叫北平。但很快,城头变换了大王旗,阎老西的部队打着青天白日旗进了京。打这起,真正意义上的民国就算是完了。不过,就像若干年后的迁台一样,总有人做着借壳上市的买卖。三国里,曹操不以为汉室是完了,还要挟天子以令诸侯。KMT也很聪明,尽管武装推翻了民国,改旗易帜,连章程也改了,废《中华民国约法》而立《训政时期约法》,不施行宪/政而改行训政实行党/治,却依然敢于标榜自己是正统的中华民国,乃至还弄出个爸爸出来(谓之国父)以为子承父业。但,民国的精神、民国的制度,已死。1928年,这也是民国的一个劫数。






--------------------------------------------

谢谢大家支持。

待完成后,也许压缩TXT作为附件传上。

民国故事——军人、文人、商人、刺客、姐儿

黎大总统。

武昌首义的元勋里面,黎元洪算是最出人头地的。民国一共就出了五位正式的大总统(袁黎徐曹蒋),老黎算一个。这五位之外,要么是临时的、要么是代理署任的。相比之老袁、老蒋为当上总统而弄出的那些个不明不白的,相比之老曹为当上总统而弄出的那些个新闻,老黎是相当的低调。一没有策划武昌首义,二没有当乱党,三没有南征北伐,却无碍于老黎两次在总统府走马上任。

老黎在天津置办了几十处房产地产,晚年生活无忧。1928年6月3日,老黎病逝于天津。巧的很,3日当晚,张大帅乘专列从北京撤往到沈阳,几个小时之后,皇姑屯一声巨响。这一天,对很多人而言,真是一个劫数。

北京城一片乱糟糟。1928年6月的北京,还不叫北平。但很快,城头变换了大王旗,阎老西的部队打着青天白日旗进了京。打这起,真正意义上的民国就算是完了。不过,就像若干年后的迁台一样,总有人做着借壳上市的买卖。三国里,曹操不以为汉室是完了,还要挟天子以令诸侯。KMT也很聪明,尽管武装推翻了民国,改旗易帜,连章程也改了,废《中华民国约法》而立《训政时期约法》,不施行宪/政而改行训政实行党/治,却依然敢于标榜自己是正统的中华民国,乃至还弄出个爸爸出来(谓之国父)以为子承父业。但,民国的精神、民国的制度,已死。1928年,这也是民国的一个劫数。






--------------------------------------------

谢谢大家支持。

待完成后,也许压缩TXT作为附件传上。
我是来看“姐儿”的。
话说当年那个武昌首义,真是有点意思。孙先生筹款、起事无数,无一次成功,最后倒是八竿子打不着的武昌首义成功了。而武昌首义本身呢,原本也是失败了的,因为组织者出了意外而被抓,没被抓的也跑得没影了。但冥冥之中却有天意,武昌的新军们有如自带干粮的五/\毛,到处点火、四处放枪,自下而上的,组织起来,向楚望台进军、向总督署进军。最后,竟然就把武昌城给拿下了,首义成功。意外,真的是意外。觉悟、自觉性、成功率、效率,面对武昌首义的军士们,孙先生是否应当面壁乎、是否应当惭愧乎,是否应当将临时大总统的大印授予武昌首义的士兵们呢。然而,那些参加首义的士兵们却志不在此,功成身退,乃至解甲归田、铸剑为犁,当真是民国之元勋与楷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楼主写的基本上可以看作戏说历史了。

当时共进会和文学社的头头们伤的伤,跑的跑,名单被湖广总督瑞澂搜去。瑞澂以为大局已定,明着是汇报情况,其实邀功而已。

下层革命党人以为清廷马上要按名单抓人,才挺而走险,完全是无组织无纪律。然而瑞澂因为第八镇的统制张彪是汉人,又是前任张之洞提拔起来的,与他一直不和。以为张彪不会来救他,所以从总督府逃跑了。张彪赶到总督府后才发现瑞澂已走,只做了象征性的抵抗,也坐船过江逃去了汉口。武昌这才被拿下。

“参加首义的士兵们却志不在此,功成身退,乃至解甲归田、铸剑为犁”更是扯谈,清廷退位后这些首义英雄们就开始争权夺利,孙武、程定国投袁;蒋翊武、熊秉坤投孙;吴兆麟拥黎;张振武被黎、袁合谋杀死......
欢迎讨论,谢谢指教。
mark一下 回头接着看
大神快来填坑
mark,我是来看姐儿的.
我得意个笑,我得意个笑......

有好事!

精彩情待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