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苏联援华专家回忆中对中国科研的评论,评价很不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20:37:19


最近看了一本书,是一位援华的苏联专家写的他在华经历
这位苏联专家是57年到60年这个时间段在中国,他的领域是化工方面。

他在回忆中说,中国人其实是很聪明的,在科技上有才能的也不乏其人,如果政策好的话,科技水平短时间内赶上甚至超过苏联是不成问题的,他们这批援助中国的专家,也满怀热情,希望能帮助中国实现赶上超过苏联的目标,但遗憾的是中国人自己糟蹋浪费了这样的条件。

他在中国也跑了很多地方,北京、沈阳、上海、重庆、昆明。但总体的感觉,中国的科技人员用在开会的时间,远多于用在科研的时间。而且一段时间内愈演愈烈。这些会当然不是科研会议,不外乎是什么向党交心,批评与自我批评,政治宣传动员会议。
而且越是科研上有造诣,资历比较深的从西方留学回来的科研人员,参加这类政治活动就越频繁。

苏联专家回忆说,他在各地参观总体的印象是中国许多新建的科研院校办公室和实验室比苏联都要宽敞,环境也更优美,甚至实验室设备也比苏联同类实验室更齐全。相比之下他在苏联的实验室和办公室要灰暗压抑得多。
但通常中国实验室里都是空空荡荡的,学生和老师都去下乡学农学工劳动改造去了。

他还说,当时中国国内一些科学家都是从欧美留学回来的,学术水平其实很高,许多地方用不着花钱再请苏联专家的,这些国内的科学家学术水平并不比苏联专家差多少,但中国人还是去请了苏联专家,而对自己本国的科学家却不知道好好利用,而是把这些科学家浪费在无谓的行政工作上。

他还说,中国同行在五十年代条件其实远比苏联初期的科学家要优越得多,甚至比二战后的苏联要优越,苏联在三十年代的时候,科研条件是很差的,房子简陋,设备不齐全,但仍旧搞出了许多成果,而中国的科学家却把大量时间浪费在了行政工作,政治会议上。
苏联也有政治方面对科学家的干涉监督,以及一些政治会议,但远没有象中国这样,无处不在渗透到每时每刻,苏联还是给科学家留出大段完整的时间从事研究的。
他还回忆说中国人一方面把大量精力浪费在了政治运动上,不知道给科学家创造好的工作条件,另一方面还特别喜欢吹嘘。常常把一些微不足道的东西吹到天上去了,比如实验室里提炼出某种金属,就说成是什么巨大突破,重大成果,而实际上这不过是国外实验室里司空见惯的。
还有实验设备做出某个改良,也说成是了不起的成果,被登在报纸,而实际上这在苏联,这不过最基本的实验人员应该有的素质。
这位苏联专家在中国的时期,正好是大跃进时期,还有什么消灭四害之类的运动。他都是亲历者,对此他也感到很郁闷。大街小巷到处敲锣打鼓赶麻雀,要把麻雀活活累死,弄的人都没有办法休息。

而常常苏联专家提的建议,中国当面很客气很重视,但过后就束之高阁,而去应付上级的大跃进要求,不是开展扎扎实实的科研计划,而成天漫无边际的浮夸吹嘘。

比如不顾技术实力能够达到的要求,大面积开采矿石,炼铁炼铜,却不愿意去从事基本的矿石元素分析,提高矿石的综合开采效率,结果矿石只炼出铜或铁之后,就被当成矿渣扔掉,大量的贵重金属,稀有元素都被当成垃圾浪费,既浪费了资源,也破坏了环境。
感叹说,中国人有如此巨大的人力资源,却把这些资源全部糟蹋浪费在无聊的事情上。他和一些中国科技人员亲自参加到中国的十三陵水坝的工地上,象征性的参加一天劳动,挖几堆土,然后一堆人在旁边围观,说知识分子和外国专家也来参加劳动,媒体还来报道等等。
他说光是用汽车把那些官员和文艺界,科技界的人从四面八方,甚至相当远的地方接到工地上,然后还要保证食宿就代价不菲,而且到了工地之后,参加所谓象征性的劳动,实际又干扰了正常的工人建设。机械化设备,挖土机之类就在那里,本来完全可以更高效率完成建设。而科研人员又时不时被这种宣传式的活动断自己的科研。

中国人的研究计划也朝令夕改的,定好的科研计划,没多少时间因为领导人提出的什么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就急功近利修改掉。对那些看不着眼前利益的基础科学,更是不当一回事。

这位苏联专家一再强调,中国人在智力方面,天赋方面绝对是很好的,他自己就碰见很多中国的知识分子和科研人员,他们都是很聪明的人,中国当时由于苏联的援助,在科研硬件方面的条件,也只会比苏联二三十年代要强,许多新造的实验室,甚至能让苏联专家都羡慕。但往往进口来的仪器都丢满灰尘,弃置一边,老师学生更多的精力都在搞政治运动,基本上没有多少人安心搞科研,即便搞的也是急功近利应付一些眼前的问题。
学校里没有科学的气氛,而只有政治狂热。
他自己接触过的一些中国科学家,如果留在国外的话,以他们的才能,本来完全可以做出更多重大的成果,结果却回国在这样的环境下,白白浪费了自己的生命。

没有真正拿得出手的成果,上级还要大跃进,结果导致常常把些鸡毛蒜皮不值一提的东西,当成重大成果,放在报纸上吹嘘炫耀,欺骗对科学外行的普通大众和那些一知半解半瓶水的人。

————————————————————————————————————————
看见有些人自己不读书,只知道读网文,还以为别人读的书都是子虚乌有,还乱扣帽子攻击人,我还是把书名和作者提供一下吧

:《一位苏联科学家在中国》   作 者:米哈依尔·阿·克罗契科   出版社: 湖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4月1日   ISBN: 9787535564764   开本: 16开   定价: 28.00元




最近看了一本书,是一位援华的苏联专家写的他在华经历
这位苏联专家是57年到60年这个时间段在中国,他的领域是化工方面。

他在回忆中说,中国人其实是很聪明的,在科技上有才能的也不乏其人,如果政策好的话,科技水平短时间内赶上甚至超过苏联是不成问题的,他们这批援助中国的专家,也满怀热情,希望能帮助中国实现赶上超过苏联的目标,但遗憾的是中国人自己糟蹋浪费了这样的条件。

他在中国也跑了很多地方,北京、沈阳、上海、重庆、昆明。但总体的感觉,中国的科技人员用在开会的时间,远多于用在科研的时间。而且一段时间内愈演愈烈。这些会当然不是科研会议,不外乎是什么向党交心,批评与自我批评,政治宣传动员会议。
而且越是科研上有造诣,资历比较深的从西方留学回来的科研人员,参加这类政治活动就越频繁。

苏联专家回忆说,他在各地参观总体的印象是中国许多新建的科研院校办公室和实验室比苏联都要宽敞,环境也更优美,甚至实验室设备也比苏联同类实验室更齐全。相比之下他在苏联的实验室和办公室要灰暗压抑得多。
但通常中国实验室里都是空空荡荡的,学生和老师都去下乡学农学工劳动改造去了。

他还说,当时中国国内一些科学家都是从欧美留学回来的,学术水平其实很高,许多地方用不着花钱再请苏联专家的,这些国内的科学家学术水平并不比苏联专家差多少,但中国人还是去请了苏联专家,而对自己本国的科学家却不知道好好利用,而是把这些科学家浪费在无谓的行政工作上。

他还说,中国同行在五十年代条件其实远比苏联初期的科学家要优越得多,甚至比二战后的苏联要优越,苏联在三十年代的时候,科研条件是很差的,房子简陋,设备不齐全,但仍旧搞出了许多成果,而中国的科学家却把大量时间浪费在了行政工作,政治会议上。
苏联也有政治方面对科学家的干涉监督,以及一些政治会议,但远没有象中国这样,无处不在渗透到每时每刻,苏联还是给科学家留出大段完整的时间从事研究的。
他还回忆说中国人一方面把大量精力浪费在了政治运动上,不知道给科学家创造好的工作条件,另一方面还特别喜欢吹嘘。常常把一些微不足道的东西吹到天上去了,比如实验室里提炼出某种金属,就说成是什么巨大突破,重大成果,而实际上这不过是国外实验室里司空见惯的。
还有实验设备做出某个改良,也说成是了不起的成果,被登在报纸,而实际上这在苏联,这不过最基本的实验人员应该有的素质。
这位苏联专家在中国的时期,正好是大跃进时期,还有什么消灭四害之类的运动。他都是亲历者,对此他也感到很郁闷。大街小巷到处敲锣打鼓赶麻雀,要把麻雀活活累死,弄的人都没有办法休息。

而常常苏联专家提的建议,中国当面很客气很重视,但过后就束之高阁,而去应付上级的大跃进要求,不是开展扎扎实实的科研计划,而成天漫无边际的浮夸吹嘘。

比如不顾技术实力能够达到的要求,大面积开采矿石,炼铁炼铜,却不愿意去从事基本的矿石元素分析,提高矿石的综合开采效率,结果矿石只炼出铜或铁之后,就被当成矿渣扔掉,大量的贵重金属,稀有元素都被当成垃圾浪费,既浪费了资源,也破坏了环境。
感叹说,中国人有如此巨大的人力资源,却把这些资源全部糟蹋浪费在无聊的事情上。他和一些中国科技人员亲自参加到中国的十三陵水坝的工地上,象征性的参加一天劳动,挖几堆土,然后一堆人在旁边围观,说知识分子和外国专家也来参加劳动,媒体还来报道等等。
他说光是用汽车把那些官员和文艺界,科技界的人从四面八方,甚至相当远的地方接到工地上,然后还要保证食宿就代价不菲,而且到了工地之后,参加所谓象征性的劳动,实际又干扰了正常的工人建设。机械化设备,挖土机之类就在那里,本来完全可以更高效率完成建设。而科研人员又时不时被这种宣传式的活动断自己的科研。

中国人的研究计划也朝令夕改的,定好的科研计划,没多少时间因为领导人提出的什么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就急功近利修改掉。对那些看不着眼前利益的基础科学,更是不当一回事。

这位苏联专家一再强调,中国人在智力方面,天赋方面绝对是很好的,他自己就碰见很多中国的知识分子和科研人员,他们都是很聪明的人,中国当时由于苏联的援助,在科研硬件方面的条件,也只会比苏联二三十年代要强,许多新造的实验室,甚至能让苏联专家都羡慕。但往往进口来的仪器都丢满灰尘,弃置一边,老师学生更多的精力都在搞政治运动,基本上没有多少人安心搞科研,即便搞的也是急功近利应付一些眼前的问题。
学校里没有科学的气氛,而只有政治狂热。
他自己接触过的一些中国科学家,如果留在国外的话,以他们的才能,本来完全可以做出更多重大的成果,结果却回国在这样的环境下,白白浪费了自己的生命。

没有真正拿得出手的成果,上级还要大跃进,结果导致常常把些鸡毛蒜皮不值一提的东西,当成重大成果,放在报纸上吹嘘炫耀,欺骗对科学外行的普通大众和那些一知半解半瓶水的人。

————————————————————————————————————————
看见有些人自己不读书,只知道读网文,还以为别人读的书都是子虚乌有,还乱扣帽子攻击人,我还是把书名和作者提供一下吧

:《一位苏联科学家在中国》   作 者:米哈依尔·阿·克罗契科   出版社: 湖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4月1日   ISBN: 9787535564764   开本: 16开   定价: 28.00元


老毛治国就是如此。奇怪的是毛左还很活跃。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大跃进撒。。。成了中国最搞笑的笑话。
打那么多字,JY们一片苦心啊。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不讲政治的话那些专家是来帮助中国的还是接管中国的都不好说了。
特殊年代的特殊现象
苏联嘲笑中国?半斤八两,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当时的苏联也在讲政治的优越性啊
说的没错啊,当时就是这样。现在根据我的接触,还是挺严重的。
很简单的一个问题,书名 ?
外行领导内行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大跃进撒。。。成了中国最搞笑的笑话。
这话看你怎么理解了…“敢教日月换新天”,难道就要换个天上去?也没见有人喷啊!
公布书名,不要留一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wking0019 发表于 2011-9-15 11:22
打那么多字,JY们一片苦心啊。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不讲政治的话那些专家是来帮助中国的还是接管中国的都不好说 ...
一针见血。有的回忆文章的确指出了“唯专家马首是瞻”的现象,任其蔓延的话就是整个工业乃至社会被苏联全面控制。政治学习的初衷不是扯科学研究的后腿,只能遗憾地说实质上影响了正常的科学研究。
现在很多单位还是一样,哪有工程师文化,搞关系搞政治的人上去当了领导,什么都假大空,科研人员是干活的份,一旦这些人不干了,单位就空了,完了。
苏联专家回忆说,他在各地参观总体的印象是中国许多新建的科研院校办公室和实验室比苏联都要宽敞,环境也更优美,甚至实验室设备也比苏联同类实验室更齐全。


这怎么可能?我朝科研条件赶上毛子要等苏毛解体后了。。。
当年政治环境差,因此治国的方式也不同吧。
求书名,是不是叫
   据说    啊?
求书名,是不是叫
   据说    啊?
“最近看了一本书,是一位援华的苏联专家写的他在华经历”


书名是?
楼主书名呢?别发完帖就跑啊。
很明显这是一篇带有严重私货的文章。
首先他说的很多现象是存在的,那个年代的事,大家都懂的。
至于其他东西,显然都是私货啊。
按作者的说法,那个时候我们的人很聪明,实验条件很好,“很快就能赶上苏联”。
没能赶上,是因为我们都在搞运动,没有搞科研。他不就是想说这句话么!
那个时候我们都是苏联的学生,能比苏联“更聪明”?
我们的工厂都是苏联援建的,条件能比苏联“更好”?
上面瞎折腾
连书名都没有东西 一堆自以为能独立思考的人乱起哄
{:soso_e113:}
这么好的书,求LZ提供书目供我等小白学习
某些东西是特殊年代特殊产物,某些东西却是从未改变,比如ls所说的外行领导内行
书名是什么,中文还是俄文,哪里出的。兰州你这是三无产品啊。
中国同行在五十年代条件其实远比苏联初期的科学家要优越得多,甚至比二战后的苏联要优越,苏联在三十年代的时候,科研条件是很差的,房子简陋,设备不齐全,但仍旧搞出了许多成果,

.............


伟大的cccp现在活在历史书里……

伟大的cccp现在活在历史书里……
fuckgwg 发表于 2011-9-15 11:40
现在很多单位还是一样,哪有工程师文化,搞关系搞政治的人上去当了领导,什么都假大空,科研人员是干活的份 ...
不是搞政治的人当领导,难道工程师当领导?
你认为钱学森适合当国务院总理?
通篇瞎话,真的是楼主写的读后感吗?麻烦把你读的书名字贴出来
有些现象现在还是存在的。
台湾科研环境不错~~~
书名、作者、出版社。
整风运动而已
时代的产物罢了,有些人总是那么的愤世嫉俗,这不对那不行,不说过去如果你现在行你早就不在这里唧唧歪歪了,干大事者怎会如此清闲。
书名呢?
作者?
算了,随便看了下,就知道jy枪文
这么多年也没啥长进,这些枪文写手不知到怎么混的
希望以后能看到高质量的枪文
虽然说是枪文,但2 楼3楼不上上钩了嘛
带数字的id 能发到这样不错了 ~ 美帝机器人还需努力~
一听到大家要书名,兰州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