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7的气体延迟后座系统中套筒的后座能量来源是什么?d总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13:09:13
记得手枪中除了沙鹰还有一个有导气结构,好久才想起是p7,仔细看看了d总站上p7的资料,感觉有点不对。

“当弹头经过导气孔后,部分火药燃气通过导气孔进入位于枪管下方的导气室内。但与自动步枪相反的是,进入导气室内的火药燃气并不是把活塞向后推动来进行往复运动,而是向前压缩活塞复进簧并将其抵紧以达到闭锁的目的,而由于活塞与套筒相连,因此,此时套筒反而是锁住不动的,但当弹头脱离枪口向前飞去时,火药燃气随着弹头向外逸出,此时枪膛中的膛压瞬间降低,于是原先留在导气室内的气体也通过导气管回流到枪管中,而由于气体释放出导气室,原本抵住活塞复进簧的力量也相应地降低,复进簧便得以释放原本所积蓄的压力,带动套筒向后动作,完成退壳、上膛等动作。”
以上是站里的图片和说明文字。 如图,在弹头出膛之前,高压气体通过活塞作用在套筒上,套筒不能移动,整个枪也处于一个独立的系统,枪保持稳定,所以p7的精度很高。
但是,子弹出膛之前套筒复进簧并没有任何形变,这样,红字部分的描述就不准确了,我对红字的理解是套筒是在复进簧的作用下完成后座,但是这就有问题了,1.复进簧并没有形变储蓄能量,也就无所谓“释放原本所积蓄的压力”。2.复进簧是把套筒前推上膛,即使有能量也应该是向前,而非后座再上膛。
所以我认为这个系统中套筒的后座能量来源应该就是高压气体本身。具体动作分成两部分,1.子弹出膛之后,整枪向后移动,在手的作用下,套筒座、枪机座整个枪下半部分停止运动,套筒因为惯性继续后移,完成开膛抛壳动作。2.子弹出膛后,(1)活塞室密封解除,气体可以自由流动,(2)枪管枪膛内高压气体作用在枪机和活塞上,但是枪机表面积大于活塞,同压强下受力更大,枪机向后的力比活塞向前的力大,枪机通过套筒作用在活塞上,活塞可以向后,同时因为(1),套筒和枪机可以后座——在子弹出膛前因为连通器原理枪机不会拉动活塞。于是1+2,p7的套筒完成后座,再在复进簧的作用下上膛。
因为这种后座原理,单靠子弹出膛的后座能量不足,必须加上高压气体,所以“关于P7手枪的另一个问题是,由于它独特的后坐系统,所有P7手枪所使用的枪弹都必须是标准装药量的9mm弹,不得低于标准,否则会由于装药量不足导致无法提供足够的能量供制退机构进行动作而导致卡弹、无法退壳等故障。”
求理解,求拍砖记得手枪中除了沙鹰还有一个有导气结构,好久才想起是p7,仔细看看了d总站上p7的资料,感觉有点不对。

“当弹头经过导气孔后,部分火药燃气通过导气孔进入位于枪管下方的导气室内。但与自动步枪相反的是,进入导气室内的火药燃气并不是把活塞向后推动来进行往复运动,而是向前压缩活塞复进簧并将其抵紧以达到闭锁的目的,而由于活塞与套筒相连,因此,此时套筒反而是锁住不动的,但当弹头脱离枪口向前飞去时,火药燃气随着弹头向外逸出,此时枪膛中的膛压瞬间降低,于是原先留在导气室内的气体也通过导气管回流到枪管中,而由于气体释放出导气室,原本抵住活塞复进簧的力量也相应地降低,复进簧便得以释放原本所积蓄的压力,带动套筒向后动作,完成退壳、上膛等动作。”
以上是站里的图片和说明文字。 如图,在弹头出膛之前,高压气体通过活塞作用在套筒上,套筒不能移动,整个枪也处于一个独立的系统,枪保持稳定,所以p7的精度很高。
但是,子弹出膛之前套筒复进簧并没有任何形变,这样,红字部分的描述就不准确了,我对红字的理解是套筒是在复进簧的作用下完成后座,但是这就有问题了,1.复进簧并没有形变储蓄能量,也就无所谓“释放原本所积蓄的压力”。2.复进簧是把套筒前推上膛,即使有能量也应该是向前,而非后座再上膛。
所以我认为这个系统中套筒的后座能量来源应该就是高压气体本身。具体动作分成两部分,1.子弹出膛之后,整枪向后移动,在手的作用下,套筒座、枪机座整个枪下半部分停止运动,套筒因为惯性继续后移,完成开膛抛壳动作。2.子弹出膛后,(1)活塞室密封解除,气体可以自由流动,(2)枪管枪膛内高压气体作用在枪机和活塞上,但是枪机表面积大于活塞,同压强下受力更大,枪机向后的力比活塞向前的力大,枪机通过套筒作用在活塞上,活塞可以向后,同时因为(1),套筒和枪机可以后座——在子弹出膛前因为连通器原理枪机不会拉动活塞。于是1+2,p7的套筒完成后座,再在复进簧的作用下上膛。
因为这种后座原理,单靠子弹出膛的后座能量不足,必须加上高压气体,所以“关于P7手枪的另一个问题是,由于它独特的后坐系统,所有P7手枪所使用的枪弹都必须是标准装药量的9mm弹,不得低于标准,否则会由于装药量不足导致无法提供足够的能量供制退机构进行动作而导致卡弹、无法退壳等故障。”
求理解,求拍砖


这样分析完了,活塞上的弹簧是干嘛用的?压簧还是拉簧??完全没存在的必要啊在这里

仔细看了分解图,活塞上那一圈圈的不是弹簧,是活塞的密封环吧 囧rz

这样分析完了,活塞上的弹簧是干嘛用的?压簧还是拉簧??完全没存在的必要啊在这里

仔细看了分解图,活塞上那一圈圈的不是弹簧,是活塞的密封环吧 囧rz
活塞只能减缓高膛压时的后坐,并不是不后坐。P7蛋头出膛前蛋壳就已经开始后坐了,蛋壳靠底缘的部分承受高压会略微鼓起,因此P7打过的蛋壳不适合复装。

伟大宝 发表于 2011-9-5 15:32
活塞只能减缓高膛压时的后坐,并不是不后坐。P7蛋头出膛前蛋壳就已经开始后坐了,蛋壳靠底缘的部分承受高压 ...


因为弹膛纵向刻槽便于抽壳,弹壳中前部在刻槽处膨胀变形,所以不能复装。这个结构只要枪膛压力大到一定程度就会锁死套筒,所以减装药不能锁死套筒,会提前后座漏气,弹头会卡在枪管里。

p7发射后的蛋壳——qpsj
伟大宝 发表于 2011-9-5 15:32
活塞只能减缓高膛压时的后坐,并不是不后坐。P7蛋头出膛前蛋壳就已经开始后坐了,蛋壳靠底缘的部分承受高压 ...


因为弹膛纵向刻槽便于抽壳,弹壳中前部在刻槽处膨胀变形,所以不能复装。这个结构只要枪膛压力大到一定程度就会锁死套筒,所以减装药不能锁死套筒,会提前后座漏气,弹头会卡在枪管里。

p7发射后的蛋壳——qpsj

伟大宝 发表于 2011-9-5 15:32
活塞只能减缓高膛压时的后坐,并不是不后坐。P7蛋头出膛前蛋壳就已经开始后坐了,蛋壳靠底缘的部分承受高压 ...


同意。


以下话应该是跟楼主说的,人懒就直接在这里说了。

p7根本就做不到刚性闭锁,只是延缓后座速度而已。
弹头底没经过气孔时,整个机构就是一个自由枪机式,而从气室进高压燃气后到弹头离开枪口套筒能继续后座到位,说明套筒质量用自由枪机式的要求来设计的话,明显质量小了(当然了因为对应的子弹是9mm帕弹)。所以在弹头底经过气孔前,套筒是处在惯性闭锁的方式,虽然是很小的一段。而这一段会造成此时P7的套筒,比其它一些自由枪机式的低能量手枪子弹比如.380等的套筒后座的速度更快。直到弹头底经过气孔才因为高压燃气延缓套筒的后座。
看看P7打过的子弹壳的后半部的鼓起就知道膛压处于高压状态时,弹壳已向后抽出一部分了。明显的假如此时把p7的气孔焊死堵塞住,弹壳就会在弹头还没离开枪口时就被抽出弹膛了,有什么严重后果不提,总之出现前面描述的这种的状况是可以预料的。
伟大宝 发表于 2011-9-5 15:32
活塞只能减缓高膛压时的后坐,并不是不后坐。P7蛋头出膛前蛋壳就已经开始后坐了,蛋壳靠底缘的部分承受高压 ...


同意。


以下话应该是跟楼主说的,人懒就直接在这里说了。

p7根本就做不到刚性闭锁,只是延缓后座速度而已。
弹头底没经过气孔时,整个机构就是一个自由枪机式,而从气室进高压燃气后到弹头离开枪口套筒能继续后座到位,说明套筒质量用自由枪机式的要求来设计的话,明显质量小了(当然了因为对应的子弹是9mm帕弹)。所以在弹头底经过气孔前,套筒是处在惯性闭锁的方式,虽然是很小的一段。而这一段会造成此时P7的套筒,比其它一些自由枪机式的低能量手枪子弹比如.380等的套筒后座的速度更快。直到弹头底经过气孔才因为高压燃气延缓套筒的后座。
看看P7打过的子弹壳的后半部的鼓起就知道膛压处于高压状态时,弹壳已向后抽出一部分了。明显的假如此时把p7的气孔焊死堵塞住,弹壳就会在弹头还没离开枪口时就被抽出弹膛了,有什么严重后果不提,总之出现前面描述的这种的状况是可以预料的。


记得不大清了,特意回QBQ翻了一下老帖,以下是野猪教授的发言:

Boar  
Boar

以上都没说到问题关键。

P7不宜用复装,是因为弹丸离膛前,药筒和枪机已经在向后移动,此时药筒后部是没有弹膛支撑,会鼓肚。

当火药气体进入延迟汽缸发生作用时,药筒已经走了9mm,所以枪机突然减速,火药燃气压力作用于药筒,会使用弹膛末端在药筒上形成一圈沟。

鼓肚还好办,整形回去用在Beretta上一点问题没有。但是这圈沟和鼓肚再用于P7不可行,能保证此处再次承受相同荷载和火药冲击、侵蚀不疲劳破裂吗?

请以上P7枪主拿出用过的弹壳,用放大镜看一下。




弹膛沟槽留下的痕迹一擦就没了,问题是后面留下的沟和鼓肚。




记得不大清了,特意回QBQ翻了一下老帖,以下是野猪教授的发言:

Boar  
Boar

以上都没说到问题关键。

P7不宜用复装,是因为弹丸离膛前,药筒和枪机已经在向后移动,此时药筒后部是没有弹膛支撑,会鼓肚。

当火药气体进入延迟汽缸发生作用时,药筒已经走了9mm,所以枪机突然减速,火药燃气压力作用于药筒,会使用弹膛末端在药筒上形成一圈沟。

鼓肚还好办,整形回去用在Beretta上一点问题没有。但是这圈沟和鼓肚再用于P7不可行,能保证此处再次承受相同荷载和火药冲击、侵蚀不疲劳破裂吗?

请以上P7枪主拿出用过的弹壳,用放大镜看一下。




弹膛沟槽留下的痕迹一擦就没了,问题是后面留下的沟和鼓肚。

200911710424829813.jpg (253.4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9-5 16:23 上传


2009121211453895834.jpg (113.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9-5 16:22 上传

对,弹壳有一段预抽的。但只要高压气作用于活塞,套筒就已经停止后移了,没有惯性1了,之后才是我分析的高压气体的作用。反正复进簧来带动套筒后座不能理解。
经过活塞减速的套筒能量还够完成后座吗? 有高速摄影镜头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