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鸟网的凤凰博报已经成为JY和三炮的狂欢阵地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18:32:17
看了几篇,实在看不下去,奇文共欣赏之。

李开盛:利比亚战争给中国留下的教训
汪华斌:卡扎菲最后悔的就是没来中国学习
信力建:卡扎菲已成历史 利比亚民主在路上
王锦思:部分中国人为何同情卡扎菲政权
熊剑:人权宣言诞生起 国家主权已变化
蔡慎坤:卡扎菲政权垮台中方损失多大

冷思考:人权宣言诞生起,国家主权已变化2011-03-22 15:00:51
归档在 造精神家园 | 浏览 41027 次 | 评论 176 条
当下,法英美等多国部队正在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

针对利比亚的本次多国联合行动,以通过的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为基础。决议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多国部队的联合行动于决议通过不久后达成,军事打击随即展开。

军事打击把利比亚政府和反政府武装重新拉回均势,但打击最终希望达到的结果,各国态度既不明朗也不一致。利比亚国内的未来走势更是扑朔迷离,各国均不派遣地面部队,不排除利比亚内战持续的可能。一旦形成此种局面,军事干预的有关国家又将为这个国家的内战以及平民的牺牲作出怎样的承担?但世人有理由期待,在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有效启动,在国际社会正义的力量干预之下,利比亚的专制政权将由此寿终正寝,利比亚人民第一次拥有建设他们渴望多时的民主与自由的机会。

二战后,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得到确立,尊重主权、不干涉内政,禁止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等作为宪章最基本的原则而存在,只有安理会采取或授权下的有限行动方能使用武力。冷战时期,一些专制政权以主权不可侵犯和联合国宪章保障主权的原则,为自己在国内各式侵犯和践踏人权的丑恶行径辩护,联合国的行动力难以有效发挥。同时,也由于各种复杂利益纠葛的国际政治博弈,国际社会在相当长时间,对一些侵犯和践踏人权的行为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由美国单边主导,或有美国参与的多边维和行动增多。

维和行动背后集体安全机制的最初设立是吸取二战教训,阻止主权国家间的战争,通过中立的斡旋调解等方式促使双方回到和平谈判的轨道。然而,近二十年来的战争与冲突更多地发生在一国之内,如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卢旺达种族大屠杀等等,这些违反人道、有悖人类文明通识的行为日益成为维和行动的对象。在这个意义上说,维和行动成为一种超国家主权的国际行为,国家主权概念在理解上发生了改变。

从道义、法理上说,以尊重主权、不干涉内政为名侵犯人权缺乏依据。1999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在联合国国家和政府首脑年会上,发表了关于两种主权概念的演讲。在演讲中,安南针对国际人道主义干预问题,对传统的主权概念提出挑战,并提出了新的主权概念。安南说:“国家主权的概念最基本的含义,至少正在被全球化和国际合作的力量所重新定义。现在,国家被广泛地理解为服务于其人民的工具,而不是相反。与此同时,联合国宪章,即后来的国际条约所珍视的个体主权——我指的是每个个体基本的自由——已经被不断复兴和传播的人权意识所提升。当我们今天再读联合国宪章,我们比以前更加意识到,其目的是为了保护个体的人类,而不是保护践踏他们的主权国家。”

由此可见,联合国宪章关于主权不可侵犯的前提,是这种主权必须为保护本国民众的人权服务,当主权成为统治者破坏和践踏人权的工具时,联合国宪章的保障便不再有效。

再从国家理论上讲。主权存在于民族国家之中,由政府代表和行使。在任何一个民族国家里,只有人民或人民代表通过广泛、自由与公正的民主选举产生的政府,才可以代表本国行使主权。民主选举是任何一个政府产生和存在的基础,任何假民主、伪民主和操纵的民主,都不足以表明政府权力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因此,任何一个通过暴力手段或未经合格民主程序产生的政府,行使主权本身就是一种僭越行为,何谈尊重?一个简单的统计就能说明,在迄今为止的人类社会中,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民由于本国内部动乱和暴政所遭受的损害,远远超过外部侵略。因此,任何政府和人民都必须认识到,对人权构成威胁的最大敌人在一个国家内部,而不是在国境之外。

由此可见,无论是道义、法理,还是国家理论,面对利比亚困局,文明社会都不应该就此罢手。国际社会一致的谴责与制裁也已经充分证明,“人权大于政权”。从某个角度讲,联合国就是“干涉内政”的,“不干涉内政”的思维已经落后于时代要求,起码在面对如今的利比亚这一困局的时候是如此。

事实上,国家主权概念的变动,还发生在更广泛的国际事务领域。随着经济全球化走向深入,国际贸易需要在一个多边协商的框架下实现共赢;互联网冲破了文化的边界;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等,都需要人类共同面对,往往不是一个主权国家所能独立解决的。可以说,一国的决策或会引起全球的连锁反应,相应的,决策的出台就需要在全球背景下进行思度与考量,“全球治理”概念浮现出来。

人类社会作为一个共同体,从未像今天这样真实确切。面对诸如恐怖主义、环境污染、气候失常和各种流行性传染病等全球性问题的威胁,人类的出路存在于国家之间良好有效的协调合作之中。当人们能够对发生在自己国境之外的事务保持关注和敏感,并致力于改善国境之外人们的生存状况时,我们可以说,人类文明的发展真的到了一个新高峰。我们同样完全有理由说,当面对直接而迫切的各种因为专制和暴政所产生的人道主义灾难时,国际社会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予以干预和制止,我们又怎么有理由对解决相对而言更为间接和遥远的全球性问题持有信心呢?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护人权,不仅仅是民族国家的责任,也是整个人类世界的责任。

当然,主权国家仍然是有效保障其国民利益的主体,也是众多全球问题的治理主体。本次军事打击结束后,最终维护利比亚人民利益的也仍是利比亚本国政府,虽然目前它还并不确定。但人类正处在与以往不同的时代,国家主权概念正面临新形势、新变化。

如何取得维护国家利益与维护人民权益的统一协调,如何面对多国行动中的大国主导,如何使多国行动不至于成为大国利益的代言形式,如何让自由、和平与正义始终是人类社会不可变更的方向……本次多国联军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行为可视为一个思考契机。

比如,在国际法范畴,什么是国家?什么是国家政权?包括“合法政权”与“革命政权”及国家与政权的关系。再比如,什么是人权?包括“国际法的人权”与“国内法的人权”及“是人权大于主权,还是主权大于人权?”等等。

另外,20多年前有过一段关于主权与人权的对话。这里也摘要如下,以为参考:

最早的时候,主权的概念常常是专制统治的象征。

但是,美国的《独立宣言》与法国的《人权宣言》改写了这一定义。公民的权利成为国家权力的基础。

二战后,主权的概念再一次改变。国家主义向国际主义转变。联合国的《世界人权宣言》认为,“主权国家”不再拥有至高无上的、不受限制的权力。

当时,我恍然大悟,从小天天都听到“主权不容侵犯,内政不容干涉”这句话,可是我从来没想过什么是主权。这里面确实很可疑。凭什么统治者有了主权,就变得“刀枪不入”,可以任意其事,胡作非为呢?

根据上面这段话,主权的概念也是发展的,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权就是国王的统治权。

我是国王,我爱干什么就干什么,你管得着嘛!不允许你侵犯我的主权。

第二阶段,主权就是人民的统治权,不允许国王独享。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写得很清楚,当人民与国王发生冲突时,人民有权推翻国王,也就是说“主权在民”。

“国王的权力,来自于被统治者的同意。当国王破坏人民的权利时,人民有权改变或废除国王。”

1793年,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写得更直接,绝不接受国王对人民的压迫。

“当国王违犯人民的权利时,对于人民及一部分人民而论,起义就是最神圣的权利和最不可缺少的义务。”

第三阶段,主权就是不违反普世价值的统治权,不存在不受任何“侵犯”的主权。

1948年,这一点写进了联合国的《世界人权宣言》。

“人人有资格享有本宣言所载的一切权利和自由,不因国家不同而有所区别。”

“任何国家不得破坏本宣言所载的任何权利和自由。”

“人人有权要求本宣言所载的权利和自由获得充分实现。”

最后一句话中的“人人”,显然包括外国人。及彼,既然包括外国人,那由外国“人人”组成的国家为什么不可以呢?

比如,禁飞区又称禁航区,指某一地禁止任何未经特别申请许可的军机军舰或其他军事装备或人员等进入的区域。

禁飞区有多种形式:一种是主权国家在特殊情况下、在特殊时段对其领土范围内的特定区域采取的限制的管制措施,这种禁飞区的建立是国家主权所赋予的权力;另一种是在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某个或某些国家或组织在冲突地域划定的特殊限制区域,限制冲突相关方在管制区域内活动。当下,只有在联合国授权的前提下,建立这种禁飞区才具有合法性。

设置“禁飞区”,作为空中攻势作战的一种新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绝对优势的空中进攻力量为基础。二是集空中战略战役威慑和空中战术打击于一身。不但能随时向对方传递威慑信息,而且能根据情况对敏感目标进行打击。三是规模可大可小,进程可快可缓,程度可紧可松,部署、展开、空中巡逻和截击、对敏感目标进行打击、回撤等,均可快速有效地进行。

简言之,既然联合国已授权在利比亚设置“禁飞区”,那也就意味着在“禁飞区”内,利比亚政府已失去国家主权,法英美等多国部队在利比亚“禁飞区”内对未经允许的军机军舰或其他军事装备或人员等实施军事打击,也就具有了合法性。当然,一般都会先警告,后攻击。比如,本次对利比亚实施的军事打击就预先警告了卡扎菲,并给予了一天的撤离时间。

参阅:从“真假共和”,看近代中国的百年民主转型

何时批准98年签署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儒教与官僚,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和政治体制

论宪法的精神:以人为本,不如以法为本

从《人权哲学》,看人权与特权的冲突

在历史中寻找“中国人”终极价值

“中国特色”只能是“充分世界化”

后记,也作为最后的补述:在这里,我也建议那些一天到晚跟着高喊,却不知主权为何物者,最好的办法是“闭嘴”。否则,就不仅只是“让人笑话”了。因为,主权是个历史概念,其定义至今也没有唯一的公认的标准,大多数不是直接去定义就是从主权特征的角度下定义。如,统治者的治权或主张。其实,主权是外来语,本意是“较高者”。历史上有:“主权属于国王或皇帝,主权属于上帝”之争,后来的国际关系中,主权也有演变论、可分论、道德相互依存论、弱化论、让渡论和人权高于主权论等等。这么说吧:按以上逻辑,即尊重主权,也就是尊重历史。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国家丧失了主权(历史),而沦为别国的“殖民地”。当然,这样说并不是给那些想“抢占”别国治权领域的“强国”行为作辩护。因为,在实践中双方都在利用“主权”这个历史概念的模糊和混乱性作自己行为的理论辩护。

当然,对愿意了解主权为何物者?接下来可跟随本文作一个关于“什么是主权”的历史考察。简言之,关于主权,也就是历史。形象一点说,国内交流请讲“普通话”,国际交流讲“英语”,不要所讲让人有:中国人以为是“英语”,也就通常所称的“中式英语”,或已将其定义为“普通话”?但是让外国人不懂或以为是“普通话”,仍需要重新翻译的“普通话”?借此为了时尚或"忽攸"者除外


把个人感觉最经典的JY文贴一篇出来给大家欣赏一下

看了几篇,实在看不下去,奇文共欣赏之。

李开盛:利比亚战争给中国留下的教训
汪华斌:卡扎菲最后悔的就是没来中国学习
信力建:卡扎菲已成历史 利比亚民主在路上
王锦思:部分中国人为何同情卡扎菲政权
熊剑:人权宣言诞生起 国家主权已变化
蔡慎坤:卡扎菲政权垮台中方损失多大

冷思考:人权宣言诞生起,国家主权已变化2011-03-22 15:00:51
归档在 造精神家园 | 浏览 41027 次 | 评论 176 条
当下,法英美等多国部队正在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

针对利比亚的本次多国联合行动,以通过的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为基础。决议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多国部队的联合行动于决议通过不久后达成,军事打击随即展开。

军事打击把利比亚政府和反政府武装重新拉回均势,但打击最终希望达到的结果,各国态度既不明朗也不一致。利比亚国内的未来走势更是扑朔迷离,各国均不派遣地面部队,不排除利比亚内战持续的可能。一旦形成此种局面,军事干预的有关国家又将为这个国家的内战以及平民的牺牲作出怎样的承担?但世人有理由期待,在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有效启动,在国际社会正义的力量干预之下,利比亚的专制政权将由此寿终正寝,利比亚人民第一次拥有建设他们渴望多时的民主与自由的机会。

二战后,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得到确立,尊重主权、不干涉内政,禁止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等作为宪章最基本的原则而存在,只有安理会采取或授权下的有限行动方能使用武力。冷战时期,一些专制政权以主权不可侵犯和联合国宪章保障主权的原则,为自己在国内各式侵犯和践踏人权的丑恶行径辩护,联合国的行动力难以有效发挥。同时,也由于各种复杂利益纠葛的国际政治博弈,国际社会在相当长时间,对一些侵犯和践踏人权的行为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由美国单边主导,或有美国参与的多边维和行动增多。

维和行动背后集体安全机制的最初设立是吸取二战教训,阻止主权国家间的战争,通过中立的斡旋调解等方式促使双方回到和平谈判的轨道。然而,近二十年来的战争与冲突更多地发生在一国之内,如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卢旺达种族大屠杀等等,这些违反人道、有悖人类文明通识的行为日益成为维和行动的对象。在这个意义上说,维和行动成为一种超国家主权的国际行为,国家主权概念在理解上发生了改变。

从道义、法理上说,以尊重主权、不干涉内政为名侵犯人权缺乏依据。1999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在联合国国家和政府首脑年会上,发表了关于两种主权概念的演讲。在演讲中,安南针对国际人道主义干预问题,对传统的主权概念提出挑战,并提出了新的主权概念。安南说:“国家主权的概念最基本的含义,至少正在被全球化和国际合作的力量所重新定义。现在,国家被广泛地理解为服务于其人民的工具,而不是相反。与此同时,联合国宪章,即后来的国际条约所珍视的个体主权——我指的是每个个体基本的自由——已经被不断复兴和传播的人权意识所提升。当我们今天再读联合国宪章,我们比以前更加意识到,其目的是为了保护个体的人类,而不是保护践踏他们的主权国家。”

由此可见,联合国宪章关于主权不可侵犯的前提,是这种主权必须为保护本国民众的人权服务,当主权成为统治者破坏和践踏人权的工具时,联合国宪章的保障便不再有效。

再从国家理论上讲。主权存在于民族国家之中,由政府代表和行使。在任何一个民族国家里,只有人民或人民代表通过广泛、自由与公正的民主选举产生的政府,才可以代表本国行使主权。民主选举是任何一个政府产生和存在的基础,任何假民主、伪民主和操纵的民主,都不足以表明政府权力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因此,任何一个通过暴力手段或未经合格民主程序产生的政府,行使主权本身就是一种僭越行为,何谈尊重?一个简单的统计就能说明,在迄今为止的人类社会中,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民由于本国内部动乱和暴政所遭受的损害,远远超过外部侵略。因此,任何政府和人民都必须认识到,对人权构成威胁的最大敌人在一个国家内部,而不是在国境之外。

由此可见,无论是道义、法理,还是国家理论,面对利比亚困局,文明社会都不应该就此罢手。国际社会一致的谴责与制裁也已经充分证明,“人权大于政权”。从某个角度讲,联合国就是“干涉内政”的,“不干涉内政”的思维已经落后于时代要求,起码在面对如今的利比亚这一困局的时候是如此。

事实上,国家主权概念的变动,还发生在更广泛的国际事务领域。随着经济全球化走向深入,国际贸易需要在一个多边协商的框架下实现共赢;互联网冲破了文化的边界;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等,都需要人类共同面对,往往不是一个主权国家所能独立解决的。可以说,一国的决策或会引起全球的连锁反应,相应的,决策的出台就需要在全球背景下进行思度与考量,“全球治理”概念浮现出来。

人类社会作为一个共同体,从未像今天这样真实确切。面对诸如恐怖主义、环境污染、气候失常和各种流行性传染病等全球性问题的威胁,人类的出路存在于国家之间良好有效的协调合作之中。当人们能够对发生在自己国境之外的事务保持关注和敏感,并致力于改善国境之外人们的生存状况时,我们可以说,人类文明的发展真的到了一个新高峰。我们同样完全有理由说,当面对直接而迫切的各种因为专制和暴政所产生的人道主义灾难时,国际社会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予以干预和制止,我们又怎么有理由对解决相对而言更为间接和遥远的全球性问题持有信心呢?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护人权,不仅仅是民族国家的责任,也是整个人类世界的责任。

当然,主权国家仍然是有效保障其国民利益的主体,也是众多全球问题的治理主体。本次军事打击结束后,最终维护利比亚人民利益的也仍是利比亚本国政府,虽然目前它还并不确定。但人类正处在与以往不同的时代,国家主权概念正面临新形势、新变化。

如何取得维护国家利益与维护人民权益的统一协调,如何面对多国行动中的大国主导,如何使多国行动不至于成为大国利益的代言形式,如何让自由、和平与正义始终是人类社会不可变更的方向……本次多国联军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行为可视为一个思考契机。

比如,在国际法范畴,什么是国家?什么是国家政权?包括“合法政权”与“革命政权”及国家与政权的关系。再比如,什么是人权?包括“国际法的人权”与“国内法的人权”及“是人权大于主权,还是主权大于人权?”等等。

另外,20多年前有过一段关于主权与人权的对话。这里也摘要如下,以为参考:

最早的时候,主权的概念常常是专制统治的象征。

但是,美国的《独立宣言》与法国的《人权宣言》改写了这一定义。公民的权利成为国家权力的基础。

二战后,主权的概念再一次改变。国家主义向国际主义转变。联合国的《世界人权宣言》认为,“主权国家”不再拥有至高无上的、不受限制的权力。

当时,我恍然大悟,从小天天都听到“主权不容侵犯,内政不容干涉”这句话,可是我从来没想过什么是主权。这里面确实很可疑。凭什么统治者有了主权,就变得“刀枪不入”,可以任意其事,胡作非为呢?

根据上面这段话,主权的概念也是发展的,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权就是国王的统治权。

我是国王,我爱干什么就干什么,你管得着嘛!不允许你侵犯我的主权。

第二阶段,主权就是人民的统治权,不允许国王独享。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写得很清楚,当人民与国王发生冲突时,人民有权推翻国王,也就是说“主权在民”。

“国王的权力,来自于被统治者的同意。当国王破坏人民的权利时,人民有权改变或废除国王。”

1793年,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写得更直接,绝不接受国王对人民的压迫。

“当国王违犯人民的权利时,对于人民及一部分人民而论,起义就是最神圣的权利和最不可缺少的义务。”

第三阶段,主权就是不违反普世价值的统治权,不存在不受任何“侵犯”的主权。

1948年,这一点写进了联合国的《世界人权宣言》。

“人人有资格享有本宣言所载的一切权利和自由,不因国家不同而有所区别。”

“任何国家不得破坏本宣言所载的任何权利和自由。”

“人人有权要求本宣言所载的权利和自由获得充分实现。”

最后一句话中的“人人”,显然包括外国人。及彼,既然包括外国人,那由外国“人人”组成的国家为什么不可以呢?

比如,禁飞区又称禁航区,指某一地禁止任何未经特别申请许可的军机军舰或其他军事装备或人员等进入的区域。

禁飞区有多种形式:一种是主权国家在特殊情况下、在特殊时段对其领土范围内的特定区域采取的限制的管制措施,这种禁飞区的建立是国家主权所赋予的权力;另一种是在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某个或某些国家或组织在冲突地域划定的特殊限制区域,限制冲突相关方在管制区域内活动。当下,只有在联合国授权的前提下,建立这种禁飞区才具有合法性。

设置“禁飞区”,作为空中攻势作战的一种新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绝对优势的空中进攻力量为基础。二是集空中战略战役威慑和空中战术打击于一身。不但能随时向对方传递威慑信息,而且能根据情况对敏感目标进行打击。三是规模可大可小,进程可快可缓,程度可紧可松,部署、展开、空中巡逻和截击、对敏感目标进行打击、回撤等,均可快速有效地进行。

简言之,既然联合国已授权在利比亚设置“禁飞区”,那也就意味着在“禁飞区”内,利比亚政府已失去国家主权,法英美等多国部队在利比亚“禁飞区”内对未经允许的军机军舰或其他军事装备或人员等实施军事打击,也就具有了合法性。当然,一般都会先警告,后攻击。比如,本次对利比亚实施的军事打击就预先警告了卡扎菲,并给予了一天的撤离时间。

参阅:从“真假共和”,看近代中国的百年民主转型

何时批准98年签署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儒教与官僚,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和政治体制

论宪法的精神:以人为本,不如以法为本

从《人权哲学》,看人权与特权的冲突

在历史中寻找“中国人”终极价值

“中国特色”只能是“充分世界化”

后记,也作为最后的补述:在这里,我也建议那些一天到晚跟着高喊,却不知主权为何物者,最好的办法是“闭嘴”。否则,就不仅只是“让人笑话”了。因为,主权是个历史概念,其定义至今也没有唯一的公认的标准,大多数不是直接去定义就是从主权特征的角度下定义。如,统治者的治权或主张。其实,主权是外来语,本意是“较高者”。历史上有:“主权属于国王或皇帝,主权属于上帝”之争,后来的国际关系中,主权也有演变论、可分论、道德相互依存论、弱化论、让渡论和人权高于主权论等等。这么说吧:按以上逻辑,即尊重主权,也就是尊重历史。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国家丧失了主权(历史),而沦为别国的“殖民地”。当然,这样说并不是给那些想“抢占”别国治权领域的“强国”行为作辩护。因为,在实践中双方都在利用“主权”这个历史概念的模糊和混乱性作自己行为的理论辩护。

当然,对愿意了解主权为何物者?接下来可跟随本文作一个关于“什么是主权”的历史考察。简言之,关于主权,也就是历史。形象一点说,国内交流请讲“普通话”,国际交流讲“英语”,不要所讲让人有:中国人以为是“英语”,也就通常所称的“中式英语”,或已将其定义为“普通话”?但是让外国人不懂或以为是“普通话”,仍需要重新翻译的“普通话”?借此为了时尚或"忽攸"者除外


把个人感觉最经典的JY文贴一篇出来给大家欣赏一下

奇文第二篇,共欣赏之

卡扎菲最后悔的就是没来中国学习

-----因为全世界掌权的政党只有中共始终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文/汪华斌

在国际经济危机中,到处是动乱;为什么,因为权力者准备减少老百姓的福利;从而这才是今天世界各地动乱不断出现的根源。就连卡扎菲也十分不解,为什么自己致力于改善民生的社会竟然引发这么多的人反对他;因为是他使利比亚的经济发展,还是他使利比亚人民生活水平翻番;可以说它是非洲人民向往的共产主义。然而这些得到利益的人民并不站在卡扎菲这边,他们同样高调反对卡扎菲。这是为什么?它使卡扎菲百思不得其解。

是啊!卡扎菲从来对中国是傲慢的,为什么;因为他听说中国贫穷,所以他知道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知道比利比亚低多少。即使是我们的改革开放,他听到的还是人民自谋出路;因为中国的资源有限,根本不可能解决人民的共同富裕问题。正因为如此,所以卡扎菲对中国从来就是不屑一顾的。后来只是因为与西方国家为敌,而中国又伸出橄榄枝;所以卡扎菲才稍微对中国的态度好一些,但骨子里根本还是瞧不起中国。

然而令卡扎菲没有想到的是,中国老百姓贫穷但却拥护中国共产党;而卡扎菲改善了利比亚人民的生活,但利比亚人民却还是反对他。看他身边不仅高官叛逃,而支持他的人民竟然是那么寥寥无几地少;更为重要的是,在西方国家的召唤中;竟然一个反对卡扎菲的大本营就很快建立了。看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封锁和扶植反对派;结果没有一次成功。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中国人民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即使党要我们自谋出路,我们还是拥护党。这是多么可爱的人民,这是多么巩固的政权基础。正因为如此,所以现在的卡扎菲相当后悔;为什么当初不向中国共产党学习管理的人心术。如果自己学习了,能有今天这样彻头彻尾的失败吗?更为重要的是在全球经济风雨交加中,而只有中国一花独放。看西方国家都发生动乱,却只有中国莺歌燕舞。难道真的是中国经济腾飞了吗?不是,卡扎菲都知道中国的人均收入还不不到利比亚的零头。但中国人民就是这么可爱,它是那么信任中国共产党;使所有的外部或内部势力都没有下手的地方,中国成为了铁板政权。

为什么中国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因为中国共产党经常就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进行多层次的集体学习。看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深刻认识和充分运用党的建设历史经验,不断推进新形势下党的先进性建设;使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面对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面对党员队伍和党的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国共产党肩负着新的历史责任,因为中国人民只相信中国共产党。所以胡锦涛指出:“必须深刻认识和充分运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力量的历史经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做好群众工作,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

然而社会就是这么奇怪,我们的政治学习还真的管用;虽然我们社会的腐败比利比亚严重,但我们人民还是相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而当今世界上的人民竟然只相信‘美国救世界’,所以美国要那国动乱;结果还真的就发生动乱了。看伊拉克是多么强硬,可在美国的进攻前竟然那么不堪一击;卡扎菲不是相信他的人民吗?结果现在走上街头庆祝打倒卡扎菲的就是他的人民,而且还是卡扎菲带给他们生活越来越高的人民。所以卡扎菲真的不理解,为什么他的人民要反对他呢?

其实卡扎菲不知道现在任何社会都是关键少数人的社会,我们中国在毛泽东的领导下证明共同富裕是不可能的;正因为如此,所以中国改革的成果特别明显;因为我们改革是提倡少数人富裕。正因为如此,我们社会的改革就是要老百姓自谋出路;但对代表人民的少数精英我们实际还是用全民所有制资源养起来,这样才能使这些人没有后顾之忧。卡扎菲做到了吗?我们现在是连村干部都包富贵,这难道还不能使他们忠心吗?如果我们社会从一开始就要代表人民的人自谋出路,我们社会能有今天的稳定吗?因为我们这些被代表的绝大多数人并不重要,所以这些人实际对政权无所谓;就以我来说下岗12年了,我就从来没有投票过;我们的政权还是一样换届。所以说卡扎菲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控制住关键的少数人和没有放弃没有意义的绝大多数人,这应该是卡扎菲政权不稳定的重要原因;现在的中东任何国家的动乱,大概都有这方面的原因;因为人民没有自谋出路,所以才对政府的不满;这应该是我们社会最好的实践经验。

卡扎菲到现在都不明白,他的失误在哪里?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始终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因为他没有来中国学习;所以才使得他的人民反对他,而我们的邻居朝鲜就不同;它的人民就永远拥护自己的领袖;因为它的领袖经常来中国学习,这才是成功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