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家花园大桥每年数次年翻修,竟因楠竹塑料管铺填桥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9:45:38



高家花园大桥 脆弱的真相


高家花园大桥今年5月19日完成江北到沙坪坝桥面翻修通车后,有市民质疑:翻修后的桥,为何行车感觉如同开在“搓衣板”上?

7月初,高家花园大桥沙坪坝到江北方向的桥面也进行了铺装。

本报记者近日多次开车途经高家花园大桥,发现江北到沙坪坝方向的桥面的“搓衣板”感觉强烈,显然没铺平,而沙坪坝到江北的桥面,行车的舒适度稍好。

市市政设施管理局表示,不铺平桥面,正是出于安全考虑,这样牺牲了部分舒适性,却保证了大桥不超重。

为何江北到沙坪坝的桥面无法铺平?

高家花园大桥此前桥面破损之严重,驾驶员们印象应该很深刻,它为何成为了桥面破损最严重的跨江大桥?

就在5月18日市市政委召开高家花园大桥施工新闻发布会上,一张由施工单位重庆中设公司出示的图片,让人震惊——

“这张图片,是我们挖开桥面原来的铺装层后拍摄的,这里面有用钢丝缠绕的竹筒,还有大量的楠竹和PVC塑料管。”中设公司现场项目经理龙浩说。

龙浩的话,是在说明这座大桥的桥面重新铺设时很难“找平”的原因。

当年,高家花园大桥的修建过程中,为何要在桥面下埋进缠着钢筋的楠竹,甚至塑料管?这是否成为了这座大桥破损严重,翻修也铺不平的原因?

本报记者耗时一个月,对此进行了详细调查。


桥面合龙段高差达20厘米

缠着钢筋的楠竹填进桥面

“桥面重新铺装,我们必须打掉原来的桥面层,再进行铺设,这是常规的做法,但是我们打掉原来的桥面后,发现情况很糟糕。”中设公司项目经理龙浩,6月23日接受本报记者第一次采访时说。


铺装方案被迫更改

今年2月16日,市市政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竣工于1998年的高家花园大桥,因桥面损害极其严重,于2月19日开始桥面整治,工期90天。

高家花园大桥是去年1月,内环高速变为城市快速路后,由市交委交给市市政委进行管护的。“车流量增多加速了桥面的损害,路面坑槽、开裂、以及水泥混凝土露筋等病害,严重威胁车辆的安全和行车舒适性,更可能加重桥梁结构的损坏。”市政委这样描述这座桥的现状。

这份材料中,对桥面铺装的方法有明确说明:“铣刨原桥面刚性混凝土铺装结构,并对桥面打砂、清洁后,重新加铺柔性沥青混凝土桥面(底层浇铸式沥青混凝土,上层为SMA改性沥青混凝土,面层为CSS防滑层)。

2月19日,工程如期开工。很快,施工单位中设公司就发现,原定的方案必须改变,因为这座桥打掉桥面后,露出的东西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桥面铺装有楠竹和塑料管

显示,大桥铺装设计厚度为8厘米,而实际上主桥跨中达到了20厘米,其他位置铺装亦有超厚,但有的地方又只铺了最多5厘米。
龙浩说,这是一座预应力连续刚构桥,大桥主桥部分,是从两个桥墩往中间架的,架到左右合龙的时候,出现了明显的高差,这个差距达到了20厘米。
' b车总不能在桥上还要翻个梯坎吧!如果要给当年的大桥桥面左右找平,低的一面就得铺20厘米厚的钢筋混凝土,但桥面就超过设计厚度和重量了,大桥对车辆的承载能力将大打折扣,于是,有人想到了在桥面上加入缠有钢筋的楠竹,以及PVC塑料管的方法——楠竹是空心的,相对轻,直径大,埋在桥面内就可以在尽量少增加重量的情况下,让这座大桥的桥面在通车后看上去是平的。这座肌肤是平的大桥,骨头却不够硬,这为后来桥面的破损埋下了隐患。这16张照片还显示,引桥上钢筋外露情况严重,这就是我们以前开到高家花园大桥上可能被钢筋刺破轮胎的原因。最后两张图片,显示出引桥横断面平整度差,高差达到了11厘米,也就是说,大桥一幅桥面靠上游和下游的两个车道间,高度差竟然达到了11厘米!

重铺桥面左右为难
中设公司用这组照片,是想说明大桥桥面底子太差,这是一座现在无法重新铺平的桥。
“我们打开了大桥面层后,在隔离带上放了墨线,但我们根本就不敢按照这根水平的墨线铺设新的桥面,如果这样铺,大桥可能有的地方要铺20厘米,严重超厚。”龙浩说,这座大桥主桥每加厚一厘米,主桥重量就要增加110吨,桥身根本无法承受。
怎么办?中设公司请来专家会诊后,确定的方式是:为了保证大桥承载的安全,只能牺牲大桥的平整度,因此桥面只能铺5厘米厚,确保大桥主跨重量基本不变。5厘米厚的面层,甚至无法为桥面找平,所以只能顺着桥面原来的基层线性来铺设,所以铺出来的桥面就是现在这样高低不平的搓衣板状的。
新的铺设方案,显然和最初新闻发布会上的方法不同:无法按计划铺设两层沥青混凝土了,只能铺4.5厘米厚的一层沥青混凝土,加0.5厘米的防滑层,这和我市众多“白改黑”的路和桥相比,少铺了一层柔性沥青混凝土,加上桥面基层本身高差巨大,新铺的桥面开上去象“搓衣板”就不奇怪了。市市政设施管理局总工杨宏6月23日说,这座大桥的桥面不平,并非中设公司技术的问题,现在这种铺装技术和施工工艺是过关的。

竣工图上未反映竹筒“我们后来找到了这座桥的竣工图,并没有反映桥面下有竹筒的情况。”龙浩6月27日再次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一般这样的特大桥出现了这么大的问题,并不可能重新来过,方法只有‘硬接’,靠铺装层来填平。”他说,如果是现在,要彻底找平这座桥,可行方法包括把桥面偏高的部分加载,让标高对齐
中设公司当然不敢照大桥原来那样加楠竹和塑料管这样的“轻型材料”进去,“首先,这是非常规的操作首段,其次,技术上有没有风险,我们不晓得。”龙浩说。
专家说法
桥面施工控制出了问题
误差应控制在3厘米左右
新的桥面铺装前,施工方中设公司邀请了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院长向中富等,对这座桥桥面不平的情况下如何铺设桥面进行了会诊。向中富是施工控制方面的专家。他在6月28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高家花园大桥在桥面施工的控制上有一些问题,他说,作为连续刚构桥梁,桥面合龙段的误差控制在3厘米左右是比较合理的,误差如此之大,不合理。他说,如果桥面出现了高差,可以使用轻质混凝土铺装,“当年使用的是一种土办法,现在肯定不会使用这种方法了。”他说,现在的跨江大桥施工,要求是很严格的,在施工中就得做好线性的控制,不应该到了合龙的时候才发现有这么大的高差。
他认为,现在的施工单位的做法是正确的,即:不强行把新的桥面找平。
“搞技术的,我不敢这样做”
市交科院副院长王福敏,也是本次高家花园大桥受邀会诊桥面的专家,因临时出差,未能参加当天的会诊,他在6月28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针对桥面出现高差后用竹筒缠钢筋铺设的做法,说:“搞技术的,我不敢这样做。”
他说,从技术上讲,这么大的高差,已经是出了“大问题”,预应力的坐标已经发生变化了,桥应该做相应的加固处理。他认为,这座桥如果面层被迫要加厚,桥体的结构就要加固,可以做体外索,也可以做体内钢板,“这种桥型加固起来是比较困难的,但是任何的桥都是可以加固的,要看有没有时间,愿不愿意花这笔钱了。”他认为,20厘米的高差,是绝对不应该允许的“出了这样的误差,如果是你遇到这道题,你会怎么处理?”记者问。他说,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做一个三角形的垫层,绝对不可能使用钢筋缠绕楠竹和塑料管的办法,“钢筋缠竹筒,加塑料管,真是想得出来!长期车辆碾压,能不坏吗?”他认为,这种做法在桥体安全上倒是没有多大问题,不过免不了让大桥反复修桥面了。事实上,高家花园大桥的桥面确实是反复在修,今年的修,是首次大修,以前补“豆腐干”的事情,没清净过。

高家花园大桥原桥面有“质量缺陷”本报记者查阅资料后获知,高家花园大桥当年的的建设单位是重庆高速路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单位是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院,施工单位是交通部第一公路总公司,监理单位是重庆市公路工程监理处。监理单位是对承包商的进度、质量和投资进行监督和管理的,理应对这座大桥的质量有精确的监控,为了搞清这座大桥当年为何会出现合龙段如此大的误差,记者寻找到了“重庆市公路工程监理处”,该单位变为现在的“重庆市交通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四次与这家单位联系后,7月5日,该公司总经理何渝军、副总经理李勇,以及渝信公司总经理李剑一起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渝信公司是该单位更名后的资方,李剑是高家花园大桥当年修建时A段高监。  

有质量缺陷 加铺“轻型材料”不应是竹筒
李勇说,高家花园大桥“施工质量问题,肯定是有,不管是现在的标准,还是过去的标准。”何渝军说:“这座桥的情况我们当时知情,确实是有质量缺陷。”  李勇说,这座桥的钢筋混凝土的重量,每立方米是2.7吨,在发现出了高差的问题后,业主组织了监理、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专家一起,对这座桥的“减轻增铺重量”进行会商,结论是“加铺轻型材料”,“加铺轻型材料的方式,过去采取了钢筋缠竹筒的方式,现在不会了,现在可以加铺钢管。”
李勇说,现在的施工单位打开桥面后,只在桥面上铺一层,是正确的,“当年对这座大桥的设计上,留下的静荷载充裕度是很低的,桥面本身允许的重量只有这么大,确实不能铺厚了,现在修建跨江大桥,设计时,桥面肯定会留足铺装两层面层的重量。”
设计上就只能铺一层面层,也为今天重铺的桥面“搓衣板”埋下了原因。
监理单位无法控制高差
大桥出了质量问题,是怎么过了监理这一关的呢?
李勇说,“这座大桥出了质量问题,不是我们不努力,设计单位和桥梁专家在修建过程中就发现了问题,如果放在现在,在施工过程中就能避免这20厘米的高差,不是最后才发现。”他说,监理单位并不是监控单位,监理单位没有手段去控制高差,“只有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才能发现问题。”
他承认,高家花园大桥后来没完没了的翻修,与当初设计、施工都存在必然联系。
u大桥主跨太大难控制
针对高家花园大桥的问题,记者又找到了当年的现场高级监理师程从尧,他现在已从重庆市交通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离职。
程从尧说,高家花园大桥出的这些问题,主要是当年设计时大桥的主跨太大了,达到了240米,在这样的桥型上,挠度控制非常困难。
他认为,这座大桥桥面经常出问题,是因为桥面有的地方铺薄了。
他回忆起了大桥当年施工的项目经理名叫李景田(音),总工叫翟庆龙。

当年的施工负责人在哪里?这座大桥的施工单位,是交通部第一公路总公司。
记者查实,交通部第一公路总公司,现在已经名为交通部第一公路工程总公司。
查阅资料可见,当年现场总监提及的翟庆龙,在重庆的嘉陵江跨江大桥完工后,还写了《嘉陵江大桥重庆岸现浇段支架的设计与施工》发表。翟庆龙作为2008年“交通部第一公路工程总公司三分公司”员工,获得过局级科技进步奖。但当记者近日致电该公司人事科时,人事科称此他已经离职,不知去向,而当年的项目经理李景田(音),已退休,也找不到了。

重庆嘉陵江高家花园大桥
  重庆嘉陵江高家花园大桥位于沙坪坝区高家花园与江北区石马河之间,是主城外环高速跨越嘉陵江的公路桥梁。桥型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全桥长970米,主跨240米,主桥跨径组合:140m+240m+140m,引桥长450m,为多跨40m简支梁。桥宽31.5m,中间设1.5m的中央分隔带,双向6车道,车行道23m,人行道2×3m。设计荷载:汽一超20,挂一120。主梁为两幅单室箱型梁,采用三向预应力钢筋砼结构。总投资7986万元人民币。1996年1月开工,1998年12月竣工。
  建设单位:重庆高速路发展有限公司
  管理单位:重庆高速路发展有限公司渝涪分公司
  设计单位: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院
  施工单位:交通部第一公路总公司
 监理单位:重庆市公路工程监理处
重庆晨报首席记者 凃源




高家花园大桥 脆弱的真相


高家花园大桥今年5月19日完成江北到沙坪坝桥面翻修通车后,有市民质疑:翻修后的桥,为何行车感觉如同开在“搓衣板”上?

7月初,高家花园大桥沙坪坝到江北方向的桥面也进行了铺装。

本报记者近日多次开车途经高家花园大桥,发现江北到沙坪坝方向的桥面的“搓衣板”感觉强烈,显然没铺平,而沙坪坝到江北的桥面,行车的舒适度稍好。

市市政设施管理局表示,不铺平桥面,正是出于安全考虑,这样牺牲了部分舒适性,却保证了大桥不超重。

为何江北到沙坪坝的桥面无法铺平?

高家花园大桥此前桥面破损之严重,驾驶员们印象应该很深刻,它为何成为了桥面破损最严重的跨江大桥?

就在5月18日市市政委召开高家花园大桥施工新闻发布会上,一张由施工单位重庆中设公司出示的图片,让人震惊——

“这张图片,是我们挖开桥面原来的铺装层后拍摄的,这里面有用钢丝缠绕的竹筒,还有大量的楠竹和PVC塑料管。”中设公司现场项目经理龙浩说。

龙浩的话,是在说明这座大桥的桥面重新铺设时很难“找平”的原因。

当年,高家花园大桥的修建过程中,为何要在桥面下埋进缠着钢筋的楠竹,甚至塑料管?这是否成为了这座大桥破损严重,翻修也铺不平的原因?

本报记者耗时一个月,对此进行了详细调查。


桥面合龙段高差达20厘米

缠着钢筋的楠竹填进桥面

“桥面重新铺装,我们必须打掉原来的桥面层,再进行铺设,这是常规的做法,但是我们打掉原来的桥面后,发现情况很糟糕。”中设公司项目经理龙浩,6月23日接受本报记者第一次采访时说。


铺装方案被迫更改

今年2月16日,市市政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竣工于1998年的高家花园大桥,因桥面损害极其严重,于2月19日开始桥面整治,工期90天。

高家花园大桥是去年1月,内环高速变为城市快速路后,由市交委交给市市政委进行管护的。“车流量增多加速了桥面的损害,路面坑槽、开裂、以及水泥混凝土露筋等病害,严重威胁车辆的安全和行车舒适性,更可能加重桥梁结构的损坏。”市政委这样描述这座桥的现状。

这份材料中,对桥面铺装的方法有明确说明:“铣刨原桥面刚性混凝土铺装结构,并对桥面打砂、清洁后,重新加铺柔性沥青混凝土桥面(底层浇铸式沥青混凝土,上层为SMA改性沥青混凝土,面层为CSS防滑层)。

2月19日,工程如期开工。很快,施工单位中设公司就发现,原定的方案必须改变,因为这座桥打掉桥面后,露出的东西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桥面铺装有楠竹和塑料管

显示,大桥铺装设计厚度为8厘米,而实际上主桥跨中达到了20厘米,其他位置铺装亦有超厚,但有的地方又只铺了最多5厘米。
龙浩说,这是一座预应力连续刚构桥,大桥主桥部分,是从两个桥墩往中间架的,架到左右合龙的时候,出现了明显的高差,这个差距达到了20厘米。
' b车总不能在桥上还要翻个梯坎吧!如果要给当年的大桥桥面左右找平,低的一面就得铺20厘米厚的钢筋混凝土,但桥面就超过设计厚度和重量了,大桥对车辆的承载能力将大打折扣,于是,有人想到了在桥面上加入缠有钢筋的楠竹,以及PVC塑料管的方法——楠竹是空心的,相对轻,直径大,埋在桥面内就可以在尽量少增加重量的情况下,让这座大桥的桥面在通车后看上去是平的。这座肌肤是平的大桥,骨头却不够硬,这为后来桥面的破损埋下了隐患。这16张照片还显示,引桥上钢筋外露情况严重,这就是我们以前开到高家花园大桥上可能被钢筋刺破轮胎的原因。最后两张图片,显示出引桥横断面平整度差,高差达到了11厘米,也就是说,大桥一幅桥面靠上游和下游的两个车道间,高度差竟然达到了11厘米!

重铺桥面左右为难
中设公司用这组照片,是想说明大桥桥面底子太差,这是一座现在无法重新铺平的桥。
“我们打开了大桥面层后,在隔离带上放了墨线,但我们根本就不敢按照这根水平的墨线铺设新的桥面,如果这样铺,大桥可能有的地方要铺20厘米,严重超厚。”龙浩说,这座大桥主桥每加厚一厘米,主桥重量就要增加110吨,桥身根本无法承受。
怎么办?中设公司请来专家会诊后,确定的方式是:为了保证大桥承载的安全,只能牺牲大桥的平整度,因此桥面只能铺5厘米厚,确保大桥主跨重量基本不变。5厘米厚的面层,甚至无法为桥面找平,所以只能顺着桥面原来的基层线性来铺设,所以铺出来的桥面就是现在这样高低不平的搓衣板状的。
新的铺设方案,显然和最初新闻发布会上的方法不同:无法按计划铺设两层沥青混凝土了,只能铺4.5厘米厚的一层沥青混凝土,加0.5厘米的防滑层,这和我市众多“白改黑”的路和桥相比,少铺了一层柔性沥青混凝土,加上桥面基层本身高差巨大,新铺的桥面开上去象“搓衣板”就不奇怪了。市市政设施管理局总工杨宏6月23日说,这座大桥的桥面不平,并非中设公司技术的问题,现在这种铺装技术和施工工艺是过关的。

竣工图上未反映竹筒“我们后来找到了这座桥的竣工图,并没有反映桥面下有竹筒的情况。”龙浩6月27日再次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一般这样的特大桥出现了这么大的问题,并不可能重新来过,方法只有‘硬接’,靠铺装层来填平。”他说,如果是现在,要彻底找平这座桥,可行方法包括把桥面偏高的部分加载,让标高对齐
中设公司当然不敢照大桥原来那样加楠竹和塑料管这样的“轻型材料”进去,“首先,这是非常规的操作首段,其次,技术上有没有风险,我们不晓得。”龙浩说。
专家说法
桥面施工控制出了问题
误差应控制在3厘米左右
新的桥面铺装前,施工方中设公司邀请了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院长向中富等,对这座桥桥面不平的情况下如何铺设桥面进行了会诊。向中富是施工控制方面的专家。他在6月28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高家花园大桥在桥面施工的控制上有一些问题,他说,作为连续刚构桥梁,桥面合龙段的误差控制在3厘米左右是比较合理的,误差如此之大,不合理。他说,如果桥面出现了高差,可以使用轻质混凝土铺装,“当年使用的是一种土办法,现在肯定不会使用这种方法了。”他说,现在的跨江大桥施工,要求是很严格的,在施工中就得做好线性的控制,不应该到了合龙的时候才发现有这么大的高差。
他认为,现在的施工单位的做法是正确的,即:不强行把新的桥面找平。
“搞技术的,我不敢这样做”
市交科院副院长王福敏,也是本次高家花园大桥受邀会诊桥面的专家,因临时出差,未能参加当天的会诊,他在6月28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针对桥面出现高差后用竹筒缠钢筋铺设的做法,说:“搞技术的,我不敢这样做。”
他说,从技术上讲,这么大的高差,已经是出了“大问题”,预应力的坐标已经发生变化了,桥应该做相应的加固处理。他认为,这座桥如果面层被迫要加厚,桥体的结构就要加固,可以做体外索,也可以做体内钢板,“这种桥型加固起来是比较困难的,但是任何的桥都是可以加固的,要看有没有时间,愿不愿意花这笔钱了。”他认为,20厘米的高差,是绝对不应该允许的“出了这样的误差,如果是你遇到这道题,你会怎么处理?”记者问。他说,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做一个三角形的垫层,绝对不可能使用钢筋缠绕楠竹和塑料管的办法,“钢筋缠竹筒,加塑料管,真是想得出来!长期车辆碾压,能不坏吗?”他认为,这种做法在桥体安全上倒是没有多大问题,不过免不了让大桥反复修桥面了。事实上,高家花园大桥的桥面确实是反复在修,今年的修,是首次大修,以前补“豆腐干”的事情,没清净过。

高家花园大桥原桥面有“质量缺陷”本报记者查阅资料后获知,高家花园大桥当年的的建设单位是重庆高速路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单位是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院,施工单位是交通部第一公路总公司,监理单位是重庆市公路工程监理处。监理单位是对承包商的进度、质量和投资进行监督和管理的,理应对这座大桥的质量有精确的监控,为了搞清这座大桥当年为何会出现合龙段如此大的误差,记者寻找到了“重庆市公路工程监理处”,该单位变为现在的“重庆市交通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四次与这家单位联系后,7月5日,该公司总经理何渝军、副总经理李勇,以及渝信公司总经理李剑一起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渝信公司是该单位更名后的资方,李剑是高家花园大桥当年修建时A段高监。  

有质量缺陷 加铺“轻型材料”不应是竹筒
李勇说,高家花园大桥“施工质量问题,肯定是有,不管是现在的标准,还是过去的标准。”何渝军说:“这座桥的情况我们当时知情,确实是有质量缺陷。”  李勇说,这座桥的钢筋混凝土的重量,每立方米是2.7吨,在发现出了高差的问题后,业主组织了监理、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专家一起,对这座桥的“减轻增铺重量”进行会商,结论是“加铺轻型材料”,“加铺轻型材料的方式,过去采取了钢筋缠竹筒的方式,现在不会了,现在可以加铺钢管。”
李勇说,现在的施工单位打开桥面后,只在桥面上铺一层,是正确的,“当年对这座大桥的设计上,留下的静荷载充裕度是很低的,桥面本身允许的重量只有这么大,确实不能铺厚了,现在修建跨江大桥,设计时,桥面肯定会留足铺装两层面层的重量。”
设计上就只能铺一层面层,也为今天重铺的桥面“搓衣板”埋下了原因。
监理单位无法控制高差
大桥出了质量问题,是怎么过了监理这一关的呢?
李勇说,“这座大桥出了质量问题,不是我们不努力,设计单位和桥梁专家在修建过程中就发现了问题,如果放在现在,在施工过程中就能避免这20厘米的高差,不是最后才发现。”他说,监理单位并不是监控单位,监理单位没有手段去控制高差,“只有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才能发现问题。”
他承认,高家花园大桥后来没完没了的翻修,与当初设计、施工都存在必然联系。
u大桥主跨太大难控制
针对高家花园大桥的问题,记者又找到了当年的现场高级监理师程从尧,他现在已从重庆市交通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离职。
程从尧说,高家花园大桥出的这些问题,主要是当年设计时大桥的主跨太大了,达到了240米,在这样的桥型上,挠度控制非常困难。
他认为,这座大桥桥面经常出问题,是因为桥面有的地方铺薄了。
他回忆起了大桥当年施工的项目经理名叫李景田(音),总工叫翟庆龙。

当年的施工负责人在哪里?这座大桥的施工单位,是交通部第一公路总公司。
记者查实,交通部第一公路总公司,现在已经名为交通部第一公路工程总公司。
查阅资料可见,当年现场总监提及的翟庆龙,在重庆的嘉陵江跨江大桥完工后,还写了《嘉陵江大桥重庆岸现浇段支架的设计与施工》发表。翟庆龙作为2008年“交通部第一公路工程总公司三分公司”员工,获得过局级科技进步奖。但当记者近日致电该公司人事科时,人事科称此他已经离职,不知去向,而当年的项目经理李景田(音),已退休,也找不到了。

重庆嘉陵江高家花园大桥
  重庆嘉陵江高家花园大桥位于沙坪坝区高家花园与江北区石马河之间,是主城外环高速跨越嘉陵江的公路桥梁。桥型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全桥长970米,主跨240米,主桥跨径组合:140m+240m+140m,引桥长450m,为多跨40m简支梁。桥宽31.5m,中间设1.5m的中央分隔带,双向6车道,车行道23m,人行道2×3m。设计荷载:汽一超20,挂一120。主梁为两幅单室箱型梁,采用三向预应力钢筋砼结构。总投资7986万元人民币。1996年1月开工,1998年12月竣工。
  建设单位:重庆高速路发展有限公司
  管理单位:重庆高速路发展有限公司渝涪分公司
  设计单位: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院
  施工单位:交通部第一公路总公司
 监理单位:重庆市公路工程监理处
重庆晨报首席记者 凃源

大桥江北到沙坪坝方向主桥,打开桥面铺装层后发现有钢筋缠绕楠竹的情况,还有大量PVC塑料管。

  

gjhy.jpg
链接没有,这篇文章只见于今日重庆晨报纸质版8版
这个文章是记者朋友直接拿给我的。
  啊,居然有如此丧心病狂的工程啊。那么这些问题工程是谁施工,谁监理的?为啥没有抓他们回来呢?
新侨联委员 发表于 2011-8-2 23:19
  啊,居然有如此丧心病狂的工程啊。那么这些问题工程是谁施工,谁监理的?为啥没有抓他们回来呢?
现在还不清楚,市里面也没有明确的说法
目前江北往沙坪坝方向又封闭了,不知道在搞什么名堂
写这篇文章的记者已经连夜驱车赶过去了
记者回来了,又是翻修桥面
两边合拢高差20CM,已经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居然用这样的办法找平。。。。
此事若是真的,可是绝对的丧心病狂!建桥的人难道就不害怕自己的家人亲属子女日后有一天走到这座桥上,突然咔嚓一下桥断了。。。。。。。。。。。
真要树藤摸瓜,可以抓到一大把人,关键是有没有这么魄力反腐。
哦耶,真是工程学奇迹
月月新 发表于 2011-8-3 00:13
此事若是真的,可是绝对的丧心病狂!建桥的人难道就不害怕自己的家人亲属子女日后有一天走到这座桥上 ...
这是铺平桥面,不是用来建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