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国经济的基本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5 07:38:12
(这是本人的社会学学期论文之一,缩写版,欢迎批评.....)



<p>
结构问题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问题
<p>
<p>
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成就举世触目,但东南亚经济危机,使中国经济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速度下降,内需严重不足。实质上,中国的经济结构存在问题。为刺激消费,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在货币政策方面,已经连续七次降低利息,并声称将对居民储蓄征收利息税。但问题的另一面是具名的储蓄居高不下,储蓄倾向如故。为刺激经济发展,经济政策只是外因,解决活动本身的问题才是问题的关键。中国经济的问题是结构问题。
<p>
<p>

<p>
<p>
产品结构
<p>
<p>
目前,中国很多产品处于低层次的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之中,这一现象遍及 各个领域,冰箱大战、彩电大战、VCD大战、煤炭大战、电力大战……几乎在每个领域都出现了严重的供求失衡。
<p>
<p>
一方面,商品价格下滑,另一方面是居民存款居高不下。现有的商品价格已经够便宜了,但人们就是不消费。从现象上看,居民的基本需要已经基本满足,现有的商品陈旧,没有新的消费热点。汽车、房子是人们渴望的消费热点,但是这些渴望往往也很难达成。市场上要有相应的供应,企业的创新十分重要。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之时,国内大多数企业(包括民营企业)选择了引进、仿制国外的技术和产品,而缺乏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在现有的产品基本饱和之后,新的产品供应跟不上,造成产品结构的断档,消费热点难以凝聚。
<p>
<p>

<p>
<p>
需求结构问题
<p>
<p>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的意义要远远大于供应的意义。而在谈及需求之时,人们关注比较多的是人们的收入构成,经常谈到,当人们的收入达到多少时,汽车、房子将成为消费热点,但这只能是表面现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地区差异在扩大,城乡差异在扩大,农民尤其是内陆地区的农民的市场作用被严重忽视了。按常理,冰箱、彩电、VCD等耐用消费品在城市已经饱和,但在广阔农村应当有市场,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人数众多的农民对此只能望物兴叹。
<p>
<p>
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农民被禁锢在为数不多的土地上劳作,劳动生产率十分低下,所创造的财富价值极为有限,农民的收入自然很低。如果仅仅以农业收入作为农民的主要收入,不要说耐用消费品,仅维持一般的温饱水平就很不错了。而这恰恰是绝大多数农民的现状。如果农民没有收入,城市人会有收入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p>
<p>
农民没有收入,尤其是没有可支配的收入,就没有需求,而中国的农民是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这意味着“城市”的产品只能卖给城市人(占领国外市场目前还不现实),当城市人的需求达到目前程度的“饱和”时,问题就出来了。
<p>
<p>
如果城市人的产品卖不出去,“城市人”将无钱可赚,城市人的收入将无法维持,甚至会下降,何来消费?由此,“城市人”的企业何来利润?又如何投资进行创新?产品结构如何更新换代?形成恶性循环之后,城市人的收入预期下降,消费将更加疲软。可见,农民收入低是我国目前内需不足的根本原因。
<p>
<p>

<p>
<p>
同时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还有,比如中国城乡收入、贫富差距有不断拉大趋势,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与此相关的还有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以及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等,也是近年来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话题。
<p>
<p>
然而,经过20多年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非均衡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我们在享受发展成果的同时,开始并越来越受到就业、贫富差距等问题的困扰,经济高速增长与经济、社会、政治领域诸多矛盾并行,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失衡,社会内部与经济内部的结构性失衡,成为当前中国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独特背景。
<p>
<p>
1,贫富不均
<p>
<p>
中国的目标是消灭贫穷,走共同富裕之路。但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富裕,不是同步富裕,这就有了先富、后富到共富发展路径。实践证明,这个路径和目标没有错,问题在于先富的速度远远高于后富的速度,发展速度的失衡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其次,不平衡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使得中国区域发展走过了一条先沿海、后内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的发展轨迹。先富地区与后富地区自然形成了一定的距离。再次,农民收入水平难以提高由于农民占有的资源非常有限,大量农村生产率极其低下,农民收入难以提高。
<p>
<p>
如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答案只有一个:发展。我们要缩小贫富差距,不能用限制先富的办法等待后富赶上来,加快后富的发展速度方为良策。当然,除国家政策倾斜、鼓励后富的创新精神之外,先富也有责任更有能力在发展自己的同时,帮助后富加快发展。国家财政是社会保障的经济基础和最重要的支撑力量,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国家财力的支持,而国家财力的壮大离不开经济发展。解决就业的根本还是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p>
<p>
2,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发展不足
<p>
<p>
我们有太多因为缺钱而不得不放弃或延缓应该干的事情。因为发展不足,有的地方仍未摆脱贫困。因为财力所限,社保基金缺口仍未解决。比如有的地方政府虽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但自身运转又出现问题,甚至一些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也不能按时发放。再如我们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多吸收失业人员,有的民企把自动化生产线拆了或弃之不用,用人工。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今天,企业如果缺乏竞争力,连自身生存都成问题,更谈不上安排再就业。所以,只有发展了,综合国力提高了,国家财政充裕了,我们的问题才会从根本上解决。惟有发展,才能使低收入者得到比较充分的改善和提高,中等收入者成为社会主流群体;惟有发展,农民工才有可能成为城里人;惟有发展,才能最终织解决社会保障问题,让越来越多的人过上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生活。
<p>
<p>
3,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p>
<p>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对于耕地资源的短缺,全民都有这个认识。我们现在实有耕地面积总量19.2亿亩,将近1.3亿公顷,人均耕地只有0.1公顷,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5%左右,耕地资源显然非常短缺。然而,现在人们也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水资源的短缺比耕地资源的短缺更为突出。我国人均拥有的水资源大约为2000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左右。水资源短缺,成为北方地区农业发展越来越严重的制约因素。
<p>
<p>
过去人们大量开垦山林、开垦草原,导致了大面积的水土流失。我国国土面积中至少有1/4存在着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每年流失的地表土超过50亿吨。这不仅使得农地大量养分流失,同时,流失的地表土进入江河湖泊,造成严重的淤塞,也导致行洪蓄洪能力的下降,从而导致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的发生。
<p>
<p>
环境污染,除了工业发展带来越来越多的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城市发展带来越来越多的生活废弃物之外,农业自身对环境的污染也非常突出,最主要的是大量无机物投入耕地之后造成了有毒有害物质的大量残留。我们每年使用的化肥,折合成纯量,目前在4200万吨的水平。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每公顷使用的化肥超过了400公斤,已经远远超出了在一些发达国家被认为的化肥使用的安全上限225公斤。
<p>
<p>

<p>
<p>
4,过度依赖国外资源、对外贸易、政府投资的经济增长,将使中国经济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或风险。
<p>
<p>
  由于国内资源的稀缺性制约,经济过热和消费结构升级所导致扩张型经济增长,必然增加中国经济对国际资源依赖程度的迅速提高。2003年我国商品进出口总额达到8000多亿美元,已经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66%以上,远远超过美国、英国、法国等大国对国际市场的依存程度。如此的“大出大进”,如果在没有什么能够带来更多附加值的技术和知识产权并“恶性竞争”的情况下,必然是“高价进口原料,低价出口产品”,结果换不来多少利益。更让我们担忧的是,持续多年的积极财政政策不可能长久。由于偿债压力与日俱增,必然导致财政增收压力增加和税收增长过快。从1998年至2003年,我国税收增长屡创新高,分别增长12.8%、15.3%、17.8%、21.5%、15.3%和20.3%,远远高出同期经济增长、企业利润增长和居民收入提高的速度。长此以往,必然产生对民间资本、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损害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p>
<p>
  
<p>
<p>
5,经济体制有缺陷,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技术素质低,管理手段落后,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更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绊脚石”。
<p>
<p>
  据有关部门统计,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平均增长一直保持在8.8%的高速度,但其经济增长成本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5%以上。据世界银行综合自然资本、产出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计算的人均财富,中国为6600美元,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7%,位居192个国家的第161位。这也就是说,中国在各种资源都相对不足的情况下,资源浪费和使用粗放始终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只讲速度不讲效益的问题依然存在。导致中国经济增长效益低的根源虽然很多,但归纳起来无非有四:一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攀比意识,使各地政府和企业不顾客观条件和市场需要盲目进行重复投资、重复建设、重复引进、重复生产,进而导致土地、矿藏、煤炭、石油等自然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浪费。二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落后,劳动力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致使经济增长过分依赖“资源、资本密集型产业”,而真正成为中国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相对不足。三是知识积累缓慢,技术水平低下,导致资源消耗高,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后劲疲软”。四是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相对落后,导致同样甚至相对较高的技术或设备却产生不出相其他先进国家的产出效果。例如,我们生产同样一个单位的产值,消耗却是日本8倍、美国的4倍以及印度的2.5倍。这种差距除了技术水平的差异,恐怕就是管理水平的不足了。
<p>
<p>
国民经济发展是一个整体的系统,任何一个环节不灵敏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都要受到影响。以上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但是中国不能因此就停止发展,而要把发展中的问题用发展来解决。也就是说,用发展的办法,在发展中解决发展中的所有问题。
<p>
<p>
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同时面临的困难也是严峻的,中国要继续着眼于基本国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继续加大改革的力度,把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努力实现经济领域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相协调,城市改革和农村改革相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力争在协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p>
<p>
<p>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24 15:12:42编辑过]
(这是本人的社会学学期论文之一,缩写版,欢迎批评.....)



<p>
结构问题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问题
<p>
<p>
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成就举世触目,但东南亚经济危机,使中国经济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速度下降,内需严重不足。实质上,中国的经济结构存在问题。为刺激消费,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在货币政策方面,已经连续七次降低利息,并声称将对居民储蓄征收利息税。但问题的另一面是具名的储蓄居高不下,储蓄倾向如故。为刺激经济发展,经济政策只是外因,解决活动本身的问题才是问题的关键。中国经济的问题是结构问题。
<p>
<p>

<p>
<p>
产品结构
<p>
<p>
目前,中国很多产品处于低层次的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之中,这一现象遍及 各个领域,冰箱大战、彩电大战、VCD大战、煤炭大战、电力大战……几乎在每个领域都出现了严重的供求失衡。
<p>
<p>
一方面,商品价格下滑,另一方面是居民存款居高不下。现有的商品价格已经够便宜了,但人们就是不消费。从现象上看,居民的基本需要已经基本满足,现有的商品陈旧,没有新的消费热点。汽车、房子是人们渴望的消费热点,但是这些渴望往往也很难达成。市场上要有相应的供应,企业的创新十分重要。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之时,国内大多数企业(包括民营企业)选择了引进、仿制国外的技术和产品,而缺乏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在现有的产品基本饱和之后,新的产品供应跟不上,造成产品结构的断档,消费热点难以凝聚。
<p>
<p>

<p>
<p>
需求结构问题
<p>
<p>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的意义要远远大于供应的意义。而在谈及需求之时,人们关注比较多的是人们的收入构成,经常谈到,当人们的收入达到多少时,汽车、房子将成为消费热点,但这只能是表面现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地区差异在扩大,城乡差异在扩大,农民尤其是内陆地区的农民的市场作用被严重忽视了。按常理,冰箱、彩电、VCD等耐用消费品在城市已经饱和,但在广阔农村应当有市场,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人数众多的农民对此只能望物兴叹。
<p>
<p>
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农民被禁锢在为数不多的土地上劳作,劳动生产率十分低下,所创造的财富价值极为有限,农民的收入自然很低。如果仅仅以农业收入作为农民的主要收入,不要说耐用消费品,仅维持一般的温饱水平就很不错了。而这恰恰是绝大多数农民的现状。如果农民没有收入,城市人会有收入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p>
<p>
农民没有收入,尤其是没有可支配的收入,就没有需求,而中国的农民是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这意味着“城市”的产品只能卖给城市人(占领国外市场目前还不现实),当城市人的需求达到目前程度的“饱和”时,问题就出来了。
<p>
<p>
如果城市人的产品卖不出去,“城市人”将无钱可赚,城市人的收入将无法维持,甚至会下降,何来消费?由此,“城市人”的企业何来利润?又如何投资进行创新?产品结构如何更新换代?形成恶性循环之后,城市人的收入预期下降,消费将更加疲软。可见,农民收入低是我国目前内需不足的根本原因。
<p>
<p>

<p>
<p>
同时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还有,比如中国城乡收入、贫富差距有不断拉大趋势,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与此相关的还有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以及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等,也是近年来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话题。
<p>
<p>
然而,经过20多年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非均衡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我们在享受发展成果的同时,开始并越来越受到就业、贫富差距等问题的困扰,经济高速增长与经济、社会、政治领域诸多矛盾并行,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失衡,社会内部与经济内部的结构性失衡,成为当前中国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独特背景。
<p>
<p>
1,贫富不均
<p>
<p>
中国的目标是消灭贫穷,走共同富裕之路。但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富裕,不是同步富裕,这就有了先富、后富到共富发展路径。实践证明,这个路径和目标没有错,问题在于先富的速度远远高于后富的速度,发展速度的失衡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其次,不平衡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使得中国区域发展走过了一条先沿海、后内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的发展轨迹。先富地区与后富地区自然形成了一定的距离。再次,农民收入水平难以提高由于农民占有的资源非常有限,大量农村生产率极其低下,农民收入难以提高。
<p>
<p>
如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答案只有一个:发展。我们要缩小贫富差距,不能用限制先富的办法等待后富赶上来,加快后富的发展速度方为良策。当然,除国家政策倾斜、鼓励后富的创新精神之外,先富也有责任更有能力在发展自己的同时,帮助后富加快发展。国家财政是社会保障的经济基础和最重要的支撑力量,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国家财力的支持,而国家财力的壮大离不开经济发展。解决就业的根本还是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p>
<p>
2,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发展不足
<p>
<p>
我们有太多因为缺钱而不得不放弃或延缓应该干的事情。因为发展不足,有的地方仍未摆脱贫困。因为财力所限,社保基金缺口仍未解决。比如有的地方政府虽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但自身运转又出现问题,甚至一些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也不能按时发放。再如我们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多吸收失业人员,有的民企把自动化生产线拆了或弃之不用,用人工。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今天,企业如果缺乏竞争力,连自身生存都成问题,更谈不上安排再就业。所以,只有发展了,综合国力提高了,国家财政充裕了,我们的问题才会从根本上解决。惟有发展,才能使低收入者得到比较充分的改善和提高,中等收入者成为社会主流群体;惟有发展,农民工才有可能成为城里人;惟有发展,才能最终织解决社会保障问题,让越来越多的人过上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生活。
<p>
<p>
3,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p>
<p>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对于耕地资源的短缺,全民都有这个认识。我们现在实有耕地面积总量19.2亿亩,将近1.3亿公顷,人均耕地只有0.1公顷,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5%左右,耕地资源显然非常短缺。然而,现在人们也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水资源的短缺比耕地资源的短缺更为突出。我国人均拥有的水资源大约为2000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左右。水资源短缺,成为北方地区农业发展越来越严重的制约因素。
<p>
<p>
过去人们大量开垦山林、开垦草原,导致了大面积的水土流失。我国国土面积中至少有1/4存在着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每年流失的地表土超过50亿吨。这不仅使得农地大量养分流失,同时,流失的地表土进入江河湖泊,造成严重的淤塞,也导致行洪蓄洪能力的下降,从而导致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的发生。
<p>
<p>
环境污染,除了工业发展带来越来越多的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城市发展带来越来越多的生活废弃物之外,农业自身对环境的污染也非常突出,最主要的是大量无机物投入耕地之后造成了有毒有害物质的大量残留。我们每年使用的化肥,折合成纯量,目前在4200万吨的水平。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每公顷使用的化肥超过了400公斤,已经远远超出了在一些发达国家被认为的化肥使用的安全上限225公斤。
<p>
<p>

<p>
<p>
4,过度依赖国外资源、对外贸易、政府投资的经济增长,将使中国经济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或风险。
<p>
<p>
  由于国内资源的稀缺性制约,经济过热和消费结构升级所导致扩张型经济增长,必然增加中国经济对国际资源依赖程度的迅速提高。2003年我国商品进出口总额达到8000多亿美元,已经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66%以上,远远超过美国、英国、法国等大国对国际市场的依存程度。如此的“大出大进”,如果在没有什么能够带来更多附加值的技术和知识产权并“恶性竞争”的情况下,必然是“高价进口原料,低价出口产品”,结果换不来多少利益。更让我们担忧的是,持续多年的积极财政政策不可能长久。由于偿债压力与日俱增,必然导致财政增收压力增加和税收增长过快。从1998年至2003年,我国税收增长屡创新高,分别增长12.8%、15.3%、17.8%、21.5%、15.3%和20.3%,远远高出同期经济增长、企业利润增长和居民收入提高的速度。长此以往,必然产生对民间资本、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损害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p>
<p>
  
<p>
<p>
5,经济体制有缺陷,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技术素质低,管理手段落后,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更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绊脚石”。
<p>
<p>
  据有关部门统计,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平均增长一直保持在8.8%的高速度,但其经济增长成本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5%以上。据世界银行综合自然资本、产出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计算的人均财富,中国为6600美元,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7%,位居192个国家的第161位。这也就是说,中国在各种资源都相对不足的情况下,资源浪费和使用粗放始终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只讲速度不讲效益的问题依然存在。导致中国经济增长效益低的根源虽然很多,但归纳起来无非有四:一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攀比意识,使各地政府和企业不顾客观条件和市场需要盲目进行重复投资、重复建设、重复引进、重复生产,进而导致土地、矿藏、煤炭、石油等自然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浪费。二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落后,劳动力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致使经济增长过分依赖“资源、资本密集型产业”,而真正成为中国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相对不足。三是知识积累缓慢,技术水平低下,导致资源消耗高,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后劲疲软”。四是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相对落后,导致同样甚至相对较高的技术或设备却产生不出相其他先进国家的产出效果。例如,我们生产同样一个单位的产值,消耗却是日本8倍、美国的4倍以及印度的2.5倍。这种差距除了技术水平的差异,恐怕就是管理水平的不足了。
<p>
<p>
国民经济发展是一个整体的系统,任何一个环节不灵敏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都要受到影响。以上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但是中国不能因此就停止发展,而要把发展中的问题用发展来解决。也就是说,用发展的办法,在发展中解决发展中的所有问题。
<p>
<p>
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同时面临的困难也是严峻的,中国要继续着眼于基本国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继续加大改革的力度,把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努力实现经济领域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相协调,城市改革和农村改革相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力争在协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p>
<p>
<p>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24 15:12:42编辑过]
问题是挺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