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翻译书一点评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1:56:00


现在翻译作品很多,一些标着翻译,而另一些没有(或直接改头换面说原创),一些有版权,而另一些没有。
最好的做法当然是直接引进版权翻译,但可能版权费高、从而引起出版费用高,最后是书价贵,但从大钱的实践来看,价格应该还可以的,(不过青岛社的由于是画册,价格就上去了)所以偶是最支持这种做法的。
而那些没有版权的直接翻译不是不可以,但是这样总有剽窃之嫌疑,价格虽然下来了,但总不是一个好的做法,中国已经入市,总是要遵循国际的做法,盗版现在虽然猖獗,但走这条路终归是无法长久的,即使今天赚了几个钱,那明天呢?总不能一直这样吧。不过对这种做法,原则上偶也不反对,只要翻译的好就行,毕竟偶不是工商部门和知识产权部门。
还有就是英文水平问题,我想上坛子的大多70、80、90后吧,有些人说自己的英文水平不行,那是你不努力。现在O社等的电子书实在是太多了,到处可以下到,英文水平不需要太高就可以阅读,就是比读中文费点时间罢了,与其花费时间啃人家嚼过的东西,不如看一手的,还可以提高英文水平,何乐而不为?
说道外文书贵,是贵,但是可以有选择的买,比如一个月、一个季度、半年、甚至1年买上个几本精品,好好研究,那绝对比看一箩筐的杂志蜻蜓点水来的有味道。

现在翻译作品很多,一些标着翻译,而另一些没有(或直接改头换面说原创),一些有版权,而另一些没有。
最好的做法当然是直接引进版权翻译,但可能版权费高、从而引起出版费用高,最后是书价贵,但从大钱的实践来看,价格应该还可以的,(不过青岛社的由于是画册,价格就上去了)所以偶是最支持这种做法的。
而那些没有版权的直接翻译不是不可以,但是这样总有剽窃之嫌疑,价格虽然下来了,但总不是一个好的做法,中国已经入市,总是要遵循国际的做法,盗版现在虽然猖獗,但走这条路终归是无法长久的,即使今天赚了几个钱,那明天呢?总不能一直这样吧。不过对这种做法,原则上偶也不反对,只要翻译的好就行,毕竟偶不是工商部门和知识产权部门。
还有就是英文水平问题,我想上坛子的大多70、80、90后吧,有些人说自己的英文水平不行,那是你不努力。现在O社等的电子书实在是太多了,到处可以下到,英文水平不需要太高就可以阅读,就是比读中文费点时间罢了,与其花费时间啃人家嚼过的东西,不如看一手的,还可以提高英文水平,何乐而不为?
说道外文书贵,是贵,但是可以有选择的买,比如一个月、一个季度、半年、甚至1年买上个几本精品,好好研究,那绝对比看一箩筐的杂志蜻蜓点水来的有味道。
很赞同LZ的观点。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现在的书商怎么想?“买版权?花钱的事不干。   无法长久?本来就没想着长久做。    读者买原版?我们还吃什么?”所以这里不会有太多人响应你的,LZ。

blank 发表于 2011-7-22 09:09
很赞同LZ的观点。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现在的书商怎么想?“买版权?花钱的事不干。   无法长久?本来就没想着 ...


偶又没说都是买原版,原版看起来肯定要比翻译的吃力的,成天看英文也会崩溃的,不过英文水平的确提高很快哦。
偶说没版权翻译偶是不反对的,只是不长久而已。因为偶不是政府监管部门,现在达芬奇造假可是沸沸扬扬,不过还轮不到书刊,轮到书刊,也轮不到这些无版权直接翻译的军事书,受众太少,影响力太小。

blank 发表于 2011-7-22 09:09
很赞同LZ的观点。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现在的书商怎么想?“买版权?花钱的事不干。   无法长久?本来就没想着 ...


偶又没说都是买原版,原版看起来肯定要比翻译的吃力的,成天看英文也会崩溃的,不过英文水平的确提高很快哦。
偶说没版权翻译偶是不反对的,只是不长久而已。因为偶不是政府监管部门,现在达芬奇造假可是沸沸扬扬,不过还轮不到书刊,轮到书刊,也轮不到这些无版权直接翻译的军事书,受众太少,影响力太小。
YAK-28 发表于 2011-7-22 09:24
偶又没说都是买原版,原版看起来肯定要比翻译的吃力的,成天看英文也会崩溃的,不过英文水平的确提高很 ...
从书商的角度出发,看了原版的读者就像开了民智的P民,不好弄了。所以你的建议很正确,但是会遭人恨的。

blank 发表于 2011-7-22 09:29
从书商的角度出发,看了原版的读者就像开了民智的P民,不好弄了。所以你的建议很正确,但是会遭人恨的。


偶只是从一个读者自己的经历出发有感而发。看了原版书不一定就不看国内的,快餐和大餐都要吃,平时还是以吃快餐和日常饮食为主。顿顿吃大餐,那要发胖的。
不是说这些书本身不好,不过如果把这些说成给大家科普或开智的确是高抬了,他们的理想没那么崇高。
blank 发表于 2011-7-22 09:29
从书商的角度出发,看了原版的读者就像开了民智的P民,不好弄了。所以你的建议很正确,但是会遭人恨的。


偶只是从一个读者自己的经历出发有感而发。看了原版书不一定就不看国内的,快餐和大餐都要吃,平时还是以吃快餐和日常饮食为主。顿顿吃大餐,那要发胖的。
不是说这些书本身不好,不过如果把这些说成给大家科普或开智的确是高抬了,他们的理想没那么崇高。
关键是打造出中国的O社系列。
同意雅克先生的观点
偶就非常讨厌翻译类的文章,它们大多翻的很差。作者为了表示“水平”还很喜欢用一些另类的词汇,其实很倒胃口的
而且这些文章还很长很长,编辑也不注意,把一些废话充斥其中,真的很无奈
原文照译当然有欠妥当,但是只要是涉及国外的题材,权威的书都是原版书,有些还是大部头的,要写成一篇万把字的文章,有时候要参阅好多本,如果是每天上班或上学的,严肃认真地加以考证,并注重文章可读性和错别字的修改,写完差不多半年,而稿费最多不超过两千,有几个肯这么干?
市面上的杂志,能做到一定的信息普及的方便,我觉得还是有存在价值的,并不是要每篇文章都是精品,通过一些浅显的介绍,引起读者的兴趣,已经是一种成功了,更多的内容,如果读者要想深入研究,可以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去进一步获得。杂志不是专著,是起到知识媒介作用的。其实外刊也不见得就非常严谨,简氏有些刊物,前后几期的同一内容的动态报道,有时候就基本雷同。
某种武器的专门介绍,尤其是军用飞机,主体基本上只能依靠一些大社的系列,但是一般而言,像鬼怪、米格-21这样的,仅仅参考一本显然是不够的,那等于在英译汉了。但是如果能参阅各个不同出版社、不同出版日期,甚至结合一些具体的战史介绍的著作,来熔炼成自己的东西,我觉得只要文笔出彩的,应该值得鼓励。
原文照译当然有欠妥当,但是只要是涉及国外的题材,权威的书都是原版书,有些还是大部头的,要写成一篇万把 ...
写万把字要半年?这什么速度?
有些译文实在太差
YAK-28 发表于 2011-7-23 19:55
写万把字要半年?这什么速度?
精雕细琢的话,写半年很正常,要考虑数据的准确性,要钻研原文的句意,有些写的很晦涩,要多方请教,还要考虑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逻辑顺序,这些都是要在原书框架上作很大改变的。还有一些动态不断发展的东西,跟踪几个月是非常正常的。本菜当年写半年以上的好几个。
会英文也没用,我们军迷最喜欢的是非英文翻译的,比如德文。
扁舟子 发表于 2011-7-23 22:17
精雕细琢的话,写半年很正常,要考虑数据的准确性,要钻研原文的句意,有些写的很晦涩,要多方请教,还要 ...
您真当写论文呀!
恨自己当年没坚持选修法语,不然那些法国杂志我也看得懂了。我一般也喜欢看德文的军事小说~
国内缺少大部头的好作品的翻译,谁来一部呀。。。。
可是德文的大多是纳粹军队的,军刊是不是担心被叫停?
lt2st 发表于 2011-7-31 08:54
可是德文的大多是纳粹军队的,军刊是不是担心被叫停?
也不是的。只不过很多人喜欢那军装啊帅哥啊什么的,当年纳粹宣传机关的水平的确很牛叉。

其实,我是很喜欢意大利军装的,虽然插羽毛什么的华而不实……
雪版主好眼光,意大利的这个“天奴”、那个“地奴”可都是好东西(不过汉译名称让港人给毁了),军装设计肯定差不了。当然,意军的战斗力和他们的服装根本不在一个水平,感觉它从没打过胜仗。
各人追求不同吧,对很多人来说看军事就是个消遣方式,又不在乎掌握多少知识,何必看英文添堵呢?要提高英语水平还不如多看点英文新闻、英语文学更有用。
只是现在很多国内翻译图书、特别是走书店营销的那些,翻译之烂已经严重影响阅读心情了。
的确,真想学英文,提高最快的还是看电视剧和电影,就是要看书,我也会选一些讽刺类的喜剧小说,要我看英文版的军事书籍,实在太痛苦。
原版很多书没有电子版,去亚马逊买价格不菲,有些书可能还是绝版书,那就更难买了。所以翻译的还可以当然还是买国内的了。另外国内什么时候能再翻点毛子的书就好了。市场上德国的部队战史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啊
翻译的书贵点倒不是很要紧,毕竟不是每一本都买,但翻译质量要上去,不然和没翻译一样。
tx98765 发表于 2011-7-22 15:16
偶就非常讨厌翻译类的文章,它们大多翻的很差。作者为了表示“水平”还很喜欢用一些另类的词汇,其实很倒胃 ...
那是因为很多“翻译”根本不看翻译手册

根本不知道专业术语和一些约定俗成的名称的翻译

还有的就是根据N手外文来翻译

譬如“boeing”俺发现过有翻译成“波英格”的,当时硬是想不出是哪家知名公司,一直过了好几天,偶然看到波音的英文才幡然醒悟[:a12:]
翻译第一次出现的人名,地名,专用语要用英文对照。
支持楼主的观点
ladon 发表于 2011-8-12 22:15
那是因为很多“翻译”根本不看翻译手册

根本不知道专业术语和一些约定俗成的名称的翻译
约定俗称译名的歧译,有几种情况

1 用的二手甚至三手以上的材料造成读音误判——波音翻成波英格就可能是因为受了俄语或德语材料转译的影响。

2 故意不用通用的名称,新造一个想要凸显个性——见过把幻影硬要翻成‘魔幻’或者‘海市蜃楼’的,还有阵风搞成了‘突飙’,造成阅读障碍似

乎是这类译者的一大快乐。其中也不乏是受了港台刊物的影响。

3 用自己唯一知道的外语发音规则来揣度其他语言的读音——有的人把‘胡安 卡洛斯’偏偏翻译成‘朱安 卡洛斯’,殊不知,西语中J发音类似于英

文中的H。

4 译者缺乏基本常识——当年的卞荣宣翻译的北约力量手册,里面的‘响尾蛇’成了莫名其妙的‘侧风’,他是根据side和winder两个拼在一起来凑的,实际上winder和wind不是一回事,和风没有关系。

5 大部分读者了解的确实是不够准确的,作者想要纠正过来,得不到理解——广为人知的‘企业’号,实际上是不对的,它是个抽象名词,意思是‘雄心’或者‘壮志’,这是符合西方命名规则的,企业本身就不伦不类,说明当年译者的外语水平有限,只晓得enterprise的一个意义。
个人看原版书的一点私人感受:
1.如果是要想提高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看原版军事书籍确实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对于提高阅读理解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2.有时候看原版书也是一种无奈。很多稍微生僻的题材,国内就没有多少公开出版物涉及。只有找原文看。
3.最重要的是:相对来说靠谱一些。打个比方,说到歼7家族,至少在技术状态方面,西方再牛的机构或个人,也不太可能比中国人更权威吧?倒过来也是如此。
举个例子:
越战中的美国棕色舰队。
别的不敢说,就舰船知识、兵器知识,至少我敢说从85年吧,从未有过相对完整的介绍,无论是舰艇本身,还是战斗历史都是如此。
如果你凑巧对这个题材感兴趣,你怎么办?恐怕也只有看原版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