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发动机及其发展 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1:17:49
昆仑发动机是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按照国军标《航空涡轮喷气和涡轮风扇发动机通用规范》(GJB241-87)自行研制的第一台具有全部知识产权的中等推力级加力涡轮喷气发动机,经过259项严格考核,2002年7月通过国家设计定型。是世界上迎面单位面积推力最高的发动机。他采用了现在世界先进发动机都在应用的定向凝固、无余量精铸、复合冷却空心涡轮叶片尖端技术,这个技术的应用使我国在同等材料水平上有效地提高的涡前温度。大大提高了发动机的推力。同时,昆仑发动机还采用了环形燃烧室、高级陶瓷涂层、数字式防喘系统和状态监控等技术,有效第提高了发动机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昆仑的研制标志着我国的航空发动机从测绘仿制、改进改型跨入了自行研制的新阶段。
<P>  和国内同类发动机相比,昆仑发动机由于是完全自行研制的,按照最严格的军标(GJB241-87)研制,经过了近乎严酷的考验和长时间的试验试飞磨练,和仿制的发动机相比,经过了发动机的由设计、制造、试验、试飞、定型的整个过程,发动机的任何技术细节、设计思路都非常清楚,不会象仿制的发动机一样知其然,不知其所然的现象,仿制的发动机往往在仿制出来后还没摸清楚设计思路。发动机的改进提高就好象摸着石头过河,出现问题往往不知所措,最后还要回头去重新摸设计思路,走回头路,而且由于仿制的原型发动机技术落后,要提高性能往往遇到基础的限制很难采用更新的技术的问题,提高性能只好采用吃发动机结构强度储备、吃安全寿命储备。使发动机的可靠性受到影响。昆仑发动机在强度和寿命设计是严格按国军标要求进行的。材料容许的强度和寿命性能数据以负3倍的标准差为基准。发动机的低循环疲劳寿命试验是按要求的2倍进行的。使发动机的寿命大大高于现役的型号。性能也有大幅度的提高。 </P>
<P>  昆仑发动机在设计时就考虑了换发易改装的要求,可以应用于国产歼7和歼八系列上,与现役某发动机相比,最大推力提高了16%,加力耗油率降低了12%。中间状态推力增加了29%,最大连续推力提高了21%。使夏季飞机可以不开加力起飞。</P>
<P>  另外,昆仑发动机左右可互换。减少备份发动机的台数,减少了发动机的采购费用。发动机寿命长,省油,减少了使用费用,发动机价格虽然比同类发动机略贵,但全寿命周期费用却大大降低。</P>
<P>  昆仑I发动机是原型机的改型机,为适应不同的飞机对外部机匣、附件和管路进行了适应性改进,性能不变,据参展商透露,其1:1的实体模型已经在J7E上进行了改装协调,根据试验结果,J7E只需要对维护舱盖,安装点进行不大的改动就能装备。</P>
<P>  发展中的昆仑II型发动机</P>
<P>  这次航展黎明航发集团参展的是昆仑II的实物。他是在昆仑的基础上通过提高空气流量、提高效率、减少漏气,并且在不提高涡前温度的前提下来提高发动机的性能,昆仑II还计划采用数字式电子控制系统(FADEC),通过新技术的应用,使发动机的转速降低了2%,对于高转速的航空发动机来说降低转速就意味着更大的安全系数,更高的寿命和更低的油耗。2002年3月其验证机性能试验已达标。发动机的推力提高到78KN。这样。昆仑II的推重比将达到7。接近现役先进涡扇发动机的水平,这在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水平来说,这是相当高的水平。据悉,昆仑II将安装在成飞发展中的F7-MF上。</P>
<P>  在世界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史上,昆仑几乎可以称为涡轮喷气发动机的颠峰之作,但在现代喷气发动机普遍采用涡轮风扇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客观地说,昆仑确实落后了,由于昆仑发动机研制是在我们自行设计的经验不足,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开始的,甚至缺少必要的研制条件,各种主观客观的原因,使他的研制过程经历了18年之久,他来的太晚了,但对于我国的战机现状来看,采用涡喷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通过昆仑发动机的研制,我们真正走完了发动机研制的全过程。尤其是采用参照国际上航空发达国家军用标准编制的发动机通用规范,一步跨上了与先进国家标准接轨的大台阶,使我们对现代发动机的研制方法、试验手段、试验技术、调试技术等有了深刻的认识,积累了难得的工程研究经验。无疑使我国在发动机研制领域前进了一大步,也使我们有了更完善的研制条件。为下一代新型发动机的研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昆仑发动机带动起来的完善的研究试验环境和技术经验积累,我国的新型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的研制进行得相当顺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会看到装备着中国研制的新型涡扇发动机的战鹰翱翔在蓝天上。</P>


<P>那位高人知道昆仑III的情况, 有没有这型号,据说性能达到8930/8。05/0。84/2400, 个人认为对涡喷来说太高了, 相对我国发动机动技术水平也不太实际.</P>昆仑发动机是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按照国军标《航空涡轮喷气和涡轮风扇发动机通用规范》(GJB241-87)自行研制的第一台具有全部知识产权的中等推力级加力涡轮喷气发动机,经过259项严格考核,2002年7月通过国家设计定型。是世界上迎面单位面积推力最高的发动机。他采用了现在世界先进发动机都在应用的定向凝固、无余量精铸、复合冷却空心涡轮叶片尖端技术,这个技术的应用使我国在同等材料水平上有效地提高的涡前温度。大大提高了发动机的推力。同时,昆仑发动机还采用了环形燃烧室、高级陶瓷涂层、数字式防喘系统和状态监控等技术,有效第提高了发动机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昆仑的研制标志着我国的航空发动机从测绘仿制、改进改型跨入了自行研制的新阶段。
<P>  和国内同类发动机相比,昆仑发动机由于是完全自行研制的,按照最严格的军标(GJB241-87)研制,经过了近乎严酷的考验和长时间的试验试飞磨练,和仿制的发动机相比,经过了发动机的由设计、制造、试验、试飞、定型的整个过程,发动机的任何技术细节、设计思路都非常清楚,不会象仿制的发动机一样知其然,不知其所然的现象,仿制的发动机往往在仿制出来后还没摸清楚设计思路。发动机的改进提高就好象摸着石头过河,出现问题往往不知所措,最后还要回头去重新摸设计思路,走回头路,而且由于仿制的原型发动机技术落后,要提高性能往往遇到基础的限制很难采用更新的技术的问题,提高性能只好采用吃发动机结构强度储备、吃安全寿命储备。使发动机的可靠性受到影响。昆仑发动机在强度和寿命设计是严格按国军标要求进行的。材料容许的强度和寿命性能数据以负3倍的标准差为基准。发动机的低循环疲劳寿命试验是按要求的2倍进行的。使发动机的寿命大大高于现役的型号。性能也有大幅度的提高。 </P>
<P>  昆仑发动机在设计时就考虑了换发易改装的要求,可以应用于国产歼7和歼八系列上,与现役某发动机相比,最大推力提高了16%,加力耗油率降低了12%。中间状态推力增加了29%,最大连续推力提高了21%。使夏季飞机可以不开加力起飞。</P>
<P>  另外,昆仑发动机左右可互换。减少备份发动机的台数,减少了发动机的采购费用。发动机寿命长,省油,减少了使用费用,发动机价格虽然比同类发动机略贵,但全寿命周期费用却大大降低。</P>
<P>  昆仑I发动机是原型机的改型机,为适应不同的飞机对外部机匣、附件和管路进行了适应性改进,性能不变,据参展商透露,其1:1的实体模型已经在J7E上进行了改装协调,根据试验结果,J7E只需要对维护舱盖,安装点进行不大的改动就能装备。</P>
<P>  发展中的昆仑II型发动机</P>
<P>  这次航展黎明航发集团参展的是昆仑II的实物。他是在昆仑的基础上通过提高空气流量、提高效率、减少漏气,并且在不提高涡前温度的前提下来提高发动机的性能,昆仑II还计划采用数字式电子控制系统(FADEC),通过新技术的应用,使发动机的转速降低了2%,对于高转速的航空发动机来说降低转速就意味着更大的安全系数,更高的寿命和更低的油耗。2002年3月其验证机性能试验已达标。发动机的推力提高到78KN。这样。昆仑II的推重比将达到7。接近现役先进涡扇发动机的水平,这在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水平来说,这是相当高的水平。据悉,昆仑II将安装在成飞发展中的F7-MF上。</P>
<P>  在世界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史上,昆仑几乎可以称为涡轮喷气发动机的颠峰之作,但在现代喷气发动机普遍采用涡轮风扇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客观地说,昆仑确实落后了,由于昆仑发动机研制是在我们自行设计的经验不足,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开始的,甚至缺少必要的研制条件,各种主观客观的原因,使他的研制过程经历了18年之久,他来的太晚了,但对于我国的战机现状来看,采用涡喷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通过昆仑发动机的研制,我们真正走完了发动机研制的全过程。尤其是采用参照国际上航空发达国家军用标准编制的发动机通用规范,一步跨上了与先进国家标准接轨的大台阶,使我们对现代发动机的研制方法、试验手段、试验技术、调试技术等有了深刻的认识,积累了难得的工程研究经验。无疑使我国在发动机研制领域前进了一大步,也使我们有了更完善的研制条件。为下一代新型发动机的研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昆仑发动机带动起来的完善的研究试验环境和技术经验积累,我国的新型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的研制进行得相当顺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会看到装备着中国研制的新型涡扇发动机的战鹰翱翔在蓝天上。</P>


<P>那位高人知道昆仑III的情况, 有没有这型号,据说性能达到8930/8。05/0。84/2400, 个人认为对涡喷来说太高了, 相对我国发动机动技术水平也不太实际.</P>
楼上是否小飞猪的马甲?
昆仑2仍在提高性能,现已达到8010/7。22/0。93/2000的水平,进步很快,万事开头难,总算走过来了。
昆仑2的大批量生产应该还未开始,小批量应当正在做吧。
昆仑系列能极大地提高J7J8系列歼击机的机动性并增加航程,飞机性能的70%来自于动力。
<B>以下是引用<I>f22</I>在2004-9-23 17:45:00的发言:</B>
楼上是否小飞猪的马甲?


<B>以下是引用<I>f22</I>在2004-9-23 18:37:00的发言:</B>
昆仑2仍在提高性能,现已达到8010/7。22/0。93/2000的水平,进步很快,万事开头难,总算走过来了。

<P>设计师访谈时加力推力大于7800,干质量1115, 这样算下来推重比为6。995, 接近于7,  如果按西方标准算,加上附件重量,实际推重比应为6。32, 就算达到了8010,  也只是接近6。5, 不是说这款发动机是参照美军标设计的吗?为什么会计算方法不统一? 恐怕还是有宣传意味吧。
<P>
<P>兄弟说的不错,事开头难,总算走过来了。 还是不能好高鹜远, 一步登天,  有些军迷愿望是好的,但科学这东西来不得半点虚假,还得一步来啊。
<P>
<P>我想以昆仑发映出来的核心机技术水平, WS10的推重比按西方标准达到8是不成问题的。 AL31F的实际推重比才7。14。
<P>楼上的朋友:</P><P>昆仑在研制中至始至终都用的是国军标,也就是美军标。推重比已经达到了7。</P><P>WS10A的推重比也没有8,只有7.5。</P>
访谈是严总就提过当时转速是98%,8010应该就是增加了那2%的结果,但寿命增加了500小时,首翻期也加到400小时,重量倒减了5千克。推重比7。22是按美军标。
J7G装上昆仑2可以实现不开加力起飞,起飞距离缩短到400米内,如果用俄国的机动式斜板,200米就可以飞起来,对于J7这么一种配置在一线机场的轻型歼击机,在机场跑道被炸后,完全可以实施公路机动起飞—拖上斜板,找段200米平直的路段(前方净空条件要求也不高,昆仑2的强大推力完全可以开加力从斜板上跃起后拉起垂直爬升,避开障碍物)就起飞,战术意义非常大。
<P>看看昆仑II的数据:</P><P>"昆仑Ⅱ"发动机的主要数据是:</P><P>  加力状态推力: 大于7800公斤</P><P>  不加力状态推力: 大于5500公斤</P><P>  加力状态耗油率: 小于1.8公斤/公斤·小时</P><P>  不加力状态耗油率: 小于0.93公斤/公斤·小时</P><P>  发动机进口流道直径: 678毫米</P><P>  发动机最大外径: 882毫米</P><P>  发动机总长: 4619毫米</P><P>  发动机干质量: 1115公斤</P><P>  发动机推重比: 7∶1</P><P>  发动机翻修期: 300小时</P><P>  发动机总寿命: 1500小时</P><P>7800/1115=6。995约等于7</P><P>干质量指的是发动机的本身重量,不包括上机的安装节重量,欧美计算时是包含这些附件重量的呀???只有俄罗斯计算时才用干质量!!!</P>
<P>心里话,我挺喜欢昆仑发动机,尽管不是很先进,但毕竟是第一款自主研发的发动机,而且装机目的明确,前景良好!</P><P>请教一下<B>拳击台:</B></P><P>如果KLII的推重比达到了7, 按正常发展,以其核心机改装一款WS,推重比肯定超过8, </P><P>如果WS10A的推重比只有7。5,是不是说明WS10A的核心机还没有KLII先进, 毕竟一款发动机最重要的就是核心机了。</P>
<P>wsnzz:</P>
<P>偶不是专业人士,胡诌几句啊,WS10A的核心机当然没有昆仑先进了!按照目前网上披露的一些资料,WS10计划最初的核心机就是仿制的美国CMF-56核心机(美国F-101也是在其基础上发展来的),这已经是近三十前发展的东西了。虽然今天的WS10A肯定对其进行了诸多改进,但从起点上就比昆仑差了一大步。</P>
<P>诚然,包括燃烧室、高温涡轮等在内的所谓“核心机”是高性能涡扇发动机的基础,在昆仑II的基础上发展大推力涡扇是完全可行的,但一台发动机能否从纸上的可能性变为现实产品,其决定性因素恐怕不在于技术可行性,而在于需求,即,是否有需要此种发动机的飞机。目前昆仑的需求在于歼7、歼8II的改装,而WS10是为歼10和歼11量身定制的,性能基本也能够达到要求。短期内是否还需要一种这样推力级别的战斗机涡扇动力系统呢,恐怕答案是No,毕竟发动机不是只要性能好就一切OK,尺寸、重量、进气流量等必须吻合才能装机。</P>
<P>据一些官方报道来看,新一代“推比10”的发动机研制目前正在606所紧锣密鼓地进行中,相信昆仑的很多技术,将是在“推比10”和我们的四代战斗机身上找到它的归宿!</P>
KL是WP13改来的,比CMF-56差,而且WP的压缩比太低,不合适做WS的核心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24 18:09:32编辑过]
不是要拿FWP14与FWS10比,(昆仑的军用编号好象不是FWP14),而是分析它们的技术水平和发展前景。
有明确的上机机型,总比当年的WS-6下马好,可惜了WS6
PД-33 技术数据

最大加力推力(daN)            8140
中间推力(daN)              4913
最大加力耗油率[kg/(daN·h)]       2.09
中间状态耗油率[kg/(daN·h)]       0.785
推重比 按干质量            7.87
    按交付状态质量         6.62
空气流量(kg/s)             76.0
涵道比                 0.48
总增压比                21.7
涡轮进口温度(℃)            1267(起飞状态)
                    1417(高速飞行状态)
最大直径(mm)              1000
长度(mm)                4230
质量(kg) 干质量(按ГOCT 17106-71规定) 1055
     交付质量           1254
AЛ-31Ф
(AL-31F) 技术数据

最大加力推力(daN)        12258
中间推力(daN)          7620
加力耗油率[kg/(daN·h)]     2.00
中间状态耗油率[kg/(daN·h)]   0.795
推重比              8.17(按前苏联关于发动机干质量标准)
                 7.14(按国际上一般规定计算)
空气流量(kg/s)          112.0
涵道比              0.60
总增压比             23.8
涡轮进口温度(℃)         1392
最大直径(mm)           1300
长度(mm)             4950
质量(kg)             1530 (按前苏联标准)
                 1750 (按国际上一般规定)

——干质量与交付状态质量确实不是一个概念
适量造就可以了,毕竟是过时的东西
<B>以下是引用<I>wsnzz</I>在2004-9-24 18:35:00的发言:</B>
不是要拿FWP14与FWS10比,(昆仑的军用编号好象不是FWP14),而是分析它们的技术水平和发展前景。
有明确的上机机型,总比当年的WS-6下马好,可惜了WS6

<P>昆仑不是涡喷14那还会叫是什么呢?北航网站上就已经有了说明:“......航空一集团杨育中副总经理寄来的一篇《遥寄杨老师--写于涡喷14发动机(又称昆仑发动机)定型会后》”http://www.buaa.edu.cn/html/dept14/dept14/ywm/y_wsbdyls.htm</P>
<B>以下是引用<I>yf23</I>在2004-9-25 1:06:00的发言:</B>
恕删......
——干质量与交付状态质量确实不是一个概念

<P>关于推重比、发动机重量的计算等问题,彭友梅老先生曾经撰文讨论过,摘抄几段: </P>
<P>发动机的重量还有多种,比如:
发动机名义重量:指发动机重量的设计计算值。
发动机保证重量:作为合同产品的最大重量,它是名义重量和容差之和。
发动机交付重量:制造厂把发动机交付出厂时的称量。
发动机装机重量:发动机装到飞机上时的重量。</P>
<P>根据前苏联国家标准ГOCT 17106-71 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概念和确定方法,计算发动机干质量时确实将许多组件都扣除了,见表一</P>
<P></P>
<P>涡喷/扇发动机的推重比是发动机推力与其净重量(力)之比,发动机的推力定义为在“国际标准大气条件下,高度H=0,飞行速度V=0时,发动机的最大设计推力(单位是kN或daN)。
<P>发动机的净重在我国《发动机名词术语》中叫“净质量”,英国规范里叫“净干重量”,原苏联称“干质量”,彭老认为取英国的名称较好,也以kN或daN作为单位。净干重量可定义为:制造厂交付称重时装在发动机上为发动机服务的部件、系统及附件(不含各种液体)的总重量。安装在发动机上而为飞机服务的发动机组件、附件、仪表和其他设备不包括在发动机净干重内。 </P>
<P>多谢指教</P><P>请问我上面引用的手册里说的交付状态质量是否包含液体,所说的一般国际标准是否就是指的美国规范?</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25 16:05:49编辑过]
昆仑2改涡扇就得重新设计压气机,提高增压比,不是不可能,要看技术储备和对10000千克涡扇发动机的需求。
昆仑2的出台迫使黎阳研究WP13延寿(从900延到1500),你追我赶,良性竞争,好啊!
昆仑2性能的不断提高是延续J8生命力的两大支拄之一。
<B>以下是引用<I>yf23</I>在2004-9-25 14:31:00的发言:</B>

<P>多谢指教</P>
<P>请问我上面引用的手册里说的交付状态质量是否包含液体,所说的一般国际标准是否就是指的美国规范?</P>

<P>指教不敢当[em04],关于后一个问题可参考下表。PД-33的交付质量如何定义,我不知道。还要请教诸位先进了!</P>
F22,你能不能一次把话说完,你所有的回贴都是一长串,有灌水嫌疑。
<B>以下是引用<I>wsnzz</I>在2004-9-26 16:43:00的发言:</B>
F22,你能不能一次把话说完,你所有的回贴都是一长串,有灌水嫌疑。


不必嫌疑,根本就是。
<P>彭友梅的文章只是建议,而不是现行的我们国家的推重比计算标准!</P><P>看一组数据:</P><P>涡喷13
(WP13) 技术数据

全加力状态推力(daN)(下限值)
  WP13         6277
  WP13AⅡ        6345
  WP13F         6326
  WP13FI        6669
中间状态推力(daN)(下限值)
  WP13         3923
  WP13AⅡ        4119
  WP13F         4315
  WP13FI        4511
全加力状态耗油率[kg/(daN·h)](上限值)
  WP13         2.29
  WP13AⅡ        2.24
  WP13F         2.09
  WP13FI        2.09
中间状态耗油率[kg/(daN·h)](上限值)
  WP13         0.979
  WP13AⅡ        1.009
  WP13F         1.009
  WP13FI        1.009
推重比(全加力推力下限值/净质量上限值)
  WP13         5.54
  WP13AⅡ        5.28
  WP13F         5.77
  WP13FI        5.98
空气流量(kg/s)
  WP13/WP13AⅡ/WP13F  66.0~67.0
  WP13FI        68.0~69.0
总增压比
  WP13/WP13AⅡ/WP13F  8.8
  WP13FI        9.2
涡轮进口温度(℃)
  WP13         970
  WP13AⅡ/WP13F/WP13FI 1015
最大直径(mm)       907
长度(mm)
  WP13/WP13F      4600
  WP13AⅡ        5150
  WP13FI        4616
质量(kg)(交付状态上限值)
  WP13         1235
  WP13AⅡ        1306
  WP13F         1198
  WP13FI        1220</P><P>奇怪吧,如果WP-13按照推力6277,推重比5.54 ,那质量应该是1133千克,但下面的交付质量明明是1235千克,差了100千克!</P><P>再看下面的数据:</P><P>P-13
(R-13) 技术数据

<P>(R13-300)
最大推力(daN)          6472
最大耗油率[kg/(daN·h)]     2.29
推重比             5.8
空气流量(kg/s)         66.0~67.0
总增压比            8.9 (全加力)
涡轮进口温度(℃)        970 (全加力)
直径(mm)            907
长度(mm)            4600
质量(kg)            1132
</P><P>豁然开朗了吧,我们的推重比计算办法中的质量部分还是与前苏联是一样的!WP-13是仿制P-13的,只不过开始的型号性能没有达到原准机水平而已,但质量是一样的。</P>
</P>
外行看热闹,所以他们死盯气动布局,咱们是否算内行,看动力?
<B>以下是引用<I>f22</I>在2004-9-26 16:53:00的发言:</B>

不必嫌疑,根本就是。

<P>勇气可嘉, 批了。</P>
<B>以下是引用<I>f22</I>在2004-9-26 20:03:00的发言:</B>
外行看热闹,所以他们死盯气动布局,咱们是否算内行,看动力?


不错,这次没串糖葫芦。算不算内行要看“他们“是谁了!
中国的涡扇——,何时能来?
<P>hbao:</P><P>彭老十多年前就建议要有统一的航空发动机重量计算标准,至今尚未落实?难道是仿制的型号太多了,无法统一!遗憾![em06]</P><P>请问我们的通用规范里是否涉及到重量的计算方法?</P><P>再看看对FWS-9的计算,信息网上给的数据表明采用的是英标:</P><P>涡扇9
(WS9) 技术数据

<P>质量(kg)(不包括飞机附件)            1842</P><P>斯贝RB168
(Spey-RB-168) 技术数据

<P>质量(kg)
  Mk202        1842(不含起动机)
  </P>

</P></P>
<B>以下是引用<I>wsnzz</I>在2004-9-25 15:59:00的发言:</B>

<P>我想请教一下,如果前苏联和英国对发动机重量的理解是一致的,只是定义不同,那么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一致?</P>
<P>另外,净干重量的定义是在那来的,是不是你自己总结的?我查看了《发动机名词术语》,没有。</P>

<P>都是引述原文</P>
<B>以下是引用<I>aliasmaya</I>在2004-9-27 12:10:00的发言:</B>


<P>都是引述原文</P>

<P>如果都是原文,我还想请教一下,前苏联和英国对发动机重量的理解、定义是一致的,那么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一致?
</P>
成了概念讨论了。
<B>以下是引用<I>BADANGEL</I>在2004-9-24 14:58:00的发言:</B>
KL是WP13改来的,比CMF-56差,而且WP的压缩比太低,不合适做WS的核心机


昆仑跟WP13一点关系都没有,完全是另起炉灶的,倒是参考了MK202的核心机(吴老说的)。
黎明这回压倒黎阳了,两个重点型号:10和14,配5种机:J10,J11,J8F,J7MF,J7G后续改型,黎阳急红眼了,死干WS13还得看空军订多少FC-1,WP13挖潜怕也到头了。
<P>新八好象用的还是WP-13B2.而且黎阳也有与昆仑差不多WP-13F2.</P><P>昆仑用了MK202的压气机和施奈克玛的环形燃烧室技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