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发布:兵器科学技术科学发展报告2010-2011(简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8:02:17


一、引言

兵器科学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工程技术学科,主要研究各类兵器的构造原理、设计理论、战术技术性能及系统论证、工程研制、试验、生产、使用、储存、维修等的理论和技术。进入新世纪,以信息、材料、能源技术为先导的高新技术快速发展,推动着兵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在60周年国庆阅兵中,新型主战坦克、履带式步兵战车、8×8轮式步兵战车、155毫米自行榴弹炮、122毫米自行火炮、远程多管火箭炮、120毫米轮式迫榴炮、四管25毫米弹炮结合自行高炮、反坦克导弹发射车、空降步兵战车、两栖装甲突击车等一批新型武器装备组成的方阵通过天安门,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壮了国威、军威,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兵器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和水平。   
本年度,选择兵器火力系统相关学科作为兵器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的主题,以“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弹箭推进增程理论与技术”、“弹箭精确化理论与技术”和“高效毁伤理论与技术”等四个专题展开,反映近两年我国兵器火力系统相关学科的发展现状、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以及发展趋势。为了保持学科发展的连续性,报告对兵器学科近年来的总体发展状况也做了必要的阐述

二、近年来本学科总体研究进展
我国在装甲兵器、身管兵器、制导兵器、弹药、水中兵器等产品技术研发以及含能材料、防护、燃烧与爆轰、弹道学、信息、材料与制造等基础技术研究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我军研制、生产了一批新型武器装备。   
装甲兵器技术领域: 初步确定了适应现代作战需求的装甲兵器体系,基本实现了系列化、通用化和标准化,能基本满足我军对装甲兵器的需求。若干基础与关键技术研究取得进展,研制和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装甲兵器,初步形成了以三代装备为骨干的装甲兵器体系,越野机动性得到较大提高,装甲兵器在综合性能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身管兵器技术领域:在系统总体技术、新概念新原理新结构武器技术、提高初速与增大射程、提高火力密度、提高机动性与快速反应能力、提高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等方面都取得进展,身管兵器的效能和综合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   
制导兵器技术领域:在总体设计、气动布局研究、发动机设计、飞控系统设计、制导导引技术等方面取得进展,正从传统的无控兵器向制导兵器过渡。   
弹药技术领域:在弹道修正、简易制导、落点精度控制、灵巧引信、火工品综合性能等方面开展了研究,目前弹药品种基本齐全。   
含能材料技术领域:非CHON型超高能量密度化合物研究取得进展,新型粘合剂多功能化(如含能化、钝感其它组分)及配方、工艺技术得到了创新发展,调节火炸药燃烧特性的新型纳米级燃烧调节剂有新的探索实践,碳纳米管材料制备技术取得突破,新型功能助剂以及合成高能炸药的强氧化反应介质日益受到重视,高热值金属燃料用于火炸药配方,提高能量水平和功效性能已成为火炸药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对传统火炸药的功能助剂进行绿色化、无毒化改造已引起重视。   
兵器信息技术领域:开展了动态组织与随遇入网、战场资源共享、战场任务单元模块化结构等技术研究,实现了战术信息系统各要素功能接口的一体化设计;研制出一批新器件,先进热像仪、微光像增强器进入装备应用阶段,红外、微光技术的科研条件明显改善;掌握了升降桅杆的应用及对精度的控制、多种光电传感器以及多传感器集成与信息融合技术,实现了搜索与跟踪一体化、高精度侦察与制导的一体化;多基地雷达、动态寻北光纤捷联惯导、车载稳定/导航一体化、微型侦察仪等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取得进展;光电对抗武器及其基础技术的研究进一步提高了光电对抗能力。   
兵器材料与制造技术领域:通过“千台数控增效工程”的实施,数控机床加工效率提高1~2倍,快速研制能力大幅度提升;在非硅MEMS技术领域,高承载金属毫米级零件、厘米级系统的研究取得进展;针对硅微加速度传感器、硅微惯性陀螺,开展了硅微MEMS加工方法、原理和应用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开发了铣磨抛光非球面补偿软件,中大口径非球面光学元件超精密磨削及研磨抛光技术实现了突破;通过三大工艺计划的实施,节能降耗工艺、绿色制造工艺和数字化制造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三、近年来本学科火力系统相关学科的主要进展   
(一)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近年来,我国在电热化学发射、电磁轨道发射等新型发射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电热化学发射的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有望实现工程化应用;电磁发射的高功率脉冲电源、发射效率、轨道炮设计等技术取得了进展,已研制出实验原理样机,实现超高速。   
研制出新型模块装药,实现炮口初速的明显提高;研制的转管发射系统,实现高射频;开展了平衡炮等特种发射技术的研究,以适应特殊的应用条件;开展了兵器安全性和发射动力学的研究,有效提高了兵器的发射安全和射击精度。   
(二)弹箭推进增程理论与技术   
随着炮弹底排减阻与火箭推进复合增程技术的应用,炮弹的射程大幅提高;开展了固体冲压发动机、高效能固体火箭发动机、脉冲爆轰发动机、凝胶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等推进技术的研究,将高效能固体火箭发动机和固体冲压发动机应用于战术火箭武器,其射程明显提高。   
开展了高能推进剂、高强度轻质发动机壳体材料的研究,有效提升了发动机的性能;开展了气动减阻、电磁减阻技术的研究,可用于提高射程;弹箭一体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可实现对纵深点、面目标实施有效压制和精确打击。   
(三)弹箭精确化理论与技术   
近年来,末敏技术、弹道修正技术、制导和末制导技术、简易控制技术等取得重大进展,多种制导与精确化弹药不断问世,大幅度提高了目标的命中率;特别是我国末敏弹药技术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继自主研制成功世界一流的火箭末敏弹武器之后,又取得了炮射末敏弹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和跨越,基本形成了我国末敏弹先进的设计、分析、仿真、试验、评估的方法和理论体系,使我国成为继美、俄、德等国之后能自主研发先进末敏弹的国家。   
开展了制导弹箭的总体设计、气动布局、制导控制系统、制导体制、制导器件、试验和半实物仿真技术的研究,取得了进展,部分成果已应用于新型制导弹箭或无控弹箭的制导化改造之中。   
(四)高效毁伤理论与技术   
在微纳米晶复合材料弹芯技术方面,开展了复合材料配方、工艺技术的研究,并研究了其侵彻机理和自锐效应;开展了钨合金弹体材料工艺技术的研究;开展了复合材料弹托技术的研究,可使穿甲弹的消极质量减少;开展了重金属药形罩和含能药形罩技术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   
研究了活性破片材料配方、工艺、战斗部结构及威力评估等,在多模毁伤元形成及转换机理、起爆控制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研究了建筑多层靶的侵彻规律和装药安定性问题,开展了高速侵彻的机理研究。   
完善了目标易损性评估理论,进行了典型目标的易损特性研究与评估;掌握了云爆战斗部对典型目标的毁伤特性,以及穿、破甲靶后效应特性和靶后效应考核试验方法;建立了破片杀伤型战斗部攻击典型目标的毁伤模型。   

四、本学科火力系统相关学科与国外发展状况比较   
(一)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国内高初速发射技术尚不成熟。在常规固体发射药火炮上,虽然采用了多种方法提高炮口初速,但仍处于研究阶段,技术还不成熟;电热化学发射关键技术虽取得重大突破,但在系统集成、电磁兼容、武器化结构及连续供弹技术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一定差距。电磁发射在武器化方面与国际领先水平还有差距。   
在火炮高射频发射方面,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在关键技术和生产工艺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在火炮内弹道、装药设计、兵器发射安全性和发射动力学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是缺乏系统的、完整的应用基础研究。   
(二)弹箭推进增程理论与技术   
国外先进国家底排/火箭和火箭/滑翔复合增程技术已成熟,两种类型的复合增程炮弹都已有产品,增程炮弹的射程已超过100km,低成本制导火箭的射程已超过300km,我国尚有明显差距。   
国外先进的固体冲压发动机、脉冲爆轰发动机、凝胶推进剂发动机和微小型涡喷发动机等新型推进技术比较成熟,部分在弹箭设计中已得到成功的应用。我国尚未达到可靠应用于弹箭设计中的程度,不少关键技术还未突破。   
国外先进国家在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中已大量采用性能好的改性双基、复合及NEPE推进剂,在发动机零部件设计中大量采用高强度复合材料和抗高温耐烧蚀C/C复合材料,我国尚未广泛应用,含能材料与复合材料性能有待提高。   
(三)弹箭精确化理论与技术   
与国外制导弹箭的类别和数量比较,国内的品种较少;在制导精度与整体性能上仍有较大差距。   
在制导技术上,国内多模制导及各种复合制导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尚有一定差距,制导模式单一,抗干扰与全天候作战能力不足;对先进的控制理论仍在探索中。   
(四)高效毁伤理论与技术   
目标易损性研究的整体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尚有一定差距,国外已有近60年的系统研究历史,国内的研究较晚。  
高速撞击条件下钢筋混凝土硬目标、岩石等的侵彻机理研究不完善。国外已经得到了速度为2 000米/秒以上的对钢筋混凝土硬目标、岩石等的侵彻机理,国内对高速撞击条件下的弹靶破坏机理和深侵彻弹道特征研究尚有差距,没有建立高速碰撞条件下弹靶模拟与等效方法。   
国内新型毁伤技术尚不成熟。美国在控制常规战斗部产生不同爆炸威力的方法、发展毁伤威力可调战斗部、多模EFP战斗部 、低附带毁伤战斗部等方面已经成功应用,而国内尚处于原理研究阶段,未达到实用化程度。美俄的电磁脉冲弹已转入外场实验或投入使用,微波弹、评估弹技术也获得了一定的突破,国内的差距较明显。国外无源干扰战斗部技术发展已进入第三代,国内总体水平则处于第二代。   
国内在高能/超高能含能材料研究上起步较晚。对不敏感炸药研究较少,尚没有定型装备武器弹药的炸药装药,高能及超高能含能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差距较明显。   

五、本学科火力系统相关学科发展趋势与展望   
(一)探索新型发射原理,提高初速与射频,实现兵器发射性能提升   
实现高初速的重要途径是发展新原理发射技术,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是电热化学发射技术和电磁发射技术。在电热化学发射方面,重点突破电源小型化和武器化关键技术,实现电热化学发射技术成果向装备的转化。在电磁发射方面,开展高效电源技术研究,进一步提高弹丸初速和发射稳定性,建立完善的测试系统和理论体系。   
为了增大防空反导系统末段火力拦截的空域范围及火力密度,需解决高初速、大射高的中口径火炮的高射频供、输弹技术及轻型化问题。   
需提升传统火炮的内弹道性能、改进传统火炮的结构,进一步提高炮口初速和射频。   
(二)大幅度提高弹箭的射程,实现兵器远程化   
开展简易控制、低成本火箭复合增程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增程发动机、外弹道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进一步提高火箭的射程。  
开展炮弹推进、增程和减阻技术的研究,重点解决发动机效率和抗高过载、炮弹减阻、复合增程等技术难题,实现炮弹射程大幅度提高。   
发展固体冲压发动机、脉冲爆轰发动机、凝胶推进剂发动机等新型推进技术,提高发动机的综合性能,为进一步提高弹箭射程提供技术支撑。   
(三)发展智能化弹箭,提高目标命中率   
发展末敏弹、弹道修正弹、制导和末制导弹箭等智能化弹箭,提高其对目标的命中率,是兵器火力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先进的制导控制部件是提高制导弹箭性能的基础,大力发展低成本抗高过载微机电制导控制部件的研发、加工和生产。   
系统化和一体化是未来武器装备发展的方向,提高立体机动作战能力是智能化弹箭为适应未来战争的重要发展方向。制导方式多样化是提高智能化弹箭性能的重要方向。   
(四)发展灵巧毁伤、高能低易损毁伤与新型毁伤的弹药,实现对各类目标的高效打击   
灵巧毁伤技术是信息化战争对毁伤提出的新要求,弹药的无人值守、智能决策、信息共享、联合毁伤是信息化弹药发展的主要方向;信息与网络技术是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核心,需发展电磁脉冲、微波毁伤等新型毁伤技术以及有源和无源干扰技术,强化信息毁伤理论。   
有效毁伤深层工事目标是各军兵种所面临的共性技术问题,其中串联战斗部、高速侵彻战斗部、高能钝感炸药和智能引信是当前和未来研究的核心。机动目标的毁伤技术也是当前和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发展复杂作战空间内的目标探测、环境识别、战场态势感知、多模精准毁伤自适应控制、自主攻击控制的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以及多目标分类、敌我识别、特征提取等毁伤控制的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




一、引言

兵器科学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工程技术学科,主要研究各类兵器的构造原理、设计理论、战术技术性能及系统论证、工程研制、试验、生产、使用、储存、维修等的理论和技术。进入新世纪,以信息、材料、能源技术为先导的高新技术快速发展,推动着兵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在60周年国庆阅兵中,新型主战坦克、履带式步兵战车、8×8轮式步兵战车、155毫米自行榴弹炮、122毫米自行火炮、远程多管火箭炮、120毫米轮式迫榴炮、四管25毫米弹炮结合自行高炮、反坦克导弹发射车、空降步兵战车、两栖装甲突击车等一批新型武器装备组成的方阵通过天安门,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壮了国威、军威,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兵器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和水平。   
本年度,选择兵器火力系统相关学科作为兵器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的主题,以“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弹箭推进增程理论与技术”、“弹箭精确化理论与技术”和“高效毁伤理论与技术”等四个专题展开,反映近两年我国兵器火力系统相关学科的发展现状、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以及发展趋势。为了保持学科发展的连续性,报告对兵器学科近年来的总体发展状况也做了必要的阐述

二、近年来本学科总体研究进展
我国在装甲兵器、身管兵器、制导兵器、弹药、水中兵器等产品技术研发以及含能材料、防护、燃烧与爆轰、弹道学、信息、材料与制造等基础技术研究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我军研制、生产了一批新型武器装备。   
装甲兵器技术领域: 初步确定了适应现代作战需求的装甲兵器体系,基本实现了系列化、通用化和标准化,能基本满足我军对装甲兵器的需求。若干基础与关键技术研究取得进展,研制和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装甲兵器,初步形成了以三代装备为骨干的装甲兵器体系,越野机动性得到较大提高,装甲兵器在综合性能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身管兵器技术领域:在系统总体技术、新概念新原理新结构武器技术、提高初速与增大射程、提高火力密度、提高机动性与快速反应能力、提高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等方面都取得进展,身管兵器的效能和综合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   
制导兵器技术领域:在总体设计、气动布局研究、发动机设计、飞控系统设计、制导导引技术等方面取得进展,正从传统的无控兵器向制导兵器过渡。   
弹药技术领域:在弹道修正、简易制导、落点精度控制、灵巧引信、火工品综合性能等方面开展了研究,目前弹药品种基本齐全。   
含能材料技术领域:非CHON型超高能量密度化合物研究取得进展,新型粘合剂多功能化(如含能化、钝感其它组分)及配方、工艺技术得到了创新发展,调节火炸药燃烧特性的新型纳米级燃烧调节剂有新的探索实践,碳纳米管材料制备技术取得突破,新型功能助剂以及合成高能炸药的强氧化反应介质日益受到重视,高热值金属燃料用于火炸药配方,提高能量水平和功效性能已成为火炸药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对传统火炸药的功能助剂进行绿色化、无毒化改造已引起重视。   
兵器信息技术领域:开展了动态组织与随遇入网、战场资源共享、战场任务单元模块化结构等技术研究,实现了战术信息系统各要素功能接口的一体化设计;研制出一批新器件,先进热像仪、微光像增强器进入装备应用阶段,红外、微光技术的科研条件明显改善;掌握了升降桅杆的应用及对精度的控制、多种光电传感器以及多传感器集成与信息融合技术,实现了搜索与跟踪一体化、高精度侦察与制导的一体化;多基地雷达、动态寻北光纤捷联惯导、车载稳定/导航一体化、微型侦察仪等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取得进展;光电对抗武器及其基础技术的研究进一步提高了光电对抗能力。   
兵器材料与制造技术领域:通过“千台数控增效工程”的实施,数控机床加工效率提高1~2倍,快速研制能力大幅度提升;在非硅MEMS技术领域,高承载金属毫米级零件、厘米级系统的研究取得进展;针对硅微加速度传感器、硅微惯性陀螺,开展了硅微MEMS加工方法、原理和应用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开发了铣磨抛光非球面补偿软件,中大口径非球面光学元件超精密磨削及研磨抛光技术实现了突破;通过三大工艺计划的实施,节能降耗工艺、绿色制造工艺和数字化制造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三、近年来本学科火力系统相关学科的主要进展   
(一)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近年来,我国在电热化学发射、电磁轨道发射等新型发射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电热化学发射的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有望实现工程化应用;电磁发射的高功率脉冲电源、发射效率、轨道炮设计等技术取得了进展,已研制出实验原理样机,实现超高速。   
研制出新型模块装药,实现炮口初速的明显提高;研制的转管发射系统,实现高射频;开展了平衡炮等特种发射技术的研究,以适应特殊的应用条件;开展了兵器安全性和发射动力学的研究,有效提高了兵器的发射安全和射击精度。   
(二)弹箭推进增程理论与技术   
随着炮弹底排减阻与火箭推进复合增程技术的应用,炮弹的射程大幅提高;开展了固体冲压发动机、高效能固体火箭发动机、脉冲爆轰发动机、凝胶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等推进技术的研究,将高效能固体火箭发动机和固体冲压发动机应用于战术火箭武器,其射程明显提高。   
开展了高能推进剂、高强度轻质发动机壳体材料的研究,有效提升了发动机的性能;开展了气动减阻、电磁减阻技术的研究,可用于提高射程;弹箭一体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可实现对纵深点、面目标实施有效压制和精确打击。   
(三)弹箭精确化理论与技术   
近年来,末敏技术、弹道修正技术、制导和末制导技术、简易控制技术等取得重大进展,多种制导与精确化弹药不断问世,大幅度提高了目标的命中率;特别是我国末敏弹药技术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继自主研制成功世界一流的火箭末敏弹武器之后,又取得了炮射末敏弹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和跨越,基本形成了我国末敏弹先进的设计、分析、仿真、试验、评估的方法和理论体系,使我国成为继美、俄、德等国之后能自主研发先进末敏弹的国家。   
开展了制导弹箭的总体设计、气动布局、制导控制系统、制导体制、制导器件、试验和半实物仿真技术的研究,取得了进展,部分成果已应用于新型制导弹箭或无控弹箭的制导化改造之中。   
(四)高效毁伤理论与技术   
在微纳米晶复合材料弹芯技术方面,开展了复合材料配方、工艺技术的研究,并研究了其侵彻机理和自锐效应;开展了钨合金弹体材料工艺技术的研究;开展了复合材料弹托技术的研究,可使穿甲弹的消极质量减少;开展了重金属药形罩和含能药形罩技术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   
研究了活性破片材料配方、工艺、战斗部结构及威力评估等,在多模毁伤元形成及转换机理、起爆控制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研究了建筑多层靶的侵彻规律和装药安定性问题,开展了高速侵彻的机理研究。   
完善了目标易损性评估理论,进行了典型目标的易损特性研究与评估;掌握了云爆战斗部对典型目标的毁伤特性,以及穿、破甲靶后效应特性和靶后效应考核试验方法;建立了破片杀伤型战斗部攻击典型目标的毁伤模型。   

四、本学科火力系统相关学科与国外发展状况比较   
(一)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国内高初速发射技术尚不成熟。在常规固体发射药火炮上,虽然采用了多种方法提高炮口初速,但仍处于研究阶段,技术还不成熟;电热化学发射关键技术虽取得重大突破,但在系统集成、电磁兼容、武器化结构及连续供弹技术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一定差距。电磁发射在武器化方面与国际领先水平还有差距。   
在火炮高射频发射方面,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在关键技术和生产工艺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在火炮内弹道、装药设计、兵器发射安全性和发射动力学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是缺乏系统的、完整的应用基础研究。   
(二)弹箭推进增程理论与技术   
国外先进国家底排/火箭和火箭/滑翔复合增程技术已成熟,两种类型的复合增程炮弹都已有产品,增程炮弹的射程已超过100km,低成本制导火箭的射程已超过300km,我国尚有明显差距。   
国外先进的固体冲压发动机、脉冲爆轰发动机、凝胶推进剂发动机和微小型涡喷发动机等新型推进技术比较成熟,部分在弹箭设计中已得到成功的应用。我国尚未达到可靠应用于弹箭设计中的程度,不少关键技术还未突破。   
国外先进国家在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中已大量采用性能好的改性双基、复合及NEPE推进剂,在发动机零部件设计中大量采用高强度复合材料和抗高温耐烧蚀C/C复合材料,我国尚未广泛应用,含能材料与复合材料性能有待提高。   
(三)弹箭精确化理论与技术   
与国外制导弹箭的类别和数量比较,国内的品种较少;在制导精度与整体性能上仍有较大差距。   
在制导技术上,国内多模制导及各种复合制导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尚有一定差距,制导模式单一,抗干扰与全天候作战能力不足;对先进的控制理论仍在探索中。   
(四)高效毁伤理论与技术   
目标易损性研究的整体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尚有一定差距,国外已有近60年的系统研究历史,国内的研究较晚。  
高速撞击条件下钢筋混凝土硬目标、岩石等的侵彻机理研究不完善。国外已经得到了速度为2 000米/秒以上的对钢筋混凝土硬目标、岩石等的侵彻机理,国内对高速撞击条件下的弹靶破坏机理和深侵彻弹道特征研究尚有差距,没有建立高速碰撞条件下弹靶模拟与等效方法。   
国内新型毁伤技术尚不成熟。美国在控制常规战斗部产生不同爆炸威力的方法、发展毁伤威力可调战斗部、多模EFP战斗部 、低附带毁伤战斗部等方面已经成功应用,而国内尚处于原理研究阶段,未达到实用化程度。美俄的电磁脉冲弹已转入外场实验或投入使用,微波弹、评估弹技术也获得了一定的突破,国内的差距较明显。国外无源干扰战斗部技术发展已进入第三代,国内总体水平则处于第二代。   
国内在高能/超高能含能材料研究上起步较晚。对不敏感炸药研究较少,尚没有定型装备武器弹药的炸药装药,高能及超高能含能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差距较明显。   

五、本学科火力系统相关学科发展趋势与展望   
(一)探索新型发射原理,提高初速与射频,实现兵器发射性能提升   
实现高初速的重要途径是发展新原理发射技术,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是电热化学发射技术和电磁发射技术。在电热化学发射方面,重点突破电源小型化和武器化关键技术,实现电热化学发射技术成果向装备的转化。在电磁发射方面,开展高效电源技术研究,进一步提高弹丸初速和发射稳定性,建立完善的测试系统和理论体系。   
为了增大防空反导系统末段火力拦截的空域范围及火力密度,需解决高初速、大射高的中口径火炮的高射频供、输弹技术及轻型化问题。   
需提升传统火炮的内弹道性能、改进传统火炮的结构,进一步提高炮口初速和射频。   
(二)大幅度提高弹箭的射程,实现兵器远程化   
开展简易控制、低成本火箭复合增程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增程发动机、外弹道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进一步提高火箭的射程。  
开展炮弹推进、增程和减阻技术的研究,重点解决发动机效率和抗高过载、炮弹减阻、复合增程等技术难题,实现炮弹射程大幅度提高。   
发展固体冲压发动机、脉冲爆轰发动机、凝胶推进剂发动机等新型推进技术,提高发动机的综合性能,为进一步提高弹箭射程提供技术支撑。   
(三)发展智能化弹箭,提高目标命中率   
发展末敏弹、弹道修正弹、制导和末制导弹箭等智能化弹箭,提高其对目标的命中率,是兵器火力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先进的制导控制部件是提高制导弹箭性能的基础,大力发展低成本抗高过载微机电制导控制部件的研发、加工和生产。   
系统化和一体化是未来武器装备发展的方向,提高立体机动作战能力是智能化弹箭为适应未来战争的重要发展方向。制导方式多样化是提高智能化弹箭性能的重要方向。   
(四)发展灵巧毁伤、高能低易损毁伤与新型毁伤的弹药,实现对各类目标的高效打击   
灵巧毁伤技术是信息化战争对毁伤提出的新要求,弹药的无人值守、智能决策、信息共享、联合毁伤是信息化弹药发展的主要方向;信息与网络技术是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核心,需发展电磁脉冲、微波毁伤等新型毁伤技术以及有源和无源干扰技术,强化信息毁伤理论。   
有效毁伤深层工事目标是各军兵种所面临的共性技术问题,其中串联战斗部、高速侵彻战斗部、高能钝感炸药和智能引信是当前和未来研究的核心。机动目标的毁伤技术也是当前和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发展复杂作战空间内的目标探测、环境识别、战场态势感知、多模精准毁伤自适应控制、自主攻击控制的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以及多目标分类、敌我识别、特征提取等毁伤控制的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


总的来讲,官话多实话少,基础科研讲得多,具体装备讲的少,我拿着放大镜看了一遍,才过滤了一点有用信息和一些疑问,大家共同探讨:

1、模块装药研制出来了(但是否实用不详)

2、炮弹底排减阻与火箭推进复合增程技术已经得到了应用,但与国外有明显差距

3、火箭末敏弹应用了,但身管火炮发射的末敏弹只是“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和跨越”,还没有应用

4、“开展了复合材料弹托技术的研究”,也就是说,我国迄今为止装备的APFSDS,还没有用上复合材料弹托

5、“开展了重金属药形罩和含能药形罩技术研究”,也就是说,至少在我国,钨、铀药形罩还只是试验室技术,“含能药形罩”无法理解,谁能解释?

6、“低成本制导火箭的射程已超过300km”,谁能帮我回忆一下,国外超过300公里射程的低成本制导火箭是什么型号?

7、固体冲压发动机、脉冲爆轰发动机、凝胶推进剂发动机和微小型涡喷发动机,“我国尚未达到可靠应用于弹箭设计中的程度,不少关键技术还未突破”

8、国外先进国家在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中已大量采用性能好的改性双基、复合及NEPE推进剂,在发动机零部件设计中大量采用高强度复合材料和抗高温耐烧蚀C/C复合材料,我国尚未广泛应用。

言下之意就是改性双基、复合及NEPE推进剂、高强度复合材料和抗高温耐烧蚀C/C复合材料目前我国只在战略武器中应用,而国外已经大量应用到战术武器中。

9、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任何实用的弹药装填了钝感装药(这是最令人失望和意外的)

基础技术还是要积累啊
当间谍的好料啊……不过建议版主锁贴,这贴有点问题感觉
{:soso_e120:}基础还是很差
G6-52L 发表于 2011-7-16 23:12
总的来讲,官话多实话少,基础科研讲得多,具体装备讲的少,我拿着放大镜看了一遍,才过滤了一点有用信息和 ...
还有“近年来,我国在电热化学发射、电磁轨道发射等新型发射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电热化学发射的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有望实现工程化应用;电磁发射的高功率脉冲电源、发射效率、轨道炮设计等技术取得了进展,已研制出实验原理样机,实现超高速”。   
"电热化学发射关键技术虽取得重大突破,但在系统集成、电磁兼容、武器化结构及连续供弹技术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一定差距。电磁发射在武器化方面与国际领先水平还有差距。"
简单来说,就是讲成绩的同时伸手要钱,故意夸大国内外的技术差距。

就像那个射程超过300KM的超远程制导火箭弹的先进国家,除了土鳖还有哪个国家去研制这么蛋疼的东西?
KK111 发表于 2011-7-17 01:05
简单来说,就是讲成绩的同时伸手要钱,故意夸大国内外的技术差距。

就像那个射程超过300KM的超远程制导火 ...
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
huch0 发表于 2011-7-17 01:11
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
那叫低成本火箭弹?毛子肯定疯了。

还是说国内的砖家把所有大气层内飞行的弹道导弹都当成是火箭弹?
土鳖还是任重而道远啊!  


刚刚在航空航天港看到,结果有人转了,补链接:
http://zt.cast.org.cn/n435777/n4 ... 44268/12664057.html

火药发明国迄今没有装备钝感炸药?好危险!

刚刚在航空航天港看到,结果有人转了,补链接:
http://zt.cast.org.cn/n435777/n4 ... 44268/12664057.html

火药发明国迄今没有装备钝感炸药?好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