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何谓“述而不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4:43:39
【原创】何谓“述而不作”

整理  林苑竹

        “述而不作”,源自《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既被认为是孔子整理“六经”的编纂原则,也被后世称颂是他一生治学特点的高度概括。
        “述而不作”,究竟应作何解?普遍的解释是:“叙述(阐述)而不创作,以相信(尊重)的态度喜爱古代文化”。持此论者,肇始于班固《汉书•儒林传》:“周道既衰,坏于幽、厉,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陵夷二百余年而孔子兴……究观古今篇籍,……于是叙《书》则断《尧典》,称《乐》则法《韶舞》,论《诗》则首《周南》。……皆因近圣之事,以立先王之教,故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杨伯峻将这句翻译成白话就是:“阐述而不创作,以相信的态度喜爱古代文化。”这个解释大体上是不错的,但要训释完整、准确理解,还需细考“述”与“作”的具体涵义。
        “述”,《说文》解释为:“循也。从辵术声”;段注:“循也。述循叠韵。述或叚借术为之。如诗报我不述,本作术是也。古文多叚借遹为之。如书祗遹乃文考。诗遹骏有声。遹追来孝。释言,毛传皆曰。遹,述也是也。孙炎曰。遹古述字。葢古文多以遹为述。故孙云尔。谓今人用述。古人用遹也。凡言古今字者视此。从辵。朮声。”同类解释还有刘宝楠《论语正义》:“述是循旧”;引申为阐述旧章经典,如皇侃《论语集解义疏》:“述者,传于旧章也”;朱熹《论语集注》:“述,传旧而已”。当代学界多倾向于引申义,如杨伯峻《论语译注》译作“阐述”,邓球柏《论语通解》则直接采用皇侃的疏解。另外,古籍还有其它释义,如《广韵》解释为“著述”;《正韵》则解释为:“述,修也,缵也,譔也。凡终人之事,纂人之言,皆曰述。”据学者有关考证,“述”字在先秦其他典籍中使用的情况大致是:《礼记•中庸》出现四次,《诗经》一次,《左传》一次,《乐记》三次,《尚书》三次。从先秦其他典籍使用语境中的义项来判断,将“述而不作”之“述”的字义解释为“循”,应是基本可以定谳的。
        接着来看“作”字何解。“作”的本义是“起”,即人站起身子来;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初字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为人起身。引申为“兴起”,如《易•乾卦》:“圣人作而万物覩”,《书•尧典》:“平秩东作”。又引申为“振作”,如《书•康诰》:“作新民”。《说文》段注:“作,起也。秦风无衣传曰。作,起也。释言,谷梁传曰。作,为也。鲁颂駉传曰。作,始也。周颂天作传曰。作,生也。其义别而略同。别者所因之文不同。同者其字义一也。有一句中同字而别之者。如小雅作而作诗笺云。上作,起也。下作,为也。”经传注一般解释为“创作”,原意为“新制礼乐”,如皇侃《论语集解义疏》“作者,新制作礼乐也”。
        “述”与“作”在古代是专指礼乐而言的。“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最重要的大事莫过于纪元前十二世纪末期,周公之‘制礼作乐’”。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论语•季氏》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是为“天下无道”,孔子的“述而不作”就不难理解了。又《中庸》云:“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孔子无位,自无“作”的资格。《礼记•乐记》云:“知礼乐之情者能作,识礼乐之文者能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明圣者,述作之谓也。”既然“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那就说明能“述而不作”已经很不错了,试想我们今人中有几个能做到“述者之谓明”呢?如果大言不惭地认为自己“作而不述”,好像自己就是天降之圣人,那才是咄咄怪事呢!
        后世儒家为了教谕世人及后学,又多将“述而不作”发挥为孔子自谦之辞。如邢昺《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卷七》:“此章记仲尼著述之谦也。‘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老彭,殷贤大夫也。老彭于时但述修先王知道而不自制作,笃信而好古事。孔子言今我亦尔,故云‘比老彭’。犹不敢显言,故云‘窃’。”又如朱熹《论语集注》“作,则创始也。故作非圣人不能,而述则贤者可及。……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皆传先王之旧,而未尝有所作也,故其自言如此。盖不惟不敢当作者之盛,而亦不敢显然自附于古之贤人。盖其德愈盛而心愈下,不自知其辞之谦也。然当是之时,作者略备。夫子盖集群圣之大成而折衷之。其事虽述,而功倍于作矣。此又不可不知也。”朱子后面那段话显然是美饰,因为孔子成为圣人是后来的事,而当时老彭是大家公认的古之贤人,孔子自比于老彭,其实就像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是取法高,而不是出辞低。中国古代学者,各自追崇各家各派先贤是普遍现象,几无例外,也无可厚非。而且就经学史的意义而言,孔子成圣的过程还相当漫长曲折且复杂,只是与主题无关,此处就不赘述了。



                                                                                                        二O一一年七月十五日【原创】何谓“述而不作”

整理  林苑竹

        “述而不作”,源自《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既被认为是孔子整理“六经”的编纂原则,也被后世称颂是他一生治学特点的高度概括。
        “述而不作”,究竟应作何解?普遍的解释是:“叙述(阐述)而不创作,以相信(尊重)的态度喜爱古代文化”。持此论者,肇始于班固《汉书•儒林传》:“周道既衰,坏于幽、厉,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陵夷二百余年而孔子兴……究观古今篇籍,……于是叙《书》则断《尧典》,称《乐》则法《韶舞》,论《诗》则首《周南》。……皆因近圣之事,以立先王之教,故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杨伯峻将这句翻译成白话就是:“阐述而不创作,以相信的态度喜爱古代文化。”这个解释大体上是不错的,但要训释完整、准确理解,还需细考“述”与“作”的具体涵义。
        “述”,《说文》解释为:“循也。从辵术声”;段注:“循也。述循叠韵。述或叚借术为之。如诗报我不述,本作术是也。古文多叚借遹为之。如书祗遹乃文考。诗遹骏有声。遹追来孝。释言,毛传皆曰。遹,述也是也。孙炎曰。遹古述字。葢古文多以遹为述。故孙云尔。谓今人用述。古人用遹也。凡言古今字者视此。从辵。朮声。”同类解释还有刘宝楠《论语正义》:“述是循旧”;引申为阐述旧章经典,如皇侃《论语集解义疏》:“述者,传于旧章也”;朱熹《论语集注》:“述,传旧而已”。当代学界多倾向于引申义,如杨伯峻《论语译注》译作“阐述”,邓球柏《论语通解》则直接采用皇侃的疏解。另外,古籍还有其它释义,如《广韵》解释为“著述”;《正韵》则解释为:“述,修也,缵也,譔也。凡终人之事,纂人之言,皆曰述。”据学者有关考证,“述”字在先秦其他典籍中使用的情况大致是:《礼记•中庸》出现四次,《诗经》一次,《左传》一次,《乐记》三次,《尚书》三次。从先秦其他典籍使用语境中的义项来判断,将“述而不作”之“述”的字义解释为“循”,应是基本可以定谳的。
        接着来看“作”字何解。“作”的本义是“起”,即人站起身子来;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初字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为人起身。引申为“兴起”,如《易•乾卦》:“圣人作而万物覩”,《书•尧典》:“平秩东作”。又引申为“振作”,如《书•康诰》:“作新民”。《说文》段注:“作,起也。秦风无衣传曰。作,起也。释言,谷梁传曰。作,为也。鲁颂駉传曰。作,始也。周颂天作传曰。作,生也。其义别而略同。别者所因之文不同。同者其字义一也。有一句中同字而别之者。如小雅作而作诗笺云。上作,起也。下作,为也。”经传注一般解释为“创作”,原意为“新制礼乐”,如皇侃《论语集解义疏》“作者,新制作礼乐也”。
        “述”与“作”在古代是专指礼乐而言的。“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最重要的大事莫过于纪元前十二世纪末期,周公之‘制礼作乐’”。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论语•季氏》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是为“天下无道”,孔子的“述而不作”就不难理解了。又《中庸》云:“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孔子无位,自无“作”的资格。《礼记•乐记》云:“知礼乐之情者能作,识礼乐之文者能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明圣者,述作之谓也。”既然“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那就说明能“述而不作”已经很不错了,试想我们今人中有几个能做到“述者之谓明”呢?如果大言不惭地认为自己“作而不述”,好像自己就是天降之圣人,那才是咄咄怪事呢!
        后世儒家为了教谕世人及后学,又多将“述而不作”发挥为孔子自谦之辞。如邢昺《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卷七》:“此章记仲尼著述之谦也。‘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老彭,殷贤大夫也。老彭于时但述修先王知道而不自制作,笃信而好古事。孔子言今我亦尔,故云‘比老彭’。犹不敢显言,故云‘窃’。”又如朱熹《论语集注》“作,则创始也。故作非圣人不能,而述则贤者可及。……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皆传先王之旧,而未尝有所作也,故其自言如此。盖不惟不敢当作者之盛,而亦不敢显然自附于古之贤人。盖其德愈盛而心愈下,不自知其辞之谦也。然当是之时,作者略备。夫子盖集群圣之大成而折衷之。其事虽述,而功倍于作矣。此又不可不知也。”朱子后面那段话显然是美饰,因为孔子成为圣人是后来的事,而当时老彭是大家公认的古之贤人,孔子自比于老彭,其实就像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是取法高,而不是出辞低。中国古代学者,各自追崇各家各派先贤是普遍现象,几无例外,也无可厚非。而且就经学史的意义而言,孔子成圣的过程还相当漫长曲折且复杂,只是与主题无关,此处就不赘述了。



                                                                                                        二O一一年七月十五日
文怀沙自诩 述而不作
谨受教。愚以为还是夫子自谦之意。
张载 发表于 2011-7-17 11:32
谨受教。愚以为还是夫子自谦之意。
本文分别以训诂学、经学、理学三个视角作了综合分析,“述而不作”原为夫子自谦之意,是定然不错的。
鱼缸养龙 发表于 2011-7-17 01:33
文怀沙自诩 述而不作
{:soso_e113:} 前些时候还有人拿“述而不作”来批评其他学者呢。呵呵。
本人的理解,述而不作,还有一层意思:只讲述,不写作,或只动嘴不动手,换言之,自己的观点,只通过自己的口说出来,而不是通过自己的手写出来,在西方有苏格拉底,在东方由孔子。
cauzer 发表于 2011-7-17 22:48
本人的理解,述而不作,还有一层意思:只讲述,不写作,或只动嘴不动手,换言之,自己的观点,只通过自己的 ...

苏格拉底躺着也中枪吖~

先看看南怀瑾的《论语别载》吧~
波纳 发表于 2011-7-18 15:49
苏格拉底躺着也中枪吖~

先看看南怀瑾的《论语别载》吧~
呵呵,我这是根据事实做出来的判断,苏格拉底写作了任何东西了吗?没有。他仅仅是动口,而没有留下文字记录。

孔子的弟子记载孔子言论的《论语》,也是孔子口授的产物。
cauzer 发表于 2011-7-18 16:34
呵呵,我这是根据事实做出来的判断,苏格拉底写作了任何东西了吗?没有。他仅仅是动口,而没有留下文字记 ...
1.
拜托,你怎么知道苏格拉底没写作?他托梦告诉你的?后人没发现他的作品≠他没写过。

2.
∵《论语》是孔子弟子写的
又 ∵述而不作
∴孔子的观点,只通过自己的口说出来,而不是通过自己的手写出来
你是这么推理的?
波纳 发表于 2011-7-18 17:04
1.
拜托,你怎么知道苏格拉底没写作?他托梦告诉你的?后人没发现他的作品≠他没写过。
没有发现,只能暂定苏格拉底没写作,而且其本人已经承认自己不写作。

至于说关于孔子的因为所以的逻辑推理,不能完全成立,但又合理的一面。
cauzer 发表于 2011-7-18 17:08
没有发现,只能暂定苏格拉底没写作,而且其本人已经承认自己不写作。

至于说关于孔子的因为所以的逻辑 ...
╮(╯3╰)╭
作学问的态度,实在非常相信而喜欢传统的文化,把它保留下来。我们看了他自述的这八个字,再看现代的学者作学问的态度,恰恰相反,我们现在是作而不述,专门创作,而且写文章,是千古文章一大抄,在于抄得好抄不好。过去写文章,如加“子曰”就表示这句话是引用孔子的。现在叫保留他的著作权,古人不是权不权的问题,如作诗,作到与前人同一个句子了,就在下面写明“借句”或“借××人句”。写文章如果引用古人的话,或孔子的话,或苏东坡的话,任何人的话而没有写明,一定被老师或家长责备:“你这个孩子,怎么搞的,不道德!”现在的著作,会偷人家的,非但不说明引用人家的,甚至于有很多的是全盘盗印。这种事,我亲自经历过的,我一本书已经被盗印三次,我还鼓励那个出版商,说非常欢迎他盗印我的书,因为我在后面加了一行字:“为了修正起见,暂时保留版权。”我不想我的儿女将来靠我的著作吃饭,如那样没有道理了,著作的目的,要使世人懂得,我何必保留他。
    还有一次,有一个人申请奖学金,作了一篇论文要审查,传到我手里,我打开一看蛮好,没有看完,先交给学生替我看看,并要他提点意见给我,他看了以后笑了,他说:“老师,全篇是你的。”核对一下,果然,一字不差,就是这个样子“作而不述”。
    还有呢?专门疑古,对古代的文化不相信,于是好犯上作乱,尤其抗战以前有些学人,现在讲起来,真是该死,后来我们的思想一度受到他们的影响,他们跟着日本人说,尧舜不是人,是中国人自己编的,尧是香炉,古代的香炉,舜是烛台,禹也不是人,是爬虫,这是日本人故意侮辱我们的,我们的学者也都跟着这样说。所以我们的文化到了今日这个地步,不是偶然的,是几十年来大家疑古,随便抛弃了传统,抛弃了前人的经验,轻视前人的学问,结果变成这个样子,所以信而好古,是保持历史人生的经验,孔子对此,持以非常慎重的态度,实在了不起。
    可是他还谦虚地说“窃比于我老彭”。老彭是两个人。老,是老子;彭,是彭祖,名彭篯,在古代的史料上,一般人说他活了八百年,是否有这个人,姑且不问,反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长命老人叫彭篯。孔子下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没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想向老子、彭篯看齐。这两个人都是讲传统文化,而且是持“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态度。总而言之,他等于是自我幽默说:“我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是一个老古董而已。”

      -----南怀瑾《论语别载·述而》
波纳 发表于 2011-7-18 17:27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我们研究孔子思想,知道孔子自己很谦虚,他说我述而不 ...
老彭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有两种说法。何晏在集解里引用包咸的说法是:“老彭,殷贤大夫”,指的是一个人。而刘宝楠正义引郑玄注则称:“老,老聃;彭,彭祖”,指两个人。
cauzer 发表于 2011-7-17 22:48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汉字的形、音、义,从古至今都经过不同阶段的演化,我专开“识字帖”,就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汉字的原音、原形、原义。
苏兄把“述”理解为“讲述”,显然又是犯了以今律古的常见毛病。前面讲过,“述”,古文从“辵”,籒文从“秫”,均不从“口”。
所谓芝麻开花节节高,“秫”+“辵”大概就是指像秸秆那样有序的遍历(走),所谓的流水账么?
2011-10-7 15:18 上传


小篆
林先生好学问。
不过在下仍想请教一下,鄙人在飞扬您的帖子里无违规无脏话的发言,如何就被“禁止发言”了,而个别斑竹出口成脏反而巍然不动呢。
请您务必说明一下鄙人哪句话犯规了。谢谢。
先请回答一个问题:漏斗子对本人造谣污蔑、口出脏话,你也认为做得对是吗?


再者,此前已经反复劝说、告诫你不要掺和到这种纠纷上来,因与你完全无关,更不能出言不逊,否则即予处罚,你为何视若无睹、充耳不闻?再三提醒警告而依然故我,与闹版何异?封禁你何错之有?有什么冤可喊的。

再者,此前已经反复劝说、告诫你不要掺和到这种纠纷上来,因与你完全无关,更不能出言不逊,否则即予处罚,你为何视若无睹、充耳不闻?再三提醒警告而依然故我,与闹版何异?封禁你何错之有?有什么冤可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