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专稿】解读“西工大现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16:49:26
西工大新闻网6月27日电 (记者 李小聪 陆佩华 吴秀青)西北工业大学毕业生遍布海陆空。在当今中国三航国防科技工业领域,西工大校友领军人才辈出,一大批西工大学子勇立潮头、追求卓越、大放异彩,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蔚然形成令人瞩目、令人探究的“西工大现象”。

“西工大现象”值得探究 “西工大经验”需要总结

据中航工业集团人力资源部门2011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中航工业集团下属三大所(中航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和三大厂(西飞、成飞、沈飞)担任总师(副总师)、重大型号总师(副总师)、特级专家、党政领导及国家三大奖获得者中,西工大校友占60%以上。从民机到军机的升级换代,西工大人为重点型号研制做出了巨大贡献——从20世纪70年代参与大型飞机“运10”研制,到再度承担国家重大专项“C919”等大飞机的关键技术研发任务;在国家众多新型飞机型号研制中有大批西工大校友担任总设计师,如“枭龙”总设计师杨伟、新飞豹总设计师唐长虹等;在“歼10工程”30多位受表彰的功臣当中,西工大校友占13位(包括总设计师、双座总设计师、试飞总机、总工程师等);2011年4月,“中航工业”隆重表彰10位“航空报国特等金奖”获得者,西工大校友占到6位(杨伟、樊会涛、唐长虹、何胜强、尹泽勇、江和甫),其中杨伟同时被中航工业授予唯一“中青年自主创新领军人才”荣誉称号;任职空军某研究所的李航航,几乎是一个创造奇迹的代名词,27岁就担任总设计师,领衔攻克某重点飞机型号难关,并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当选空军十大杰出青年……在建国60周年国庆大阅兵中,首次集体亮相、举世瞩目的无人机方队全部3个型号均由西工大研制生产。因在武器装备型号研制中取得突出成绩,西工大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褒奖,是全国获此殊荣的唯一高校。

在中国航天领域,一批西工大校友成为领军人物。从早年的“航天三少帅”(其中的两帅张庆伟和雷凡培),到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再到“中国航天液体动力掌门人”谭永华……一大批西工大的杰出校友相继为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为例,其重大型号总师中西工大校友占44%,国家两大奖获得者中西工大校友占45%。同时,西工大也参与了神舟系列飞船研制任务,是被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表彰的“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做出贡献单位”的两所高校之一

在中国的船舶和水中兵器领域的领军人物队列中,同样活跃着一批西工大的精英校友。从主持研制出我国第一代声纳的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715研究所原所长和总工程师刘孟庵,到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副总经理钱建平、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办公厅主任刘郑国……英才辈出,不胜枚举。同时,由西工大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马远良担任总师成功研制两型吊放声纳,由西工大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德民担任总师的某型自主水下航行器的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我国水下航行器的跨越式发展,为我军由被动防御转为主动防御提供了重要保障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原航空航天工业部在所属厂所进行了两次毕业生质量社会评估,西工大均名列第一;九十年代初,中宣部、国家教委在260万大学生中评选出215名优秀毕业生,西工大有5名学生榜上有名,位居全国高校之首;6位国防战线领军人物校友(张庆伟、黄强、雷凡培、荣毅超、李鸿、刘郑国)当选“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与清华大学并列全国高校第二位……一代代西工大人当仁不让地扛起“航空报国”、“科技强军”的大旗,前赴后继、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用他们赤诚的爱国之心、强烈的报国之志和突出的创新能力,撑起富国强军的脊梁,谱写了一曲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献身航空献身国防的壮丽凯歌!
“西工大现象”似乎是一个不能按惯常逻辑去理解的现象,其深层成因究竟是什么?在“孔雀东南飞”的年代,是什么精神令西工大人执著坚守西北、执著坚守国防?在出国潮持续涌动、市场经济大潮席卷全国的情势下,是什么力量令世代西工大人坚持航空报国的理想而专精覃思?西工大人的爱国、奉献与创新的动力究竟从何而来?……“西工大现象”值得深入探究,“西工大经验”需要好好总结。——2011年5月31日,两院资深院士联谊会“教育改革”项目调研组来到西北工业大学,调研“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其间,调研组将大批西工大校友成为国防科技领军人物称为“西工大现象”,并对此现象发出一连串追问,震撼人心,发人深省。请听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姜澄宇对“西工大现象”的现场解读——

“公诚勇毅”引领立德树人 “三实一新”造就领军人物

是什么凝聚了西工大人?是西工大的文化和西工大的精神。
是什么令西工大人执著坚持航空报国、执著坚守国防事业?是西工大的文化和西工大的精神。
西工大人的爱国、奉献与创新的动力究竟从何而来?还是源自西工大的文化和西工大的精神。——这就是文化和精神的力量!
姜澄宇:文化是大学之魂,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一所大学的文化能世代相传、内化于心,为学子们奠基一生;一所大学的精神能穿越时空、辉映未来,塑造学子的灵魂。正是西工大独具特色的文化和精神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在这一点上,西工大是值得骄傲的。中国材料学界泰斗、战略科学家、两院资深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师昌绪,便是西工大杰出校友的代表。
西北工业大学是由战火淬砺而成的著名高校,它也是承载和见证新中国强国梦想的高等学府。自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肩负起振兴中华、科学救国、科技强军和人才强国的崇高使命。西北工学院、华东航空学院、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三脉簇峰、强强融合、群英荟萃、名师云集——海纳百川成就了西工大之大。汉唐盛地悠久的文化滋养,老西工、华航和哈军工的优异资质与优良传统赋予西工大丰厚深邃的文化底蕴。老西工抗日烽火中的坚守,建国之初“华航”自南京西迁的果决,哈军工空军工程系的整建制并入,融通汇聚中、探索追求下,孕育了“公诚勇毅”校训和“三实一新”校风,形成了“扎根西部、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追求一流、献身国防”的西工大精神。根据新形势下国防科技人才的需求,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突出了“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根据地处西部的实际,又在师生中大力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延安精神以及西工大精神充实和丰富了校训校风的内涵和特质,它们深深植入西工大人地血脉,共同建构了西工大优良办学传统和鲜明办学理念的内核,深深地熏陶和影响着一代代学子,并为学校赢得“学在西工大”的美誉。
西工大的“公诚勇毅”校训,即“公为天下、报效祖国,诚实守信、襟怀坦荡,勇猛精进、敢为人先,毅然果决、坚忍不拔”,其核心就是“立德树人”,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那就是要有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怀,将一切献给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人类幸福的伟业作为自己的责任,要以诚信和坦荡的胸襟作为立身行事的准则,要以非常的胆识和毅力去改变社会、实践人生。它是责任、使命与奉献的高度凝聚,更是爱国精神与科学精神的交响升华。“公诚勇毅”校训深深植入西工大的文化,激励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创新”的西工大人世世代代为祖国创造辉煌。“公诚勇毅”是西工大之魂,也是国家之魂、中华民族之魂!
“三实一新”是西工大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也是西工大教育的骄傲。西工大自创办起,目标就是培养高科技人才,这就必然要求办学理念要做到“求实创新”。“三实一新”,即“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开拓创新”,其本质就是强调“求实”、“求真”和“求新”——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事、做学问,那就是既能仰望天空又能脚踏实地,在不断突破、不断超越的扎实求索中追求真理。“三实一新”代表着西工大73年来对人才培养“高标准”的追求,这就是追求一流、追求卓越。这种追求不是来自于外部的压力,而是发自内心的要求,完全“融入血脉”,为西工大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及学校未来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公诚勇毅”与“三实一新”相得益彰,构成西工大文化的精髓。正是这种文化的力量使西工大能够坚守大学之道,坚持育人为本,不被“浮名”所绊。也正是由于这种文化的内化积淀与杰出大师的代代传承,形成了西工大“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的优良教风及“爱国爱校爱学,诚信责任奉献”的优良学风;催生一大批校友献身航空、献身国防事业,且不为外界的虚华与浮躁所惑,“留得住,信得过,干得好”,从而在三航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形成独有的“西工大现象”。

战略构建科学培养体系 坚守三航特色打造人才高地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和卓越工程师,是西工大肩负的战略任务,造就国防科技工业领军人才是西工大的光荣使命。”姜澄宇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西工大已将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急需紧缺人才、战略性后备人才提到空前的高度。”
“育人为本,创新是魂。” 西工大发展的历史就是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历史,创新贯穿了西工大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在与时俱进、与辉煌同行的73年办学历程中,西工大坚持精英教育理念,坚守三航特色,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入新世纪,西工大拉开了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序幕,全面推进国际化进程,实践国际化发展战略,同国际工程教育接轨,积极借鉴美欧日澳等发达国家和国内高校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将精英性、专业性、素质性和创新性的本质要求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着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开拓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未来杰出人才,尤其是培养国防科技复合型人才、创新卓越人才和高端领袖人才。
姜澄宇:西工大十分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家都在说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怎么培养?创新力是怎么产生的、怎么提高的?为此,西工大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进入新世纪,西工大启动实施了本科教育“六大体系、十大工程”,研究生教育“九大体系、六大工程”建设,构建了新世纪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在创新方面,西工大投入了很大的财力和气力建设学生创新平台和实践基地,我认为,这非常值得!也非常必要!“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双管齐下、科研实践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兼容互通”的西工大人才培养模式,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科技英才,这也正是西工大人能够在国家重大专项的工程中承担重要任务且占据行业领军人物的一个重要内因。
——科学培养体系是造就创新人才的重要基础。西工大从狠抓教育教学改革入手,不断探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积极构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对本科生的培养强调“三基”(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技能)教育,坚持打好基础,同时加强专业教育和素质(通识)教育,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和实践动手能力训练。对研究生(硕士、博士)的培养力求体现“实践、探索、研究”的特色,着重提升其创新能力,给他们更多自由实现个性发展的空间。西工大日趋完善的科学培养体系造就了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西工大充分发挥学科和科研优势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十分重视实践环节和科研创新活动。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坚持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并重,搭建科研与教学高度融合的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充分利用学校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创新基地的优势资源,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支持学生“标新立异”,激发学生进行自由大胆的探索。
姜澄宇: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倾力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努力创造良好环境和科学机制,实现拔尖人才向顶尖人才的转变。一流的师资队伍,既决定一所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西工大积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聘请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哈罗德•克罗托(Prof. Harold Kroto)先生在内的140多位国际著名专家、学者、教授为西工大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加速提高西工大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同时,因校制宜,实施现有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提前选留德才兼备、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公派研究生及时补充师资队伍,为西工大可持续发展储备一批未来的新大师。

“五大举措”多管齐下 彰显西工大人才培养特色

姜澄宇:西工大为什么能够培养出一大批领军人物、栋梁之才?这与西工大的悠久历史、良好校风及一整套既传统又创新的人才培养举措有着密切的关系。西工大充分利用研究型大学的各种优质资源,实现人才培养从知识传授型向探索研究型教育的转变,解决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下如何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问题。西工大的“五大举措”就是着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获得整个研究的方法、过程的严格训练。
举措一:以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为牵引培养科技英才,是西工大人才培养的“王牌”,也是西工大得天独厚的优势。“十一五”以来,西工大承担各类科研项目8000余项,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防基础科研计划、预研计划、国家863计划、自然基金,以及各类行业基金在内的国家各类纵向计划。西工大在大飞机、核高基、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10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前期论证及科研攻关。西工大充分发挥科研项目尤其是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积极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参与科研,使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成为学校科学研究的生力军。西工大学生毕业设计和学位论文选题83%以上(其中航空、航天和航海三学院达到95%以上)源于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工程设计。西工大学生在科技创新“真刀实枪”的实践中,强化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培养了科学精神和团队精神。同时,西工大人的工程能力强、承担国家重大工程项目见长的优势也愈加突出。
举措二:以强大学科为支撑,构建创新实践平台。西工大已经形成了以三航(航空、航天、航海)、三M(材料、力学、机械)、三C(计算机、控制、通信)为主干的学科群、理科群和“管文经法教”人文社科学科群的集群模式。在这样的学科体系下,学校建成了18个开放式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可以同时容纳2000余名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学校每年投入300余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大学生开展创新性研究学习和参加国际、国内学科竞赛。西工大的“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是教育部首批建设项目之一,也是原国防科工委重点投资建设的“国防科技研究生创新实验基地”。研究生创新实践平台以“自行设计、自由探索、自己动手、自主创新”为方针,构建了“全天开放、即时申请、及时审批、专家指导”的运行机制,实施了“自主管理、过程监控、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的管理模式,创建了“创新实验中心+主题实验室+虚拟实验室”的运行网络。——这里是西工大的学子们实现奇思妙想的乐园。西工大研究生创新基地每年投入360多万元的专项经费,还有特别专项的额外经费。此外,西工大还设立了博士论文创新基金、研究生创业种子基金等,为研究生进行科研创新提供资金支持。“西工大研究生创新平台建设”荣获2009年度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举措三: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载体,培养科技复合型创新人才。西工大依托“航空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防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和“国际化工程型软件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水中兵器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型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培养实验区”、“航天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创新型复合型航宇材料人才培养实验区”等8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推动和促进了西工大创新人才培养的深化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强有力地支持了“通识教育、按类教学、倡导探索”的教育理念,实现了“宽口径、厚基础、重个性、强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树立了“知识、能力、素质”的全新人才观,促进了教学管理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建立健全了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与人才评价模式,探索并有效实践了激励创新的评价和奖励机制。
举措四: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着力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西工大积极推进“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施,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自己设计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然后自主进行实践,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加快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截至目前,西工大已获准立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40余项,获准教育部资助金额160余万元。
举措五:以科技竞赛拉动创新人才培养。近五年来,西工大每年都有10000多名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学科竞赛。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同时,学科竞赛也成果斐然。“十五”以来,西工大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共获省部级以上的奖励2028项,其中国际一、二等奖81项,全国一、二等奖232项。
——在2011年国际数模竞赛中,西工大问鼎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2005年西工大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高教社杯”,成为继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之后全国第三所同时拥有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最高奖“高教社杯”的高校。
——在2011年全国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中,西工大学生获得了专业组共计5项一等奖中的4项;业余组7项一等奖中的2项,成为全国唯一一所拥有专业组和业余组一等奖的高校,相继荣登全国一等奖获奖数和团体获奖总数榜首。
——在第六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西工大获得团体赛冠军。……
大学生科技创新在西工大早已成为热点和亮点,并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在2011年25日至27日在西安曲江会展中心举行的“陕西教育暨大学生创造发明成果博览会”上,西工大展台前足球机器人、智能车、扑翼飞行器……一系列大学生科技创新作品精彩纷呈,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观看和交口称赞。

创新人才培养继往开来 西工大英才辈出未来可期

西工大人才培养精英辈出。建校73年来,西工大已为国家输送了15万多名高科技人才(其中博士3300多人,硕士22800多人),培养了中国6个学科的第一位博士和中国第一批硕士试飞员。校友中已经诞生30多位两院院士和30多位将军。一大批杰出校友相继成为党政军企领导、国家重大工程与国家重点型号的领军人物、国防科研生产单位的栋梁之才及各条战线的中坚和骨干,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西工大致力于三航科技与教育。中国第一架无人机,中国第一型水下智能航行器,中国第一台机载计算机……众多的中国第一诞生在西工大,光荣的历史激励着西工大师生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西工大创新人才培养继往开来,中国国防事业后继有人未来可期!
西工大一直受到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西工大历届毕业生均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褒扬。
“西岳轩昂,北斗辉煌;镂木铄金,飞天巡洋。”西工大辉煌的今天必将辉映光明的未来!
http://www.cannews.com.cn/2011/0627/128814.html西工大新闻网6月27日电 (记者 李小聪 陆佩华 吴秀青)西北工业大学毕业生遍布海陆空。在当今中国三航国防科技工业领域,西工大校友领军人才辈出,一大批西工大学子勇立潮头、追求卓越、大放异彩,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蔚然形成令人瞩目、令人探究的“西工大现象”。

“西工大现象”值得探究 “西工大经验”需要总结

据中航工业集团人力资源部门2011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中航工业集团下属三大所(中航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和三大厂(西飞、成飞、沈飞)担任总师(副总师)、重大型号总师(副总师)、特级专家、党政领导及国家三大奖获得者中,西工大校友占60%以上。从民机到军机的升级换代,西工大人为重点型号研制做出了巨大贡献——从20世纪70年代参与大型飞机“运10”研制,到再度承担国家重大专项“C919”等大飞机的关键技术研发任务;在国家众多新型飞机型号研制中有大批西工大校友担任总设计师,如“枭龙”总设计师杨伟、新飞豹总设计师唐长虹等;在“歼10工程”30多位受表彰的功臣当中,西工大校友占13位(包括总设计师、双座总设计师、试飞总机、总工程师等);2011年4月,“中航工业”隆重表彰10位“航空报国特等金奖”获得者,西工大校友占到6位(杨伟、樊会涛、唐长虹、何胜强、尹泽勇、江和甫),其中杨伟同时被中航工业授予唯一“中青年自主创新领军人才”荣誉称号;任职空军某研究所的李航航,几乎是一个创造奇迹的代名词,27岁就担任总设计师,领衔攻克某重点飞机型号难关,并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当选空军十大杰出青年……在建国60周年国庆大阅兵中,首次集体亮相、举世瞩目的无人机方队全部3个型号均由西工大研制生产。因在武器装备型号研制中取得突出成绩,西工大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褒奖,是全国获此殊荣的唯一高校。

在中国航天领域,一批西工大校友成为领军人物。从早年的“航天三少帅”(其中的两帅张庆伟和雷凡培),到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再到“中国航天液体动力掌门人”谭永华……一大批西工大的杰出校友相继为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为例,其重大型号总师中西工大校友占44%,国家两大奖获得者中西工大校友占45%。同时,西工大也参与了神舟系列飞船研制任务,是被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表彰的“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做出贡献单位”的两所高校之一

在中国的船舶和水中兵器领域的领军人物队列中,同样活跃着一批西工大的精英校友。从主持研制出我国第一代声纳的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715研究所原所长和总工程师刘孟庵,到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副总经理钱建平、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办公厅主任刘郑国……英才辈出,不胜枚举。同时,由西工大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马远良担任总师成功研制两型吊放声纳,由西工大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德民担任总师的某型自主水下航行器的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我国水下航行器的跨越式发展,为我军由被动防御转为主动防御提供了重要保障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原航空航天工业部在所属厂所进行了两次毕业生质量社会评估,西工大均名列第一;九十年代初,中宣部、国家教委在260万大学生中评选出215名优秀毕业生,西工大有5名学生榜上有名,位居全国高校之首;6位国防战线领军人物校友(张庆伟、黄强、雷凡培、荣毅超、李鸿、刘郑国)当选“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与清华大学并列全国高校第二位……一代代西工大人当仁不让地扛起“航空报国”、“科技强军”的大旗,前赴后继、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用他们赤诚的爱国之心、强烈的报国之志和突出的创新能力,撑起富国强军的脊梁,谱写了一曲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献身航空献身国防的壮丽凯歌!
“西工大现象”似乎是一个不能按惯常逻辑去理解的现象,其深层成因究竟是什么?在“孔雀东南飞”的年代,是什么精神令西工大人执著坚守西北、执著坚守国防?在出国潮持续涌动、市场经济大潮席卷全国的情势下,是什么力量令世代西工大人坚持航空报国的理想而专精覃思?西工大人的爱国、奉献与创新的动力究竟从何而来?……“西工大现象”值得深入探究,“西工大经验”需要好好总结。——2011年5月31日,两院资深院士联谊会“教育改革”项目调研组来到西北工业大学,调研“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其间,调研组将大批西工大校友成为国防科技领军人物称为“西工大现象”,并对此现象发出一连串追问,震撼人心,发人深省。请听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姜澄宇对“西工大现象”的现场解读——

“公诚勇毅”引领立德树人 “三实一新”造就领军人物

是什么凝聚了西工大人?是西工大的文化和西工大的精神。
是什么令西工大人执著坚持航空报国、执著坚守国防事业?是西工大的文化和西工大的精神。
西工大人的爱国、奉献与创新的动力究竟从何而来?还是源自西工大的文化和西工大的精神。——这就是文化和精神的力量!
姜澄宇:文化是大学之魂,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一所大学的文化能世代相传、内化于心,为学子们奠基一生;一所大学的精神能穿越时空、辉映未来,塑造学子的灵魂。正是西工大独具特色的文化和精神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在这一点上,西工大是值得骄傲的。中国材料学界泰斗、战略科学家、两院资深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师昌绪,便是西工大杰出校友的代表。
西北工业大学是由战火淬砺而成的著名高校,它也是承载和见证新中国强国梦想的高等学府。自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肩负起振兴中华、科学救国、科技强军和人才强国的崇高使命。西北工学院、华东航空学院、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三脉簇峰、强强融合、群英荟萃、名师云集——海纳百川成就了西工大之大。汉唐盛地悠久的文化滋养,老西工、华航和哈军工的优异资质与优良传统赋予西工大丰厚深邃的文化底蕴。老西工抗日烽火中的坚守,建国之初“华航”自南京西迁的果决,哈军工空军工程系的整建制并入,融通汇聚中、探索追求下,孕育了“公诚勇毅”校训和“三实一新”校风,形成了“扎根西部、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追求一流、献身国防”的西工大精神。根据新形势下国防科技人才的需求,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突出了“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根据地处西部的实际,又在师生中大力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延安精神以及西工大精神充实和丰富了校训校风的内涵和特质,它们深深植入西工大人地血脉,共同建构了西工大优良办学传统和鲜明办学理念的内核,深深地熏陶和影响着一代代学子,并为学校赢得“学在西工大”的美誉。
西工大的“公诚勇毅”校训,即“公为天下、报效祖国,诚实守信、襟怀坦荡,勇猛精进、敢为人先,毅然果决、坚忍不拔”,其核心就是“立德树人”,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那就是要有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怀,将一切献给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人类幸福的伟业作为自己的责任,要以诚信和坦荡的胸襟作为立身行事的准则,要以非常的胆识和毅力去改变社会、实践人生。它是责任、使命与奉献的高度凝聚,更是爱国精神与科学精神的交响升华。“公诚勇毅”校训深深植入西工大的文化,激励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创新”的西工大人世世代代为祖国创造辉煌。“公诚勇毅”是西工大之魂,也是国家之魂、中华民族之魂!
“三实一新”是西工大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也是西工大教育的骄傲。西工大自创办起,目标就是培养高科技人才,这就必然要求办学理念要做到“求实创新”。“三实一新”,即“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开拓创新”,其本质就是强调“求实”、“求真”和“求新”——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事、做学问,那就是既能仰望天空又能脚踏实地,在不断突破、不断超越的扎实求索中追求真理。“三实一新”代表着西工大73年来对人才培养“高标准”的追求,这就是追求一流、追求卓越。这种追求不是来自于外部的压力,而是发自内心的要求,完全“融入血脉”,为西工大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及学校未来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公诚勇毅”与“三实一新”相得益彰,构成西工大文化的精髓。正是这种文化的力量使西工大能够坚守大学之道,坚持育人为本,不被“浮名”所绊。也正是由于这种文化的内化积淀与杰出大师的代代传承,形成了西工大“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的优良教风及“爱国爱校爱学,诚信责任奉献”的优良学风;催生一大批校友献身航空、献身国防事业,且不为外界的虚华与浮躁所惑,“留得住,信得过,干得好”,从而在三航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形成独有的“西工大现象”。

战略构建科学培养体系 坚守三航特色打造人才高地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和卓越工程师,是西工大肩负的战略任务,造就国防科技工业领军人才是西工大的光荣使命。”姜澄宇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西工大已将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急需紧缺人才、战略性后备人才提到空前的高度。”
“育人为本,创新是魂。” 西工大发展的历史就是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历史,创新贯穿了西工大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在与时俱进、与辉煌同行的73年办学历程中,西工大坚持精英教育理念,坚守三航特色,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入新世纪,西工大拉开了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序幕,全面推进国际化进程,实践国际化发展战略,同国际工程教育接轨,积极借鉴美欧日澳等发达国家和国内高校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将精英性、专业性、素质性和创新性的本质要求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着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开拓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未来杰出人才,尤其是培养国防科技复合型人才、创新卓越人才和高端领袖人才。
姜澄宇:西工大十分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家都在说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怎么培养?创新力是怎么产生的、怎么提高的?为此,西工大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进入新世纪,西工大启动实施了本科教育“六大体系、十大工程”,研究生教育“九大体系、六大工程”建设,构建了新世纪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在创新方面,西工大投入了很大的财力和气力建设学生创新平台和实践基地,我认为,这非常值得!也非常必要!“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双管齐下、科研实践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兼容互通”的西工大人才培养模式,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科技英才,这也正是西工大人能够在国家重大专项的工程中承担重要任务且占据行业领军人物的一个重要内因。
——科学培养体系是造就创新人才的重要基础。西工大从狠抓教育教学改革入手,不断探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积极构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对本科生的培养强调“三基”(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技能)教育,坚持打好基础,同时加强专业教育和素质(通识)教育,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和实践动手能力训练。对研究生(硕士、博士)的培养力求体现“实践、探索、研究”的特色,着重提升其创新能力,给他们更多自由实现个性发展的空间。西工大日趋完善的科学培养体系造就了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西工大充分发挥学科和科研优势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十分重视实践环节和科研创新活动。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坚持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并重,搭建科研与教学高度融合的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充分利用学校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创新基地的优势资源,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支持学生“标新立异”,激发学生进行自由大胆的探索。
姜澄宇: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倾力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努力创造良好环境和科学机制,实现拔尖人才向顶尖人才的转变。一流的师资队伍,既决定一所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西工大积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聘请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哈罗德•克罗托(Prof. Harold Kroto)先生在内的140多位国际著名专家、学者、教授为西工大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加速提高西工大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同时,因校制宜,实施现有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提前选留德才兼备、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公派研究生及时补充师资队伍,为西工大可持续发展储备一批未来的新大师。

“五大举措”多管齐下 彰显西工大人才培养特色

姜澄宇:西工大为什么能够培养出一大批领军人物、栋梁之才?这与西工大的悠久历史、良好校风及一整套既传统又创新的人才培养举措有着密切的关系。西工大充分利用研究型大学的各种优质资源,实现人才培养从知识传授型向探索研究型教育的转变,解决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下如何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问题。西工大的“五大举措”就是着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获得整个研究的方法、过程的严格训练。
举措一:以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为牵引培养科技英才,是西工大人才培养的“王牌”,也是西工大得天独厚的优势。“十一五”以来,西工大承担各类科研项目8000余项,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防基础科研计划、预研计划、国家863计划、自然基金,以及各类行业基金在内的国家各类纵向计划。西工大在大飞机、核高基、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10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前期论证及科研攻关。西工大充分发挥科研项目尤其是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积极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参与科研,使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成为学校科学研究的生力军。西工大学生毕业设计和学位论文选题83%以上(其中航空、航天和航海三学院达到95%以上)源于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工程设计。西工大学生在科技创新“真刀实枪”的实践中,强化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培养了科学精神和团队精神。同时,西工大人的工程能力强、承担国家重大工程项目见长的优势也愈加突出。
举措二:以强大学科为支撑,构建创新实践平台。西工大已经形成了以三航(航空、航天、航海)、三M(材料、力学、机械)、三C(计算机、控制、通信)为主干的学科群、理科群和“管文经法教”人文社科学科群的集群模式。在这样的学科体系下,学校建成了18个开放式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可以同时容纳2000余名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学校每年投入300余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大学生开展创新性研究学习和参加国际、国内学科竞赛。西工大的“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是教育部首批建设项目之一,也是原国防科工委重点投资建设的“国防科技研究生创新实验基地”。研究生创新实践平台以“自行设计、自由探索、自己动手、自主创新”为方针,构建了“全天开放、即时申请、及时审批、专家指导”的运行机制,实施了“自主管理、过程监控、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的管理模式,创建了“创新实验中心+主题实验室+虚拟实验室”的运行网络。——这里是西工大的学子们实现奇思妙想的乐园。西工大研究生创新基地每年投入360多万元的专项经费,还有特别专项的额外经费。此外,西工大还设立了博士论文创新基金、研究生创业种子基金等,为研究生进行科研创新提供资金支持。“西工大研究生创新平台建设”荣获2009年度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举措三: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载体,培养科技复合型创新人才。西工大依托“航空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防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和“国际化工程型软件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水中兵器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型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培养实验区”、“航天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创新型复合型航宇材料人才培养实验区”等8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推动和促进了西工大创新人才培养的深化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强有力地支持了“通识教育、按类教学、倡导探索”的教育理念,实现了“宽口径、厚基础、重个性、强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树立了“知识、能力、素质”的全新人才观,促进了教学管理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建立健全了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与人才评价模式,探索并有效实践了激励创新的评价和奖励机制。
举措四: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着力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西工大积极推进“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施,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自己设计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然后自主进行实践,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加快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截至目前,西工大已获准立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40余项,获准教育部资助金额160余万元。
举措五:以科技竞赛拉动创新人才培养。近五年来,西工大每年都有10000多名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学科竞赛。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同时,学科竞赛也成果斐然。“十五”以来,西工大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共获省部级以上的奖励2028项,其中国际一、二等奖81项,全国一、二等奖232项。
——在2011年国际数模竞赛中,西工大问鼎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2005年西工大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高教社杯”,成为继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之后全国第三所同时拥有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最高奖“高教社杯”的高校。
——在2011年全国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中,西工大学生获得了专业组共计5项一等奖中的4项;业余组7项一等奖中的2项,成为全国唯一一所拥有专业组和业余组一等奖的高校,相继荣登全国一等奖获奖数和团体获奖总数榜首。
——在第六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西工大获得团体赛冠军。……
大学生科技创新在西工大早已成为热点和亮点,并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在2011年25日至27日在西安曲江会展中心举行的“陕西教育暨大学生创造发明成果博览会”上,西工大展台前足球机器人、智能车、扑翼飞行器……一系列大学生科技创新作品精彩纷呈,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观看和交口称赞。

创新人才培养继往开来 西工大英才辈出未来可期

西工大人才培养精英辈出。建校73年来,西工大已为国家输送了15万多名高科技人才(其中博士3300多人,硕士22800多人),培养了中国6个学科的第一位博士和中国第一批硕士试飞员。校友中已经诞生30多位两院院士和30多位将军。一大批杰出校友相继成为党政军企领导、国家重大工程与国家重点型号的领军人物、国防科研生产单位的栋梁之才及各条战线的中坚和骨干,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西工大致力于三航科技与教育。中国第一架无人机,中国第一型水下智能航行器,中国第一台机载计算机……众多的中国第一诞生在西工大,光荣的历史激励着西工大师生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西工大创新人才培养继往开来,中国国防事业后继有人未来可期!
西工大一直受到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西工大历届毕业生均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褒扬。
“西岳轩昂,北斗辉煌;镂木铄金,飞天巡洋。”西工大辉煌的今天必将辉映光明的未来!
http://www.cannews.com.cn/2011/0627/128814.html


我专帖支持这种好现象

我专帖支持这种好现象
西工大在校生表示要向校友们看齐。
因为西北工业大学的校友 时刻牢记“公诚勇毅”的校训 秉承“三实一新”的校风 踏踏实实搞工业 而不是嘴炮
由西工大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德民担任总师的某型自主水下航行器的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我国水下航行器的跨越式发展
这个是啥?
这么猛夸,看得人很难为情哈
深符校训:一切结论都得是算出来的
这些成绩包括现象都是过去的,咱不能吃老本,也不能因为这些沾沾自喜,这两年其实西工大有些方面退步很快,问题也很多,很多领域都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在校的诸位还得加倍努力才是。
吾辈须努力向前辈看齐,希望母校再接再厉,谦虚谨慎
在系统内,西工大现象已是屡见不鲜了。只是在社会上要得到广泛认可还有难度…
北航得服气了。
在中国:宠着的都垮掉;压着的都长大;打着的都茁壮;抛弃的都参天。
在我眼里西安属于比较穷的地区,房价也就沿海地区三线小城的水平。当地民风淳朴,物价低廉,确实是做学问的好地方。也没那么多黄赌毒,人的思维单纯一点。如果我们的大学都集中到西安,那必然会诞生几位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科学院、工程院专家。地处沿海、发达地区,培养的尖子还是以出国为第一要务。君不见清华大学的高材生,为美国政府破译“北斗”密码吗?
西工大注定属于民族的脊梁——看不见,但很坚强!
myangel 发表于 2011-7-14 14:25
由西工大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德民担任总师的某型自主水下航行器的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我国水下航行 ...
这个很nb,很有针对性
该替西工大宣传宣传招到好生源,但我敢说此帖不久就被心理不平衡的xx设置成不能回复,然后沉下去……
EMCSystem 发表于 2011-7-14 16:00
该替西工大宣传宣传招到好生源,但我敢说此帖不久就被心理不平衡的xx设置成不能回复,然后沉下去……
这也太狭隘了吧,心胸要宽广点!
myangel 发表于 2011-7-14 14:25
由西工大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德民担任总师的某型自主水下航行器的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我国水下航行 ...
这是鱼雷啊。
感谢西工大
模范必须表扬
huangzhongsong 发表于 2011-7-14 16:05
这也太狭隘了吧,心胸要宽广点!
      你看查看近期的帖子,近期关于西工大帖子被设置成不能回复比如:西工大365养鸡场的故事  ,   西工大原来是个大牛场啊:杨伟 唐长红 江和甫   
   
   其实版主应该支持宣传一下西工大,让爱好鸡鸡年轻人知道该报考什么样的学校,兴趣+专业+实干>j20,j22,j35……
我也替母校吹捧一下吧.
在我眼里西安属于比较穷的地区,房价也就沿海地区三线小城的水平。当地民风淳朴,物价低廉,确实是做学问的 ...
我想说,西安是国际化大都市……
受不了啦 发表于 2011-7-14 15:41
在我眼里西安属于比较穷的地区,房价也就沿海地区三线小城的水平。当地民风淳朴,物价低廉,确实是做学问的 ...
建议你去了解下密码学的常识,然后了解下所谓破解北斗密码的事实,然后你就知道这同学有多冤了。。。

thu是留美预备专校没错,但是乱给他戴帽子就不厚道了。。。
西工大满赛,向全中国最伟大的一所大学致敬!
无影侠SUPER 发表于 2011-7-14 13:58
西工大在校生表示要向校友们看齐。
签名是校歌吧?威武啊。
高考的时候  西工大 吉大 二选一~ 我跑吉大去了~

悲剧~
上军网才知道西工大的厉害
受不了啦 发表于 2011-7-14 15:41
在我眼里西安属于比较穷的地区,房价也就沿海地区三线小城的水平。当地民风淳朴,物价低廉,确实是做学问的 ...
你对西安的描述基本都是反的
没啥好表扬的,他们只不过做了他们该做的罢了。
敬佩西工大哈工大等一批脊梁,鄙视一些占着资源给敌人培养人才的学校
EMCSystem 发表于 2011-7-14 16:18
你看查看近期的帖子,近期关于西工大帖子被设置成不能回复比如:西工大365养鸡场的故事  ,   西工大 ...
谁叫你们西工大人傻,只知道干事,不知道夺权呢?!
顺道鄙视一下给敌人培养老婆和工程师的学校。
青之六 发表于 2011-7-14 17:23
顺道鄙视一下给敌人培养老婆和工程师的学校。
木有办法,人家就是MD给建立的嘛!
1、有真本领
2、马太效应
我只能说:中国的大学不差,因为有西工大、国防科大。

我们的学生在落后的基础上搞出了J-20、天河这样的最顶级技术含量的东西,有什么理由说他们差?

某些教授们忽悠我们说中国的大学差,先问问他们自己的水平。也希望高中生们中的尖子不要听这种忽悠,更别去什么港大、港浸会这种所谓的一流大学,你们去那里不是你们的福分,是那些学校的福分,它们借你们提升学校知名度而已。

little_sagitar 发表于 2011-7-14 17:29
木有办法,人家就是MD给建立的嘛!


可能除了在国防建设方面外,清华在其他方面对中国的贡献肯定比西工大大,这一点不容置疑。
little_sagitar 发表于 2011-7-14 17:29
木有办法,人家就是MD给建立的嘛!


可能除了在国防建设方面外,清华在其他方面对中国的贡献肯定比西工大大,这一点不容置疑。
青之六 发表于 2011-7-14 17:23
顺道鄙视一下给敌人培养老婆和工程师的学校。
六爷,什么风把您给吹过来了?呵呵   敢问这个专为敌人培养老婆的学校是哪个?
模范必须表扬
受不了啦 发表于 2011-7-14 15:41
在我眼里西安属于比较穷的地区,房价也就沿海地区三线小城的水平。当地民风淳朴,物价低廉,确实是做学问的 ...
赞lz这一句“西安没那么多黄赌毒”
这是个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