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运动中日军赞川岛芳子之父:心中唯国家利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3:15:02
凤凰网资讯 > 历史 > 中国近代史 > 正文   2011年07月11日 08:22
来源:凤凰网历史 作者:邱尚周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 ... /11/7608581_0.shtml
核心提示:善耆引来日本人,毁了王府,但得到了日军的欢心,鬼子认为善耆是“心中只有国家、民族利益而没有个人利益的高尚的人”。



本文摘自《川岛芳子胞弟亲述悲苦挣扎:浮华与苍凉》 作者:邱尚周  出版:长江文艺出版社

1900年,是善耆政治生涯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一年,清政府改变了对爆发于19世纪末的义和团运动的政策,发布上谕,承认义和团是“自卫身家”、“互保闾里”的合法组织。得到朝廷的认可,义和团运动的烈火很快就烧到了京城。京郊周边各县的义和团拳民冲进了京城,北京居民参加义和团的热情日日飙升。

不久,善变的慈禧又出新招,派军机大臣兼刑部尚书赵舒翘前往涿州等地劝说义和团解散,并严令清军“毋得轻伤民命”。她还加派协办大学士刚毅前往涿州颁布上谕,宣布对拳民、教民“一视同仁”。

然而,刚毅态度明朗,他想利用义和团对付洋鬼子。他到涿州后强令正在同义和团作战的部分清军撤走。后来,庄亲王载勋等人整编义和团,规定各地义和团要服从“总团”指挥,拳民应与官军联成一家,不得反抗官军。

善耆听说,宫里人到处传言拳民神勇,有法术,都能吞刀吐火、刀枪不入,没人再提要剿办义和团了。接着,拳民攻打使馆,攻打教堂,甚至烧了正阳门,一时间,京城里满眼全是头上包着红布的人。

在宫里,载澜公爷最能折腾。他穿上了义和团的装束,腰里束上红布,好像着了魔,神神颠颠,迷迷瞪瞪。载澜甚至说,宫里也有二毛子,需要查验。他说:“如果是二毛子,只须拍一下额头,便会现出十字纹。”慈禧太后教他们尽管去查验,果然拍出十字纹来,也算是灵验。结果什么也没有查出来,不了了之。

6月17日凌晨,八国联军的联合舰队向大沽炮台发动进攻,经过6个小时的激战,大沽炮台失守。在同一时间里,以保护使馆为名,进驻东交民巷的侵略军,包括一些国家的外交官,在北京四处挑衅,开枪射杀拳民和清军。

慈禧太后慌忙召开御前紧急会议,会后,她根据各国公使的要求,派荣禄的武卫军和董福祥的甘军严密保护使馆,幻想以此换取洋人停止进兵京城。接着,慈禧太后接到谎报,说列强要让她归政给光绪皇帝。这件事激起了她对列强的愤恨,当天召开了第二次御前会议,欲强行宣战。由于光绪皇帝和主和派官员坚决反对,慈禧太后同意暂不开战,停下来等等。

6月19日,慈禧太后召开第三次御前会议,决定派王文韶、立山、许景澄前往使馆游说各公使出面劝说联军勿犯北京。然而游说无果而终,慈禧太后紧急召开第四次御前会议,不顾光绪皇帝等人的反对,强行决定对列强宣战。

根据慈禧的懿旨,北京的义和团和部分清军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慈禧把各国使馆和教堂作为首要进攻目标的举动,给列强提供了扩大战争的借口,也使大清朝廷进一步陷入了被动的处境中。

慈禧太后的智慧显得不够用了!慈禧太后的招法太古老,赶不上时代潮流,她驾驭不了大清这艘摇摇晃晃、千疮百孔的破船。不懂国际交往规矩的慈禧,很快又降懿旨,她一边要求拳民和清军对使馆实行明攻暗保,一边私下派人屈膝求和。

拳民和清军对太后的“明攻暗保”的懿旨把握不好分寸,攻打使馆和教堂的活动时断时续,一直到北京沦陷都没有攻下。自作聪明的慈禧对善耆说过,联军只有那么几百来号人,怎么能打不下来?那是她想吓唬洋人,又不想得罪洋人,为了求和摆的阵势罢了。

原来慈禧太后手里挥舞的是“恐吓与安抚”并用的招法。初涉权力中心的善耆,面对慈禧太后朝秦暮楚的懿旨和朝廷的种种决定一时摸不清看不透,他找不到准主意,不知道怎么对付洋人,只能随波逐流,听慈禧太后的吆喝,朝廷说往东他不往西。

经过不断折腾,善耆逐渐弄明白了,太后怕洋人,压根儿就不敢得罪洋人。善耆还探明,朝廷的重臣背后都有列强做自己的后盾,重臣们也怕洋人,也都找洋人做靠山。

肃王府处于慈禧太后布设的战场的中心地段,与日本使馆相邻。善耆原以为靠着使馆会比较安全,可惜,日本公使馆此时是自身难保。不久,拳民烧毁了日本公使馆,清廷的武卫军也向日军开枪。7月前后,日本公使馆四周的地带,全部都被义和团和武卫军所占领。当时各国联军的水兵和杂牌兵加起来也不到400人,日军的兵力严重不足,枪支也不够用,个别人根本不能打仗。陷入绝境的日本驻华公使馆武官柴五郎中佐亲自到肃王府拜见善耆,说明日军只有进入肃王府才能有效防御。善耆知道朝廷并不想得罪洋人,更不想消灭洋人的军队,如果日军被全部消灭,将来也会引起麻烦。

准许日本人进入王府,是善耆的一步臭棋。日军躲进王府内,肃王府立即成了义和团和清军攻击的重要目标,这是善耆始料未及的。王府的东、西、北三个方向,枪声大作,子弹好像雨点一样纷纷落下。战火首先烧毁了肃王府周边的民房,夜晚火光照射着王府如同白昼。肃王府东北角一度被拳民突破,王府祠堂首先起火,然后金碧辉煌的正殿也被摧毁,东阿思门被夷为平地,花园一角被炮火击中。为了躲避战火,善耆带领家人逃出了王府。

与外界隔绝的日军,慌忙构筑工事,打开了肃王府的库房,搬出了库存的一切可能用于修筑工事的器物,包括各色贵重的绫罗绸缎。日本兵戏称肃王府的防御工事为锦绣台,并赞赏善耆倾力协助日军抗击义和团的无私“义举”。善耆引来日本人,毁了王府,但得到了日军的欢心,鬼子认为善耆是“心中只有国家、民族利益而没有个人利益的高尚的人”。
凤凰网资讯 > 历史 > 中国近代史 > 正文   2011年07月11日 08:22
来源:凤凰网历史 作者:邱尚周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 ... /11/7608581_0.shtml
核心提示:善耆引来日本人,毁了王府,但得到了日军的欢心,鬼子认为善耆是“心中只有国家、民族利益而没有个人利益的高尚的人”。



本文摘自《川岛芳子胞弟亲述悲苦挣扎:浮华与苍凉》 作者:邱尚周  出版:长江文艺出版社

1900年,是善耆政治生涯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一年,清政府改变了对爆发于19世纪末的义和团运动的政策,发布上谕,承认义和团是“自卫身家”、“互保闾里”的合法组织。得到朝廷的认可,义和团运动的烈火很快就烧到了京城。京郊周边各县的义和团拳民冲进了京城,北京居民参加义和团的热情日日飙升。

不久,善变的慈禧又出新招,派军机大臣兼刑部尚书赵舒翘前往涿州等地劝说义和团解散,并严令清军“毋得轻伤民命”。她还加派协办大学士刚毅前往涿州颁布上谕,宣布对拳民、教民“一视同仁”。

然而,刚毅态度明朗,他想利用义和团对付洋鬼子。他到涿州后强令正在同义和团作战的部分清军撤走。后来,庄亲王载勋等人整编义和团,规定各地义和团要服从“总团”指挥,拳民应与官军联成一家,不得反抗官军。

善耆听说,宫里人到处传言拳民神勇,有法术,都能吞刀吐火、刀枪不入,没人再提要剿办义和团了。接着,拳民攻打使馆,攻打教堂,甚至烧了正阳门,一时间,京城里满眼全是头上包着红布的人。

在宫里,载澜公爷最能折腾。他穿上了义和团的装束,腰里束上红布,好像着了魔,神神颠颠,迷迷瞪瞪。载澜甚至说,宫里也有二毛子,需要查验。他说:“如果是二毛子,只须拍一下额头,便会现出十字纹。”慈禧太后教他们尽管去查验,果然拍出十字纹来,也算是灵验。结果什么也没有查出来,不了了之。

6月17日凌晨,八国联军的联合舰队向大沽炮台发动进攻,经过6个小时的激战,大沽炮台失守。在同一时间里,以保护使馆为名,进驻东交民巷的侵略军,包括一些国家的外交官,在北京四处挑衅,开枪射杀拳民和清军。

慈禧太后慌忙召开御前紧急会议,会后,她根据各国公使的要求,派荣禄的武卫军和董福祥的甘军严密保护使馆,幻想以此换取洋人停止进兵京城。接着,慈禧太后接到谎报,说列强要让她归政给光绪皇帝。这件事激起了她对列强的愤恨,当天召开了第二次御前会议,欲强行宣战。由于光绪皇帝和主和派官员坚决反对,慈禧太后同意暂不开战,停下来等等。

6月19日,慈禧太后召开第三次御前会议,决定派王文韶、立山、许景澄前往使馆游说各公使出面劝说联军勿犯北京。然而游说无果而终,慈禧太后紧急召开第四次御前会议,不顾光绪皇帝等人的反对,强行决定对列强宣战。

根据慈禧的懿旨,北京的义和团和部分清军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慈禧把各国使馆和教堂作为首要进攻目标的举动,给列强提供了扩大战争的借口,也使大清朝廷进一步陷入了被动的处境中。

慈禧太后的智慧显得不够用了!慈禧太后的招法太古老,赶不上时代潮流,她驾驭不了大清这艘摇摇晃晃、千疮百孔的破船。不懂国际交往规矩的慈禧,很快又降懿旨,她一边要求拳民和清军对使馆实行明攻暗保,一边私下派人屈膝求和。

拳民和清军对太后的“明攻暗保”的懿旨把握不好分寸,攻打使馆和教堂的活动时断时续,一直到北京沦陷都没有攻下。自作聪明的慈禧对善耆说过,联军只有那么几百来号人,怎么能打不下来?那是她想吓唬洋人,又不想得罪洋人,为了求和摆的阵势罢了。

原来慈禧太后手里挥舞的是“恐吓与安抚”并用的招法。初涉权力中心的善耆,面对慈禧太后朝秦暮楚的懿旨和朝廷的种种决定一时摸不清看不透,他找不到准主意,不知道怎么对付洋人,只能随波逐流,听慈禧太后的吆喝,朝廷说往东他不往西。

经过不断折腾,善耆逐渐弄明白了,太后怕洋人,压根儿就不敢得罪洋人。善耆还探明,朝廷的重臣背后都有列强做自己的后盾,重臣们也怕洋人,也都找洋人做靠山。

肃王府处于慈禧太后布设的战场的中心地段,与日本使馆相邻。善耆原以为靠着使馆会比较安全,可惜,日本公使馆此时是自身难保。不久,拳民烧毁了日本公使馆,清廷的武卫军也向日军开枪。7月前后,日本公使馆四周的地带,全部都被义和团和武卫军所占领。当时各国联军的水兵和杂牌兵加起来也不到400人,日军的兵力严重不足,枪支也不够用,个别人根本不能打仗。陷入绝境的日本驻华公使馆武官柴五郎中佐亲自到肃王府拜见善耆,说明日军只有进入肃王府才能有效防御。善耆知道朝廷并不想得罪洋人,更不想消灭洋人的军队,如果日军被全部消灭,将来也会引起麻烦。

准许日本人进入王府,是善耆的一步臭棋。日军躲进王府内,肃王府立即成了义和团和清军攻击的重要目标,这是善耆始料未及的。王府的东、西、北三个方向,枪声大作,子弹好像雨点一样纷纷落下。战火首先烧毁了肃王府周边的民房,夜晚火光照射着王府如同白昼。肃王府东北角一度被拳民突破,王府祠堂首先起火,然后金碧辉煌的正殿也被摧毁,东阿思门被夷为平地,花园一角被炮火击中。为了躲避战火,善耆带领家人逃出了王府。

与外界隔绝的日军,慌忙构筑工事,打开了肃王府的库房,搬出了库存的一切可能用于修筑工事的器物,包括各色贵重的绫罗绸缎。日本兵戏称肃王府的防御工事为锦绣台,并赞赏善耆倾力协助日军抗击义和团的无私“义举”。善耆引来日本人,毁了王府,但得到了日军的欢心,鬼子认为善耆是“心中只有国家、民族利益而没有个人利益的高尚的人”。